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阅读教育篇1

>>幼儿国学经典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浅谈国学经典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研究浅谈国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完美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中语文古代经典文本阅读教学初探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尝试小学经典名著阅读教学之探究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让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学浅谈经典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与国学道德经典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学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的实践与探索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探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国学经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国学经典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郑素珍")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国学经典承载了古代圣贤的思想与智慧,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近年来,我国的小学刮起了阵阵国学经典阅读的风潮。本研究在调查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小学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87-02

何谓“国学”?对于国学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但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一个说法是: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①所谓“国学经典”也就是说国学中最精华的、具有典范性的著作。国学经典承载了古代圣贤的思想与智慧,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的国学经典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从小学就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小学生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还可以使小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人文知识,提高个人的修养,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其次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使小学生从小修身养德,立身做人。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国学经典在教育层面上体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修身做人上。如孔子的仁爱思想、老子的敬畏自然、孟子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等圣贤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它们不仅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也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掀起了一阵阵“国学热”,诸多学校针对阅读国学经典开设了校本课程、创立国学经典阅读角等等。然而纵观“国学热”的背后,我们却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国学经典阅读的数量增加了,可是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本质上得到提高了吗?小学生在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文本的选择上都存在着一些局限,学校应思考如何在本质上提高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和语文素养。而作为教育者到底应该如何有效地帮助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本研究认为应将国学经典同小学教学有机地融合,从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这四个方面去努力。

一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

2015年3月,本研究对小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小学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生不清楚何为国学经典,在阅读书目的选择方式上有63%的小学生表示“根据封面选择”。近三分之一的家长表示只是根据网上的推荐来给孩子挑选阅读书目。在针对老师的问卷中有一道开放式问题――“在开展国学经典阅读的教学中有碰到何种困难”,有很多老师提到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选择和筛选合适的阅读书目很令他们苦恼。因此要想使小学生充分地、深入地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必须从选择合适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目开始。

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阅读能力以及语言学习水平,在繁多的国学经典中,最精华最具有价值的却不一定是最适合小学生读的。因此在篇目的选择上应该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编订,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本研究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国学经典阅读篇目,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低段一二年级的学生以阅读经典蒙书为主,例如《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它们兼具朗朗上口,易于诵读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配以富有童趣的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段学生可以选择《论语》《千字文》和《孟子》。高年级段可选择《大学》《中庸》,引导他们将经典同实际相结合,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与道理。

二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

调查研究发现,针对“学校是否有具体的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方法或方案”这个问题,大部分教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于课程的基本目标、基本理念、教学

模式等,大部分教师都表示不清楚。“我也不清楚如何系统地教授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自己在国学上面的素养也十分有限,所以课上也只是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对于国学课程的展开是迷茫的,因此要使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真正地发挥作用,在解决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制定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实施方案,而第一步就是明确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低段年级学习内容是蒙学经典,低年级段学生的文字理解、阅读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学目标应该以诵读和识字为主,文化感悟、文义理解可作为其他教学目标。中段的小学生学习内容为《论语》《千字文》和《孟子》,处于这个年级段的小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和阅读能力,在文义的理解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国学经典阅读的教学目标应在诵读、识字的基础上增设知识积累、理解文义和感悟文化。识字在这个阶段不再需要教师亲自教学,而由学生自行完成。文义理解应该是教学重点,但也不要求逐字逐句的深入剖析,而是重在理解文章大意。感悟国学经典中的文化应由学生在诵读和理解文义的基础上自主进行,而非教师刻意的行为。高年级段的学生通过积累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识字和诵读已经不需要再加强调。在此基础上国学经典的教学应该注重文义理解和文化感悟,教学中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文章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三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

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时方法都比较呆板和形式。“我认为他们阅读国学经典之后会背诵就算完成目标了,至于其他的目标我认为无法去衡量。”是的,国学经典的学习离不开背诵,但是过于强调“背诵”反而会使阅读变得呆板、枯燥,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经典的阅读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把《三字经》编成有旋律的儿歌,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来讲授经典内容,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演绎国学中的一些经典故事等。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教师更不应该只强调学生的背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的时候加以点拨和引导,让学生透过文字捕捉到国学经典作品中的情感魅力。

