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篇1

关键词:建筑行业;高职;应用英语;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44-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是高职教育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带有高职教育的普遍特征,即与职业岗位(群)有密切联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市场化复合型的道路是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与本科英语专业培养“既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又通晓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学、文化,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独创精神,真正适应国际化需求的高等人才”的重要分野。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不应该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压缩饼干”,而是应紧紧围绕行业背景、社会需求、就业导向重新开发。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地位在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给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建筑业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会愈加激烈。要在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人才素质是当务之急。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托行业实施课程改革,构建核心课程,是满足建筑业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应用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应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压缩,其课程建设与改革要充分体现职业属性,突出特色、服务行业、提高应用能力是应用英语专业的改革方向。建筑业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行业。大量的工程承包企业涌向国际建筑市场,显示了我国强大的国力,但同时,也有一些企业由于自身的问题,兴高采烈地出去,垂头丧气地回来,不但经济利益受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形象。究其原因,除融资等因素外,国际工程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和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每一家中国承包商必须面对的问题。不仅大型综合承包商需要同时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中谋划自己的发展策略,中小型专业承包商也必然要在国际化的承包链条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但在现实中,多数中国建筑企业对于国际化经营还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战略准备。经营国外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人才,这是许多国际承包企业多年来的共识。企业中土建专业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多,但掌握新技术、懂外语的管理型复合人才少。人才缺乏一直是我国企业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是应具备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具备作为一位工程师或管理人员所应有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具有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2003年,我院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工程承包方向),并实施了“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将英语知识与建筑专业知识整合,旨在培养“会英语,懂工程”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建筑业对外发展的需要。

应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

核心课程的概念起源于本世纪初,主要是为了防止课程内容的支离破碎和将不同科目简单相加的零碎学习,保证课程体系的紧凑性而提出的,其他科目都要与核心相关并服从核心的要求。因此,所谓核心课程包括“一般与必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能够在社会中有效发挥作用所需要的共同概念、技能和态度。应用英语专业应实施建筑行业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培养能适应建筑业一线施工和管理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必需的建筑专业知识和必要的人文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涉外建筑业务活动中能熟练应用英语知识从事建筑服务和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能在涉外建筑工程翻译、涉外建筑项目施工与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涉外工程项目秘书、涉外工程项目招投标等职业岗位就业。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正确处理好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课程之间的关系,抓住影响专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课程,并将其作为核心课程,同时通过突出核心课程的地位,使学生学好若干门具有看家本领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所在,它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毋庸置疑。对于改革中的应用英语专业,其核心课程要能够充分地对学生的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为此,我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了建筑行业背景下的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由公共课程模块、英语知识模块、建筑知识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组成的核心课程。

公共课程模块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基本发展能力,即方法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和社会能力(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该模块核心课程除国家规定的课程外,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教育、计算机应用、CAD基础、建设法规、建筑概论、FIDIC合同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发展学生社会交往、与人沟通、承担责任、社会参与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英语知识模块的目的在于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掌握技能、掌握知识),因为专业能力是基本生存能力。英语知识模块中的多数课程为专业平台课程,核心课程包括综合英语、建筑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翻译、英语写作等,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建筑英语词汇及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在建筑工程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

建筑知识模块是为国际工程承包方向而设置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核心课程包括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工艺、建筑测量、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的基本知识,具备现场施工的基本能力和国际工程招投标的基本能力。

综合实训模块是该专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核心课程包括英语综合实训、识图与构造综合实训、施工现场教学、工程测量实训、模拟招投标、顶岗实习等。旨在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胜任职业岗位的目的。

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关键职业能力是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展变更的时候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能力。四大模块中的核心课程相互贯通,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核心课程既重视英语知识,又重视建筑专业知识,更强调实践能力,可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生存能力(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核心课程的创新与特色

