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知识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在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电气工程也正在不断发展。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突破,一方面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环节的工作效率,一方面大幅降低了电气工程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还明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可以预见,在智能化技术的帮助下,电气工程自动化将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智能技术概述
1.1工作原理
当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时,智能系统便会随之动作,基于数据库中的有关内容(如专家知识等),对故障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提供最适宜的处理办法或方案,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高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1]。
一个较为完整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往往至少涉及四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分别是专家系统、模糊推理、遗传算法以及人工神经元网络。
1.2应用优势
在智能化技术的帮助下,可对电气设备设计进行持续的优化和调整,从而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其应用优势包括:1)某些智能技术,如遗传算法等,可被视作非线性函数近似器,工作时,仅要求被控制对象模型位于某一范围的区间即可,智能化技术便可以基于有关数据库知识对自身展开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2];2)相较传统函数控制下的电气设备而言,设计智能化气设备的过程中,可借助有关语言及信息进行,调整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2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
2.1模糊逻辑的应用
模糊逻辑理论认为,任何实物在发展及变化过程中,均遵循一定的度,并不是“非好即坏”这种简单逻辑可以全面概括的。模糊逻辑,不仅涉及人类心理学知识,而且涉及数学函数知识,并借助模糊集这种方式来描述和表达一种和人类心理变化较为接近的变化。如在“好”、“坏”这二者的变化中[3],通过模糊逻辑的应用,可模仿人类心理对其进行相应的划分,包括很好、好、一般、坏、很坏五个等级。上述基于人类心理模拟而设计出来的自然分法为从数据库中找寻到相应的专家经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检修工人不确定电气系统故障成因时,又或者处于保护状态中的电气对象的数学建模较为模糊时,模糊逻辑便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可对数据予以分析及统计处理,从而确定一个最为合理的电容分配设计,并对系统障碍类型给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2.2专家系统的应用
所谓专家系统指的是一种专业的计算机程序,其作用是,于某专业领域,借助人类专家所具有专业知识来处理该领域所涉及的那些无法通过具体数字模型予以表示的一系列难题。对于专家系统而言,其最关键之处在于两点,一是建立并完善专家知识数据库,二是在借鉴人类判断、推理行为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程序。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当碰到故障且难以处理时,计算机便会对专家数据库进行搜索,从中选出接近或类似的问题,然后基于此类数据展开相应的推理和判断,最后向人们提供适宜的处理办法。专家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较为常见:1)排除电力系统故障,使其尽快恢复;2)对畸变电压及电流进行有效归类;3)对电磁兼容率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判断,从而实现对电网的科学调度[4]。
2.3遗传算法的应用
遗传算法是一种建立在生物遗传规律模拟基础之上的程序,先将那些可能的候选解全部遵循某种顺序编制成一个程序,仿佛生物的“染色体”一般,同时相应的编码位置则可被视作“基因”,然后在适应度函数的帮助下,对“染色体”展开相应的测试,最后基于适者生存的规则,把那些高度匹配(或者称之为相似度最高)的函数及其程序挑选出来,并将之作为最优解。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遗传算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电气信号的最佳频率,并予以优化调整;2)对电力系统进行无功优化;3)对输电系统中的电容进行合理控制。
2.4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神经网络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计算机程序。该系统具有多种类似人类思维逻辑,如联想、分析以及自学等,因而功能非常强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该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电力系统予以实时监控;2)对故障进行检测和分析;3)对负荷进行即时检测和后续预测[5]。
3电气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现阶段,前文介绍的智能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混合式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如利用专家系统为人工神经网络提供丰富的研究样本,从而强化其分析及判断能力。具体而言,电气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能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速、高精度、高效化,二是柔性化;2)功能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用户界面图形化,二是科学计算可视化,三是内装高性能PLC,四是多媒体技术的结合;3)体系结构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集成化,二是模块化,三是网络化。
4结语
现阶段,智能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且在电气故障检测及控制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仍旧离不开智能技术的支持,相信随着混合式智能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电气工程自动化将会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刘璐.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3,21:119.
[2]杨冬梅.浅析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城市建筑,2013,18:183.
[3]周子翔.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9:204.