四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

调查发现有许多学校在实施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时候,并没有一套系统的实施办法。“学校没有硬性规定什么时候开设课程,课业紧张的时候几乎不会想到要去监督小学生进行阅读,主要还是看他们的兴趣和自觉性。”没有系统的实施办法会使得课程开展效率低下。首先课程必须定时,苏悦在其研究中曾提到“逐日咀嚼法”,学生最好能每天都阅读国学经典,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背后的意义、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因此,学校必须安排每周一节阅读课程,结合语文课和晨读进行名句诵读赏析等活动。总之,每天保证有大约半小时时间来学习国学经典。每周一节的固定课,可以用来复习或者举行经典阅读活动。其次,必须要规定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本研究在小学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每日任务卡、每周任务清单以及学期反馈表(由家长填写)。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想使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真正发挥其陶冶情操、提升文学修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首先教师本人必须具有较高的国学专业知识素养,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同学生的相互交流,了解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中的需求及困难,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对话。除此之外,国学经典中本就包含许多道德要求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教师的为人师表能成为学生国学学习的“助推器”。因此学校必须定时举行针对教师的培训会,提高教师自身的国学素养,探讨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会上也可以请专业人员指导教师开展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等。

五结束语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篇2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重视;引导

不久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对天津市14135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阅读,而且年级越高阅读量越少,中小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天津,中国读书人口的大量锐减让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都感到担忧。

那么这种现状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想,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时下由于教育的功利色彩浓重,竞争的压力迫使师生追求速成、速效,没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其次,阅读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和利用。现在,有不少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不健全,即使有,也因为书籍陈旧、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不多、学校缺乏管理而导致其形同虚设。还有,就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想,首先应该改变我们的阅读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践行“新课标”,明确阅读教学的要求

深入解读“新课标”,明确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新课标的阅读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全体师生都能找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二、阅读进课堂,体现阅读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让阅读走进课堂?课外读读还不够吗?”事实上,如果阅读不进课堂,学生的课外时间太少,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而光靠啃书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让阅读进课堂,本身就是对阅读的轻视,让学生觉得阅读可有可无,学校才舍不得让它占用课堂时间。相反,有了专门的阅读课,师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一旦养成,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绝不能把鲜活的阅读教学变成文学常识教学、字词教学和问题解答,绝不能使阅读成为应付考试的手段,把学生变成一味接受的工具,这样只会让学生渴望阅读的火苗熄灭在枯燥的功利深渊中。我们要努力探求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的阅读兴趣之火越烧越旺。

2.引导小组合作,介绍读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阅读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活动,每个小组内共享资源,交流阅读经验、阅读体会,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小组间定期汇报成果,评比选优。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他们如何课堂“精读”,课外“博览”,如何圈点批注,加深理解等。

3.开展活动,促进阅读能力提升

有效的阅读不是死读书,而是要求学生活读。可以每月举办专题读书会,就一个专题展开讨论;可以举办“好书大家看”活动,推荐自己阅读中遇到的精品;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表演课本剧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刺激和引导学生读出精彩,读出感想,读出成长,读出人生……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篇3

关键词:学生灵动;创新阅读;阅读感悟

学生的阅读感悟需要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有自己的感悟,在实施创新教育尤其是如火如荼的新教育理念下,更需要学生去创新阅读感悟。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也使我悟出创新阅读的真谛:学生的创新阅读永远都是教不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构建充满灵性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灵性的课堂里去进行充分的阅读实践,达到创新阅读的目的。如何实现这样的目的,要做到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给学生以意义学习通道实现灵动课堂的构建

何谓意义学习?苏州大学张丹老师曾撰文阐述得比较深刻和全面。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因学生课堂的某些活跃就认定为学生在从事着意义学习。比较具有高质量的学生意义性的学习,不但是课堂气氛的活跃,而且应当是思维、创新探求的效果显著。要想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充满意义性的学习,学生应该在创新阅读教学过程中永远处于主动地位,永远处于创新阅读的亢奋状态。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不少学生还是呈现不出亢奋,虽然也在分享一定的他人获取探究成功的快乐,但个别学生的个中意味我们都应当是懂的。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必须多让他们去从事有意义的学习,无论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还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必须进行意义学习,也都可以在意义学习中形成创新阅读之活力。如何让小学生进行意义学习,需要教师给学生以意义学习的通道。平时的阅读教学,作为笔者主要为学生的意义学习形成如此理想的通道。首先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阅读感悟,以往教师总喜欢让学生去做些填空性的练习,学生的填空有的根本就不是其亲身感悟,大多是学生自己蒙出来的,这样的填空意义何在?还不如由学生直接并整体地介入文本。因为这样的阅读,虽然是小学生也能整体感知,但那种支离破碎的填空只能引起学生的片面理解,学生的所获总不是意义性的完美。其次,总去以一定的手段激发学生探究作品的文字、文学和文化上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篇目可以是姹紫嫣红的园圃和美甲一方的富矿,但小学生在阅读时并不积极地去神游和挖掘,往往是简单地一读了之。即使去探究也只是表面上的,有人提倡学生的阅读鉴赏,不仅让学生去鉴赏皮面上的语言文字,还要去探究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让学生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一般都循着由浅入深的路径,先让学生探究文字,再由学生探求文学,最后再让学生探求其文化内容。

