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远程英语教学环境;移动技术;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2)02―0026―07
一、引言
中国远程英语探索面临新的超越,探索完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和服务的机制成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课题和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学习技术和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使网络在教学应用中的比重提高,信息化资源的设计和整合成为开放学习自助服务的关键,英语信息化资源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同时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为适应不同学习需求,提供远程英语教育服务的新模式,综合运用现代移动技术为远程英语教育提供新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方法,远程英语移动学习课题组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远程英语教学环境中整合移动技术的研究进行实验、调查分析和实证研究,从中获得对远程英语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启示,为移动学习资源网(MobisiteConnectingacrosstheTVU)的设计打下基础,提高移动学习的实效性、英语信息化移动资源的设计质量和远程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二、课题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认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Paton,Rob,2002)。建构主义更强调内因,认为人的知识获取是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认知学习理论研究者认为,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和信息加工策略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主动进行意义建构。在教学策略上表现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学生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更加强调对信息选择、接受、信息编码、存贮、提取与使用过程的研究(Whitelock,DeniseandWatt,Stuart,2008)。
在认知发展上,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鲁纳受到皮亚杰的影响,提出“发现学习”教学模式(Rüger,Stefan,2011),是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即把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特有的研究方法纳入教材内容,并围绕学习课题准备好假设、验证用的资料、实验等,教师充当指导角色,学生作为学习主人去探索和发现,师生协作,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形式。英语移动发现学习模式正是在建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延伸和尝试的,其教学步骤主要包括:①学生自己创设英语学习的问题情景;②假设,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检验;③整合移动网络上的资源并应用到实际的问题情景中。“发现学习”教学不仅具有认知效果,而且有情感效果。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
分布式认知理论(Clark,Herb,2011)是上世纪80年代认知科学在对自身研究方法进行反思的背景下,受到西方现代哲学和杜威、维果茨基等对认知过程中主客体交互活动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关注的启发,结合了社会科学方法,通过对社会实践共同体中认知现象的研究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移动网络协作学习环境(Creanor,LindaandWalker,Steve,2010)是一个典型物理分布式和文化分布式环境,有很好的社会分布性,因此分布式认知是分析和构建计算机及移动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很好的理论框架。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在语言学习中不应只是信息呈现工具,更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它强调信息技术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应以协同建构有意义知识为目标,是学习理论的又一次创新(Taylor,Josier,2004)。制品是分布式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术语,包括工具、思维、方法等。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功能:①制品在应用时拓展了人的智能,使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效率;②人在使用制品的过程中,会产生认知留存(CognitiveResidue)现象;③使用制品有助于发展使用者的元认知能力;④能很好地分担学习者的认知负荷;⑤提供认知给养,制品,特别是智能制品(包括任何运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移动资源)是丰富的认知给养之源。在移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则可以认为认知分布于移动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中,计算机教室+移动网络多媒体在一个协作的共同体中有着与教学主体同等重要的地位,认知活动可以被看成在媒介间传递表征状态的一种计算过程。分布式认知思想在人机交互领域中被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教室+移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机交互性强,所以分布式认知理论对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网络资源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整合移动技术和远程
英语教学环境的实验
移动技术应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它不仅可以用于学习者日常的通信交流,而且可以被用于课业信息、日程安排和重要通知等信息的,也可在工休期间充分利用短暂时间进行学习。移动服务所具有的随时随地性,使得它在某些环境下具有比E-mail和Web更为优秀的表现。国外利用手持式设备(如手机、PDA等)开展教育研究(崔向平,2010)时间虽不长,但研究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形式也多样,涵盖了社会培训、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终身学习、技术创新等很多方面。这既反映出移动教育(学习)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也说明了国外教育研究者、教育实践者在探索信息技术手段如何造福于教育时(LauraNaismith,2008)一直不懈努力。
课题组从认知和教学角度出发,考查远程英语信息化资源整合建设应用于实际英语教学和学习及整合移动技术和远程英语教学环境的可行性。以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来检验移动资源及移动校园彩信应用系统在辅助学习时的有效性,经过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论证在何种学习情境下使用最为有效。在现阶段的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已经把“CAI英语1”、“CAI英语2”定为项目试点课程,先行把彩信(MMS)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设计试点课程资源平台及试点课程移动校园彩信应用系统,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实现数字图像的生成和传送,教学环境为计算机教室+移动网络,学习方式为自主、协作和发现学习相结合。
为避免移动学习资源的重复建设,课题组组织在全省各地的试点课程主持教师定期参加网上集体备课活动,共享共建试点移动课程资源及试点课程移动校园彩信应用系统,为移动学习资源网(MobisiteConnectingacrosstheTVU)的设计奠定基础。在学习项目中,教师为学习者创建一个可操作的远程英语移动教学和学习环境,从而使学习者能够通过计算机、WAP手机(无线通信的智能手机、上网本、掌上电脑、PDA、移动电话等)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整合移动技术和远程英语教学环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试点课程资源平台及试点课程移动校园彩信应用系统、移动课程、移动考核试题库、音频、视频、录音、电子书、电子词典、电子邮件、手机QQ互动、彩信、图片、动画、网页、微博等。
以“CAI英语”为例,现有试点课程资源平台及试点课程移动校园彩信应用系统的界面如图1。
课题组合作编写和制作的移动课程、移动考核试题库更为教学实验提供了新鲜清晰的课堂演示和快捷方便的学习方式,涵盖音频播放、视频播放、电子书、电子词典、彩信、图片、动画、网页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移动课程、移动考核试题库的分解视频截图见图2、3。
课题组使用移动设备就“CAI英语1”、“CAI英语2”两门试点课程的移动教学资源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并对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特点、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成本可行性、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教学过程及效果、远程英语学习活动环境与移动技术支持角色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和实证研究。参与实验和调查的有广东汕头、佛山、珠海斗门、东莞等各市电大的专科英语专业班学生,每个学校各选定1~2个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书面或网上问卷调查。参与实验和调查的学生情况见表1。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特点
试点课程资源平台、试点课程移动校园彩信应用系统、移动课程等英语移动教学资源是建立在技术支持学习的特点上,资源建设的设计功能主要的优点体现在:便利性、融合性、持续性、可用性和技术性,即学生能在不同的环境下根据需要进行学习,能与已有的知识和技巧适当配合,不管技术如何变迁,学生都能不断积累知识,根据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等进行有效学习,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能适合日常的交流、参考、工作、学习和讨论等需求,操作简单,不会因学生技术水平限制而影响移动学习效果。
在实验期间,笔者对使用移动电话、上网本、IPad、PDA等移动设备学习CAI英语课程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统计数据见表2。
经过实验,学生们对使用移动设备学习CAI英语课程的几个特点的同意系数有所提高,由此可以看出,使用移动电话、上网本、IPad、PDA等移动设备学习CAI英语课程的特点得到了多数人的肯定。
在输入环节中,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承载着丰富教学/学习内容的活动来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旺盛的求知欲,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获取、理解、识记以及发现学习的能力。在输出环节中,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可以得到外显和检验,教师也需要设计一系列活动来锻炼和强化学生的自主能力。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英语移动教学资源的技术及资源优势。
(二)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成本可行性
在了解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成本可行性方面,得到的调查统计数据见表3。
各项的同意系数在实验后期都有提升。
(三)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教学过程及效果
在调查学生喜欢哪种现有试点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和移动资源中的资源形式后,得出的统计数据见图4。
调查结果显示,以试点课程资源平台、移动校园彩信应用系统、移动课程等英语移动教学资源为基础的现代外语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的学习资源,69%~89%的学生认为资源难度适中,对课程学生有很大帮助或有一定帮助,19%~61%的学生都很喜欢网络和移动资源中的单元学习重点(72%)、习题助考(55%)和学习技巧(41%);这些资源和课文同步搭配,对复习助考有较大帮助。我们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的同时,重视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丰富学习资源以利于组织协作学习,设计移动考试课件系统、自测及评价功能、互动系统等,使试题的表现形式和讨论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分班分科建立学生网上考核档案,收集学生上网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作业完成的情况和参与讨论的情况。这一研究项目的其中一个阶段就是要进行课程模块的开发、测试和评价,尝试把技术和设备应用于英语学习,从知识的输入以及能力的输出两个环节来设计学习活动。学生访问网络课程和移动课件,除了最关注的期末复习指导(47%)、教学辅导(35%)和多媒体导学资源(30%)之外,还可得到教学文件(26%)、互动教学(11%)、消息通知、电子邮件、英语新闻信息等服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浓厚的语言氛围,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语言环境,大大增强英语学习的实践机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吸收知识快,记忆时间长。
关于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调查数据见表4。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教学过程及效果持同意态度并给予肯定,其效果系数和实验结果良好。各种移动资源突出成人性和开放性强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社会需求进行分类,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动机找到相关的英语资源,课件内容更加完善,功能模块设计比较合理,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教学内容正确,文字符合标准,交互性良好,导航清晰,链接准确,界面设计合理,能充分反映学科知识要点,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链接的资源丰富,很多学生都感到满意,显示着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实际效用和实验成功。
(四)远程英语学习活动环境与移动技术支持角色的有效性
在了解远程英语学习活动环境与移动技术支持角色的有效性方面,得到的统计数据见表5。
在实验前期,远程英语学习活动环境与移动技术支持角色的有效系数依次排列为:讨论学习(0.4783)>学习共享(0.4348)>练习/测试(0.3913)=资料收集(0.3913)>协作学习/创作(0.2609)>问题解决(0.1739)=学习反思(0.1739)>讲授课程(0.1304)>阅读学习(0.087)=角色扮演/游戏(0.087)。在实验后期,随着整合移动技术和远程英语教学环境的作用的提高和各种移动学习资源智能制品的配备运用,远程英语学习活动环境与移动技术支持角色的有效系数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依次排列为:学习共享(0.6522)=练习/测试(0.6522)>讲授课程(0.6087)=资料收集(0.6087)>阅读学习(0.5652)=问题解决(0.5652)=讨论学习(0.5652)=学习反思(0.5652)=协作学习/创作(0.5652)>角色扮演/游戏(0.4783)。移动技术支持在学习共享、练习/测试、讲授课程、资料收集等方面最为有效,通过移动课程、多媒体课堂、白板等进行资源分享和内容传递,利用QQ、移动博客进行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利用多媒体和移动课件、课堂反馈系统进行即时训练与反馈,也可以利用移动工具进行信息检索、下载、记录、感知、探究活动和发现学习。43.48%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方式是英语学习的趋势,对终身学习产生变革性影响,且其将逐步取代常规教学。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新颖,能吸引学生尝试,比较有趣,资料多,氛围好,随时随地可以学习,能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视听、阅读能力,能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实用性强,方便快捷,学习效果好。
五、整合移动技术的远程英语
教学环境实验的启示
斯坦福大学曾将一个iPhone开发课程的视频放到iTunesU,反响很大,其下载量在短短几个月内达到了440万。绝大部分视频的品质都非常高。这些名校甚至包括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等,斯坦福大学iPhone开发课程和麻省理工学院MITMobileiPhone课程视频截图见图5和图6。
为更好地拓宽开放大学英语信息化资源建设,提供认知给养、智能制品以丰富认知给养之源,课题组从整合移动技术和远程英语教学环境的实验中以及斯坦福大学iPhone开发课程、麻省理工学院MITMobileiPhone课程开发得到启发并设计数字化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网(MobisiteConnectingacrosstheTVU),使所有的教学内容、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以在线方式进行,数字化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网的构建框架和功能模块见表6。
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网上的课程通过在线环境提供,学生要使用计算机、手机、上网本、PDA、便携式或平板电脑等无线设备和移动QQ、手机短信和手机邮箱等在线小组合作工具,浏览移动课程的内容,并参与移动学习论坛的讨论,英语移动资源网分解视频截图见图7。
经过一年来对整合移动技术的远程英语教学环境的实验,以及远程英语信息化移动资源建设的探索,该项目研究发现,学习者对新技术的使用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兴奋感,他们非常愿意在学习中使用这种新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实验发现,在新技术的辅助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和服务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发现,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者很容易产生迷失现象,不能较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因此该教学设计模式应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上一般采用合作/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和自我调节学习等教学策略,教师在移动教学活动环境中为学习者提供脚手架支持。
开放大学技术的创新和英语信息化移动资源的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预示着:远程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网的建设需要采取信息技术发展对策、优化管理对策、信息用户激励对策等来促进资源建设和资源管理,整合移动网络上的资源并应用到实际的问题情景中,提高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实效性和英语信息化移动资源的设计质量。例如:组织教师和技术人员学习移动网络技术、电脑技术及教学理念,整合移动技术与教学环境,开发更多移动学习网络资源,包括各个主修科目的课件库、素材库、案例库、移动课程和网上考核试题库;按照学生学习过程(何晓军,2010)的九个步骤――接受、期望、工作记忆检索、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强化、检索与强化、检索与归纳,来创设移动学习环境和优化资源管理;利用人工智能领域新兴的基于案例的推理方法(Cased-BasedReasoning,简称CBR)为整合移动技术和远程英语教学环境提供技术手段,依据英语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特征进行教学决策的推理和解决方案的执行,提高资源库的积累数量和系统的推理水平,结合移动Agent的智能性和灵活性,用于网格环境下开放式支持系统的构建(魏倩倩,2006),通过应用人工智能、WebServices等先进技术,实现支持系统的分布式、智能化、集成化、松散耦合等特性,建立一个基于移动网络技术的智能数字化资源系统。同时,强调教师应该熟悉学习内容,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学习者建立先行知识,并鼓励教师和学生介绍和发展新用户注册,例如订立一个信息用户激励的分成标准:每获得一个新客户,就能获得20~30元的提成,从而鼓励开放大学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外语网的管理、教学和销售人员开发新客户;面向学生,则可适当订立一个奖励学分或平时表现成绩的激励对策,对点击率高和下载次数多的同学给予一定奖励,促使更多学生访问网络课程和移动资源,激励并确保在任何一个24小时时间段里,有更多的开放大学的学生在线学习英语课程并登录使用英语移动学习网络资源。
六、结语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度科研课题“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网络资源建设研究”(GAQ2809)的实践探索和整合移动技术与远程英语教学环境的成功实验及实证研究,有利于整合现代移动技术与共享教育资源,有效拓宽远程英语教育的新途径,更是顺应学习需要的现实趋势,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本项目的探索为移动设备和移动资源更好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做了铺垫,也昭示着开放大学英语教育移动资源及移动校园彩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为建设开放大学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网奠定基础,能提高远程英语移动学习的实效性和英语信息化移动资源的设计质量,开辟一条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新路子,为实现中国远程英语探索真正的超越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Paton,Rob(2002).Constructiveconstructivism-anewperspectiveonthedesignanduseofperformancemeasures.In:Neely,AndyD.;Walters,AngelaandAustin,RobertDanieleds.PerformanceMeasurementandManagement2002ResearchandAction.Cranfield,U.K.:CranfieldSchoolofManagement,CentreforBusinessPerformance.
