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测试篇1

【关键词】TD-SCDMA终端业务功能测试

1引言

TD-SCDMA技术作为已经国际化的中国3G标准,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面进入了产业化、商用化和技术推广的新阶段。如今,整个阶段的进程在不断加快,TD-SCDMA网络和终端产品已进入了大规模建设和蓬勃发展时期。

现今的移动网络新业务层出不穷,移动终端也从简单的语音通讯过渡到集数据、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多种业务功能的通信信息平台。从专业测试人员的角度看,终端的业务功能日益强大,测试也就日益复杂,测试内容也将超出传统的通信业务。如何选择合理的测试项目,采取何种测试手段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文章将从这些方面对TD-SCDMA终端的业务和功能进行探讨。

2TD-SCDMA终端发展现状

从2007年至今,在国家大力的支持下,TD终端产品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截至2009年10月,进网的TD终端数量已达到200余款,高、中、低端TD手机进入市场接受消费者的挑选,影响TD商用的终端瓶颈已经不复存在。对于终端产品,按产品类别可分为手机、数据卡和固定无线终端;从制式上又可分为单模、双模单待、双模双待等;从支持的功能上可分为支持HSDPA、支持CMMB等。这些不同的功能、制式的组合使TD-SCDMA终端产品种类繁多,覆盖不同业务范围,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

作为主要的TD终端产品――手机,其业务功能不断演进发展,创新就成了TD产品的一大特色。同时,TD手机制式也多种多样,如图1所示。从初期分组域承载业务最高支持384kbps速率到目前支持HSDPA最高支持2.8Mbps速率;从初期的2G和TD不能“携号转网”到目前的GSM向TD平滑转网;从单纯的通信产品到支持各种媒体、广播、电视的综合通信信息终端,现阶段的TD手机终端逐渐成熟、稳定。基于对数据业务的很好支持,TD终端的功能和应用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

作为TD-SCDMA的系列产品,数据卡和无线固话补充着TD产品线的空白。数据卡定位于满足信息类产品在移动中提供高速率数据业务,主流的数据卡均支持HSDPA,最高速率能够达到2.8Mbps,其高速率、移动性的特点和笔记本之类的产品构成了最佳的组合。TD数据卡制式比例如图2所示。

数据卡的姊妹产品――数据模块,通过USB口或者是专用接口和不同的信息平台结合,衍生出许多新型的产品,比如:上网本、电子书、家庭网关等。在2008年,TD数据卡给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固定无线终端从另一个方向丰富着TD产品的结构,TD的固定无线终端仅提供语音业务和低速数据业务,是定位在企业和家庭用户的低端产品。

如今,随着移动通信领域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不断地将用户进行细分,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设计产品。拥有多种业务能力、针对不同用户的TD终端都已逐步投入市场,TD终端产品也渐渐向产品结构细化、功能多样化、高性能化发展,它们将能够实现更多复杂的功能业务。对于广大终端用户而言,将会能够体验到更多的便利。

3TD-SCDMA终端业务功能测试

TD-SCDMA的技术给电信市场带来了想象空间,产品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最终落到了用户直接体验的功能的应用上。因此要保障终端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需要对终端产品进行系列的性能测试,测试是以国标、行标为依据的,企业通常采用更为严格和细致的测试。业务功能测试是产品性能测试中的一项重要的测试内容,其具体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测试和功能测试,按照测试性质可分为:电信业务、终端功能和网络信息安全。

3.1业务测试

业务测试是基础的测试项,包括了电信业务、承载业务、补充业务、增值业务。电信业务包含了电话、紧急呼叫、电路域和分组域的短信息以及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这些测试项代表了终端最基本的业务――语音通话、短消息业务。欧洲以及日、韩3G运营商的运营数据表明,即使在3G时代,这些基本业务仍会是最大的用户需求,用户对使用语音通信的需求并没有因为对数据业务的需求上升而降低,终端制造商在研发TD手机时,首要的考虑仍然是要确保手机在语音通信方面的表现。终端应该能保证拨号/接听正常、通话质量正常、挂机正常,正常释放与本次呼叫有关的资源。而对于消息业务,在电路域中,终端应保证短消息发送/接收正常;在分组域中,短消息需发送正常,被测终端能收到SGSN返回的发送成功消息,SMSC能收到正确的短消息信息,目的终端能收到正确的短消息信息,并且短消息接收正常,被测终端正确接收到SGSN转发的短消息,并返回接收成功消息。这要求测试人员对业务实现过程中的信令流程有很好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TD-SCDMA的承载业务有:多种速率的AMR语音、透明数据业务、非透明数据业务、可视电话、分组域承载业务、多个承载业务组合。由于TD-SCDMA的移动无线系统是针对所有无线环境下对称和非对称的3G业务设计的,运行在不成对的射频频谱上,自适应资源分配性能可以取得独立于对称业务负载关系的频谱分配的最佳利用率。这样,TD-SCDMA通过最佳自适应资源的分配和频谱效率,可支持速率从8kbit/s到2.8Mbit/s的包括语音、数据等在内的各种业务应用,并且对具有不对称特点的互联网业务可以很好支持。在测试中主要涉及对数据传输速率的监控、多承载组合等,按照标准要求,对于TD的分组域承载传输速率下行最高为384kbps;若支持HSDPA,应能达到下行384kbps到2.8Mbps的速率。多个承载业务组合测试的方法为并发测试,主要验证用户终端同时支持AMR语音和分组域的数据业务,同时支持电路域的数据业务和分组域的数据业务。并发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用户在使用数据业务的同时能够正常使用基本电信业务,能够得到电信业务的正确提示。3G在数据传输速率上比2G终端拥有巨大的提升,从而可对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更多更高级的服务。在目前,支持HSDPA的终端在理论上能够达到2.8Mbps的高速率,在这样强大的数据传输平台上,将能给3G终端带来更多的数据应用空间、更多的增值业务,使终端能够很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补充业务是对基本电信业务的补充、扩展从而实现业务增值,包括号码识别类、呼叫提供类、呼叫完成类、多方通信类、计费类、呼叫限制类、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USSD)等。与2G网络相比,3G网络在带宽、传输速率以及QoS方面都有相当显著的优势,为开展宽带多媒体数据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与此同时,运营商应对3G网络能够支持的多种复杂的数据业务进行有效及时的计费,并在终端上有所体现:终端应具备相应的计费业务的设置操作,能使用户能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恰当的业务。

