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篇1

关键词野生药用植物;分布;吉林省;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8-0149-01

野生药用植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中医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在维护生态平衡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因此,调查和研究我国不同省份或者区域内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对发展当地的中医药事业、提高野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8年春季至2011年秋季,笔者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广泛搜集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对吉林省西部地区自然分布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以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加快吉林省西部地区的保护地(区)建设和发展。

1吉林省西部地区自然概况

吉林省西部地区包括白城市、松原市和四平市的双辽市,面积51081.51km2,占全省面积的27.3%。该地区位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松嫩平原的西端,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450mm,无霜期134d,≥10℃积温2926℃,年平均风速3.4~3.8m/s。土壤以砂壤、栗钙土为主,地貌主要为盐碱性干草原及固定沙丘,仅有洮儿河和霍林河等少数河流,草原面积较大,占全省草地面积的90%以上[1-2]。

2吉林省西部地区药用植物资源

在自然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已造成大量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甚至灭绝的边缘,导致某些昔日广泛分布的药用植物种类处于渐危、濒危的状态。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9年12月9日公布的《吉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列入其中的共有15种,分别是麻黄(Ⅲ级)、马兜铃(Ⅲ级)、芍药(Ⅱ级)、黄芪(Ⅱ级)、甘草(Ⅲ级)、苦参(Ⅲ级)、远志(Ⅱ级)、柴胡(Ⅱ级)、防风(Ⅱ级)、桔梗(Ⅲ级)、黄芩(Ⅱ级)、徐长卿(Ⅲ级)、龙胆(Ⅱ级)、祁州漏芦(Ⅱ级)、知母(Ⅱ级)。

3吉林省西部主要野生药用植物分布概况

某些生长和繁殖能力较强的物种,如益母草、角蒿、扁蓄、大蓟、刺蓟、地肤、蒲公英、刺沙蓬、马齿苋、葶苈、太阳花、蒺藜、龙葵、车前、黄花蒿、青蒿、鬼针叶、苍耳、山杏等19种药材,在吉林省西部的分布较为普遍。

野生药用植物生长面积大幅度减小,导致种群及个体数量急剧减少,生长状况不良。如在中药中广泛应用的甘草虽然分布较广,但个体生长稀疏,生长地到处可见人为采挖、放牧留下的痕迹,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过去在吉林省西部固定沙丘、沙地广泛分布的麻黄现仅在向海自然保护区有少量生长,并且有日趋减少的趋势;西部地道药材黄芩、知母、远志及地产药材细叶百合、欧李等仅在个别区域有少量分布且生长不良;过去曾有“黄花甸子”之称的洮南市大通乡已无一株黄花可寻,仅在与之相距几十千米外的洮突公路旁的林间地缘有零星分布;狼毒大戟仅在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荒路地旁及胡力吐蒙古族乡老道沟有少量生长,且长势不良未见开花结实;地产药材黄精仅在通榆县包拉温都山杏林下有少量发现;地产药材徐长卿仅在洮南市黑水靶场边缘发现;地产药材兴安天门冬仅少量分布在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与向海自然保护区交界处的个别沙岗上。某些采挖、放牧较轻或未及的地域,如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乡、洮南市那金镇群昌村北山、洮南市黑水镇南草甸、通榆县向海自然保护区等地天然植被仍较完好,植物种群具有一定的多样性[3]。吉林省西部地区野生药用植物中资源量最大的是山杏,吉林省最大的天然山杏林位于通榆县包拉温都乡,其他面积较大的天然山杏林还有突泉县与洮南市交界处的准太本乡、镇赉县大岗乡、洮南市那金镇群昌村北山等地。

4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议

一是应重视对现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严格杜绝掠夺性的采挖行为。对于野生数量少、自然繁殖能力差的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应限量限时采挖;对保存仍较完好、物种相对多样的天然植被应尽快建立保护区[4-5]。二是药用植物大多也是杀虫植物,还有一部分是食用或饲用植物,同时也是园林植物,有些还可以提炼芳香油等。因此,应对药用植物合理利用,综合开发。三是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药用植物的基础研究。对某些资源减少、对生境要求较高的当地道地药材,应尽快完成野生变家植,尽快找到其代用品,保证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性。在充分应用野生药材植物现有药效的基础上,研究其他功效。四是对现有的生态环境应加强保护、合理利用,以营造适宜药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参考文献

[1]马树庆.吉林省农业气候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3-32.

