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交通安全保障措施范文
【关键词】路面改善工程;安保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41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727-5123(2009)01-026-02
ChizhouS103ToadMountaintoQingyangsegmentSafeengineeringdesignanalysis
【Abstract】Thearticlecombineroadsurfaceimprovementengineeringincountryprovinceandprotectedthedesignprinciple,designprocedureofengineeringtocarryontoelaborate,designthatpointsoutthatAnneprotectsengineeringshouldwiththespotdesignislord,thecollectionsoftheattentiontrafficaccidentetc.data,makingselectionofimplementroadsegmentshouldbeclosetocombineanalysistojudgetheindexsignofthehighwaytechniqueandtrafficaccidentcircumstance;Anneprotectsengineeringtosettleaprojectandshouldattainthepurposeof"activeleading,outstandingpoint,appropriateprotection"andcomprehensiveengineeringoftheadoptiontransportationetc.urgestotakeintoimprove;Strengthensafemeasureofcrossroad,thereasonableconstitutioncrossesstreetcornersign,letstogosignandmarkslineanddecelerationetc.anddefinitelygoesthroughpriorityandremovestransportationconflicttoorderpossiblyandtheleadingvehiclehasaprefacetopasstocrossastreetcorner.
【Keywords】Roadsurfaceimproveengineering;Safeengineering;Design
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审时度势,积极申请世行贷款对安徽省路网中分布于宿洲、淮北、蚌埠、滁州、六安、安庆、池州、铜陵、芜湖以及宣城等市境内国、省道部分路段进行路面改善,进一步改善安徽省路网结构,提高干线公路网服务水平,推动城镇一体化进程,促进项目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结合交通部开展的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安徽省公路局在国省道路面改善工程中重点加强了重要路段安保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本文结合池州境内S103蛤蟆岭~青阳段路面改善工程中安保工程的设计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1项目概况
S103蛤蟆岭至青阳段,起于青阳县与铜陵市交界的蛤蟆岭,起点桩号为K144+137.668,途径丁桥、木镇、新河,终于103省道K175+439.406,里程为31.287公里。本项目由两段组成,其中蛤蟆岭~木镇段(K144+137.668~K160+582)为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建设标准,设计时速60km/h;木镇~青阳段(K160+582~K175+439.406)采用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建设标准,设计时速80km/h,路基宽13.5~18米,路面宽12~15米,为沥青路面,改建路线最小曲线半径97.295米,最大纵坡6.852%,地形复杂,路侧险要,行车视距不良,近年多处发生伤亡交通事故。
2安保工程实施原则
改善项目实施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对国省道干线公路上的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路段以及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地段进行综合整治,最大程度的减小公路交通事故伤害,降低事故死亡率,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提供保障。
2.1设计基本原则。
2.1.1“安保工程”设计主要以现场设计为主,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现场情况。对确定的实施段点进行原因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选择工程措施。
2.1.2设计各种工程措施应注意和周围景观的协调。
2.1.3设计各种工程措施应根据公路特征、交通特征(交通量、交通组成、交通量的时间分布、速度)、事故特征(事故黑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等)、路侧地形特征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2.1.4设计各种工程措施应注意和前后路段的工程措施协调一致。
2.1.5设计各种工程措施应结合工程地点、材料、人工、机械情况以及后期的养护、维修需求。
2.2设计基本程序。
2.2.1资料收集:收集沿线事故方面的数据、公路线形数据(几何设计要素、视距条件等)、交叉口类型和技术参数、桥隧构造物及路基段的过渡形式、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状况、路面状况(影响道路安全的路面表面特性)、人口居住及其出入情况、交通量及其构成、道路景观、气象资料及其他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信息。特别是曾经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路段,应专门与交警部门联系,收集相关资料。
2.2.2选定工程实施点段:
判定原则:将公路技术指标与交通事故情况紧密结合,针对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深入分析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考虑公路路段中本身存在技术隐患,选定纳入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路段。
判定标准:在2km范围内3年发生过1起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或500m范围内3年发生过3起以上死亡事故的路段上,伴随有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和路侧险要路段符合交通部规定的五类判别指标隐患路段都将其纳入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路段。
2.2.3选择处治方案:确定设计方案时,应对实施路段存在的技术隐患和交通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矛盾制定设计方案。设计完成后,还应在实施路段现场进行设计方案论证和校核。
安保工程的设计思想与理念是:“安全、经济、环保、有效”,即“经济上可能、技术上可行、方案上有效”,从实际出发,注重环境保护,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达到“主动引导、突出重点、适度防护”的目的。
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交通事故是由人、车、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不协调而产生的。安全保障的工作应在没有发生事故前进行主动的安全引导;在发生事故后进行被动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保证道路使用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主动安全引导。通过(禁止、警告、指示)标志、标线、线形诱导标、轮廓标、主动降速设施的合理运用,提前将相关道路交通信息告知道路使用者,使其安全通过危险路段。
被动安全防护。交通事故并不能完全避免,当发生交通事故后,通过适当的防护措施保证人员与车辆的安全非常关键。防护措施是安全的最后底线,安全护栏、避险车道等是被动防护最有效的措施。
3部分重要路段安保设计
3.1S103线K148+400~K149+450段。
3.1.1现状分析:该路段属于交通事故易发地段,近三年发生5起死亡交通事故。现场调查发现,该路段位于反向小半径曲线连续弯坡路线,平纵线形组合不良,老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约112.98米,最大纵坡为6.186%,坡顶处为短的平曲线与短的竖曲线组合,行车视距不良,车辆过往易发生交通事故。
3.1.2处置方案:由于本路段主要存在急弯、陡坡、视距不良安全隐患,易发生多车或人车事故,可综合采用设置交通标志、标线等措施予以改善。
3.1.2.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设置以不熟悉本地路况的外地使用者为设计的参考对象,充分考虑方便交通参与者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并综合考虑道路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环境及气候等因素,满足地方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需要。同时避免因警告、禁令和相关提示性标志的频繁使用,而使驾驶员产生麻痹心理。应重视指路标志和事故多发路段的提示性标志的设置工作。
①路段两端适当位置设置40公里限速标志,在另一端适当位置设置解除限速标志。②在事故陡坡路段前方设置上陡坡、下陡坡标志,提醒车辆驾驶员减速慢行。③对未设置标志的较重要交叉路口增设交叉路口标志。④保留路段内原有“连续急弯减速慢行”等标志。