另外,USSD是一种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能够为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提供文本菜单方式的使用界面,既有利于运营商对业务进行整合和管理,也为用户使用业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USSD交互性强、响应速度快以及安全可靠等特点,使运营商可以给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业务,例如面向个人的业务,主要是一些信息咨询类和下载类的业务,包括信息咨询类、客户服务类、下载类、小额支付类以及互动游戏类等业务。

增值业务在3G时代会得到更广泛应用,一般增值业务包括:MMS(多媒体短消息)、JAVA、WAP、流媒体、定位业务、Email等等。增值业务的应用是以稳定、高速的承载平台作为基础,配合各种数据服务以及强大的终端处理能力等必要支撑,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业务。因此在对增值业务的测试中包含了3个重要的测试点:网络的承载能力的测试;对各种不同的数据服务的测试;对终端处理能力的验证。其中重点是对各种不同数据服务的验证。

3.2终端功能测试

终端的功能,主要是指和通信相关的终端功能,可以按照性质分为显示通信状态的信息提示类和功能执行类。信息提示类的主要目的是给予用户正确、及时、安全的提示,其中包括:被叫号码显示、呼叫进展信号指示、国家/PLMN指示、短消息指示和确认、短消息溢出指示、业务指示器、电池容量指示及告警、主叫号码识别指示、呼叫时间提示指示。功能执行类包括:国家/PLMN选择、键盘、IMEI、双音多频功能、签约识别管理、开关、中文支持能力、电话号码簿功能。

传统的功能测试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项目,如:“国家/PLMN选择”项目在我国的现网测试中就很就有意义。随着终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娱乐、信息处理等功能也集成在手机中,手机功能也应更多地考虑这些功能和通信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比如集成了CMMB的终端,在CMMB工作的状态时,来电话或短信等电信业务,要求终端能够保证通信的最高优先,并能在用户未处理的情况下保留提示信息。因此在测试中就要模拟出不同的测试场景进行验证,考验终端并行处理的能力和终端资源分配等是否合理。

3.3终端信息安全测试

在3G时代,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通信中的网络、终端的信息安全越发重要。移动终端作为移动业务对用户的唯一体现形式以及存储用户个人信息的载体,要配合移动网络保证移动业务的安全,实现移动网络与移动终端之间通信通道的安全可靠,同时保证用户个人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对终端而言,通过网络和外设传播手机病毒和恶意代码是主要的途径,几种典型的方式是:

(1)利用蓝牙方式,病毒会修改智能手机的系统设置,通过蓝牙自动搜索相邻的手机是否存在漏洞,并进行攻击;

(2)感染PC机上的手机可执行文件,这类病毒感染电脑后,会搜索电脑硬盘上的手机可执行文件并进行感染;

(3)通过MMS多媒体信息服务方式来传播;

(4)利用手机的BUG进行攻击。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终端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传播途径和终端自身的数据、操作系统的漏洞。因此在对安全进行测试时,对外设采取的安全措施要进行验证,例如:外设对码的可靠性、外设的可控性(手动关闭、开启)等。自身数据、操作系统的安全重点在于终端本身的能力,测试时需验证终端对自身数据和操作系统的加密、访问权限等的操作。

在对TD终端的功能业务的测试中,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的项目包括:紧急呼叫、主叫号码识别显示、签约识别管理、补充业务、鉴权;涉及终端自身安全的项目有用户身份认证、终端硬件安全、数据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几大类。通过测试能够在终端侧树立安全屏障,保证终端业务功能的正常使用。

在测试过程中,针对不同制式的终端会有不同的测试项目,例如:某些支持HSDPA的终端,在测试时会增加对其下行384kbps以上到2Mbps分组数据业务进行测试;某些支持CMMB的终端,会增加其CMMB功能的测试,并对终端CMMB业务与语音、消息类业务的并况进行测试;对于数据卡、固定无线终端不具备的功能(语音通话类、消息类业务,数据业务等),在测试中将会视情况对测试项目进行删减。

3.4终端业务功能测试系统

测试中,通常采用现网与模拟网结合的测试环境。现网主要是验证终端在实际网络中业务功能的实现情况,在测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终端侧无法定位,分不清问题源自网络侧还是终端侧,在模拟网环境下对业务的测试则可以很清楚业务的工作流程,对于测试过程出现的问题可以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终端业务测试系统是全面的手机功能性研发平台,内置的基站模拟器模块,可支持2G/3G不同的手机制式,可以测试标准的符合性、与现网服务器的互通性,并支持所有常见的手机应用程序的功能性验证。

测试过程中,将TD终端与测试系统相连,终端和系统服务器之间可以实现上下行语音通话、上下行短信/彩信业务、通话中上行/下行短信业务的并发、通话中下行彩信业务并发、流媒体、Browsing等。也可将两个终端与服务器相连,实现Mobile-to-Mobile短信业务、Mobile-to-Mobile通话等业务。系统拥有简易的脚本生成器,实现手机的自动化Regression测试。通过系统的客户端图形用户界面可以直观监测到终端的业务信令流程,还可以反映并发业务的真实情况。客户端以文本的方式实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信息,便于分析测试操作,内嵌的分析网络流量的软件可以给出测试过程的详尽的log分析,这样能够对终端业务功能的实现过程、终端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踪、剖析。整个测试系统使测试过程清晰,受测终端状态一目了然。

4结束语

TD-SCDMA以无线宽带为承载平台,通过业务整合,改进终端的交互和界面,使用户更便利地体验到更友好的无线数据业务,是技术和应用的演进。其以宽带及数据业务为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用户业务体验。随着发展,终端用户将能够体验到更多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移动业务。技术的推动,将会使更多拥有更强业务功能类型的终端迈入市场,终端的功能也会随着业务功能的扩展而得到拓广。测试工作的前瞻性要求测试人员能够把握测试对象的发展趋势,对测试项目拿捏准确,能够根据终端性质、特点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逐步开发测试系统、优化测试环境,让终端和测试方法及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YD/T1777.1-2008,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测试方法[S].