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课程体系;构建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128
0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子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其发展的基础,因此,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然而,在很多高等院校中都设有与其相关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是很多时候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乱,缺乏实务性,并且在整体的专业学科方面的练习不足,不能够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动态的课程体系,在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慢慢或表现出一种职业能力不足的现象。正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以服务社会实际需求和就业为主要的目标,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行业服务、管理兼并,有理想、有目标、有较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仅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要求。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很多高等院校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并且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等,但是由于应用的不是很合理,导致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存在一定的混乱。一般情况下,课程设置都是按照学科类别进行设置的,基本上与本专业的观点和理论相一致,而其他类别的学科或者是相关专业的学科都没有涉及到。这种课程体系被称作是静态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在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不能够达到高等教育的课程要求和标准,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扩展视野[1]。因此,为能够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的需要,对我国高等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综合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和构建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体现了多样性的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目标,对此,在实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教材内容的更新、授课方法、学生学习以及考核方面都应该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一些多元化的问题,构建出适合大学生发展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2.2系统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值得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方法、手段等,还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想、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模式、课程结构、课程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课程教学实施的计划和教学条件、课程的管理以及课程的反馈和评价,在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创新性,还要重视动态的反馈理念等[2]。另外,应该重视每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关系,应该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当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长期的系统教育教学工程来逐步的实现。
2.3实际性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重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宏观上的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其自身实际上的条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当中,应该形成一种能够显示粗自身特征的方法和特色。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特性及发展因素
3.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特性
根据高等院校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要求的知识素养和基本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才所掌握的技能和所具备的素养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企业在选择人才时都倾向于具备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人才,这样就导致在人才的需求上显示出非常矛盾的结构。这就是我国当前高等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特性。
3.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发展因素
3.2.1快速发展的变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设计方法和分析方法上的与日俱进,这样就需要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应该每相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就需要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进行重新的审查和全面思考,这对我国高等院校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有莫大的帮助,能够有效的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2.2与物理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
由于我国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相关制造技术以及晶体管发明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对定期工程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巨大的、扎实的基础,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物理科学与电气工程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和交叉,是未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发展的关键,并且即将逐渐扩展到微机电系统、光子学以及生物系统当中[3]。
3.2.3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影响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的定义被规定为世界范围高速带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或者是用来处理、显示、传感以及储存各种信息等现相关的技术综合。因此,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高等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构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4.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结构相关理论进行课程设置,其中,认知结构理论包括知识块和知识的组织形式。因此,应该在国家规定的课程框架之下,结合认知科学对学生认知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正确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构建有利于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知识块之间的统一和结合,构建相应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专业化现象的发生[4]。
4.2倡导精品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教育
根据当前教育部对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相关理念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和途径来有效的提升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转变高校育人的环境,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相对比较统一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学生、教师、教学制度、教学技术手段以及教材等方面的要素等。在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具有全局的、整体的视野和观念等,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作为课程设置的先导,构建具有较强层次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教育。
4.3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之中,教师要从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知识整体情况有着明确把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全面培养。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情境,是能够有效实现生活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融会贯通的桥梁,同样也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创建各种课堂教学情境,强化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
4.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教学反馈机制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专业教师应该多位学生创造一些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学习的机会,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能力方面的发展和提升。通过相关的工作岗位典型项目进行实际教学,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增加交流和互动,能够充分的尊重和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实现教学实践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兴趣,将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充分的利用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反馈机制,当前很多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探索。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构建统一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反馈机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4.5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
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有效的丰富学习的资源、时间空间方法、经验和评价等,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例如:模拟通信领域参观、体验学习、研究活动、群体交流学习等形式,使用教学方式和研究型的教学方式等方法来进行实践和安排,以此来提升和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构建的实践型和研究型的教学类型,例如: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控制系统仿真等,自动控制理论等课程的形成嫩巩固有效的进行优化和整合,删减教材中不断重复的内容。同时,高等院校还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实验实习基地,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构建的支撑和保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更加的多元化。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学生在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稳步的提高,并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构建的效果也是越来越明显了。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还能够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需要,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倡导精品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教育,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教学反馈机制,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更好的为我国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志刚,瞿祝殷科生,冯婉.大工程观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8):44-46+49.
[2]张爱玲,韩富春,卜庆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71-74.
