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在生态系统中,湿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湿地的保护以及再开发,可以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并且还能让整个城市的生态景观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在当前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对湿地的保护以及开发问题,希望可以将其达到更好的利用效果。当前,城市建设中湿地公园不断兴起,但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加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加强设计方面的管理,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相关设计者更加应该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将湿地公园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的整体形象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帮助。

1我国湿地景观现状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化进程正处在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所以人们对湿地景观的重要性引起了一定的重视,进而需要对相应的设计加以进一步的完善,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需要再次整治湿地以及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很多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只是将其当作一个观光的目的地,所以局限在挖池塘以及种植植物等单一的层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湿地公园的整体设计效果是极为不利的,并且也与对湿地的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湿地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湿地建设的要求,也不能帮助改善日常环境。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功能

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生态功能的要求,与普通的公园相比,湿地公园在生态性方面更加脆弱,所以只有加强对湿地公园基础性的保护工作,才能保证最大化的体现其生态属性。生态属性是生态湿地公园最基本的属性,可以起到调节生态环境的作用,并且也为动物提供了一个可以栖息的场所,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是十分丰富的,保证城市区域的平衡性发展。其次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这是一个具有独特性质的公园场所,与一般的城市公园相比是独具特色的,但是其本质是公园,公园的性质就是娱乐休闲,因此湿地公园必然也具有这方面的功能,相关政府单位在对湿地公园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这方面功能的发挥。第三是具有教育功能。在城市公共绿化的过程中,湿地公园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绿化建设,可以满足人们对日常活动的需要,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湿地公园具有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以让人与环境变得更加和谐,对于自然景观可以实现重新构建的效果。因为在湿地公园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所以可以以此榛础开展各种生态教育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3.1功能分区

在进行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区域进行不同的划分,本文以某省的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为例,从综合性的角度考虑,进而制定出合理的分区计划,主要将该生态湿地公园分为四个主要的区域。第一个区域是生态湿地保护的核心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主要种植加具有特色的植物,并且为一些动物提供一个栖息的场所,将栖息地封闭起来,以降低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第二个区域是湿地科普教育区。该区域内有湿地植物认知园、自然探索体验园、芦苇荡、观鸟塔和湿地研究教育中心等。体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自然景观,让游客对湿地生态体系和文化进行认识和了解。三是生态观光体验区。其主要为游客提供生态体验场所。包括生态农庄、烧烤庄园、农田景观和蔬果采摘园等。其通过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以丰富生态湿地公园的整体价值。最后是滨水会所区。为游客提供休闲场所,使其得到身心的放松。

3.2道路系统设计

该湿地公园设置了两个出入口和停车场,其道路交通系统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和水上交通。道路材料选择和交通工具都以环保性为主,避免对生态湿地公园系统的破坏和干扰。在该湿地公园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将主干道控制在3m,采用柏油路形式,在其单侧设置高杆灯,高杆灯高度为6-8m,双侧设置自然排水沟。次干道为2m柏油路,并在道路两旁放置观光座椅,满足游客的休憩需要,道路两侧设置自然排水沟。游步道用砾石或者石板进行铺设,将宽度控制在1m左右,并设置照明灯,为游客提供漫步休闲场所。而水上交通采用木栈道和游船两种形式,既达到了返归自然的效果,又能够让人们在湖面上观光美景。

3.3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对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湿地公园植物设计既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又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以提升整体设计美感。设计师要将区域性植物种群应用到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确保植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设计的层次性;结合景观的多样化诉求,注重不同类型植物的配置,为鸟类和动植物营造一个完善的栖息场所;对乔灌木和湿生植物等具有湿地特色的植物进行种植。设计师要对生态湿地公园具体情况进行明确的认识,进而选择与其匹配度比较高的乡土植物和水生植物。

3.4水系设计

水系设计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效果,并改善湿地公园整体环境。水系设计涵盖水环境整治和驳岸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相关负责人在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对其水环境进行保护,建设自然式生态效能沉淀池,对水体进行过滤,最大程度降低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同时,避免湿地公园养护过程中,化肥和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驳岸设计包括三种类型:自然生态驳岸、硬质驳岸和可变驳岸。设计人员要结合具体水系设计诉求,对驳岸类型进行合理规划和选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展开了论述,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可以实现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同时,也能带动生态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对于今后城市格局的构建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城市中心区用地日益紧张,传统城市公园的建设趋向饱和,新兴的城市湿地公园逐渐成为风景园林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独特的园林绿化形式,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绿地中扮演着过渡与发展的角色,其园林景观注重原生态与人工的结合,其规划设计成果往往是多学科交流合作而成的。

1.城市湿地公园理论归纳

1.1城市湿地公园概念

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文献,城市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1]。

1.2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

城市湿地公园中具有天然湿地类型的湿地资源,它们具有一定自然生态影响力及代表性[2]。同时城市湿地公园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并且开展科普教育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城市湿地公园的湿地必须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必须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内。

