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优质护理;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分析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可知,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过量聚集而引起血液胆红素水平上升,进而导致皮肤、巩膜以及组织粘膜等出现黄染症状致病,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1-2],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后果。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护理干预、帮助改善预后,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重点。为了更好解决有关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具体效果和临床应用可行性。具体内容整理后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8例进行分组,得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各2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3],无误诊病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患儿13例,患儿日龄1-12d,平均日龄(6.43±3.19)天;早产儿8例,足月儿21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4例、15例,日龄2-14d,平均日龄(7.29±2.87)天;早产儿10例,足月儿19例。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基本资料予以分析,显示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高。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者及家属充分知晓,且均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和对症输液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1)基础护理强化:根据患儿依从性选择接受程度高的输液模式,在输液过程中进行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对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生理反射反应等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评估,并告知主治医师予以处理;(2)心理安抚:通过抚摸、拥抱等形式,与患儿进行沟通和精神抚慰,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同时采用专业途径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促进患儿胃肠吸收能力提升;(3)感染预防性护理: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各类护理操作,在脐带护理方面更需尤其注意,每日对脐部予以消毒并清理渗出液,维持脐部干燥,同时维持病房内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等,确保患儿最大舒适度;(4)蓝光治疗中的护理:在蓝光治疗前做好光疗箱消毒工作,注意对患儿的眼睛、以及会阴等私密部位加强保护,在光疗后做好水和能量补充工作,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3观察指标[4]

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测量并记录;同时自制满意度量表(百分制)调查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并对患儿家属的黄疸知晓度进行评价,满分10分,分数越高知晓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SPSS17.0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当P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黄疸知识知晓度对比

调查后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黄疸知识知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通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存在显著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与对照组比相对更低,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有明显意义(P

3讨论

优质护理要求始终围绕患者这一中心,采用各类护理干预措施,确保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从而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基础护理强化能帮助及时发现患儿生命体征中的异常并第一时间加以解决;心理安抚能取得患儿家属同意、提高患儿信任度和临床依从性;感染预防性护理则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避免其他并发症发生;而蓝光治疗前后的护理则能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对患儿眼部、以及会产生创伤,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病情康复和预后改善。本次研究通过前瞻性完全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黄疸知识知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病情康复中的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有利于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情康复时间,且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青,刘丹,王惠芬等.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9):840-841.

[2]孔翠霞.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与优质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26):335-335.

[3]修美先,胡爱萍,隋永倩等.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03(11):224-225.

新生儿护理基本知识范文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危重患儿密集、病情多变、危象丛生的场所,以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高胆红素血症多见,集中了医疗的先进仪器设备和各种抢救器械,是体现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场所[1],因此要求NICU的医护人员应具备高超的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早产儿越来越多,孕周越来越低,病种多样化及复杂化,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近年来由于我科不断发展,每年新入科护理人员不断增多,而对于初入病房的低年资护士,由于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对患儿病情缺乏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导致观察病情不到位,识别能力低,预见性差。由于缺乏经验,在遇到突发事件(抢救、死亡等)、病情变化快时就更束手无策。为了尽快提高新护士的业务技能,我们制定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及内容。

1职前培训

提供职前培训,使新进人员能尽快熟悉医院及科室工作环境、制度、流程及临床护理实践,确保适任临床基本护理。

1.1护理部制定全院职前培训计划和课程;护理部集中全院职前培训共2周,以新近人员手册内容为主。

1.2各科室制定专科职前培训计划和课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个月,(1)熟悉新生儿病房上班工作环境及制度、护理人员各班职责、护理工作流程。科室工作环境、制度、流程及临床护理实践,确保适任临床基本护理。第二阶段:4~6个月,(1)掌握常见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及常用药物剂量换算。(2)熟练电脑、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气管插管及其他有创管道的护理。第三阶段:7~12个月,(1)以专科基本临床能力适任内容为主。熟练掌握急救物品、仪器的使用,急危重病人的病情重点观察及护理,抢救的医护配合;(2)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2具体做法:

2.1带教

2.1.1一对一责任制的临床带教方式带教老师根据新护士培训目标及内容,配合护士长负责新护士的临床护理操作的技术指导。进入临床的3个月内,护士长安排带教老师对新护士实行一对一带教,3个月后,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对其进行考核评价,了解新护士的适应能力。第1年,主要让其从事基础护理工作,护士长安排老师与新护士同一时间段上班,以便带教老师对新护士的护理工作继续进行检查与指导,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2规范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及管理

2.2.1坚持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专科知识,为此,当新护士经过岗前培训进入病房时,我们就设计一系列的培训课程,采取集中教育培训、专题讲座、现场示范、模拟操作、教学查房相结合[2],每周集中上课1次。并根据科室专科特点,设置制定各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和专科技能训练计划。