[2]Whitelock,DeniseandWatt,Stuart(2008).Reframinge-assessment:adoptingnewmediaandadaptingoldframeworks.Learning,MediaandTechnology,33(3),pp.151-154.
[3]Rüger,Stefan(2011).Multimediaresourcediscovery.In:Melucci,MassimoandBaeza-Yates,Ricardoeds.AdvancedTopicsinInformationRetrieval.TheInformationRetrievalSeries.Heidelberg:Springer,pp.157-186.
[4]Clark,Herb;Kirsh,David;Goldin-Meadow,SusanandRogers,Yvonne.Interactivityandthought.In:CogSci2011,20-23July2011,Boston,MA,USA.
[5]Creanor,LindaandWalker,Steve.InterpretingComplexity:acaseforthesociotechnicalinteractionframeworkasananalyticallensforlearningtechnologyresearch.In: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tworkedLearning,3-4May2010,Aalborg,Denmark.
[6]Taylor,Josie(2004).Atask-centredapproachtoevaluatingamobilelearningenvironmentforpedagogicalsoundness.In:Attewell,JimandSavill-Smith,Caroleds.Learningwithmobiledevices:researchanddevelopment.London,UK:LearningandSkillsDevelopmentAgency,pp.167-171.
[7]崔向平.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策略[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报,2010,(6).
[8]杨玉芹,钟洪蕊,焦建利.移动技术支持的学习新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08,(2).
[9]何晓军,郭学文.英语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J].教学与管理,2010,(4).
[10]魏倩倩.网格环境下基于移动Agent的开放式DSS分析与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4).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篇2
【关键词】移动学习;未来课堂;电子书包;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6-0027-04
随着无线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无线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潮流。通过移动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摆脱课堂和固定网络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手头的工具,跟外界交互或者进行学习。
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实验最多且被认为最为可行的移动学习方案是在中小学开展基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学习,也称“电子书包”。电子书包的应用切合教育信息化发展,它推动了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发展。《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中提到,“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浦东新区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中,也明确把“基于移动终端个性化学习的探索”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通过多样化移动终端开展中小学‘基于移动终端的学生个性化学习’试点,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强化交流协作,探索无线网络环境下任何时间和地点的便捷、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建设目标
据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迄今世界上至少有50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课本、电子书包,市场潜力巨大。谷歌、苹果、索尼等全球信息产业巨头纷纷抢滩,以取得市场先机。[1]而目前国内电子课本、电子书包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电子书包的认识、理解,以及开发、应用和推进还不够全面深刻,一些地区的试点也引来多方争议。但不少专家认为:电子书包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工具的变革,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任何变革一定是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试点的定位,在于它对应用角色和应用价值的判断。
上海市浦东新区在“十二五”期间进行的基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学习的探索,首先需要进行建设内容的定位。根据浦东新区教育发展“均衡化、优质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目标,本项目设计实施的出发点就是结合区域特色,因地制宜。
本项目将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建设基于未来课堂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采用基于云服务的资源应用。项目初期通过7个学校,每校1个班级的试点,教师和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教学互动,通过组建移动课堂和虚拟学习班级,进行不同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探索,创设一条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均衡共享优质资源、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的新型教学方式的可行路径。
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设基于未来课堂的学习环境
浦东新区在“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进“数字化未来校园”建设,将以多样化的智能移动终端为载体,推进虚拟现实技术、游戏技术等新技术在学生学习中的有效应用,开展移动终端、服务平台和学习资源支持下的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学生提供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项目的立足点则紧密结合这一背景,重点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架构基于未来课堂的学习环境。
“未来课堂”是相对传统和现代课堂而言的。它融合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体现为多屏显示、能提供多种媒体、实现无线上网和分区学习、虚拟课堂加现实课堂等;在设计上,课桌可以拼装组合,更加人性化、舒适、灵活。[2]浦东新区的移动学习方案就是要在这样的未来课堂中,建设由泛在技术支持的具有智能化、人性化,以互动为其核心特征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给教师和学生配置一台移动终端,整个教室的布局、课桌椅配置、各类媒体的安装、学生的交互体验都需要按照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活动的要求重新设计,使得学习在新型教学环境中开展得更灵活、更开放、更和谐。
(二)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
“电子书包”设计的初衷是要为学生减负,包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它的受益群体主要是学生。其他地区先行试点的经验也在告诉我们,要以学生应用为本。因此,本项目基于未来课堂的移动学习,一切技术设计与应用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我们将搭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建立学生学习中心。学生通过在线平台可以拥有更丰富、更有趣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包括课前测验、课堂学习、分组讨论、课堂抢答、课堂练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在线提问、交流互动、资源浏览、虚拟班级学习等一系列学习模块;同时,还具有学生学习轨迹记录、学生成长档案、课外知识拓展等多种应用。试点有一定基础后,还将建设国际学习窗口,与国外合作学校建立交流,组建“一个地球”学习成长联盟。该平台的整体功能设计(如图1)。
(三)采用基于云服务的资源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谈到对电子书包的认识时指出:“个性化、移动性、按需服务应成为新一阶段‘电子书包’的关键特性。围绕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个体、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情境,工具和知识的提供是按需推送的。”[3]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而“电子书包”则可以基于教学智库,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适合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当然,仅依靠学生手中的一台“电子书包”是做不到这些的,得运用“云计算”、“云服务”。电子教材、教辅资料、网络课程等市区级优质教学资源都可以存储于云端,教师通过云计算提供的环境、资源和服务,可以不依赖专业技术人员,轻松构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环境;而学生无论身处何处,通过云计算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最终实现了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协作学习,也大大促进了教育的均衡与公平。
(四)实现学生本校学习和跨校互联
基于未来课堂的移动学习项目要给力区域特色教育。浦东地域广、学校数目众多、教育呈现着不均衡。在浦东实施该项目,通过无线网络,任何学校、任何班级、任何学生都可以共享同样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学校,学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模块纵向贯通完成学习,同时还可以登录虚拟班级,查看其他学校本课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具体学习流程(如图2)。
图2移动学习方案中教学流程分析
当然,实现互联互通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对于平台开发方式有一定的要求,可以阶段化、模块化开发,并提供通用的开放接口,便于扩展,实现“基础功能+可选功能”的分布。其次,共享机制层面需要教育部门主导、社会机构参与协作共建,由小到大实现滚动式发展。
系统总体架构
本项目的系统架构(如图3)将采用国际通行的协议,结合云计算中的SaaS模式以及HTML5、WebServices和XML技术并达到以下目标:
1.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采用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
2.实用性——建网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要保证系统和应用软件全中文界面,且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兼容性强,使用户最方便地实现各种功能。
3.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与外界信息的沟通。
4.适应性——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和强壮性,方便管理和维护。
5.可扩展性——网络规划设计要满足城域网不断发展的要求,还要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实现低成本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6.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能满足所在地环境、气候条件,抗干扰能力强,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
7.安全性——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防止数据受攻击和破坏,有可靠的防病毒措施和阻挡不良信息进入的措施。
8.经济性——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选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最佳性能组合,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建设效益分析
“基于未来课堂的移动学习建设”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围绕移动设备的未来课堂的整体学习环境,实现包括电子白板、学生学习终端、教师终端等一系列硬件设备的无缝衔接;建设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平台,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开展基于多样化移动终端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活动,建设基于云服务的学习资源,实现学生本校学习和跨校互联。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有十分显著的教学与社会效益。
1.能够有效创新教学模式
何克抗教授在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解读中谈到:“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一定要触及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因此,实施该项目不是取代传统教学工具,而是改变既有的教学和学习生态。过去教师很难逐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但透过电脑记录与分析学生学习历程,教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境界。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会因为害羞或面子问题,不会明确表达自己的学习问题和困难,长期积累下来会造成学习进度落差。如利用该平台,教师可以进行私下交谈,了解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学生把当日课堂教学过程下载到平台上,回家反复练习,隔天上课时就能赶上教学进度。所以,通过构建未来课堂的学习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型学与教模式,突出基于问题的学习、差异化学习、自主性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体现课程独创执行力的课堂教学新范式,能够促进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
2.学生学习更丰富生动
基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不只是纸质教材的数字化,除阅读、批注、加着重等功能外,还可以用多媒体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表现形式比传统教材更加丰富。这些资源再按照科学的结构整合成为教学资源包,包含学生学习需要的教材、教辅、工具书等,有针对性,能及时反馈指导,可自主生成多种练习,能进行问题积累、错题收集、资源及时更新等。此外,学习资源还可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保存,外出时学生可以十分方便地携带大量的书,甚至是一座图书馆。
3.学生学习更轻松环保
实施该项目学生每天只要携带自己的移动学习终端,其重量可以控制在1千克以内,非常便于携带,极大地减轻了学生书包的重量,改变学生背行李箱上学的现象。另外,学生使用学习终端后,学习资源都在平台上,可以大大降低纸张的使用,有效减少树木的砍伐和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
当然,面对社会上关于学生是否会网络上瘾、视力影响等争议,我们必须从硬件、软件的人性化设计,以及对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控制上着手。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不会是完美的,我们最好扬长避短、稳中求进、分层推进,先在实验性、探究性特征明显的拓展课程中进行,再逐步扩展为其他学科教学。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0引言
作为空前广阔的融合发展领域,移动互联网涉及到的关联技术和产业非常之多。纵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演进趋势,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终端先进制造技术、终端硬件平台技术、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应用服务平台技术和网络安全控制技术,如图1所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这些把兄弟的鼎力协助,移动互联网是很难兴风作浪的。
1终端先进制造技术
终端先进制造技术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于一身所形成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设备成组、敏捷制造、并行工程、快速成型、虚拟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技术。设备成组技术是指揭示和利用设备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类设备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敏捷制造技术是指制造商实现敏捷生产经营的一种制造哲理和生产模式。并行工程技术是对产品及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技术。快速成型技术是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和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于一体的零件原型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支持的建模、仿真技术为前提,对设计、加工、制造、装配等全过程进行统一建模,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时并行模拟出产品未来制造全过程及其对产品设计的影响,预测出产品性能、产品制造技术、产品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从而更经济有效地灵活组织生产,使工厂和车间的设计布局更加高效合理,以达到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最小化、产品设计质量最优化、生产效率最高化的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2终端硬件平台技术
终端硬件平台技术是由许多不同功能模块化的部件组合而成,并在软件配合下完成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等操作的技术与设备的统称,主要包括处理器芯片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等。处理器芯片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功能手机芯片是由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和存储芯片构成的。其中,基带芯片负责信息的处理;射频芯片负责信息的接收和发送;电源管理芯片负责供电和节电,通常与基带同设;存储芯片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智能手机引入了大量应用,从而催生应用处理器(AP)芯片,以支持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音频、视频、图像等功能的实现,与基带芯片一起构成智能手机的CPU(中央处理器)。
