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治理工程篇1

《县“四河”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经十四届十三次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县“四河”污染综合整治方案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洋河、人造河、戴河、石河四条河流(以下简称“四河”)的水环境质量,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迎奥运“双十工程”的决定》和《市“七河”污染综合整治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四河”环境质量现状

(一)洋河洋河设有洋河水库出口、卢王庄和洋河口3个监测断面。除枯水期、平水期洋河水库出口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Ⅲ类水质)要求外,其它断面水质均为劣V类。洋河水库下游为严重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氨氮。COD、BOD5和氨氮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3.4、84和246.8倍。

(二)人造河人造河水质全程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COD、BOD5、氨氮均严重超标,且越到下游超标越严重。COD、BOD5和氨氮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7.1、59和8.75倍。河口出现恶臭现象。

(三)戴河戴河设有戴河村、尼龙坝和戴河口3个监测断面。枯水期戴河村、尼龙坝水质均不能满足其水质功能(Ⅲ类水质)要求,主要污染物为COD、BOD;丰水期三个断面水质均不满足其水质功能(Ⅲ类水质)要求,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和总磷。平水期戴河村水质不能满足其水质功能(Ⅲ类水质)要求,超标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

(四)石河石河设有水库大坝、铁路桥和石河口3个监测断面。流经我县境内的石河水库上游水质较好,山海关河口水质较差,表现为有机污染特征。石河大坝枯、丰、平三个水期水质均满足功能(Ⅲ类水质)要求。铁路桥断面枯水期水质不能满足功能要求,超标污染物为总磷。石河口枯、丰、平三个水期水质均不满足功能要求,且平水期水质最差,主要污染物为BOD5、总磷。

主要污染原因分析

(一)洋河洋河水库上游主要污染源是卢龙北部地区甘薯淀粉加工及我县东洋河流域铁选厂。洋河水库下游主要污染源是县城生活污水、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天马酒业和部分造纸厂,均为有机废水。入河废水总量为1038.45万吨/年,主要入河污染物COD排放总量为6085.35吨/年。其中最大的污染源是卢龙淀粉加工群,废水排放量为122.82万吨/年,占入河总水量的11.82%,COD排放量占入河COD总量的60.54%。其次是县城生活污水、金茂源纸业有限公司和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其COD排放量分别占入河COD总量的13.97%、8.87%和15.7%。

(二)人造河人造河入河污染源主要是我县留守营地区的造纸废水。人造河入河废水总量为1854.79万吨/年,主要入河污染物COD排放总量为4456.95吨/年。造纸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不能稳定运行,超标排污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河流本身没有净水,导致污染相当严重。

(三)戴河流至我县境内的戴河上游分布11家铁选厂和4家玻璃纤维厂,选矿废水和玻璃纤维生产废水是排入戴河的主要工业废水。下游北戴河部分村庄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开发造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入戴河,污染水质。戴河入河废水总量为39万吨/年,主要入河污染物COD排放总量为51.30吨/年。其中最大的COD污染源是沿岸北戴河各村镇的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为11.1万吨/年,占入河废水量的28.46%,COD排放量占入河COD总量的64.91%。其次是榆关4家玻纤厂和榆关镇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为4.5万吨/年,占入河废水量的11.54%,COD排放量占入河COD总量的8.77%。

(四)石河流经我县境内的石河上游基本无废水排放,石河入河污染源主要是山海关的公牛啤酒厂和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及山海关区生活污水。入河废水总量为821.1万吨/年,主要入河污染物COD排放总量为1724.11吨/年。

治理目标

2013年底前,4条河流水质有所改善。洋河上游河段、石河上游河段和戴河基本达到Ⅲ类水功能区划要求,人造河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Ⅴ类(COD≤100mg/L)。主要水污染物COD年排放量控制在5865.5吨,在2009年的基础上削减19.61%。2010年底前,4条河流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洋河河段全程达到水功能Ⅲ类区划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石河和戴河水质基本达到Ⅲ类,人造河断面水质达到Ⅴ类。主要水污染物COD年排放量控制在5500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679.3吨,削减率32.69%。