[2]张传福,彭灿等.第三代移动通信资源管理与新业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郭葆明,刘丕东.TD-SCDMA业务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08(12):20-24.

[4]谢俊松.3G业务演进与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6(4):79-83.

【作者简介】

功能测试篇2

与供应商提供的非标准化的特性相比,设计者可以在真实环境下评估处理器的功耗效率

随着嵌入式系统在消费电子和工业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功耗已经开始像时钟速度和系统性能一样成为微处理器的一个核心特性。为了确定各种微处理器的功耗效率,嵌入式微处理器基准协会开发了一个有力的工具――EnergyBench。

同协会的其他性能benchmark一起使用,EnergyBench可以测试处理器在进行一系列标准应用任务时的功耗大小。有了这样一个同性能测试紧密联系的功耗标准测度,设计工程师就能比较多个供应商提供的微处理器的性能/功耗,从而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应用的产品。

测试方法

EnergyBench采用NationalInstruments公司的一个8通道的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软件。可以支持三个能量(电压和电流)测试加上一个触发通道,数据采集卡对触发通道和电压一起采样,并且把结果输出到一个文件里。灵活的触发机制可以将功耗测试同性能benchmark同步,这一点可以保证功耗测试是在benchmark代码的同步部分内进行,从而避免将benchmark初始化阶段的功耗包括进去。LabVIEW采样程序接受一个配置文件,它可以通过为触发探测和电压电流通道一起指定电压来定义触发机制。

一个benchmark要称得上标准化,它的结果必须是可靠的、可重复的,并且是一致的。EnergyBench采用几种方法来达到统计学上的精确结果。

作为一个规则,采样模块必须使用不同的采样频率调用数次。一般的,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果,采样频率必须是2倍以上Nyquist频率或者是一些随机数。伪随机方法是benchmark以一个与benchmark执行频率无关的频率运行时进行多次取样。假定benchmark的每个遍历(iteration)以周期性的时间间隔出现,那么错开这个周期来取样就可以保证每个遍历(iteration)内在伪随机点时取样。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实现和保证统计上的精确结果。一旦所有的测试取样都已完成,分析模块将开始计算benchmark的每个遍历(iteration)上消耗的能量的平均值。嵌入式微处理器基准协会的功耗分析模块分析这些采样,决定每个遍历(iteration)所使用的能量,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对于某个特定的采样频率,如果测试值变化太大,用户可以增大采样频率和/或遍历(iteration)次数,直到有足够的采样,以便满足平均值误差在规定的5%之内。EnergyBench测试的最终结果是工作量一次遍历(iteration)上消耗的能量的平均值,该工作量是指在目标器件上运行benchmark时的工作量,该过程如图1所示。

结果在功率分析模块中以energy/iteration表显示,图1中同时显示了分析的遍历(iteration)次数。用户也可以使用EEMBC测试套件来测试最大和最小功耗。

测试条件

EnergyBench规定,器件测试时,至少预热30分钟,器件周围的环境温度为70°F±5°F,这些规定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因为器件温度升高时,其功耗也会显著增加。

EnergyBench的规定中还要求处理器上的所有功率轨(powerrail)都要测试,对于有超过1个功率轨(powerrail)(如核心功率和I/0功率)的处理器,有两种方法来计算benchmark的每个遍历(iteration)的功耗。使用数据采集卡,EnergyBench可以同时测试最多3个rail,在这种方法中,所有通道都以同样速率采样,因此,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可能需要降低,以便主机的处理能力与采样率相匹配。另一种方法,是采取分别测试各个rail,将每个rail消耗的能量之和作为整个功耗。该如何决定采用哪种测试方法呢?首先,一些处理器有超过3个功率轨(powerrail),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三个rail同时测试,但个别rail还是需要单独测试。另外,要根据处理器的工作频率选择合适的采样率,以便允许有足够的采样。为了满足几GHz的处理器,采样率一般会非常高,以致主机因为无法跟得上这么快的速度而一次只能进行一个rail的测试。

国产示波器三大性能指标实现大幅突破

带宽、采样率、存储深度是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三大主要性能指标,代表着示波器的性能发展水平。一直以来,在示波器领域,国产产品由于在硬件及设计上落后国外公司,性能上也一直属低端产品。

日前,据BIGOL(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透露.他们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台实时采样率达到20S/s,等效采样率达到500S/s,最高带宽达到300MHz的数字示波器――DS1000A系列已经批量生产,从而使国产示波器的性能指标实现了大幅提升。

新推出的DS1000A系列数字示波器不仅拥有非常好的性价比,在性能上也十分突出,它的波形刷新率高达2000次/s,再配合上5.7英寸、64K色TFT彩色液晶屏,使工程师可以轻松观察到清晰且色彩自然的波形。

触发功能也是DS1000A的一大特色。它集成了强大的高级触发功能,例如斜率触发(Slopetrigger),可以让示波器捕捉到那些速率比正常波形快(或者慢)的异常波形。视频(Video/TV)触发支持PAL/SECAM/NTSC等全球主要制式,可以在任意指定行、场上触发。即使是最基本的边沿(Edge)触发,也加入了新特性,不仅可以在上升沿、下降沿触发,更可在上升/下降沿同时触发,从而便于观察高速信号的眼图(Eyediagram)。

很多数字示波器都有噪声抑制触发功能,但只能选择开或者关,使用上受到限制。RIGOLDSU1000A的新特性允许用户在0.1格~1.5格之间任意设置触发灵敏度,使得不同场合下的各种幅度的噪声干扰得到有效抑制,极大提高从嘈杂的电磁环境中提取有效信号的能力。

在接口方面,BIOOLDs1000A在研发过程中放弃了CF卡插槽,而在前面板加入了USBHost接口,支持U盘存储和USB接口打印,同时保留后面板的USBdevice接口,是USB主/从双插槽设计,既可以方便的连接PC,又能在无PC介入的情况下通过U盘在示波器之间共享信息。此外波形的打印也变得异常简,无须计算机,直接连接USB接口的打印机即可。

BIOOLDS1000A数字示波器集众多优势于一身,使它在电子测量、电路调试、设计与制造测试、一般性测试、教育与培训、科研与国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出色的性价比也可以为国内用户大大节约使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功能测试篇3