人机交互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主要包括现代显示技术、多点触控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体感交互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现代显示技术是指利用电子科技提供变换灵活的视觉信息的新型技术,包括STN(超扭曲向列型)显示技术、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显示技术、TFD(薄膜二极管半透式)显示技术、UFB(超精高亮)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IPS(平面转换)显示技术、视网膜显示技术、裸眼3D(三维)显示技术、电子纸和电子墨水等。多点触控技术是指采用人机交互与硬件设备共同实现的技术,能在没有传统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等)的情况下进行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操作,三星、苹果、微软等公司推出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大多采用了此项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是指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文本或命令的新型技术,Siri就是语音识别技术的典型代表。它通过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实现高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支持用户通过语音实现与移动终端进行互动,成为继键盘输入、触屏输入的第三代革命性技术。体感交互技术通过连接到游戏主机上的机器,使用传感器来接收玩家的动作或语音信息,从而完成游戏场景的转换,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游戏模式,让玩家可以丢掉手中的游戏控制手柄而自由发挥。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使用者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地、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
3终端软件平台技术
终端软件平台技术是指通过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与移动互联网终端进行交流的技术统称。目前,主流的移动终端软件平台技术包括三个层次: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程序(应用商店),如图2所示。操作系统是管理移动互联网终端硬件与软件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集合,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内核与基石,它通常由驱动程序、内核、接口库和构成。驱动程序是最底层的、直接控制和监视各类硬件的部分,其职责是隐藏硬件的具体细节,并向其他部分提供一个抽象的、通用的接口。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关键的部分,通常运行于最高特权级,负责提供基础性、结构。接口库是一系列特殊的程序库,负责把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包装成应用程序所能够使用的API(应用编程接口),是最靠近应用程序的部分。是指操作系统中用于提供特定高级服务的部件。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能够实现不同技术之间的资源共享。中间件位于移动互联网的操作系统之上,用于管理计算机资源和进行网络通信,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中间件包括远程过程调用、对象请求和系统信息处理等模块。远程过程调用是指移动互联网向服务器发送关于运行某程序的请求时所需的标准。对象请求为用户提供与其他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象通信的接口。系统信息处理向上提供不同形式的通信服务,包括同步、排队、订阅、广播等。应用程序(应用商店)是指为了完成某项或某几项特定任务而被开发运行于操作系统之上的计算机程序,包括Web应用、本地应用和第三方应用。Web应用是指浏览器/服务器应用程序,一般借助浏览器来运行。本地应用是指移动互联网终端自身提供的应用合集。第三方应用是针对某种软件或应用在功能上的不足,而由非软件编制方的其他组织或个人开发的相关软件。
4网络服务平台技术
网络服务平台技术是指将两台或多台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统称,通常包括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WiFi(无线保真)、NFC(近场通信)、蓝牙等。2G是一种基于数字无线电技术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可采用CDMA(码分多址)技术制式和TDMA(时分多址)技术制式。商用2G网络包括GSM系统和CDMA系统。GSM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度高、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CDMA系统可以提高网络用户容量,重复利用频率资源,增强系统安全性,减少基站数量,从而大大节省运营商网络运营成本,因而具有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接通率高、系统容量大、部署配置灵活、频率规划简单、建网成本低等优势。3G(即IMT-2000)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音频和数据传输的提升上,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2G系统的良好兼容性。商用3G网络包括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CDMA2000系统、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和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系统。
4G(即IMT-Advanced)是指集3G与WLAN(无线局域网)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it/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it/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2010年3月23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TIA(蜂窝电信工业协会)无线移动通信展上,Sprint正式世界首款WiMAX4G的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HTCEVO4G。2012年1月18日,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全会审核通过了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国际标准,这标志着4G标准正式敲定。2012年4月25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推出4G服务,为客户提供高速移动数据业务,最高下载速率可达100Mbit/s。WiFi是一种可以将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MID(移动互联网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接入到互联网的技术,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其功能是将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供移动互联网终端接收。WiFi是一种帮助用户访问电子邮件、Web和流媒体的互联网技术。它既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又为用户在家里、办公室或在旅途中提供了快速、便捷上网的途径。通常将能够访问WiFi网络的地方称为热点(如高级宾馆、豪华住宅区、科研院所、飞机场和咖啡厅等),它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话音通信、网页浏览、收发邮件、音乐下载、文件传输等。WiFi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数据安全性高、能量消耗低、带宽空间大、射频信号强、部署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手机(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MID、PDA、笔记本电脑、MP5/MP6等移动互联网终端。
NFC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20cm范围内交换数据。它是由非接触式RFID(射频识别)演变而来,并向下兼容RFID,最早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开发成功,主要适用于手机等手持设备,能够实现电子身份识别和数据传输。借助这项技术,消费者可以使用手机来替代银行卡、门禁卡、公交卡、会员卡、员工卡等非接触式智能卡,还能方便地读取广告牌上的电子标签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展,近场通信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个人计算机和智能控件工具之间实现,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和直观性强等特点。NFC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触控式解决方案,能够让消费者随时随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得数据传输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蓝牙技术采用低能耗无线电通信技术来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最高传输速率达到1Mbit/s,通常以时分方式进行全双工通信,通信距离为10m左右,配置功率放大器可以使通信距离进一步增加。技术特点:蓝牙采用了快跳频和短分组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同频干扰,有效对抗信号衰落,大大提高通信质量和安全性;工作于免许可的2.4GHzISM(工业、科学、医学)频段,省却了申请专用许可证的麻烦;采用前向纠错编码技术,避免了远距离通信时的随机噪声干扰;采用调频方式,使设备变得更为简单可靠;与Internet通信时,不需要电缆就能实现互联互通,办公效率和通信效率大大提高。因此,蓝牙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新宠,在移动互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5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应用服务平台技术是指通过各种协议把应用提供给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技术统称,主要包括云计算、HTML5、Widget、CSS(层叠样式表)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与IT(信息技术)、软件和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任意服务。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它可实现共享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并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包括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及在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网络连接的大量计算资源,以计算资源池的方式为用户源源不断地按需提供服务。云计算使用分布式计算机来完成海量计算,而不再是由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来实现。HTML5是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最新版本,旨在当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时能提供增强网络应用的更多标准集,使网络标准满足网络用户需求。
HTML5有两大特点:首先,它强化了Web网页的表现性能。其次,它增加了本地数据库等Web应用的功能。HTML5取消了一些过时的HTML4标记,将内容和展示分离,增加了一些全新的表单输入对象,引入了更合理的全新标识,内嵌了一个本地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库,提供了浏览器中的真正程序,取代了Flash在移动设备的地位。Widget(中文译名为微件)是一小块可以在任意基于HTML的Web页面上执行的代码,它的表现形式可能是视频、地图、新闻、小游戏等,其根本思想来源于代码复用。通常情况下,Widget的代码形式包含了DHTML(动态超文本标记语言)、JavaScript以及AdobeFlash。CSS(级联样式表)是一种用来表现HTML或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等文件式样的计算机语言。CSS是一种能够真正做到网页表现与内容分离的样式设计语言。与传统HTML相比,CSS能够对网页中的对象位置排版进行像素级的精确控制,支持几乎所有的字体字号样式,并能进行初步交互设计,是目前基于文本展示最优秀的表现设计语言。
6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网络安全控制技术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措施,确保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中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技术统称,一般包括终端基础设施安全技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安全技术、端到端安全保障技术和安全测评认证技术。
终端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是用于确保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的技术统称,包括恶意软件研判技术、网络行为监测技术、移动终端病毒查杀技术。恶意软件研判技术通过对疑似样本及行为进行采集,与恶意软件样本库中的相应项进行比对,以确定移动互联网终端是否存在恶意软件。网络行为监测技术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数据样本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恶意攻击和木马入侵问题。移动终端病毒查杀技术是指采用云杀毒软件或在线病毒查杀系统,来清除移动互联网终端中已存在的病毒。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又分为2G网络安全技术、3G网络安全技术、4G网络安全技术和WLAN安全技术,重点解决隐私保护、身份认证、入侵检测、攻击预防、空中窃听、流量盗用等实际问题。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篇4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物料搬运站;设计方案;可编程控制器
中图分类号:TP23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自动化生产线因其效率高,柔性好,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自动化生产线将机械工程与电子工程结合,使得待加工的产品能够自动的在机械加工装置上完成预定的各个工序和工艺过程,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一个典型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供给、自动加工装配、自动检测、自动包装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之间,物料(加工工件)的传输是依靠物料搬运站完成的,因此物料搬运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线的效率,本文以S7-200PLC作为物料搬运站的控制器,以气动元件作为执行机构,详细论述了以2-自由度机械操作手为核心的物料搬运站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的设计,实现工件的夹取搬运放置这三个工作环节。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很好的模拟了实际加工生产环节中工件的运输过程,采用移位指令编写的梯形图程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该设计能让学生更好的接触实际工作中的整机设备,能够系统的培养电气设备的设计、组装、调试和维护等职业素养,并有效的训练了学生PLC程序设计的能力。
2物料搬运站硬件设计
2.1PLC系统设计
物料搬运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工件的抓取、搬运、放置,在这一环节中包含的动作有:气动手抓的打开与夹紧,提取模块的带动气动手抓的上升与下降,滑动模块的左移和右移。物料搬运站的结构如图1所示。
提取模块由气动手抓、薄型单活塞防转气缸组成,薄型单活塞防转气缸用于气动手爪机构的提升与下降;在其行程位置处安装有磁感应接近开关,用于判断其提升与下降运行的到位情况。气动手爪:用于夹取工件的执行机构,并在气动手爪上安装磁感应接近开关实现其张开的限位检测。滑动模块主要由磁性耦合式无杆气缸和固定支架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在夹取工件完成后,将提取模块输送到行程位置。在无杆气缸的两个行程位置安装有磁感应接近开关,用于判断其左移与右移的到位情况。\
2.2物料搬运站气动控制回路设计
物料搬运站的执行机构是气动控制系统,其方向控制阀的控制方式为电磁控制或手动控制。各执行机构的逻辑控制功能是通过PLC控制实现的。
从气源出来的气体经过二联件处理后进入到汇流板。通过相应的电磁换向阀可进入气动执行元件,分别驱动磁性耦合式无杆气缸的左右运动,薄型单活塞防转气缸的上升下降运动、气动手抓的抓料和松料动作。整个气动系统的3个气缸全部采用出气节流调速,电磁阀采用1个三位五通阀和2个二位五通阀。选用集装式电磁换向阀,将所有电磁换向阀由电磁阀岛集装在一起,以减小占用空间。物料搬运站气动控制回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2A为气动手抓控制回路,气动手抓的动作分为两种:2Y1得电2Y2失电,电磁阀处于左位工作,气爪处于松开状态;2Y2得电2Y1失电,电磁阀处于右位工作,气爪处于夹紧状态。
3A为薄型活塞杆防转气缸气动控制回路:3Y1得电,电磁阀切换到左位工作,薄型单活塞杆气缸伸出下降状态;3Y1失电,电磁阀自动切换右位工作,薄型单活塞杆气缸缩回上升状态。3物料搬运站软件系统设计
物料搬运站的控制要求是:当设备接通电源与气源、PLC运行后,首先执行复位动作,夹爪打开、提取模块上升到上限位处、无杆气缸驱动提取模块移动到最左端。接下来进入工作运行模式,按启动按钮,夹爪下降并夹取工件,上升后移向右工位,到达最右端后夹爪下降释放工件,之后夹爪上升并移动到最左端,等待下一个工作信号。在工作过程中设置复位、开始指示灯,用于指示系统当前的工作状态。3.1流程图设计
物料搬运站动作简单,动作主要由长行程无杆缸和气动夹爪部完成,当接受到工作指令后夹爪开始下降,下降到为后夹爪闭合,夹取工件后开始上升,上升到位后向右边横向移动到位后夹爪下降并打开,将工件放置到下一站后上升并横向左移至最左端。设计流程图如图3所示。
3.2PLC程序设计
物料搬运站的PLC程序设计,可采用顺序控制指令实现,也可采用移位指令实现,在此根据搬运站工作流程图,采用移位指令来实现,物料搬运站PLC控制程序如图4所示。
4结论
搬运工作站设计完成后,先进性硬件的组装、电气线路和气动控制回路连接。然后用Step7编程软件编写程序并下载至PLC中进行单站调试运行。单站运行无误后,可采用PPI通讯方式与其他工作站进行联机调试。
经试验运行测试,基于PLC控制的物料搬运站能够实现将物料从上一工作站搬运到下一工作站的功能,并且能够实现物料的自动循环搬运。在调试运行时,应该有人守侯在设备旁,时刻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生执行机构相互冲突的事件,应及时操作保护设施,如切断设备执行机构的控制信号回路、切断气源等,以避免造成设备的损坏。
参考文献
[1]饶运清,邓建春,赵天奇,等.FMS集成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华中理工学报.1999,12(5):18-22.
