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主要特征篇1

关键词:茶婆;彩婆;表演;对比研究

绪论

《采茶灯》又名《采茶扑碟》,距今约有两百六十多年的历史。采茶灯队伍由茶公、茶婆、采茶姑及武小生、男小丑等角色组成,他们边舞边演,穿插道白或演唱。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民间老艺人温七九等人的努力下,使它成为纯粹的歌舞表演形式,采茶姑娘在精明能干、诙谐幽默的茶婆带领下,一路翻山涉水,边采茶边扑蝶,显现出欢乐的劳动情景。

《彩球舞》又名《踢球》《碰球》《贡球》,源自梨园戏《李亚仙》中,流行于闽南各地。“彩球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策》中的“踢鞠”一词。“彩球舞”一般由6人组成,分别是男球手一人,彩婆一人,妙龄少女四人,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婆娑起舞,整个舞蹈优美活泼。在表演中,数彩婆的表演最为突出,表现出泼辣诙谐的特质和一种乐观爽朗的生活气息。

一、闽西《采茶灯》茶婆与闽南《彩球舞》彩婆的舞蹈基本动作的比较

(一)茶婆的基本动作

早期的茶婆是男扮女装进行表演的,因此基本手型多为剑指型、兰花指型和单指型,而后由女子扮演的茶婆大多用兰花掌型、采茶手型和单指型等。茶婆另一手持麦杆扇,扇子的表演别具风格。在表演中,茶婆的指挥全靠扇子的表演,在途径盘山湾、走避路、走一段后到独木桥时,这时王妈妈的指挥是唱“上起岭来背驼驼,下起岭来嗳嗳喏,到此独木桥最难过,倒回后山去采罗!”①并将扇子拍手一举,引导姑娘们倒回山顶。“拍”这一动作是必不可少的,相当于一声口令,在茶婆的动作中扇子拍手是茶婆的基本步法有:采茶步、扭步、叠步、十字步、云步、花邦步、上山步、下坡步、上船步等。这些步子的用法都是配合情景的需要表现的。

(二)彩婆的基本动作

彩婆的基本手型多为螃蟹掌型、兰花掌型、单指型、反叉腰型等。彩婆另一手可抓手帕,有的彩婆表演则是空手无道具。在表演上,手上动作一般以“提压腕”动律配合起来,如在前后荡身动作中,左脚向前迈一大步,成“前弓步”,上身前俯,同时双手向左摆动并顺势提压腕。在该动作中,彩婆左手兰花掌型,右手抓手帕,手上动作与提压腕动律相结合,加上表情上的夸张,突出表现了那种泼辣诙谐的人物性格特征。

彩婆的基本步法有:弓步、十字步、踮脚横摆步、平走横摆步、吸跳步、跳踢步等等。这些步法多与上身的“横摆”动律、“蛇腰”动律协调配合,形成表演中的“三道弯”体态,把彩婆那种“鬼头探脑”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茶婆与彩婆的基本动作的比较

闽西《采茶灯》中的茶婆与闽南《彩球舞》婆的基本动作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首先,从基本手型上说,她们两个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右手持的道具及用法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茶婆右手执麦杆扇,彩婆可右手抓手帕。茶婆的麦杆扇是起调度作用,用以指挥舞蹈中的队形、路线,扇子的使用配合“拍手”动作完成,使舞蹈中的情景更有表现力。而彩婆的手帕只是个装饰的道具,看舞蹈的需要,有时可空手无道具表演,手上脚上动作多与上身动律协调配合,动作幅度较大,膝盖的屈伸动律较多。接着,从基本步法上来说,茶婆的步法较生活化,彩婆的步法比较戏曲化,因为《彩球舞》是从戏曲舞蹈严格规范的科班传承而来,融入些经典的动作,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最后,从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上说,茶婆表现的是一种能说会道,精明能干,幽默诙谐的人物特征。而彩婆表现的则是一种泼辣诙谐的人物特征。茶婆擅长用言语及道具配合好来表达,而彩婆则擅长于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二、闽西《采茶灯》茶婆与闽南《彩球舞》彩婆的舞蹈表情的比较

(一)茶婆的表情特点

在采茶灯表演中,女丑“茶婆”,俗称“师傅”,要求扮演者滑稽、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突出的表现在茶婆的足智多谋、即景歌赋上,使得歌舞采茶灯更加生动活泼,贴切生活,直观易懂,给人以亲切感。

茶婆的嘴上动作以咧嘴、尖嘴为主,主要是用来:念、唱、说之用。头部动作以摇头、晃头、前点头、侧点头、仰头、伸缩为主,配合扇子动作变化各异。据老艺人温七九回忆,第一位茶婆的扮演者叫“张妈妈”,第二位叫“王妈妈”。张妈妈梳燕尾头,穿蓝色缝大边的女丑衫裤,王妈妈梳大头,穿大红衬缝大边的女丑衫裤。她们各穿高跟木底鞋,手执麦秆扇。表演化妆上,脸蛋突出两圆红,柳眉,红嘴,一定有佩戴耳环。

(二)彩婆的表情特点

俗话说“无丑不成戏”。现存的闽南《彩球舞》就是在梨园戏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婆的打扮则是戏曲婆打扮。表情生动丰富,表现出一种泼辣幽默的性格特征。

彩婆的嘴上动作以尖嘴、扁嘴为主。头部动律以摇头、晃头、摆头、点头、伸缩为主,在表演中要求“摆”头要脆,“晃”头要连绵松弛,“摇”头和“点”头幅度要小但速度要快,且要连贯,带有内在的控制性,“伸缩”头要保持平衡,注意下巴不能上翘。眼的动律较为丰富,以“平视、旁视、单闭、收放”为主,眉的动律为“挑、抬”。总的来说,头、眼、嘴表情夸张、细腻、幽默。表演化妆上,脸蛋也是两圆红,红嘴,头带各式各样的花。

(三)两者表情特点的比较

丑角在戏曲中具有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丑角的面部表情则是他/她的特色及吸引人的地方。而我们福建的丑角多以“女丑”为主,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

