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12-02
AnalysisonTeachingReformontheBasicofArchitectureDesign
LiXiangjie
(TheArchitectureDepartmentofDalianUniversityInstituteofarchitectureandEngineering,DalianLiaoning,China116622)
Abstract:Inviewofthesignificancesofthebasicofarchitecturedesigninthestudyofarchitecture.itgivesthoroughanalysison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problemsinthebasicofarchitecturedesignwhichareexitinginthelocaluniversity.Andbasedontheexperiencesofotherdomesticuniversities,theteachingidea,teachingcontentandteachingmethodwerediscussedandattempted.Changingthetraditionalteachingconcept,integratingtheteachingcontentandupdatingteachingmethodsarediscussed.Theideaof“threeinone”wasrealizedinteachingpractice.Theabilityofmanipulative,observation,thinkingandlanguageexpressionwereexperienced.Andthekeyideasofthefuturereformareputforwardinthetext.
KeyWords:TeachingReform;TeachingMethods;TeachingContent;TeachingMethod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肩负着对初学者的启蒙教育,是整个建筑学科的奠基石,该课程的教育质量对后续课程的展开和对未来建筑师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探索对整个建筑学科意义重大,对于办学时间较短的地方性大学来说,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1当前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大连大学是一所地方大学,从2000年开始设置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上沿袭了我国早期的传统学院派建筑学教育模式,与我国其他院校的建筑学专业相比,办学时间短,资历较浅,经验不足,教学设备和师资匮乏。就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来说,虽然近几年一直在不断的改进、调整,但是目前还存在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和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表现比较突出:(1)学生美术功底薄弱。大部分学生的入学前没有受过美术训练,入学后对图形和立体空间感的培养非常艰难,同时对建筑美学的理解也有困难。(2)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很多学生往往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被动的去做作业,这样的状况就使得训练的意义和目的很难达到,学生自身也会感到疲惫不堪,觉得任务繁重。(3)学完的内容不能融会贯通。笔者在二年级和四年级的设计课程教学中发现,很多在一年级训练过的内容在后续课程中没有起到相应的铺垫作用。比如,二年级的课程设计在图面表现阶段,很多学生不会或者忘记一年级训练过的绘图技法和表现手法,图面效果反倒不如一年级的作业。(4)缺乏对专业的整体上的概念性认识。二年级或者高年级阶段依然会出现基本概念不清楚、相关知识匮乏的现象。比如,不能正确的绘制建筑方案的剖面图,不能了解当前的建筑设计动态,相关知识的涉足非常有限,等等。(5)思维模式上单一。很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上的问题,究其原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因素,比如美术基础、个人领悟能力、兴趣爱好,等等。二是教学环节上的因素,这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思想上注重技法技能等基本功培养,轻视理论教学和思维模式训练。(2)教学方法上保守传统,缺少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3)教学内容上是片段性的,各个作业之间的联系不明显或者缺失,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以上三点,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在大量调查与分析学外校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从作业内容设计上着手,改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设想,努力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2教学思路的改革
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学感觉和绘图表达技能,作业设置以技法、技能训练为主。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基本功和动手能力,但是不利于建立整体的建筑概念和思维模式,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不明确。我校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基本上属于这种培养模式。当代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根据笔者对当前国内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许多院校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都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重视思维模式的培养,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基于笔者所在学校的现状,在教学思路上既要延续传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又要注重思维模式的培养。由此,新的教学思路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整合,使整个教学环节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贯性和开放性。作业设置以各种形式分析、建构为主,重视思维过程和最终的图面效果。围绕每个作业的课题设置展开理论知识引导、基本功训练和思维训练“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立体式的、开放式的、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四个角度进行训练,旨在改善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顺利的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这种教学理念秉承了传统教学中对基本功训练的重视,顺应了当前对创造性的需求,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国内很多高校都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改革和研究,以这些研究为借鉴和参考,基于我校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如下的改革措施。