关键词:计量学;无线远传水表;无线抄表;计量监管;强制检定

引言

从政策层面分析,近年随着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许多国家都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举措。我国也不例外,就在2014年2月,中国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告称,2015年底前,我国将全面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推行阶梯水价制度将采用新的水价计量方法,届时智能水表有望全面进入千家万户,进而带动起对智能水表的巨大需求。

从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各小区设施配套完善,其中智能水表越来越受到供水公司的青睐。目前,在广州市最为普及的是IC卡预付水费智能水表,无线远传水表也在逐渐推广,无线远传水表的便捷让各用户十满意,但随之也有供水公司反映无线远传水表存在功能失效。

1无线远传水表附加装置检测方法

目前市面上无线远传抄表系统主要执行无线双向水表的抄表方案进行抄表。文章探讨的无线远传水表也依据该方案,其附加功能部分涵括了无线抄表系统的功能装置。

家用无线远传水表(口径小于等于50mm且常用流量不超过16m3/h,准确度2级)属于民生计量器具,需要进行首次强制检定,到期更换。其基表部分可按普通水表进行检定操作,包括外观、密封性、示值误差等项目;其附加装置功能检测方法在JJG162-2009《冷水水表检定规程》中有简单提及。

无线远传水表附加装置功能检测包括:提示功能检测、控制功能检测、抄表读取及显示功能检测。主要检测方法如下。

1.1提示功能检测

(1)进行抄表时,应有正确、清晰的文字提示抄表程序。(2)工作电源欠压提示:当水表工作电源欠压时,有明确的文字符号、声光报警、关闭控制阀等一种或几种方式提示。(3)误操作提示:错误操作水表,其应有误操作的提示。

1.2控制功能检测

(1)阀门遥控检测:通过手抄器或专用PC软件可以进行远程阀门开启/关闭操作(须经授权)。(2)无线唤醒功能:通过手抄器或专用PC软件,可以随时唤醒无线模块并进行抄表控制。

1.3抄表读取及显示功能检测

抄表测试:能按表号或按地址抄录某台水表的当前读数,抄表器读取的数值应与水表机械齿轮指示值一致。

2无线抄表器功能测试

由于无线抄表器为有限电源供电,与水表计量机械装置采用无线信号传输数据信息,因此,距离、障碍阻隔、信号干扰等因素可直接影响抄表的准确和效率。为了进一步了解无线远传水表无线系统的功能,本试验采用的是HT-2900型无线抄表器进行读取某品牌水表,测试内容包括:无线远传水表与无线抄表器读取及显示、传输距离、障碍物阻碍、信号干扰和断电保护功能等测试。

2.1无线抄表器显示测试

将无线抄表器对准一个水表进行读取,其能具备正常表号选择输入功能;读数时,在允许距离内,能按表号或按地址抄录某台水表的当前读数,读取的数值应与水表机械齿轮指示值一致;当水表的计数发生变化时,再次抄表时抄表数与变化量值一致。

2.2信号传输距离测试

在空旷的场地内,将无线抄表器对着水表进行读取数据,利用红外测距仪测量无线抄表器与水表间的距离。无线抄表器对水表进行抄表时,由手抄器发出信号,对水表内安装的无线模块进行唤醒,无线模块收到唤醒信号后,将存储的用水量数据传输给抄表器,以此完成一次抄表。因此,“唤醒-数据传输-接收”这个抄表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传输距离与传输时间有一定的联系。

经测试:空旷场地内,无线抄表器能够读取水表用水量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50m。在信号可接收范围内,对100台水表进行读取数据,得到在允许传输距离内无线抄表器的可读水表数量和信号接收时间,以此反映无线远传水表无线传输功能准确性及效率,具体见表1所示。

由表1统计数据显示,水表与无线抄表器信号传输有一定的距离限制,无线抄表器能够读取水表用水量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50m,但可读取的水表数量较少,并且耗费时间,读表准确率和效率较低。随着传输距离的缩小,传输效率和准确率提高。测试结果表明:空旷距离内,HT-2900型无线抄表器对无线远传水表进行无线抄表时,数据传输抄表率高于99%时的传输距离为60m。

2.3无线远传信号穿透能力测试

无线远传水表与无线装置直接的信号传输依靠的是无线信号,且靠有限电源供电,故信号频率和信号强度是固定的。因此,建筑墙体的阻碍可直接影响无线抄表器接收信号的能力。本试验选100台水表进行无线抄表,在40m传输范围内,测试HT-2900型无线抄表器透建筑障碍接收水表无线远传信号的能力。

本试验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为一般砖混结构的房屋,墙体为混泥土砌砖材料,一层建筑墙体厚度为240mm。射频信号被建筑障碍物阻挡,可明显减弱信号的强度,进而影响无线抄表器读取数据。测试显示,在40m水表射频信号可穿透8层建筑墙体而被无线抄表器接收,随着阻挡墙体增厚,信号衰减较大,抄表器可读取的水表准确率和效率也明显下降,具体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采用HT-2900型无线抄表器对无线远传水表进行无线抄表时,可快速抄表并且数据传输抄表率高于99%的信号穿透能力为4层建筑墙体,为确保无线抄表器的准确率和效率,应注意建筑物的阻隔对信号的屏蔽效应。

2.4信号干扰测试

众所周知,信号都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通讯、电器、电路及高压供电设施等周围都存在电磁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同频率或倍频关系的两种电磁波信号会交集,相互叠加,会形成干扰;否则,就不太容易形成干扰。

试验所用为HT-2900型手持抄表器,无线手持器对水表进行抄表时依靠的是无线模块的信号传输,信号传输频率为433MHz。本试验使用2台相同的无线抄表器同时抄表,共对100台水表同时抄表,每台抄表器各抄读50台,结果如表3所示。试验表明,两台相同频率信号的无线抄表器同时抄表时,抄表失败,说明同频率信号相会干扰,使得抄表器不能正常读取信号信息,导致抄表失败。统计结果显示:两台抄表器同时工作,信号干扰也影响无线抄表器抄表时间,降低抄表效率。因此,建议只能用一台无线手抄器对无线远传水表进行抄表或检测。