[2]白城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白城地区地方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41-56,89-156.

[3]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M].北京:[出版者不详],1987:1030.

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篇2

资源丰富,是大熊猫、羚牛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为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

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野生动植物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的基本因素,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保护野生动植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我县建有部级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着大熊猫、红豆杉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健全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保障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宣传,形成强大的保护态势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充分利用“爱鸟周”、“湿地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法定活动,加强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四下乡”、村务公开栏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要在醒目地段和入山要道刷写标语、设立警示标牌、走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积极营造保护氛围,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森林公安、保护区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对非法猎杀野生动物,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要选择一些典型案件公开曝光,扩大社会影响,震慑违法犯罪行为,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力争将保护野生动植物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采取措施,坚决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坚决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

(一)加强巡山管护,确保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根据辖区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巡山管护,涉及水库的乡(镇)要在候鸟迁飞季节开展库区周边重点巡护,集中力量打击猎杀鸟类的行为;涉及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乡(镇)要不定期的组织辖区巡护,重点开展清理“猎夹、猎套,捣毁陷阱、收缴非法猎捕工具”的专项活动,确保辖区野生动物资源安全。涉及辖区野生植物较多的,乡(镇)要落实专人加强巡护;林区森林管护站及保护区要认真履行巡山管护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确保辖区野生动植物安全。

(二)开展清理整顿,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在重要集镇、宾馆饭店、农家乐、旅游景点以及重点林区,开展盗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非法养殖、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专项检查。森林公安、资源林政、野保要加强配合,严厉打击盗伐林木、乱战林地和非法猎捕(捕捉)、出售、收购、运输、经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犯罪。

(三)规范驯养繁殖,严控疫源疫病

各乡(镇)林业站要加强辖区内野生动物养殖管理,养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申领驯养繁殖许可证,自觉接受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对无证驯养野生动物,无证经营、加工野生植物的单位和个人,森林公安、野保要依法予以查处。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加强疫源疫病的监测,发现异常死亡野生动物及时报告,并按程序进行处理,严禁私自处理不明原因死亡的野生动物。

四、工作要求

各乡(镇)林业站、森林管护站、保护区要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乡(镇)林业站要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积极开展保护巡护工作;森林管护站、保护区要结合日常巡护,开展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巡护,加大保护力度。

各乡(镇)林业站、森林管护站、保护区在5月25日前将保护工作落实情况报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股。

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篇3

摘要:从1984年起鞍山相继建立了8个自然保护区,大大改善了鞍山的生态环境,保护了鞍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但目前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提高和改进,本文针对鞍山保护区现状,提出了促进保护区发展和提高管护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建议

根据国务院在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抓紧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修复典型生态系统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依据国务院政策还生态于民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大力度保护湿地的精神。我们加快了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步伐。

为了保护鞍山生态环境,我们相继建成了8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森林生态型保护区,基本分布在鞍山的东部山区,而湿地型自然保护区,则分布在鞍山南部海城三岔河和西部的台安县境内,8个自然保护区为鞍山形成了一道生态屏障,改善了鞍山的气候和环境,确保了鞍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从1984年起,我们建立了第一个西平自然保护区后,相继建立了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8处,其中省级5处,市级1处,县级2处,总面积57894.5公顷。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使我市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

