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原则篇1

关键词:继电保护;安全运行;整定计算;整定管理

Abstract:withthepervasivemicrocomputerrelayprotection,thescaleofpowergridandpowertechnologyfastdevelopment,therelayprotectionsettingcalculationwillfollowtimeschangeconstantlyadapttothenewdemand.Inordertoensurethesafeandstableoperationofthegrid,doingwellthepowergridrelayprotectionsettingmanagementwork,accordingtorelevantregulations,combiningtheactualsituationofthepowergridandrelayprotectionsettingmanagementproblemsinandtosolvetheproblemoftheimprovementmeasuresarediscussed.

Keywords:relayprotection;Safetyoperation;Settingcalculation;Setting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继电保护人员配备问题

完成继电保护整定工作的主体是继电保护人员,继电保护整定人员的技术、经验、工作态度及工作时的精神状态,都会影响工作完成的效果。对继电保护工作的管理,首先应从整定人员管理入手,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一些县的供电公司中,无专职的继电保护整定人员变动非常频繁,整定计算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一,影响了继电保护整定工作中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

1.2整定计算原则及整定计算过程中的问题。不同的整定人员按规程进行整定计算,在此过程中由于选择的整定方案及整定原则的异同,可能造成整定结果有差异。如对具体保护装置内控制字、压板等理解不一致,控制字中复压闭锁方向应如何取舍,电流互感器断线闭锁差动是否投入,线路重合闸时间如何确定,35kV联络线是否需要投两端保护,主变压器后备保护限时速断电流保护是否投入,计算中可靠系数、返回系数取值等,都有可能造成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差异。改进措施:编写制定农网保护整定规程,针对不同厂家的保护装置具体说明。对继电保护人员培训、整定人员计算核查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且可为保护整定人员提供学习参考和整定核查依据。

2基础资料问题

基础资料涉及面比较广,包括整定计算所用的各类资料。

2.1二次设备档案不能及时更新,缺、漏、错现象普遍存在。如新建项目部分设计修改无设计更改通知单,改、扩建项目竣工资料不齐全,所存图纸及说明书等资料不是当前有效版本等,对工程项目竣工移交资料环节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管。

2.2没有建立完善的设备缺陷归档管理机制。在保护装置验收、保护专项检查中,可能发现不少保护装置或二次回路本身固有的缺陷,如装置显示的跳闸矩阵控制字与现场试验结果不一致,个别回路功能不正常甚至没有接线等,只是简单地向有关人员口头传达或报告,而没

有形成书面材料存档。

2.3由于保护装置更新换代及版本升级速度不断加快,累积的旧保护装置版本越来越多,继电保护人员在保护功能调试或整定计算工作中容易受习惯性思维束缚。

2.4新建、改扩建工程中,项目负责人或工程管理部门未按要求及时向整定计算部门提供有关资料,或者相关资料错误而重新提供.造成定值计算时间太仓促。导致整定计算考虑不周

的概率变大.同时也影响了定值单的正常发放工作,这极易埋下事故隐患。改进措施:制定相应的整定计算资料的规范及上报与考核制度。明确各单位继电保护相关部门(如工程管理部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调度部门等)的分工,确保翔实的资料及时报送和定值单的及时下发。利用各种专项检查机会。现场核实校对所有保护装置定值单: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缺陷形成书面材料,以方便调度运行、整定人员查阅整改。

3加强主保护配置管理。

3.1全线速动的主保护配置双重化

由于保护装置需要定检或可能出现意外的异常,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必须实现主保护的双重化:

3.1.1设置两套完整、独立的全线速动主保护。

3.1.2两套主保护的交流电流、电压回路和直流电源彼此独立。

3.1.3每一套主保护对全线路内发生的各种类型故障,均能无时限动作切除故障。

3.1.4每套主保护应有独立选相功能,实现分相跳闸和三相跳闸。

3.1.5断路器有两组跳闸线圈,每套主保护分别起动一组跳闸线圈。

3.1.6两套主保护分别使用独立的远方信号传输设备。

3.2构成主保护的通道形式

由于光纤通道的抗干扰性能好,通道传输质量稳定可靠,近年来广泛被继电保护采用。

3.2.1光缆路由通道至少采用一路点对点路由。

3.2.2逐步采用载波机替代保护专用收发信机方式,且采用相相耦合方式。

3.2.3为防止由于光纤通道接线错误造成保护装置的不正确动作,对于光纤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建议增加地址编码功能,以确保不同保护装置在电网中的唯一性。

4合理简化后备保护

现今,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以及微机保护的全面普及,在实际整定计算中,在主保护加强的情况下,有关规程允许对后备保护进行一些合理的简化,以改善方式安排的灵活性及提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效率。

4.1取消零序I、Ⅱ段

4.1.1取消零序I、Ⅱ段的可行性

4.1.1.1零序I段保护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大,正常方式下,零序I段保护范围可以达到全线的70%-80%,但当系统方式变化较大时,零序I段保护范围也会变化,严重时要远远小于70%,甚至只有不到10%。而接地距离I段可以保护线路的70%,这个范围比较稳定,基本不受系统方式变化的影响。

4.1.1.2在整定计算中,需要使用实测参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建时实测参数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而为了不影响基建工程的投运,只能提前计算。而且大部分老线路没有实测数据,因此只能使用设计的标准参数来进行布点计算。这些因素将可能会造成零序电流的计算存在较大的误差。为了防止零序保护误动或拒动,只能用调整可靠系数的方法,而可靠系数的取值过大或过小都会使零序保护过于灵敏或灵敏度不够。

4.1.2整定计算中取消零序I、Ⅱ段从以上三点分析可以看出,如双重化配置的主保护均有完善的接地距离后备保护,则可以不使用零序电流I、Ⅱ段保护。对于四段式的零序保护,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的整定计算中,零序I段可以用控制字或压板进行投退,就采用人为退出零序I段的办法;由于零序Ⅱ段保护未设压板投退,整定计算采取将零序Ⅱ段保护定值取装置允许最大值来硬性退出零序Ⅱ段。