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教育教改项目(0836164)资助,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1前言
在当前普通本科应用技术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校构建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实践培训是发展的方向。
电气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电气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多个领域,学生应当在多个方面进行相关训练,不断实践,才能提高自身知识运用的水平,具备分析与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适应当代电气工程的发展需求。
2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在改革中,高校应瞄准区域电气电子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总体发展思路。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治理体系结构和治理能力建设,以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线,以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为条件,以学生专业发展综合引导体系建设为支撑,注重与相关专业集群式发展。创新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电气工程专业协同发展联盟”以及“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与指导作用,坚定不移的走产教融合之路。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中突出电气工程行业特色,通过专业对接产业以及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专业共建、项目共研、人才共育,坚持行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3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3.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在训练与培养学生电气工程的应用能力时,应当把相关的教材内容实际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二)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充分突出实践应用中的要点,将具体实践中的要点做重点阐述,并及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与实验教学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坚持二者相结合,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能让学生在相关的实践训练中掌握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1]。
3.2加强电气工程教学质量建设
3.2.1课程及教材改革
(一)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建设背景下,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也包括相关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课程建设等。一般来说,电气工程教学课程主要包括电气控制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消防与安防系统、电路原理等几门课程,学校应当优化、合并、整改课程内容,简化反复出现的内容,合并理论知识相关的知识,不断进行课程建设,进而有利于学生的快速学习与实践。(二)积极推广纸质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三位一体化的教材建设,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配合课堂教学,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相关电气工程教材。
3.2.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一)完善教师课程教学、学生毕业设计及实习要求等方面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师及其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进行规定,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保障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毕业走向制定毕业设计的标准,利用严格的考核方法要求学生加强实践,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2]。
3.2.3提高课堂质量
(一)教师应当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吸引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中,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沟通交流,并且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建立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二)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带入到课堂中,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某一具体内容,并且自己动手制作PPT在课堂中讲解,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3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一次实验中主动编写实践教学计划与实纲,及时反馈自身学术知识的技术实用性,并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实验计划,明确规定实验教学的具体流程及其任务,按照各个实验项目划分批次,规划教学目标与考核办法。(二)在电气工程的实验中,应当主要以实践型与综合型实验为主,同时在实验考核中,教师应当将每位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等作为有效的考核方式,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3.4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积极探索“广泛联系、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分类实施”的产教融合方略,加强专业与产业的紧密对接,建立校企互动运行机制,根据合作维度和深度将合作伙伴分为“松散、紧密、核心”三种类型,按照“做大松散层、做强紧密层、做精核心层”的产教合作发展思路,制定校企合作的战略目标和规划。(一)建立电气工程专业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战略联盟,作为协同育人的基础平台。联盟由学院牵头,主要参与单位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与学院办学有关联的主导行业、优势企业。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战略联盟设置管理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管理办公室,为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提供综合全面的优质服务。(二)以院系为主体,以专业为载体,建立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的企业(或行业)冠名班级、科技协同创新、生产经营性实体的“三项工程”。工程一:企业(或行业)主导,共建行业企业冠名班级。积极推动“背靠行业企业、牵手知名企业、共建冠名班级”的校企联姻工程,形成企业主导的专业对接产业新的合作机制。工程二:企业(或行业)协同支持,搭建项目导向的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企业冠名实验室,成立企业冠名赞助的各种奖学金或项目基金。工程三:企业(或行业)指导,培育孵化产业性实体、学生创新创业性团队。
4结束语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学质量的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方式,促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发展潜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工学教育(学术型教育)模式到工程+技术教育模式的转型。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以提高工程应用能力为导向、专业工程师素质为特征的整体合作、分段培养校企互动“双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互动,实现人才成长的“协同孵化”,并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现代电气工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忠,李韦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06):112.