3.1整合与分解教学内容
整合与分解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手法。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归纳和整合,将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单元――认知、技法和思维。每个单元有自己的侧重点,认知单元侧重美学的培养,技法单元侧重绘图表现能力的培养,思维单元侧重创造性、系统性和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培养。同时这些侧重点在三个单元之间也是相互交叉的,比如,在技法单元,除了强调培养绘图表现等基本功,还要训练构图能力,这其中就包含了美学培养和思维培养。单元里的每个作业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手段和方法,同时,单元里的作业是具有可选性的,每个作业至少有两个题目可供选择。这种整合与归纳使得教学内容形成一种模式,具备了整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
其次,在整合形成的大框架下,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与细化。每个单元里的每个作业内容也分为三个模块――理论知识、技法训练和思维训练,能力训练上包含四个方面――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语言表达和思考分析,这些训练内容是伴随每个作业的全过程。比如,室内空间测绘表达这个作业,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人体工程学、美学原则、空间限定方法和测绘知识等,这些内容分解到作业进行中的前、中、后三个过程,前期讲授测绘知识,中期讲授人体工程学、空间限定方法,后期讲授美学原则;技法训练体现在图面绘制和表现上,包括前期的徒手表现和后期的工具制图表现;思维训练体现在对现实空间提出质疑和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如此的教学训练会形成整体的、立体的建筑感受,学会思考方法,并且在理论知识方面有所积累。
3.2改进理论知识教学
建筑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成果主要通过作业展现出来,教学活动中往往容易忽略理论知识的现象。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知识非常广泛,如建筑历史、美学原则、材料知识、结构知识、设计方法,等等,这些理论知识贯穿于每个作业当中。有的理论知识会在后续课程中专门学习,如建筑历史,但这些知识在做某些作业(如建筑认知)时会涉及到;有的理论知识贯穿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过程,如美学原理,但是这些知识没有专门的后续理论课程来讲授。以上这两种理论知识都要在设计基础阶段有所涉及,形成一个全局性的、系统性的、辩证性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指导每个作业的顺利展开,同时拓展知识面域,为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换言之,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成果是感性的,但是理性思维在背后支撑着外在的表象。加强本阶段理论知识的教育,不同于专门的理论课程教育,而是结合每个具体的课题来进行,用来指导每个设计题目,支撑每个设计构思,注重的是横向展开理论知识的广度,而不强调深度的学习。
3.3实施阶段性控制和总结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内容包含十二个主题,分别在两个学期分阶段进行。根据每个课题的教学目标和时间安排,将目标分解细化到每次课程,根据这些目标实施教学、总结和评价,利用评价结果来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本课程划分为两个层次的阶段――分步单个作业完成阶段和单元阶段。在单个作业完成阶段,进行成果评定,指出该课题训练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找出不足的原因,并且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修补。在单元阶段,通过各个作业成果综合比对,进行动态追踪和纵向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调动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也认识到不足的方面,以此作为改进、调整的动力。比如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空间构成这个单元,这三个作业的训练内容是连贯的,从二维的平面形式美感到三维的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美感训练,其中的美学原则、构成要素、构成手法基本都是形同或相似的,难易程度是渐进的,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创造从平面到空间的抽象美。每个作业完成之后进行评价,进行横向比较,总结优点和不足,包括图面效果和设计过程,每个学生要将总结的内容记录下来,并且不足的地方要给出改进措施,不合格的要进行返图。当三大构成作业全部完成之后,进行个体的纵向比较和整体上的阶段性横向比较,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和别人的进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相互交流的动力;另一方面是通过总结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将片段性的内容整合形成整体概念,从而加深理解,加强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通过两个层次阶段的不断总结和分析,随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体现了开放动态的教学思路。
4结语
建筑设计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的奠基石,对于地方性历史较短的建筑学科来说,基于以上方面的课程改革还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还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专职教师,优化教师结构;其次,加强配套设施改革,提高教学技术手段;再次,加强美术课的改革,提高学生美学修养;最后,教学体系还需要完善和细化,要具体到课题的制定、实施和教学设计。
诚然,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根据具体情况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和调整,才能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许勇铁.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建筑,2008(12):128-130.
