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培养方案篇1

无论是市场营销专业本身,还是广告学课程,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为广告学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教学中一定要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法并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进一步强化案例教学法

如今经管类院校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广告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和创新性。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挥创意,不仅要善于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善于观察生活、把握时代特色,鼓励发散思维、嫁接思维。因此,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学习中尤为重要。第一,经典案例。在广告学中,有许多理论来自于广告创作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在课堂讲述中,用经典案例来说明,更能刺激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热情。第二,代表性案例。将广告热点作为案例讲述,并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也就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学生本来就喜欢追赶潮流,也乐于去接受新事物,广告热点问题本身就受到学生的关注,以此作为突破口,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三,网络广告案例。在目前的广告学课程体系中,对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媒体、网络广告模式的讲述非常少。但这又是未来的营销、广告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课程讲述中有选择地讲述网络营销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需要收集广告案例,建立案例库。管理类课程有一个共性,即权变的影响:环境不同,则方法不同。案例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不同的变量,并匹配不同的理论,查找解决方案的过程。此外,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案例收集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不断关注时展的特征。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虽然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但教师需要将大量工作做在课前,例如对案例的精简、整合、分析、归纳等,这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另外,教师需要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寻找解决方案,多动手,勤动脑。通过多看、多想、多练,培养学生对广告创作的感觉。

2.专题教学法

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些专题讲座。在专题教学法中,可以将课程中的重复内容进行凝结归纳,并在主题突出的情况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法需要结合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主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广告学课程中,广告心理学部分与消费者行为学的重合、广告调查部分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重合等,通过专题教学法可有效消除。

3.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的重点在于优秀广告的展示。只有看得多,才能锻炼出学生的欣赏能力。当代的教学手段日趋先进,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教学手段,灵活运用PPT课件插入广告图片、播放广告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欣赏优秀广告作品的同时,有目的地讲述作品成功点在何处,提升学生的广告欣赏水平,了解广告成功的因素,潜移默化式地提升学生的广告创作能力。另外,可以通过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名的广告网站,例如中华广告网、中国广告设计网、中国广告网等,通过某个主题搜索、寻找优秀的广告作品,使学生提高广告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4.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整合知识,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但这类教学需要整合企业资源,寻找适合学生操作的广告项目,来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例如,让学生参与创业策划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与某些企业合作参与广告设计项目、包装品牌设计项目等,让学生在实际设计中获得直观的认识,教师在旁指导说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课堂中,还可以通过某些课题,让学生开动脑筋,例如:关于某某项目的广告主题的思考、对某项目策划的广告方案等。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基于网络广告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广告宣传,是需要教师考虑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毕竟,目前在网络上做宣传的方式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质,例如搜索引擎、博客营销、病毒营销、植入式广告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营销专业和广告专业的学生就业时会向网络广告领域扩展,不掌握这部分的技术就意味着与时代的需求脱节。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需要有目的的加强这部分的培养。

5.研究教学法

当然,我们在课程的学习中,也需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阅读文献,确定研究方向,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解决广告问题,并学习写作专业论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以和课程考核机制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

二、结语

广告学培养方案篇2

关键词:应用学科;广告学;人才培养;“三三制”教学改革

广告高等教育在中国已历经30余年发展,专业学生人数呈数量级上升状态。但是广告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却始终存在。对此,学界早在2005年就有描述:“长期以来业界对广告教育的主要批评是广告教育与实际脱节,培养的学生难以很快适应行业一线的实战要求”[1]。对于业界的批评,一些学者提出高等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如果只强调‘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势必使中国广告企业乃至整个广告行业最终缺乏持续健康发展的后续保障”[2]。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告学乃至其他应用学科,如果在人才培养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价值也难以体现。如何平衡广告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一直是摆在中国高校众多广告学系面前的现实问题,南京大学广告学系亦不例外。2009年南京大学开始了一轮全国首创的“三三制”教学改革,这为广告学系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框架。在这一框架下,“4A广告讲坛”课程应运而生。这门课程打破了广告学系原有师资力量的制约,统合优秀的社会人力资源,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引进国际广告前沿理论为目标,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尝试和实验。本文希望以这门课程为研究案例,管窥“三三制改革”中倡导“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的理念对广告学及其他应用学科人才培养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