在闽西《采茶灯》中扮演丑角的“茶婆”与在闽南《彩球舞》中扮演丑角的“彩婆”在头部动作上是基本相似的,她们都以脆而小的“摇头”与“晃头”动作,以及连绵的“晃头”动作和平均的“伸缩”动作为主。但《采茶灯》中茶婆的头部动作一般都是和手上的道具扇子配合起来完成的,如茶婆想要指挥姑娘们上山去采茶时,只要拍手并将麦秆扇一举,侧头向扇子的方向,点点头便可引路扭步向前走。茶婆的面部表情却不如彩婆丰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张口齿伶俐、能随机应变的嘴,在表演中必不可少的“大头家”是能根据不同的地点、背景即兴地指挥采茶灯队伍的表演,见到什么能唱什么,如遇到搬家的情景,茶婆便会带领姑娘们“四只跳”,就是围绕着房子的各个柱子进行表演,使场面充满热闹喜庆的氛围。而在闽南民间舞蹈《彩球舞》的头部动作以及面部表情中眉、眼、嘴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多配合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构成了闽南民间舞蹈独特的神韵和风格。如:头向左摆,眼就做左“单闭眼”,眉做“单挑眉”,嘴做“扁嘴”。头回原位,眼做“收眼”,眉做“平抬眉”,嘴做“闭嘴”。

可以说,《采茶灯》中茶婆的表演是情景再现,而《彩球舞》婆的表演则是情绪再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同处在福建的民间歌舞《采茶灯》和民间舞蹈《彩球舞》中的茶婆和彩婆,在基本动作、表情特点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他们都是通过丑角的形象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但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背景,造就了他们在表情特点、基本动作、舞蹈作用等方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很好地把握她们的相同之处,区分她们的不同特点,为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注释:

①龙岩采茶灯研究会主办《龙岩采茶灯研究》,2008.10.1.

参考文献:

[1]李联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卷)[M].中国ISBN

中心社,1996年版.

[2]郭金锁、黄明珠.《闽南民间舞蹈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

社,2008.1

茶文化的主要特征篇2

茶企网站视觉设计是以互联网作为载体,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交互技术为基础,依照客户和消费者的相关需求设计,同时遵循艺术设计规律,实现商业目的与功能统一,是商业功能和视觉艺术的统一。设计具有江西文化特征的茶企网站,需要把握以下设计原则:

(一)主题鲜明性。创建网站首先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群体。既然是作为宣传江西茶叶的网站,首先需要考虑广大消费者对于江西茶叶的了解和印象。明确设计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产品、介绍企业还是推广电子商务?例如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官网设计,网站宣传主题目的非常明确,宣传和推广大益品牌的茶文化和茶产品。

(二)信息专业性。网站的信息内容应该充分展现茶企的专业性。通过各类信息、数据向外界介绍茶企的业务范围、性质和实力。作为江西茶企,应通过网站各类信息,向消费者和客户宣传江西茶文化和茶叶的优势和独特之处,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创造更多的商机。

(三)功能实用性。茶企网站提供的各种功能服务应符合浏览者实际需求并且体现企业文化。如英国著名茶叶品牌“立顿”茶中文官网中,在栏目设置上从立顿品牌诠释、品牌历史到立顿产品简介、立顿广告营销等等提供了丰富的功能设置。

(四)设计艺术性。茶企网站设计将企业文化内涵与现代界面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能够充分体现茶企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卓越的产品特性等视觉形象,塑造茶企良好的品牌形象。如江西“大鄣山”茶企网站首页设计(图1),以美丽茶园景色为背景,绿色充溢整个页面。页面设计丰富而单纯,将受众带入到情景之中,极具视觉冲击力。具有良好视觉形象设计的企业网站,不仅能达到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效果,而且“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也会给予用户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愉悦感和美的享受,使用户发自内心地接受并喜欢浏览网站的信息,从而使企业和用户达到了双赢。

二、茶企网站设计中的视觉表达

企业网站的视觉设计不仅仅只是网页的装饰设计,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企业的形象和文化。茶企网站设计中的视觉表达必须遵循基本的设计规律且符合基本的美学原理和排版原则。江西茶企网站设计的视觉表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页面版式设计表达。网页版式设计主要是从网页整体角度考虑,获得的对于网页界面的整体理解和感受。网页版面设计要求整体布局一致,视觉流程流畅且主次分明,从而减少用户在浏览时所产生的视觉跳动性。由于茶文化网站其诉求的重点在于传递企业理念,提升企业品牌。这是茶文化网站在页面整体版式设计上着重考虑的因素。页面整体构图形式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上下型、左右型和混合型。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目的都是为了彰显企业文化理念和品牌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饱满、完整是形式追求上的主要选择。如大益茶业集团中文官网页面整体设计采用混合型版式,图形与文字由上至下,从左到右,集中在页面中间,使得整个页面版式形式完整、主次分明、稳重大方,不落俗套。茶文化网站由于企业理念和品牌形象各不相同,因此在网页版式设计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设计出多样化的页面版式效果。

(二)色彩元素的设计表达。色彩作为网页中最先吸引浏览者视线的视觉要素,在网站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页面设计中,应该根据和谐统一和重点突出的原则,将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搭配。设计江西茶企网站应充分认识和理解茶文化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诠释,利用色彩的巧妙搭配,彰显江西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精神内涵。我们可以根据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标准色的选取、运用,使企业形象整体而统一。江西茶企网站应要选择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标准色以及辅助色进行整体页面色彩设计构思。一般而言,我们应当先确立一种主色调以利于网站主题的表现与气氛的烘托。然后确定与主色调相类似的辅助色,这样有利于界面风格的统一。最后还可以选择小面积的对比色,从而实现大面积协调与小面积对比,这样整个页面设计在统一和谐的基础上会显得更加活泼生动。例如杭州龙井茶叶集团官网中(图2),页面的色彩设计利用色彩的主次关系,主色调采用浓重的黑色与明黄色,传递出杭州龙井茶与皇家之间的历史渊源,塑造杭州龙井茶尊贵的品质和形象。