综合整治措施

(一)洋河1、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县污水处理厂位于县留守营镇原交通局仓储库,205国道北,京山铁路南。县城污水、留守营镇污水和留守营地区造纸企业废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7万吨/日,采用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工程总投资12106万元。项目运行后年削减COD2678吨、BOD54854.5吨,SS7409.5吨,氨氮434.35t/a。管网总长度67.43公里,投资5600万元。2、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循环经济建设工程。工程主要包括:(1)玉米深加工副产物回收及综合利用。每年多提取蛋白粉3845吨。(2)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实现水温度的阶梯利用。年节水205.4万吨。(3)自制竖流罐将废水中干物回收利用。(4)改变生产工艺,淀粉车间用水零排放。工程总投资1560万元。3、东洋河选矿企业废水零排放工程。东洋河有选矿企业5家。2013年开始实施选矿企业废水零排放工程,该工程主要是对5家铁选企业大力推广普赢铁矿先进经验,完善尾矿库建设,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工程总投资250万元。4、生态建设工程。建立东、西洋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区,进行生态恢复建设,即对沿河边坡地及沿河50米内的土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开采矿山植被恢复工程。5、洋河水库综合治理工程。在对洋河水库区周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并投放适量的以浮游生物和腐蚀碎屑为主要食物的鱼类,以控制藻类等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减少水库氮、磷等元素的总量,达到防治水库富营养化的目的。6、洋河口整治工程:整治工程全长2.3公里,建设左右岸防洪堤、人工筑岛一个(8.4亩)、橡胶坝一座及两岸绿化,土石方总量150万立方米。总投资17000万元。

(二)人造河1、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在留守营地区造纸废水点源治理的基础上,铺设管道将各企业造纸废水引入位于留守营地区的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进一步削减化学需氧量。污水处理厂工艺及处理情况见洋河部分污水处理厂工程。2、关闭留守营地区小造纸厂:关闭留守营地区年产1万吨以下不能稳定达标造纸企业6家。3、河道(河口段)整治工程。主要任务是清淤和堤防填筑,使整治段河道的防洪标准提高至10年一遇。工程治理长度2.3公里,土石方总量15万立方米。通过覆土、植花种草,修复污染土质、缓解河道异味。在河道较宽部位靠近水面附近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内边坡种植少量美人蕉、旱伞等陆生植物,利用它们的根系吸收、降解水中的污染负荷。对于堤坡的一般部位采用洒草籽、植草皮进行绿化。项目预计投资2779万元。

(三)戴河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对戴河上游11家铁选企业进行治理、关闭,实现废水禁排或零排放。治理4家玻璃纤维废水污染,处理达标后排放。

(四)石河我县没有向石河排放废水企业,没有治理任务。

环境效益

“四河”综合治理计划包括11个工程项目,计划投资4.07亿元,其中BOT模式运作1.21亿元,自筹0.28亿元,财政资金0.56亿元,其它渠道资金2.02亿元。“四河”综合整治工程共削减入河主要污染物COD2762吨/年,环境效益十分显著。通过综合整治,我县4条主要河流全部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区标准,河流水质还清,部分河段黑臭现象基本消除;饮用水源地水质得到改善,洋河水库蓝藻得到有效控制;河流生态系统得到恢复,生态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城乡总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有利于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污染物总量大幅度降低,为建设项目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为经济提速打下良好基础;河流环境的改变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河流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减少由于河流污染带来的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和恶臭污染,减少河流污染引起的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四河”治理的组织领导。按照市政府河流整治要求,成立县“四河”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副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环境局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城管局、县环保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的主要领导组成,工作小组在县政府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和检查“四河”综合整治工作。

(二)千方百计加大河流治理投入。县财政在安排年度财政预算时要优先安排治理资金,确保治理工程按期完成。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包装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各工业企业要加大治理投入,确保废水的达标排放。

(三)加强治理工作的协调配合。建设、城管、水务、林业、环保等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杜绝推委扯皮现象的发生。

废水治理工程篇2

【关键词】铀矿地质;放射性废物;退役;治理

【Abstract】throughauraniumminegeologicallaboratorylong-termaccumulationofradioactivesample,analysisofliquidwasteandradioactivesolidwastesgeneratedinuraniumminingandmetallurgyprocesstest,liquidwasteandcontaminatedtheworkplacemanagementwork,revealstheradioactivegovernanceofpollutionsourcesurvey,governanceprocesswork,managementmethod,managementgoal,andtheultimatedisposalofwaste,etc.,madebytheradioactivepollutionofworkplaceaftergovernancetoachievethepurposeofanunlimitedopeninguse.

