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篇1
一、开展内部检查监督检查工作情况
(一)加强日常检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行为
几年来,财政监督检查部门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对局内办公室、经济建设科、综合科、农业科、预算科等10个职能科室及乡(镇)街道财政所的财务收支、内部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虽然没有较大的违规行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会计基础不够规范、支出没有相应的审核制度、部份开支无领导审批手续。会计操作方面,填制记帐凭证、登记帐本不规范,会计报表编制不完整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了内部管理松懈,有关人员守法和执法观念不强的现象。检查后,以检查报告形式向局领导反映存在问题并提出各种更正意见,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对检查报告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把加强财政内部监督,规范内部管理,作为保障当前财政管理改革顺利进行,预防财政干部职工出现违纪行为,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来抓。要求全局统一行动起来,有问题的科室对照检查出来的违规做法,制订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没有问题的科室,要吸取经验和教训,继续完善内部管理。通过内部检查,也使监督人员了解和掌握内部基础管理、工作运行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和制订相关监督管理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由财政监督检查部门负责草拟或参与制订的监督管理制度有:《*区财政局财政性资金管理操作规程实施办法》、《*区专项资金管理规程》、《*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
(二)围绕财政资金的科学、公平、合理分配而开展监督检查
科学安排财政性资金支出,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预算编制是一个关键环节。部门预算涉及单位、项目众多,编制工程复杂,因对其缺乏完善监督管理,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财政资金能否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部门预算的编制,经过时间长,通过“二上与二下”等多个环节,监督部门很难开展全面的跟踪检查,只能重点检查预算编制的标准、依据和程序的规范性。在预算编制标准、依据方面:检查预算单位的分类档次、定员定额开支标准,项目资金是否有可行性报告,并附有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经预算审核后所安排的项目金额是否存在超出单位申报金额的不合理情况。在编制程序上:单位上报初步方案是否经过相关业务科室初审,并签署初审意见,预算编制部门对单位上报方案的重大修改依据所在。本级财政对三区两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方面,监督其分配是否结合各地财政收入总额、财政供养人数、财政支规模、收支缺口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等。通过对预算编制的有效监督,进一步完善了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提高了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抓住社会反映财政部门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检查
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发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作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区于20*年初成立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开展政府采购初期,因政府采购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主要是在管理职能上,采购办既是采购管理机构又是采购执行者,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角色,不利于体现政府采购的公正性,因而引起了不少单位和个人的议论,说政府采购是财政部门的“集中腐败”。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树立政府采购的良好形象,对重大政府采购活动,财政监督部门都派出专人进行跟踪、监督,有效地保障重大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性,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事业发展。政府采购工作一年跨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效:20*年采购金额178万元,节约资金17万元,节约率8%。20*年采购金额354万元,节约资金35万元,节约率9%。20*年采购金额424万元,节约资金44万元
节约率9%。20*年采购金额725万元,节约资金90万元,节约率11%。20*年采购金额413万元,节约资金64万元,节约率13%。20*年采购金额1859万元,节约资金365万元,节约率16%。20*年采购金额676万元,节约资金137万元,节约率16.82%。
二、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作为财政部门的一种预防和自我纠正的机制,其目的在于堵塞日常管理漏洞,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其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到充分认识。但在实际中,不少人认为财政部门一家亲,监督部门对其他业务科室的检查,就是一种不信任的检查,是找问题、挑毛病、整人等,从而产生了许多对内部监督检查不配合的行为。另外,开展内部监督,检查人员必须掌握大量的工作信息,需要内部各科室积极提供,如对预算检查情况方面,人大批复的预算决议、日常追加预算指标、重大资金运作、国库执行预算情况等,有关业务科室均没有及时提供给监督部门,致使监督部门无法了解情况,不能实施有效的事前、事中监督。另外,监督部门与相关业务科室的同级关系,使监督工作往往需要各分管领导的协调,造成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得很被动,往往是一把手提出后才能开展,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能够自觉执行的内部管理机制等。
(二)监督法律法规不完善
国家现有财政监督法规都是分散于各种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造成了财政监督执法层次不高,权威性不强。由于财政监督法律立法滞后,法规体系不完整,影响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降低了财政监督的效力。在财政内部监督方面,法规建设更为滞后,目前仅有财政部门自身制定的《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而且该办法还主要是从监督检查的程序性方面作出规定,监督的实体性方面内容还相当贫乏,致使该办法在执行过程中的操作性不强,严重影响了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
(三)内部监督观念淡薄、监督手段落后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财政各项管理工作中,对传统财政监督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如“金财工程”的逐步实施,财政管理的网络化,为资金的快速交易提供了便利。适应现代财政管理技术发展,加强对资金跟踪、管理、监督,成就了以“过程”为核心现代监督理念。但是,当前的内部监督观念、方法、手段还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内部网络技术,及时获取的效有监督信息。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以改变。检查仍然是事后为主,事前、事中监督检查很少。主要是通过对业务科室的会计核算资料、预算执行结果等情况进行内部监督,获取内部相关管理信息,这种事后监督、查错防弊做法,无法充分发挥财政监有应有作用,难以适应现代财政管理的发展需要。
三、加强内部监督的思路
(一)加强内部监督,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内部监督的认识
