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1

中国是农业大国,只有解决了“三农”问题,才能够确保中国持续而稳定地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被赋予新的元素,除了农村经济建设之外,农村文化建设也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中,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承担着重要责任。面对目前农村文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村文化现状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展开,旨在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基于农村环境的有限性,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比,依然存在着滞后性。农村所存在的“文化滞差”的问题对农村的发展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从中国人口环境来看,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高,这也就说明农村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力[1]。农村文化建设的程度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位于中心城市周围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村文化在中心城市文化的辐射下,农村文化快速升级。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居民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环境下,文化意识就会比较薄弱。加之政治体系不够健全,农村文化建设就难以顺利开展起来。

二、农村文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管理人员没有文化建设产生认知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不仅仅是在物质上脱贫,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文化水平上有所提升。其中,做好文化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文化馆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是,从政府的角度而言,文化管理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导致文化馆的管理人员在农村开展文化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文化指标。经济是基础,农村首先要发展经济,这是硬性指标,然后才能够开展文化建设,这是软指标。由于文化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文化管理工作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文化管理上缺乏主动性,且没有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必要的资金,使得农村文化管理被动展开。

2.农村文化服务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

虽然目前农村对文化建设予以重视,但是由于农村文化服务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导致“惠农”政策无法落实到位,文化建设也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随着农村的经济条件逐步改善,文化需求被提到农村发展日程上来。与此同时,农村文化市场上也暴露出各种弊端[2]。比如,农村文化消费格调低,一些文化粗制滥造,文化内容中甚至存在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问题,这种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对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特别不利于农村青少年的成长。一些文化工作者甚至会从私利出发而创作一些庸俗文化产品,这种背离职业道德行为的存在,对农村社会风气是一种毒害。

三、农村文化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对农村文化管理予以加强

农村的文明层次要有所提高,就要注重文化市场建设。农村文化管理工作者要对农村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予以高度重视,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管理文化市场,特别是文化管理人员,更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农村文化市场予以调控。

要做好农村文化管理工作,就要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予以重视。

其一,农村文化市场运行中,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需要文化管理部门将市场管理制度、文化建设规划以及文化管理战略都要明确。

其二,农村要注重文明建设,即在搞好物质文明,强化政治文明的前提条件下,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宏观的角度对文化管理的内容、文化管理规模、文化管理方式以及结构等等问题都进行研究,以采用相应的指导方法对农村文明环境予以协调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3]。

其三,要对农村文化管理以正确理解,对文化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所明确,以使得各项工作都围绕着目标而展开。农村文化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文化并不局限于狭义的文化活动,而是包括与文化相关的重要内容,诸如农村社会伦理、农村的医疗卫生、教育、体育以及道德风尚等等,这些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大文化管理”,以使得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获得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随着农村居民文化层次的提升,就会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得农村居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为丰富。

2.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要增加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随着资金投入力度要增加,文化基础设施就会不断完善,对农村文化发展非常有利。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农村文化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关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4]。为了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政府可以将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发展多元资金渠道,从而形成政府为主,社会各方参与投资的融资环境。将农村文化建设的融?Y体制构建起来,不仅可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而且还可以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监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财务管理是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要素,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受到地理条件以及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财务管理环境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先简单分析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改善措施。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财务管理关系到农村经费的有效运行,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不少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部分村组干部素质差,主要领导重视不够,财务管理形成上热下冷。主要表现在:①少数村组干部不懂业务,法制观念淡薄,一人说了算,我行我素,带头违反财经制度;②部分村委会主要干部不团结,安排工作不统一,发生的支出一方签字认可,另一方不签字,致使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不能按时结账、按时进行账务公开;③部分村组干部不是从集体利益出发,没有正确的心态,最典型的是派务工,一般情况下派务工多数是亲属、朋友,导致群众意见大,激化干群关系;④村组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形成上热下冷。

村组集体经济实体经营管理不善。有的村组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包、出租不经集体讨论、不经上级审批,擅自发包,导致村组经济实体由村组干部或亲朋自行承包经营,存在承包费交纳不及时,长期拖欠现象,有的村组集体经济实体虽对外出租经营,但存在低金额出租。

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对财管理办法,未得到严格的执行。

工程建设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且存在化整为零的现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村组存在化大为小,逃避招标,或者工程建设中随意增加附加工程。

工程建设中存在不量力而行,违规举债的现象,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不经批准擅自以个人名义向银行借款严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