一、广告实践教学:应用学科人才培养的困惑与瓶颈

对于广告学科而言,人才培养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来自用人单位的质疑:“理论有余,实践不足”,这在其他一些应用学科也普遍存在。为什么应用学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能合拍,其原因不少学者的研究已经达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

首先,应用学科缺少“量身打造”的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高校,学科发展日益多元化,但各学科的学生培养和考评机制却难以按照自身的特殊属性进行个别处理。从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高校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并辅之以实验、实习,主要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播前人的经验升华而成的理论”[3]。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应用学科而言,缺少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的平台。学生不是主动地探索未知领域,而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这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他们很难对经验型知识形成感性认知和理解,毕业后所学难以有所用。

其次,应用学科在发展上自我封闭,与业界的有效沟通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二是教学内容。

以师资而言,高校师资队伍需要“高学历”,但“高学历”这道门槛也将很多优秀的业界人才拒于高校大门之外。仅以全国广告学科而言,拥有广告一线工作经验的师资可以说少之又少。从事广告教学的老师,其“出身”多为基础学科,他们具有高超的理论素养,但欠缺实践第一线的信息和经验,而这恰恰是业界人士的优势所在。师资队伍过于“理论化”,应用学科教学就难以“实践化”。

以教学内容而言,案例教学是目前世界著名高校应用学科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在中国高校却难以顺利开展。业界人士难以进入高校,高校师资也很少进入业界进行必要的考察、学习和进修。业界的成功案例,往往只在“圈内”传播,其教学价值和研究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应用学科的人才培养,也因此面临知识老化,理论跟不上实践步伐的问题。

南京大学广告学系在学科设置上隶属传播学,人才培养基础于普通高考招生,在办学过程中同样受到以上问题的困扰。但南京大学自2009年以来开始了全国首创的“三三制”教学改革,给广告学系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框架。“三三制”教学改革旨在多元开发学生潜力,其基础是自20世纪90年代就已成型的“宽基础、强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它使各学科能够按照自身特性设置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广告等应用学科教学开拓了极大的创新空间。“4A广告讲坛”正是在“三三制”教育改革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实验性尝试。

二、“三三制”教学改革:应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南京大学是综合性、研究型高校,文理兼容,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并举,对“人才培养一刀切”,“只重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教育”等问题早有反思。早在2000年左右,南京大学就建立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即四个融通: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全球一些著名高校的改革举措,也给南京大学带来了新的思考。仅以哈佛大学为例,其在2007年开始的全方位教学改革,就是以“综合性、选择性、基础性、灵活性”为原则,培养能引领世界,具有国际视野的各领域领袖人物。基于“四个融通”的教学理念和全球高校教学转型的背景,2009年南京大学“三三制”教学改革得以推行。

“三三制”教育改革关键在于两个“三”。第一个“三”,指的是本科教学培养的三阶段: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和多元培养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第二个“三”,学生发展的“三”大类型: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三制”改革并不是一种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为各种各类人才培养方法创新提供平台,学生、教师乃至整个学科都能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具体到应用学科而言,“三三制”教育改革能够帮助基层院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并改变封闭式办学的状况。

“三三制”教学改革鼓励精简“课内”,强化“课外”,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学校开设了一大批“研究性”课程,研究性不是理论性,指的是学生主动研究学习内容,着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提升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其目的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够有效地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之中。

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也是“三三制”教学改革的重点。南京大学鼓励各学科与业界相互交流,并为此提供相应的资金、设备和人力等资源支持,比如开办各类暑期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开放实验室计划、在国内外开辟大批国际化实习实践基地等。

在这样的基础上,南京大学广告学系开始了“4A广告讲坛”的尝试性实验,期望能够达成“三三制”教学改革的目标,即为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各行各业拔尖创新人才”[4]。

三、4A广告讲坛:课程改革创新与案例分析

在广告业界,所谓“4A”意指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AdvertisingAgencies),加入该协会的广告公司一般规模巨大,多为跨国广告集团,其影响力遍及全球。自中国开放广告市场以来,萨奇、奥美、DDB等著名4A广告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尽管它们的出现对本土广告公司构成了巨大挑战,但也为中国本土广告人才提供了新的发展舞台。同时,4A公司的广告实践代表着当下世界广告发展的前沿潮流,打开了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连接通道。