没有认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造成内部监督失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法违纪行为,严重影响财政部门的工作形象,损害财政改革事业。首先,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理财单位,掌握着政府巨额的财政资金,内部监督失控,损失的严重性可能更大。其次,财政部门作维护财经法纪单位,自身守法不严,执法不正,不自觉树立良好部门形象,又如何监督和管理其他单位。
(二)加强内部监督,要健全财政监督机构,提高监督队伍素质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财政监督管理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以保障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已经成为财政内部监督的一个重要任务。财政监督人员在负责外部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也要切实履行内部监督的重要任务。各级财政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财政监督工作,健全财政监督机构,配备足够的监督人员。要加强对财政监督人员的理论学习,积极支持监督人员参加各级财政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努力造就一批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的财政监督队伍。
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篇2
所谓执行力,就是一个团队、每个员工从企业全局目标利益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雷厉风行地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提高执行力、全面推进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倡导规范管理、规则至上的“执行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的,但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可以改变人的认识从而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发挥着无形的、强大的影响力,能起到监督员工行为并使员工与企业融为一体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地工作,如实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所以,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首先要培育规范管理、规则至上的文化观念,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执行力。
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不仅仅要制定计划,更在于执行,而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往往是细节。与其他行业比较起来,烟草行业的工作更需要细节,如何将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细化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是决定烟草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把整个任务完整地做好,就必须把每个细节做好,脚踏实地地完成任务,这才是执行力的最佳表现。
要有较强的学习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行业的进步、改革的深入也是日新月异的。加强内部管理监督,推进企业发展,必须提高学习力,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方面我们要倡导学习也是一种生产力的理念,要立足全国看烟草行业,抓经济、搞建设不能闭关自守、盲动蛮干,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找到自己的差距。因此,要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不懈地学习岗位职责,学内部管理规章,学经营程序,学法律法规,在学习中丰富自我、提高素质,努力适应包括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在内的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
时间观念和工作方法要科学。时间就是效率。时间的成本是第一成本。做每一项事情,都要讲究时间的效率和成本。做好加强内部管理监督这一事关全局、事关行业形象的工作,必须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争分夺秒地搞好每一项工作。科学的工作方法决定工作的效果。加强内部管理监督任务重、头绪多,要想取得明显成效,就必须采取优选法、平行作业法、统筹法等科学的工作方法,把各项工作抓紧做好。
不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加强内部监管需要创造一个开放的、透明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形成规范的、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制度,增加内部监管的公平性。另外可以采用听觉激励、视觉激励、物质激励、不定期的考核与检查等措施,一方面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另一方面对员工进行引导,鼓励员工去做正确的事,使员工素质有所提高,加强制度执行力,搞好内部管理监督工作。
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篇3
一、地方财政监督的难点和问题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我国的财政监督总体上得到了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我国的财政监督制度仍然不够健全,规范的财政自主监督体系还不完善,使得现行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工作方式和监督手段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的需要。
(一)财政监督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在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的过程中,发挥好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已成当务之急。但是,目前,地方财政监督检查职能转变,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公共财政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财政监督还存在着“缺位”现象,基层财务监督薄弱,财务制度约束力不强,财务管理不严格的问题仍然存在。从监督内容上看,对公共收入的检查多,对公共支出监督少;对财政分配的最终结果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跟踪问效少;从监督的方式上看,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从监督环节上看,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这就导致很多财政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从而造成财政管理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
(二)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一是在工作中议“收”的多,谈监督的少。现在议财政多是从“收”的角度做文章,如何扩展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如何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可用财力,如何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建设项目等等。在“用”的要求上监督少、问效少、追责少。二是存在重拨付,轻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决策层决定拨付,财政部门执行划拨是常规财政资金运转程序,由于有的专项资金使用周期长,跟踪监督环节较为薄弱,项目决算审计、检查成为事后监督,耽误了及时纠错的最佳时机,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重查错,轻绩效。把财政监督仅限于查错纠弊,监督视角没有得到拓展。一些地方乡镇领导主要精力都用在乡镇经济发展和资金筹集上,资金监管意识不够强,精细管理还做得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监管”、“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管”、“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弱化许多地方乡镇没有完善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模式各异,没有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有的乡镇领导仅仅把财政所当成乡镇政府收支的“钱袋子”,乡镇对财务收支凭据审批、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资金的监督管理等环节缺乏相应制度,资金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少数管理人员法制观念不强,财务收支活动没有严格遵守国家财务规章制度。