核心课程的构建满足了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涉外建筑企业需要“会英语,懂工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以提升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制定的“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对建筑业是机遇,更是挑战。建筑业要真正发展壮大,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去”是必经之路。建筑业在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市场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物资设备的出口,促进了劳务输出,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仍然处在低端领域,主要优势体现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社会劳动力供应。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其他国家劳动力成本的降低,我们已经丧失了这个优势。因此,建筑业在国际承包中能否走远走好,做大做强,关键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应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可以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核心课程的构建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的构建改革了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以行业为背景开设专业符合高职教育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课程设置有新的突破,既充分考虑了工作岗位(群)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的深度与难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等问题。

核心课程的构建兼顾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核心课程的构建明确了建筑行业背景下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其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一般要求为“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涉外工程翻译能力”;较高要求为“有从事国际工程招投标、涉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的能力”。核心课程重视学生的生存能力,更重视学生的发展能力。

核心课程的构建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核心课程融“教学做”于一体,突出了实用性与应用性。理论课程有特色,《建筑英语》、《FIDIC合同》、《工程索赔》等课程有别于英语类专业的传统课程,使学生受益匪浅。实践课程有创新,英语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针对性、持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及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体现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凸显了本专业的课程特色,使其有别于其他专业。但核心课程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课程标准、考核与评价标准、资源开发等都是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对此有待于进一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笑歌.回归学科本质突出专业特色――第三届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教论坛纪实[N].中华读书报,2009-06-07.

[2]郭擎.我国建筑总承包企业国际竞争力探讨[J].当代经济,2008(3上).

[3]欧阳光华.课程理念与大学素质教育――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之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2).

[4]商林.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提高高职毕业生核心竞争力[J].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2).

[5]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施工工程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程施工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发展,尽管技术不断更新完善,但是我国的施工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在施工的关键性技术上有所突破,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国水利施工的速度和规模。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现状,将对我国目前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施工技术的新发展进行初步探究。

1.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现状

居住这一大问题是21世纪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求,以适应性生态思想为指导的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其基本的操作手段。在居住建造技术的基础上由于居地域性营造技术的历史形成、发展和在当代的适应性演变,使其成为一种建筑过程中的重要途径,以满足当代人对舒适、健康和安全的需求。然而针对建筑施工技术就其创新与应用的现状做一下分析:

1.1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现状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技术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对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进行创新,不断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有效提供建筑企业在建项目的效益,并为企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2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非常的广泛,但是在运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所以我们在创新与应用的同时还要掌握如何将技术达到运用的最优化,以及运用的合理化。

2.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与运用的实施

2.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然而对与建筑施工中的创新是主要研究材料、构件等要素相互组合的新方法、新原理,建筑施工创新可以使建筑更高效、更美观、更具合理性。创新的特点是通过技术的发展改善建筑的使用和存在形式,强调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着重于新技术形象的表现。

2.1.1改变结构领域中的建筑施工创新近年来,传统的建筑教科书中增加了薄膜、扭曲面、网壳、充气等新的结构形式。这些新结构经常要用到一些新的材料,比如:钛金属、高强纤维、聚合物、玻璃纤维等等。这些自由而复杂的结构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计算。在国外,这种基于结构的新技术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国内,虽然,各种条件还不成熟,但也呈现出了方兴未艾的势头。在这个领域,结构工程师不仅能够在建筑施工领域施展才华配合建筑师的想法,也能够产生出很多有价值的创意。

2.1.2改变传统技术创新我国传统的施工技术有局限性、应用范围狭隘等缺陷,与现代化对工民建筑行业的要求和目标相距甚远:在没有得到改善的状态下,我国工民建筑难以走向高层次领域,无法科学规范化.更无法实现工民建筑的真正价值。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技术,打破落后的技术水平使技术创新有一个新的发展。

2.2技术运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创新技术上的应用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创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其具体表现:

2.2.1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任务全面促进企业自我发展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全面促进资产的增值和技术的创新是必须的,然而现代企业如果要开发利用,就必须在资产增值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并在技术创新的条件下给企业带来资产的增值。总之,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影响。除此之外,现代企业要能够全面促进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创新意识,有创新的战略和筹资的能力,能够自主开发新技术,从而形成一支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队伍,解决技术创新主体缺位的问题,达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

2.2.2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建筑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胜,就必须比对手有优势,取得的优势越多就会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力越强。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所独有的竞争能力,能够支撑企业具备持续竞争的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的核心技术或者产品为主要的特征,包括了营销、管理、政治优势、团队素质等因素。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在一定时期让对手无法去模仿和破解,并且如果要破解,破解的成本也会较高,付出代价较大。核心竞争力一般都能带来市场优势,形成稳定的垄断或独占性的利润,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发展的,如果停止创新,就会被市场所抛弃。

3.提高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措施

首先,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二,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第三,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充分运用新技术的推动作用,把握好技术运用的效果。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这三方面:(1)从建筑施工企业方面来看①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创新以市场需求为依据。②加大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③引进创新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2)从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路来看①建筑施工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增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实力,促进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技术装备和工艺水乎,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技术研发中心。②建筑施工企业要坚持技术效益型良性发展的思路。将科技与经济、市场紧密结合,在信息收集、机构设置、开发手段、激励竞争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开发应变机制,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实现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强化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③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是技术创新的归宿,任何不被市场所接受的创新项目都注定要失败。有技术不等于有市场,只有贴近市场的技术创新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技术创新的价值。④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应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3)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①强化政策实施的环境与效率。②强化政府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中的作用。③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各行业发展中的地位。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篇3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心课程群;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87-02

一、引言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建筑自动化的方案制定,并具有初步的建筑环境设备系统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能力,很显然这个专业是工程性非常强的专业,那么对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课程的内容应该体现工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原供热通风专业考虑的主要是建筑物单纯的供热和空调,缺少建筑物内热、湿、声、光及空气质量等的综合考虑,尤其对创造人工建筑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1998年国家专业调整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又增设了《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和《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等三门专业基础课。在修完共六门专业基础课后,至少要陆续修图1所示的专业课程[1]。

但是新增设的三门专业基础课与图1所示的专业课程内容重复、衔接性差,如《建筑环境学》定位为专业平台课程起主导作用,虽与后续专业课有内容重复之处,但经过实践证明却是起到主导的作用[2],但是《流体输配管网》和《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却没有起到明显的专业基础平台的作用,内容反而像专业课程共性的提炼和升华,对于未接触过专业知识的人而言过于深奥且难懂。新增设的三门专业基础课必须要开设,学生学时增加,但是效果却不显著,尤其是后两门在这样的定位下显得可有可无。由于内容的重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管互相沟通却仍存在内容衔接不合理导致内容重复或重点遗漏等问题。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级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既然他们以后要面对的是具体工程,那么应该强化他们工程的概念,并尽量让他们了解整体性和系统性是工程项目必备的特性。根据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和回访可知,根据专业课程的学习绝大部分毕业生掌握了本专业主要的技术,但是却严重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工程概念。

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系统化核心课程群的建立

在深入研究和掌握新增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定位和内容后,确定课程群的元素,即哪几门课成为群的一员;在明确课程群内部各课程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先后开设顺序;在掌握课程群内各课程的内容后,优化教学内容、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环节,提升教学实效性。

在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任务,要完成此任务应该采取哪些技术和手段,掌握此技术和手段的方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让学生知道我们是工科专业,以后接触的都是具体工程,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整体性和系统性。课题组成员根据多年来教学经验,根据目前主要课程之间存在的问题,从系统化的角度,将讲述调控和创造建筑环境技术手段的主要相关课程拟定为课程群,具体包括:《建筑环境学》、《供热工程》、《空调工程》、《工业通风》、《建筑给排水》、《流体输配管网》,其中《建筑环境学》是专业基础平台,起到让学生明确专业任务的目的,相当于抛砖引玉的作用;《供热工程》、《空调工程》、《工业通风》、《建筑给排水》是对创造建筑内部环境的技术和手段的讲解和介绍;《流体输配管网》是所有技术和手段共性的提炼和总结。课程群内课程的定位和开设顺序如图2所示[3]。

