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全的概念范文
>>突发事件时期的舆论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突发事件案例知识库构建研究突发事件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小区的突发事件谈学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体系的构建关注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系统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的理性构建高职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关于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探讨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基于突发事件的信息监测与风险评估基于大学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研究基于情景分析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初探基于交互关系的突发事件热度预测研究基于UML方法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的意义浅谈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3-07-22.
[2]NationalConsortiumfortheStudyofTerrorismandResponsestoTerrorism(START).(2015).GlobalTerrorismDatabase[Datafile].Retrievedfromhttp:∥start.umd.edu/gtd.
[3]李德毅,杜.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第2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5.
[4]蒋嵘,李德毅.数值型数据的泛概念树的自动生成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0,23(5):471-477.
[5]杜,李德毅.基于云的概念划分及其在关联采掘上的应用[J].软件学报,2001,12(2):196-203.
[6]Liu.YF,He.Q,Liu.W..CloudSegmentationofSpatialConceptHierarchyBasedonDataField[C].2008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irelessCommunications,NetworkingandMobileComputing,2008:12-17.
[7]Weng.YL,Shi.LD,zhao.JH.PriceSpikeForecastingUsingConcept-treeApproachbasedonCloudModel[C].2ndISECSInternationalColloquiumonComputing,Communication,ControlandManagement(CCCM2009),2009:8-9.
[8]秦昆,王佩.基于云变换的曲线拟合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23:56-58,74.
[9]孟晖,王树良,李德毅.基于云变换的概念提取及概念层次构建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3):782-787.
[10]蒋建兵,梁家荣,江伟,等.梯形云模型在概念划分及提升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5):1235-1237,1240.
[11]ZWang.QuantitativeAssociationRulesMiningMethodBasedonTrapeziumCloudModel[C].Database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DBTA),20102ndInternationalWorkshopon.IEEE,2010:1-4.
[12]马政朝,郑瑞娟,吴庆涛,等.一种物联网安全属性概念提取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4,(3):303-307.
[13]赵会园,李绍稳,刘超,等.基于云变换的农业领域本体概念构建方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23-128.
云安全的概念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技术;云教育系统;开发
1.业务背景分析
随着教育层次和水准的不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资源和信息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教育的质量也有了更大的需求。与此同时,跟随着各种学习技术等互联网环境的发展情况越来越成熟,想通过移动终端,浏览器,和信息设备完成对教育资源服务实现无缝享用的用户越来越多,为了实现资源和服务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实现给予用户更高标准的体验,三屏合一、三网合一等新式概念随之出现,客户的便利性和运动性在三屏合一的概念下得到了更深强调,它为用户带来的是服务的连续性,即是不相同的背景以及不相同的设备,所感受到的服务是一致的,业务对客户的即时性和便利性以及可以使用服务的覆盖范围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从学习的方面来看,这种持久性的高效学习模式被称之为云模式。此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而言,在服务的稳定性、技术性、方便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创造三屏合一、三网合一的云模式,是时展的要求。
2.系统的构成分析
教育云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的系统,主要体现着系统内部因素间的关联,对其各种特性进行有效的分析。系统服务资源主要涉及和参与服务整个的使用周期的各项工作,包括创建资源、调配使用资源、管理资源等过程,为了对教育资源云的特征进行有效地剖析和分析,基于教育资源云服务在各个不同领域中所起到相应的效果,将教育云按照类别分为3大区和5个子系统,3大区主要包含了:服务于云服务使用者的云服务应用区、供应者教育云服务创建区以及运营商的云服务管理区等;5个子系统包含了教育资源的:管理云、开发云、评估云、应用云以及规划设计云等。