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知识篇4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顺应国家生产和人们生活现代化需要的一个新专业,社会对高级电气工程师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然而,合格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却非常缺乏。究其原因,一是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是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比较年轻的新专业,因为年轻,使得该专业的师资谈不上资深,特别是自动化方向;二是旧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传统轻创新,束缚和局限了该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本专业的师资来源,科班出身的不多,许多教师都是相近专业学科转化而来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尽管是相近学科,要转化也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其次,大多数教师是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由学校到学校,理论上或许很强,但自身缺乏实践经验,让他们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似乎有点不切实际。第三,高校扩招,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科研、教学工作量过重,压力太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才培养,教师为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一个专业,对师资的要求也很高。而且,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要有理论基础坚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过硬的集素质高、内涵深、能力强于一体的教师群体。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其途径与方法大致如下:
1、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或计划。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师资队伍建设是长期性、渐进性的一项工程,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培养目标和方案。也就是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把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作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要继续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在几年内,本专业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通过何种办法和措施来保证目标的达成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一个远期规划和近期计划。
2、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广泛应用,我们教师仍然抱着旧的书本知识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就应该走在学生的前面,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最新前沿知识,才有资格教学生。除了自学外,应该定期地、有计划地让教师继续深造,读研、读博或专业培训;开展教学比赛,通过相互观摩、评议,研讨教学内容、实验方法,取长补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3、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实践是工科专业的根本,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光有理论或光有技能都是不行的,教师除理论知识外,还要多到生产一线参与企业技术开发,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或参与校企合作工程项目。在实践中加强学习,让理论回归实践,反过来实践又强化了理论,打造和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加强学术梯队的建设。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一定要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教授、副教授要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在进行课题研究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项目中,要组织团队攻坚,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梯队和学术梯队。
5、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生自动化,而自己不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的教师是不称职的。作为该专业教师,除了基于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外,还要掌握网络教学,远距离教学等多种形式。通过图像、动画、影片等形式演绎出来,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一批掌握该专业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因此,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相关教学技术培训和研讨会,提高职业素养和现代化教学方法运用水平。
三、结语
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知识篇5
1现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情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在对该专业进行教育或是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同时也能为今后我国的电气行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但是现阶段该专业的知识涉及面积比较广,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开展专业基础课的时候,学生普遍认为理论课的过于枯燥,在加上理论知识比较难,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很难达到学以致用。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就会逐渐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十分不利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发展。在这个基础下,我们就要适当的减轻学生的实际压力,并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也在实际授课中研究出以下几种方式,希望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2]。
2趣味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2.1联系实际,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在过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把只知道读书、背课本,掌握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不相符的人称作为“书呆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学无止境》一文中明确的说明:“全球的问题和矛盾千千万万,但是最应该使人类头痛的问题就是应该怎样更好的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充分发挥潜能,全面提升人类对复杂问题解决的能力,以此来减少和消除人类应对全球问题的差距。”这也说明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做一个只知道盲目读书的书呆子,而是要积极地跟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在对人的创新性和创造力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挖掘潜能,将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优化和培养,也是现阶段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一项重点工作[3]。比如:笔者之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特意对这一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讲述。像是开展电力系统正常、不正常状态的讲述时,还特意在网上对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进行了下载。比如为了猫为了捉到老鼠躲在配电箱中,导致短路现象的产生;或是刮风后电线倒塌导致单相接地的树等。在讲到继电保护的配合工作时,我们也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应用动画或是图片对相继动作进行解释和讲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明显的提升和发展,同时课下找老师进行问题探讨的学生人数将得到明显的增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使笔者感到欣慰的是,在这项教学方式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的认识到了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更好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对兴趣进行提升,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有自信。
2.2注重效果,及时沟通
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和推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新的问题或是看法,都能够自由的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提出。但是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即便是有了意见或是不同的看法,也很少会主动进行发表或是提出,因此我们也将现阶段这种现象称为“学生沉默现象”。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但是想要将这种情况进行有效的解决并不是容易的工作。因而,笔者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趣味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希望有效地对教学质量进行提高[4]。比如:我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展了几次实习工作。在进行专业认识实习之后,有一名学生对某风场进行参观后,在实习报告中记录:“工人师傅说,每个风车为1500瓦,因此两个风车就能对很多地区的供电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在今后的风电发展了,就完全能代替电厂,为我们提供有效地电源。”后来我找到这个学生后,和他的交流中发现,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他认真的对笔记进行了记录,但是有很多错误或是不准确的地方,但是由于受到“学生沉默现象”的影响,学生即使认识到问题或是错误也不会轻易指出。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工作。后续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笔者也适当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和学生的日常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对教学的开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5]。
3结语
以上是笔者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对趣味教学的研究和分析。由于电气工程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很多的理念都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或是其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专业的教学,通过对先进工具的利用,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的时候就能更好的将其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对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有着十分有效地提升和促进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作者:李庆单位: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康伟,王艳松.趣味教学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9(1):102~103.