[2]向丹,殷国富,崔静,等.PLC在自动化生产传输中的应用[J].机电一体化.2005,32(11):49-51.
[3]赵华军,五轴机械手控制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0,39(6):39-40.
[4]齐伟,张秀如,基于PLC的柔性自动生产线实验仿真系统的平台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1,33(12):96-98.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篇5
今年以来,我市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作为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推进工业经济转型跨越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快开发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各项工作进展良好。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1.产业集群培育。以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千亿级煤电化冶产业集群为重点,结合建设区域性新型建材基地、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基地、新材料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培育煤电材、煤电化、煤电治、石油炼化、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矿用及石油机械制造、电子元器件、现代高载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关联配套产业集群,编制完成了《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市千亿级煤电化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集煤炭开采、矿井建设、火力发电、新型建材于一体的煤电材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集甲醇、二甲醚、烯烃、聚丙烯等下游下品开发于一体的精细煤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以光伏产业园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炭纤维复合材料园为支撑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以节能疏水阀、大功率磁控管、智能切纸机、绝缘子缓冲器、矿用机械等产品为重点的现代装备制造业集群,以棉纺加工、果品加工、食品制造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造纸、纸制品加工、纸箱包装为重点的纸制品包装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2.特色园区培育。《市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已经市级评审通过,按程序修订完善后即可上报省政府审批。今年计划培育的4个特色产业园区中,以中电科新能源开发公司500MW晶体硅材料加工、500MW电池片和500MW电池组件开发、2.8MW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为支撑的光伏产业园加快建设;以康博丝新材料公司160吨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为支撑的半导体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进展良好;以华煤集团60万吨煤制甲醇、20万吨聚丙烯科技示范项目为支撑的华亭煤化工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以泾川华润陶瓷公司投产的1000万平方米中高档装饰砖生产线、泾川家园陶瓷公司西式瓦生产线扩建等项目为支撑的泾川陶瓷产业园初具雏形。积极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建设工业园区、华亭工业园区2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园区建设开发,积极探索建设工业园区、华亭工业园区2个“共建园区”。
3.示范基地创建。计划创建示范基地3个。目前,以实施能源开发工程为重点,加快培育千亿级煤电化冶产业集群,全力以赴推进五举煤矿240万吨矿井、邵寨煤矿120万吨矿井、赤城90万吨矿井及洗煤厂、唐家河煤矿400万吨矿井、灵台南川河煤矿300万吨矿井、华泓汇金煤化公司70万吨烯烃、陇能能源公司360万吨兰炭及40万吨焦油加氢、华能集团20万吨聚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尽快建成陇东能源化工基地。以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为契机,以工业园区为重点,编制完成了《市军民结合产业园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酒钢集团并购重组丰收机械公司及出城入园、虹光公司高频无极荧光灯生产线、亨达公司高速精密数控切纸机产业升级、荣康公司1万只弹性阻尼缓冲器生产线等项目为支撑,建设装备制造基地步伐加快。以泾川天纤棉业50万锭棉纱生产线二期5万锭等建设项目为支撑,引进实施一批补链产业项目,建设泾川棉纺基地。
4.招商引资组织。年,省承接产业转移领导小组办公室分解下达我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到位资金40.17亿元。至月底,我市57个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完成投资37.68亿元,占省上下达责任目标的93.8%,提前实现了“过半”目标。上半年,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3次组织赴央企、、等地外出招商引资,对接催生了一批大项目的落地建设。积极参与了省上组织的赴、等地的考察对接和招商引资活动,通过洽谈对接,达成了灵台皇甫谧制药公司刺五加种植基地等一批项目的落地建设。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承接重点。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政发〔〕11号)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先后制定印发了市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实施方案(平政发〔〕59号)、市年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实施方案(平政办发〔〕101号)、市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平政办发〔〕96号),明确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任务、承接载体及配套政策措施。按照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优质产业转移承接载体、形成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培育一批战略投资骨干企业的“四个一”目标,紧紧立足资源、区位、劳动力、环境等优势,进一步明确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任务。一是依托矿产资源优势,积极承接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项目,加快煤电化冶一体化开发进程。重点实施资源勘探保障、矿井产能提升、环保火电扩容、电力外通畅通、精细化工联产、有色冶金延伸六大工程,推进煤电化、煤电冶、煤电材、石油炼化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能源工程建设。二是依托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承接技术转移和配套开发项目,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新型建材产品开发,培育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努力推动传统产业在规模、速度、质量、效益上全面提升。三是依托劳动力资源条件,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承接、改造和发展棉纺服装、家具制造、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四是依托区域发展优势,积极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积极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加强品牌、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有效利用,承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真空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全市工业转型跨越新的增长极。各县(区)按照市上的实施方案,也都分别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对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市上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中省驻平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查指导和考核奖惩等工作,定期研究承接产业转移重大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委,统筹抓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协调和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加强协作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齐心协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为了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承接产业转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综合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区、闽东南地区等五个工作组,建立了与有关省、区、市常态化的联系通道和信息渠道,按区域确定了承接产业转移重点,筛选论证招商项目,组织开展重大招商活动,及时反馈并跟踪落实招商项目信息,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工作。对今年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进行了细化分解,按照培育产业集群、培育特色园区、创建示范基地、加大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创优发展环境6个方面细化任务20项,逐项分解落实到主抓单位,并明确了时限要求。对确定的承接产业转移招商项目到位资金目标责任,按照各县(区)、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分解,逐一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确保了目标责任的顺利完成。各县(区)、工业园区按照“上下对口”的原则,也都及时成立了工作机构,健全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网络,明确了职责分工,将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任务都落实到了具体的责任人员,靠实了工作责任,推动了工作落实。
3.认真调查研究,做好项目储备。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作为今年工信部门承担的一项新业务,必须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谋划论证一批重大项目,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基础。一是认真搞好调查摸底。按照市上制定印发的年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在培育产业集群、培育特色园区、创建示范基地、推进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分别设计了调查样表,认真开展了承接产业转移企业、项目和引进省域外来平投资企业家调查摸底工作。通过深入县区和重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全市共有承接产业转移企业50户,实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5项,省域外投资企业家66人,为继续深化合作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夯实了基础。依托这些企业、项目和企业家,我们及时建立了市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库、市引进省域外来平投资企业家库,切实加强与承接产业转移企业、企业家的经常性衔接沟通,通过他们及时掌握有关承接产业转移信息,引进一批省域外企业家来平投资兴业。二是切实加大项目储备论证力度。制定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承接产业转移重大项目论证申报工作的通知》,按照“有中生优,无中生有”的工作要求,千方百计谋划和论证一批承接产业转移重大项目,市承接产业转移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托资源、环境等优势条件,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经济总量扩张,以建立500亿工业项目库为目标,筛选论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7项,概算总投资701.19亿元,其中:西部阀门与流体设备制造基地建设、蒸汽系统流体节能设备产业集群引进等现代装备制造基地2项,高频无极灯产业化、高低压开关柜产业化等电子真空器件制造基地7项,100万吨电解铝、20万吨铝型材等现代高载能产业项目2项,5000吨聚丙烯腈碳纤维、200万米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等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延伸项目4项,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100万吨二甲醚等精细煤化工重大工业项目12项,27个项目均编制了较为规范的项目建议书,为精准招商奠定了基础。
4.主动搞好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坚持以重大项目引进落地建设为目标,全力推进引强入平战略,努力扩大开放开发。市上建立了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主体的招商机制,实施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并购引资、增资扩股以及网上招商、中介招商和精准招商,引导重大建设项目业主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省域外产业转移。一是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月日至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四大班子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县(区)及工业园区负责同志,赴京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工作,拜会了华能、中水电、中电科等有关央企主要负责人,衔接争取项目,对接合作事宜,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月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赴江苏盐城进行考察,深入江苏悦达集团进行对接洽谈,促进了酒钢集团与江苏悦达集团煤电化循环经济项目战略合作签约。月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安徽芜湖海螺集团公司总部,就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加快建设海螺循环经济产业园问题进行了专题洽谈沟通,达成了海螺水泥窑处理生活垃圾等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二是切实加强与有关大企业的对接。认真落实北京企业家联谊恳谈会精神,采取电话联系、发函征询、登门拜访等多种形式,先后与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陕西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上海鼎炘实业集团、安徽昊源化工集团等一批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初步达成了一批项目投资合作意向。三是注重利用节会开展积极对接。积极组织参加安徽两省战略合作及“安徽名优产品行”活动,编印了《市重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推介册》,筛选工业制造项目16项,能源化工项目26项,冶金建材项目8项,对口开展了—阜阳对接洽谈活动,搭建了两地合作交流的平台,总投资1.57亿元的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由崆峒区政府与海螺水泥公司签约实施。全力筹备参加了第18届兰洽会,成功举办了第18届兰洽会工业园区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兰洽会共计签约项目62个,合同引进资金457.6亿元,其中年产100万吨电解铝、灵台县南川河煤矿400万吨原煤生产线建设、泾川县红河油田百万吨产能建设等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4个,概算总投资281.22亿元,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丰硕成果。