2.5断电保护测试

无线抄表器采用的是有限电源供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无线抄表器在工作过程中电量耗完的情况。这时,要求无线抄表器具备断电保护和存储功能,及时存储已抄表号和用户用水量,避免信息丢失和重复工作。本测试在无线抄表器电量耗损完的状况进行,将无线抄表器充入少量电量,开启使用,输入水表表号进行抄表读取用水量,中断充电,抄表器欠电关机,再次对抄表器进行充电,开机启用,此时,无线抄表器应保存已读表号信息和用户用水量,且显示的是断电前操作界面。

3故障分析

无线抄表器通过无线信号对水表进行抄表,在传输过程中,距离、障碍阻隔、信号干扰等客观因素可直接影响抄表的准确和效率。此外,人为操作因素也影响抄表的成功率。为快速排查在检测和使用过程中无线抄表器故障原因,提高检测效率,列表统计无线抄表器抄表失败原因及故障排查,如表4所示。

4结束语

无线远传水表的抄表技术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相比传统水表,无线远传水表能有效提高计量的精确性,并及时向客户提供账单信息。对于自来水供应商,智能水表能及时识别漏水现象、计量错误等故障,从而有效保障供水公司和消费者的利益,随着市场的良性发展,生产厂家技术的提高,无线远传水表附加装置的功能将日趋完善并逐步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清印.水表计量误差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工业计量,2012,22(2).

[2]朱海珍.水表的安装对水表计量精确度的影响[J].内江科技,2009,30(3).

[3]GB/T778.1-2007.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S].

功能测试篇4

关键词:调控运行;仿真系统;DTS;远程培训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130-01

1前言

随着现代电网规模的日益增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当值人员的素质要求大为提高。但是,由于县级调控分中心相对地区调控中心,山高路远且设备不完善,一些县域调控中心还没有DTS仿真系统,对调控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主要还是通过纸上推演进行反事故应急能力的训练和考核。目前,电力企业调控中心的集中式DTS仿真系统培训工位一般为3-5人,无法做到全覆盖、多方位的调控运行人员培训。因此,在调控一体化仿真系统中嵌入远程通信模块,采用以太网或企业专用通信网络即可开展DTS仿真系统远程培训,这种方式比较符合现代企业对网络培训的需要。为进一步创新电网调控技能培训方式,在专业授课和实操环节采取网络化培训模式。

2远程培训功能项目的测试实施

国网湖南技培中心调控培训部门联合厂家对DTS调控仿真系统远程培训功能测试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编写方案。测试项目具体要求为:网络带宽100M及以上,两单位计算机及服务器通信端口都要双向开通。厂家技术员和技培中心调控团队培训师分为2个小组展开远程测试工作。其中,一组设在技培中心1台内网机,另一组设在长沙局调控中心的1台内网机。

2.1调控DTS仿真系统远程测试技术方案

仿真系统建成基于远程培训的系统,采取两级布署方式,省公司技培中心为主站,各地市局为分站,均设置教员站和学员站。各地市局的教员机和学员机只需登录各自分站的服务器,就可以实现仿真培训和训练。主站能对分站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实现定期对分站进行远程升级。主站具有权限设置功能,能对分站的资源访问进行控制,并能对分站的学员学习及考核进行记录,分站参数更改后能将有关数据上传至主站。分站除设置本地教员站、本地学员站以外,还可设置远程教员站、远程学员站,其中远程教员站可根据授权对站内学员站实施控制。系统提供完整的权限管理,对教员站、学员站可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具有灵活多样的运行模式(如独立、分组、联合等),能满足不同培训方式需要。主站与分站的系统构成见图1所示。

2.2调控DTS仿真系统远程功能现场测试内容

(1)调控系统和三维仿真功能测试。湖南省技培中心为主站教员,长沙供电公司为分站学员,测试内容包括电网220kV线路单相永久接地故障、110kV松树变1号主变外部故障、110kV松树变低压侧线路开关拒动,线路相间永久故障,测试现场正常。(2)远程数据传输时间测试。从教员机发送故障时开始计时到两侧电脑的OPEN3000监控系统反馈故障告警信息停止计时,测试数据包传输时间为1s以内。另外,技培中心主站机保护动作时间(从发送电网故障到告警信息弹出的时间)为3.5s,长沙供电公司分站学员机保护动作时间(从主机发送电网故障到本机告警信息弹出的时间)为4s。

3调控DTS仿真系统远程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仿真系统远程功能测试项目包括有:故障保护动作信号、电网五类监控信息、“四遥”操作。根据上述测试内容,得出测试结果如下:

(1)测试调控仿真系统的培训功能可以在远程网络上正常应用。(2)测试保护动作时间只与机器硬件配置有关,与网络传输无关。

4远程培训功能的应用

基地调控仿真系统的远程培训功能,通过在省技培中心和长沙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两地(非本地局域网)内网机上进行了数据收发测试、时延性测试、培训模块功能性测试方面均表现良好。该培训功能可实现不同地域和局域网之间工作站一对一、一对N的电网异常及事故的设置与发送。内训师在教员席上运行OPEN3000或D5000调控仿真培训系统,可直接对学员进行网络教学。主要表F有以下几个方面:

4.1打破地域制约,有效拓宽培训半径

学员在基地可通过实训场局域网或者在本单位利用内网远程登录技培中心调控仿真系统进行交互式学习与实训。

4.2创新培训模式,开发特色培训项目

(1)基地采用OPEN3000和D5000调控一体化仿真系统的网络培训功能,可实现了调度运行、监控、变电运维操作等多个工种的专项或联合反事故演习的培训。(2)该平台的远程功能还可用于调控专业的操作技能鉴定以及劳动技能竞赛前的培训。(3)多级电网的网络版OPEN3000和D5000调度监控仿真培训系统融合远程实训和语音通讯功能,可实现省内或省外之间调度监控员一对一、一对N的网络化模式培训教学。(4)考虑申报专门的电网运行仿真培训系统平台,将仿真系统操作培训、操作考评、操作基本技能培训模块的教学资源(包含视频课件、学习资料、试题库)搭建在该平台上,学习完成后的考核结果,可做为参加省公司集中培训班的基本条件,并将上课的问题通过平台或微信传达给授课内训师进行针对性的备课,进一步提高培训效率与效益。

5结语

DTS调控仿真系统平台增设的远程培训功能具有的交互式、分布式的特点,可以将省调、地调和县调多部门通过教学员系统集成到一个综合的仿真环境中,该功能测试从数据收发测试、时延性测试、培训模块功能性测试方面均表现良好,可实现湖南省各地县调控人员的远程仿真系统培训、鉴定和考级等需要,减少集中培训的交通和住宿费用,满足仿真培训系统的目前和未来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红军,刘亚磊,等.一种新型电力系统二次设备模型构建方法[J].2016(6):116-119.