(四)内部监督效率不高财政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二者相比较而言,财政的内部监督显得极为薄弱,财政对自身的监督力度还远远达不到管理的要求,财政监督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给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和预算的执行留下了漏洞和隐患。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内部管理松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财政部门腐败现象的蔓延与财政监督尤其是内部监督不健全、不完善、缺乏约束机制等有着直接关系。一是缺乏常规监督指标考核。财政工作中重在业务管理考核,缺乏监督考核指标,尤其是缺乏日常财政工作监督考核细则和要求。二是纵向的财政监督需要加强。财政监督要走向常态化,业务自我监督是必要的。但从财政监督效果看,自上而下的业务监督更显得重要和必须。三是财政执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经领域内违纪问题仍然存在,滋生“小金库”的土壤还未彻底铲除,可能还存在着财会人员做假行为。四是地方财政监督环节缺乏有效的机制,乡镇财政资金在使用上随意性较大,预算和实际支出形成“两张皮”现象,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财务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监督化存在漏洞,在制度设计上,财政监督部门没有直接处分权,所以面临检查容易、处罚艰难的窘境,这在乡镇一级表现得更为明显,监督执法陷入屡查屡犯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财政监督效能的发挥。
(五)资金监管乏力,制约了资金效益的发挥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很难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其一,少数惠农补贴资金没有纳入财政所专户管理,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无权过问,由县级主管部门直接发放给农户。其二,乡镇财政受制于乡镇政府,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转移用途、截留挪用现象,乡镇财政“看得见,管不着”,致使乡镇财政监督弱化,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对涉农资金违纪违规问题缺乏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管理和监督的威慑力不大。其三,对非财政渠道下达的涉农资金监管难。不少涉农补助资金分属民政、林业、农业、教育、计生等多个部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乡镇财政对这些资金监管乏力。其四,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监督职责的范围和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区,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还没有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的要求。
二、原因剖析
(一)责任落不实、制度不健全,横向协调机制不畅一是业务监督缺失。财政监督概念教条化,排除在业务之外,该全程监督的敏感地缺乏有效监督;二是上下联动不够协调。财政资金运行是个上下衔接的链条,从财政资金收入的筹集、财政资金的配置到财政资金的使用的各个重点环节都应设置可上下监督的指标,使上下监督全程可连续、可操作;三是责任不明。财政监督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的行政执法工作,该由那一些负责,哪些人负主要责任必须明确。从现行运作体制看,还无法实现财政部门全口径管理,从上至下的资金各渠道运行,并由相对应的各部门管理,无法统一标准,不单是一个财政部门的内部需要加强监督的问题。财政监督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一方面是各业务机构在履行相应监督职责时,专职监督机构在整个监督工作中的牵头和协调作用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与审计、纪检监察、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
(二)社会监督互动不足一是人大财政监督缺乏应有直属机构和队伍。通过人大监督渠道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应建立隶属于人大的审计机构,代表人大监督财政运作,增强财政监督的有效性。二是其他机构监督合力未形成。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机关的参政监督,监察机关的执纪监督、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与财政业务监督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应进行类似联席会议的形式,把各方面的监督要求和建议融入到财政工作实际中去,体现出监督的连续性、有效性,形成方方面面的合力和效力。三是群众监督还比较困难。由于财政信息披露原因,社会公众的监督还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群众依法进行财政监督的意识。
(三)上级财政对基层财政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跟踪管理不到位一是对发现的问题没有督促落实整改或督促力度不够,整改效果不够明显。二是在严肃财经纪律、打击违规违纪行为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较为宽松,导致财政监督权威性不高。如,惠农补贴资金基础数据存在信息审核不严、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甚至存在虚报冒领和“二次分配”的现象。其次是除上级“高压线”的项目资金外,乡镇财政一般未安排项目配套资金和前期费用,或多或少存在转移用途、挤占挪用等雁过拔毛现象。
(四)基层财政监督人员少,水平低,新生力量不足由于乡镇财政所的人员、业务由县局管理,而编制、工作、考核由乡镇管理,每个所一般只有3至5个编制,业务量大,人员少,而且人员基本都是八十年代初建立乡镇财政所时招聘进入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很少,素质较低,理论基础薄弱,难以适应业务流程规范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乡镇财政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对策与建议我国新农村建设已进入重要时期,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如何把握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更新监督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财政监督理念,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健全监督工作的长效机制。财政监督体现在方方面面,仅靠财政监督专职机构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各业务职能机构也应落实监督职责,财政监督机构和业务职能机构之间,是共同的监督关系,必须加强沟通协调,统一组织,达成监督的互补性,把监督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监督”。要克服为检查而检查、为应付监督而监督的小地域思维,建立纵观大局、服务大局、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财政监督格局。紧紧围绕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这个中心,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突出监管特色,有重点地开展各项监督检查。