5.强化调度指导,加快项目建设。市承接产业转移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发挥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定期统计分析、信息通报等工作制度,加大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督查调度。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一个建设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个推进班子、一套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逐项目、逐月制定了领导包抓推进行事历,靠实责任,强化调度,促进项目顺利实施。今年承接产业转移重大建设项目中:崇信五举煤矿240万吨矿井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3.46亿元,“五通一平”工程全面展开,35KV变电所建成投运,主井检查孔施工至425m,风井检查孔施工至290m;灵台邵寨煤矿120万吨矿井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亿元,累计完成掘进进尺1680米;赤城90万吨矿井及洗煤厂项目已完成投资2.4亿元,完成征地421亩,正在进行工业广场平整工作,井筒检查孔钻探工程已完工,累计进尺3952米;灵台唐家河煤矿400万吨矿井建设项目已获得省发改委“路条”,正在进行矿区规划报审、可研、环评、安评报告编制及土地征用等工作;灵台南川河煤矿300万吨矿井建设项目正在办理储量备案登记,衔接审批《矿区总体规划》,编制《矿井供电设计方案》等工作;华泓汇金煤化公司180万吨甲醇项目及70万吨烯烃项目中,180万吨甲醇项目已经省上备案并列入国家发改委煤转化示范项目,70万吨烯烃项目已开工典基,首批525亩土地地勘已接近完成,正在进行办公楼、宿舍楼地质勘探,总体设计正在修改完善,9个专利工艺包转让合同已签订6个,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华能集团20万吨聚丙烯科技示范项目已完成项目可研,安评已批复,环评工作已通过省上评审,工艺包采购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完成投资5330万元;利友集团煤转化循环经济项目已完成项目初步选址,编制完成了360万吨/年兰炭、40万吨/年焦油加氢两个分项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已经省发改委备案;光伏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完成地基支柱和地梁混凝土浇筑,正在进行地基砌墙,完成投资518万元;2.8兆瓦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已完成光伏支架安装、太阳能电池组建,所有配电设施安装到位,目前正在布线,完成投资2100万元;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完成钢结构厂房及宿舍楼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办公楼、厂区道路建设,厂区通往主干道桥梁已架通,完成投资8600万元;泾川天纤棉业20万锭棉纱生产线二期5万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正在实施主厂房主体工程;静宁通达果汁公司果渣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生产车间基建工
程,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完成投资1036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形势影响,部分大企业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精细化管理和产品市场拓展上,我们主动对接后通过招商引资承接其产业转移的难度较大。
二是立足市情,依托资源优势对接洽谈的项目,投资方首要的条件是煤炭、石油、石灰石等资源配置,且投资要求的条件门槛高,而地方政府没有资源配置权限,致使一些项目短期内难以落地建设。
三是从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本身来看,涉及的产业领域广、范围大,其核心和重点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落地建设,日常业务工作头绪繁杂,在加强与县区、企业和部门对接联络、悉心研究政策、及时收集信息、主动掌握情况和对外招商引资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四是从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进展情况来看,我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绝大多数是能源化工类项目,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承接的一些重大项目特别是能源化工项目前期工作审批门槛高、程序复杂,进展不够理想,部分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未能赶上进度要求,短期内难以形成支撑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五是从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体系建设来看,目前县(区)及重点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网络还不够健全,工作部署不够到位,定期统计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坚持得不够好。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劳动力资源条件和区域发展优势,积极承接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项目、技术转移和配套开发项目、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煤电化冶一体化开发进程,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实施精准招商,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主动上门招商,精心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龙头项目和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培育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千亿级煤电化产业集群。
二是加强重点项目调度指导。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完善工作措施,强化工作推进机制,认真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扶持,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40.17亿元项目资金任务。按照“建成项目抓达标、在建项目抓进度、前期项目抓开工”的要求,对大柳、新安、百贯沟、华信等已建成的矿井项目,指导企业抓紧工作面布置和设施配套完善,力争全面释放产能,年内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华泓汇金公司70万吨烯烃、静宁纸箱包装产业园、华煤20万吨聚丙烯、崇信五举煤矿等已开工项目,指导企业科学组织施工,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周期,力争早建成、早投产;对赤城煤矿、天元240万吨兰炭、利友煤化工循环经济等前期项目,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形象进度。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篇6
关键词:EFPENG
中图分类号:TN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105-02
1概述
EFP移动箱载直播系统是将视音频设备组装在不同规格的标准飞行箱内,运用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运送至现场,进行节目制作的一种手段,其机动性灵活性非常强,可以在转播车难以到达的情况下进行现场节目的录制、直播或传输。相比转播车而言,EFP移动箱载系统具有操作方式方便灵活,调整简单直观,运输方便快捷等优势。
2总体系统设计原则和思路
(1)系统设计的先进性:目前高清电视已基本普及,系统在设计方面力求着眼于现代节目制作需求与未来广播电视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2)系统设计的安全性:视频系统的输出链具备多种输出格式,保证在不同链路上的使用;采用双机备份录制方式,保证系统安全记录。
(3)系统功能的完备性:系统应能够独立的完成相应节目的制作、播出任务,应具有摄像机系统、摄像机控制系统、技术监测系统、同步系统、节目记录系统、监看系统、TALLY指示系统、内部通话系统、音频系统、视音频输出接口系统等分系统功能。
(4)系统连接的扩展性:在外来信号接口方面提供了充分的冗余量,多种格式的输入、输出接口。包括:模拟/数字视频接口、同步接口、音频输入卡侬接口、通话级联等。输出方面包括:模拟/数字/数字嵌入PGM视频信号BNC接口、模拟/数字PGM音频信号XLR接口、同步信号接口等。
(5)灵活机动性:EFP移动直播系统因需承担突发事件的报道的责任,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灵活性、机动性。搬运、转运方便灵活、系统连接简单,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3系统设计
EFP移动现场直播系统的主要组成有:摄像机控制系统、视频切换台、录制播放系统、音频系统、监看系统、同步系统、电源转换单元等组成(如图1)。
3.1EFP摄像机控制系统主要组成
(1)信号控制处理系统。信号控制处理系统由信号控制主站和摄像机适配器组成,需完成数据编织,系统通话,提示译码,tally等功能。由于移动直播系统采用移动箱载方式,要求信号处理主站为标准机架式结构总高度不超过1U高度,满足1-6讯道摄像机信号控制处理,配置内部通话系统,通过接在面板上的头戴耳机,鹅颈话筒及内置高质量喇叭进行通话,监听及操作。须具有信号控制处理系统需配置相应数量摄像机技术控制模块,满足对摄像机光圈、白平衡、电子快门、彩色增益等指标的技术控制处理。
(2)摄像机适配器要求:摄像机适配器使用12-15V电源,安装在电池卡座上,主要任务是传输和转换视频,控制通讯信号,传输距离达到100米以上,通话接口、通话音量调节,需支持调节数字数码显示功能,tally提示灯信号输出。
(3)摄像机控制面板。配备相应数量的控制面板能够对摄像机的白平衡、黑平衡、增益、电子快门、同步电子扫描、主黑电平调节、光圈、彩色增益等技术参数进行调整。
(4)通话耳机。单耳或双耳全包型通话耳机,指向性通话咪头,接口要求与摄像机适配器及信号处理主站通话接口匹配。
(5)tally灯。提供相应数量tally显示,能够安装于摄像机全端的热靴接口上,接口与摄像机适配器匹配
(6)传输电缆。采用进口综合电缆,综合电缆之视频(HDSDI)不低于100M,(SDSDI)不低于200米,电源传输不低于200米。摄像机控制信号传输距离不低于200米。
3.2视频切换台及信号路由
视频切换台所有视频接口全部采用数字SDI接口,配备多路预留通道,满足系统的扩展与其它系统级联。每路输入需带有帧同步,保证所有输入信号源的同步.切换台还需带有REFin/out(参考输入/输出)接口,切换台输出的参考信号送给系统内的其他设备,系统处于内同步工作状态,整个移动直播系统锁定在切换台上;当系统与其它系统(例如转播车、演播室系统)级联工作时,主控的REF信号通过电缆送至切换台REF输入接口,使切换台外锁相,此时整个系统与主控系统同步。
高清切换台的PVW监看、PGM监看以及所有输入信号源都通过画面分割器显示在一个高清专业监视器上,节省使用空间,运输简单,使整体工作方式简捷化,减少系统所需高清监视器的成本(如图2)。
切换台PGM节目数字输出信号分别输出至主、备录像机、上/下变换器、D/A转换器等,其中一路信号输出通过数字视频分配器输出至EFP摄像机控制系统的RET接口,实现信号返送。
3.3音频监听设备
EFP直播系统的音频传输方式分为一级调音和二级调音方式:一级调音即现场配置多路拾音话筒,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传输方式,直接进入系统调音台,所有系统要求配置一台6路机架式模拟调音台。二级调音方式即将现场调音台输出的PGM信号接入系统调音台,此时只需根据系统音频要求调节。
3.4电源转换单元
为保障用电安全,系统需配置机架式电源转换单元,高度不超过2U,提供稳压电源输出及应急供电,要求应急供电能保证系统全负载正常工作30分钟以上。
3.5周边设备
为保证现场节目制作需要,系统配置足够数量信号分配器、信号转换器及视频隔离器、音频隔离器等。
3.6箱载EFP系统箱体制作
(1)箱载系统箱体设计首先考虑系统灵活和便捷,箱体的尺寸及重量要便于运输和安装。要求箱体重量轻,密封性好,防渗透性好,箱体内衬应有良好的减震作用。
(2)采用固定切换台设计,使用时不会影响后部连接电缆,固定面板设计类似于演播室的导控台,略有倾斜,使切换操作时更为舒适、方便,系统稳定可靠。
(3)系统专业高清液晶监视器设计时尽量避免信号传输电缆的拖拽及移动,采用置顶屏设计,避免翻盖式或者抽拉式监视器给系统监看系统带来的故障风险。
(4)为了系统的连接方便,在系统的中设计了视音频连接板,系统配备视音频信号分配器,信号转换器,及音频加/解嵌设备,来完善系统的全面性。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1篇7
类人型教学机器人不仅融合了当今世界在机械电子、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还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享受,因此,广受世界各国普遍关注以及重视。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仿人机器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完成了10自由度的类人型教学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根据人体结构以及运动机理,确定了类人型教学机器人关节自由度的分配、运动范围的确定和驱动源的选择。
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机器人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是高度融合电子技术、机械学、自动控制工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仿生学、人工智能原理等多个领域的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是目前科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类人型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最高研究成果的代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类人型机器人应用于康复医学、老人的护理以及普通的家政服务等方面。类人型机器人与一般工业机器人不同点是可以灵活的行走,不需要固定在某一指定位置上,是一种高度的自动化运动,可随时移动到需要它的地方,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以在具有辐射、粉尘等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与轮式、蠕动式以及履带式等移动方式而言,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动力源的选择和结构设计
1.动力源的选择
本设计选用的是性能价格比较高的伺服电动机——舵机。在航空模型中,通过调节发动机和各个控制舵面可以实现飞行机的飞行姿态调整。以满足舵机对动静态指标的要求。舵机控制器一般需要采用PID控制。伺服功率放大器的两部分组成一般是由脉冲宽度调制器和开关控制电路;直流伺服电机的执行元件是电动舵机;减速器部分一般采用蜗轮蜗杆机构。
因为舵机是一种位置伺服驱动器,所以比较适合应用在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需要保持住的控制系统中。其具体的工作原理是:信号调制芯片接收由接收机的通道进入的控制信号,同时获得直流偏置电压的数值。通过内部的基准电路,产生周期一个为20ms、宽度为1.5ms的基准信号。通过比较获得直流偏置电压数值与电位器的电压差,同时输出电压差。最后,电机驱动芯片接收信号判断电压差的正负输出并以此来决定电机的正反转。当电机转速固定时,电机基于级联减速齿轮带动电位器进行旋转,直到电压差为0为止,电机停止转动。
2.机械结构与自由度配置设计
步行方式中自动化程度最高、最为复杂的、控制难度最大的动态系统是双足步行。与其他足式机器人相比,双足机器人的特点是支撑面积小、支撑面的形状随时间变化较大、质心的相对位置高。但由于双足机器人有更高的灵活性,具有其他足式机器人所没有的优势,尤其适合与人类协同工作,因此为了满足机器人的性能要求,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应具有稳定性、灵活性和高强度的特点。