但我市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论是保护面积还是管理层次均有待提高。

1加强“大鞍山生态区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

1.1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

我市尚有许多森林生态类型的地域,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如岫岩哨子河(面积15000公顷);老古庙,娘娘庙(面积4000公顷)地点在杨家小镇;观音沟(面积1500公顷),地点在雅河乡。上述区域,内含丰富的生物群落,动植物区系成份复杂,具有生物资源多样性,森林生态多样性等特点,具有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经努力,均可建成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以扩大保护区面积。

1.2提升保护区档次

我市现有省级自然保护区5处,尚无部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我市可申建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有三处,一是岫岩清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二是海城九龙川、白云山和瓦子沟保护区,这三处保护区地域相邻,保护对象均为华北,长白植物区系交汇地带的森林生态系统。有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植物40多种,无论从面积,动植物资源,人文景观,生态状态,经过努力均可整合建立部级自然保护区。三是海城三岔河和台安大麦科保护区,这两处湿地保护区,地域相近,生态功能相似,物种丰富,也具备整合建成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

1.3加强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现有保护区,基本上是抢救性建立起来,仍有大量工作需完善,如对底数的掌握情况,动植物资源的消长情况,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救护工作的设施条件及保护开发,合理利用情况,都是势在必行的工作,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要从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资金,从责任和义务入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管理已建成的自然保护区,使它逐渐走向规范。

2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的保护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及我省、我市贯彻《决定》意见的出台,为加快新时期我市林业发展,推动生态建设,优化林业结构,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引导和规范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及合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当前我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状况,为有效遏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需求,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恢复与增长,今后在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的同时,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的普遍保护。

(1)除科学研究、资源培育、公众卫生、文化交流等特殊情况外,禁止或严格限制猎捕或采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用于商业性经济利用的活动。

(2)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野生动物和采集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3)经专家证,野外资源的确达到一定数量的野生动植物,其利用必须按照“资源消耗量小于资源增长量”的原则,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并且仅限用于医药、保健、传统文化等领域,以有限资源尽可能保障国家重点产业的需要。

对局部区域、个别物种野外资源确实达到生境饱和容量或已对当地农林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从维护生态的角度,各县区主管部门可以提出申请,按照审批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对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实行严格监督管理,防止资源过度消耗。

(4)进一步提高野生动植物执法监管能力,强化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识别、鉴定技术手段,建立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为保护执法提供快速、准确的科学证据。

3促进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

野生动植物产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此项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推进以利用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方向转变,促进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

3.1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的“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对名单所列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予以大力支持,简化程序、积极服务,并为其进入市场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3.2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野生动植物培育技术研究及推广的投入,着重于解决培育技术,发展种源,提供市场信息服务,逐步改变技术落后、条件恶劣、优良种源缺乏等现状,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我市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的总体发展水平。

3.3积极争取税费减免、信贷优惠等财政扶持政策,增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的活力和后劲。

3.4加强行业服务,适时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调配服务机构和市场信息、技术咨询机构,为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植物培植及其经营利用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服务。

3.5多渠道收集行业发展信息,总结分析行业现状,研究提出行业发展政策建议,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4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凝聚力、向心力

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篇4

关键字:夏尔西里野生近缘植物新疆

中图分类号:Q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42-02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哈边界中方一侧,地处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北部山区,由西端的夏尔希里地区、东端的江巴斯地区以及连接两区的边境廊道构成北以阿拉套山山脊为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东部为阿拉山口地区,西与西南与哈日图热格林场相邻。地理位置为为东经81°43'09"-82°33’18”,北纬45°07'43"-45°23’15”,东西长66km,南北宽25km,面积314km2。夏尔西里地区是西伯利亚、地中海、中亚、亚洲中部几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物种非常丰富,是我国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近缘植物的发现、保护和研究工作,不仅对当前农作物的育种工作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也密切关系着人类的未来[1],保护区由于始终处于原始状态,所以这里有着丰富的野生近缘植物资源。