(二)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监督手段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以制度规范财政执法行为,用制度来管人,努力完善财政管理机制,细化管理办法,堵塞漏洞。二是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规范工作方法及手段,建立健全责任制,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财政监督业务考核指标,并纳入整个财政系统的效能评价体系,定期检查、考核评比,切实推进财政监督的全面开展。三是坚持查处违法违纪事项与有关责任人相结合,增强财政监督的震慑力,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从根本上触动违法违纪责任人的切身利益,促进遵纪守法意识的提高。四是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乡镇财政管理新模式。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以规范收支行为为重点,明确规范乡镇财政支出顺序和行为,确保乡镇重点支出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在不改变预算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对乡镇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以促使乡镇的财政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核算权和监督管理权相分离,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创新监管机制,促进监督制约一是要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应从重事后、突击性监督转变为全过程、日常性监督,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将监督关口前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调节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二是要理顺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对各级各部门审计、监督、检查、稽核、督促建议和意见等结论性的建议和意见,应通过联席会、通报等形式进行相互沟通、协调、督办,认真落实工作成果,取得综合监督实效,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建立财政监督成果与预算管理挂钓,将监督结果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四是完善财政监督机构与预算管理机构共同实施监督的责任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五是实施财政监督的“阳光工程”,方便群众监督。要定期和不定期披露公共财政信息,特别是惠民政策的预算、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政务公开方式进行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阳光理财、民主监督。
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篇4
关健词:专卖管理;县级局;“四员互动”;内部监管
烟草业长期实行专卖专营政策,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专卖专营的制度不断完善,烟草行业经营环境的大幅度改善,烟草行业把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提到了行业价值观的高度,更加注重行业内部的管理监督,实行全过程的专卖管理和监督。
当前国家局提出加强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就是要求专卖管理部门要对行业内所有烟草专卖品的生产、经营行为,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专卖管理和监督,确保全过程监控。内部管理监督作为烟草行业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一个关键举措,其内涵和意义用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的话说:此项工作是衡量烟草行业是否走向成熟的表现,它事关烟草专卖制度的巩固和完善,事关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烟草行业在社会上树立负责任的公共形象。目前我国烟草行业既行使专卖管理的行政职能又享有烟草经营的特权,一旦缺乏有效的内部主观里监督机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导致专卖管理服从和服务于地区和部门盈利目标的需要,而造成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县级烟草专卖局作为烟草行业的基层单位,是整个烟草行业的基础和根本,是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重点。县级烟草专卖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开展的好坏,是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能否取得实际成效的关键。笔者从加强县级烟草专卖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__市局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实践与探索,就如何搞好县级局内部监管工作、提高自律水平、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县级局开展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烟草行业来说,内部监管其实并不是近年来才接触的一个新课题。前几年的狠抓规范经营,就是为了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行业内部的管理监督。20__年以来,国家局党组明确提出全行业在继续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好提高效率和注重自律两个主要课题。6月底,印发了《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实施意见》,将开展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作为行业专卖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从__市局在开展专卖内部监管工作的情况来看,目前,各县级局充分发挥专卖监督管理职能,加强监督管理,明确监管主要内容,规范监管工作流程,健全和完善监管措施,积极推进长效机制的建设工作,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和同级监管,全面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专卖内管工作已基本纳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
首先是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完善。各县级局进一步细化了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实施意见》和《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了专卖内管日常监管考核办法,同时充实了人员,规范了监管程序,逐步构建起违法违规经营惩防体系和内管长效机制。
其次是在工作手段上进行创新。各县级局充分利用“专销送”联席会作为传递信息、加强沟通、解决问题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平台,对“专销送”联席会内容进一步进行了充实和完善,着重把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会议的主要内容,专卖和营销、配送部门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交换看法和意见。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明确了重点。内部监管重点是体现在日常监管上,各县级局主要以卷烟经营、配送、烟叶生产经营、罚没财物管理为重点,强化日常监管。
再一个是在考核力度上进行倾斜。20__年以来,各县级局都把内部监管作为专卖管理目标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明确规定出现重大卷烟体外循环问题、年终专卖内部监管考核低于标准的,实行一票否决。并把专卖内管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干部提拔、奖惩的重要依据。
