吞咽障碍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EffectofRehabilitationTrainingonDysphagia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

ZHOUYe-qing,XIANGJie

(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Medicine,theAffiliatedHospitalofXuzhouMedicalUniversity,Xuzhou221000,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earlyrehabilitationtrainingontheswallowingfunctionofpatientswithacutestroke.Methods68strokepatientswithdysphagiawererandomlydividedintorehabilit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2groupsweregivenroutinedrugtreatmentandrehabilitationtraininggroupweregivenrehabilitationtraining,comparingtheclinicalefficacyof2groups.ResultsTherehabilitationtreatmentcanreduceincidencerateofaspiratedpneumonia,shortenhospitalizationtime,improveswallowingfunctionrehabilitationtraining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Cerebralapoplexy;Swallowingdisorder;Rehabilitationtraining

卒中即X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卒中会使正常的吞咽神经调控机制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吞咽障碍,卒中性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神经功能缺损。卒中性吞咽障碍表现为食物摄入并由口腔转运至胃的过程中发生障碍,导致不能安全有效地进食并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的症状[1]。由于病变部位,评定方法以及评定时间的不同,不同的研究报道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不同,其范围在30%~70%[2],吞咽障碍与卒中患者的吸入性肺炎、误吸以及营养不良、脱水等密切相关,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对急性期卒中性吞咽障碍的及时、正确的评定及适时的采取相应的吞咽功能康复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09月~2016年11月的68例急性脑卒中并经确诊为吞咽障碍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68例脑卒中均伴有吞咽困难,患者发病时间最短9d,最长为34d。患者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4.6岁;其中男患者44例,女患者24例,均为假性球麻痹患者。患者均生命体征稳定,排除了吞咽相关器官器质性病变,认知情况良好,能执行简单的口头指令。

1.2吞咽功能的评价:我们采用洼田饮水试验[4]:分两个阶段,先用汤匙让患者先喝1~2ml水,如果患者在这个阶段即发生呛咳则无需进入下一阶段,直接判断为饮水试验异常,如果第一阶段无明显呛咳,则嘱患者取坐位,让患者像平常一样喝下30ml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并记录患者是否会出现以下情况,如啜饮、含饮、水从嘴唇流出,边吃边要勉强接着喝,小心翼翼的喝等等,并对其进行分级判断。I级为可一次喝完无噎呛;II级为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III级为一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VI级为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V级为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正常为I级5s内完成;可疑的吞咽障碍为I级在5s以上完成或II级;吞咽障碍为III级~V级。同时对洼田饮水试验可疑患者给予吞咽障碍的“金标准”评定方法: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graphicswallowingstudy,VFSS)确诊吞咽障碍,VFSS检查采用60%的硫酸钡混悬液+米粉调制成不同性状的含造影剂的食物(流质和糊状食物),在数字化胃肠X线机上透视下,把患者摆放到适当的位置,分别对患者正位像及侧位像下口、咽部、喉、食管的吞咽运动进行动态观察,评估患者饮水、进食时口腔、会厌谷以及梨状隐窝有无滞留、残留、返流,咽通过时间,有无误吸等吞咽障碍问题。通过VFSS检查由经验丰富的言语治疗师确诊患者有无吞咽障碍,以及吞咽障碍的类型。

1.3康复训练方法全部患者人院后均针对脑卒中的给予常规治疗,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

1.3.1吞咽障碍训练根据VFSS的评定采取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①发音训练;②患者面颊、唇等吞咽相关肌群的功能训练以及促进舌的运动;③患者喉上提训练以及声带内收训练;④患者颈部的活动度训练和呼吸道的训练;⑤患者空吞咽以及咽收缩训练。

1.3.2直接进食训练①饮食器具的选用以及食团入口的位置;②患者进食环境以及进食的;③食团的性质以及一口量。

1.3.3电刺激治疗使用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技术等通过刺激完整的外周运动神经来激活吞咽相关肌群,强化无力的吞咽肌群,帮助恢复吞咽肌群的运动控制。