二、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农村采取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完善。

加强对村组主要干部、财务人员,理财小组的业务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熟悉财务收支的规范手续,杜绝违规行为发生。

增加民主监督管理力度。在农村财务管理中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民主监督放在重要地位,成立农村民主理财小组,赋予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的权利,另外也需要保证村党支部的自我净化能力,充分发挥出理财小组的职能,实现民主监督,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可以采用委托管理的模式,将实际资金与管理者分离开来,统一资金管理,提高监管力度。也可以利用专业会计组织进行委托管理,有针对性的梳理混乱的采取情况,改善账目混乱的情况,提高监管力度。

进一步完善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突出相关审核人员职责。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员,主要对村组的财务活动、财务收支单据的规范性、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审批。

多部门联合严格管理工程建设,各村组的工程建设项目需由农经中心,城建办、招投标领导小组等多部门联合监督,农经中心负责项目资金审核,城建办负责项目合理性审核,招投标领导小组负责招投标及工程实施监督,杜绝不合理项目、无资金来源项目及工程建设中附加工程的随意性。针对工程付款预付设专门的工程款申请,预付工程款必须开据正式发票。

加强村组经济实体的承包管理。集体主要经济实体项目的发包,如果园、鱼塘、荒山、房屋、场地等出租、发包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及政府的有关规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一事一议。

完善约束机制,建立奖惩措施。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纳入村组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善奖惩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对违反财务管理办法的村组的主要领导进行连带处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肆意违反财经纪律者联合组织、纪委等多部门严肃处理。

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手段能够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会计操作的差错率,规范各种会计报表,提高各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我国不少的农村已经开始财务管理方面的建设,并且取得一些成就,在改进中需要相互学习,吸收好的管理经验,与时俱进,保证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在加强财务管理建设中也需要注意采取环境的建设,制定更加系统化的政策,合理使用新时代的技术,合理利用新时代的技术,实现数字化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是必要的措施,在农村财务管理中需要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完善基础工作的建设,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3

一、在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存在误区。在农村,一些乡镇干部不重视文化建设,认为只要自身把经济建设搞好了,就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没有全面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缺乏文化建设意识,文化建设落后一点没关系。还有就是没有意识到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民生工程,认为文化建设只不过就是唱唱歌、跳跳舞、逗笑搞乐、闹着玩、寻开心。

(二)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薄弱,不良文化现象时有抬头。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新生代青壮年农民工涌入城市参与建设,留在家中大多都是一些妇女和孩子,还有老年人,他们平时都被一些琐事缠身,还要忙于地里的活计,要想参加文化活动则缺乏时间和精力,而且又因为地方文化部门在文化活动中不能实现创新,没有开发有益于人们参加的作品或活动形式,于是给不良的现象诸如“黄、赌、毒”造成了可乘之机,一些封建、腐朽思想也有所抬头。

(三)经费投入少,队伍建设令人担忧。乡镇文化站阵地不能及时得到更新,不能与人们的需求相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不畅,一些乡镇不重视文化建设,导致文化建设没有经费,文化工作不能顺利地开展。

二、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乡镇文化站要积极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站对每年的活动要做到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安排好一些节假日、纪念日、农闲、主题活动的文化活动,利用重大节日及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文艺汇演、摄影比赛、书法比赛、职工运动会、元宵花灯节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节庆文化活动搭建群众文化演出平台,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与此同时,积极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组建富有当地特色的演出队,挖掘整理特色民间文艺,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纳入基层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配好配齐乡镇宣传委干部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专职人员,稳定基层文化队伍,为优秀文化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三)要进一步在文化建设方面增加经济投入。农村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自觉抵制那些落后的和消极的思想。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舍得投入资金,要逐步改善当前农村文化设施。一要以县城为中心,建设一定数量的图书馆,对广大乡村和群众开展流动图书馆借阅服务;电影放映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队要大力开展电影下乡,专业剧团也可以发挥流动车送戏下乡的优势。二要进一步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对当前存在的低级文化现象坚决抵制,自觉反对那些封建落后的思想。三要对文化资源做好整合工作,合理配置当前农村的会议室和农民科技学校等,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新农村法治文化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D9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91-01

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地区是实现依法治国最终目标的根本和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势在必行。现阶段农村地区在法治建设基础方面已初具成效。但由于农村地区存在着人口多、地域广以及经济、文化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仍然存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新农村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农村社会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建设的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新农村社会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法治建设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有关法律尚未落实到农村地区,法律的空白对农民提高法律意识造成了不利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法治建设体制的不完善,使建设工作不能完全落实。