设计双足步行机器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必须能够实现机器人前后左右移动的基本功能,因此自由度的配置必须合理。以机器人前行为例,分析一下机器人的前向运动过程和行走时序:重心右移、抬起左腿、左腿放下、移重心到双腿中间、左移重心、右腿抬起、右腿放下、移重心到双腿间,主要是8个阶段。从机器人步行过程可以看出,机器人向前迈步或向后迈步时,必须各自为髋关节与踝关节配置一个俯仰自由度以平衡实现支撑腿和上躯体的移动;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偏转自由度与重心转移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调整摆动腿的着地高度,使抬腿成为可能,膝关节处必然要配置一个俯仰自由度。因此可知,髋关节需要配置2个自由度:俯仰运动和偏转运动自由度。配置一个俯仰自由度给膝关节,踝关节需要有俯仰和偏转两个自由度。这样,每条腿就配置了5个自由度。在纵向平面内的直线行走功能可以通过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俯仰自由度的共同协调动作完成。在横向平面内的重心转移功能可以通过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偏转自由度协调动作实现。
为了使设计的机器人在步行等功能上更能贴近于人,根据人体比例,设计机器人小腿∶大腿=1∶1,其足部末端执行器,要求在灵活性能尽可能好的前提下,选择速度特性、工作空间、运动幅度和力的特性都比较好的尺寸。大腿部质量与小腿部的比率,与双足机器人的动力学行为直接相关,所以机器人的质量分配大致设计为脚部占总质量的10%,小腿40%,大腿和髋关节50%,腰部因为机械结构原因所占比例比人体相应值偏大。
三、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避障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块选择
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方式,超声测距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它不受外界光线强弱变化、被测对象颜色等对其检测效果的影响也较小,甚至是被测物处于较为黑暗、有灰尘、浓烟雾、强电磁干扰等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广泛应用于车辆自主导航、不透明甚至是透明物体识别等方面,尤其适合应用于空气中的测距。由于空气中波速相对较慢,比较容易检测出来回波信号中包含的沿传播方向上的结构信息,因而其检测的准确度也较其他方法高;而且超声波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信号处理可靠等特点,因此本设计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作为避障传感器。
无线通讯模块选用NewMsg-RF905模块,由一个完全集成的频率调制器、一个带解调器的接收器、一个功率放大器、一个晶振震荡体和一个调节器组成。
2.图像传输模块选择与舵机控制方法
选用无线摄像机,其优点是微功耗,供电电压为8伏,电流只有30~50毫安,彩色图像传输,标准音频、视频接口,配置小镜头、外壳防磨设计、带音频监听,可全天候工作,图像稳定而不飘忽,这些特有的性能使无线摄像机安装更加方便,可随身携带。所以本设计选用其作为图像传输设备,安装于类人型机器人顶部,实时向控制台传输图像。
舵机接收来自于信号线的控制信号,输出一定的角度,适用于那些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可以保持的控制系统。当脉冲宽度改变时,舵机转轴的角度发生相应的改变,角度变化与脉冲宽度的变化成正比,也就是利用脉冲信号占空比的变化来改变舵机的位置信息,即用户只需要给它提供一定的脉宽,它的输出轴就会保持在一个相对应的角度上。无论外界转矩和负载如何改变,除非给它提供一个另外宽度的脉冲信号,舵机才会改变输出角度并且达到一个新的对应的位置上。因此,机器人模型中也通常用到它作为可控的运动关节的驱动元件。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1篇8
为何在大多数电站都普遍存在移民搬迁“老大难”现象情况,而锦屏水电站移民搬迁工作如此顺利?其中的经验和方式值得研究和探索。经分析,锦屏水电站移民积极搬迁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当地地理、经济条件较差,移民急于改善生活现状锦屏水电站属于深山峡谷地形,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当地居民多以彝族和藏族为主。库区目前仍然“三不通”、即不通电、不通路(只有驿道)、大部分地区不通手机讯号。当地居民交通主要要靠人背马驮,部分地区用农村微电机自发自用。库区群众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牧业,以种植洋芋、玉米为主,部分地区以挖药材、采金作为经济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约2000元。(2)移民安置工作已历经多次,相关部门工作经验丰富凉山州水电工程数量众多,移民和相关部门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工作得力。移民群众对相关政策、程序和实际情况较为了解,思想觉悟较高,对自身实际情况把握较好。(3)前期工作策划、宣传动员得力,促进移民工作顺利开展四川省移民办和凉山州移民局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工作。工作启动前,省移民办专门召开项目启动会和年初工作计划会,明确年度工作计划任务和进度;设计单位精心策划,明确工作重难点和工作计划;凉山州移民局出版锦屏水电站移民宣传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木里、盐源县从移民局、国土局、林业局、公安局、乡村基层等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开展业务培训;在开展工作前进行集中培训工作,明确各方职责,统一工作方式方法;移民监理提前进场开展相关工作。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各单位领导负责同志深入前线,定期检查指导相关复核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协调相关问题。单项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讨论工作经验和教训,调整工作方法和计划。(4)重视各方沟通协调工作,建立良好沟通协调机制由省移民局、州移民局、各县政府、项目业主、设计单位、移民综合监理等相关单位轮流定期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解决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5)基础工作扎实到位,产权清晰,任务明确实物指标调查作为财产补偿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和扎实稳靠。锦屏水电站实物指标复核工作严格按照规划规范要求,采取先调查登记,后公示复核的方法,逐家逐户对移民个人和集体财产进行清理,并在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的同时,开展移民安置任务落实及分解工作,将淹没影响区和建设征地范围外扩迁及远迁移民户全部落实到户到人,锁定移民安置任务,为后期实施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实物指标复核完毕后立即开展移民户实物指标建卡工作,规范管理,清晰明确。对于集中居民点规模,改变原来由政府部门“定规模”的思路模式,组织移民现场对接考察,逐户落实移民意愿情况下确定集中安置居民点规模,是规划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避免“居民点大投入、高标准但没人去”的尴尬局面。县政府对所有自主安置移民设定条件限制,必须落实房屋和土地后才能领取移民赔偿资金;同时开展移民户安置情况追踪检查工作,抽查移民安置落实情况。(6)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带头作用,促进移民搬迁工作移民群众普遍存在“攀比”心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做好村组干部思想公作,鼓励其带头搬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带头作用。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如提前搬迁的优先选择集中安置地位置等灵活、有效方式,鼓励移民搬迁。
2操作模式的利弊
移民提前搬迁现象说明移民对相关政策、措施较为了解,对自身能力有一定把握。但大量移民自主安置的方式给规划设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造成较大影响,也给移民安置思路提供新的探索方向。由于移民对自身能力的把握程度不一,能否保证搬迁完毕后的“长治久安”,有无重大风险等问题值得深思和探索。
2.1利
(1)缓解移民安置难度,特别是在部分土地等农业资源稀少地区,这种模式能极大的降低移民安置难度;(2)尊重移民意愿,给移民自,充分调动移民搬迁积极性;(3)促进安置区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土地流转、房屋产业发展。在人均耕地较多或地多无人种的地区,正好各取所需,促进经济发展;(4)减少政府包办或集中安置风险,安置效果相对较好。
2.2弊
(1)大量投亲靠友、自谋职业、自谋出路等安置移民较为分散,设计院规划设计工作较难开展,同时,移民部门管理难度增加,上户口、入学等问题协调、沟通工作量剧增;(2)大量移民分散安置,对基础设计投入必定减少,安置区当地受益较少;(3)自主安置移民多选择县城周边或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安置,对当地的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资源使用容量有一定的冲击;(4)部分移民户可能过高估计自身能力,抗风险能力较低,一旦出现上当受骗或安置不理想情况,可能严重影响其以后的生产生活;(5)从长远发展和长期稳定发展来说,移民自主安置毕竟势单力薄,不利于社会关系发展和原有人际关系纽带的发展,移民要从新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络需要时间,不如集中安置区稳定。
3建立移民管理制度
针对分散自主安置移民,如何在既不挫伤移民搬迁积极性,同时又能控制移民搬迁盲目性,在保障移民“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前提下,完善目前移民管理体系,并形成一套完善并行之有效的管制制度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因此,笔者建议:(1)把握源头,设置严格的移民自主安置限制条件,避免出现移民盲目安置和攀比跟风现象;(2)动员社会参与移民安置工作,移民管理不仅仅是移民主管部门的事情,同时需要得到业主、设计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帮助移民解决切身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使移民尽快融入新环境,学习新技能,完成过生产生活模式的过渡和转型;(3)落实长期监管体制,在移民监理工作基础上,建立移民安置动态追踪机制,对移民安置质量进行追踪和监管,对分散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解决措施;(4)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文件,针对分散移民最关心的户口、子女入学等相关问题给予扶持和帮助。
4结语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篇9
关键词:声音导引可移动声源音频放大ASP芯片MMC-1
1方案的论证与比较
1.1发声装置的选择
方案一:将蜂鸣器作为发声装置产生声音信号。蜂鸣器具有体积小,工作电压小等特点。发声频率在1.5~2.5KHz的范围内,音量较小。
方案二:将扬声器作为发声装置产生声音信号。扬声器具有发声频率和音量大范围可调,低频发声效果较好等特点。但工作电压和体积相对较大。
经过反复实验比较,若周围声音环境良好,扬声器在发声频率750Hz左右时,声音接收系统在各个距离都具有最好的接收效果,且单片机在该情况下对数据采集的精度最高。因此选择扬声器作为声音发生装置。
1.2声音信号处理电路的选择
方案一:利用LM324将声音信号进行多级放大后直接输出。该方式可在距离较远时获得较大的接收信号,但获取的信号波形杂乱且不够稳定。
方案二:利用LM324将声音信号进行两级放大并进行过压比较后输出。该方式可将接收信号整形为较为标准的方波。
由于扬声器在输出的声音正弦波在传输,接收和放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噪声信号,其中很多噪声超过MCU可识别信号的高电平值,影响MCU对有用声音信号的识别。方案二能对这些噪声信号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因此在这里选用方案二。
1.3主控芯片的选择
方案一:选用ARM7芯片――LPC2136作为主控芯片。LPC2136是Phlips公司生产的32位ARM7TDMI2S微处理器,自带6路PWM输出。但是由于系统中的指定的ASSP芯片MMC-1已经具备的该功能,且LPC2136价格较高,因此在这里选用LPC2136比较浪费。
方案二:选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STC89C51是51单片机系列的8位MCU。嵌入4KB高速Flash存储器,有32位I/O口,既可以方便控制MMC-1芯片工作,又可以快速处理收发信号。因此在此处选用方案二是比较合适的。
1.4误差信号的产生与测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方案一:通过分别测距以产生误差信号。当音源处于起始位置时,三个接受系统轮流启动,每次只启动一个。音源分别给每个接收器发送声音信号,从而分别确定三个接收器与音源间的距离,通过计算音源与Ox轴的相对位置产生误差信号。
方案二:通过测出各接收器的距离差以产生误差信号。当音源处于起始位置时,三个接收器同时启动并接收音源发出的声音信号。接收到的信号被单片机采集后,计算出音源与三个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差,并返回误差信号。
经过实际实验比较,方案二相对节省时间,准确性高,容易实现,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
2系统设计
2.1总体设计
声音信号从声源发出后,分别被三个声音接收装置同时接收。经单片机进行处理,比较出距离差后,通过NRF2401无线收发模块将比较结果发回给音源处的MCU。音源处的单片机在接收到信号后,根据距离情况对电机发出一组或几组PWM信号,使负载音源的瑞萨模型车直接移到计算位置。到达后系统会再次发出声音信号并重复上述过程,对位置进行微调。由于瑞萨模型车是由舵机控制转向,方向一旦调整确定就不会存在偏移,因此调整过程基本可以保证在整个过程中,LCD显示器12864会对相应步骤进行显示。
2.2各单元电路设计
(1)声音信号接收放大电路
声音信号被接收后,通过LM324的两级放大,形成有大量杂波的峰峰值约为2V左右的正弦波。该信号再通过2V的过压比较器,杂波被滤掉,形成5V的方波信号。该信号相对较为稳定,有清晰平整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可作为单片机的输入信号。此时若将不同位置处接收的两处该信号波形在示波器上进行双踪显示,可以清晰的观察到,二者的相位差随着它们之间距离的变化出现明显的改变。即表明该信号可用于计算距离。
(2)无线收发电路
无线收发电路采用NRF2401模块进行收发信号。为了保证电路收发信号的能量供给,特别在电源转换芯片AM1117处的输入,输出电压与地之间各加接了一个较大的电容以蓄积能量。在传输数据时,采用半双工传输方式,每次传送20个字节。
(3)电机,舵机控制电路
该部分控制电路采用NEC的MMC-1提供PWM驱动瑞萨模型车的两个直流电机和一个舵机。PWM的发送频率由距Ox轴的远近决定。
(4)LCD显示电路
该部分控制电路将LCD显示器12864在5V的工作电压下采用串行总线方式驱动,与声音接受端单片机相连。在系统工作时,显示器会即时显示工作进度。
3软件设计
3.1软件设计层次
本设计采用C语言编程,其软件部分的实现可分为高、中、低三层。其中高层实现对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分析;中层控制无线收发信号及MMC-1产生PWM;低层实现对LCD显示的控制。
3.2软件整体框架图
4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4.1测试方法与仪器
测试仪器:秒表;米尺;
测试方法:根据要求将可移动音源放置在Ox轴右侧任意位置,测量移动前后音源与Ox轴的距离,并记录时间,算出速度。
音源移动前与Ox轴的距离(cm)音源移动后与Ox轴的距离(cm)所用时间(s)
4.2结果分析:
经验证,基于瑞萨模型车的声源移动基本上可以达到设计要求的速度与精度,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接收部分输出波形时也可观察到稳定的方波。使用单片机串口调试助手观察时,输出数值也可以较准确的反映出声源的位置。达到设计要求。
4.3误差分析:
实验时房间中存在一些阻挡物导致音频传播的信号有所反射,因此会造成部分误差,从而导致音源移动的延迟和不准。再加上房间中会存在少量影响音频信号的噪音,而且测量仪器本身也存在误差,种种因素导致实验最终误差的产生。
5结语
系统在实验条件下较为理想的达到了产品要求的指标,可在Ox轴右侧任意位置,在响应时间内到达Ox轴,平均速度大于10cm/s。所处位置的定位误差小于3cm。到达后有明显的声光指示,符合设计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康华光,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王君,凌振宝.《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3]谢维成,杨加国,董秀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注:本实验系统为2009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获吉林省赛区一等奖。
作者简介:
王雪思(1988年7月生),女,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篇10
引言