3.教育资源云概念模型
我们站在用户的角度,其实教育资源云其实就是一个教育资源服务池,它具有技术透明性和支持无缝互联的特点。因此教育资源云就可以分为4个方面:身份层、角色层、服务层和IP屋。
下面就是教育资源云概念模型:
(1)基于身份的互动的身份层,主要就是关于服务的对象来说的,就是那些人员和组织机构的代表。这个层面的可以给用户不同权限的用户账号,给它一个角色的属性,这个角色的属性具有多种权限的。用户使用WEB登陆,那么就可以跨信任边界的云联合操作,那是因为云服务供应商给了互联互通的功能,因此就可以将云平台上的数据和用户联系在一起。
(2)基于角色的互动的角色层,这个角色包括很多:学习的人,教师,专家,系统管理者,教育资源服务领域的人,还有就是一些作者、资源发行的人、资源审核人、图形图像设计人、技术实现人、内容提供的人、技术审核人、教学研发设计的人等等还有很多。这个主要就是控制用户的权限的,根据不同的角色的管理。这个权限主要就是可以控制用户建立角色的时候和权限能够相对应,可以使单一的一个角色,也可以是很多,这个就是权限的不同是的一些资源方面包括浏览、编辑(修改)、删除、上传、下载也是有权限的。
(3)基于服务的互动的服务层,就是在云服务的状态下对教育资源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方式。而且服务包括各种教育资源的生命周期活动,它是具有透明性的,而且是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的,对资源服务的需求它都能满足用户,在各种数字化学习与教学活动上。
(4)基于IP的互动的IP层,其实就是针对一些数据服务库,包括计算、网络还有就是信息传输,资源存储等方面。这个就是需要IP。它借助物质基础,而且能够利用和共享资源,让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服务实现了资源服务的弹性。
4.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教育资源云的一些相关资料的分析下,可以清楚知道一下4个问题:
(1)清楚知道领域的范围的选择。就是教育资源云就是作为建立系统建设的首要概念。
(2)清楚知道目的所在。其实一个系统主要就是能够达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在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语义化的教育资源云里,其实就是想要云服务的教育能够在网上进行交流融合可以互动操作能够在生态的基础上和公共设施上,进行自动化的一个管理和整理统一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
(3)清楚知道目标用户。其实就是教育资源服务的使用的人就是专家、教师、学生和一般用户等人,还有就是提供这些资源的人就是服务提供者或者运营商。
(4)能够构建核心概念周期。核心概念需要在长期的过程的进化中,完成论文的写作。
5.性能需求分析
从性能角度考虑。电子技术下教育云系统的性能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易用性
系统应具有清晰的业务逻辑,尽量使用用户熟悉的术语和中文信息的界面,以供用户简洁方便地,系统还应该针对用户可能出现的使用问题,提供常用问题解答,系统使用指南,缩短用户对系统熟悉的过程。
(2)可靠性
就是指让这个软件系统不会再短期内或者某些条件内不会没用,并且软件程序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时间周期之内执行所要求的功能。当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用户同时访问系统时,系统必须在用户期望的响应时间内为其提供所需信息,这很容易造成服务器的阻塞或崩馈,因此服务器的可靠性保证至关重要。
(3)可扩展性
Web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模型,随着业务需求的增长,系统将不断扩展,系统数据量也将FI益增长,主要表现为系统支持用户数量的增加和提供用户服务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系统中的模块应该具有较好的独立性以便向系统中添加新扩展的资源,系统数据存储单元也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满足数据存储需求。
(4)安全性
一直以来,安全性都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非功能性重要指标,它是通过为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提供充分的保护来预防风险,保障系统安全的。本文构建的面向实验学习的E-Leaming系统需要存储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和非公开的重要教学资源,这时安全性对于本系统而言则显得更加重要。系统设置不同用户操作权限来处理不同的事务可以有效避免保密数据泄露,同时设置足够的触发器对不安全的数据修改进行回滚操作来保证系统安全性。
(5)健壮性
系统采用.NET架构、先进的设计模式和开发技术,要考虑充足的异常处理机制以及软件的复用性,以便增强软件的健壮性,保证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总之,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建立教育资源云的概念层级结构图是要经过整理和优化的过程的。
参考文献
云安全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问题概念特点解决措施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其特点
客观来看,云计算并非一个具体的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整合。之所以将其称为云计算是因为本身具有很多现实云的特征:规模很大,无法确定其具置,边界模糊,可动态伸缩等。虽然现在对于云计算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简单来说,云计算就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上的数据处理库,但是由于其规模极大,性能极强,能够通过一个数据中心向多个设备或者用户提供多重数据服务,帮助使用者用以最少的空间获得最大的信息来源。因此,云计算的核心所在便是资源与网络,由网络组建的巨大服务器集群能够极大地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与平台的服务质量。
二、现阶段云计算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1.客户端信息的安全