1.3.4心理及药物治疗我们根据患者的认知、情感施行心理干预,同时根据病情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我们每天记录进食前后疲劳感及程度,观察患者每次进食所需要时间,面部肌肉力量,观察患者出现吸入肺炎发生的情况患者是否出F误咽、呛咳,患者进食后口腔内残留食物数量。患者洼田饮水试验提高2级同时营养状况良好为显效;患者饮水试验提高l级同时营养状况较好为有效;患者饮水试验无变化视为无效。

2结果

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1±5)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30±4)d,(P

3讨论

人正常人的吞咽运动可分为五个阶段[5]:分别为口腔前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表现为随意性唇、舌及面颊等口腔期相关器官的运动差、吞咽启动时间延迟、喉部上抬减弱以及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主要出现在第吞咽过程分期的第2~4期。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结果可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造成包括体重下降、脱水、营养不良、支气管痉挛、气道梗阻、误吸性肺炎等严重问题,使患者产生抑郁,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社交甚至增加病死率。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脑卒中患者早期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可最大程度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一方面可促进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反射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皮质感觉区扩大,使神经网络重组及侧枝芽生:一方面康复训练可以防止咽部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6]。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导致患者食物或分泌物的误吸是引起吸人性肺炎的首要原因,脑卒中患者摄食时采取特定的进食、改进食物的形状以及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均可有效避免或减少误吸的发生,吞咽功能的康复锻炼可以恢复或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可以减少由吞咽困难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显著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西,许予明.实用吞咽障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00-01.

[2]EdmiastonJ,ConnorLT,LoehrL,etal.Validationofadysphagiascreeningtoolinacutestrokepatients[J].AmericanJournalofCriticalCare,2010,19(4):357.

[3]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6):38l-384.

[4]曾西,许予明.实用吞咽障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8-49.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0-0023-03

Prevalencesurveyofthepatientswithdysphagiaafternewstroke

inacommunityinShanghai

WANGLixia1,GengYing1,GUYiqun1,LINLin1,WANGLe2

(1.Ganquan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PutuoDistrict,Shanghai200065,China;2.Dacha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BaoshanDistrict,Shanghai20044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survivalstatusandtherehabilitationrequirementofthenewstrokepatientsmergedwithdysphagiaaftertheyreturnedtothecommunitytoaccumulatethedataforthecommunityrehabilitationandtreatmentinthefuture.Methods:Sixty-ninenewstrokepatientswithdysphagiaaftertheyreturnedtothecommunitywerecollectedfromJan.2012toMarch2013.Theself-madequestionnairewasusedtoanalyzethepatients’currentstatus,whichincludedtheswallowingdisordersdegree,communityrehabilitationneed,anddailylivingabilityassessmentandsoon.Results:4.3%of69patientshadoncereceivedtherehabilitationtreatmentanddysphagiarelatedrehabilitationandtreatmentinthegeneralhospitalorout-hospitalguidance,30.4%ofthemhadtheoccurrenceofaspirationpneumoniaduringthehospitalization,and100%ofthemhopedtogetthecommunitydysphagiarehabilitationguidance.TheKubotascore3was28cases(49.1%)andMBIscoreofthemilddysfunction31cases(44.9%).Conclusion:Themildandmoderatedysphagiaandlivingabilitydefectsareprimarilyinthenewstrokepatientswithdysphagiaaftertheyreturntothecommunityandtherehabilitationrequirementisurgent,towhichattentionneedstobepaidandsolved.