(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农民法律意识薄弱是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又一问题。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民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依靠经验甚至暴力解决。这是现阶段农村法治文化建设难以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矛盾纠纷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很多情况都依赖于农村地区村委会以及其他农村管理者的“人情评判”,这就使农村地区的法治文化建设存在落实难的问题,法治文化构建秩序较为混乱。

(三)部分地区法治文化构建基础设施匮乏

现阶段新农村法治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对经济基础的要求较高。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设施落后,现阶段新农村法治教育还存在落实难的问题。农民文化知识的缺乏源于农民文化水平的落后,农民文化水平落后源于农村经济的落后。如此循环看来,r村法治文化缺乏根源在于经济基础的薄弱。

二、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改善措施

(一)对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体系进行完善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便是法治文化建设体系的不完善。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存在断断续续、不成整体的现状,因此,填补法律空白,填充法律空白期,让法律不再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而是脚踏实地,落地生根。构建常态化、协调运作的统一体系是提升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对体系进行完善与升级,使现阶段法治文化建设得到整体性的提升。例如,农村地区社会工作者可以结合实际召开一次会议,对现阶段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予以有效的解决。

(二)加强对农民的法律知识教育

在建设法治国家、加快建设农村地区法治文化建设进程中,农村法治状态,农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当对农民的法律知识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社会工作者在对农民进行法律知识宣讲时,应着重对村民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法律问题进行普及,增强宣传的针对性,传播农民真正需要的法律知识。使其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明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加快农村法律知识教育的整体性进步。例如,法律工作者可以着重对征地拆迁以及醉酒驾驶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讲解的方式可以采取打“组合拳”: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召开宣传讲座,定时村内广播,建立公众法律咨询热线、微信号等。

(三)提升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设施薄弱是现阶段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村委会也可以运用创新发展的理念,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吸纳资金实现“自筹”,夯实农村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使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的提升,教育程度也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此来实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整体性的进步。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是现阶段我国依法治国的基础环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影响,在我国农村内部法治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阶段应该从对农村内部法治文化建设的体系进行完善、加大对农村地区村民的法律知识教育以及与政府的财政部门联合,提升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这几个方面进行入手,有效改善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的法治文化建设状况,提升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金鑫,肖宇亮.校地互动视角下的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2]龚元园.农村法治建设的困境和路径探讨[J].运城学院学报,2015(3).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经济文化;利益冲突;民主制度;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65-02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治条件,它巩固了党执政合法性的群众基础,提高了村民的民主意识,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是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实现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新的问题也不断地出现,我们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和重视农村问题的政治方向,而不是简单地根据社会的需要去理清农村的各种政治关系,否则会影响到农村经济改革甚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及村民文化水平较低

首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民主的发展水平是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物质生活得到提高之后,人们才会关注更高层次的需要。美国政治家亨廷顿说过: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予政治参与更高的价值。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就没有太大的兴趣。大多数的青壮年农民选择外出打工,长期不在家乡,成为当前的流动劳动力,也就不自觉地放弃了自己的民利。而剩下的那些农民对于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居民接受的教育程度较高,民利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同时他们接收的政治信息也是多元的,相比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方而言,他们更具有较多的资源进行政治参与[1]。

其次,村民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农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较低的知识文化水平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农民政治参与的基础和形成民主意识的必要条件[2]。由于农民缺乏科学文化知识,文化水平低,导致农民的民主意识薄弱,不能理解民主的意义和作用,在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时不能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也就无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利。

2.民主政治建设与物质利益冲突

首先,利益共同体操纵选举。我国农村经济存在着很多由精英们带领村民致富的“精英经济”,由于这些精英们使村民发家致富,因此受到了村民的信任。同时,他们与地方政府形成了某种利益共同体,他们为政府提供财力支持,政府为他们经营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部分私营企业主在经济上有了强大的实力之后就转向追求政治上的满足。因此,他们就会利用村民对他们的信任,凭借政府的纽带关系,操纵选举。

其次,村民自治中的功利化和金钱化。部分地区的村委会选举中存在贿选现象,有些候选人为了获得政治利益,利用个人感情与关系好的人不惜一切代价拉取选票,在成功当选之后开始滥用权力,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谋私利;另一方面就是物质贿选,候选人向一些家庭送点物质性东西,如一包烟、一袋洗衣粉或者是请吃一顿饭甚至是直接送钱等方式进行贿选,这就会改变一个家庭全部成员的投票方向。