(三)文字与图形设计表达。文字是网站信息传达的主要载体,可以让访问者方便、快捷地了解网站内容。在网页设计中,文字的编排主要表现在字体、大小以及强弱效果的变化。江西茶企网站在文字选择方面着重考虑文化性和功能性的结合。利用不同汉字字体,创造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视觉形象。图形相对于单纯的文字来说,信息容量更大也更具有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更能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图形化设计使得用户与网页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人性化,更为愉悦和便捷。设计江西茶企网站,通过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征的图片、图标等的设计和表达来感染用户和客户。在大益茶业集团中文官网页面中,大益茶的标志设计利用汉字与图形的结合,传递出大益茶的企业理念和品牌形象。江西茶企中也有优秀的例证,“大鄣山”茶叶网站的标志采用书法字体(图3),具有浓重的文化特征和视觉效果。

(四)视觉表达元素的统一性。网站视觉设计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单纯追求视觉感染力而是更好地表现网站的主题,因此视觉元素的统一性非常重要。一是视觉设计个元素要与主题相统一,视觉设计必须服务于网站主题的表达。江西茶企网站设计宣传主题是对外宣传和推广江西茶文化和茶产品,这一主题必须贯彻在整个设计的始终。二是内容与形式要统一,即整体视觉元素和网页内容及意境的统一。视觉表达各元素中应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和表现形式上相呼应,并注意整体设计风格的一致性,实现视觉上和心理上的统一。

三、结语

茶文化的主要特征篇3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包装设计;研究和探析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茶叶包装设计要求不断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茶叶包装设计工艺水平,直接决定着茶叶产品的市场销售水平。同时,茶叶包装设计与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密切相关。基于此,相关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有效融入茶文化,不但可以满足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基础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水平。因此,通过研究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茶文化的含义和分类

由于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具备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特征,集自然、社会、人文、茶叶为一体的文化体系。关于茶文化含义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广义层面的茶文化,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作为历史发展和创新过程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集中统一体,主要基于物质层面,客观反映精神层面;二是狭义层面的茶文化,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变化,主要集中在人类精神文明层面,是精神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茶文化按照文化形态,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心态文化;三是制度文化;四是行为文化。

二、茶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起源于唐代时期,主要以南方地区为主,在南北方文化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茶文化逐渐被广为流传,成为唐代主要传统文化。陆羽通过撰写《茶经》,具体描述了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柳宗元等人在吟诗作赋的时候,非常喜好品茶,并且对茶叶的种植和加工颇有研究,茶文化逐渐普及全国各地。然而,唐代时期人们对茶叶的存储问题研究并不透彻,在茶叶包装过程中,通常以纸包为主。宋朝时期,国人的品茶艺术更高,茶叶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一种普通农作物,在茶叶包装设计方面,宋代人通过对唐代人的茶叶包装设计工艺进行进一步改进,采取模压方式,包装设计出朝廷专用贡茶,被称之为“龙团凤饼”,进一步提升了茶叶包装设计工艺水平。进入元朝以后,茶文化更加成熟,人们品茶习惯得以变化,并不喜欢加入相关香料,而以清淡典雅为主。明朝时期,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将茶叶置于沸水之中,也就是所谓的泡茶,泡茶的品茶习惯迄今为止依然被沿用,并得以广泛宣传和普及,逐渐名扬四海,成为一种国际饮茶习惯。

三、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

1.茶文化理论运用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

平面包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对传统文化中的现实事物进行改进、创新,以此来达到预期的艺术设计目的。同时,通过运用传统设计理念,能够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创新能力,达到现代平面包装设计的预期目标。传统茶文化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创新思维理念,传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积极效应。因此,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要想寻找突破点,必须深入、全面的研究和运用茶文化,通过提炼茶文化之中的艺术文化精髓,来提升茶叶包装设计的整体质感。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茶叶包装设计工作人员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游戏设计、海报设计、装潢设计、宣传设计、LOGO设计等方面,需要通过融入茶文化及其相关创新元素,来增强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强化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提升产品设计的整体质感和美感。由于茶文化具备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所以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方法,有效融入茶文化,则能够彻底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韵味和意境问题,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民族与时尚元素的统一综合。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时代背景下,中国茶文化与时俱进,其内容和类型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导致茶叶包装设计理念得以改进和优化,通过将传统元素与流行、时尚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美、自然美与现代美设计理念的相统一。

2.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中

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而言,图案设计显得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茶叶包装设计的关联性和多样性,同时与茶叶产品的销量、效益直接挂钩。长期以来,中国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设计主要集中在字画、诗词、民俗、茶树等方面,茶叶包装图案设计素材十分丰富,表现模式较为多元化,对平面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通过对诗词、民俗、字画图案的设计,能够充分提升平面设计的整体特性,进而达到自然与文化协调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处可见与茶文化有关的歌曲、诗词、书画、舞蹈、建筑等艺术作品,可谓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运用传统的茶文化,充分提升了现代茶叶包装图案设计的自然、人文等基础特性。中国传统茶文化具备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现代茶叶包装图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有效运用茶文化,一方面能够体现出茶文化的艺术魅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审美理念,将茶文化中的各种图案有效融入到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中,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案,给人一种多元化的造型和艺术形态。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图案设计一方面运用于茶具、外包装等设计过程中,而且被运用于各种与茶叶有关的书画作品、工艺作品中,使得图案设计方法更为丰富,艺术收藏价值更高。我国茶叶包装设计人员在图案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茶文化艺术形态,结合本地经济状况、民俗文化、地域特征,设计而出的茶文化图案风格迥异,完全符合大众审美观念,紧密结合时展特征和流行、时尚元素,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得方法,完整体现出茶文化多元化的图案艺术特点。

3.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色彩设计中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曾经指出:“色彩作为美感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看出,色彩对于人们情感的传递来讲,其意义深远而重大。通过在人类主观情感中融入色彩元素,不但能够传达出真实的情感色彩,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丰富人们的美感意识。在现代茶叶包装色彩设计过程中,通过运用茶文化设计思想和审美理念,能够充分提升色彩的美感,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茶叶包装设计品牌力。现阶段,我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色彩设计方法主要根据茶叶的品种、性质、级别、环境,以及人们的品茶习惯、所用茶具等进行设计,色彩以红色、黑色、褐色、绿色和黄色为主。研究表明,我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色彩设计主要以绿色为主,主要是因为茶树所生长的环境以及自然成色为绿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和谐、融洽的感觉。因此,绿色自然成为现代茶叶包装色彩设计的主体色调。将绿色与黄色、绿色、紫色、红色、黑色、白色等色调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塑造出意境深远、悠然自然和宁静典雅的自然环境,可以充分体现出茶文化的色彩情感,有利于平面设计色彩的有效运用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成效的提高。通常情况下,茶文化之中的各类色彩均象征着不同文化主体,其中:红色象征着喜庆,黄色象征着权威。因此,红色、黄色作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主要色调,人们对其依赖程度较高,用来呈现事物的尊贵性与喜庆性。