美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c)-133-03
AnalysisontheeffectsofAIDSpreventionknowledgetrainingfortheentertainmentindustrypractitioners
DUANHongliang1,SHIXingrui2
(1.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inDongchangfuDistrict,Liaocheng252000,China;2.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inLiaocheng,Liaocheng25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entertainmentindustryandotherhigh-riskgroupsofemployeesbasicknowledgeofAIDSawarenessrate.Methods:296entertainmentindustryprofessionalsfrom36areasreceivedthetrainingaboutthebasicknowledgeofAIDSprevention,andthenanalysedtheeffectsoftrainingbycomparingpre-andpostquestionnaireresults.Results:Theansweredofthe26questionsaboutAIDS-relatedknowledgebeforeandafterthetrainingwerecomparedand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rate.Conclusion:Trainingcouldindeedsignificantlyimprovetheentertainmentindustryandotherhigh-riskgroupsforAIDSawarenessandraisetheircapacityofinitiativepreventiontoAIDS.
[Keywords]AIDS;Knowledge;Trainingeffect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至今,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经经历了国外病例传入期、播散期和增长期三个阶段。目前,艾滋病疫情在我国总体上呈低流行态势,但在局部地区与特定人群中出现高流行。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数急剧上升,疫情数字增加明显,发病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疫情正在迅速从静脉吸毒者、暗娼等易感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来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因此,针对大众和特殊人群开展广泛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已经成为主要的预防措施。《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底,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本次调查就是探讨能否通过切实可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改变娱乐行业等高危人群从业人员的危险,提高他们的防病知识水平和预防艾滋病意识,以此来控制和降低娱乐行业等高危人群从业人员艾滋病的发生和传播。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来自辖区36家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行业参加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班”的从业人员296人。培训前共发放调查问卷296份,回收29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7.64%。培训后发放调查问卷295份,回收29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7.97%。完成有效问卷的289人平均年龄为23.50岁(17~35岁),其中,男61人,平均年龄为24.50岁(18~30岁);女228人,平均年龄为23.23岁(17~35岁)。15.57%(45/289)的人已婚,67.82%(196/289)的从业人员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5.50%(276/289)的从业人员来自外市,4.50%(13/289)的从业人员来自本市城郊和农村。
1.2调查方法
设计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现场匿名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当现场答卷出现缺项、漏项及逻辑错误时及时进行纠正。所有参加培训的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业等行业从业人员在培训前填写一次问卷,然后由疾控人员采用讲课,发放宣传资料,分组讨论,观看VCD专题片,现场模具演示等方式对其进行为期1d的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与培训前相同的调查问卷对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进行第2次调查,然后汇总比较培训前后从业人员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获取的所有资料均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2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
被调查人员中参加过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班的占66.44%;被调查者中通过培训、专业书籍、报刊以及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者85.47%;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获得知识者仅占8.65%。
2.3娱乐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前后关于艾滋病的认知态度
表示“愿意了解艾滋病知识”者85%以上,培训后,认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必要”和“愿意接受艾滋病检查”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对艾滋病患者恐惧”的比例有所下降。见表1。2.4娱乐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289份有效答卷,总的答题正确率培训前为7.27%、培训后为76.47%。由表2可以看出,92.04%的被调查者知道洁身自好不性乱是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方法,但培训前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不够,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和消毒剂等预防艾滋病措施认识不足。培训后,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见表2。
3讨论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其扩散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已经达到“无法想象”的地步。专家预言,如果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将达到1000万。因此,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当今时代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防治形势严峻,防治任务艰巨而繁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AIDS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同时也是与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疫苗预防。当今国内外比较认同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第十三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提出“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通过健康教育,普及该病的预防知识,使人们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做到洁身自爱,杜绝不健康。近年来,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和经济观念不断更新,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业从业人员人数迅猛激增。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冲击和不健康性观念的影响下,出现了从事专职或兼职的以为主的“商业性工作者”。本次调查显示,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业从业人员中外来人员较多,流动性较大,不易管理,再加上身处异地家庭约束弱化,已有相当部分人群成为“商业性工作者”,同时也成为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之一。另外,这部分人群的年龄主要在20~35岁,属于性活跃年龄段,虽然对艾滋病方面的一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满足保护自身的需要。因此,加强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本次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业从业人员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对与艾滋病传播有关的高危行为的认知明显增强,也意识到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保护手段的重要性,这些都说明在这一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效果是明显的。本次调查显示,多数调查对象对自身的健康比较关注,也愿意了解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因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对其行为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石兴瑞.基层妇保人员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10(5):131-132.