1.3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意义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可将城市融入大尺度生态系统中,有机地将湿地水景、湿地动植物景观、湿地文化、湿地小气候等与城市功能融为一体,将会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此外,还可以提高城市环境容量与安全水平,并且巧妙地融合进城市湿地效益,满足多方位的城市功能,建设出鸟语花香、空间宜人的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已建设若干城市湿地公园,笔者选择不同地域的案例进行介绍,并且对其规划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2.1香港湿地公园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hm2。该项目满足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宣传、科普教育及野生物栖息地保护等多种功能[3]。香港湿地公园园区被划分为旅游休闲区和湿地保护区。旅游休闲区主要包括室内游客中心和室外展览区等,为游客提供欣赏、研究、洞悉自然的场所;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hm2,由不同的生境构成,包括咸淡水栖息地、淡水湖、淡水沼泽、芦苇床、草地、矮树林、人造泥滩、红树林、林木区等,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自然环境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公园中不同区域的游径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栈道形式,标识大多采用鸟的形象以增加其可识别性。硬质景观的部分材料选用本地废旧物品,包括军器厂的花岗岩废料,周边流浮山渔村中弃置的蚝壳等,都被巧妙地运用在入口景观设计中。

香港湿地公园的规划特色体现在公园选址方面。公园依托的是极富香港特色的城市背景,这便衬托出了园区周边天然的湿地景观。通过公园景观以及人工湿地的建设,实现了风貌由城市向湿地转变,景观由人工向自然过渡。

2.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离西湖5km,占地10.08km2,其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东部是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西部是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中部是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廊”指环绕保护区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色是其丰富的湿地景观,主要地貌为低洼的水网平原,有较为显著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在这良好的湿地景观基础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人们呈现出各种天然与农作文化相结合的景观,体现在包括园路、园桥、驳岸及植物等方面。

2.3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处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地区,位于海淀区上庄镇稻香湖风景

旅游区内,距离北京市中心约30km。规划面积达700km2。翠湖湿地公园包括湿地生态核心,湿地景观展示,湿地休闲科普,湿地研究实验,湿地管理服务。

翠湖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色为变化的水面,这也是开展生态游览的理想场所。规划遵循环境优先、最小干预、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利用恢复和扩建后的湿地以及良好的田园风光开展滨水踏青、野生动植物观赏、湿地生态展示等活动,使游客获得人与自然交融的体验,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我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总结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案例,可以看出其规划设计类型呈现多样性,公园的规划布局形式丰富,这为城市湿地公园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对于我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要点有如下总结。

3.1强调生态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体规划以改善生境为先,加强保育林带,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和培育栖息地环境。在对湿地生态特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地处理好湿地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3.2结合生态旅游规划

完善各种生态旅游服务设施与保护监测设施。保证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实现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将旅游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影响降至最低。并且在规划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们体闲游览和观光的需求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布局须合理

城市湿地公园的合理布局体现在多重方面,其中功能布局须考虑与湿地有关的各种活动所衍生出的内容;交通的组织则须考虑游览路线与城市湿地的关联,可供步行、骑车和解说介绍的游径也需精心设计;此外配套设施的布局在城市湿地公园中也尤为重要,除游客中心外,还包括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野生动植物观察站,甚至宾馆、餐厅、影院等。

3.4要素设计到位

3.4.1水体景观设计

水是湿地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因此城市湿地公园中水体景观的设计

是重中之重。水系统的设计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水源一方面来自于现状天然水资源,

另一方面来自于城市排放的水,经过沉降池以及植物过滤床后进入水体。

3.4.2硬质景观设计

设计结合自然是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一大宗旨,这种自然往往体现在硬质景观材料的使用上。硬质材料应取自本地的材料,尺寸与材质上区别于传统城市公园,不宜过分人工化,并且投资比例应该有所控制。

3.4.3植物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重点在于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重建,配置应遵循物种多样

性,再现自然的原则,体现陆生―湿生―水生生态系统的渐变特点。设计中应大量使用城市园林绿化中不常见的乡土湿地植物,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境。

3.5生物多样性的营造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境创造很大程度上在于生物多样性的营造,因此在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的基础上,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引进就成为公园建设的一大课题。不同类型野生动物的分类展示需要有相关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结合,形成植物、鸟类、鱼类和其他生物相对稳定的生物链,保持整个动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湿地公园是维护和改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园林绿化专业的基础上,需要多专业进行协作完成的。通过统筹协调,使得规划、设计和管理有机结合,以便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J].风景园林.2006(1)

[2]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J].北京规划建设.2005(2)

[3]林锐芳.香港湿地公园规划理念.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3)

作者简介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景观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

OntheDesignofCityWetlandPark

TANGYing,SHIChenyong

(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Shanxi712100)

AbstractTheurbanwetlandparsaretheimportantpartoftheurbanlandscape,urbangreening,andtheyar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ainresourcesofecologicalcity.Effectiveprotectionandutilizationofurbanwetlandparkcanpromotecitytodevelophealthy,ecologicalandcivilized.Thispaperdiscussesabouttheimportanceoftheurbanwetlandpark,thedevelopmentforeground,andthedesignkeypoints,soastogiveitsdesignsomesuggestions.