在南京大学“三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广告学系开始思考如何与4A广告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他们来自实践第一线的丰富资源,引进全球最前沿的广告理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学会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提升实践能力。2009年6月,“4A广告讲坛”作为一门具有两个学分的课程正式编入了南京大学教务处的教学计划,并于9月正式于广告学系开始授课。讲坛力求解决广告学科人才培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师资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突破。

首先,讲坛实现了广告学界与业界的沟通,摆脱了应用学科封闭式办学的困境。从师资而言,讲坛的授课人全部是正在或曾经在4A广告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优秀人才,这打破了高校师资必须高学历的惯例,并奠定了广告学系与业界长期合作的基础。从教学内容而言,授课人带给学生的都是来自一线的鲜活案例和实战理论。学生们从授课人那里看到的是世界广告行进的步伐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次,讲坛改变了高校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参与式学习。讲坛的授课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互动授课”,另一种为“创意训练营”。“互动授课”大约每两周进行一次,时间大约在3~4小时左右。由授课人进行主题演讲,演讲过程中授课人会与学生一起探讨某个主题内的专业问题,比如评价广告的有效性、归纳广告的创意思路等;演讲结束后,授课人接受学生提问,学生可以就演讲内容,也可以就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授课人进行自由开放的交流。

“创意训练营”是由4A广告讲坛授课人苏秋萍提出、广告学系完善并执行的4A广告讲坛暑期小学期授课形式。每期“创意训练营”为期一周。简单地理解,“创意训练营”就是一种模拟广告提案会。主讲人是学生,而授课人则坐在台下。学生以模拟广告公司的创意人员身份,对讲台下的同学和授课人进行广告提案,而授课人则在学生完成提案后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提出修改意见。在下一轮的创意训练营中,学生会将修改后的作品进行再一次的提案。创意训练营意在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并获得专业性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有学者称之为“角色互换”式的互动教学,并指出其“有利于学生超前体验广告人的生活,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张扬个性,挥洒才情[5]。”

在授课过程中,业界人士不仅呈现出良好的广告专业素养与国际前沿水平,更表现出对我国广告高等教育的热情,这一点,是在课程设置的初始广告学系没有预料到的。由此,我们认为学界和业界的交流沟通不仅是学界单方面的愿望,优秀的业界人士同样希望通过高校这样的平台传播前沿的广告理论和其自身的经验积累。当然教育者的兴奋并不能代表教育本身的成功,为了衡量讲坛的实际效果,我们还对该创新型课程进行了追踪的教学效果研究。

四、我们喜欢这样的课程:来自学生的反馈与效果分析

衡量教育是否成功,其标准是多维度的,但最为基础的就是受教者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评价和接受程度。按照这一思路,广告学系对参与4A广告讲坛的近6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问。调查对象为参与讲坛的南京大学2007和2008级广告学系学生,主要采用了焦点小组会议的调查方法对“4A广告讲坛”课程进行了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调查访问,我们发现学生对“4A广告讲坛”课程给予了较高评价,学生对讲坛的参与度、好感度和自觉受益度都处于其他专业课程之上,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等教育从业者的反思。

第一、参与度。我们分别从参与广度与参与深度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从参与广度来看,2007和2008级的广告学系学生全部参与了讲坛课程,而一些2009级学生和2006级学生也在了解讲坛举办时间和地点后设法参与了部分课程,这样横跨多个年级的参与广度反映出学生对“4A广告讲坛”课程的学习热情。从参与深度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在互动式授课中与授课人进行了交流,或提出过问题,或回答过问题;大约半数学生在创意训练营中做过提案。学生提出互动授课“时间较短,希望能够有更长的互动交流时间”,“创意大师来一趟不容易,总觉得几个小时就走实在是很可惜,希望有更多的接触和沟通”。

第二、好感度。在教学形式方面,学生对4A广告讲坛创意训练营给予了更多的好评,认为其比互动授课形式更为活泼,也更让学生“有种身为广告人”的感受。在教学内容方面,学生们认为讲坛提供了“很多关于广告人真相的信息”,“大师们对广告的理解很有个性”,“对大师对广告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开设讲坛课程之前,受调查学生都没有与这些国际一流广告精英直接面对面的经历。所有被调查学生都认为讲坛在未来有必要继续开设,并力争成为南京大学应用人才培养的“招牌课程”。