[2]景心宇,孙菲.美发美容业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2):59-60.
[3]何小静,尹铁芳.某大学新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知识来源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4):401-404.
[4]蔡妙森,郑爱华,王琳,等.深圳市宝安区娱乐场所“人员”HBV、HCV、梅毒和HIV感染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4):418-419.
[5]严秀丽,孙永合,耿文.泰山区基层领导干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8(18):30.
[6]周国东,张福霞.吉林省四平市市区医务人员和居民AIDS知识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120.
美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技工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发展
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是我国现代时尚服务业中的朝阳行业,是投入少、进入门槛低、民营资本占绝对优势的新兴服务产业,也是典型的青春产业,更是吸纳新生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最有力的就业门路。美容美发业无论是在GDP中所占比重,还是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及就业人数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均呈增长态势。
诸城东临青岛,南靠日照,西接临沂,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市民追求时尚的目光非常敏锐,时尚行业名列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美发与形象设计类店面企业已发展到300多家,月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市有20多家。本文通过对诸城及周边区域内美发与形象设计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的广泛调研,了解行业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具体素质及能力要求,以及企业与毕业生对本专业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建议,分析本地区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总结出本专业发展遭遇的问题与挑战,并为该专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1.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
1.1行业现状分析
我市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行业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除了具有与全国整个行业共有特点外,还有自身特征。
1.1.1美容美发行业的长远发展需要正规学历教育培训来支撑行业发展。现阶段,美容美发机构的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达百分之五十以上,从业者接受教育程度偏低。美容美发从业人员中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者约占五十,近一半人员无专门教育经历。目前专业培训多为1―3个月的短期培训,这与国内大中城市美容专业教育、后续培训,特别是学历教育有很大差距。教育培训体制与美容美发行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是导致出现美容服务问题较多的原因之一。所以大力提高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形象设计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1.1.2社会美容美发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培训效果参差不齐。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很多初学者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匆忙上岗,其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并不能适应美容美发行业向高端发展的趋势,使美容美发行业整体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很大。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美容美发行业向高端发展,更加要求我们通过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培养出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1.2本专业招生与就业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省有近百所学校开设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这些学校大体可分为四类:一类是高职院校附设的中专部,一类是教育系统管辖的中等职业学校,一类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辖的技工学校,还有一类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辖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
全省美发与形象设计行业人才需求量巨大,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一次就业率达到98.6%。但由于体制、办学规模、软硬件设施的差别,使各校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各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存在较大差异,办学质量高、知名度高的学校毕业生半年内就业稳定率达到85%以上,而有的学校毕业生半年内的就业稳定率不到50%。
1.3企业需求人才情况
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质,有阅读和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掌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美发洗、剪、吹、烫、染;能根据顾客工作性质和特殊需求设计与制作不同人物造型等工作。
2.发展技工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措施
2.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课程体系。
牢固确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美发与形象设计的专业特点,循着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岗位对应工作任务、任务对应职业能力的路径,定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从事美容、美发、化妆及整体形象设计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在皮肤护理、头发的洗剪吹、妆容总体设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形象设计、皮肤护理、妆容设计、皮肤健康鉴定、总体形象的评定及本行业实体店管理和化妆品营销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等形象设计和技术人才。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训课三段式学科课程体系,建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的全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体现“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的特点,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空间,使之能适应就业的市场化及行业的发展,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2推行1+1+1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段式教学模式分别是基础知识多媒体化、专业理论模拟仿真化、专业技能一体化,充分体现了“宽基础、活模块”的职教思想。将专业基础课和技能方向课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题训练融为一体,营造“做中学、做中教”的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的教学实习环境,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高教学效率。
为满足教育需要,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专业教师“走出去”,在企业中参与定岗作业提升专业技能;企业专家“走进来”,通过代课、兼职、讲座等形式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同时,通过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等多种途径,建设起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精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教学能力的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3以职业大赛为契机,在大赛切磋中提升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