4.2简化计算零序最末段规程规定:“接地故障保护最末一段(例如零序电流Ⅳ段),应以适应下述短路点接地电阻值的接地故障为整定条件:220kV线路,100Ω;330kV线路,150Ω;500kV线路,300Ω。”对于220kV线路,零序Ⅳ段作为按本线路发生高阻接地故障能可靠动作整定,这种短路故障点电流几乎与故障位置无关,而取决于高接地电阻的大小。依照规程规定和实际计算中的经验及实际运行情况,对零序Ⅳ段的计算进行了简化:零序Ⅳ段电流定值一般取300A,时间与相邻线路的零序Ⅳ段配合。对于500kV线路,因输送功率大,稳定问题严重,零序最末段则采用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其特性曲线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常反时限特性方程,反时限曲线基准电流一次基准值取300A,反时限曲线时间常数取1秒。

4.3改善距离Ⅱ段的配合

在整定计算中,原则规定距离Ⅱ段的定值按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短路故障有灵敏度并与相邻线距离I段配合,若无法配合,再与相邻线距离Ⅱ段配合。在目前电网加强主保护且每一套全线速动保护的功能完整的条件下,带延时的相间和接地距离Ⅱ段保护,在与相邻线距离I段配合不了的情况下,可以先与相邻线路的纵联保护配合,从而简化了动作时间的配合整定,有利于改善整定计算的配合条件。

5做好继电保护的标准化工作

做好继电保护端子、压板的标准化设计工作,并及时在电网内推广、应用,不仅能提高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水平,而且为继电保护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完善继电保护的配置、选型,做好标准化设计,为今后的保护设计(包括厂家的制造)、运行、检修、管理打好基础。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电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复杂,有些线路有串补,有些线路没串补;有些是可控串补,有些是固定串补;有些是和直流很近的交流线路,还有些是高压海缆等等,如果保护简简单单的搞全网统一,可能会出现问题。做标准化设计时,建议要求统一保护的屏标准、端子标准、二次回路标准,但是保护功能搭配要灵活,以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的原则问题还是实际配置与运行的情况分析,按照加强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的基本原则配置和整定,并做到标准化管理,将会提高工作效

率,更好的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原则篇2

关键词:城配网;继电保护;整定方案

作者简介:杨宗权(1983-),男,云南丽江人,国网阜阳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整定专责,工程师。(安徽阜阳236017)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250-02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快速增长,人民对用电服务和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配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级电网,其地位日益上升,与主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继电保护定值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定值整定方案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阜阳10kV城配网的特点

阜阳城配网10kV出线供电半径不超过5000米,出线大部分采用混合出线,电缆加绝缘架空线,电缆出线不超过500米,其余为绝缘架空线路。城配网网络结构复杂,主干线和分支线变化频繁。随着城区的规模不断扩大,配电线路走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出线负荷分配不均,部分线路重载或过载。10kV城配网负荷主要为居民负荷,受天气变化影响大,在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增长较快。10kV出线所带配变多,有的甚至达到上百台,励磁涌流较大。

二、整定方案的制定

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深入,按照“大运行”体系的要求,配网整定职责上移,由调控中心继电保护组负责整定。继电保护组整定人员将要面对的是11个220千伏变电站、27个110千伏变电站所有设备定值和配网定值整定。设备多,型号多,厂家多,设备型号复杂,整定任务十分繁重。按照《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的规定,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定值必须满足快速性、选择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四项基本要求。在配电系统整定计算中若不能兼顾这四项基本要求时,则按下级服从上级、上级尽可能照顾下级的需要,并保证重要用户供电的原则进行合理取舍。为了兼顾主网和配网整定,10kV城配网在实际的整定计算中进行了如下简化:

(1)同一变电站的10千伏所有出线整定定值都按照0.5千米电缆(型号为YJV22-300)、4.5千米架空线路(JLYJ-240)导线进行短路计算。

(2)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按照N-1原则取电网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

(3)保护配置两端电流保护,限时速断和过流保护。[1]由于10千伏线路保护处于电网最末级,线路较短。短路时首、末端短路电流的差别不大,如按躲过末端短路最大电流整定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将使保护区变小,甚至没有保护区。在定值配置中不设无时限速断保护,采用限时电流速断。定值以满足灵敏度为主,选择性靠重合闸来补救。

1.限时电流速断

电流定值按对本线路末端有足够的灵敏度整定。时间按上下级配合和躲励磁涌流要求取0.3秒。

Idz1≤Ik(2)min/Klm

式中:Idzl为速断定值,Klm为灵敏系数,取1.5;Ik(2)min为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电流。

2.过电流保护

按躲本线路最大负荷电流整定。时间按按上下级配合关系取0.6秒。

Idz2≥Kk×IF/Kf

式中:Idz2为过流定值,Kk为可靠系数,取1.25;Kf为返回系数,取0.85。IF为线路最大负荷电流,具体计算时可选取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本年度或上一年度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

3.重合闸

(1)10kV配电线路采用后加速的三相重合闸,重合闸时间考虑的重合成功率及缩短用户停电时间,为保证重合闸的成功率,采用1.5s的重合闸时间。[2]除全电缆线路外,所有线路重合闸均投入。