4.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文字设计中

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设计非常关键,作为茶叶包装设计的基础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茶文化中的文字设计主要涉及到诗词歌赋、区域民俗、茶品特性等方面,文字起到阐述和说明的作用。文字作为茶文化的基础构成部分,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融入文字元素,一方面有利于茶文化的发扬和传颂;另一方面有利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成效的提升。通常情况下,茶文化中的文字设计方法主要涉及到与茶叶有关的事件、诗词、典故等内容,融入民俗文化,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出茶叶产品的基础属性。因此,文字设计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而言,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一种客观、形象表述,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博大精深的真实体现,有利于茶文化内涵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总而言之,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有效运用茶文化,不但能够对茶文化进行弘扬和传颂,而且有利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有机关联起来,是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茶文化的有效运用,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工作而言,其潜在的意义深远而重大,将是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必由之路。因此,对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研究,显得意义十足,将是国内外学术界所长期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黄艳玲.对传统元素融入茶叶包装的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2]邓方伟.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3]王娟,罗胜京.岭南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0(02)

[4]王俊祥.浅析中原茶文化与信阳茶叶包装设计的融合与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2(05)

茶文化的主要特征篇4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品牌化、体验化”特点,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坚持旅游体验这一基本原则,确保设计的旅游纪念品具有较强的体验性,是对旅游地特色的真实写照。同时,设计者要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通过不同途径将茶文化有效应用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促使旅游纪念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确保旅游者观赏、游玩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的茶文化。

1旅游纪念品与包装设计

就旅游纪念品来说,和其他类型的产品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有其特殊性,是对旅游地区风格、民族特征等的客观呈现,是一种有形物品。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大都会购买一些旅游地区极具特色的商品,比如,土特产、工艺品,也就是旅游纪念品。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纪念品各方面特征日渐显现,比如,服务性、文化性,而旅游纪念品的有效开发可以有效促进旅游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还能在无形中传播旅游景点特色,为我国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就旅游纪念品来说,其销售情况和包装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设计者必须充分意识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旅游纪念品包装价值。同时,设计者必须全方位客观分析旅游纪念品特点、性质,优化设计其包装,比如,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便于携带,能够吸引旅游者眼球,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旅游纪念品包装能够有效传达旅游情感,推广旅游地区文化,能够增加旅游纪念品内涵,具有较好的视觉美感,较高的商业价值。如果是民族装饰类型的旅游纪念品,其包装要能够彰显民族特色文化,要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较强的民族感,如果是文物古玩类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者必须将重心放在历史传承、收藏价值二者方面,确保设计的包装和旅游纪念品自身多样化价值吻合,有效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2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茶文化的应用

2.1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原则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坚持相关原则,比如,地域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由于茶叶的生产地各不相同,各类茶叶具有不同的特征,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与地域性原则,结合各方面具体情况,准确把握各类茶叶特点、性质,优化设计。以“红茶”为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将其包装设计成红色,在呈现茶叶品质的同时,还能让消费者有一种喜庆感。就我国而言,属于礼仪之邦,在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坚持时代性原则,要充分体现“礼仪”特点,可以将“福”字设计到包装上,是对美好期盼和祝愿的一种象征。如果旅游纪念品为茶叶,设计者可以在其包装上印上“禄”字,这是“财富、功名”的一种象征,更是现代人身份的一种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2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茶文化的应用途径

2.2.1因地制宜,彰显设计主题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以旅游地区文脉主线为切入点,以地方特色、优势为中心,结合旅游纪念品的特点、功能,明确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主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全面、客观分析旅游地区各方面具体情况,优化设计。以“武夷山茶”为例,在设计包装的适合,设计者必须以该类茶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彰显“乘竹筏、品岩茶”的特色,巧妙利用武夷山旅游特色,体现该类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主题差异,也就是茶文化差异。这是因为在我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饮茶器也有所不同,流传至今的“茶诗、茶联”特别多。设计者可以将其巧妙设计到包装上,彰显该地区深厚的茶文化内涵,明确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主题。在设置主题过程中,设计者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准确把握消费群体的客观需求,要将茶文化巧妙融合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中,彰显其文化特色,设计的主题要具有“差异性、层次性”特点,充分发挥包装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旅游纪念品的整体品味,彰显地方特色。

2.2.2优化表达形式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想要借助旅游纪念品,有效传播与体现茶文化,离不开合理化的表现形式,这是有效满足旅游者内在客观需求的重要保障。设计者要优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表达形式,确保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同时,全方位正确认识茶文化,进而,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化内涵,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优化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具象型、仿古型、中西结合型,充分展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审美价值。以“北京王府井某类茶叶罐”为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设计在上面,灵活应用具象以及仿古表现形式,使其具有浓浓的北京味儿,具有“古朴、自然”的气息。

2.2.3注重文化内涵与外在有机融合,注重可持续理念的引入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要将茶文化象征元素、图腾元素等巧妙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充分展现旅游景点特色,结合这类旅游纪念品特点、性质,巧妙利用现代化设计语义,将地方文化、旅游文化有效传递给旅游者,确保文化内涵与外在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时,在设计包装中,设计者要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优化利用清洁型生产技术,降低包装设计对相关资源的利用,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优化利用绿色材料,充分展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自然、环保”的特点,充分展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4优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设计