从开展专卖内管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县级局在专卖内管工作中都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烟草行业由于实行特殊的专卖体制,特别是政企合一的运行模式。在十分激烈的环境下,靠着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烟草业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但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环境下,由于市场监管与市场经营的职能混为一体,导致烟草专卖局、烟草公司对正常的市场经营活动,不可能进行完全公开、公正、合理、有效的进行监督和管理。目前,县级局在开展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内部监管工作刚起步,少数同志没有真正理解国家局组织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差距,认为内部监管是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特别是在同级监管方面,有的人碍于情面,不敢放手开展工作。
二是少数单位领导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对内管工作存在有应付检查和松懈的思想。人们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工作观念还比较淡薄,讲人情、顾情面在监管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销售任务与专卖监管同步挂钩的思想观念在基层也不同程度存在。
三是县级局同级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细化。部分单位在对同级的监管中工作不够细致,内管工作底稿较少,留存的工作痕迹不多。
四是内部监管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少数单位在对两烟生产经营的监管中,抱有畏难情绪,思路不广,办法不多,存在工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两烟生产经营监管工作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到位。
二、加强县级烟草专卖局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措施和办法
加强内部监管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有效地开展,并建立健全起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更需要创造一个开放的、透明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形成规范的、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人的管理制度。为有效解决当前县级烟草专卖局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加强加强县级局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主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专卖内管工作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搞好内部监管工作,就要求行业所有从业人员,特别是各单位领导班子,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国家局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会国家局关于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重大战略部署,树立全员内管意识。要深刻认识到内部监管工作作为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受命于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承担着加强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和整顿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的重要责任。只有
切实负起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确保国家局党组的部署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为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结合县级局专卖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搞好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务必实现“五个转变”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是由过去“上级部门专项检查”转变为“专卖、营销、配送、烟叶部门通力协作,互动互控”,增强内部监管整体合力;二是由过去“重生产经营,轻内部管理”转变为“生产、经营、管理并重”;三是由过去的“经验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制度管理、文化管理”;四是由过去的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监督模式;五是由过去“单一行政管理”转变为“管理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管理之中”。
(二)疏通管理渠道,强化专卖内管组织机构建设
由于目前的烟草业的内管机制是建立在烟草行业自身监督的基础上,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既是《烟草专卖法》的执法者又是烟草专卖品的经营者,监管来自内部,然而一旦出现问题处理起来,专卖管理服务要服从于地区和部门利益的需要,所以在开展实际工作中,肯定将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笔者认为,要确保县级局专卖内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就必须疏通管理渠道,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专卖内管工作体系。
1、为加强对专卖内管工作的领导,县级局要成立由县局局长任组长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专卖监督管理办公室下设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股,具体负责内部监管工作的实施。
2、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股股长可以由专卖办公室主任兼任,配备专职内管人员若干人。内部专卖管理股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设置卷烟经营企业监管、烟叶企业监管、执法监督等岗位,并配备相应工作人员。还可以从各业务口聘请政策性和业务性强、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高的兼职内管员,增强监督机构的力量。一方面协助内管部门搞好部门整顿规范工作,另一方协助内管部门搞好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以拓宽监督渠道,为企业的整体良性规范运行提供源动力。
3、为加强内部监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一是应加强基层中队建设,增加基层人员配备,健全、完善基层专卖管理机构,并赋予基层中队内管职能,使专卖管理人员深入基层,直接面对市场;二是设置内部监管监督机构,完善并切实落实内部监管监督评价制度,监督评价结论要列为内管人员职务晋升、技能等级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4、在专职内管人员负责日常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之外,还要根据内部监管工作需要,抽调人员成立内部监管临时工作小组协同内管部门开展工作。内部监管人员不认真落实自查工作,不按内管要求开展工作及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相应处理,为做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提供扎实的组织保障。