3.1.2.2交通标线。应根据路面宽度、交通量和视距等主要因素划设交通标线,并做到标准规范、线形流畅、衔接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其引导交通流的功能。合理应用中心实线的功能,在易发会车事故的路段,还可同步设置突起路标和中央隔离设施等。
①路面宽度12m以上的双向两车道路面,应施划路面中心线,一般为黄色单虚线,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凡在不能满足会车视距要求的小半径曲线以及穿越大桥、村镇等路段应根据需要施划黄色单实线,车辆需跨越中心实线向左转弯处应改为黄色虚线。
②路面宽度12m以上的双向两车道路面,应施划车行道边缘线,一般为白色实线,用于区分同向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需跨越边缘线的交叉路口应改为白色虚线。
3.1.2.3交叉路口。干线交叉路口前方适当位置设置交叉路口标志,支线路口路面硬化处理,设置停车让行标志、标线和减速丘。重视平交路口的标线设置。根据交叉口的形式和交通流的特点予以合理渠化,明确通行优先权,尽可能消除交通冲突点,引导车辆有序通过交叉路口。
有许多研究证明减速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限速手段,甚至有研究表明事故数和严重度的降低达到50%以上。
3.2S103线K155+800~K156+800段。
3.2.1现状分析:该路段属于交通事故易发地段,近三年发生7起交通事故,死亡3人,伤3人。
现场调查发现,该路段位于丁圩弯道,属于反向小半径曲线连续弯道,老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约175.14米,车速较快,行车视距不良,车辆过往易发生交通事故。
3.2.2处置方案:由于本路段主要存在视距不良、路侧险要安全隐患,易发生多车或人车事故,可综合采用设置交通标志、标线等措施予以改善。
交通标志:保留路段内原有标志。
交通标线:在坡顶弯道前后适当位置设置减速震荡标线,提示车辆驾驶员减速慢行。
路侧防护:险要路段两侧设置警示桩和波形护拦。
交叉路口:干线交叉路口前方适当位置设置交叉路口标志,支线路口路面硬化处理,设置停车让行标志、标线。
4结束语
4.1“安保工程”设计主要以现场设计为主,注意沿线资料收集,特别是交通事故相关信息,安保工程实施路段的选定应将公路技术指标与交通事故情况紧密结合,深入分析各方因素,按判别标准选择。
4.2安保工程路段处治方案应达到“主动引导、突出重点、适度防护”的目的,综合采用交通工程等促使加以改善。
4.3国省道干线交叉路口往往是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应合理设置交叉路口标志、让行标志、标线和减速丘等,明确通行优先权,尽可能消除交通冲突点,引导车辆有序通过交叉路口。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施工交通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措施
交通建设工程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不仅具有施工环境恶劣、施工线长、施工点多、公司与施工项目有较远距离、工程建设有很大的流动性以及复杂的参与人员等特点,而且在该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性较大,因此,必须要贯彻落实安全监管措施,并积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尽量减少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及安全性,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1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加人了世界贸易组织,社会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改善。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经济产业中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而不断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建筑行业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严重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许多重大事故。如果安全事故发生在交通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则会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对社会与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受到不良影响,也会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据统计,交通工程施工方面的安全问题在建筑行业的施工事故中占很大的比例,严重影响了我国建设现代交通网的进程。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加强管理交通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监督,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交通工程施工中的事故显著减少,死亡人数也有所减少,但其发生率却并没有下降趋势。因此,我国应加强监督、管理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力度。
2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加强与完善交通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不仅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伤亡人数,还可以促进工程施工进程,使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并有效保障交通运输工程完工后的正常运营。另外,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还可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与社会的发展。每年我国政府都将一大部分国际总税收投人到交通工程建设方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交通建设工程也是政府工程,特别是高速铁路与大型高速公路工程,故而在其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可有效提高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交通工程建设的推动。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施工质量。我国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措施的实施在如今交通网密度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完善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措施
3.1安全监管法制体系的建立健全
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法制体系应加大力度管理交通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加强与推进监督与管理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立法工作,做到与我国依法行政的要求相符合,并对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和依据。
3.2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监管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已逐渐发展为信息化社会。这就要求监督与管理交通工程施工安全体制的建立也应逐渐融人信息化元素,拓宽监督管理施工安全的人员职能,从而促使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督与管理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3.3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的经济措施
从经济方面加强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工作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贯彻落实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责任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制度,使其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第二,推动安全信用评价制度的构建进度;第三,加强保险业务,加大力度管理交通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3.4制定安全风险评价制度
安全风险评价制度的构建可以使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得到保证,并使安全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在监督管理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工作中得以有效应用。另外,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可以识别并分析存在于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有助于判断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严重程。
4我国交通工程管理的改革创新
4.1施工管理的改革