[2]魏立明,韩成浩,王琮泽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0(1):91~93.
[3]李一峰,樊海红,吴卫祖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训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8):276~277.
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知识篇6
论文摘要:“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因此,改革“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本文从新的课程体系的创建,课堂教学方法、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改革与探索。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并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专业课,该课程在供电系统中应用广泛,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发电J广=变电站的电气主系统设计与运行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由于这门课程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门课程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如“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力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等课程的学习。“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典型电气主接线的基本接线形式、电气设备选择、电气设备布置主要电气设备性能原理等,其特点是课程内容繁杂、连贯性差,整个课程的系统性不强。而学生正处于由系统性强、条理清晰的专业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过渡期,在学习方法上感到不适应,另外,学生对发电_广=变电站的各个环节和各种电气设备没有感性认识。采用板书、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方式,同学们很难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设备和供电系统联系在一起来理解和掌握,建立工程的概念,特别是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创新“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一、创建新的课程体系
“发电厂电气部分”存在教学内容多、繁、杂与教学时数偏少以及专业技术发展快与教材更新慢的矛盾,采用“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原分散在各个章节属同一类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删除过时的旧内容,增加学科专业当前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等内容,整合课程知识点,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按照“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技能——当前研究动态”的层层诱导递进式顺序来编写,构建了创新课程教学体系,使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更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便于学生接受。
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学习趣味性和课程的系统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传播信息媒体组合起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以工程实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习开始到结束,学完课程就像完成了一件工程那样有成就感,而且在工程实例教学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统一结合,真正能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精髓。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主要特点是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各类图形,如电气主接线图、配电装置的平面图和断面图、断路器控制与信号图以及中央信号图等很多,并涉及各种电气设备。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采用黑板画图或挂图方式讲解,由于学生缺乏对供电系统的感性认识,很难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我们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努力做到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以大量的动画、图片、视频与课程内容中原本抽象的理论和设备对应起来,向学生展示各种电气设备的图形图片,演示装置或设备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工程图纸与实物对应起来,如使用动画表现开关的跳合闸操作过程、倒闸操作过程,断路器控制与信号回路的工作过程等;将各种电气主接线方式与实际变电站、发电厂对应起来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加强了同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供电系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大为改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加人本地区电厂或变电站作为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如选取一个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工程实例,以此实例引导学生进入课程,随着课程的展开,一步步深入到此实例中,课程结束,此实例中的相关向题也一一得到解决。
三、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将工程实例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与实际工程接近了一步,为了使学生与实际工程零距离接触,我们还坚持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进行发电厂或变电站现场参观教学,培养学生从实际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使参观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参观前后都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请实习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2)在参观发电,广=变电站之前,主讲教师向学生介绍该厂(站)的情况,并结合该厂(站)具体接线和布局,提出应该注意观察的一些问题,避免学生参观时走马观花,收获甚微。(3)要求学生在参观后,绘制该厂(站)电气主接线图,并评价该厂(站)主接线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参观过程中的问题与心得。实践表明,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现场教学,是“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四、课程设计改革与探索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是一个老课题了,然而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观念的更新,它又永远是一个新课题。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包含原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发展远景的规划、与系统联接的方式、现实的方案设计、过渡方案的考虑、运行方式的预安排、电气设备的选择校验等,是一个完整认识过程,是结合实际的一项系统工程。过去设计的题目是模拟的,原始条件是理想的,学生遇到的工程矛盾较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在“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改革思路下,把实习基地比较典型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工程作为训练题目,并结合学科前沿技术发展编写课程设计手册。根据实习基地的发电厂(变电站)资料,让学生自己进行课程设计,遇到难点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一定的辅导,然后和发电厂(变电站)原设计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认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发电厂(发电站)综合自动化联系起来,使设计内容有所创新,让学生综合运用平时所学的各相关课程内容,实现课程设计内容的多样化、实际化,以提高学生对该环节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