5、在机构建设中,县级局要正确处理专卖办、稽查大队和内管股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从工作性质来看,稽查大队和内管股工作针对性强,一个主要对外,一个主要对内,且都属于专卖管理的范畴。相对稽查和内管两项工作来讲,县级专卖办主要负责专卖综合事务管理,且涵盖了内管和稽查两项内容。在我们实施专卖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烟草行业内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不规范经营问题,大多牵涉到烟草行业外部烟草市场;外部烟草市场中的违法经营行为也常与烟草行业内部的不规范经营行为有关。因此,稽查大队和内管办同在专卖办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既分工明确又便于工作配合,可避免相互扯皮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三)打造工作平台,形成一个全员参与内管的良好氛围
开展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虽然是由专卖部门牵头,但所涉及的范围却包括了行业各个领域和层面,对于县级烟草专卖局来说,基层一线的巡查员、稽查员、送货员和客户经理都是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主力军”。笔者认为,要开展好县级局专卖内管工作,关键就是要打造一个客户经理、送货员、稽查员和巡查员“四员”信息共享的互动平台。要通过设立这样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平台,增加沟通的平台和渠道,从而克服因部门、距离等因素给客户经理、送货员、稽查员和巡查员这“四员”之间工作交流带来的不便。通过这样一个工作平台,使“四员”之间不但可以“互动”,而且可以“互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较好地对各部门各个工作环节进行全面监督,杜绝各类不规范行为。同时还可以实行联动考核,既考核团体合作的业绩,又考评个人的工作质量,增强“四员”的配合协调能力,让全员参与到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中去。
__市局在开展专卖内管工作中,整理和完善了一个“专销送(四员)”互动工作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该局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建立和完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信息系统。通过全面加强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日常监控,切实加大内部监督管理力度。“专销送(四员)”互动工作平台已逐渐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项基本的办公软件信息系统,成为“四员”间提供信息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实际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帮助。通过“专销送(四员)”互动工作平台上的信息反馈,在专卖管理、卷烟营销和配送工作中,特别是在内部监督管理方面都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首先是对卷烟经营配送的监督,通过“四员互动”工作平台,对营销、配送的经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如巡查员通过工作平台对零售户卷烟到货情况、紧俏烟供应等情况进行登记和反馈;其次是通过对送货员工作的监督,不定期地检查送货车辆,看有无“张货李送”等行为;三是通过对营销客户经理的市场走访情况进行监督,看是否有擅自加单或私自调剂卷烟等行为。四是通过对烟叶生产经营的监督,专卖部门从种植、收购、调拨、仓储、复烤加工等各个阶段派人进行全过程参与,杜绝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发生。同时,通过工作平台还可以加强对专卖巡查和稽查人员的监督,看其是否按照工作职责认真开展好自身的工作等。
(四)完善制度,建立专卖内管长效机制
加强管理,制度先行。县级局内部监管怎么搞,此前也没有现成的经验,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笔者认为要做好内部监管工作,还要完善制度和机制,全面建立健全内管工作的长效机制。要按照国家局、省级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做到严格依法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通过加强行业内控制度建设,解决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问题,像构筑反腐惩防体系一样,把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落实到生产经营的一线,把有效监管和严格自律有机结合起来。内管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立足于生产经营业务的全过程,事前和事中显得尤为重要,防止既成事实问题发生。做好管理监督各项工作,对于加强行业的内控机制建设,保持行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构建和谐烟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行业的特点出发,健全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明确的监管对象;二是明确的监管范围;三是监管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四是权责分明,层层落实的监管流程;五是内部监管日常化工作所需制度。
首先,要建立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检查、案件查处、案件移交、教育培训、同级监管、对企业的监管考核、卷烟宣传上市审批等一系列制度。
其次,要完善对辖区工业企业专卖管理监督的工作流程,以及同级监管中卷烟经营、烟叶生产经营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流程。
第三,要将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主体和职责、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对象和责任进行细化,明确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主要内容,制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措施。通过进一步完善专卖信息网络功能,提升利用电脑信息对两烟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控水平。
第四,要结合当地实际,在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实施细则》、《工作制度》和《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中对各项生产经营规范和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等问题作更加全面、细致的规定。
第五,要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本身进行检查,通过发现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问题,查找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监管不到位、不作为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同级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同级监管制度,明确监管形式、措施以及信息沟通渠道等内容,做到任务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使日常监管、同级监管真正运作起来,充分发挥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作用。
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篇5
一、开展内部检查监督检查工作情况
(一)加强日常检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行为