狠抓落实交通工程各个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制定工程实施过程中分项质量管理目标,细化每项工程,对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质量问题要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此外,建立健全交通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遵守建设程序,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原则。
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管理人员应该从质量教育培训入手,使“质量第一”的思想在职工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培训过程中要将基础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符合每名职工需求,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不仅影响整个工程的资金投入,还会影响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优化交通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工序,做好工序的管理。施工阶段,要坚持技术交流和技术交底工作,将施工方案、流程、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措施等细化,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名职工。
4.2养护管理的改革
养护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首先,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将数据信息细化,从而为公路养护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为今后开展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其次,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用自动化检测技术替代以往传统的人工检测,这样检测的数据才能客观、准确。同时,还要学习国外发达国家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方法,保证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建立专业的养护队伍,切实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加大对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理论知识过硬、业务能力水平高的专业养护队伍。同时,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制定养护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
公路养护工作应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和科学管理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可以满足公路安全和快捷施工的要求。
5结语
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交通工程作为基础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在交通施工的管理方面我国还没有足够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与健全的安全防治措施,以使交通工程的安全得到保障。为进行有效监管,可融人创新因素,采用先进的信息化进行监管,从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并达到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相符合的安全监督效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施工交通安全保障措施范文
(一)贯彻落实省、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我局党组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按照会议要求,紧密结合交通系统实际,深入研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办法、新举措,不断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软、硬件建设,为依法、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做好应急管理相关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积极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1.今年1月31日下午,南屏水库边的将军山山顶突然着火,山火借风力迅速蔓延,形势十分严峻。当晚,我局接到市政府的指示,迅速启动交通应急预案,派出由市公汽公司组成的交通应急分队,调集20台公交车,于2月1日凌晨到达将军山,承担转移附近村民的任务。从接到指令到集结应急队伍,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赴火灾现场实施救援任务,安全转移群众131人,以“实战”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同时也煅练了应急队伍。
2.年初,由于“蓝牌车”非法营运,引起出租车司机的强烈不满,小部分出租车司机聚集在一起,向交通局表达要整治“蓝牌车”非法营运的诉求,当时事态一度有扩大的趋势。交通局党组针对这一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给出租车司机做好疏导工作,平息事态;另一方面结合群众举报,经过执法人员摸底、调查、取证,确认事实清楚后,开展了打击非法营运“百日行动”,并与市城管执法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采取联合执法,有效地打击了违法营运“蓝牌车”,保障出租车行业稳定。
(三)做好趋势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和措施。
1.做好水上交通趋势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和措施,确保水上交通安全稳定。我局联合海事、安监等职能部门开展2010年水路安全生产联合检查行动,重点打击运输船舶超范围和非法运营行为,及时将有关船舶超载的情况通报海事部门予以处理;督促指导水运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水运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大对安全消防设施的检查力度,加强值班和?望,保证船舶处于适航状态,并针对不同时期季节性气候的变化加大对船员安全救生演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大对我市从事水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船舶的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控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对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的责令整改,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责令停业整顿,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2.加大对交通运输市场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及措施,确保行业稳定。定期召开出租车持牌人、驾驶员和出租车公司代表座谈会,及时掌握出租车市场稳定状况,同时了解驾驶员的想法与诉求,对出租车承包费实行政府定价,并严厉打击“蓝牌车”非法营运,维护了出租车市场稳定。
(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素质
根据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局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采取以岗代训的办法,通过执行应急任务煅练保障队伍,应急保障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
二、下半年应急管理工作目标、打算和措施
认真吸取“6.5”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的教训,开展对全市所有从事旅客运输营运车辆、船舶和场站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以“6.5”事件为鉴,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针对交通运输安全应急进行演练,确保交通运输安全。
(一)加强安全检查和安全宣传
各旅客运输企业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全体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旅客的安全防患意识。
(二)加强预案的完善及推演
“6.5”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给交通运输行业敲响了警钟,同时对应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对制定好的应急预案要进行推演,尽可能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可行性,提高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