3.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发展不平衡及存在的问题

发展民主,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3]。农村基层民主是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的社会政治活动,必须有明确的制度来规范。虽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农村基层民主制定了法律法规,也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做了保障,但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项制度发展不平衡,有些民主程序和民主制度还不完善,民主监督也没有落到实处,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在民主选举方面,我国农村目前实行的是民主直接选举,由村民直接推荐村民代表,然后选举村干部[4]。直接选举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民主选举最伟大的民主实践,在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选举不合法的问题。有些村干部的选举不是由村民直接选举而是上级机关如乡、镇等直接任命。村民由于参政意识不高或其他原因对此漠不关心或者表示沉默。其次,存在着上级机关对村民自治干预过多,不能充分体现村民的意愿,不能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样就不利于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民自治是广大村民直接行使权利,依法处理自己的事情,创造幸福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

在民主决策方面,在我国农村的普遍地区都建立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代表的民主决策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使村民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有利于农村政治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在民主选举中出现的问题会直接导致选举出来的村干部并不一定有能力代表村民,在农民的事务决策中也未必能发挥积极作用,甚至从其自身的利益出发去决策,这就会导致村民的利益得不到实现,从而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缺乏科学性。

在民主管理方面,民主管理是村民管理自己村的内部事务,我国农村地区在民主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上级机关与村委会及村民之间的问题,国家行政机关与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应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农村,有些上级机关对村民进行直接领导,使这种关系成为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另一方面,村委会与村民之间关系异化。由于存在着管理方法、方式的老套与传统使二者之间的关系出现异化现象。

在民主监督方面,我国农村实行的是村委公开制度,每个村都设有村务公开栏,这使得村民更好地对村委会进行民主监督。但是,在农村存在宗教势力、恶势力等一些传统思想对村民的思想、意识甚至行动上的影响,这就使得即使村庄存在问题,村民也不敢提出来。同时,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欠缺,再加上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禁锢使得民主监督失去了其真正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探析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宣传教育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运用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活跃市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调动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同时,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结合农村实际,对村民进行适当的民主理论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培养农民的平等、公平、竞争等民主意识,树立村民自治意识,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使农民懂得如何参与村民自治管理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民利,从而发挥民主主体的作用。政府应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化。同时,要普及政治科学知识,提高农民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引导农民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来。

2.完善法制建设,增强法规的操作性和威严性

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只有良好的法制才能使民主成为事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乡镇政府要依法行政,村委会要依法治村。对利益共同体操纵选举和部分地区的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贿选现象予以严厉打击,规范选举程序,提高选举透明度。加强各级地方人大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工作,行政、司法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坚决果断地纠正在选举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农村基层民主的透明度,使农民享有真实的民利,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3.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平衡民主制度

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民主制度来规范。要抓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要建立健全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制度。完善村民的民主选举制度;完善以村民自治章程为主要载体的民主管理制度,使村委会成员遵循法律,依法办事。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手段的民主监督制度,凡是群众关注的问题,都要定期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完善村民对村务工作的建议制度、检举制度、制度等,确保村民自治正常运行。在当前经济日益多元化、社会更加多样化、个体的独立性不断增强、自主意识日趋强烈的情况下,基层组织、基层政权要整合农村社会,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制度化民主的途径。

农民是我国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政治参与的特殊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的特别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指以维护和实行村民政治权利为核心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个民主”制度建设。它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步骤,对促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虽然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只要能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我们就能找到基层民主发展的可行途径,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尤适,李宁.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困境与路径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2).

[2]王德彦.新农村视野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1(8)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措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2年2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施纲要》,提出在2012—2022年,把广西壮族自治区努力建设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由此,我区吹响了文化建设的号角,城乡文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特别是我区实施的文化建设工程,推动了我区文化建设走上了新的里程。目前,广西文化事业的发展已取得较大的成绩,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城乡差距较大,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在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区在文化建设别是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不高,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活动开展少,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少,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加强。

1当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中小学教育质量偏低

学校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是文化建设的水平的高低重要指标。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很难用数字来评估东西。但是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不高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种共识。现在很多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稍为有点能力的,都想方设法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有些在农村谋生的人,有能力后第一件事也是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就算是选择私人办的学校也不会选择农村的中小学,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受教育者及家长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满,而短期内又似乎看不到改变这种状况的希望。造成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