【Keywords】Uraniumgeology;Radioactivewaste;Retired;Governance

0前言

某分析测试中心长期以来担任着国家北西部铀矿地质勘查样品的分析测试以及铀矿冶工艺试验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样品的副样、放射性分析废液以及工艺试验遗留的放射性固体残样、废液等[1]。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该实验室的铀矿冶工艺试验操作将实行全面退役,为此,原用于工艺试验的操作台架、盛装容器、受放射性污染的工作场所等一并纳入本次治理的对象。

1治理源项调查

某分析测试中心受污染的源项调查,即待治理工程量[2]。

2治理目的

本次实验室放射性废物退役治理的目的是:对实验室现存的所有副样和分析废液进行合理处置,对铀矿冶工艺试验产生的废液进行合理处置,对放射性污染的门窗、通风厨、试验台架等拆除后进行表面去污处理,经处理后达到可回收利用要求的,送往回收站处理,对经去污仍难以满足回收要求的,木质采用焚烧(目的是减量化)、钢制物品采取分割、毁坏(目的是减量化及不可重复利用)以减小最终处置体积,对被污染的工作场所墙壁采用铲除墙皮、地面采用深挖、回填新鲜土壤的方式进行处置,经最终处置后的工作场所达到无限制开放使用的目的[3]。

3治理方法综述

通过“测、清、挖、拆、铲、填、洗、制、装、运、封、植”的整治方案进行整治工作。即:“测”―用仪器现场监测,指导整治工作;“清”―清理非放射性试剂、放射性污染物和一般废物;“挖”―将受污染的污物挖出;“拆”―拆除被污染的设备、设施和建(构)筑物;“铲”―铲除被污染的墙面表面层;“填”―用未受污染的黄土对挖出的部分进行回填;“洗”―采用化学清洗的方法去除尚能使用的设备、管道及台面的表面;“制”―对粉末样(副样)和废液体掺和水泥和沙子制成水泥块;“装”―将放射性废物装袋、建筑垃圾装车;“运”―将已装车的废物和建筑垃圾按处置要求分别运至指定地点;“封”―对存放放射性废物的坑道口进行封闭;“植”―对整治后的地面、场所和坑道口进行植树(草)绿化等进行综合整治[4]。

3.1放射性废渣、副样、地质废矿样及放射性分析废液

由于副样是粉末状的,为了避免在运送和封填时发生洒漏和流失,造成二次污染。处置中将全部副样清理集中后与水泥砂子混合,加入废液、废水制成不规则形状水泥块。每个水泥块的重量控制在15kg左右。水泥块在防雨彩条布上凝固后,全部装入双层化纤编织袋内待运。废矿渣及矿样则直接装袋待运[1]。

3.2受污染的工作台架、通风装置等

对受污染的设备、仪器、管道,去污后可再利用的,采用清洗办法进行去污处置。配制10%~15%硫酸稀释液,用以擦拭设备、仪器、管道表面沾污层,然后用清水擦拭2~3次。清洗后对设备、仪器、管道表面进行监测,达不到要求的,用上述方法重复进行去污,直至达到国家标准为止。用过的硫酸稀释液和污水,用于水泥块制作中。

对受污染、没有利用价值的物品,能装袋全部装入双层编织袋;不能能装袋的物品,如废弃的钢管、瓷管、塑料管等采取分割、Щ档姆椒集中外运坑道处置。对装放射性溶液、试剂的玻璃瓶及实验中使用过的玻璃器皿全部粉碎后搅拌在副样中预制水泥块。

3.3受污染的工作场所

3.3.1墙面铲除

用人工对污染墙面进行铲除对铲除墙面产生的沾污废物,全部装入双层编织袋后运至楼下集中待运。

3.3.2地面处置

由于被沾污地面多数为混凝土地面,有害物质侵入混凝土表层,对于污染严重的水泥地面采用冲击钻先打眼震动,表面松动后,人工剥离。去掉地面表层后,用10%~15%的氢氧化钠稀溶液清洗,达到彻底去污的目的。清洗地面产生的污水收集后用于制作水泥块。

4放射性废物的运输、管理、及最终处置去向

4.1废物运输

为使污染物顺利送到处置场,对每天产生的废物实行晚上装车,第二天清晨运输的办法进行处置。

4.2废物的管理

为防止废物抛洒和车辆污染,装车时,先在车厢底层铺垫一层彩条布。搬运废物时,要求轻搬轻放,以免包装袋破裂,发现破裂时应及时套装。车辆装好后,用彩条布覆盖,大绳捆绑,停放在单位大院内指定地点,并派人守护。