四、完善核心课程群的必备条件

1.科学设置课程群。课程群是以项目的形式,综合相关几门核心课程的内容,完成从构思-设计-实施到运作的过程,不仅巩固基础知识,还提高了工程应用技能及强化了工程系统性和整体性概念。课程群项目内容涵盖若干门核心课程的内容,具有丰富的题材和实践空间,通过研究和试验,完善项目的合理设置及指导性方法。

2.建立课程群教育模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控制者,他的角色应该是导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研讨,增加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概念学习。如何从简单的知识二传手向教学过程导演的转换,提高教师本身的认识和素质以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课程群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

3.以总―分―总系统化思路定位群内元素及其开设顺序,最后的“总”其目的是提炼和升华各技术手段的共性和特性,强化学生工程系统化概念,这个过程的教与学是需要花心思设计的,同时也是核心课程群建设的难点所在。

五、结论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统化核心课程群建设首先是以专业基础课程――《建筑环境学》为平台进行建设的,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特色;其次从工程系统性角度建立专业核心课程群,从系统化角度建立群的元素;最后以总―分―总系统化思路定位群内元素及其开设顺序。通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统化核心课程群建设和实施,同时完善和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使本专业的同学建立工程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概念,进而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付祥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设置平台课程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3):58-60.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篇4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建筑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11.015

OnVocationalCoreCompetency-basedConstruction

EngineeringProfessionalCourseSystem

――TakeYiwuIndustrial&CommercialCollegeasanexample

WUHuajun,LIUJunqin

(YiwuIndustrial&CommercialCollege,Yiwu,Zhejiang322000)

AbstractArchitecturalEngineeringTechnologygraduatesinordertobetteradapttothejobs,onlytomasterprofessionalskillsisnotenough,withtheoccupationofitscorecapabilitytobecomeanimportantguaranteeforsuccessintheworkplace.Ourhospitaltotrainstudents,"amulti-disciplinaryprofessionalcore+Basic+BasicQuality"principle,workedoutacareer-basedprofessionalcorecompetency-basedcurriculum,tomeettheneedsofsocialdevelopmentandtheconstructionindustry.

Keywordsprofessionalcorecompetence;architecturalengineering;coursesystem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需要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随着建筑市场用人岗位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仅仅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其职场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在校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一直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方向。针对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需要不断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及其能力要求

经过走访建筑行业企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各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见表1。

2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多个专业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即“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见表2。

3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时,我院根据“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的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核心,符合建筑施工岗位需求,构建出了一套以知识、技能、素质为标准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不论什么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我专业拟为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打下基础。同时,在新生入学时要组织他们进行军训,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2)职业基础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接下来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有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其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来授课的。

(3)职业技能课。我专业的拟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工程施工技术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真正了解了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识。

(4)实践环节课。光有理论知识的充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专业开设的实践课有认识实习、工程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训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筑CAD技能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建筑计量与计价实训、顶岗施工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这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简单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为他们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5)职业选修课。建筑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为了进一步充实学生,我专业开设了很多职业选修课程,方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检验与检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4我院人才培养的成效

随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开发和调整,以“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为原则,改革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适应性得到很大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不断提高。近三年,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2014年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价,专业对口率为70%,高于同专业全国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红,黄琳.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2]张英.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吴慕辉,何清.构建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篇5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流的企业不仅需要一流的机制、一流的文化,更需要一流的经营管理。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的过程,企业管理的实践也经历由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到以社会责任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管理三个阶段。以更加注重从内部和外部共同对公司结构和决策机制进行调整为基础,通过吸引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员工、消费者、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更多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已成为企业提升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和效能,进而打造责任竞争实力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