几年来,财政监督检查部门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对局内办公室、经济建设科、综合科、农业科、预算科等10个职能科室及乡(镇)街道财政所的财务收支、内部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虽然没有较大的违规行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会计基础不够规范、支出没有相应的审核制度、部份开支无领导审批手续。会计操作方面,填制记帐凭证、登记帐本不规范,会计报表编制不完整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了内部管理松懈,有关人员守法和执法观念不强的现象。检查后,以检查报告形式向局领导反映存在问题并提出各种更正意见,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对检查报告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把加强财政内部监督,规范内部管理,作为保障当前财政管理改革顺利进行,预防财政干部职工出现违纪行为,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来抓。要求全局统一行动起来,有问题的科室对照检查出来的违规做法,制订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没有问题的科室,要吸取经验和教训,继续完善内部管理。通过内部检查,也使监督人员了解和掌握内部基础管理、工作运行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和制订相关监督管理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由财政监督检查部门负责草拟或参与制订的监督管理制度有:《××区财政局财政性资金管理操作规程实施办法》、《××区专项资金管理规程》、《××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
(二)围绕财政资金的科学、公平、合理分配而开展监督检查
科学安排财政性资金支出,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预算编制是一个关键环节。部门预算涉及单位、项目众多,编制工程复杂,因对其缺乏完善监督管理,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财政资金能否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部门预算的编制,经过时间长,通过“二上与二下”等多个环节,监督部门很难开展全面的跟踪检查,只能重点检查预算编制的标准、依据和程序的规范性。在预算编制标准、依据方面:检查预算单位的分类档次、定员定额开支标准,项目资金是否有可行性报告,并附有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经预算审核后所安排的项目金额是否存在超出单位申报金额的不合理情况。在编制程序上:单位上报初步方案是否经过相关业务科室初审,并签署初审意见,预算编制部门对单位上报方案的重大修改依据所在。本级财政对三区两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方面,监督其分配是否结合各地财政收入总额、财政供养人数、财政支规模、收支缺口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等。通过对预算编制的有效监督,进一步完善了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提高了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抓住社会反映财政部门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检查
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发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作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区于2001年初成立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开展政府采购初期,因政府采购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主要是在管理职能上,采购办既是采购管理机构又是采购执行者,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角色,不利于体现政府采购的公正性,因而引起了不少单位和个人的议论,说政府采购是财政部门的“集中腐败”。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树立政府采购的良好形象,对重大政府采购活动,财政监督部门都派出专人进行跟踪、监督,有效地保障重大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性,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事业发展。政府采购工作一年跨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采购金额178万元,节约资金17万元,节约率8%。2003年采购金额354万元,节约资金35万元,节约率9%。2004年采购金额424万元,节约资金44万元
节约率9%。2005年采购金额725万元,节约资金90万元,节约率11%。2006年采购金额413万元,节约资金64万元,节约率13%。2007年采购金额1859万元,节约资金365万元,节约率16%。2008年采购金额676万元,节约资金137万元,节约率16.82%。
二、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作为财政部门的一种预防和自我纠正的机制,其目的在于堵塞日常管理漏洞,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其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到充分认识。但在实际中,不少人认为财政部门一家亲,监督部门对其他业务科室的检查,就是一种不信任的检查,是找问题、挑毛病、整人等,从而产生了许多对内部监督检查不配合的行为。另外,开展内部监督,检查人员必须掌握大量的工作信息,需要内部各科室积极提供,如对预算检查情况方面,人大批复的预算决议、日常追加预算指标、重大资金运作、国库执行预算情况等,有关业务科室均没有及时提供给监督部门,致使监督部门无法了解情况,不能实施有效的事前、事中监督。另外,监督部门与相关业务科室的同级关系,使监督工作往往需要各分管领导的协调,造成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得很被动,往往是一把手提出后才能开展,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能够自觉执行的内部管理机制等。
(二)监督法律法规不完善
国家现有财政监督法规都是分散于各种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造成了财政监督执法层次不高,权威性不强。由于财政监督法律立法滞后,法规体系不完整,影响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降低了财政监督的效力。在财政内部监督方面,法规建设更为滞后,目前仅有财政部门自身制定的《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而且该办法还主要是从监督检查的程序性方面作出规定,监督的实体性方面内容还相当贫乏,致使该办法在执行过程中的操作性不强,严重影响了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
(三)内部监督观念淡薄、监督手段落后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财政各项管理工作中,对传统财政监督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如“金财工程”的逐步实施,财政管理的网络化,为资金的快速交易提供了便利。适应现代财政管理技术发展,加强对资金跟踪、管理、监督,成就了以“过程”为核心现代监督理念。但是,当前的内部监督观念、方法、手段还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内部网络技术,及时获取的效有监督信息。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以改变。检查仍然是事后为主,事前、事中监督检查很少。主要是通过对业务科室的会计核算资料、预算执行结果等情况进行内部监督,获取内部相关管理信息,这种事后监督、查错防弊做法,无法充分发挥财政监有应有作用,难以适应现代财政管理的发展需要。
三、加强内部监督的思路
(一)加强内部监督,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内部监督的认识
没有认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造成内部监督失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法违纪行为,严重影响财政部门的工作形象,损害财政改革事业。首先,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理财单位,掌握着政府巨额的财政资金,内部监督失控,损失的严重性可能更大。其次,财政部门作维护财经法纪单位,自身守法不严,执法不正,不自觉树立良好部门形象,又如何监督和管理其他单位。
(二)加强内部监督,要健全财政监督机构,提高监督队伍素质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财政监督管理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以保障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已经成为财政内部监督的一个重要任务。财政监督人员在负责外部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也要切实履行内部监督的重要任务。各级财政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财政监督工作,健全财政监督机构,配备足够的监督人员。要加强对财政监督人员的理论学习,积极支持监督人员参加各级财政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努力造就一批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的财政监督队伍。