KEYWORDSdysphagia;stroke;rehabilitation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可独立影响病死率[1],吞咽障碍与肺部感染有关,并有引起化学性肺炎和气道阻塞的危险,也与脱水和营养不良有关,可导致康复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增高[2]。据文献分析,在美国,许多吞咽障碍患者因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用于吸入性肺炎的医疗费用(在20世纪90年代每例平均5800美元)远超过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限度[3-6]。为此,美国医学界1992年成立了多学科参加的部级学术组织、吞咽障碍研究协会和专科诊疗中心,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许多附属于各地保健所的吞咽中心,承担居民吞咽障碍的诊治工作。而我国医学界对吞咽障碍问题的关注远不及国外,尤其对于新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回归社区家庭后的研究更少,在2010年前几乎少有来自社区的相关研究文献报道[7-9]。为了解本社区新发脑卒中患者从综合性或专科医院出院回归社区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情况、患者的生存现状及康复需求,普陀区甘泉社区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3月普陀区甘泉社区新发脑卒中出院回归社区患者405例,通过上门入户调查,筛查出吞咽障碍患者69例,占17.3%,其中男性41例,女性28例,年龄53~82岁,平均(68.6±7.4)岁。69例患者中脑出血3例,缺血性脑卒中64例,混合性脑卒中2例。发生部位在脑干/小脑11例,双侧大脑半球21例,单侧大脑半球33例,多发性病变4例。

方法

调查内容

自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新发脑卒中部位、意识情况、吞咽障碍程度、是否鼻饲或曾经在院鼻饲、患者本人或家属对吞咽障碍的知晓情况、住院期间是否得到专科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或护理指导、出院后是否希望得到社区吞咽障碍相应的康复护理指导、吞咽障碍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窒息等)。调查员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上门进行面对面调查。

专科测评

吞咽功能测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10]:1级(优)为能顺利1次将水咽下,无呛咳(5s内);2级(良)为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或时间延长至>5s;3级(中)为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为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为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11],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洗脸、梳头、刷牙、刮脸)、穿衣(包括系带)、控制大小便、如厕、床椅转移、行走(平地45m)及上下楼梯。正常总分为100分:0~24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9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75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100分为ADL自理。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P

结果

调查发现,69例患者中拔管出院14例(20.3%),带管出院12例(17.4%);接受过吞咽障碍专科相关指导3例(4.3%),希望得到社区康复指导100例(100%)。在住院期间曾发生与吞咽障碍相关的吸入性肺炎21例,电解质紊乱7例,血清白蛋白水平

69例中57例意识清楚、未留置胃管患者接受了洼田试验,2级13(22.8%),3级28(49.1%),4级15(26.3%),5级1(1.8%)。

MBI评估显示,2例(2.9%)ADL自理;31例(44.9%)轻度功能缺陷;18例(26.1%)中度功能缺陷,生活需要帮助;9例(13.0%)重度功能障碍,生活明显依赖帮助;9例(13.0%)极严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依赖帮助。

讨论

现状分析

有研究报道,在少于5d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50%,2周后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仅10%~28%[12]。本调查中,患者均为新发脑卒中发病2~3周后回归社区,检出吞咽障碍患者69例,占17.3%,这些患者在院期间,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文献报道,脑卒中死亡患者中近35%死于肺炎,吞咽障碍相关性肺炎是脑卒中后死亡的首要原因[13-14],而早期鼻饲护理可大大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死亡率的发生。Meng等[15]统计发现,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约79%需要鼻饲,其吞咽障碍可以自然康复;约22%患者即使积极康复治疗也不能恢复经口进食。

本调查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的洼田试验评分以3、4级居多,患者吞咽功能处于轻、中度异常,MBI评分以轻、中度功能缺陷为主,提示他们是回归社区吞咽障碍患者的主体,对自身的康复需求及回归社会的迫切感也较大。事实上,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窗较宽,有相当多的患者需依赖出院后的持续康复训练。据文献报道,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36个月,甚至71个月时吞咽障碍的部分症状仍可随训练得到逐渐恢复[16]。因此,加强对他们的积极康复训练指导,使他们重新尽快获得独立生活能力意义重大。