作为国内较早关注并报道企业社会责任的媒体之一,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开设社会责任管理”栏目,以期更加全面、系统地记录本文由收集整理和展示社会责任管理在中国发展的最新实践和理论动态,为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效能献计献策,共促发展。

本期杂志我们选取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引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和实践。该公司重点以《中建信条》为核心的责任文化,以拓展幸福空间”为公司使命,借助柔性的文化引导,并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心理认同,逐渐地内化为企业成员的主体文化,在中国建筑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2012年6月,中国建筑组建30周年之际,《中建信条》隆重。以拓展幸福空间”为公司使命,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为核心价值观,诚信、创新、超越、共赢”为企业精神的《中建信条》在中国建筑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责任根植文化

《中建信条》是中国建筑理想信念的宣言,也是员工各项行动的纲领。在中央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建信条》还是中国建筑社会责任的承诺,成为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社会责任模式”的标志,从责任根植文化、文化引领责任的视角,打开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之门。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易军强调:央企承担社会责任责无旁贷,但我们要成为中国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排头兵,由自发转变为自觉、由公司要求转变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则需要从意识形态里去解决这个问题,而这在本质上与企业的文化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经过60年的文化积淀、传承和创新,也表现出其与时俱进、与众不同的特有属性。但无论处于艰苦奋斗的创业阶段,还是在整体上市跨越发展的新时期,中央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基因薪火相传。中国建筑不但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经济制度,不但履行经济责任,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特殊时期和突发事件中,中国建筑还主动为国家担当、为社会解难、为人民造福,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此共识已深深植入中国建筑企业文化的根脉和广大员工血液中。

在中国建筑组建30年之际,在奋力推进科学发展、不断增强中国建筑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新时期,中国建筑成功跻身世界500强前100强,成为了世界建筑地产综合企业的排头兵。

中国建筑的跨越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中国建筑的社会责任管理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引领性的发展目标。

从2011年8月开始,一场针对企业文化核心的调研活动在中国建筑陆续展开。接受访谈调研的包括中国建筑各级单位高管、中层负责人、一线员工共778人,形成近134万字调研笔录,并收回有效调研问卷6369份。

分析发现,受调查对象普遍关注的员工、社会、行业、客户,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利益相关方,而大家有这样的想法,也正是多年来中国建筑的企业社会责任在每个人心中的根植。中国建筑内部经由反复的讨论,最终决定要从责任这个层面来考虑中国建筑存在的使命,根植并贯穿于文化核心体系之中。经过调研诊断、总结梳理、及提炼升华,中国建筑重新确立了企业使命、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形成了《中建信条》文化手册。

文化引领责任

企业使命集中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终极责任

担当社会责任的排头兵,中国建筑义不容辞。作为中央企业,中国建筑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回答了中国建筑为何存在、为谁存在”的核心问题。拓展幸福空间”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对重要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昭示着为客户、为员工、为股东、为社会创造价值,拓展幸福空间。满意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造福社会”将自身发展与利益相关方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建筑的企业使命的主旋律,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终极责任。

满意客户。中国建筑是以从事完全竞争性的建筑业和地产业为核心业务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建筑的生存发展依靠的主要是让客户满意,为客户创造价值。中国建筑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提供建筑一体化最优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中国建筑有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造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发展优势,关注客户的近期和远期利益,尊重并坚定履行对客户的每一份承诺,持续满足客户要求,并与客户构筑长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得客户的恒久信赖。中国建筑坚定实施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三大”战略,与上百家地方政府和大企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说明了客户对中国建筑的信任和满意,满意客户,奠定了中国建筑快速发展的根基。