2.2.4.1优化字体设计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要优化字体设计,这是包装设计的整体效果和字体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将其放在核心位置。就茶来说,在我国占据着特殊性的位置,具有鲜明的传统性特点,就书法而言,也是我国极具特色的艺术。在这一背景下,设计者可以将二者有机融合,巧妙利用书法所具有的“古香古韵”,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特点、性质,借助毛笔书法形式,融入茶文化元素,让旅游者深刻感受我国茶文化的魅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其消费。同时,设计者可以结合旅游地区茶文化特征,适当改变文字形状等,促使书法、茶艺二者有机融合,以独特的汉字彰显包装特色,符合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客观要求。

2.2.4.2优化图案设计

从某种角度来说,图案属于设计的一种特殊化“语言”,可以有效传递茶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优化设计包装上的图案,将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信息及时传达给旅游者,使其全面、客观地了解纪念品自身价值,激起其购买欲,设计具体特色的国画、吉祥物等,展现茶叶历史沉淀的同时,展现茶文化纪念品价值。此外,设计者必须与时俱进,结合茶文化发展情况,在包装中巧妙融入创新元素,确保设计的包装图案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意境,优化利用各种手法,比如,简化、穿插、夸张,重新设计图案中的“点、线、面”,是其具有浓浓的“茶文化、现代化”气息,引起旅游者的共鸣,使其对旅游纪念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2.2.4.3优化色彩设计

在设计茶文化包装中,设计者必须意识到色彩设计的重要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眼球的重要元素。以“红茶”为例,在设计包装的时候,设计者要利用红茶的特点,以暖色调为主优化设计,如果是绿茶,清新、鲜爽是其显著特点,则要以绿色调为主,而旅游者可以根据不同颜色准确区分饼茶,也方便他们更好地挑选,可以将古典艺术元素,特别是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形成视觉冲击的同时,还能充分展现茶的艺术感,正好符合现代年轻游客的目光,也就是说,在包装色彩设计方面,设计者必须综合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客观需求与审美特点,结合茶叶种类,优化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茶文化旅游纪念品销售量的增加、整体质量的提高和产品包装设计效果紧密相连。设计者必须意识到茶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要坚持相关设计原则,优化产品包装字体、图案等视觉设计,注重文化内涵与外在有机融合,注重可持续理念的引入,优化设计茶文化产品包装表现形式,客观呈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主题,充分展现这类纪念品价值,要将“视觉、味觉、嗅觉”等有机融合,给旅游者留下直观感受,全方位了解茶文化类型的旅游纪念品,正确认知旅游纪念品品牌价值,知道其和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此,刺激旅游者消费,增加茶文化旅游纪念品销售量,不断促进旅游业向前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一卉.探析旅游纪念品的可持续设计———以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4(12):82-83.

[2]樊强强.浅谈旅游纪念品(饼茶)包装的多重感官体验设计[J].福建茶叶,2016(2):155-156.

[3]白蕊.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设计要素及应用[J].美术大观,2016(8):132-133.

[4]刘西会.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品牌化战略思考[J].艺术探索,2015(3):109-111.

[5]梁丹,孙悦,徐欣欣.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5(10):170.

茶文化的主要特征篇5

关键词毛蟹茶;特征特性;生长环境;加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5-0282-02

毛蟹茶原产于安溪县大坪乡,是安溪四大名茶之一,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抗病性强、适宜粗放管理的特点,是制作乌龙茶的主要品种之一。毛蟹茶是安溪县主要优良茶叶品种,是高级色种乌龙茶。近几年来,安溪县蓬莱镇茶农进行毛蟹茶适度规模种植,取得较好的效益。笔者经生产实践、观察,将毛蟹茶的主要特征特性和加工工艺简介如下,以利指导生产。

1毛蟹茶特征特性

1.1植株的特征特性

毛蟹茶植株为灌木型,无明显主干,树形半开展,分枝较多,稠密;发芽能力强,芽头密集而整齐,芽梢肥壮,茎粗节较短,中芽种,持嫩性较差;叶形椭圆形、叶片肥厚质脆、中等叶型、叶片平展、尖端突尖、锯齿明显尖锐;叶色深绿,叶背白色茸毛多;抗逆性、抗病性强,适宜粗放管理,开花多,基本不结实,封行成园块,两年生茶即可采摘,1年中有约8个新梢生长期,采摘批次多,产量高,在相似的区域、环境、土壤等自然条件下,相同树龄、相同的栽培措施比铁观音产量高1/4~1/3,耐肥,比铁观音早成熟约7d[1-2]。

1.2毛茶特征

成品毛茶外形紧密,茶条紧结,梗圆形,头大尾尖,深绿色,叶稍厚,梗梢壮,皮薄质韧,颗粒手感沉重;嫩叶芽形成的毛茶,有较多白色茸毛,褐黄绿色,外观感。冲泡后,茶汤青黄或金黄,香清高远,略带茉莉花香,入口顺滑,口感醇厚,带有特有品种口感和香味。叶片圆张较小,稍薄,中部较宽,头尾尖,锯齿深、密、锐或向下钩,叶脉稍浮现明显。

2毛蟹茶适宜的生长环境

毛蟹茶适应性较强,安溪县内均可种植,生长茂盛;以海拔500m以上,四周植被丰富,生态良好,无污染源,土层深厚,酸性红、黄壤,水利条件好,交通方便,坡度小于25°的山地,按生态茶园标准进行规划种植的,生产上严格按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茶叶标准生产的茶叶,所提供的毛蟹茶鲜叶原料质量最好,是优质生产的关键[3-4]。

3加工工艺

毛蟹茶是乌龙茶的主要品种,按照乌龙茶加工工艺,主要工序:鲜叶采制―晒青―凉青―摇青―炒青―包揉―干燥―筛分、风选―精拣―拼配―烘焙―成品包装管理。

3.1鲜叶采制

毛蟹茶是高产的茶叶品种,适宜规模性生产,以生产中档乌龙茶为主。生产上较多采用机采法和刀采法,只有少部分进行高档茶生产才采用手采法。鲜叶主要以中开面为成熟的开采标准,应选择在晴天,以12:00―15:00采摘质量最好;全年以春、秋两季质量最好;标准为一心二叶、一心三叶为主。每季鲜叶采摘完应平整茶叶,适度修剪,形成馒头形的受光面,以利提高光合作用,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3.2晒青