本调查中,仅3例(4.3%)患者曾在综合性医院住院时接受有关吞咽障碍方面的康复治疗或出院指导。可见,与国外比较,国内综合性医院对新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指导还远远不够。分析原因是由于国内多数综合性医院的医生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院康复治疗的认知不足,康复治疗手段不统一,以及医保结算对患者住院时间的限制(住院时间2周左右)等,使部分吞咽障碍患者从未得到专科康复治疗;有些患者即使得到治疗和康复护理,出院时吞咽功能也得到了部分改善,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出院后依然存在吞咽功能异常、自主进食能力低下或存在误咽的危险,导致发生如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危及生命;也有些患者出院后需继续通过鼻胃管进食,出院后因未进一步进行吞咽障碍康复指导及鼻饲护理治疗,而出现口腔和咽部肌群废用性萎缩,造成吞咽功能永久不可逆性损伤。而国内目前院外又几乎缺乏专业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中心,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及相关医学知识极度缺乏,这些都极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发展。

对策

社区康复承担着患者出院回归家庭的后续康复治疗和指导,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康复的主要实施者,但因缺乏足够的康复技能人才和相关硬件支持,要系统开展社区康复工作还十分有限。全科医师除基本医疗技能外,对于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和技术都应有更新的认识,国家在这方面应加大投入,只有认识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和掌握必要的康复技能,才能在社区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形成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康复的双向医疗关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本调查提示,作为医疗战线上的主力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应该去帮助回归社区大家庭的可能不需鼻饲而通过康复治疗就能恢复自主饮食的患者,对于少部分的即使不能恢复经口进食,需要长期鼻饲的患者,我们也要努力做好康复护理及鼻饲管理工作,真正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

参考文献

杨柳,王蕾,朱晓东,等.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70-71.

GuyomardV,FulcherRA,RedmayneO,etal.Effectofdysphasiaanddysphagiaoninpatientmortalityandhospitallengthofstay:adatabasestudy[J].JAmGeriatrSoc,2009,57(11):2101-2106.

MurryT,CarrauR,EiblingD.Epidemiologyofswallowingdisorders[M]//CarrauR,MirryT,eds.Comperhensivemanagementofswallowingdisorders.SanDiego,CA,SingularPublishingGroup,1999:3-9.

PerlmanAL,Schulze-DelrieuKS.Deglutitionanditsdisoders[M].SanDiego,CA,SingularPublishingGroup,1997:1-491.

FeinbergMJ,KneblJ.TullyJ.Aspirationpneumoniainanelderlypopulationfollowedover3years[J].Dysphagia,1996,11(2):104-109.

EkbergO,Hamdy,WoisardV,etal.Socialandpsychologicalburdenofdysphagia:itsimpactondiagnosisiandtreatment[J].Dysphagia,2002,17(2):139-146.

梁晓艳,兰丽梅,廖伟华.综合性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151-152.

葛明玉,邱定金,钱国利.居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1(6):588-589.

邓玉梅.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471-2473.

大西辛子,孙启良.摄食吞咽困难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43.

闵瑜,燕铁斌.改良Barthel指数表及其评分标准[J].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刊,2006,2:6-9.

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

SellarsC,BowieL,BaggJ,etal.Riskfactorsforchestinfectioninacutestroke:aprospectivecohortstudy[J].Stroke,2007,38(8):2284-2291.

MasieroS,PierobonR,PreviatoC,etal.Pneumoniainstrokepatientswithoropharyngealdysphagia:asix-monthfollow-upstudy[J].NeurolSci,2008,29(3):139-145.

MengNH,WangTG,LienIN.Dysphagiainpatientswithbrainstemstoke:incidenceandoutcome[J].AmJPhysMedRehabil,2000,79(2):170-175.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范文篇3

摘要目的: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将80例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护理组(康复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康复训练15天~1个月后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康复训练护理组有效率为95%,药物治疗组有效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86

AbstractObjective:thepurposeofthearticleistoanalysetheearlyperiodrehabilitationtrainingcareofswallowingdysfunctioncausedbystroke.Methods:israndomlyseparating80casesofpatientswithswallowingdysfunctiontotwogroups,therehabilitationtrainingcaregroup(rehabilitationgourp)andthesimpledrugtreatmentgroup(controlgroup),thenobservethechangeofswallowingfunctionafter15to30daysrehabilitationtraining.Results:showsthattheeffectiverateofrehabilitationtrainingcareis95%whilethatofdrugtreatmentisonly65%.Conclusion:thereforetheearlyperiodrehabilitationtrainingcareofswallowingdysfunctioncausedbystrokecaneffectivelyreducecomplicationandincreasethelifequalityofpatients.