成就员工。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几代中国建筑人的拼搏与付出,就没有中国建筑的今天,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要为员工创造价值,帮助员工的进步。具体来说,第一,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为员工人才搭建发展的平台,促进员工人才的合理分布和流动,使员工的价值得到展现和升华,这个过程也是使员工能力得到全面锻炼的过程。第二,就是要为员工成长提供全面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国建筑是个大平台,每一位员工尤其是年轻人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现

自己的才华、奉献自己的才智,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截至去年底,中国建筑目前有正式职工157011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208人,工程院院士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0人,人才已经成为了中国建筑最核心的竞争力。第三,提升职工幸福指数,让职工群众共享幸福。中国建筑致力于为员工拓展幸福空间”,营造融洽、和谐氛围,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全系统职工收入待遇普遍提高;公助培训、带薪休假、参观旅游、健身娱乐、定期体检等福利活动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指数。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成果,也促进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回报股东。中国建筑是国有企业,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根本的经济责任。中国建筑上市以后,首先要关注股东长期、持续的收益与回报。其次要与各个股东形成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建立健全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强化风险防控,以良好的经营业绩保障股东价值的最优化和持续性,这与国务院国资委所提出的价值管理也是有机结合的。近10年来,中国建筑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增长了9倍、22倍,企业的创效能力大幅提高,利润额进入中央企业前10名,中国建筑成为了股东最青睐的投资对象。

造福社会。中国建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力所能及反哺社会、造福社会。热心公益事业,营造绿色、低碳、环保建筑,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奉献力量。2005年以来,直接捐资6000余万元,在贫困地区和地震灾区建设10余所希望小学,广泛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帮助3039名困难学生学习成长。中国建筑响应国家号召,对口支援青海、宁夏贫困地区和新疆农十四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援疆工作精神,重组原新疆建工集团,赢得社会赞誉。中国建筑在国家危难之际、紧要关头,总是不辱使命,勇担责任。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中,员工不顾生命安危,抢建北京小汤山医院;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建筑竭尽全力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援建,共捐款8000余万元,在映秀灾后重建中,中国建筑27名员工遭遇突发泥石流而光荣殉职;玉树地震后,中国建筑承担起了灾后重建央企排头兵的重任,挑战高原缺氧生命极限,率先全面完成了三年援建任务……

董事长易军这样解释拓展幸福空间:作为建筑地产企业,中国建筑需要全方位的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建筑一体化服务,不仅关注建筑物本身的功能、高效和环保等元素,还关注建筑带给人们的愉悦与舒适的精神感受,并致力于建造出更多包含美、艺术与文化的经典建筑,同时福泽所有相关利益方,为社会创造多元价值,拓展更多幸福的空间。”

核心价值观映照出中国建筑的责任担当

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建筑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诚信履约的能力,保障项目品质、管理品质、服务品质持续优化;始终秉承绩效文化”,通过高品质的服务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和价值最大化。

从1987年国家设立鲁班奖开始,中国建筑截至2011年共获得鲁班奖164项,超过总数的10%,行业第一,获参建鲁班奖174项,居行业首位。从一个侧面映射了中国建筑的品质追求。

品质保障”要求中国建筑和员工树立品质重于泰山、品质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管理效益。价值创造”,强调一切以创造价值为目的,通过团队和个人价值的提升,实现中国建筑集体价值的提升。

1997年中国建筑在阿尔及利亚承接了松树俱乐部喜来登酒店工程,在阿国政治局势混乱、恐怖主义猖獗、施工现场需要武装坦克保卫、外国人员纷纷撤退的情况下,中国建筑员工坚守阿国市场,恪守合约规定,仅仅用了18个月的时间,就完