第三、受益度。学生们认为开设4A广告讲坛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开阔视野,了解全球广告界的前沿信息”;其次,是帮助他们“从各种不同角度认知广告”;最后,是“提升创意能力”。2007级(大四)的学生在接受调查时已纷纷开始实习和就业,他们认为在讲坛上学到的内容可以在实践中得到真正运用。“进入4A公司实习时,也充满了自信,因为对其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2008级(大三)的学生则主要从感性层面描述了自身从讲坛的受益情况。他们认为经过“4A广告讲坛”这样的课程学习以后,“不再觉得校内学习生活与校外实践工作遥不可及”,“大师们不同的个人经历、丰富的情感世界让自己获益匪浅”,“他们就像自己的偶像,觉得自己有了奋斗目标”。

“4A广告讲坛”是一门实践性、前沿性、国际性并重的课程,这是受访学生的共同看法。对于讲坛内容,他们记忆最为深刻的依次是大师对学生作品的点评、创意方法、创意案例、世界创意潮流。应该说受访学生的这一结论与南京大学广告学系开设课程的初衷相契合。美国的教学评估指标系统同样“强调学生的学习成就与高等院校的办学使命和目标相一致”[6]。从这一角度来说,讲坛的课程设置客观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也在已经实习、就业的不少学生的感想与体会中得到了验证。

五、多元开发社会资源:建构应用学科有效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说,正是南京大学“三三制”教学改革催生了“4A广告讲坛”课程。“4A广告讲坛”的发展还不成熟,依然处于摸索阶段。但从受教者学生角度看来,这门课程是连接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的一座桥梁。换句话说,“4A广告讲坛”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南京大学广告学系突破了师资限制,建立起了一个业界与学界进行资源交流的平台。当然这个平台目前看来还很微小,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还缺少制度的支持与保障,但它却是南京大学“三三制”教学改革成果的一种呈现形式,也是一种略见成效的大胆探索。

从根本上说,“三三制”教学改革是一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实施,它为各种可能的探索提供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划定统一整齐的某种方案。“4A广告讲坛”的计划一出炉就得到了南京大学教务处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因为它可以解决高等院校应用学科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面临的难题:如何平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间的关系,如何面对业界对于人才使用的质疑,如何为社会提供既具备深厚底蕴又拥有动手能力的紧缺人才。

“三三制”教学改革的特点是转换教育视角,不再从教育者的角度,而是从受教者的角度出发看人才培养;不是以教育者的设定模式,而是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人才培养目标。这对广告学等应用学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基地也是科学研究基地,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科学研究者,双重身份的重叠,使他们容易将理论性的思维方法带入教学。而通过转换视角,教育者就可以更明确地看到受教者以及社会的需求,灵活对待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三三制”教学改革促使南京大学广告学系“走出去”、“请进来”,社会资源被充分利用之后,不仅受教者受益,教育者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理论源泉。

国内众多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以‘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为标志的世界一流大学”。所谓的“研究型”并非“理论型”、“国际化”也并非“留学化”,应用学科的人才培养也可以成为“研究型”,也可以在国内实现“国际化”。让学生主动参与专业实践、行业研究并与世界前沿零距离接触,而非被动接受来自前人或者教材的知识灌输与理论桎梏,才有可能使之逐步成长为具有高度专业素养与社会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才是“综合型”大学的本意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刚.提升广告教育效果的两个关键环节[J].广告人,2005(9):115.

[2]刘悦坦.广告学专业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J].新闻记者,2007(2):64.

[3]潘惠德,许传宏.高校广告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2(3):74.

[4]南京大学教务处: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概况[R].南京大学,2009.