1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近缘植物概况

据考察,保护区共有栽培近缘植物188种,其中栽培农作物近缘植物64种,栽培牧草近缘植物124种。在农作物近缘植物中:小麦和大麦的野生近缘植物有33种,燕麦的野生近缘植物1种,小米的野生近缘植物有2种,豌豆的野生近缘植物有7种,油料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有6种,葱属的野生近缘植物有15种。在牧草近缘植物中:豆科牧草的近缘植物有69种,禾本科牧草的近缘植物有47种,藜科牧草的近缘植物有8种。

2栽培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

2.1小麦和大麦的野生近缘植物

(1)鹅观草属[2]与小麦和大麦统属禾本科、早熟禾亚科、小麦族。保护区主要有:狭颖鹅观草、大穗鹅观草、林地鹅观草、鹅观草、天山鹅观草、大芒鹅观草、直穗鹅观草、光穗鹅观草、密丛鹅观草9种。主要特点是有效分蘖多,不少种类还具有穗大、花多等丰产陛能,比较适合旱生、中生及寒生生境。

(2)旱麦草属[3-4]与小麦和大麦统属禾本科、早熟禾亚科、小麦族。保护区主要有:东方早麦草、光穗旱麦草、旱麦草等3种。旱麦草属仅分布在新疆,新疆产4种,保护区分布有3种。旱麦草属不是旱生植物,而是中生的短命植物,这一特点为培育生育期短的小麦新品种提供了新的基因。

(3)大麦属与小麦和大麦统属禾本科、早熟禾亚科、小麦族。保护区主要有:糙稃大麦草、聂威大麦草、布顿大麦草3种。

(4)新麦草属与小麦和大麦统属禾本科、早熟禾亚科、小麦族,它与大麦同属于大麦亚族。保护区主要有:花新麦草、新麦草2种。新疆产3种,保护区就分布有2种。特点为分蘖较多,并能忍耐干旱。

(5)赖草属与小麦和大麦统属禾本科、早熟禾亚科、小麦族,它与小麦同属于小麦亚族。保护区主要有:羊草、天山赖草、宽穗赖草、赖草、单穗赖草、多枝赖草、毛穗赖草、窄颖赖草8种。赖草属植物可与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波斯小麦杂交获得大穗中间类型杂种小麦,抗干旱、耐盐碱、抗真菌和细菌病害,同时还具有穗大、花多的特点。

(6)偃麦草属与小麦和大麦统属禾本科、早熟禾亚科、小麦族,它与大麦同属于小麦亚族。保护区主要有:偃麦草、曲芒偃麦草、费尔干偃麦草3种。偃麦草属目前是被用于和小麦进行杂交的种类,已证明该属植物是小麦秆、叶、条锈病和白粉病、条纹花叶病、腥黑穗病的重要抗源,是创造八倍体小麦新物种,稳定非整倍体和六倍体小麦新类型的重要亲本之一。

(7)冰草属与小麦和大麦统属禾本科、早熟亚科、小麦族,同属于小麦亚族的植物。

保护区主要有:冰草、篦穗冰草、沙生冰草3种。冰草属植物是干草原的主要组成成分,耐干旱使它们的主要特点。新疆产5种,保护区分布有3种。

(8)披碱草属与小麦和大麦统属禾本科、早熟禾亚科、小麦族,同属于大麦亚族的植物。保护区主要有:老芒麦、披碱草、垂穗披碱草3种。新疆产5种,保护区分布有3种,它们与小麦的亲缘关系比大麦更为密切。

2.2燕麦的近缘植物

燕麦隶属于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燕麦族(Aveneae)、慕麦属(Avena)。其野生近缘植

物在保护区仅分布有1种:野燕麦(Avenafatua)。分布于保护区的山地草原地带。

2.3小米的近缘植物

小米隶属于禾本科、黍亚科、黍族、狗尾草亚族、狗尾草属。其野生近缘植物在保护区

分布有:狗尾草属的狗尾草、金色狗尾草2种。

2.4豌豆的近缘植物

又名草藤属或蚕豆属。经济价值很高,有的直接可作为粮食、有的又可作饲料、有的

可作绿肥。新疆栽培有3种,其近缘植物有16种,保护区共有7种。

2.5油料作物的近缘植物

(1)胡麻(DodartiaL.)的近缘植物。胡麻隶属于胡麻科(Linaceae)、亚麻属。同属野生近缘种,新疆有4种,保护区就分布有4种。白花亚麻、阿尔泰亚麻、西伯利亚亚麻、天山亚麻。