Keywordswetlandpark;ecological;landscape

1湿地与城市湿地公园的界定

什么是湿地?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闲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功能,如调解气候、抵御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质,是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是人类资源的资源宝库。因此,它被赋予“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物种基因库”、“动物乐园”等。

什么城市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中对城市湿地公园如下定义: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景观的一种典型,因其处在城市边缘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更易被人类接近,所以具有更加突出的生态审美、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休闲等价值。

2我国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发展进程与现状分析

上世纪末,随着我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在全球对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视的大环境下,国内的研究者才开始关注于湿地,强调城市与湿地的和谐发展,强调湿地是城市生态结构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2005年,建设部出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同年5月,《中国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纲要》也诞生,这是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里程碑。当今,随着景观专业的发展,本领域的理论研究基本已经到达国际同步水平,国家已将城市湿地建设列为城市生态基础建设的十大战略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以“恢复、保护”为重点、寻求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利用程度逐渐提高。国内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成都活水公园、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等。

但是,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过快的扩张,大量城市湿地被侵占、破坏、盲目开发、利用和改造,生态环境功能丧失和退化等。湿地景观设计发展时间短、设计理论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如何最大程度的维持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让城市建设与湿地和谐共生共建,尽可能地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活动的破坏,让城市湿地成为城市生态安全的可靠卫士,作为设计者的我们,任重而道远。

3关于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基本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是多学科的有机综合、相互关联,具有地域特色的系统规划,以生态学、景观学、美学等为理论基础,设计时还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1)系统保护――以保护其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的连贯性、生态过程的完整性、资源的稳定性,保证湿地发挥其特有的生态系统作用。

(2)合理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合理利用湿地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开发其休闲、科教、游旅等价值。

(3)协调建设――设计风貌、建筑风格应与湿地特征协调,以及规划要求、规模都应该与湿地的承受能力相协调一致。

4关于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几点理念

(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过程应该是通过最小的干预而达到“自然”效果的过程,即使用最少的人工改造手段,创造接近“自然”条件的湿地空间,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干预应该是细微并且有效的,最细微的干预能使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整达到更自然的平衡状态,有效性则意味着人类仅控制一切可控因素,尽可能让生态系统自然、健康生长。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应该是在尊重开发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发挥湿地的各种功能,创造一个具有高利用率、低维护要求、高能量输入的可以保护环境和公共健康的健康、可持续的城市湿地公园系统自然生态循环系统。

(2)注重地域性设计。人类的亲水性决定了人类喜欢择水而居,古往今来,在历史长河漫长的岁月里,不同的地域积累了不同的地域性文化,而不同的地域性文化赋予场所不同的湿地文化。设计之初必须研究场所地域性特征,如现状地貌、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现状生态群落特征等,在设计中强调并延续传承,生成一种景观的独特性,湿地生态的持续性、文化的延续性。水系与植被等生态系统是湿地的血肉与骨架,地域性文化内涵则是其骨髓,设计师应该要善于提炼湿地的地域性文化内涵,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湿地,才是一个湿地项目的点睛之笔,一个艰巨血肉、骨髓和内涵的湿地景观空间。

(3)强调公园的教化意义。我国目前有些城市把湿地仅作为一个单纯的滨水空间,追求其审美价值和游憩价值。而笔者认为,城市湿地最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环境教育价值则被忽视、被破坏。湿地生态的养育和修复构筑一个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造福于民。再者,公园的游览设施让人能够观赏、体验、休闲、学习,以能达到科普及科研的目的。只有人们能融入湿地环境当中,体验湿地丰富多样的景观,才能切身的了解湿地的重要生态功能,感受其美学价值。从人的角度,通过环境教育,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关系的价值才是根本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与环境重要性,使其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美学和科普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4)兼顾美学和生态,这是任何一个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前提。一个湿地景观工程应该是饱含湿地文化内涵、充满湿地人文关怀、遵循湿地美学原则的。现代景观设计是湿地美学与湿地生态兼顾、湿地景观与湿地生态兼顾,寻求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最佳的结合点,从而使人与自然达到高度的和谐,充分体现生态价值。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不仅仅是植物造景和空间设计,而是应该更多的在生态系统功能和美学的角度来考虑实现人近距离亲近湿地,方便了解湿地的结构和功能的目的,实现美学与生态的和谐统一的最终目的。

5未来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发展方向

我国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正经历一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更加自然的发展过程,它将在未来有着长足的发展。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应遵循湿地学、湿地生态学的原理,依照湿地自然规律、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规律来设计湿地公园景观将是未来设计发展的主流。我们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应该体现着对土地的尊重爱护,对自然的敬畏,寻求并创造的保持场地的自然属性特征,彰显自然所蕴含的灵气。设计是一种适宜的人类活动,要在景观中展现人为之和谐,达到“天人合一”,同时又要保证优良的环境生态效应和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简而言之,就是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未来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将趋向于理性设计与生态设计,将更加追求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重视湿地景观生态环境功能的设计。景观中重建湿地的生态系统,达到湿地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为城市生活服务的双重效果。只有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才能提供完善的湿地生态功能,因此,保持和恢复城市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将作为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城[2005]97号.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

[2]赵魁义.地球之肾――湿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黄有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