功能测试篇5

与这些变化相比,显示器的接口近5年来仍主要以DVI和D-Sub为主,而近两年少量机型所配置的HDMI接口对连接方式并没有起到本质上的影响。3D显示功能虽然对显示器差异化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3D片源的稀缺,所以导致3D显示器产品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可以说,目前的显示器市场仍旧缺乏有力的技术革新以及实用化较高的应用方式。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希望显示器产品能将连接方式简化,并能够拓宽应用的范围,而不仅仅限于与电脑主机进行连接这种单一的方式。例如,商务用户需要更简单的双屏显示搭建方案,个人用户需要更大的屏幕来显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中的内容。

精明的显示器厂商看到了用户的需求,并从中找到了商机,开发出了连接方式繁多的显示器产品。它们主要可分为3大类:无线显示解决方案、通过USB线缆传输显示信号的解决方案、以MHL为代表的可与智能移动终端进行连接的解决方案。CHIP本期从这些具备全新连接方式的显示器产品中挑选出3款代表产品,对它们的连接功能、显示性能和应用体验进行测试。

无线显示

2011年年末至2012年春季,我们看到了三星陆续了多款具备无线连接显示功能的产品,如27英寸的SyncMasterA750系列,该系列应用了UWB(UltraWideBand)技术。而且,该系列还具备USB线缆直连显示和连接网络的功能。

用户在使用三星SyncMasterC27A750X显示器时,只需先安装随显示器附带的软件,然后将显示器提供的USBKey插在电脑的USB接口上,三星C27A750X就能够接收PC的画面并显示出来了。该无线显示器的连接步骤不仅简便,而且静态画面的显示效果颇为出色。但由于三星并没有在这个显示器上应用HD级的UWB芯片,所以在显示动作类高清电影时,虽然能够保证画面流畅播放,但色阶过渡略有断层现象。

此外,该显示器还具备自主网络连接功能,能够充当一个简单的路由器。在与电脑连接显示时,用户无需将网线再插到PC的网口中,只需将网线插在该显示器上,PC即可连接网络。这样用户将能够更加随意地安排显示器和电脑的位置,只需保证二者在无线信号的接受范围内即可,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宽泛的连接自由度。

在外观造型上,三星C27A750X采用了黑色亚克力材质的超窄边框,避免了对用户视线的干扰,使用户可以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画面之中。它底座采用了金属拉丝材料与黑色亚克力相结合的设计,适宜与高档家居或办公环境进行搭配。底座与显示屏连接的部分采用了双铰链结构,稳定可靠。该显示器还采用了触摸式的OSD按键,显示器边框上设计了菜单键、Hub快捷键,并辅以白色和蓝色背光;四方向按键和确认按键设计在显示器的底座上,用户在触摸底座上的按钮时,背光灯将自动点亮,方便用户进行调整。

在显示质量方面,三星C27A750X的亮度均匀性表现不俗,画面左上和右上部分的亮度略低,而左下和右下部分的亮度与中央相差不大,静态对比度达到了1182:1,整体显示质量属于主流27英寸显示器中较高的水准。而且,该显示器在屏幕漏光方面的控制也较好,四周无明显漏光现象。

USB直连显示

USB直连显示采用了与无线显示类似的视频信号编解码过程,不同的是它使用一根USB线缆进行信号的传输。AOC于今年春季推出的“睿捷”E2251Fwu就支持USB直连显示,该产品使用DisplayLink技术,仅需一条USB线缆即可同时完成信号传输和供电,省去了传统显示连接中的多条线缆。该显示器主要设计用于扩展笔记本电脑屏幕的显示面积。用户在进行连接时需先安装显示器随机光盘中的驱动,然后再将系统中的显示设置改为扩展或复制即可,十分简单、方便。

AOC睿捷E2251Fwu显示器机身正面采用了钢琴漆工艺,而背面则设计了方格纹路,既符合商务应用的氛围,也增添了时尚的色彩。该显示器的支架采用了可拆分的两段式设计,无论是搭配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电脑,都能提供理想的画面高度。拆分后,该显示器机背保留一段较短的支柱,借助该支柱显示器可以直接放置在桌面上使用,能与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保持较小的高度差;而台式机用户则可将底座安装在支架上,其高度即可与普通显示器无异。

实际测试表明,AOC睿捷E2251Fwu在浏览网页或进行文本处理时显示效果优良。但是由于其使用的是DisplayLinkUSB2.0的解决方案,因此这款产品只可以流畅播放720p规格的高清视频,播放高码流的1080p全高清视频时会略显延迟。而且,画面中高动态(黑白对比较大的位置)区域中的黑色部分偶尔会出现色阶断层现象。总体而言,该显示器的高清视频显示性能优良,使用价值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该显示器对电脑主机的性能有一定的要求,用户若使用酷睿2及以下配置的笔记本电脑进行连接时,由于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所限,所以显示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滚动大数据量的Excel表格时会出现短暂的马赛克模糊,稍等片刻画面才会再次清晰,而播放视频时则会出现明显色阶断层的现象。如果用户使用目前配备主流SandyBridge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时,显示效果则会大大改善。

AOC睿捷E2251Fwu显示器虽然采用了USB供电方式,但其最高亮度仍然达到了158.1cd/m2,超出其150cd/m2的标称值。虽然这个亮度与主流显示器250lm以上的表现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实际使用中已完全能够满足要求,在非自然光照射的办公环境下,甚至还需将显示器的亮度稍稍降低,才能防止刺眼。AOC睿捷E2251Fwu画面四周与中央的平均亮度偏差约为15cd/m2,亮度均匀性非常优秀;该显示器的实测静态对比度为1216:1,达到了较为优秀的水平,为静态图片以及视频显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AOC的产品外,我们前边提到的三星C27A750X显示器同样具备USB直连显示功能,不过仍需连接额外的电源。该显示器采用高速的USB3.0接口,实际测试发现,即使在播放动作类高清电影时它也能呈现出流畅与出色的显示效果。