(2)大麻(CannabisL.)的近缘植物。大麻隶属于桑科(Moraceae)、大麻属(CannabisL.)。大麻作为油料或纤维作物广泛栽培,它的野生近缘植物在保护区仅分布有1种,即野大麻。主要分布在l500~1800m的山谷草甸。

2.6葱属的近缘植物

保护区百合科葱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已初步查明有24种,在高山、中山、草原、荒漠等许多环境都能生长,其适应性很强。这些丰富的资源为葱、蒜、韭等栽培植物的抗逆性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区属于韭类的野生近缘植物有15种,蒜类有2种,葱类有7种。

葱属(AlliumL.)植物中属于韭类的有15种:管丝韭、北韭、棱叶韭、头花韭、镰叶韭高葶韭、北疆韭、宽苞韭、山韭、矮韭、石生韭、滩地韭、丝叶韭、西疆韭、褐皮韭。

葱类7种:实葶葱、蓝苞葱、北葱、长喙葱、石生葱、星花蒜、小山蒜。

蒜类2种:星花蒜、小山蒜。

3栽培牧草的野生近缘植物

保护区野生饲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不仅草地类型复杂、牧草种类繁多、自然组成丰富多样,而且保存较完好,在新疆范围内属于牧草系统完整、种类齐全的优质牧草,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牧草的种质资源地。主要野生近缘植物有3科19属124种。其中:豆科6属69种、禾本科9属47种、藜科4属8种三类。

3.1豆科栽培牧草的野生近缘植物

(1)草木樨属的白花草木樨、细齿草木樨、草木樨3种。

(2)苜蓿属的近缘植物有天蓝苜蓿、黄花苜蓿、扭果苜蓿、天山苜蓿、草原苜蓿5种。

(3)黄芪属的近缘植物有喜砂黄芪、金毛脬萼黄芪、里普黄芪、密花黄芪、剌果黄芪、竟叶黄芪、毛叶黄芪、波洛丁黄芪、树黄芪、中间黄芪、南黄芪、高山黄芪、石生黄芪、柔毛黄芪、长梗黄芪、绵果黄芪、绵毛黄芪、仙根黄芪、布赫黄芪、绿齿黄芪、胀萼黄芪、泡萼黄芪、外弯黄芪、囊萼黄芪、木黄芪、卡兹姆黄芪、膜萼黄芪、胞果黄芪、鸟嘴黄芪、加肯特黄芪、细角黄芪、舍米尔黄芪、圆果黄芪、花生黄芪、阿比尔黄芪、混黄芪、芝麻黄芪、细茎黄芪、尖果黄芪、脬萼黄芪、亚黄芪、西敏诺夫黄芪、银勾黄芪、弯勾黄芪等近50种。

(4)鹰嘴豆属的近缘植物有准噶尔鹰嘴豆1种。

(5)野豌豆属的近缘植物有线叶野豌豆、四籽野豌豆、天山野豌豆、细叶野豌豆、广布野冀豆、白花野豌豆、野豌豆7种。

(6)香豌豆属的近缘植物有草原香豌豆、西伯利亚香豌豆、块茎香豌豆3种。

3.2禾本科栽培牧草的野生近缘植物

(1)早熟禾属西伯利亚早熟禾、早熟禾、疏穗早熟禾、美丽早熟禾、鳞茎早熟禾、细叶早熟禾、草地早熟禾、天山早熟禾、早熟禾、高山早熟禾、仰卧早熟禾、渐狭早熟禾、林地早熟禾、克瑞早熟禾、沼生早熟禾、乌苏里早熟禾、杂色早熟禾、雪地早熟禾等20种。