KeyWordsstroke;swallowingdysfunction;trainingcare

2006年7月~2011年7月开展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护理,经过15天~1个月的康复训练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康复训练护理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06年7月~2011年12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420例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其中男285例,女135例,平均62岁;脑梗死患者310例(其中脑干梗死180例),脑出血110例。

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病情评估,根据Mann吞咽能力评价法制定评估表,评估表包含意识状态、合作能力、听觉理解力、呼吸功能以及吞咽口咽阶段功能评估等方面内容,依据每个方面的严重程度评分,将吞咽障碍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级别。

训练方法

间接训练:①口唇、面颊部肌训练:让患者做张口、微笑、反复发“八、八、拍、拍”声、吹肥皂泡、鼓腮、闭唇,持续5~10秒,然后在恢复到原静止状态,每次训练5~10次,每日3次。②舌部运动训练:舌做前伸、后缩、左右运动、上抬、抵后硬鄂、在口唇环绕,反复进行5~10次,每日3次。③咳嗽训练:有意识的进行咳嗽训练。④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缩口呼吸、声门闭锁训练。⑤构音障碍训练:下颌、舌、唇的训练;发音训练;言辩训练。⑥空吞咽训练:每日三餐前和晚睡觉前进行6~8次/日训练。⑦门德尔松法训练:当患者吞咽时咽喉上提,让患者在上提拉时停止吞咽功能,保留3~5秒。

直接训练方法:咽部训练:咽部冷刺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特制做大棉签、冰冻后应用。冰冻棉签训练之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配合。首先吸净口腔唾液,之后用冰冻棉签擦咽腭弓和舌腭弓,刺激咽反射,最后用饭勺1/4逐渐到一勺喂冷酸奶。每日训练2次,每次30分钟。

护理

饮食的护理:①进食的姿势:通常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50°角),颈部前屈,头偏向健侧,病情许可的患者也可以做位饮食,陪护人员在健侧给患者进食。②食物的性状: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食应首选;糊状、蛋羹状(如芝麻糊、米粉、稠粥)、馒头泡菜汤、蛋糕泡牛奶、豆腐脑等。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禁忌给予干硬、难咀嚼或容易黏在黏膜上的食物和太滑溜的食物,有窒息的危险。③食物的温度:对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冷食比热食好。④进食量及速度:每次以3~5ml较为适宜,然后酌情增加。速度应由慢开始,不应快,避免2次食物在口中重叠现象。⑤进食后残留食物的处理:吞咽后咳嗽、饮极小量的水(1~2ml),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清洁口腔。

心理护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交流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轻松、愉快、安静的进食环境,可避免患者精神紧张或注意力分散。鼓励患者使用健手进食,要分享患者的进食体验,要同情患者的处境,尊重患者的意见,用耐心、诚心融化患者的固执;以温柔的话语解除患者的孤独感,使患者从内心感受到家人没有嫌弃他们,护士没有看不起他们,从而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对于有些患者出现角色强化想象,责任护士要耐心讲解训练的必要性,使患者能积极进行训练,要多用鼓励语言,防治患者因期望过高而自暴自弃。

讨论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融入家庭和社会。按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恢复规律性分析,在发病早中期(1~6个月)康复训练效果最理想,因此,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越早越好,对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应尽早撤离鼻饲,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脑卒中后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不论是真性球麻痹,还是假性球麻痹,均会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康复训练,并且严格遵守饮食的注意事项,保证了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除进行局部康复外,还应注重偏瘫肢体功能训练、上肢摄食功能训练、辅助具的选择与使用等整体康复效果,加强与康复医师、治疗师和语言治疗师之间的协同合作。今后还应致力于从众多的康复方法中寻找个体化的训练计划和摄食方案,并将其延伸到家庭、社区护理中,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大西幸子.康复实用技术(吞咽障碍的代表性间接训练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1.

2张介眉,陈国华.脑卒中康复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