智能手机直连显示

智能手机直连显示目前主要使用MHL(MobileHigh-DefinitionLink)技术来实现,该技术可以将智能移动终端上的画面在显示器上同步显示出来。智能移动终端的MHL接口外形与MicroUSB无异,将其与显示器的MHL线缆连接后,即可让显示器显示智能移动终端的画面,而且还可以同时给智能移动终端充电。目前,三星和AOC都推出了采用MHL技术的显示器产品。今年年初,三星推出了具备MHL连接功能的智联B550系列,我们可以在该系列23英寸和27英寸的产品上看到MHL接口。另外,新款的三星S22B360V福韵显示器在继承前身S22B360H采用的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的基础上,也加入了MHL功能,本期我们也使用这款产品作为MHL连接显示技术的测试样机。

借助MHL线缆,用户手机的画面信号无需经过编解码等转换过程,即可直接传输到显示器中。实际测试中,浏览图片、文档、邮件以及观看高清影片时,都可保证实时显示、无停顿。从应用体验方面来说,4~10英寸的手机屏幕直接变为22英寸,确实能够带来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从实用意义上讲,此时的移动终端已经演变为一台袖珍电脑,如果能够再配合蓝牙的键盘、鼠标进行操作,那么将能够帮助用户完成更多的工作。

三星福韵S22B360V显示器的机身正面采用了TOC注塑工艺,边框采用了深红和暗黑渐变的色彩过渡;黑色亚光的机背上覆盖了仿阳刻的“福”字,左下角采用了醒目的红色“福”字印章进行点睛,而OSD按键则依然采用时尚化的触摸式设计。为了凸显MHL功能,它在按键标识别加入了“MHL”字样,用户触摸该键后即可直接连接手持终端。

三星福韵S22B360V显示器亮度均匀性表现优良,画面四周与中央的平均亮度偏差约为23cd/m2,而且无明显漏光现象,实测最大静态对比度为1035:1,基本显示质量优秀。另外,其最高亮度下的功耗仅为30.8W,而且待机功耗大大低于常规水平;在开启灵慧节能模式后正常使用的功耗也能控制在20W左右,可以明显降低电能消耗。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MHL接口具有极佳的实用价值,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MHL接口要求手机、平板电脑和显示器都要配备专门的芯片。不支持MHL标准的智能移动终端使用MicroUSB接口连接MHL线缆时,无法输出图像甚至充电。目前支持MHL接口的显示器主要有三星旗下型号以“V”字结尾的近10款产品和即将上市的AOC“智锋”i2757FM和e2357FM等。

结论

总体而言,液晶显示器在经历了几年的指标同质化发展后,从2011年年末至2012年春季,很多新款液晶显示器都开始尝试采用不同的技术,对连接性能和产品定位进行重新划分和整合。而无线显示、USB直连显示和MHL连接显示这3种方式,将在未来出现在更多显示器产品中,它们将给用户提供更多使用模式,简化这类设备的使用复杂度。

UWB技术

UWB技术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2002年正式被批准可用于民用,尽管UWB发展一波三折,但是三星一直在此领域投入了大量研发,并逐渐将这一技术成品化。

UWB技术采用跳时扩频信号,系统具有较大的处理增益,抗干扰性能强。在发射时将微弱的无线电脉冲信号分散在宽阔的频带中,因此输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设备产生的噪声。接收时再将信号能量还原出来,在还原过程中产生扩频增益。UWB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十Mb/s甚至几百Mb/s,如三星2010年的HD级UWB技术的传输速度达200Mb/s以上。另外的UWB使用带宽可以达到1GHz以上,并且与目前的窄带通信系统互不干扰。在能耗方面,由于UWB不使用载波,而只是发出瞬间脉冲电波,也就是直接按0和1发送出去,并且在需要时才发送脉冲电波,所以消耗很少的电能。UWB发送功率非常小,通信设备可以用小于1mW的发射功率就能实现通信。其理论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会很小。

MHL技术

MHL技术实际上也是一种接口标准,该接口标准由移动高清连接技术联盟(MHLConsortium)推出,用于直接连接智能手机、便携式电子消费产品和高清电视(HDTV)。目前,在MHL联盟中主要有SiliconImage、诺基亚、三星、索尼和东芝5个成员。MHL接口2008年由SiliconImage公司提出,主要从HDMI接口演变而来。它将传统HDMI接口的19针缩减至5针,其中4针用于传输视频和音频信号,另1针则用来控制视频和音频信号的传输。由于接口针数的缩减,MHL接口具有功耗低和传输速率高(2.25Gb/s)的特点,可支持1920×1080@60p的高清视频和8声道(7.1)音频的传输。MHL线缆的一端与HDMI接口相同,而另一端则类似手机的MicroUSB接口。此外,由于在其中的两针上引入了5V供电特性,所以MHL接口还能为手机等移动设备充电。

DisplayLink技术

该技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显示设备中嵌入的高速DisplayLink芯片,二是要在电脑上安装DisplayLink驱动,该驱动负责GPU与CPU之间的信号转换、自动调制,压缩后的信号在通过USB线传输至显示器后,再由DisplayLink芯片负责解码。DisplayLink支持自适应压缩技术,能够自动根据CPU的负载和USB接口的带宽情况压缩视频内容,保证信号传输的连贯性。

目前最新的DisplayLink芯片已经支持USB3.0接口,新一代芯片支持DisplayLink的第三代自适应实时压缩技术,能够动态控制带宽,充分利用USB3.0接口性能,同时处理高清视频、高分辨率图形和网络数据,也可提升USB2.0接口显示的性能,并实现图形信号通过千兆以太网络传输。