(2)鸭茅属的近缘植物有鸭茅1种。

(3)羊茅属的近缘植物有阿拉套羊茅、紫羊茅、短药羊茅、矮羊芋、寒生羊茅、羊荨、璃士革苹、大羊摹、草甸羊茅、东方羊茅、直穗羊茅、高山羊茅12种。

(4)甜茅属的近缘植物有折甜茅1种。

(5)雀麦属的近缘植物有无芒雀麦、尖齿雀麦、雀麦、旱雀麦4种。

(6)燕麦属的近缘植物有野燕麦1种。

(7)磊牧草属的近缘植物有高山梯牧草、梯牧草、假梯牧草3种。

(8)看麦娘属的近缘植物有看麦娘、大看麦娘、苇状看麦娘、准格尔看麦娘4种。

(9)剪股颖属的近缘植物有细弱剪股颖、匍匐剪股颖2种。

3.3藜科栽培牧草的野生近缘植物

(1)驼绒藜属的近缘植物有驼绒藜一种。

(2)滨藜属的近缘植物有犁苞滨藜、鞑靼滨藜、白滨藜3种。

(3)地肤属的近缘植物有木地肤、尖翅地肤、地肤3种。

(4)樟味藜属的近缘植物有樟味藜一种。

4结语

4.1丰富了我国农作物和栽培牧草作物的基因库

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一共发现了188种栽培近缘植物,这无疑丰富了我国栽培作物的基因库,增加了栽培作物的遗传多样性,这也可为制定野生植物保护的相关政策提供较为可靠地基础数据和信息,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政策的实行。

4.2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利用

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研究对农作物的起源,进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通入研究挖掘和发现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所具有而农作物不具有的,比如抗逆、抗病虫等有益基因,可以为我国农作物创新品种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参考文献

[1]董玉琛,郑殿升.中国农作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粮食作物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郑殿升,高爱农.云南及周边地区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2):193-201.

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篇5

关键词: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物理隔离保护法;主流保护法

中图分类号:S184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432019

农业野生植物是在农区范围内,对人类具有实用和潜在利用价值的所有野生植物。农业野生植物不仅是植物资源的重要链条,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联。农业野生植物具有作物所不具备的优良基因,并且一些药用野生植物是中药材原料,堪称是植物资源中的无价之宝。中国具有丰富的农业野生植物,约有1万种,这些珍贵的野生植物被分别用在食品领域、药物领域、工业领域、饲养领域以及观赏领域等等。但是,在社会生产的影响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致使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慢慢减少,尤其是建筑公路、兴修水利、乱砍滥伐、采挖等,造成一些农业野生植物频临灭绝的危险。人类对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开始予以重视,国内外都已经开始对农业野生植物采取保护行动。

1农业野生植物生境保护方法

1.1物理隔离保护法的实践

物理隔离保护法在我国采用优先于主流化方法,其通过围墙、围栏等隔离设施,使农业野生植物和周边环境得到保护,避免畜禽和人类对其形成干扰。物理隔离保护法适应于分布集中、面积大的具有代表性的濒危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点的当地农民和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并且保护点建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维护。

我国从1985年开始开展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行动,目前,我国27个省共建设了154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对39种农业野生植物进行保护。采用隔离方式对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进行保护。

1.2主流化保护法的实践

主流化保护方法是一种农民所参与的保护方法,这种方法以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为基础,在农民自愿、踊跃地参与其中,对农业野生植物进行保护。主流化保护方法对物种和保护点的选择与隔离法基本相同,同时又比隔离法多几项内容,包括政策法规的约束、以生计替代为核心的改善、以资金激励为向导以及提高民众对农业野生植物的保护意识。我国自2006年开始开展了主流化保护方法,目前,在全国15个省建立了72个农业野生标的物分布点,对31种农业野生植物进行保护。