(2)全电缆线路重合闸。由于电缆故障多为永久性故障,不宜采用重合闸。对于全电缆线路,线路保护重合闸停用。

4.励磁涌流

变压器励磁涌流最大值可达到变压器额定电流的6~8倍,并且跟变压器的容量大小有关,变压器容量越小,励磁涌流倍数越大。[3]部分l0kV线路接有大量的配电变压器,有的甚至达到上百台,在合闸瞬间,各变压器所产生的励磁涌流在线路上相互迭加,会出现较大的涌流。按50台配电变压器,容量为315kVA,则励磁涌流将达到50×315×6/1.732/10.5=5196A。时间常数较大,一般大容量变压器约为5~10s,小容量变压器约为0.2s。两段式电流保护的电流速断保护以保证灵敏度为主,动作电流值往往取得较小,一般不超过2000A,励磁涌流值可能会大于装置整定值,使保护误动。考虑上下级配合和励磁涌流衰减的时间,电流速断保护时间取0.3秒。手合加速如果躲励磁涌流将使后加速定值偏大,而导致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时灵敏度较低。10kV城配网多次出现手合加速跳闸的情况,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将部分重载线路重合闸后加速退出。

5.配电线路其余开关定值整定

根据阜阳城配网自动化水平低,除了变电站的10kV开关能进行远方拉合外,其余线路开关均不能远方拉合。线路主干和分支开关较多,为了减少时间的级差,保护上下级更容易配合在实际中进行了如下简化:

(1)10kV主干线分段及联络开关原则上只作为线路停役的开断点,定值不和相应变电所电源开关定值相配合,应退出保护或选用负荷开关。

(2)10kV架空支线柱上断路器过流保护按400A额定电流整定,时间0.3秒,速断保护按1600A整定,时间0秒;励磁涌流控制器时间整定大于0.3秒。

(3)环网柜出线断路器过流保护按所带负荷计算电流整定,时间0.3秒,速断保护按3000A整定,时间0秒,并以励磁涌流校核。

(4)10kV断路器型高压分支箱应选择带短路和接地保护自供电跳闸功能及高倍数专用电流互感器的新型设备,其短路保护按环网柜出线开关原则整定。

(5)支线跌落保险与下级跌落保险的熔丝定值的选取按1.6:1的原则确定。

(6)小区配电室:配电变压器过流保护以低压侧智能断路器保护作为主保护,高压侧作为后备保护按配电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2-1.3倍整定;速断保护按过流保护的10倍整定,投运前进行检验确认;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熔断器额定电流按1.6:1的原则确定。同时配过电流和接地保护。

(7)杆上变压器采用跌落式熔断器熔丝保护,熔丝以短路保护为主;杆上变压器的过载保护以低压总开关热磁继电器保护为主保护。

(8)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10kV馈线的重合闸应全部投入,包括电缆线路。

(9)配网接地保护。为了防止间歇性接地故障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危害,城区配网按照单相接地允许短时运行停电排查的原则处理。对于10千伏中性点已安装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的变电站,单相接地可允许运行2小时;小区配电室、客户高压分支箱及客户高压进线柜应设零序电流保护。支线及客户高压进线柜应安装接地故障指示器,接地故障指示器应满足指示保持12小时以上要求。加强配网在线监测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接地故障迅速查找迅速排除。

6.TA变比的选择

(1)保护用TA绕组。城配网10kV线路都来自于110kV变电站出线,而城中110kV变电站距离220kV变电站较近,系统阻抗小。在出口短路故障时电流较大,能达到TA额定电流的几十倍,使得TA严重饱和。短路故障是一种暂态过程,在故障初期电流中含有大量直流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加速了TA的饱和。TA处于饱和状态时,传变的二次电流很小,将使保护装置拒动或误动,扩大了电网事故范围,严重影响运行设备的安全。

(2)计量和远动用TA绕组。计量和远动用TA绕组主要用来对电量的计量和后台电流值显示,准确级一般为0.2S或0.5级,在故障时迅速饱和。10kV线路负荷最大可达到600A,而实际使用中大部分计量和远动用TA绕组变比选择为300/5,最大传变电流为300×1.2=360A,如一次电流500A时,二次显示的电流最大为360A,多余的电量将无法计量,造成电量损失。对于后台电流值显示,将给变电值班员和调度值班员造成误解,不能全面了解线路实际运行状态,对可能的故障无法提前预警。

解决措施:为了避免线路故障时保护用TA绕组饱和,在选择TA变比的时候不能选用太小的变比,必须充分考虑到线路短路时的TA饱和。配网系统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配置应满足故障电流的准确传变,防止电流互感器饱和造成继电保护失效。电流互感器保护用绕组准确级为5P20或10P20,表示电流互感器在20倍一次额定电流时满足5%或10%的误差,在实际计算中10kV线路出口处三相短路电流最大可达12000A以上,12000/20=600,TA变比选择应大于或等于600/5的绕组。[4]计量和远动用TA选择应避免在最大负荷电流时出现饱和,按照最大为额定电流1.2倍的传变进行选择,600/1.2=500,实际应用中选择大于或等于500/5的绕组。

三、结语

继电保护是保证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主要装置,是电力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文根据阜阳城配网的实际情况结合继电保护的整定规程制定了一整套整定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整定的效率和城配网供电的可靠性,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林海鹰.配电线路继保整定计算及配置的改进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2,(4).

[2]王莹.配电线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问题探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9).

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原则篇3

[关键词]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关键环节探讨

中图分类号:TM774文献标识码:TM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36401

1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由于各种保护装置适应电力系统运行变化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继电保护整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的变化,当其超出预定的适应范围时,就需要对全部或者部分保护定值重新进行整定,以满足新的运行需要。要想获得一个最佳的整定方案,就要在继电保护的快速性、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之间求得妥协和平衡。所以,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要科学的运用。

2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的原则

继电保护的构成原则和作用必须符合电力系统的内在规律,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地、迅速地、并有选择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电力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它应能迅速、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者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所以,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工作必须满足可靠性、快速性、选择性、灵敏性的要求。由于“四性”既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又相互制约、互相矛盾,所以在进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时必须统筹考虑。

3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的任务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主要任务有以下3项:

3.1确定保护配置方案

随着DL/T584-2007《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等一大批电力行业标准的相继颁布,使得继电保护装置朝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目前,我国南瑞、许继、四方等公司生产的微机继电保护产品都配置了功能十分齐全的保护功能块,但并不是保护装置中的每一项功能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应用,这就要求我们整定计算人员就应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对保护功能块进行选择,有所取舍。

3.2确定各保护功能之间的配合关系

保护方案确定以后,我们还必须确定各保护功能之间的配合关系。其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

3.2.1装置内部各功能单位之间的配合关系

在由几个电气量组成的一套保护装置内部,各元件的作用不同,其灵敏度和选择性要求也不相同。对于主要元件的要求是既要保证选择性又要保证灵敏性,而作为辅助元件则只要求有足够的灵敏性,并不要求有选择性。在整定配合上,要求辅助元件的灵敏度要高于主要元件的灵敏度。辅助元件在保护构成中,按作用分为判别、闭锁、起动三类。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人员必须认真探讨各功能块的动作特性、各功能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被保护设备的故障特点来综合进行考虑,确定保护装置内部各功能块之间的配合关系,并以整定值的形式将配合关系实现。

3.2.2装置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

继电保护装置需要满足选择性、快速性、可靠性、灵敏性的要求,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中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规定。在DL/T584-2007《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中就对选择性要求进行了说明:上、下级电网(包括同级、上一级和下一级电网)继电保护之间的整定,应遵循逐级配合的原则,满足选样性的要求,即当下一级线路或者元件故障时,故障线路或者元件的继电保护整定值必须在灵敏度和动作时间上均和上一级线路或者元件的继电保护整定值相互配合,以保证电网发生故障时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个电气主设备的保护已不再是一套单独的继电保护装置,而是由一个保护系统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整定计算时,必须树立“系统保护”的概念,多角度、全过程地考虑各个功能块之间的配合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选择性、快速性、可靠性、灵敏性的要求。

3.3编制整定方案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对各种继电保护给出整定值,并编写整定方案。通过整定计算工作,在给出一套完整和合理的最佳整定方案和整定值的同时,对保护装置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不合理或者不符合要求之处,迅速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当遇到电网结构变化复杂、整定计算不能满足系统要求而保护装置又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的情况时,应按整定规程进行取舍,侧重防止保护拒动,同时在整定计算书中做出详细说明,为制定继电保护运行规程提供依据。

4整定计算的关键环节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工作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现分述如下:

4.1定值计算资料管理

定值计算需要准确无误的计算资料,这是进行定值计算的前提。它包括:一、二次图纸;所带变压器、电容器、消弧线圈、电抗器等数据和厂家说明书;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变比和试验报告;实测线路参数或者理论计算参数;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现场保护装置打印清单等。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相关运行、整定管理规程中也要求:一般在设备投运前三个月将设计图纸、设备参数和保护装置资料提交负责整定计算的继电保护机构,以便安排计算。实测参数要求提前1个月送交,以便进行定值核算,给出正式整定值。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我们的基础数据管理出现漏洞。所以,我认为定值计算资料管理这一环节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工作的危险点。

4.2短路电流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是整定计算是否准确的前提,它的准确与否决定整定计算的准确度。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又决定短路电流计算的正确性。合理地选择运行方式是改善保护效果,充分发挥保护系统功能的关键之一。变压器的接地方式是由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人员来确定的。合理地选择变压器的接地方式能改善接地保护的配合关系,充分发挥零序保护的作用。由于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分布的比例关系,只和零序等值网络状况有关,和正、负序等值网络的变化无关。零序等值网络中,尤以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增减对零序电流分布关系影响最大。所以,应合理地选择变压器的接地方式并尽可能保持零序等值网络稳定。

在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我们假设电网的三相系统完全对称。若系统是不对称的,那么不能用对称分量法来探讨化简,进行计算。

(2)除了母线故障和线路出口故障外,故障点的电流、电压量和保护安装处感受到的电流、电压量是不同的。我们探讨的是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的变化规律。

4.4微机型保护装置的参数选择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带来新的困难。不同的保护厂家生产出的微机保护原理不同、参数设置也不同,这就要求整定计算人员不仅要熟悉保护装置和保护原理,更应当注意保护装置中参数的正确设置,特别是控制字。在南瑞公司的RCS-985发变组保护中逆功率保护功率定值为百分数,但是在许继的WFB-800发变组保护中逆功率保护功率定值则应用实际功率数据(单位为瓦),AREVA公司MicomP系列保护(阿尔斯通保护)则需要和电脑联接进行保护出口矩阵编写。但是在实际整定计算工作中,保护装置中参数的设置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保护装置无法正确地发挥作用的现象。要做到正确进行装置参数设置,除认真研究厂家说明书和详细咨询厂家技术人员弄清该保护功能的设计意图外,由保护定值计算人自己校验该继电保护装置,是最好的方法。

5结论

继电保护选择性、可靠性、快速性、灵敏性的体现取决于保护装置本身的可靠性和保护整定值设置的合理性。通过对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探讨,能使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抓住重点,减少计算的盲目性,提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安全,使继电保护装置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和安全。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原则篇4

关键词:发电厂;继电保护;可靠性;影响因素

1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及保护失效分类

1.1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特点

继电保护属于可修复系统,对其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是电力系统进行选取指标、建立模型以及进行可靠性分析的重要前提,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因为继电保护系统受到其运行环境和自身设备运行情况的影响,其可靠度和系统失效的具体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随机概率性,因此在保护对策的制订上具有较高的难度。

发电厂继电保护可靠性所涉及的相关制约性因素较多,其建模、指标选取以及计算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广义来讲,影响发电厂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相关的因素包括保护装置、与保护装置相关的通讯通道、继电保护定值、一次设备以及人为因素等。同时发电厂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案、设备配置方式以及电网实际运行情况都影响着继电保护的动作情况。就继电保护装置而言,又分为装置硬件、装置软件和冗余逻辑等,其中装置软件的运行可靠程度难预测性较大,主要取决于软件系统的输入、输出形式以及软件框架的设计方案等;装置硬件的可靠程度则取决于各组成部件以及电路系统设计的可靠性等方面。