广告学培养方案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广告设计;市场需求;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逐渐成为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宣传和树立自身形象、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的重要营销手段,这就带动了广告公司的蓬勃发展。

一、广告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对广告公司、广告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告市场的发展趋势也呈现以下四点变化,即广告公司整合化、广告市场细分化、广告服务专业化、传播形态数字化。在广告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广告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当前广告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广告公司对人才的要求包括敏锐的观察力、精准到位的执行力、整体把控的整合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不断求新的学习能力等。广告公司需要复合型人才或综合性人才,需要广告人才不仅熟练地掌握广告设计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技能,并将自身专业素质与市场结合起来,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

二、中职院校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中职广告设计教育现状。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广告设计是热门课程之一,但从实践教学情况来看,中职广告设计教育现状并不乐观,教学落后于实践,致使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从中职广告设计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课程设置通常包含四部分,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中职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全面,过于注重学生广告设计能力的培养,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够密切,而且与市场的联系不足,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较少。从专业教师来看,教师队伍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纯艺术设计类专业出身的老师,二是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三是第一线实践的广告设计师或广告人,但第三类老师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2.中职广告设计实践教学问题。对中职广告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实践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多是在实验室进行框架化的模拟教学,缺乏与市场的紧密联系,而且实践课程的设置也较为随意,缺乏完整性与专业性。二是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多数教师缺乏实战经验。访谈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广告设计知识结构单一,过于注重视觉的表达,缺乏营销、传播、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三是实践教学滞后,校企合作不足,实践教学多以虚拟项目的命题方式进行,对媒体投放、传播以及设计成本的意识不足。校企合作的不足也导致实践教学与实践应用缺乏足够的联系,学生参与不到项目的主要环节中,导致教学收获不到实质效果。

三、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探索

广告学培养方案篇4

关键词广告策划创新教学创意培养

一、广告策划课程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对广告策划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商业活动以及社会文化活动的层次越来越高,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广告策划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就更高。另一方面,随着国际高端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广告策划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策划理念和专业知识,也对中国广告界带来了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广告策划教学如果不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必将被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广告界给挤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告业发展迅猛,一方面是广告公司犹如雨后春笋,到处都是;一方面是广告人才匮乏,大多数的广告公司只是做“来料加工”式的广告,不具备有策划能力,这类广告公司终将被市场淘汰。信息时代的广告策划人才,不仅要具备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驾驭和运用广告知识的综合能力。高科技的发展,更要求策划人才要有一定的实战操作能力、和执行能力。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的灌输是无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策划人才的。广告策划的发展是动态的,策划理念更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广告专业的学生要了解市场、分析市场、随时把握市场走向,才能更好的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和提高策划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形成具有现实执行价值的策划方案。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端的策划人才,只有创新广告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战经验能力、策略制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传统授课模式影响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广告学专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就是以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学生们对广告策划的认识非常抽象,比较粗浅,对广告策划知识的运用能力也相当的有限,能做出在实践中具有实际执行价值的策划人才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这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很不匹配。广告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学课程,以实践为导向,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对广告市场的综合分析能力、整体策略制定以及执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广告策划”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的广告策划教学过多的注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实践经验的培养,造成我国广告专业学生的实际运作用能力和执行能力都比较差,因此,要想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广告精英,就必须改革“广告策划”的教学模式。

(一)系统培养广告策划技能

广告策划技能,是广告操作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基础,“广告策划”课程的创新性教学,首先要体现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广告策划”文本的撰写能力,其次是从策划流程上加强对学生市场分析能力的培养,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广告策略制定的掌握以及对广告媒介选择技巧的把握,逐步培养学生对广告预算、广告效果评估等等广告实践技能的能力。要一方面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从容应对实际操作中碰上的各种问题和情况。

(二)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和资料运用能力

市场调查是广告策划的基础,前期的市场调查是否准确、资料是否完整,对广告策划案的执行价值起到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市场调查和市场调查资料的的收集,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广告工作。这种能力的培养单靠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无法培养出来的,市场调查能力以及市场调查资料的收集,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去实践锻炼,才能真正体验到要做好广告基础工作所必须注意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一个周密的市场调查方案,一份科学和完善的市场调查资料,都是成就一个成功的广告策划案例的基础和前提。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从社会中学习提取广告创意的能力,对广告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广告创意的难度越来越高,广告创意的工程越来越大,往往一个广告策划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团队的协作,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系统工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对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战能力,顺利进入社会并适应工作需要就非常重要。

三、创新教学对创意能力的培养

创意是广告策划的灵魂。创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提高创造能力。丰富的知识是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础,创意者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对各种技能与相关的各种学科知识都应该了解。也就是即拥有专业知识,又要博学各类相关知识。