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监督;研究
财务监督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在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目前高校财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财务监督的认识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实施高等教育项目越来越多,对高等教育投入资金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如何使这么多的项目真正的发挥作用,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很多高校的领导层对财务收支情况普遍重视,但是对财务监督工作没有给予充分地重视,各种财务监督的手段难以发挥效果,财务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展开。
2.财务监督人员的素质难以使用工作的需要
当前,高校的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使用、核算方式的多样化,对高校财务监督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很多高校财会人员受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对新理念、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同时,个别财会人员存在学习能力不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等现象,难以适应当前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要求,造成新的财经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财务监督工作推进缓慢,影响了高校开展财务监督工作的效果。
3.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高校大部分是由国家投入资金保障运行的,因此,高校在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财务审计的同时,还要在校内建立起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对高校财务资金的收支、分配、考核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但是,从实际的执行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财务监督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
4.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由于领导的不重视,造成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财务管理部门的附属机构,内审部门的负责人由财务机构的人员兼任,内部审计成为了一项摆设;审计的内容侧重于事后审计,事前、事中的审计监督工作不到位;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程度不够,等等。
二、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意义
1.保障高校财务工作正常开展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如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率不高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强财务监督来实现。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工作体系,不仅可以对财务核算体系进行完善,而且可以提高高校财务工作的透明度,更全面的反映高校的管理情况、经营情况,避免了一些不利于高校发展问题的发生。
2.可以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
严格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可以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建立档案,确保资金收支的平衡,事项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差旅费的报销办法,集中采购办公用品的管理办法,进行招标采购设备的管理办法等。对于大额资金的支付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3.加强高校财务监督机制可以促使高校财务人员廉洁自律
对高校财务加强监督,可以使高校财务人员加强自身的自律性,在工作的过程中秉持清正廉洁、勤勉尽责。此外加强和完善财务监督机制,也便于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从而进行快速高效解决,把财务隐患和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保障了高校的整体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
4.加强财务监督可以更好的维护高校良好形象
高校自古以来就在人们心中处于比较神圣和重要的地位,被称之为象牙塔,加强对其的财务监督,可以促使高校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有效维护了高等学校及其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的对策
1.提高高校管理层对财务监督工作的认识
提高高校管理层对财务监督工作的认识,是做好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高校财务监督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是高校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对国家有关的财经纪律、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权;二是要增强高校领导的财政监督意识,学校可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财政讲座,让校领导认识到财政监督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和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三是各级财会人员要自己管得住自己,警惕思想上的滑坡、精神上的沦陷,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微慎独、勤于自省,做到遵纪守法,绝不出现私设小金库、账外套取资金等行为的发生。
2.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做好财务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而且财务制度建设工作做的扎实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遂平的高低,为此高校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修改校内财务制度,比如校内分配制度、经费审批制度、校内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力争使财务制度更好的为财务管理服务,达到约束和规范校内经济秩序的目的。
3.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外部监督
所谓加强外部财政监督,主要指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对高校财政管理的监督,这样便于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首先高校财务部门要和审计、纪检部门做到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对于高校内部工作人员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其次要加强群众监督,高校在进行财务经济活动时,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积极引导群众进行监督,从而实现财务经济工作的透明、公开和公正。只有把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最有效的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