2物理隔离法及主流化2种方法的优劣

物理隔离保护法和主流化保护法都是国际上推广的保护方法,不过就目前而言,主流化方法较适用于发达国家,隔离法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这也主要决定于一个国家对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意识的强弱。物理隔离法在我国已经应用了30多年,主流化方法也有10多年的应用,尤其是近些年来2种方法同时应用实践,通过对比,2种方法都存在自身的优劣。

物理隔离保护法由国家一次性投入建设,优势在于土地权属关系明确,并且有效防止人畜进入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破坏。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正是由于土地使用权的变更,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组织,对保护点进行管理和看护。同时,需要对设施设备进行长期的维护和维修,再者,保护点内禁止人畜进入,也会造成物种消长现象,伴生植物越来越旺,而被保护物种却呈弱势发展。

主流化保护方法相对较为“开放”,主要是靠农民对农业野生植物的保护意识。主流化保护方法的最大优势是农牧民的踊跃参与,劣势就是由于土地的使用权是民众,那么农牧民如果想要占用保护点也不违规。劣势主要表现为保护物种被分为毫无价值的植物和被炒作为珍贵的植物2种,造成浪费或过度采挖;没有建立可持续性激励措施,农牧民在一开始得到了补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如果没有长久的激励措施,那么也就不存在长久的保护行动。

3结语

物理隔离保护法和主流保护法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不过2种方法又彼此互补。因此,可以采用将2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使2种方法的优劣相互补充,有利于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还需要将保护点空间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均衡化,科学调整保护点区域,并强化对保护点的管理,建立监测预警体系,使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得到更加有效和完善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王述民,张宗文.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03):325-338.

[2]陈志宏,李晓芳,O旭疆等.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J].草业科学,2009(05):1-6.

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篇6

关键词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浙江庆元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北纬27°15′~27°51′,东经118°49′~119°29′。地处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最高海拔1857m,最低海拔240m,相对高差达1617m。境内山地起伏,山峦重叠,立体小气候复杂多样,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低山丘陵还零星分布一些岩成土,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其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丰富。

1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经实地调查,庆元县共有野生经济植物112科476属804种[1,2]。根据植物经济用途,可将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分为12类[3],现将其各类植物资源介绍如下:

1.1药用植物资源

经调查,庆元县药用植物有256种,其中用作预防药的有野菊花,用作战备药的有鱼腥草,用于止咳平喘的有胡颓子,用于清热解毒的有金银花,用于祛风除湿的有八角枫,用于收涩的有金樱子等,用于驱虫药的有苦楝皮,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山乌桕、乌桕等。还有鸡矢藤、车前草等可用作草药或凉茶。

1.2观赏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观赏植物有216种,可作园景树有华东黄杉、香果树、福建柏、红豆树、浙江楠、南方红豆杉等;可作行道树的有香樟、鹅掌揪等;可作庭荫树的有香果树、伯乐树、红豆树、榉树等;可用作盆景植物的有白马骨、赤楠等;可作观叶植物的主要有深绿卷柏、青荚叶、豪猪刺枫香、山乌桕、厚朴、福建柏、鹅掌楸等;可作观果植物的为朱砂根、冬青、铁冬青、波叶红果树、野鸦椿等;可作观花植物的有含笑属、杜鹃花属、山茶属、绣球属、秀丽四照花、大叶白纸扇、厚朴、鹅掌楸、蛛网萼等。此外,还有马蹄金、垂盆草等地被植物;垂直绿化植物有异叶爬山虎、忍冬、金线吊乌龟等。

1.3用材树种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用材树种有93种,特类材有花榈木、红豆树等;一类用材有榉树、香樟、闽楠、南方红豆杉等;二类用材有石栎、福建柏、榧树等;三类用材有香港四照花、毛红椿、伯乐树等;四类用材有山杜英、厚朴、香果树等;五类用材有华东黄杉、金钱松、猴欢喜等。其中可作船舶用材的有榧树、榉树等;可作高级家具工艺雕刻用材的有红豆树、闽楠、香樟、毛红椿、榉树等;可作建筑用材的有鹅掌楸、华东黄杉、香果树、长序榆等;可作室内装修用材的有福建柏、南方红豆杉等;可作乐器的有福建柏、厚朴等;可作工艺用材的有榉树、长叶榧、闽楠等;可作雕刻用材的有樟树、花榈木、南方红豆杉、毛红椿、福建柏等;香果树、厚朴则属速生优良用材树种。