成了当时颇具政治意义的松树喜来登酒店项目,成功保证了非统会的召开,创造了阿尔及利亚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事实证明,中国建筑在阿国艰苦时期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共克时艰、同甘共苦的经历赢得了阿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大地震,中国建筑承建的所有工程都经受住了地震考验,一座房子都没有倒塌,被当地媒体誉为震不垮的丰碑”。1998年以后,阿尔及利亚政治局势回归平稳,经济开始复苏,社会百废待兴,中国建筑在阿国政府的支持下,涉足安置房项目、大学城项目、医院项目、监狱项目等,开始实现规模化经营,并稳步成长为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房建承包商。阿国市场成为了中国建筑海外产出的稳定区域和海外人才培养基地。

纵然是波诡云谲,纵然是荆棘密布,纵然是利益受损,中国建筑坚持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彰显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更是中国建筑发展源泉。

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为企业和员工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指明了方向,激励着广大员工不断提高工作品质,进而提升生活品质。激发着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帮助别人实现更多的价值。树立如此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建筑更加显活力和生命力。

中国建筑董事长易军强调,品质保障是对客户负责,价值创造是对资本市场负责。预见性地满足客户明确和潜在的需求,代表了中国建筑企业文化中的服务理念、社会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一个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团队,中国建筑除了为客户创造眼前的价值,还要为客户创造一个预期的价值。成功的企业,既要满足客户看得见的需求,还能够满足专业人士预期的未来需求,这样的品质才能走的更远。

仅仅满足客户今天层次的需求,这样做就不是合格的承包商!在更高的平台上中国建筑要给客户提供创造性的服务,这才是品质保证!在价值创造上,客户每一个基本的委托需求,中国建筑要通过n-1的资源消耗和成本费用,为客户创造n+1、n+2的价值!

这就是中国建筑的郑重誓言,映照的不仅仅是市场、发展、效益和客户,更多的还有社会价值、社会责任。

企业精神彰显了中国建筑的责任追求

中国建筑的企业精神凝练为诚信、创新、超越、共赢”。中国建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建筑的精神沃土”中,创造了深圳速度”,培养了陈超英等一大批典型人物,也孕育了铁军精神”、争先精神”、创先争优精神”……文化的厚积”,才有了精神的薄发”。

诚信、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构建诚信大体系和创新型社会的基本单元。中国建筑承载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诚信,是立业之基,恪守合约、有诺必践、诚信经营、讲求信用,是中国建筑赢得客户的信任争取到更为广大的生存空间的前提,也意味着中国建筑立足中国市场经济环境,致力维护良好商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坚定信念。

共赢是中国建筑的价值追求,是对利益相关方的承诺。这其实也是中国建筑的一种关于自身生态环境的共赢观和责任观。中国建筑坚信,在合作中谋求共赢,是形成利益共同体,赢得市场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及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佳途径。在项目实施方面,中国建筑推行强强联合,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广州西塔项目上,与上海建工、广州建工合作。在投资、实施城市综合建设方面,中国建筑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开发。在银企合作方面,中国建筑与多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取资金支持,谋取合作共赢。

中国建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就是高端领域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不为”,就是不与民营企业、国内小企业在低端市场争利。与中国建筑保持合作关系的民营企业高达25万家,中国建筑与其不仅是总分包关系和竞争关系,更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中国建筑在海外聘用了3000多名不同国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10000多名当地劳工,坚持属地化运营,参与当地建设,助推当地产业发展与和谐共荣。

中国建筑不仅与客户要强调共赢,与员工、股东、社会,其实都是一种共赢的关系,共赢要求我们坚持与各利益相关方在分工与协作中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利益,共同达成目标,共同实现发展。

中国建筑担当央企责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与协作队伍的共赢发展。中国建筑始终关心农民工的发展与成长,每年开办各类农民工夜校上万所,教授知识、传授技能,创造条件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和谐发展。中国建筑每年为社会创造150万个就业岗位,带领150万个家庭奔向小康……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篇6

建筑企业结合项目的运营情况以及建筑施工的整体造价,对建筑行业项目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这样既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还能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就以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及策略探析为研究课题,系统地进行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