其次要改善创意智能。创意是整个广告活动围绕展开的中心主题,它是整个广告的灵魂,也是创意者的智慧结晶和个性展示。当今社会,我们已经无法想象社会中没有广告将会是怎么样,事实上,我们每天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受到各种广告创意的影响。广告创意来源于生活,任何广告创意都应该是对社会生活智慧的提炼。因此,要求创意者不仅具备综合性的知识能力,还需要丰富的生活常识和在生活中发现亮点的独特能力。

四、结语

广告创意就是提取当前社会最时尚的元素,并把它加以艺术化的表现出来的广告活动。这是一项充满挑战、充满激情的创作活动,吸引着不少年轻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如何在广告策划教学中创新改革,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有别具一格创意能力的广告策划人才,将是我国广告策划教育者继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只有大胆的进行教育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广告事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广告策划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建春.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阳艳群.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3]朱冬梅.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广告专业教学—广告创意与策划课程教学设计[J].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06-30

广告学培养方案篇5

1.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因此,以《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深入研究基于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模式和机制,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2.以精细化培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

《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设计体现了理实一体,素能本位”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广告公司各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建立以工作流程为主线的精细化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广告公司运营过程为主线,按照策划广告过程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即把课程教学内容分为认识广告模块、广告市场调查模块、广告策划模块、广告设计模块、广告制作模块、广模块、广告效果评估等7个模块,第1.2个模块对应企业市场专员岗位,第3.4模块对应创意与策划专员岗位,最后3个模块对应编辑专员的岗位。

3.以高位就业为目标的课程任务设计

3.1教学内容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以真实工作情境为载体,通过模拟广告公司的业务流程,从营销专员、广告企划专员及主管的工作岗位出发,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从而实现基于企业工作岗位的工学结合。《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教学模式正是基于高位就业孵化”的理念,利用并整合学校校企合作单位如红府超市、年客服饰有限公司等,针对在校学生设计出工作环境、岗位轮替、职位递升”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广告公司各岗位的轮岗,综合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职业素养。与此同时,还将优秀毕业生选派至校外合作企业,与广告项目总监直接对接,进入管理层,更进一步增强管理技能,体验领导的艺术,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高位就业。

3.2实施步骤

3.2.1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6-7人。

3.2.2工作情境设置

在广告公司一般都设有客户部、策划部、媒体部、创意部等职能部门。其工作流程是:先由客户部搜集广告产品与竞争对手以及行业资料等,然后会同策划部一起消化企业信息资料,形成策略思路和策划方案,媒体部则根据策略思路和策划方案完成媒体方案,并形成创意简报交给创意部,接着创意部就组织文案、美术指导进行创意表现,形成设计方案后向客户部进行内部提案,内部通过再向企业进行正式提案。由组长担任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在市调专员、策划专员、媒体专员、提案人、文案专员等角色中挑选一个,在每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轮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岗位。

3.2.3教师分配任务

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书,根据社会热点事件或学生感兴趣的行业、产品设置七张订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客户有广告需要,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广告方案,需要每个公司独立设计广告方案参与竞标。项目由易到难,由单一技能的演练到综合技能的运用,对能力的培养既有重复的部分,又不断提升。订单1.优乐美奶茶”在合肥高校校园推广设计悬挂平面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学生熟悉的快消品进行广告策划入门训练,限定校园市场为广告对象,为学生进行广告调查等相关工作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操作。订单2.**辅导班”合肥高校校园推广角落平面媒体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学生熟悉的服务类商品进行广告策划入门训练,限定校园市场为广告对象,为学生进行广告调查等相关工作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操作。订单3.联想YOGA3”超极本广播广告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市场上新推出的热门商品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广播文案创作为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洞察能力。订单4.美图手机”微博、微信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市场上新推出的热门商品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洞察能力。订单5.可爱多”冰淇淋微电影广告方案招标:学生自行设定广告情境,利用手机、电脑、视频拍摄剪辑软件等设计、拍摄并制作视频广告,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订单6.江淮IEV4纯电动汽车”宣传单页、灯箱、电视、广播、微博广告方案招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电动汽车市场,针对安徽市场设计江淮IEV4新车上市设计一系列宣传活动,配合企业的新品推广,使学生对多种媒体的广告形式综合运用。订单7.商之都周年庆典”整合营销方案招标:在教师指导带领下,对商之都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根据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开展相应的策划工作,整合营销方案的设计业是对学生营销能力的综合运用。