1.4野生水果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野生水果有132种,比较重要的种类有野山楂、山杏、山桃、山莓、桃叶石楠、杨梅、赤楠、中华猕猴桃、蓝果树、金樱子、乌饭树、胡颓子等。

1.5油脂、胶用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油脂植物有27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种类有马尾松、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山苍子、香叶树、乌桕、野桐、油桐、枫香、冬青、无患子、油茶、算盘子、黄连木、构树、猴欢喜、糙叶树、紫苏、苍耳等。胶用植物有37种,如薜荔、毛冬青、豆腐柴、魔芋及猕猴桃属等。

1.6芳香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芬香植物有35种,多为柏科、木兰科、樟科、唇形科、芸香科、菊科等,主要有野含笑、深山含笑、含笑、樟树、山苍子、檫木、吴茱萸、枫香、胡颓子、络石、小果蔷薇、牡蒿、黄栀子等。

1.7淀粉植物资源

野生淀粉植物的开发利用,对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和人口剧增所带来的对淀粉的大量需求有重要意义。据调查,庆元县淀粉植物有28种,主要有米槠、板栗、锥栗、甜槠、青冈栎、细叶青冈、菝葜、狗脊、野葛、、薯蓣、木防己等。

1.8纤维植物资源

据初步调查,庆元县纤维植物有26种,其中较重要的种类有藤石松、柘树、朴树、苎麻、白背叶、大血藤、钩藤、扁担杆、梵天花、青钱柳、野葛、糯米团、棕榈、芒、毛竹、菝葜、薯蓣、石蒜、灯心草等。

1.9鞣料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鞣料植物有24种,其中含量较高、资源量较大的有杉木、杨梅、小叶青冈、栲树、苦槠、虎杖、枫香、青榨槭、金缨子、小果蔷薇、盐肤木、华杜英、山杜英、枫杨、算盘子、厚皮香等。

1.10蜜源植物资源

蜜源植物含有丰富的蜜汁和花粉,是蜜蜂食物的主要来源。据调查,庆元县蜜源植物有20种,主要为柃属、悬钩子属、李属、蔷薇属、山胡椒属、乌饭属、胡颓子属、松属植物,以及牡荆、夏枯草、截叶铁扫帚、乌桕、盐肤木等。

1.11蔬菜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蔬菜植物有47种,主要有鱼腥草、何首乌、马齿苋、香椿、苦苣菜、马兰、鼠曲草、地榆等。

1.12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庆元县是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丰富的地区。这类植物虽占整个植物区系的比例不大,但其中不少种类均为古老的残遗植物或中国特有种,对研究该县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及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据调查,列入1999年国务院批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4]的保护区分布物种有2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分别为百山祖冷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种,如福建柏、浙江楠、鹅掌楸、榉树、花榈木、半枫荷等,以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5],如乐东拟单性木兰、南方铁杉、沉水樟、紫茎等。

2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2.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利用墙报、各类媒体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严格贯彻执行《森林法》和《野生植物和动物保护条例》,严禁乱砍、乱伐、乱采,以及破坏野生植物等行为。

2.2加强引种驯化工作

对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水果、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加强引种驯化。通过人工驯化和大批量繁殖栽培,不但能使这些资源免遭破坏,还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3坚持以保护为主

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上,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在采收野生经济植物时,严禁破坏生态环境。

3参考文献

[1]程秋波.吴鸣翔.浙江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J].浙江林业科技,1996,16(6)1-7.

[2]浙江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第1-8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董世林.植物资源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