运输中指定专人押运。为防止掉袋和撒漏,做到途中随时检查,并随车配备编织袋和清扫工具。

卸车时,现场工作人员清点放废数量后,与押运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填写放废交接清单。为防止二次污染,由现场管理人员监督卸车实施。放废卸完后,由专人对车箱进行清扫。卸完车后,在施工人员的指挥下,将废物用人工搬运至坑道内指定地点,由内向外堆放,摆放整齐。坑道未封闭前,派专人昼夜守护。

普通建筑垃圾全部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理填埋场处置。

4.3废物的最终处置

实验室废物终态处置场确定后,即对坑道进行清理和施工准备工作。

按设计在距坑道口10m处砌第一道封闭墙。设计墙体厚度为1米,坑道刻槽深度为20~25cm,筑墙材料为块石、水泥、沙子等。第一道砼墙砌好后,用废石和黄土对坑道进行充填,厚度为5m。详见《坑道封闭工程剖面图》。在距坑道口4m处,砌第二道封闭墙。第二道毛石(砼)墙封堵后,外部覆盖3m厚黄土,并植树绿化。废弃物入坑情况见照片1,坑道封堵情况见照片2[1]。

5治理效果

(1)铀矿地质实验室的废物已全部清理,工艺楼、化验楼一层及其它建(构)筑物受污染的墙(地)面已铲除,实验室场地得到整治,施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2)实验室的污染物终态处置场-某铀矿地质勘探大队退役治理的坑道选择合理,符合永久存放实验室污染物的要求。

(3)实验室退役后的监测结果显示,工艺楼及分析楼一层内的贯穿辐射剂量率由整治前的987nGy/h降到整治后的平均116nGy/h,达到实验室区域内室内本底水平124nGy/h;实验室区域外环境贯穿辐射剂量率与室外环境本底持平;

(4)实验室退役整治后的表面沾污水平α为(0.4~0.5)×10-2Bg/cm2,满足本工程管理限值0.08Bg/cm2要求;β表面沾污已达到环境本底水平;

(5)退役的楼层受污染的建筑经过整治,室内的氡浓度由整治前的560Bq/m3降低至整治后的66.4Bq/m3,达到国家标准(GB50325-2001)Ⅰ类民用建筑工程Q200Bq/m3的标准;氡析出率为(0.20~0.25)Bq/m2・s,满足管理限值0.74Bq/m2・s的要求;

(6)土质地面表层土壤镭含量为0.09Bq/g,达到了管理限值0.18Bq/g的要求。

(7)依据《实验室退役整治工程竣工辐射监测评价报告》,实验室退役整治后,所致公众年附加剂量最大值为0.042mSv/a。达到了“军工铀矿地质实验室退役整治工程”个人附件剂量管理目标限值0.05mSv/a的要求。

C上所述,实验室退役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满足军工铀矿地质实验室退役整治工程设计的各项指标,达到了无限制开放使用的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6结论

(1)铀矿地质实验室放射性废物的治理工程采用“测、清、挖、拆、铲、填、洗、制、装、运、封、植”的“十二字”整治方案在保证废弃物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又保证了外环境不受到二次污染。治理过程是可监控的,有效的。

(2)经治理后的放射性工作场所,经跟踪监测,完全满足无限制开放使用的要求,根据实践,现已改造为办公场所。

(3)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及最终处置场所的选择,宜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及废渣治理的要求,选择已列入放射性废渣治理工程的无水坑道,作为固化处理后的废物最终处置场所是可行的,但在放射性废物运输途中应实行跟踪监测,并适时办理废弃物转移联单手续。

【参考文献】

[1]军工铀矿地质西北二三研究所实验室退役整治工程竣工报告[D].吴根才,李亚军,等.2004.8.

[2]军工铀矿地质西北二三研究所实验室退役整治工程竣工辐射环境监测报告[J].陕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曾一兵,喻铁华,等.2004.8.