3.2.4分析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设计广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订单属于哪种类型的广告,通过鉴赏不同类型的广告作品、学习优秀广告案例、讲授各类型广告的设计要点,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

3.2.5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在设定的项目周期内,由项目主管合理安排整个任务的进度和分工,最终形成的广告策划案由提案人准备方案的展示。

3.2.6正式提案

每个小组的提案人陈述本组作品的创作理念,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在职场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3.2.7策划案评价

每个小组展示完毕之后,评委进行提问和打分(评委不对自己组的作品进行打分)。在此过程中,教师点评每个作品的亮点,并启发学生的思路完善方案。

4.基于工作过程的体验式课程设计的创新思路

4.1坚持产教融合,走校企合作之路

以《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力图寻找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

4.2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方式,充分强调学生参与性,同时强调企业导师的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完整的广告策划工作过程。为满足企业对广告策划人才的需求,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广告公司各岗位和真实工作情境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托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一体化。

4.3高位化的人才就业目标

广告学培养方案篇6

关键词:高职学校;广告设计;校企合作

在21世纪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很多组织都是通过广告业来完成的,因此,广告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行业。这也就相对来说,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激增。而广告设计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别是作为中等职业院校来说,所培养出来的广告设计人才,应该具有突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必须针对行业要求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设计和制定出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

一、高等职业院校传统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问题

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随着近几年我国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广告形式也愈加多元化,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所建设的实训基地无法满足现阶段市场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教育水平,高等职业院校需要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1]。

二、校企合作模式基本类型

(一)订单合作模式

订单式合作模式是当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院校根据企业的订单组织招生,并根据企业订单的需求制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内容。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企业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学校培养创造条件[2]。在订单合作模式下,学校负责对学生进行理论和知识的教育,企业则负责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二)实习基地共建模式

校企合作的另一模式便是实习基地共建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创建实训基地,用于学生的教学。企业提供资金、设施设备等,学校提供场地,实训基地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子啊实训基地接受实践培训,同时为企业生产产品[2]。通过这种模式,学校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广告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设计

(一)校企合作制定培养计划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培养的标准是能否适应市场岗位的要求,而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却与市场存在一定的脱节。因此,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制定培养方案,企业根据自身发展要求,院校则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院校的专业特点,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出既满足市场需要,也满足当前教育实际需求的最优培养方案,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培养条件。

(二)按照企业的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下,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是必然的环节。广告设计专业在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时,主要内容是创建各个工作室。学校与企业合作创建校内实训基地,院校为工作室提供相应的物质设施建设,比如广告制作相关的设备,同时为学生提供广告设计的相关操作技能[2]。

校内实训基地的创建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中了解并掌握设计的全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广告设计专业打下坚实基础。在校内实训基地中,采用企业的真实项目,而不是虚拟的课题,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制作,专业设计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把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服务客户的意识,减少在广告设计过程中的盲目性。在实训基地进行某一课题时,可以指派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并由教师指导对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初步的广告设计方案,而后由专业的设计师对方案进行指导,经过评比后,对于优秀作品,企业可以给予采纳。

通过校内实训,学生的广告创造积极性可以得到激发,在锻炼应用能力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明确自己的身份,真正地把自己看作一个设计环节中的参与者,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客户的要求、价格成本等等,这样学生便可以提早了解未来工作的内容,正确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

(三)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需要具备讲课能力,还需要具备技能,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在近几年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建设。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广告设计一线人才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样教师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后,还能够合理反馈于自己的理论教学,实现技能与理论的提高。双师型师资建设可以利用企业专业人员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的特点,使广告设计人才能够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优势,指导学生的实习。院校也可以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3]。

四、结束语

广告设计行业是一个主要培养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性设计人才的行业。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说是一项常用的校外实训教学模式,探索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这样能够避免院校的不足,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学习机会。??我们必须要强调广告设计是与社会,经济,文化相结台的行业,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在教学改革的探索道路上仍然有很多我们还没有尝试过的,但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广告设计人才,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道路上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浩然,李静.广告设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