发电厂继电保护系统的失效可以分为拒动失效和误动失效两种,在继电保护可靠性指标的制定时应综合分析这两种失效情况的产生原因以及外在表现特点,其中每种失效又可以大致分为可被检测和不可被检测两类。

1.2发电厂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

1.2.1装置硬件

无论是传统的微机保护装置形式还是现代的全数字化智能保护装置,根本上都是由硬件设置和软件操控系统构成的统一体。而电子设备有着一定可正常使用期限,长期使用导致的电子元件老化和设备损坏会直接影响发电厂继电保护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例如,现代先进的全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设置方式简单,装置了较多的光纤输入、输出接口,但这也同时引入了更多的可靠性不稳定因素,如光口在使用中因为发热而容易受损,这将直接影响采样值的输入和保护跳闸的输出。

1.2.2装置软件

发电厂继电保护系统中的硬件设置是保护功能实现的平台装置,而软件算法则是实现保护能力的核心与“灵魂”。软件的设计、架构、模块形式、操作界面对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且高效运作有着极大的影响。软件的可靠性很难根据物理要素进行预计,其影响因素包括软件设计原理、系统输入/输出方式、系统的使用方法和软件的设计框架等方面。

1.2.3互感器等相关一次设备

CT、RT等互感器及断路器等一次设备通过传变输入量和执行输出而直接影响着保护系统正确反映一次系统状态、不拒动、不误动的能力。微机保护形式一般采用电磁式互感器,其中接线是否正确、传变误差的大小等因素影响到继电保护系统的正确运作可靠性;全数字化保护系统中一般采用电子互感或光学互感器,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系统的抗饱和性能上体现出了极高的优势,但由于相关配置设置和生产技术方面有待提高,其可靠性往往存在着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1.2.4继电保护定值

从理论上分析,发电厂继电保护系统的保护原理、保护特性、一次设备、装置硬件与软件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都有着极大的关联,而从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离线整定的保护定值是影响继续保护系统正确运作的主要因素。传统继电保护通常采用离线计算保护定值并在运行中使其保持不变的方式。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国家经济的发展,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建设成本日益加大、交直流混合运行、也经常出现临时运行方式,此外加上继电保护后备保护系统的日益复杂、系统持续运作时间延长、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逐渐增多,最终导致离线整定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在对继电保护定值进行整定计算的过程中,诸如可靠系数、返回系数等的数值确定会对继电保护的整体性产生关联性影响。

1.2.5人为因素

在发电厂,由于继电保护检修人员技能水平不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经常发生保护定值误整定现象;运行人员不熟悉保护原理,对设备运行方式不熟悉及发生误碰、投错保护压板等现象,这些不可控人为因素也是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2继电保护可靠性指标与提高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2.1可靠性指标

要针对发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制订详细的继电保护方案,就必须要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指标进行确定并制定评价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着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整体质量。然而,要建立并完善一套整体质量水平较高的可靠性指标评价系统是一项庞杂的工作。为此,必须在方案制定的初期按照一定的原则去分析与判断,其原则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可靠性指标的制定必须结合发电厂的实际情况,以满足要求为原则,并且完整的覆盖发电厂继电保护行为的特征。

在满足发电厂继电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资金投入有效的控制系统建设成本;在满足一定先进性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

根据硬件与软件使用条件的不同确定与之相匹配的可靠性指标。

指标的可测定性原则。

2.2提高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2.2.1完善规章制度

结合发电厂具体的继电保护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继电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发电厂应建立并健全一整套继电保护监管框架以及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如制定设备运行和维护管理条例、责任人管理制度、事故预警与处理方案、设备定期校准与缺陷处理准则等。

2.2.2加强继电保护运行操作的可靠性

要求发电厂继电保护工作负责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能力,更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继电保护的工作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与积累经验,从而不断地增强对继电保护系统的操作能力。例如,发电厂继电保护负责人员,应在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深入掌握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并熟悉二次回路的图纸,确保负责人员准确的排除继电保护装置产生的异常问题,并及时的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再如,在进行旁路开关取代线操作时,需要涉及到继点保护定值的确认与调整,以确保与所带线路定值得以匹配性一致,如操作人员检测出装置的异常运行状况,再进行必要的应急处理措施同时,与管理人员进行联系,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检修,将事故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结束语

结合文章对发电厂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明确应从哪几个要素进行技术改造以及管理方式改进来提高发电厂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只有找准各个影响因素,从源头上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才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生虎,王京景,刘正楷.基于瞬时状态概率的保护系统短期可靠性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5).

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原则篇5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国内主要城市的地铁直流保护设备均来自国外,例如广州地铁二号线选用的是德国Siemens公司的DPU96,武汉轻轨选用的是瑞士Secheron公司的SEPCOS。通过对部分国外产品的研究,笔者认为,直流保护设备的原理并不是十分复杂,功能实现在理论上也没有任何障碍,希望通过本文的抛砖引玉,在将来的不久,能够看到国产的直流保护设备在我国甚至国际市场成为主流。

一电流上升率保护(di/dt)和电流增量保护ΔI

电流上升率保护(di/dt)和电流增量保护ΔI是两种重要的保护。这两种保护可以在短路发生的初期检测到故障,相应的断路器可以在短路电流达到稳态值之前将故障回路切除,保护设备的安全。它的原理是:直流牵引的正常电流与故障电流在特征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例如,假设列车的最大工作电流为4kA,列车起动时电流从零增长到最大电流值约需要8秒,那么一列列车正常的起动电流上升率仅为0.5kA/s,而故障电流的上升率可达到单列列车起动电流的几十甚至上百倍。电流上升率保护(di/dt)(以下简称di/dt保护)和电流增量I保护(以下简称I保护)就是根据故障电流和正常工作电流在上升率这一特征上的不同来实现保护功能的。