精彩的无线显示

事实上,除了三星应用于显示器产品的UWB技术外,在无线显示领域还存在多种显示技术,而且其中的很多显示技术已经进入了成品化阶段。

WiDi

WiDi(IntelWirelessDisplay)的全称为无线高清技术,它是通过Wi-Fi信号来建立电脑和显示设备的无线连接。在英特尔Capella移动平台之后,WiDi技术就已经能够运用在相关产品之中了。对于笔记本电脑用户来说,只需使用英特尔CentrinoAdvanced-N6200/6300/1000的无线网卡就能够通过无线接收适配器与显示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除了无线网卡,实现WiDi还需要电脑使用Windows7操作系统。

WiDi的实现原理是,笔记本电脑首先通过无线网卡发出无线信号,然后显示设备端需要有一个WiDi接收装置来接受Wi-Fi信号,并将无线信号转换为视频,最新的无线WiDi2.0已经可以支持1080p全高清视频播放。

WHDI

WHDI(WirelessHomeDigitalInterface,无线家庭数字接口)采用的MIMO技术和OFDM的调制方式传输信号,能够实现高达3Gb/s的传送速率。它工作在4.9GHz~5.875GHz频段、20MHz或40MHz通道,并且延时小于1ms,支持传输1080p规格的视频和7.1声道音频。WHDI需要使用支持该标准专用的显示卡和接收器才可以工作。由于WHDI技术提供了足够的无线带宽,因此高清视频信号能使用非压缩的方式传送,能够保证传送的视频完全没有延迟。一些厂商已经在这一标准的基础上,加入了USB键盘、鼠标信息的回传功能,即UWTC技术。另外,该技术还支持HDCP2.0的技术标准,允许一个具有内容保护协议的视频源在多个显示终端上同时显示。

功能测试篇6

产品集成和测试

集成和测试阶段包含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产品包含的每个元素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即软硬件集成:

第二个阶段是组成一个产品的所有元素的集成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为系统集成:

第三个阶段是和车辆内其他系统的产品以及车辆自身的集成,即车辆集成。

集成和测试阶段实现两个主要的目标:

集成阶段的第一个目标是按照它的需求和ASIL等级,测试对安全需求的符合性:

第二个目标是为了验证,是否正确实现了针对安全需求的“系统设计”。

该阶段的要求和建议如下章节所述。

集成和测试的计划和规范

1.为了验证系统设计符合功能和技术安全需求,集成测试活动应按照ISO26262-8:2011中的验证方法来执行。以下的测试目标在下面几个表中一一列出:

功能安全和技术安全需求的正确实现:

正确功能的性能,安全机制的准确性和时间性能:

接口的一致性以及实现的正确性:

安全机制的诊断或者错误覆盖的有效性:

鲁棒性等级。

2.根据系统设计规范、功能安全概念、技术安全概念以及集成测试计划,需要制定一个集成和测试的机制,并提供证据证明达成所有的测试目标。集成和测试的机制需要覆盖所有电子电器部件以及安全概念相关的所有其他技术。集成通常分为软硬件级、系统级和车辆级这三个级别。

3.系统集成具体包括:

针对软硬件的集成测试规范,定义产品的集成和测试的计划。该阶段需重点考虑软硬件的接口问题。

针对系统级和车辆级的集成测试规范,定义产品的集成和测试计划。从软硬件级验证发现的遗留问题,需要在本阶段进行解决。

系统级和车辆级的集成和测试计划,应该考虑车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外部环境。部分充分的典型工况和极限工况下的车辆环境应该用于执行测试。

4.在系统可以被标定或配置成多种产品系列时,系统级和车辆级需要针对每种配置的产品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是否符合功能安全需求。如果所有配置的测试有难度,可以考虑选择部分。

5.所有的测试设备需要在质量监控体系中管理。

6.在任意一个完整的集成阶段,每个功能和技术安全都需要至少被测试验证(被测试为可用)一次。

在各级定义的功能安全需求,通常被更高一级的集成测试中得到验证。

在集成测试中识别的安全异常,应按规范“ISO26262-25.4.2童节”给出相应的报告。

7.集成测试的测试案例的设计方法如表11所列。

软硬件集成和测试

软硬件集成

1.符合ISO26262-5的开发的硬件和符合ISO26262-6的开发的软件集成在一起,并用于下列测试活动中。

2.软硬件接口需求应以合适的覆盖率被测试,以符合AsIL要求,或者能给出理由证明软硬件接口不会出现问题。这个要求适用于ASILsc和D。测试中将优先考虑产品本身的硬件和软件,但针对一些特定的测试技术,会采用一些修改后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测试。

软硬件级的测试目标和方法

1.在软硬集成时,应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检查设计层面的系统的错误,具体见如下条目和对应表格描述。根据其实现的功能、复杂度、系统分布式的类型,测试方法可以有效的应用于其他级别的集成和测试。

2.软硬件级别的技术安全需求的实现,应按照下表的方法的进行验证。

基于需求的测试用于验证功能和非功能需求。

故障注入测试使用特殊的方法在运行时将故障注入被测对象。这可以在软件内通过一种特殊的测试接口或借助特殊的硬件来完成。这种方法经常被用来提升安全需求的测试覆盖率,因为在整车情况下,不会触发安全机制。

Back-to-back测试是指在相同外部激励的情况下比较真实被测对象和仿真模型的执行情况,用于检查模型和其实现之间的不一致性(如表12)。

3.软硬件级的正确功能的性能、安全机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应按照表13的方法进行测试验证。

4.外部和内部的接口的一致性和正确实现,在硬件.软件层次上应使用表14给出的可行的测试方法来论证。表14中的接口测试包括模拟和数字输入输出测试、边界测试、等价类测试,这些方法用于测试被测对象的接口、容量、延时性和其他评价指标。ECU的内部接口可以通过静态测试方法来验证:对于ECU之间的接口,可以通过串口外设接口(sPI)、通信等方式来进行动态测试。

5.针对硬件错误检查机制,其诊断覆盖率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表15的方法进行测试。

故障注入测试使用特殊的方法在运行时将故障注入被测对象。这可以在软件内通过一种特殊的测试接口或借助特殊的硬件来完成。这种方法经常被用来提升安全需求的测试覆盖率,因为在整车情况下,不会触发安全机制。

错误推导测试是通过预测被测对象中的错误,设计测试案例,来对这些错误进行检查。如果测试者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错误推导测试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6.可以按照表16方法测试软硬件级别中各对象的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