晒青能使鲜叶在较短时间内适度失水,叶片变柔软,提高叶温,促使内质变化。毛蟹茶有较浓青草气味,叶片肥厚,含水量高,适宜重晒青。应以季节、气候、鲜叶含水量等灵活掌握适度和时间。春茶气温低,含水量大,晒青时间应较长;夏暑茶气温高,应以凉带晒;秋茶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快,晒青时间宜短。中午,尤其是夏暑茶,应注意采用遮阳网遮盖以免灼伤茶青,造成破坏茶青质量,16:00―17:00晒青最好,标准失重率约10%。晒青结束后,凉青10~60min后摇青。

3.3摇青

摇青具有促进茶青“走水”、水分散发,加速酶促氧化作用,促进叶内物质转化等作用。应根据气候、茶青品质、晒青程度灵活掌握,春季气温低,湿度高,水分散失慢,叶内物质转化慢,应重摇青;夏季气温高、湿度高,水分散失快,内涵物转化快,应轻摇青;秋季居中。叶片较薄、幼嫩的、翠绿的应轻摇青,反之重摇青。次数为3~5次,时间视发酵和走水程度确定,与凉青交替进行,凉青时间由短至长,时间视发酵和制茶师傅的经验确定,标准为青味散发、品种花香显现、叶挺硬,梗青绿、叶内黄绿、叶绿红。

3.4凉青

凉青可降低失水,促进水分重新分布均匀,散发叶片间热量,降低叶片内化学变化速度,促进了物质的氧化还原等作用。摇青后将茶叶放置在空调做青间进行凉青,控制湿度为65%左右、温度为20℃左右,将茶叶放置在竹筛上,以不重叠为标准,要适当翻叶几次,促使散发叶温和水分,使新鲜度和水分相对一致,促进走水、发酵;依发酵和情况而定时间,视发酵情况进行换气。晒青、摇青、凉青统称做青,一般在第2天10:00前完成全部环节,具体时间应依制茶人的观察而灵活控制。

3.5炒青

杀青采取高温措施制止了酶促作用,使鲜叶内含物迅速转化为特有品种品质的色、香、味特征的作用。当发酵至叶片红边、叶肉红点呈现、青草味去除、品种特有茶香味显现时进行炒青,将炒青机预热至筒内温度为260℃左右时进行炒青,视茶青粗嫩、含水量等决定投放量,多数为1~2kg。炒至香气清纯,叶色转暗,叶片卷,手抓柔软有粘性。

3.6包揉

包括包揉、揉捻、解块、复包揉、揉捻等工序,应根据茶叶粗嫩、气候等有机灵活进行,包揉造型中应注意经常解团散热,避免热闷影响茶叶的色泽和香味。反复包揉造型5~6次,以塑造完美茶叶外观造型和提高茶叶品质。

3.7干燥

采用低温慢烤,温度掌握在60~80℃,烘焙至茶梗折断脆,气味清纯;后散热至常温,装袋。

3.8风筛、筛分、精拣

利用机械进行风选、筛分,去除杂物、细末、梗,同时分成粗、中、细及茶末各种等级毛茶;在这些基础上进行人工精拣,使毛茶更纯净、更精致。

3.9拼配

对同一季生产的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批次的,具有互补性强、可互相提高品质的,已经精制的毛茶进行分批、分等次、分配比等拼配,拼配完可以直接包装销售或贮藏。

3.10烘焙

根据需要对拼配完的成品茶进行烘焙,依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发酵程度、不同客户需求进行烘焙。如春茶可足火些、秋茶可轻火些、高山茶可足火些、低海拔茶可轻火些、“发酵”足的可足火些,轻发酵的应采用低温慢焙等方式进行烘焙。将烘焙完的成品茶进行包装销售或装袋贮藏。

4参考文献

[1]金心怡.做青间气流因子对做青环境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30(3):362-367.

[2]金心怡.乌龙茶加工环境工程技术研究[J].福建茶叶,2001(4):1-4.

茶文化的主要特征篇6

关键词:茶叶;香气质量;感官分析;仪器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085-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6.002

香气是茶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已从各种茶叶中分离出700多种香气物质[1],组成包括碳氢化合物、醇类、酮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酚类、过氧化物类、含硫化合物类、吡啶类、吡嗪类、喹啉类和芳胺类等共10余大类[2]。其中600多种挥发性成分存在红茶中,41种成分被认为是对红茶香气有重大的贡献[3];而在绿茶中仅发现200种左右的挥发性物质,其中30种是绿茶香气特征成分[4,5]。随着研究的深入,茶叶香型与其主要香气成分也逐步明确,而各种香型是多种芳香物质的综合表现[6-12](表1)。茶叶香气的测定分析和品质评价一直是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的茶叶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中国茶叶品类繁多,风味各具特色,因此茶叶感官质量评价仍然是定级评价的重要方法。仪器分析作为香气化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在茶叶香气的检测分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依靠仪器设备能有效解析茶叶的香气成分及构成,但难以根据物质成分对茶叶整体香气品质进行评判,也不能判断化合物对茶叶整体香气贡献度的大小。因此,茶叶香气的质量评价需要感官分析与仪器分析的有效结合。

1茶叶香气评价方法

1.1感官分析

茶叶感官审评是凭借人的感觉器官,通过一定的评茶程序来确定茶叶品质优次的一种评茶方法。传统的感官评价很大程度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专业评茶师根据个人喜好和自身经验,难以反映大众的真实感受,且结果不能定量和数字化。故采用更为科学、客观的茶叶感官评价方法,是目前茶叶品质鉴定的一个发展趋势。

描述分析起源于1950年建立的风味剖面法,后来又建立了质地剖面法、定量描述分析、谱分析法等经典描述分析方法[13]。在经典描述分析中,感官性质术语(风味描述语)的建立十分重要,可经过训练的评价小组对大量代表性样品的评价、讨论而建立,并提出相应的参考物。Lee等[14]提出了31个绿茶的风味术语参考物,并给出了参考物和相应的强度尺度评价值,描述语采用具有典型气味特征的化合物或者食物。Alasalvar等[15]通过感官描述分析提出11个红茶香气术语,并分别给出参照物,如己醛定义为青草气,反-β-大马烯酮定义为甜香。风味轮(Flavorwheel)是茶叶感官品质标准化定量分析的基础框架,风味描述语可按照类型归类整理成圆盘形状。张颖彬等[16]对浙江省“十大名茶”通过感官审评,总结其品质特征,绘制了香气、滋味风味轮,其中香气类型分为基础香型、特征香型和缺陷香型,有助于在感官品评或实际生产中对照量化。