在实际运用中,di/dt保护和I保护是通过相互配合来实现保护功能的,而且这两种保护的起动条件通常都是同一个预定的电流上升率值。在起动后,两种保护进入各自的延时阶段,互不影响,哪个保护先达到动作条件就由它来动作。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定时限过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一般情况下,di/dt保护主要针对中远距离的非金属性短路故障,I保护主要针对中近距离的非金属性短路故障(金属性直接短路故障由断路器自身的电磁脱扣装置来跳闸)。

在双边供电线路中,di/dt和ΔI保护整定的原则如下:

(a)di/dt的整定值应尽可能的小,以获得尽可能大的保护范围。

(b)di/dt的整定值应足够大,以躲过列车的启动电流和滤波器充电电流。

(c)ΔI的整定值应足够大,以躲过保护区域之外发生故障时的故障电流。

(d)di/dt的延时应足够长,以免越区跳闸。

二过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指故障电流超过过流保护整定值,故障出现时间超过保护整定时间后发出跳闸命令。它的动作原理是:电网中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电流会突然增大,电压突然下降,过流保护就是按线路选择性的要求,整定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的。当线路中故障电流达到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时,电流继电器动作按保护装置选择性的要求,有选择性的切断故障线路。它可作为上述两种保护的后备保护,在保护控制单元预先整定电流Imax值和时间T值。当通过直流馈线短路的电流值在预先设定的时间T内超过Imax值时,过流保护装置动作使直流馈线断路器跳闸来清除故障。显然,Imax值应小于大电流脱扣保护装置动作值,对于Imax值的设定,可分别设定正反方向的Imax+值和Imax-值。

三双边联跳保护

由于行车密度大,导致负荷电流也较大,当最大负荷电流可与馈线最小短路电流相比拟时,大电流脱扣的电流整定值不可能太小,这样对于电流保护来说,保护范围不可能太大。故在某些情况下,当馈线发生短路故障时,可能会有一侧直流断路器电流保护不动作的情况。但由于I和di/dt保护的灵敏度很大,无论馈线发生什么故障,它们都可动作于跳闸,为进一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所以对于双边供电的馈线,均考虑设置双边联跳保护。双边联跳保护的原理如下:一条接触网的两段,左边一段由牵引变电所A和B(简称A站和B站)供电,右边一段则由B站和C站供电,当短路点发生在靠近A站的c位置时,A站的大电流脱扣保护首先动作,而B站则由于短路电流小等因素,大电流脱扣和di/dt等保护均无法动作,位于A站的双边联跳保护则发出联跳命令,将B站相应的开关跳开。当B站退出运行时,则B站越区隔离开关合上,双边联跳保护根据B站越区隔离开关的位置判断另一端是由C站相应的开关供电。

四自动重合闸

使用自动重合闸的目的是为了在瞬时性故障(雷击、架空线闪路等)消除后使线路重新投入运行,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对于直流牵引系统,经常会发生短路而使过流脱扣器经常动作。但由于大部分短路故障是短暂的,所以使用自动重合闸系统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断路器每隔一段时间(时间长短可调节)重合闸一次。如果重合闸的次数超过预定的次数,合闸仍不成功,则认为是永久性故障,闭锁重合闸回路。重合闸一次后不允许再重合的称为一次重合闸,允许再重合一次的称为二次重合闸(一般很少使用)。有了重合闸功能之后,在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先不考虑保护整定时间,马上进行跳闸,跳闸后,再进行重合闸,重合后故障不能切除,然后再根据继电保护整定时间进行跳闸,此种重合闸为前加速重合闸。发生事故后继电保护先根据保护整定时间进行保护跳闸,然后进行重合闸,重合闸不成功无延时迅速发出跳闸命令,此种重合闸称为后加速重合闸。

五框架保护

为了防止直流牵引供电设备内部绝缘降低时造成人身危险,每个牵引降压变电所内设置了一套直流系统框架泄漏保护装置,该保护包含反映直流泄漏电流的过电流保护和反映接触电压的过电压保护,而过电压保护还与车站的钢轨电位限制装置相配合,作为钢轨电位限制装置的后备保护。电流型框架保护通过检测直流设备对地的泄漏电流来触发保护动作。当直流设备绝缘发生变化,直流设备对柜体的泄漏电流达到整定值,电流型框架保护动作,迅速跳开本站内所有的直流开关、交流侧进线开关及邻所向本区段供电的直流开关,并需由人工复归后方可重新合上开关。电压型框架保护通过检测直流设备框架对直流设备负极之间的电压来触发保护动作。由于电流型框架保护装置的阻抗很小,直流设备框架可看作直接接地,所以检测的电压相当于钢轨对地的电压。当直流设备内正极对外壳短路时,地电位升高,会在钢轨和地之间检测到一个电压,当这个电压大于整定值时,电压型框架保护动作,同电流型框架保护相同,跳开本站内所有的直流开关、交流侧进线开关及邻所向本区段供电的直流开关,故障排除后,需人工复归框架泄漏保护,断路器才能重新投入。

[参考文献]:

[1]郑瞳炽.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原则篇6

[关键词]配电网、继电保护、定值整定

中图分类号:TM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106-02

1、问题的提出

配电网作为城市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城市规模的不同,其网络规模、网架结构、传输介质等同样是千差万别。针对不同的网络特点,继电保护配置、各级保护之间的配合也是大相径庭。为此,针对不同网络特点,分析继电保护整定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2、影响因素分析

中卫市沙坡头区有配电网线路27条,其中架空线路8条,电缆线路19条,以110kV文昌变、滨河变、卫北变、美利变为单位分片供电,电网结构型式为单环网结构,开环运行。