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策略

一般而言,建筑行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由建筑项目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两个环节组成。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在企业造价成本控制范围之内,整个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会与建筑项目的实施联系在一起。针对此种情况,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需要着手于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各项弊端因素,对其进行深入化的研究并找出各项弊端的主要矛盾,提出有效成本核算解决策略,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概念和现状

(一)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概念

在建筑市场当中,建筑行业项目的成本核算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完整的记录整个项目施工准备前期一直到工程竣工物资耗费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工程花销[1]。

2.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建筑行业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在原有成本支付的基础上建立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并严格按照成本核算制度实施成本核算管理,使得建筑行业项目每个环节的费用花销都能与成本核算方案一一对应。其次,为了保证建筑行业项目每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在一个环节施工完毕之后,需要对其成本支出的金额进行确认,避免成本金额过度耗费造成下一施工环节的资金紧缺。

3.应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和成本支出费用记录,一旦发现成本核算出现错误,需及时告知成本核算管理人员,防止由于成本核算错误影响整个建筑行业项目的施工进度。

(二)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现状

根据当下建筑企业现状的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分别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其中成本核算是建筑行业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核心。但是实际的成本核算结果却远远达不到工程预期效果,追根溯源,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便是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且成本核算人员对成本核算的相关要素一知半解。此外,当前建筑行业的成本核算多是指会计核算,但实际的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当中,会计人员因无法掌控建筑项目完整的成本预算资料,因而不能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及成本结算情况,导致工程收入与成本不匹配,并且存在为完成指标人为调节成本的情况,这样子的会计核算根本达不到成本核算的要求,发挥不了成本核算的作用.

二、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影响因素

针对当下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核算问题分析是为了对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实施科学化的有效管理,以此保障整个建筑行业项目的成本造价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针对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分工工程计价成本不符实,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此外,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也会因为施工双方合同的变更、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成本造价的提升,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缩减。

三、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相关策略

(一)完善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制定成本核算步骤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项目,但是在实际的成本核算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比如,施工各阶段的物资耗费,人力资金耗费以及额外费用的支出,都需要在成本核算中一一详细列举,为建筑企业的成本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一切的先决条件都需要建立科学化的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此外,在成本核算制度完善之后,需要成本核算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核算制度进行建筑行业项目各项物资地成本核算。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规范性,必要情况下可安排相关人员予以监督。首先,以项目经理为首组织一套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根据成本预算指标制定出项目成本核算指标,并将核算结果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使其反映出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其次,确定众多成本中影响作用较大的成本,如人\材\机等主要成本的预算指标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成本差异的因素,分析得出结论,提高以后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最后,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加以分析后系统保存作为以后项目管理中的参考指标。

(二)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

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归根结底是由核算人员进行各项物资花销计算,而成本核算失误多半是由于核算数据错误以及成本核算步骤的遗漏造成。因此,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完善其内在的成本核算知识,既是对成本核算人员的一次技能培训,也是建筑行业项目整体成本核算水平的一次提升。针对成本核算人员核算技能的培训,主要是核算流程的细化、核算要素的认知以及成本核算数据软件的相关操作。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落实,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就能进一步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待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人员对自身专业技能已经熟练掌握之后,建筑行业项目成本的管理人员方可在保障建筑行业项目质量的前提基础下,进行成本压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降低建筑行业项目的成本消耗

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环节,往往出现因小失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核算人员过度注重工程材料、设备的数据核算,忽略了真实物资应用,进而造成建筑行业项目物资耗费不合理的现象。对于此,还需要成本核算人员加强对工程项目成本消耗的监督,对各项工程材料的使用状况进行记录监督,提升工程材料的利用率,以此推动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地稳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一直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的建筑行业项目中成本核算效果远远达不到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预期成效。对于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还需成本核算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核算问题分析,并实施科学化的成本核算管理,以此保障整个建筑行业项目的成本造价都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样一来,也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