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如GSM手机、CDMA手机及PHS小灵通电话已经深入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促进了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同时,由于一些移动终端厂商的设计缺陷,多次出现了手机爆炸伤人事件,而造成爆炸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源管理部分设计有缺陷或设计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与其他现有电池相比,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具有多项优势,这使它们成为更适合于便携式应用的电源。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最高达200W·h/kg或300~400W·h/L,分别是Ni/Cd或者Ni/MeH电池的2.5倍和1.5倍)和更高的电池电压(碳阳极电池为4.1V,石墨阳极电池为4.2V)。它们具有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小,可快速充放电及更高的充放电次数等优点。
锂离子电池的更高化学能量密度和更高电池电压使得我们可以为移动终端产品应用制造出更小和更轻的电池,而更轻和更小的电源对目前中国移动通信终端产品追求最小尺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充分利用电池容量或延长电池寿命,必须极其严格地控制充电参数。
鉴于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的上述优点,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高效、安全的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管理电路。
1移动通信终端产品锂离子电源管理的原理及设计
锂离子电源管理的设计主要是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特性来进行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及供电性能主要体现在其充放电参数的控制上。图1为锂电池电源管理原理图。该图由控制芯片和电路组成。接下来,我们就图1从锂电池放电、充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实现锂电池的管理。
1.1放电工作原理
电池过放可能会给电池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大电流过放或反复过放,对电池的影响更大。一般而言,过放电会使电池内压升高,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可逆性受到破坏,即使充电也只能部分恢复,容量会有明显衰减。锂离子电源管理电路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了保护锂电池不至于过放。
图1
锂电池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575~4.2V。当电池电压在此范围内,管理电路将MOSFET管S4打开,在电池(CELL)电压与BATT+之间建立低阻通道,有利于电流从电池流向手机负载。在此情况下,过放就体现为输出电流过大。在整个输出过程中,电源管理电路不断地检测从电池输出到负载的电流。当电池输出电流超过通常的保护值3.5A的时候,手机短路保护电路开始工作,关闭S4,切断电池与BATT+的连接。
当电池持续放电到电池电压低于文献[1]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2.375V以下时,则属于电压过放。此时,图1中的手机低电压及短路保护电路开始工作,同电流过放一样,关闭S4,切断电池与BATT+的连接达到保护锂电池的目的。
1.2充电工作原理
充电管理电路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时,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保证锂电池能够充满,又要保证锂电池的性能,最重要的是要保证锂电池不能过充。如果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过大,或充电时间过长,产生的氧气来不及被消耗,就可能造成内压升高,电池变形,漏液等不良现象。同时,其电性能也会显著降低。
整个充电电路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充电模式:
——低电压预充电模式;
——全速充电模式;
——涓流充电模式;
——顶端截止、脉冲充电模式;
——充电截止模式。
1.2.1低电压预充电模式
当电池电压低于3.0V时,电源管理电路进入低电压预充电模式。当电池极度过放时,为了防止过量的充电电流对电池性能造成损伤,充电电路应该采取渐进的充电方式。
对于一块极度过放的,电压已低于0.7V的锂电池,电源管理电路将提供预充电涓流给电池。此时S1关闭,充电器通过R1提供电流给管脚Vdect,充电器提供电流的大小完全由R1决定,整个充电器几乎工作在无负载情况下。这种充电模式甚至可以对电压已经为0V的电池进行充电;当电池电压高于0.7V低于1.98V时,外部S1及S2工作,电源管理电路可以以更高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但是,此时三极管S1的功耗检测电路还没有工作,必须限制其功耗低于800mW,以免烧毁S1;当电池电压高于1.98V低于3.0V时,整个电源管理电路都正常工作,此时S1的控制电路使S1以较高的电流,但远低于全速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该电流一般超过100mA。
1.2.2全速充电模式
当电池电压高于3.0V时,预充电模式结束,进入全速充电模式。此时,电源管理电路将S1及S2打开,并使S1工作在饱和模式,充电器提供全速充电电流给电池充电。但是,电源管理电路将限制最大充电电流小于1.5A。
这种充电模式对充电器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实现限流输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移动通信终端厂商,在产品设计时可以根据产品的定义,选择不同的充电电流,实现对具体锂电池快速有效的充电。在典型应用中,一般要求充电器提供的输出电流限制在1A以内,具体的电流可以根据所用锂电池厂商推荐使用的充电电流,以便电池能够具有一个较高的循环寿命。
1.2.3涓流充电模式
该充电模式其实也是一种恒压充电模式,当电池表面达到控制电路设定的终止充电电压Vterm时,即进入该种充电模式。由于在全速充电模式下,电流比较大,电池表面电压与实际电池芯的电压有比较大的落差,涓流充电模式就是用来减小甚至消除该落差。此时,电源管理电路通过控制S1的开闭情况,将提供给电池的最大电流限制在100多mA。由于电池被充得越来越足,因此,涓流就越来越小,直到截止。
1.2.4顶端截止脉冲充电模式
当电源管理电路处于涓流充电模式时,它会周期性地跳转到全速充电模式,形成脉冲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大电流脉冲宽度一般<100μs,这样有利于电池更快被充满。
1.2.5充电截止模式
电源管理电路会有一个控制引脚,由手机的CPU决定什么时候停止充电。进入这种模式,一般会有这样几种情况:手机检测到充电电路包括锂电池温度过高;不是原装的锂电池;已经进入涓流充电,不需要充电时间过长;充电器设计不合理等等。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篇11
(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为实现对水田作业机械导航定位系统提供准确的位置坐标、航向角、前轮转角、行驶速度等重要信息参数,并完成相应的控制动作,设计了一套基于双激光源的水田作业机械导航定位系统电路。该系统电路主要由激光发射电路、激光接收电路和中央处理单元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该导航定位系统效果较好,能满足作业速度低于1.5m/s的水田作业机械导航定位系统的要求。
关键词:双激光源;定位;导航;硬件电路;作业机械
中图分类号:S233.71;TP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3-0697-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国际社会始终关注的焦点,是全球性的永恒主题[1]。随着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将农业生产带入了自动化发展时代。水田作业机械的自动导航技术是实现水田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的基本要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农业工程应用领域的主流导航方式是GPS、机器视觉定位、惯性传感器定位、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等[2-5]。水田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农用机械保持精确的作业行距、作业方向及间距,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
1系统电路总体结构设计
水田作业机械导航定位系统电路主要由激光发射电路、激光接收电路和中央处理单元三大部分组成。系统设计运用三角定位法,采用两个低价位的激光发射器作为激光发射源,同时利用步进电机控制激光发射器的旋转,激光接收靶在主机的控制下接收两束激光,并解算当前的坐标,接着经由基于PID快速修正的卡尔曼滤波算法,计算移动目标的速度和加速度,并实时记录当前的角度值,最后通过2.4G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将当前的角度值、速度值及加速度值反馈给激光发射器,从而控制激光发射器以确定跟踪激光接收靶标的跟踪角速度,经过中央处理单元分析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通过机体控制执行单元实现对激光接收靶的跟踪以及作业机械的动作控制,并能将相关变量信息反馈到中央处理单元,最终完成系统跟踪导航定位的闭环设计。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2激光发射器控制电路设计
系统双激光源导航定位系统的激光发射源控制单元电路的整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主要由两个装有635nm激光发射器的基站和一个装有激光接收器的移动站组成。两个基站固定在工作地面上,发射激光到移动站,移动站是安装在作业机械上的,随作业机械移动。基站的CPU单元根据移动站传来的运行信息预估作业机械的运行趋势,以无线通讯形式发送激光偏转角数据到移动站,实现基站水平回转电机的转动方向与速度的控制,使安装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的激光发射器实时追踪作业机械上的激光接收器,从而实现了移动站上的激光接收器能可靠地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激光信号。移动站由激光接收装置构成。激光接收靶接收到激光信号后,基于CCD原理对信号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后传递给移动站控制器的CPU单元。
系统中央控制中心将当前步进角度、位置坐标、航向角、前轮转角、行驶速度等参数,通过2.4G无线数传模块完成数据的环形交换。同时根据运动目标状态,通过相应的跟踪控制算法实现对步进电机的旋转控制,以及控制激光发射器发出38kHz的红外激光来完成激光接收靶的可靠识别。
激光发射部分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该部分电路设计主要采用+12V的电源供电,同时经过ZA3020开关电源芯片进行+5V的电压转换,进而由REG1117-3.3将电路中电源降到3.3V,然后采用有源滤波器降低电源对无线数传的干扰,使系统的无线通信更加可靠。接着经由SPI模拟接口与2.4G无线数传模块完成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最后系统经过单片机定时器产生的38kHz载波信号调制激光,能够使激光发射器在不同电压下实现工作,体现了硬件设计的通用性。电路中通过两个按键完成启停动作,并采用PCA记录步进电机脉冲个数,从而完成激光的发射与调制工作。
3激光接收靶电路设计
系统激光接收靶的接收电路设计是整个系统的“眼睛”。为了使系统能够在不确定的复杂环境下工作,首先需要较好的硬件电路设计,同时结合可靠的软件设计,从而得到可靠的激光信号,达到整个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要求[6-9]。电路系统采用特殊定制的高抗干扰、高集成度635nm激光接收管,并通过并入串出高速采集芯片74LS166实现接收管信号的高速采集,能够有效实现接收靶的级联,降低了对单片机I/O口的要求。该部分电路通过5V的直流电压供电,经过高速移位时钟的驱动作用,同时根据激光接收靶上的接收管数量采集I/O口的激光接收管信息,并实时通过2.4G无线模块传输到单片机内。单片机根据接收管的状态情况完成数据分析与处理,得到准确的激光着靶位置,通过并口直接传输给中央定位解算主控电路,从而减少串口传输所占用的延时,提高系统的响应性能。
试验测试表明,采用74LS166方便信号电路中多接收管的接入,实现了电路的通用性以及高速响应性能,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接收靶电路设计如图4所示。
4海量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系统运行时,由于需要的有效数据量比较大,故为方便定位边界等大量定位数据的存储,系统采用了单片机U盘读写模块电路。模块采用CH375单片机U盘读写芯片完成U盘到单片机的衔接,通过大容量RAM(32k)完成大容量数据缓存和传输,减少设备数据读写总时间,延长U盘寿命。电路设计原理图如图5所示。
上述存储电路设计中,采用5V电压工作,为了内部电源节点有效退耦,改善USB传输过程中的电磁干扰,故在V3引脚外接0.01UF电容。直接将CH375的TXD引脚接地可使CH375实行并口方式工作,设计中在RSTI引脚与VCC之间跨接了一个0.47UF的电容,是为了在电源上电时,系统电路能够完成可靠复位并且有效减少外部产生的干扰。在U盘插入过程中,为了避免CMOS电路CH375出现大电流闩锁效应而损坏芯片,故在USB插座的电源上并联了储能电容C31缓解瞬时压降。
5中央主控电路设计
系统设计中的中央主控电路的主要完成工作包括随动步进电机的控制、人机界面交换、无线数据收发、激光接收靶信息接收与处理、定位数据的输出以及执行命令的下发工作等。该部分主要的电路设计图如图6所示。
主控中心硬件电路的核心处理器采用的是STC12C5A32S2单片机[10],其主要任务是对接收到的信号作出及时准确的分析处理,并与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进行比较,作出相对应的响应动作,控制作业机械各个执行机构的动作,使其能按相应控制指令完成工作,最终达到导航跟踪定位的要求。
主控电路采用ZA3020开关电源芯片作为DC-DC降压转换,实现了大电流、高效率供电,满足众多外设对电源的要求,并通过REG1117-3.3为2.4G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提供3.3V电源。电路设计中采用的微型处理器拥有三个通信串口,通过MAX232芯片实现与PC端的通信与程序下载,并可以与海量存储设备直接连接,实现定位数据的存储。同时电路中设计了步进电机驱动器的接口及激光接收靶的接口,能够实现步进电机的控制与激光接收靶的数据接收。通过四个按键,实现系统的启动与停止,并可以手动控制随动步进电机的初始角度。为获得良好的系统硬件兼容性,预留一个串口用于系统硬件的扩展。
6电路抗干扰优化设计
电路设计中,为提高电路可靠性,有效完成工作任务,通常必须考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在电路抗干扰优化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单片机与无线数传信号之间可能产生的干扰,以及电路板本身设计上可能存在的一些干扰因素。
进行电路板的原理图设计时,通常在电源和地之间连接去耦电容,通过电容滤波消除干扰;同时在PCB板制作时也会尽量使地线达到最宽,电源线次宽,信号线最窄,采用敷铜、泪滴以及过孔等方式,保证线路的可靠连接。
7小结
设计了水田作业机械导航定位系统激光发射器控制电路、激光接收靶电路、海量数据存储电路、中央主控电路等单元电路,为后期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硬件基础。试验研究表明,在无突发性抖动时,激光接收管对应检测偏差小于四个激光接收管,即扫描变化弧长小于±3cm,满足系统定位需要;在出现突发性抖动时,系统仍然可以使激光在短时间内锁定到激光接收靶中心位置。该定位系统的控制精度较高,控制性能良好,能满足作业速度低于1.5m/s水田作业机械导航定位系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安吉.农业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2]SHIRINZADEHB,TEOHPL,TIANY,etal.Laserinterferometry-basedguidancemethodologyforhighprecisionpositioningofmechanismsandrobots[J].Roboticsand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2010,26:74-82.
[3]YOSHISADAN,NAONOBUU,YUTAKAK,etal.Automatedricetransplantersusingglobalpositioningandgyroscopes[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rure,2004,43(3):223-234.
[4]韩金玉,卢博友,郭爱荣,等.我国农业自动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3(3):8-10.
[5]刘胤伯,刘大维,高军伟.基于EPOS的激光导航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J].测控技术,2010,29(10):47-50.
[6]刘欣丽.激光跟踪系统设计及改进[D].天津:天津大学,2004.
[7]罗亚辉,蒋蘋,胡文武,等.用于三点定位的激光发射追踪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13,21(9):2252-2259.