2.2.2加强新护士观察能力的培养及指导观察能力是护士进入临床必备的基本技能,新生儿护理有别于成人及儿童,新生儿用肢体语言(信号)告诉我们自己的需要,这些信号包括婴儿的反应、兴奋/安静状态、活动情况、皮肤颜色、末梢循环、生命体征、生化血气检验结果等,对于新生儿身体信号的识别是一项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临床护理技能,是新生儿护理的专科特色。有经验的护士能够准确、及早识别这些信号,为患儿的救治赢得时间,为其未来的生命质量加分,相反,未经培训的护士经验不足。因此,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即识别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2.3重视护理查房,开展专科讨论坚持每月1次的专科护理查房,查房前做好讨论的准备。查房由专科护士主持,做好查房记录。这种主持查房的机会,在专科相对固定的高年资护士中人人均等,使每个专科护士都能得到锻炼。查房的目的不是走过场应付检查,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临床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并能够通过护理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和预防潜在的护理问题和并发症,同时,也是一次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科技术操作的临床训练和实践运用检验。

3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新护士心理素质、职业信念和慎独精神

强调新生儿护士应具备下列的素质要求:(1)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耐心、细心。(2)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3)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4)具有良好的记忆力。(5)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热情,并加以引导,使她们心存仁爱之心,学会关心、体贴、爱护每位患儿,真诚地理解患儿家属的心情,积极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先进的仪器设备及技术,具备科学的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3]。

4科室鉴定与考核

新护士经过试用期后,每年考评三次作为一年后晋升注册护士评价。并由科护士长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及理论知识的考试。新护士本人写出书面工作总结,科护士长、带教老师根据其工作表现,征询大家意见,结合考试成绩,进行客观评价,保证新护士的质量标准。

5结论

通过阶梯式人才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分段培养,系统循环往复,目标明确,基本功扎实,有利于加快护理人才的成长。)由于注重新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与管理,使新士的护理技术操作,专业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NICU护理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利用各自特长促其成长,各显其能,充分体现个人的自身价值,使科内人才辈出,同时调动了全科的积极性,形成彼此取长补短,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整体素质、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循序渐进的培训方法使新护士养成了观察勤、手勤、腿勤、嘴勤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科基础理论使护士在与家属的医患沟通及健康教育上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苏雅香,罗洁.护理工作的慎独修养与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8,16(6):380-381.

新生儿护理基本知识范文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也随之不断创新,当今护理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医院内部,而是向院外拓展延续,成为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孕产妇延伸护理服务模式集预防、保健、康复和专科护理为一体,其主要目的为院外孕产妇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为详细探究基层医院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及其应用效果,于2013年6月~2014年2月,对居住县城及其附近乡镇农村的150例孕产妇,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尝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6月~2014年2月监测并收治的150例孕产妇,按医学伦理学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自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年龄22~32岁,平均(27.0±4.5)岁;对照组75例,年龄23~33岁,平均(28.0±4.2)岁。孕妇均为孕周14~40w,产妇均为单胎,活产,无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对照组施予系统的传统常规护理,孕期常规建档、产前检查、产后出院前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护理和喂养方面的知识,指导产妇进行乳房护理,说明复查时间。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产妇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延伸护理服务。①孕期个性化护理:基于人文关怀的理念,给予孕期延伸护理服务,进行孕期生活指导、营养指导、婴儿胎教辅导等等;②产后康复:这阶段主要针对产褥期产妇的产后护理服务,通常产妇在生产时会损伤盆底或阴道,康复治疗则是利用现代医疗科技手段修复产妇子宫、阴道等生殖器官,一定程度上还可解决产后尿潴留、泌乳不足等问题;③心理疏导;本文研究的150例产妇中,有147例为初产妇,缺乏育儿方面的经验,常常会表现出抑郁、焦虑等产后负面心理症状,所以,应对产妇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加强与产妇沟通,联合家属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安慰,纠正产妇的负面心理;④建立电子档案;根据产妇入院信息来建立个人档案,其中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出入院诊断、分娩方式、术后诊断及出院日期等,采取孕期电话指导,以此及时更新产妇信息,便于后续正确知道;⑤健康宣教;对孕妇及家属及时补充关于产后护理及新生儿保健知识,有利于康复。第二阶段是新生儿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后24h由智力训练师根据新生儿大脑发育各方面的潜能及病理特点进行智力训练,早期以医院专业护理和训练,出院后以家庭护理为主,护士定期回访情况。最后实施产后家庭访视;主要目的帮助产妇解决现有问题以及对新生儿护理回馈情况。

1.3观察指标采取出院后家庭回访或电话回访方式了解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并在最后一次回访时让产妇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产褥期感染情况和母婴保健知识掌握程度[1]。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如果P

2结果

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产妇对产褥期保健及母婴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