一是农村孩子学前受到的外界环境影响和接受的教育有所欠缺。长期以来,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比城市落后,信息的接收和传播也较城市要慢和少,这直接影响到农村孩子对信息的接收和消化,知识的增长速度慢。另外,农村孩子的学前教育不足,虽然我们一直反对学前教育小学化,但是不等于不要学前教育。农村的孩子往往缺少的就是学前的教育。由于生活条件及环境的约束,农村孩子能接受正规的幼儿教育的机会要远远小于城市的孩子,学前教育严重缺失。农村中小学生源较差,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后劲不足。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编办、人事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2006〕73桂政办发号),学校经费由县财政按学生人数拨款,这既保证了学校的办学经费,同时又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得到明显提高。然而,相对于城市,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地处偏远,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较差,不只生活艰苦,甚至年轻教师找对象都困难重重,在工资待遇基本相同甚至偏低的情况下,这种农村中小学对于优秀人才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3]。这种地方只能是优秀人才的培养地,不能成为优秀人才的保留地。能力强、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成长,但不会在这样的地方长期作贡献。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年轻人经过几年的锻炼,能力增强了,就有了选择更好的地方的资本,又远走高飞了。人才如此流失,哪来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无法提高,生源慢慢减少,按生源下拨的经费就减少,办学又会出现困难。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农村中小学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必然是水中捞月。

1.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大型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一般只建设在大中城市,在农村,要建设这些设施,显然不够现实。一些农村中建立的小型的图书馆、阅览室等由于图书存量少,更新慢,也流于形式,对读者没有吸引力。乡镇一级的文化站等基层的文化活动场所,也大多生存困难,有些甚至转营可以生财的门道。一些农村甚至收看电视节目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使用互联网了。由于公共文化设施落后,造成信息渠道不畅,党的政策和思想不能及时传达,科技信息不能及时传播,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1.3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发展

由于文化发展跟学校教育一样,很难用一套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地方政府往往会把精力放在能量化指标的经济建设上,因为经济成果是在短期内就可以用数字量化出来的,容易看得见,成效快。所以,政府更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抓好经济建设,以取得好效果,以此体现政绩。而发展文化事业,不可能做到立竿见影,短期内无法看到效果[4]。就算政府投入了,花力气了,在本届政府的任期内也无法体现其功绩,在当今中国的地方政府频繁更换的政治生态中,很少有地方政府和官员愿意主动做这方面的选择。由此,农村文化建设大多数长期处于没有内在驱动力支撑的被动局面。

2加强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2.1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得到了普及,这使得大中城市儿童知识积累明显多于农村儿童。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学校的教学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要给孩子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要懂团结和互助,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学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2.2教育资源要向农村中小学倾斜

一是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在财政资金上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二是用较高的收入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农村中小学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工作环境都无法和城市相比,自然不能靠这些方面吸引优秀人才,政府应该大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用比城市更高的收入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单方面以讲奉献或是凭良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不可能把优秀人才吸引到艰苦的地区的。只有改善办学条件并吸引优秀人才,才有可能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水平,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2.3加大投入,建立覆盖广大农村的电视网、互联网

这些年,无线电视网、互联网在大中城市发展迅速,这是利益驱动所致。但是,无线形电视网、互联网作为一种公共事业的属性应该不变,广大农村由于居民居住分散,投资大,收益低,无线电视网、互联网经营者没有建设动力,致使很多农村收看电视靠自家安装天线,上网靠电话线,信息的互通、信息传播困难,党和政府的主张难以宣传,农村的文化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要改变这种现状,政府必须在这方面承担起责任并起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对这些垄断企业提出硬性要求,另一方面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同时还要加大财政投入,彻底改变农村信息不畅通的落后状况,推动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

2.4把文化建设纳入政府和官员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文化投入作为政府工作和官员升迁的硬性要求指标。建立健全政府和官员的考核奖惩体系,把文化建设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把文化建设的目标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此督促农村地方政府和官员真正重视文化建设事业。

3结束语

中国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应该是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5]。如果农村不能发展,国家的强大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全社会认识到文化发展特别是农村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高,并付诸于行动,我们的国家才真正有希望。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新华月报,2011(22):119-125.

[2]张秋红.加快广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J].传承,2008(11):132-133.

[3]李长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