定量描述分析方法(Quantitativedescriptiveanalysis,QDA)是一种有效的描述型感官分析方法,通过对产品的风味强度进行评价来研究风味组分、仪器分析与感官品质间的关系。陈躬瑞等[17]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分析6种武夷岩茶标准品,最终获得20个感官描述语,包括奶香、花香、火候香、果香及甜香等,其中一级大红袍的甜香较明显,而一级水仙的主要特征为火候香、奶香、草香。Yau等[18]采用QDA法定量描述分析4种乌龙茶饮料,对19个感官属性进行了评分和相关性分析,包括乌龙茶香、甜香、烘焙香等。Schuh等[3]采用定量描述分析对大吉岭红茶的香气骨架进行构建,包括甜香、果香、青草气、干草气、脂肪等风味描述,然后结合香气特征贡献度重构了其香气风味。周玲[19]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研究31种市售乌龙茶的香气特征,获得29个香气描述语,对各自强度进行评定,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红袍、水仙和肉桂以焦香、陈香、烘焙香、肉桂香、木香为主,四季春春茶以兰花香为主,翠玉乌龙、毛蟹观音王以甜香为主,阿里山高山茶以栗香为主。大量研究表明,QDA法是一种具备剖析与描述功能的综合性感官分析方法,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感官评价水平,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质量评价方法。

1.2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在茶叶的质量评价、特征分析、产地及品种鉴别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20]。仪器分析快速、准确、灵敏,能有效解析茶叶的香气成分,对茶叶的质量检测技术提高、品质改善及学科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香气提取分离是茶叶香气分析检测的基础,直接影响茶叶香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目前,茶叶香气成分提取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直接有机溶剂萃取法、减压蒸馏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顶空分析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和其他一些新方法[20,21]。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同研究方法分析同一样品的结果差别也很大,提取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研究香气的目的和分析物质的特性。

1.2.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近年来,气相色谱(Gaschromatography,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一直是茶叶香气成分的主流分析技术。GC-MS能对香气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Baldermann等[22]应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结合GC-MS分析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香气总量、脂肪族、芳香族和萜类化合物随着发酵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乌龙茶的茉莉内酯和吲哚含量最高。为了明确单从茶树品种所制红茶的香气物质及呈香特征,王秋霜等[23]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发现芳樟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和壬醛是5种最主要的呈香物质,主要香气特征是花蜜香。通过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分析普洱茶香气,发现同时蒸馏萃取法获得了高比例的高分子量的醇类、酸类和低挥发性的酯类,而固相微萃取法能更好分析低分子量的醇类、甲氧基苯类、醛类、酮类和高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更接近于茶叶本身的香气特征和感官评价结果[24]。乔阳等[25]比较了非极性色谱柱HP-5MS和极性色谱柱CP-Wax对滇红红茶香气成分分离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非极性色谱柱适合对红茶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极性色谱柱适合对酯类、酚类、含氮类和除主要香气成分外的其他醇类物质进行分析。谢运海等[26]采用沸乙醇法提取漳平水仙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结合GC-MS建立内标标准曲线方程,结果表明漳平水仙茶春茶和秋茶各加工工序茶样含有相同种类的糖苷类香气前体,但各组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由此可见,GC-MS结合不同的香气提取方法能对茶叶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3结论与展望

香气质量是今后茶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系统、良好的香气评价技术能提高产品的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也可提高对品质的控制能力。感官分析是通过人的感官对茶叶品质进行鉴定,虽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但能敏锐快速地鉴定茶叶品质特征,作为茶叶香气质量评价的一种经典方法,是目前仪器无法替代的。根据目前茶叶感官行业发展的现状,学习国际现代感官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将其研究应用于茶叶的鉴别与评价,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而推动中国茶叶感官评定技术的科学化发展。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子鼻等仿生传感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随着茶叶香气化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检测技术的发展,将感官分析与仪器分析两者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茶叶香气的质量评价会更加精确与灵敏。

参考文献:

[1]陈美霞,陈学森,周杰.蒸馏-萃取法与溶剂萃取法提取杏果实香气成分的比较[J].分析试验室,2005,24(3):65-70.

[2]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SCHUHC,SCHIEBERLEP.CharacterizationofthekeyaromacompoundsinbeveragepreparedfromDarjeelingblacktea:Quantitativedifferencesbetweentealeavesandinfusion[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06,54(3):916-924.

[4]KUMAZAWAK,MASUDAH.IdentificationofpotentodorantsinJapanesegreentea(Sen-cha)[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1999,47(12):5169-5172.

[5]KUMAZAWAK,MASUDAH.Identificationofpotentodorantsindifferentgreenteavarietiesusingflavordilutiontechnique[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02,50(20):5660-5663.

[6]何华锋,朱宏凯,董春旺,等.黑茶香气化学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15,35(2):121-129.

[7]王秋霜,陈栋,吴华玲.红茶香气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8):86-88.

[8]刘洋,胡军,李海民,等.乌龙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33-16336.

[9]刘盼盼,许勇泉,尹军峰,等.主要水质因子对清香型黄山毛峰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6,16(1):245-257.

[10]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等.板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研究[J].茶叶科学,2009,29(5):385-394.

[11]YUZOM,YUSUKES,YUICHIY.Changesintheconcentrationsofacrylamide,selectedodorants,andcatechinscausedbyroastingofgreentea.[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08,56(6):2154-2159.

[12]WANGLF,LEEJY,CHUNGJO,etal.DiscriminationofteaswithdifferentdegreesoffermentationbySPME-GC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volatileflavourcompounds[J].FoodChemistry,2008,109(1):196-206.

[13]MURRAYJM,DELAHUNTYCM,BAXTERIA.Descriptivesensoryanalysis:Past,presentandfuture[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01,34(6):461-471.