就现阶段云计算的运作现状来看,云计算是建立在现有网络基础上的大型信息处理库,而在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被认为云计算的一个节点。换句话说,一旦一台计算机被接入网络,那么其中的信息就极有可能成为“云”资源的一部分。这就涉及隐私保护问题,如果没有做好信息安全防护,造成一些私密信息泄露,对于一些特殊机构如政府、医院、军队等来说将是极为沉重的打击。同时,如果大量的病患信息、军事机密、政府信息等泄出,也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2.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
当前,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障碍便是安全性与隐私性的保护问题。立足于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问题来看,数据的拥有者一旦选择让别人储存数据,那么其中的不可控因素便会大为增强。比如一家投资银行的员工在利用谷歌在做员工社会保障号码清单时,实际上进行了隐私保护和安全保护职能的转移,银行不再保有对数据保密以保证数据不受黑客侵袭的职责,相反这些责任落在了谷歌身上。在不通知数据所有者的基础上,政府调查人员有权让谷歌提供这一部分社会保障号码。就最近频发的各类信息泄露事件以及企业数据丢失数据事件如2007年轰动一时的TJXX零售商信用卡信息泄露等情况来看,云计算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三、解决当前云计算安全问题的具体措施
1.建设以虚拟化为技术支撑的安全防护体系
云计算的突出特点就是虚拟性极强,这也成为云计算服务商向用户提供“有偿服务”的重要媒介和关键性技术。同时,在信息网络时代下,基础网络架构、储存资源及其相关配套应用资源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建立在虚拟化技术发展的前提下的。因此,在解决云计算安全问题时也需要紧紧围绕虚拟化这一关键性技术,以用户的需求与体验感受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应用资源合理分配方案,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存储计算方法。同时,在虚拟化技术发展运用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实例间的逻辑隔离,利用基础的网络架构实现用户信息间的分流隔断,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各大云计算服务商在优化升级时要牢记安全在服务中的重要性,破除由网络交互性等特点带来的系列弊端。
2.建设高性能更可靠的网络安全一体化防护体系
云计算中的流量模型在\行环境时在不同时段或者不同运行模块中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进行云计算安全防护时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更可靠的高性能网络节点,提升网络架构整体稳定性。但是在当前的企业私有云建设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大流量在高速链路汇聚的情况,安全设备如果不进行性能上的提升,数据极有可能出现泄漏。因此,要提升安全设备对高密度接口(一般在10G以上)的处理能力,安全设备要与各种安全业务引擎紧密配合,实现云计算中对云规模的合理配置。但是,考虑到云计算业务的连续发展性,设备不仅要具有较高性能,还需要更可靠。虽然近年来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双机设备、配套同步等的引入与优化,但是云计算实现大规模流量汇聚完全安全防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以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对无边界的安全防护
与传统安全建设模型相比,云计算实现有效安全防护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云”的无边界性,但是就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来看,建成一个无边界的安全防护网络是极不现实的。因此,要尽快建立一个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在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下,各个企业用户在进行云计算服务申请时能够进行信息数据的划分隔离,打破传统物理概念上的“安全边界”。云计算的安全服务中心负责对整个安全服务进行部署,它也取代了传统防护体制下对云计算各子系统的安全防护。同时,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也显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能够提供单独的用户安服务配置,进一步节省了安全防护成本,提升了安全服务能力。
4.充分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
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云端的超强极端能力帮助云安全模式下安全检测与防护工作的运行。新的云安全模型在传统云安全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客户端的云威胁检测与防护功能,其具体运作情况为客户端通过对不能识别的可疑流量进行传感测验并第一时间将其传送至安全检测中心,云计算对数据进行解析并迅速定位,进行安全协议的内容及特征将可疑流量推送至安全网关处进一步处理。总的来看,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可以提升整个云端及客户端对未知威胁的监测能力。
四、结语
云计算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作为新生的事物,其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进一步完善云计算的安全建设,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与私密是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新的时期,需要利用虚拟性技术、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更可靠的高性能安全防护体系等提升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可靠性,实现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