架空线路有单辐射线路4条,手拉手线路4条,电缆线路有单辐射线路7条,手拉手线路12条。

当前,配电网线路正在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及网架结构调整的改造工作,改造完成后,将实现满足N-1线路占有率达85%以上,大部分配网线路将实现手拉手供电,且改造后,网架结构也将发生变化,而此过程中,将出现各类典型网架结构并存的情况,这也使得继电保护整定需根据不同网架结构分类进行整定。以下将对各类网架结构分别进行分析,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整定方案。

3、方案制定

3.1主干线路多级保护的单辐射电缆线路的定值整定分析

主干线路多级保护的单辐射电缆线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自线路首端至线路末端,每一级分支箱进线都装有断路器并配有保护装置,分支箱至用户则仅配有负荷开关,这就使得网架结构如同一个糖葫芦串式结构,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包括主干网或用户线路),则主干网断路器保护将动作,自动作点以下主干网全部失压。如下图:

针对这类线路,制定以下整定原则:

3.1.1过流保护

1)过流保护考虑与变电站过流三段配合,没有过流三段的,考虑与过流二段配合,电流动作值低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20%以上,时间小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时限0.3S以上

2)涉及多级次保护配合,级次多余于三级的,时间级差设置为0.2S,三级及以下的,时间级差设置为0.3S

3)对于多级保护配合,时间级差设置饱和情况,线路末端剩余保护级次配合,可以不考虑时间级差且线路末端过流保护(1级保护)时限不应小于0.1S(避过涌流时间)

4)过流保护电流定值应考虑相应分支箱(环网柜)负荷情况(包括本分支箱用户及出线所带下段所有用户),并留有新增负荷余度

3.1.2限时速断保护

1)限时速断保护时限定值,仅考虑避过涌流,而不考虑保护级次配合

2)限时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本线路全线负荷总量(大于年运行负荷最大值并留有一定余度)

3)限时速断保护定值,应保持全线一致

3.1.3速断保护

1)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避过涌流与线路最大负荷电流(装见容量),但应小于变电站过流I段保护20%以上

2)速断保护时限应为零

3.2主干线路多级保护的手拉手电缆线路定值整定分析

主干线路多级保护的电缆线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主干线路多级保护的手拉手线路相当于将两条单辐射线路通过分段环网柜连接在一起,在分段环网柜处仍保留一台分段断路器并配有保护,这样的结构就使得,在线路手拉手运行时,原线路首端的断路器及其保护成为线路末端,为此,针对这类线路,设计以下整定原则:

3.2.1过流保护

1)过流保护考虑与变电站过流三段配合,没有过流三段的,考虑与过流二段配合,电流动作值低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20%以上,时间小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时限0.3S以上

2)涉及多级次保护配合,级次多余于三级的,时间级差设置为0.2S,三级及以下的,时间级差设置为0.3S

3)对于多级保护配合,时间级差设置饱和情况,线路末端剩余保护级次配合,可以不考虑时间级差,且线路末端过流保护时限不应小于0.1S(避过涌流时间)

4)过流保护电流定值应考虑相应分支箱(环网柜)负荷情况(包括本分支箱用户及出线所带下段所有用户),并留有新增负荷余度

5)过流保护仅考虑本线路全线负荷,不考虑拉手情况下联络线路负荷情况

3.2.2限时速断保护

1)限时速断保护时限定值,仅考虑避过涌流,而不考虑保护级次配合

2)限时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拉手情况下,本线路及联络线路全线负荷总量(大于年运行负荷最大值并留有一定余度)

3)限时速断保护定值,应保持全线一致

3.2.3速断保护

1)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避过涌流与线路(本线路和联络线路)最大负荷电流,但应小于变电站过流I段保护20%以上

2)速断保护时限应为零

说明:正常运行方式下,过流保护、限时速断、速断保护均应投入,拉手情况下,退出过流保护,投入限时速断保护、速断保护;其中分段断路器过流保护任何情况下都应退出。

3.3主干线路三级以内保护的单辐射架空线路定值整定分析

主干线路三级以内保护的单辐射架空线路结构示意图

中卫城网单辐射架空线路,分段开关一般不超过三台,用户线路装有分界开关或跌落保险,这样的网架结构,主干线路保护级次不多于三级,用户线路故障时,可以通过分界开关保护进行故障隔离。针对这类线路,制定以下定值整定原则:

3.3.1过流保护

1)过流保护考虑与变电站过流三段配合,没有过流三段的,考虑与过流二段配合,电流动作值低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20%以上,时间小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时限0.3S以上

2)分界开关与线路末端分段开关过流保护时限定值设为0.1S(避过涌流),向线路首端方向,每一级分段开关过流保护时间级差设为0.3S

3)分界开关过流保护电流定值应考虑分界开关所带负荷,分段开关过流保护电流定值应考虑分段开关以下线路全部负荷之和,并留有新增负荷余度。

3.3.2限时速断保护

1)限时速断保护时限定值,仅考虑避过涌流,而不考虑保护级次配合

2)分段开关限时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拉手情况下,本线路及联络线路全线负荷总量(大于年运行负荷最大值并留有一定余度)并保持全线一致

3)分界开关限时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分界开关所带(环网柜)负荷情况,并留有新增负荷余度

3.3.3速断保护

1)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避过涌流与线路最大负荷电流(装见容量),但应小于变电站过流I段保护20%以上

2)速断保护时限应为零

3.4主干线路三级以内保护的手拉手架空线路定值整定分析

主干线路三级以内保护的手拉手架空线路结构示意图

主干线路三级以内保护的手拉手架空线路可以看成两条单辐射架空线路通过联络开关连接而成,在手拉手运行时同样存在过流保护级次配合问题,为此,制定以下整定原则:

3.4.1过流保护

1)过流保护考虑与变电站过流三段配合,没有过流三段的,考虑与过流二段配合,电流动作值低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20%以上,时间小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时限0.3S以上

2)分界开关与线路末端分段开关过流保护时限定值设为0.1S(避过涌流),向线路首端方向,每一级分段开关过流保护时间级差设为0.3S

3)分界开关过流保护电流定值应考虑各分界开关所带负荷,分段开关过流保护电流定值应考虑分段开关以下线路全部负荷之和,并留有新增负荷余度。

4)过流保护仅考虑本线路全线负荷,不考虑拉手情况下联络线路负荷情况

3.4.2限时速断保护

1)限时速断保护时限定值,仅考虑避过涌流,而不考虑保护级次配合

2)分段开关限时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拉手情况下,本线路及联络线路全线负荷总量(大于年运行负荷最大值并留有一定余度)并保持全线一致

3)分界开关限时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分界开关所带(环网柜)负荷情况,并留有新增负荷余度

3.4.3速断保护

1)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避过涌流与线路最大负荷电流(装见容量),但应小于变电站过流I段保护20%以上

2)速断保护时限应为零

说明:正常运行方式下,过流保护、限时速断、速断保护均应投入,拉手情况下,退出过流保护,投入限时速断保护、速断保护;其中分段断路器过流保护任何情况下都应退出。

3.5主干线路单级保护的单辐射电缆线路定值整定分析

主干线路单级保护的单辐射电缆线路,主干网采用环网柜进行连接,环网柜采用三断路器三负荷开关结构,环网柜之间的连接均采用负荷开关,仅在变电站出线至线路首端环网柜使用断路器。分支箱采用一负荷开关不加熔丝与五负荷开关加熔丝结构,自环网柜断路器出线至分支箱负荷开关不加熔丝进行连接,分支箱内用户电缆采用负荷开关加熔丝。这样的网架结构,使得主干网保护仅在线路首端设置,分支箱保护在环网断路器处实现,用户保护通过分支箱内负荷开关加熔丝来实现。针对这类线路,制定以下定值整定原则:

3.5.1过流保护

1)过流保护考虑与变电站过流三段配合,没有过流三段的,考虑与过流二段配合,电流动作值低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20%以上,时间小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时限0.3S以上。

2)环网柜内接分支箱断路器过流保护时限定值设为0.1S(避过涌流),线路首端环网柜内接变电站断路器过流保护时限定值设为0.4S。

3)环网柜内接分支箱断路器过流保护电流定值考虑所接分支箱所带负荷,线路首端环网柜内接变电站断路器过流保护电流定值考虑本线路全线负荷,并留有新增负荷余度。

3.5.2限时速断保护

1)限时速断保护时限定值,仅考虑避过涌流,而不考虑保护级次配合

2)线路首端环网柜内接变电站断路器限时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拉手情况下,本线路及联络线路全线负荷总量(大于年运行负荷最大值并留有一定余度)并保持全线一致

3)环网柜内接分支箱断路器限时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分支箱所带(环网柜)负荷情况,并留有新增负荷余度

3.5.3速断保护

1)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避过涌流与线路最大负荷电流(装见容量),但应小于变电站过流I段保护20%以上

2)速断保护时限应为零

3.5.4熔丝保护

1)分支箱接用户负荷开关加熔丝保护,熔丝型号考虑避过本间隔用户年负荷最大值进行配备(具体配置参考附件2)

3.6主干线路单级保护的手拉手电缆线路定值整定分析

主干线路单级保护的手拉手电缆线路可视为两条主干线路单级保护的单辐射电缆线路通过联络环网柜连接而成,联络点环网柜两条线路连接点采用断路器并配有保护。由于此接线方式下,在手拉手运行时,线路首端过流保护定值,将不能满足本线路与联络线负荷总量,为此,制定以下定值原则:

3.6.1过流保护

1)过流保护考虑与变电站过流三段配合,没有过流三段的,考虑与过流二段配合,电流动作值低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20%以上,时间小于变电站过流三/二段时限0.3S以上

2)环网柜内接分支箱断路器过流保护时限定值设为0.1S(避过涌流),线路首端环网柜内接变电站断路器过流保护时限定值设为0.4S

3)环网柜内接分支箱断路器过流保护电流定值考虑所接分支箱所带负荷,线路首端环网柜内接变电站断路器过流保护电流定值考虑本线路全线负荷,并留有新增负荷余度

4)过流保护仅考虑本线路全线负荷,不考虑拉手情况下联络线路负荷情况

3.6.2限时速断保护

1)限时速断保护时限定值,仅考虑避过涌流,而不考虑保护级次配合

2)线路首端环网柜内接变电站断路器限时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拉手情况下,本线路及联络线路全线负荷总量(大于年运行负荷最大值并留有一定余度)

3)环网柜内接分支箱断路器限时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分支箱所带(环网柜)负荷情况,并留有新增负荷余度

3.6.3速断保护

1)速断保护电流值,应考虑避过涌流与线路最大负荷电流(装见容量),但应小于变电站过流I段保护20%以上

2)速断保护时限应为零

3.6.4熔丝保护

1)分支箱接用户负荷开关加熔丝保护,熔丝型号考虑避过本间隔用户年负荷最大值进行配备(具体配置参考附件2)

说明:正常运行方式下,过流保护、限时速断、速断保护均应投入,拉手情况下,退出过流保护,投入限时速断保护、速断保护;其中分段断路器过流保护任何情况下都应退出。

4、结语

随着城市配电网的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架结构日益复杂,配网继电保护整定也愈发困难,然而,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对供电可靠性则有了更高的要求。正在推广的配网自动化建设只有与配网继电保护可靠正确动作相结合,才能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需求。对中卫城市配电网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分析,正是为了能为配电网继电保护整定提供典型参考,以期达到继电保护可靠正确动作,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践行国家电网优质服务的承诺。

参考文献

[1]许建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