废水治理工程篇3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环保措施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8902

1引言

河道防洪治理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其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河道的防洪能力,防洪堤本身在运营期不会产生废水,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施工期生产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废油及建筑材料撒落进入水体等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河道治理工程通常是在天然河道基础上进行的,这就直接破坏了原有长期形成的生态系统,导致了河流局部形态的单一和非连续性。因此,目前的河道治理工程往往十分重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重建或优化,重视水质的改善、河道的美学景观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清除原有污染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河道的自净能力和景观价值,采取诸如生态堤岸、生态护坡、河道的仿自然曲度设计(不再是直线型河道)、绿化景观营造等。比如在常见的河道清淤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开挖的各种废弃物的累积,对环境造成污染。

2河道治理类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

2.1对水环境的影响

2.1.1施工生产废水

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于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此类废水主要的污染物为SS,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施工生产的废水若直接排入河道则会对河流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施工废水不得排入河道,应当采取必要的收集处理措施,将施工废水收集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不得外排。

2.1.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在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临时生产生活区,比如某地区在进行河道治理的时候,工程平均施工人数为225人,工期1年,生活用水排放水量按60L/(人・d)计算,排水系数按0.8计,则日产生生活污水为10.8m3,施工期共产生生活污水3942m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水质类似于普通生活污水水质,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不大,污染物浓度也较小,但不得排入河道,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收集处理后回用。

2.1.3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及机修含油废水

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和机修含油废水主要产生于设备维修保养场,有的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区域距离人口密集的市区比较近,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市区的修配、加工条件,工地不设大型机修厂,只设简易机修厂,但是对于一些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则很有可能设置大型机械,会对河道水质产生影响。

2.2空气环境

河道治理工程在运营期不产生空气污染物,工程建设对空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期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机械废气。

2.2.1施工扬尘

扬尘属于粒径较小的降尘,在施工道路处极易起尘。引起道路扬尘的因素较多,主要与车速、车型、车流量、风速、载重量、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路面积尘量、尘土湿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风速还直接影响到扬尘的传输距离。此外,粉状材料本身在运输过程中,如果遮盖等防护措施不当,遇风也会起尘。在很多河道治理地区,其地面环境都不是很好,很容易出现车辆运输扬尘的问题。

2.2.2施工区扬尘

施工区扬尘主要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过往车辆引起路面积尘的二次扬尘等,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堆场物料的种类、性质及风速与起尘量有很大关系,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颗粒比例大时起尘量相应也大,比较容易产生扬尘污染,必须对其堆场采取有效的遮挡措施。

2.3生态环境

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占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以及工程占地改变原有土地利用形式,此外还有地表开挖和建筑材料堆放引发的水土流失影响。工程实施后由于地表开挖和建筑材料堆放将会引发水土流失影响,因此必须按照水土保持篇章或专题报告中提出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落实水保措施,以减轻水土流失影响。

3河道治理工程的环保措施探讨

3.1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制定河道治理工程的方案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为了要提高河道治理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则应该要针对具体的河道治理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案,保证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使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遵循以下原则。

3.1.1针对性原则

针对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结合工程及周围地区环境状况特点,合理布置和设计环境保护措施。

3.1.2协调性原则

环境保护设计与主体工程设计紧密结合,与水土保持方案等专业设计相协调,既要维护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要使工程设计方案和建设活动满足工程区域总体环境质量目标的要求。

3.1.3可操作性原则

环境保护措施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重在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设计和具体防治措施的落实。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监理、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废水治理工程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存在轻视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工程成本和进度的问题,在施工现场没有按照我国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组织施工,对附近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进而导致居民与企业之间出现纠纷。因此,对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

1.1噪声污染

在工程建设中,会使用到多种建筑设备,而设备在工作中会产生噪声污染,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1.2废水污染

在工程施工中,会产生泥浆、生活废水、养护用水以及清洗水等施工废水,一些建筑企业将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以及下水道中,不仅对附近水域带来污染,同时也会堵塞水道,引发次生水污染等问题。

1.3废气污染

施工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对附近空气带来严重的污染,产生扬尘的主要原因为:细集料的使用、存放以及运输,建筑垃圾以及土方挖掘,场地平整,空中废料抛洒以及运输车辆进出等。如果在干旱大风天气下施工,扬尘现象会更加严重。同时,车辆尾气、油漆稀释剂、施工机械以及食堂大灶等,都会产生有机废气。

1.4废物污染

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废包装、废弃材料、废弃拆除物、废弃土方以及废泥浆液等。一些建筑企业没有对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只是在施工现场随意堆集,在施工结束后也没有及时清理,当遭遇暴雨天气后,废物流入到河流中,容易造成河水污染。