[14]LEEJ,CHAMBERSDH.Alexiconforflavordescriptiveanalysisofgreentea[J].JournalofSensoryStudies,2007,22(3):256-272.

[15]ALASALVARC,TOPALB,SERPENA,etal.FlavorcharacteristicsofsevengradesofblackteaproducedinTurkey[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12,60(25):6323-6332.

[16]张颖彬,金寿珍,王国庆,等.浙江省“十大名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J].茶叶科学,2015,35(3):225-232.

[17]陈躬瑞,林惠玉,刘志彬,等.武夷岩茶的感官定量描述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7):222-228.

[18]YAUNJN,HUANGYJ.Theeffectofmembrane-processedwateronsensorypropertiesofOolongteadrinks[J].FoodQualityandPreference,2000,11(4):331-339.

[19]周玲.乌龙茶香气挥发性成分及其感官性质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6.

[20]YANGZ,BALDERMANNS,WATANABEN.Recentstudiesofthevolatilecompoundsintea[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13,53(2):585-599.

[21]沈力飞,刘更生,张聪,等.茶叶香气的形成及检测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21):58-61.

[22]BALDERMANNS,YANGZ,KATSUNOT,etal.DiscriminationofGreen,Oolong,andBlackteasbyGC-MSanalysisofcharacteristicvolatileflavorcompounds[J].AmericanJournalofAnalyticalChemistry,2014,5(9):620-632.

[23]王秋霜,乔小燕,操君喜,等.广东单丛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食品科学,2015,36(4):114-118.

[24]DUL,LIJ,LIW,etal.Characterizationofvolatilecompoundsofpu-erhteausing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andsimultaneousdistillation-extractioncoupledwith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14,57:61-70.

[25]乔阳,杜丽平,肖冬光.不同极性色谱柱在滇红香气成分分析中的对比研究[J].茶叶科学,2016,36(1):38-44.

[26]谢运海,郑德勇,叶乃兴,等.漳平水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前体含量的变化[J].茶叶科学,2016,36(1):11-17.

[27]DONGF,YANGZ,BALDERMANNS,etal.CharacterizationofL-phenylalaninemetabolismtoacetophenoneand1-phenylethanolintheflowersofCamelliasinensisusingstableisotopelabeling[J].JournalofPlantPhysiology,2012,169(3):217-225.

[28]ZHANGL,ZENGZ,ZHAOC,etal.Acomparativestudyofvolatilecomponentsingreen,oolongandblackteasbyusingcomprehensivetwo-dimensionalgas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andmultivariatedataanalysis[J].JournalofChromatographyA,2013,1313:245-252.

[29]程权,杨方,李捷,等.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闽南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J].色谱,2015,33(2):174-181.

[30]颜鸿飞,王美玲,白秀芝,等.湖南茯砖茶香气成分的SPME-GC-TOF-MS分析[J].食品科学,2014,35(22):176-180.

[31]ZHUY,LVHP,DAIWD,etal.SeparationofaromacomponentsinXihuLongjingteausingsimultaneousdistillationextractionwithcomprehensivetwo-dimensionalgas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J].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2016,164:146-154.

[32]肖作兵,陈合兴,牛云蔚,等.顶空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GC-O技术分析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5,42(6):714-720.

[33]BABAR,KUMAZAWAK.CharacterizationofthepotentodorantscontributingtothecharacteristicaromaofChineseGreenteainfusionsbyaromaextractdilutionanalysis[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14,62(33):8308-8313.

[34]KATSUNOT,KASUGAH,KUSANOY,etal.Characterisationofodorantcompoundsandtheirbiochemicalformationingreenteawithalowtemperaturestorageprocess[J].FoodChemistry,2014,148:388-395.

[35]JOSHIR,GULATIA.Fractionationandidentificationofminorandaroma-activeconstituentsinKangraorthodoxblacktea[J].FoodChemistry,2015,167:290-298.

[36]ZHUJC,CHENF,WANGLY,etal.Comparisonofaroma-activevolatilesinOolongteainfusionsusingGC-Olfactometry,GC-FPD,andGC-MS[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15,63(34):7499-7510.

[37]ROYRB,TUDUB,SHAWL,etal.Instrumentaltestingofteabycombiningtheresponsesofelectronicnoseandtongue[J].JournalofFoodEngineering,2012,110(3):356-363.

[38]YANGZ,DONGF,SHIMIZUK,etal.Identificationofcoumarin-enrichedJapanesegreenteasandtheirparticularflavorusingelectronicnose[J].JournalofFoodEngineering,2009,92(3):312-316.

[39]BHATTACHARYYAN,SETHS,TUDUB,etal.Monitoringofblackteafermentationprocessusingelectronicnose[J].JournalofFoodEngineering,2007,80(4):1146-1156.

[40]SHARMAP,GHOSHA,TUDUB,etal.MonitoringthefermentationprocessofblackteausingQCMsensorbasedelectronicnose[J].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2015,219:146-157.

[41]MIRASOLIM,GOTTIR,DIFUSCOM,etal.Electronicnoseandchiral-capillaryelectrophoresisinevaluationofthequalitychangesincommercialgreentealeavesduringalong-termstorage[J].Talanta,2014,129:32-38.

[42]ZHOUY,LIUR,TANT,etal.MethodsevaluationonGongfublackteaaromaclusteringindifferentprocessionbytheelectronicnoseanalysis[J].JournalofFoodSafetyandQuality,2015,6(5):1611-1618.

[43]DAIY,ZHIR,ZHAOL,etal.LongjingteaqualityclassificationbyfusionoffeaturescollectedfromE-nose[J].ChemometricsandIntelligentLaboratorySystems,2015,144:63-70.

[44]LEEJ,CHAMBERSD,CHAMBERSE.SensoryandInstrumentalflavorchangesinGreenteabrewedmultipletimes[J].Foods,2013,2(4):554-571.

[45]刘盼盼,刘晓辉,罗龙新,等.烘焙程度对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饮料工业,2015,18(5):1-7.

[46]QINZ,PANGX,CHEND,etal.EvaluationofChineseteabytheelectronicnoseand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Correlationwithsensorypropertiesandclassificationaccordingtogradelevel[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13,53(2):864-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