[8]陈念年,张佳成,范勇,等.一种高精度单点激光三角测距方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18(5):984-986.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篇12
一、土耳其共和国基本概况
土耳其共和国位于亚洲西部,地跨亚、欧两洲,面积78万km2。其亚洲部分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占全国总面积的96.9%。其欧洲部分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南角,占全国总面积的3.1%,海岸线长3558km。
14世纪初,土耳其建立了奥斯曼封建帝国,15、16世纪是其全盛时期,此后开始衰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帝国主义势力逐渐入侵。1919年爆发反帝反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1920年成立国民政府,1923年成立土耳其共和国。1971年同我国建交。
土耳其人口约6164万(1995),人口增长率约1.7%,其中城镇人口约60%,约80%为土耳其族,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土耳其语为官方语言。
全境绝大部分为高原、山地,仅沿海有狭窄的平原。小亚细亚半岛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约600km,面积52.5万km2。半岛的主体是安纳托利亚高原,西部海拔800至1200m,东部海拔2000至2500m,西部比东部低,山间多陷落盆地。高原南边是托罗斯山脉,一般海拔2000至3000m左右,山势峻峭,多死火山,地面熔岩广布。安纳托利亚高原西部,山脉和海岸直交,海岸支离破碎,半岛、岛屿、岬角、港湾相间。
境内河流大部分水流湍急,不利航运。东南部山地为著名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的上游。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有克泽尔河等流入黑海。克泽尔河干流长1150km,是小亚细亚半岛上最重要的河流,西部注入爱琴海的河流,多迂回曲折,河谷为连接高原内部的通道及重要农业区。
土耳其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内陆高原较干旱,向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过渡。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黑海沿岸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700至2500mm之间,东部比西部多,冬季降水较多,西部沿爱琴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从沿海的500至750mm,向东部减少为380—500mm,降水主要在冬季。南部地中海沿岸年平均降水量在500—750mm之间,山地区可达1000mm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安纳托利亚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250-400mm之间,春季降水较多。土耳其东部比安纳托利亚高原降水量多。
土耳其现有耕地约2700万ha,草地和牧场2700多万ha。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稻米等。
二、土耳其国家水利工程总局(Dsi)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概况
国家水利工程总局(Dsi)是土耳其政府进行全国水资源规划、工程建设和运行的主要机构。1994年,Dsi雇有4644名工程师和25385名永久性工作人员。Dsi作为一合法实体成立于1953年,归公共工程及安置部领导。作为国家主要的自然资源开发机构,Dsi负责管理属国家所有的全部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和部分公共土地。1994年Dsi用于其项目的经费约占政府投资预算的28.4%,占政府总财政预算的3.5%。
Dsi的宗旨是“开发水及土地资源”,其职责包括:流域开发规划、为农业提供无污染水源、水力发电、大城市的市政及工业供水、水质改善、防洪、河流整治及控制、环境治理及对水工设计和施工材料的研究。法律授予Dsi的特别权力包括临时征用土地及不动产来行使上述职能。
至1994年,已建成164座大坝、74座水电站、1217座灌溉及拦沙坝。这些工程和其它在建工程完成后将最终提供土耳其用电量的一半左右。国家开发计划全部完成后,495座多用途水坝将灌溉850多万ha的土地,年发电量将达1222.40亿kW·h。
土耳其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个重大项目为东南安纳托利亚工程(GAP项目),包括22座大坝,19座水电站,总装机7476MW。年发电量27345GWh,灌溉面积169.3万ha。现已建成3座水坝、2个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200MW,发电量16254GWh),灌溉面积可达3.6945万ha。
在建5座水坝、4座水电站(装机4.52MW,发电量1051GWh),建成后灌溉面积可达24.2万ha。
三、土耳其的土地征用、移民安置与重建
(一)土地征用
按照土耳其宪法的授权,政府可征用公共工程所需的土地,为此制定了《征地法》,规定了实施征地的程序。国家计划组织的项目选择标准是把投资预算分给那些征地费用最少的项目。其目的在于帮助政府机构把重点放在那些较少或不需征地并且移民工程不太棘手的项目上。Dsi作为水坝建设机构,负责征用项目建设需要的不动产,对不动产进行估价。征地赔偿原则上以现金方式支付给土地所有者。如果土地所有者要求由国家进行移民安置,则其补偿金将由Dsi存人一个特别的移民基金中。
征用的财产价值由一个特别委员会决定。其组成人员每五年换一次。共有5名常务委员及5名候补委员,其中3名委员由省级行政委员会任命,2名从财产所有人中选出。
Dsi在水坝施工现场及库区按下列征地顺序征地:第一,是大坝的轴线位置,施工便道及料场。第二,按施工计划从最低的河底高程处至围堰高程处。第三,从围堰到规划的高于最高水位的征地等高线。最后,按财产所有人的请求和政府的批准征用邻近的不动产。
至1992年末,Dsi已征用了35万多ha土地。预计,将要征地的总数将达到70万ha,这一数字已近于土耳其国土总面积的1%。
(二)移民安置方法
在土耳其,土地征用和移民是两种不同的活动范畴,国家水利工程总局(Dsi)负责土地征用,国家乡村事务委员会(GDRA)负责移民。在征地和移民过程中,Dsi起主导作用,因为它是导致移民的主要机构。
土耳其宪法中规定了国家移民政策的总体框架,按照宪法精神制定了《移民法》。《移民法》中明确规定对属于移民或请求政府帮助迁出的移民,政府必须负责。移民法还包括解决移民迁进土耳其、在土耳其内移民和合并零散的村落过程中的移民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目前,在土耳其,根据现行移民法,实行两种类型的移民:①农村移民;②商人、技工和其它有专业技能的城市移民。在实施移民计划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本如土地、房屋、商业场所和营业资金。农民可得到一定的土地、农畜、工具、设备、牲畜圈棚、仓储地和其它设施。政府还对移民搬迁提供交通条件。
(三)移民实施
当GDRA从Dsi收到必要的资料后,移民过程正式开始。接着Dsi将提供给GDRA有关的现场机构需要征地的清单和地籍图。当移民实施时,同时也进行征地工作。首先,进行意向调查表,以确定家庭是否愿意搬迁。如果愿意,再询问搬迁的类型,如向城市还是向农村搬迁。然后,省移民委员会将确认哪些家庭有资格移民。
土地的数量及其分配形式由卫生和社会援助部及农业部按家庭人口来确定。
法律规定了在建设过程中雇佣政府工作人员,并在移民过程中无偿提供木材。
确定了有资格的移民人口后,GDRA将配合Dsi安排移民计划。另外,除了存入特别移民基金内的资金外,短缺的资金将请求在一般预算中给予补偿。在这一阶段,同时还进行选址的研究。在取得政府分配的必要土地和资金以后,对移民区的建设进行招标。在房屋建成之后,有资格移民的家庭按政府搬迁计划搬入新的居住点。如果施工延期,有资格的移民人口将被安置在附近的临时住所。
提供给移民的不动产在10年的时间内不得以任何理由出售。同时移民在5年内免税。
省长、市长是及时、全部把重建款分配给移民的最高负责人。他们也将对移民恢复其原有的生产水平负责。如果淹没的村子在水库淹没区域高程之上拥有现成的土地,政府将允许这些人移居到这一地区,并提供技术上和财政上的帮助。
(四)重建
政府采取下列措施来重新恢复移民的生活水准:①那些贫困线以下的移民家庭有资格一经批准就可得到食物、燃料、保健品和衣服。②提供现金或某种信贷来购买机器和其它设备,偿还期延期2年,7年内还清。偿还从第3年末开始,分4年以相同的金额分期付款。利息按10%计。运行资本贷款是另一种帮助重建的形式,它1年到期,利息按10%计。移民费用的偿还期是25年,包括5年宽限期(初始利息免除期)。移民者在搬迁过程中可享受与政府低级雇员津贴相同的旅行补贴。
除了上述的金融支持外,政府还提供许多就业机会来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准。这些工作的必要设备也由政府提供。每一个乡村移民区配备一个保健中心,包括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助产土。政府还实行经常性的卫生管理,在移民过程中召开信息会。在移民区还建立通讯、邮政设施。开展社会活动以支持、帮助移民与当地人和睦共处。
移居于水库淹没线以上地区的人可以建立合作社,比如渔业合作社。在Dsi帮助下,Dsi鱼种场以向水库提供鱼苗的方式对合作社给以支持。
(五)Dsi不动产征用部简况
Dsi不动产征用部下设4个科,即征地科、地籍管理科、项目规划与监测科、调查评估科。现有33人,其中农业工程师10人、测量工程师1人、土木工程师1人、高级职员11人。
Dsi不动产征用部的主要职责是:(1)制定不动产的征用政策和具体实施计划;(2)准备征用土地所需的地图、文件;(3)为财产估价委员会提供帮助;(4)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为Dsi制订土地征用预算,编制与实施年度计划;(5)协调Dsi的地区委员会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关系;(6)从财政部、林业部申请必要的土地用于安置移民;(7)将有关移民人口的基础资料提交给国家农村事务部、国家乡村事务委员会;(8)官方的征地移民通告,对法律诉讼结果制定处理措施;(9)建立Dsi土地财产档案;(10)向国家计划组织提交移民重建家园的报告;(11)为Dsi项目制定移民计划,并根据规划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测;(12)根据征地、移民情况,编制季度进度报告给外资贷款方。
截止94年,Dsi已征地75万块约35万ha,从森林部、财政部要求划拨土地为15万ha。
Dsi不动产征用部各科的主要分工职责如下:
(1)征地科:征地;购买土地;土地分配;土地划界;准备征地图纸;划定和标定征地范围;准备招、投标文件和最终确定土地价格;起草有关征地的法律框架文件;土地调整;提供地籍图纸。
(2)地籍管理科:资产交换;统计征地过程中价格变化情况;土地登记造册;土地出租;不动产产权转移与移交;收回征用后的土地;出售Dsi的不动产。
(3)调查评估科:土地估价;临时用地损失调查;对需政府帮助移民者进行调查评估。
(4)项目规划监测科:移民监测;移民恢复重建;征地与移民对环境影响的分析;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移民过程中的问题。
四、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及建议
土耳其与中国一样,属于发展中国家,近15年发展较快,土耳其现已成为欧共体、北约成员国,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已远高于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00多美元。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中国与土耳其有许多相似之处。土耳其有丰富的国土资源和水资源,水力发电占整个能源供给的37%,已灌溉面积达400万ha,占可灌溉面积(850万ha)的45%。水力资源已利用部分占总蕴藏量的15%。土耳其政府十分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引起的移民与重建问题。
通过本次对土耳其水库征地与移民重建的考察访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感到有下述几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在工作中进行参考与借鉴:
(1)土耳其政府对水库移民工作非常重视,制定了《征地法》与《移民法》两部重要法律,从法律上明确了征地、移民工作的机构、程序、内容、方式、步骤等。与我国相应的法律相比,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建议组织力量翻译土耳其有关征地、移民的法规,并进行中土对比研究。
(2)土耳其将征地、移民工作分开的思路与做法很值得研究借鉴。在土耳其,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由业主(Dsi)负责,采用项目出资完全赔偿的办法(而不是我国“前期补偿补助,后期扶持”的办法),赔偿价格既不完全是市场价,又经过了独立于征地方与被征地方的充分合理公正的评估,且征地有关各方面均可通过法律诉讼对赔偿进行质疑。移民在得到合理赔偿,在经济利益机制驱动下,既可选择由政府安置,也可选择自我安置的方式。由国家安置的移民费用部分由国家提供30年期(含5年宽限期)的无息贷款解决,国家承担部分列人政府社会发展计划及预算,具体工作由乡村事务委员会承担。
(3)土耳其在移民重建过程中,对安置村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其优先利用国有土地安置移民、各有关行业(教育、卫生、农业、社会、金融等)共同支援等许多移民工作的政策与做法值得研究借鉴。
(4)土耳其政府特别重视水利水电建设,Dsi在政府中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比如从Dsi预算占国家财政预算3.5%及投资预算的28.5%中可见一斑。土耳其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和水平也是比较高的,Dsi与中国进行交流合作的愿望也比较强烈。很值得我国与其加强双边互访、交流与合作。
(5)土耳其刚加入欧共体和北约,正处于过渡期,可作为中国技术、劳务、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桥梁,同时,土耳其一些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欲望也比较强烈,可考虑组成中土联合体,承接中国、土耳其、中东、中亚以及欧洲的工程建设项目。
五、未来合作的设想与建议
在总结会上,不动产征用部主任贝拉姆先生代表Dsi提出了以下合作建议:
(1)中、土两国移民机构各自将自己国家的与移民有关的法律翻译成英文,相互交流,进行比较研究讨论和相互了解。
(2)进行水利水电项目引起的土地征用、移民安置、监测、公共设施重建等方面的信息与文件交流。
(3)双方各找一个涉及移民的比较典型的水利水电新建项目,双方交换年度实施进度、移民及其恢复情况报告,并每年到各自工程移民区互访一次。
(4)与水利部移民办、河海大学合作开发移民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包括土地征用与移民安置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5)相互邀请两国同行参加在中、土举行的国际、国内研讨会。邀请中方为Dsi计划主编的“移民与重建”212作手册提供稿件。
(6)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可行性研究方面,建议组织政府间合作。
(7)建议向各自的主管部门提交正式的文件,土方将向其外交部报告中土水利交流的情况,并表示通过外交途径最好能达成政府间的正式合作协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