2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防治措施

2.1提高企业重视程度

首先,企业要组织所有员工开展环保教育,定期举办环保法规学习活动,提高所有员工的环保素质;其次,企业要严格按照环境体系的相关要求,编制施工环保指导书,并且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施工作业;最后,企业要加强施工管理,设立施工环保小组,完善施工环保考核体系,将施工绩效与环保工作挂钩。

2.2防治噪声污染的主要措施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设备数量较多,其同时作业会产生噪声污染,当各种噪声不断叠加后,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建筑企业要采取以下措施,合理控制噪声污染:首先,在施工现场砌筑围墙,针对敏感噪声进行保护,如果施工现场噪声过大,要安装降噪声围帘;其次,对人为噪声加强控制,严禁出现大声喧哗以及过度敲打等情况,提高施工人员的降噪意识,在搬运货物、物体装卸以及拆除模板过程中,要对噪声进行有效控制;再次,结合不同阶段的施工特点,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置,将高噪声的施工器械远离学校、医院以及居民区,并且做好施工协调工作,在居民休息时间段内,尽量不进行施工作业;最后,使用具有消声设备或者低噪声的机械,加强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防止由于设备故障而产生噪声污染。

2.3防治粉尘污染的主要措施

首先,企业要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通过科学的组织方式,有效控制粉尘污染,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对挖土方的数量、阶段以及顺序进行有效分析,减少土方回运和外运的数量以及次数,进而降低扬尘对空气的污染;其次,硬化施工运输路线,并且组织人员定期对路线进行压尘洒水,对施工现场堆集的粉料进行科学处理,并且在施工现场安装除尘设备;再次,严格管理运输车辆,杜绝使用尾气超标的车辆,车辆不能出现超载行为,对于承载散装材料的运输车辆,要设有遮蔽装置,对车轮以及车帮进行及时冲洗,防止出现夹卷以及遗洒等情况;最后,如果是高层建筑,要严禁进行高空抛物,防止灰尘污染附近环境,企业要尽量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施工中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施工现场尽量采用液化或者电能等清洁能源。

2.4防治废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首先,建筑企业要设置废水沉淀池,废水在流过沉淀池后,再经过市政污水网进行进一步过滤,严禁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下水道中;其次,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要一同经由市政污水网,再经过污水处理后进行排放,严禁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以及附近雨水管网中;最后,建筑企业要对各种设备和车辆的油、机油以及燃油等进行科学管理,各种废弃油脂要进行集中处理,严禁排入到附近河流、市政水管网以及随意处置。

2.5防治废物污染的主要措施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废弃物,在施工结束后,一些被废弃的材料被随意堆放,如果遭遇暴雨大风天气,可能会冲进附近水域中,对附近水源造成污染。因此,建筑企业要通过以下措施,对废物污染进行有效防治:首先,建筑企业要规范自身的运输行为,不能随意处理施工垃圾,在工程施工结束后,要组织人员对施工垃圾和建筑废料进行清运,并且拆除工棚等施工建筑物,恢复施工现场的自然景观;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要对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对油漆工、钢筋工、焊工、电工以及木工等产生了物料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和利用,保护施工现场的环境。

3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建筑施工所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建筑企业一定要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遵守我国环保的相关标准和法规,坚持工程质量与环境保护并重,为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为我国社会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小忠,李小燕.浅析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措施[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9,22(3):79-80,78.[2017-09-04].

[2]王跃进.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2,38(19):217-218.[2017-09-04].

[3]邵明波.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和防治措施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63.[2017-09-04].

废水治理工程篇5

【关键词】工业废水;治理效果;多目标评价方法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使得城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其是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为了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对其废水进行有效的控制,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建设与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同。同时,为了有效的吸取工业废水治理经验,以便为科学规划提供有效的依据,需要对各个区域中工业废水污染成效进行评价比较,从而评断出工业废水治理最优方案,以便为推广该废水治理提供前提条件。由于工业废水治理评价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需要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以便评价出最优治理措施。

1.工业废水治理效果中多目标评价方法概况

由于工业废水治理比较复杂,设计到的方面较多,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需要对其工业发展现状、污水处理情况以及废水回收利用技术等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工业发展状况是区域工业发展模式中价值的直接体现,并且能够对治理工业废水的经济能力进行反映。另外,工业废水情况可以对工业废水污染环境效果进行反映,而废水回收利用可以明确的反映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废水处理的投资对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影响较大。通过多目标评价方式对其废水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针对不同评价目标的对象进行综合分析评价[1]。

1.1逼近理想解的模糊物元法

逼近理想解的模糊物元法主要是通过对各种评价样本的各个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并且从其中提取出各指标的最优值与最差值,从而根据此建立虚拟的理想样本与负理想样板,对每个样本的评价指标进行计算,以便分析其与理想样本、负理想样本指标的从优隶属度。之后,需要建立从优隶属度符合模糊物元模式。并且需要通过加权得出加权距离,以便复合模糊物元,对其排序评选出最佳方案。这红方法可以充分展现出评价样本的集体特点,同时,可以通过物元法的分析研究,能够对评价指标间的不相容问题进行解决。这种方法对数据分布以及样本数量、指标等没有严格的限制,不仅可以适用于少量样本资料的处理,还可以适用于多数样本大系统的处理。另外,其评价的对象包括空间与时间方面,其适应范围较广,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2]。

1.2密切值法

密切值法主要是系统工程中多目标决策的优选方法,不仅可以在排序中使用,同时还可以在分类项目中使用。密切值法的概念比较清晰与明确,每个参数意义分明,每个步骤的意图简单明了,计算方法比较灵活多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可行性。另外,该种方法还具有计算量小、计算方法简单以及处理数据较大等特点。其主要原理包括:根据单指标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极端情况来构建出最优点或者最劣点。之后需要对各种方案以及样本的最优点或者最劣点距离进行计算,将这两个距离转化为密切值,以便对各种方案的优劣情况进行反映,并对其密切值进行优劣顺序来排序。同时,密切值法能够直接通过对各个方案与最优方案进行比较,从而可以确定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因此,该方法的概念比较清晰,不需要对白化函数等主管参数进行确定,其客观性较强[3]。

1.3Blin法

Blin法主要是根据每个项目指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样本排序的结果。其中N项指标的排序方式就会得出N种结果。Blin法通过将各种排序结果集中为一种排序结果,以此可以得出最佳排序结果,这样一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方法在理论上比较完善,在使用该种方法的工业废水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只需要充分结合实际工程,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理解与认识,可以达到较好的评价效果。并且,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方便、优缺点有序的特点,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成果,尤其是在特定的排序中,元素存在并列的情况下,通过始终该种方法可以达到独有的作用与优势[4]。

1.4模糊优选法

模糊优选法主要是针对样本中不同指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针对样本中优缺点的相互矛盾问题进行协调选择,以便选择总体相对最佳的效果。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各种样本隶属于相对最优样本的程度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优缺点的排序[5]。

2.建立工业废水治理效果多目标评价模型

针对工业废水治理效果多目标评价方法进行分析,需要建立评价模型。由于每种评价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点与劣势,需要通过采用多种方式计算,以便对其各种方法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可以得出最佳方案排序。在建立评价模型的时候,通过对上述四种评价方法进行平均值法集结技术来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假设上述四种评价方法中的第n种方法排序结果如下:

Pn=(Pn1,Pn2,……,Pnm),其中n=1,2,3,4。

在上述公式中,Pnk表示第n种方法中第k个评价对象的排序情况。其综合排序结果为:

P'=1/4(P1+P2+P3+P4)

其中P'的综合排序根据大小顺序来执行的,排位越靠前表示评价方法越好。

3.应用实例分析

对某市工业废水治理效果进行评价,该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对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其水环境污染严重。由于水污染严重以及水资源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工业废水较多,急需要对其废水治理成果进行评价,以便推广治理经验,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中该地区工业废水治理效果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四种评级方法进行计算与分析,可以得出综合排序结果为A区、D区、C区、B区、E区。其中综合评价最佳样本为A区。根据评价结果,A区的工业废水治理效果最佳,其对水污染的控制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该种治理方法可以推广使用。

4.总结

由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急需要采取各项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对污水进行处理。在对其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废水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以便选择出最佳的处理措施,从而将其推广使用,提高我国工业废水治理水平。通过多目标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每种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对其就那些综合评价,以便选择出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佰伟,曹升乐.工业废水治理效果多目标评价方法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23(12):132-133.

[2]张霞,胥碧华.逼近理想解的模糊物元方案优选分析方法[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5):539-543.

[3]楼文高.密切值法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12,21(6):327-329.

废水治理工程篇6

【关键词】木材加工;废水治理;治理方法;研究

木材加工行业的发展越加迅速,木材加工废水的产生数量的就越多,治理工作就越困难。为了降低木材加工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废水污染源,业内人士提出废水治理建议,指出木材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木材的同时,要做好相应的加工废水治理,采取有效手段减少废水排放量,切实保护水源。下面,笔者结合我国木材加工废水治理现状,对木材加工行业废水的治理的方法做详细讨论,具体如下。

一、木材加工行业概述

木材加工行业,顾名思义,实际意思指专门加工、生产木材的工业,在最近几年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木材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美观价值,能在建筑施工和建筑装饰中加以应用,提升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从材料性质上来看,木材具有很高的节能环保效益,且存在再生特性,能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可持续生长资源,所以能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木材加工行业的兴起与木材的价值、木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直接关系。木材经过加工、处理之后,最终得到的材料既能保持木材的本身特性,又能衍生出新的功能作用,比如木雕工艺,文体用品等等。

要强调的是,木材加工属于工业的一种,实际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如果处理不好,势必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木材加工、处理以及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工业废水治理,科学制定出一套实际可行的废水治理方案,以此来减少废水污染,保护水源,保护环境。

二、国内木材加工废水治理现状分析

为探讨木材加工废水的治理方式,本文以某胶合板企业为例,结合该企业的产品生产实际,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及废水治理方法进行分析。

1、木材加工废水的来源

胶合板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污水、废水,这对水源的污染极为严重。分析胶合板的生产工艺流程,发现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即木段剥皮、蒸煮、干燥和冲洗、调胶与涂胶、设备冲洗。在这一系列生产工序中,任意一道工序在执行时都需要使用水,利用水作溶剂、稀释剂、载运体等等,等到工序完成之后,使用过的水会直接排出,导致水污染。这便是木材加工废水的主要来源。

2、木材加工废水的特点分析

以胶合板的生产为例,现对胶合板生产过程中的水质排放情况进行分析,详细可见图1。

三、木材加工废水的治理意义与面临的问题

首先,木材加工废水的治理意义在于环保。木材加工废水属于工业废水的一种,并且已经成为了工业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理,防止其对水源产生破坏,污染地球生态。另,木材加工废水治理是木材加工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在木材加工、生产中加以重视。

其次,国内现阶段的木材加工废水治理面临一系列难题,如废水有机物含量过高、木质素含量过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废水治理的有效性。如何降低木材加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溶出木质素,增强废水可化性现已成为木材加工废水治理中的主要难题。

四、木材加工废水治理技术

1、混凝气浮工艺

混凝法是目前工业废水处理常用的方法,作用对象主要是水中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产生的凝聚和絮凝作用,使胶体脱稳形成沉淀而去除。它能有效地脱除80%的悬浮物和65%}96%的胶体物质,有效地降低水中的CODcr成分及去除水中的细菌和病菌等,因而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酸化水解生物膜

水解酸化具有以下优点:1)对于工业废水,它可以提高难降解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工艺提供良好的处理条件,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作用主要是将原水中的非溶解态有机物截留并逐步转化为溶解态的有机物;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有机污染物的量;3)在水解酸化一好氧处理工艺中,改善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有利于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水解酸化和厌氧有着明显的区别:1)控制温度不同,厌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而酸化水解则可以在常温下运行;2)PH值控制不同,在厌氧消化系统中,一般控制pH值在6.8-7.2;3)水解酸化是在产酸菌的作用下将有机物分解为有机酸,水解的产物仍是有机物,在此阶段水的pH值将降低。而厌氧是在厌氧菌作用下将酸、醇等物质进一步分解为甲烷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在此阶段废水pH值将有一定的回升。通过显微镜观察水中是否有甲烷菌等厌氧菌的存在,便能够判断反应进行到了哪个阶段。

3、膜生物反应器

MBR工艺中分离膜的使用,彻底改变了CAS工艺中泥水分离的操作模式,主要表现在:

(1)极大提高了泥水分离效果,而这种分离效果是CAS工艺中二沉池无法比拟的。借助于膜材料的微孔特性,不仅可将混合液中的MLSS等不溶性固体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同时可将混合液中的游离微生物及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加以有效截留,从而可保持其持续而稳定的优质处理出水。

(2)MBR工艺中分离膜的使用,几乎可彻底将污泥及其他不溶性物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而使其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停留时间SRT实现完全的分离,并由此使其呈现出一系列与其他活性污泥工艺不同的运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