二、给学生以理想学习情境实现灵动课堂的构建

学生具有创新潜能,能够形成创新阅读鉴赏的活力。学生阅读鉴赏的创新一般都有自身的特征,如果不考虑学生自身的思维特征,那将会产生诸多影响学生正确、迅速阅读创新鉴赏之因素,制约学生的创新阅读。学生的阅读鉴赏,需要有创新思维学生的思维一般多以形象思维为主,阅读鉴赏对于学生而言,是很少有能力去抽象思维的。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的教学多给学生以思维的形象载体,让学生依赖于形象进行思维。

笔者以为,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可以起到沐浴、启迪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灵动。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热爱生命的情怀。譬如有专家提出,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教“生”。何谓教“生”,就是要从学会生活、生存以及生命意义发展的角度,让学生去创新阅读鉴赏。那么我们所思考的教学情境就当是适应学生生活、生存和生命之三重性的。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从20世纪70年代末致力于情境教学的探究,直到现在的情境教育。笔者所在的区域在情境教育上也在向着纵深发展,其发展目标是打造情境课堂、情境教室和情境校园。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说明现在情境教育包含的范围更广,意义也更为深远。尤其在优质均衡教育的进一步普遍和深化的当下,教育设施得到了优化,给我们阅读教学的情境氛围打造带来极大的便捷,当然也十分利于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提高。但也必须思考如何比较科学和艺术地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去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笔者经常和同仁们一起切磋,尤其是和同伴们一起进行集体备课,深感现在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比较难以把握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特别是让人感到一定意义上的新的灌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蔓延着,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的阅读感悟。所以,从平时的阅读教学情境创设上,笔者坚持从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量身打造。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一般多是农村学生多。对此,教学情境的设计多倾向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譬如我们相邻的一所小学所开展的让学生徜徉于农历之天空的校本课程建设对我们就带来启迪意义,把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融进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则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准和创造能力。

三、给学生以探究学习勇气实现灵动课堂的构建

小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特质,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教师所肩负的教学责任,教师必须切实而又认真地思考学生探究学习的勇气问题。平时的阅读教学是否都是这样好大喜功?以学生对教学文本的文字的掌握、人物形象的感悟就为满足,以学生似乎什么都懂了即为满足。窃以为教学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应当是把学生教得近乎什么都不懂了。阅读教学的学生创新感悟尤其需要让学生去感到什么都不懂,当学生自以为什么都不懂了,就完全可以去全身心地参与到创新阅读的活动中去。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学生探究学习勇气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在阅读学习的活动中才可以建立起来。一切离开学生的真性探究,都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伪装。平时的公开课,一般意义上的教研课,似乎让人感到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强,课堂教学的活动天衣无缝,扪心自问那是学生在探究?那样的天衣无缝对学生的创新阅读其作用能有多大?因此,笔者所理解的课堂活力应当是波澜起伏的,有学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不安,有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雀跃,有学生激烈争辩的面红耳赤,有学生为无法获取结果的焦虑。因此,笔者平时的课堂,总是努力让学生去探究。为了学生能够形成一些创新探究的勇气,在学生创新阅读感悟上,笔者所采取的策略是模糊和呵护。学生所感悟的只要沾得上边儿的都予以认可,学生只要是凭着自己的勇气去探究的,都予以严格意义上的呵护。这样学生便从小、从课堂开始创新阅读感悟,学生也逐步形成创新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篇4

语文作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质的提高,在重视课堂常规学习之外还应做到听、说、读、写并重,走出课堂,向外延伸,走出大语文学习之路。

阅读能力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生时时在阅读,人生处处是阅读。上网是阅读,看电视是阅读,购物需要阅读,乘车需要阅读,看病需要阅读……衣食住行无一能离开阅读,这足见阅读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实践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7-01

一、课外阅读与中学生素质发展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2000年9月《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向全国50个城市的中学师生发出近万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学生中,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占43.2%,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占28.7%,极少进行课外阅读的占3.6%;家长中,反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占33.2%,不干涉孩子课外阅读的占8.5%;教师中,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占61.2%,同意孩子阅读部分优秀课外读物的占30.9%,认为课外阅读对学生没有益处的占7.9%。大量数据表明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此外,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内容不够纯正健康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鸿沟。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路上,推动课外阅读的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阅读与人的素质发展关系密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广泛有效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鉴赏的水平。广大一线教师应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探索与实践

(一)如何培养阅读兴趣

1.理论依据。

德国当代杰出的哲学家哈马贝斯把人类的兴趣总分为三个层面,其中,“解放兴趣”位于其理论的最上层。他认为“解放兴趣”的核心是对主体进行“权力赋予”――整合“自主”和“责任”。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中,应大胆解放学生的心灵,使阅读者的主体意识得以生发,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一段时间后进行整合“自主”与“责任”,真正明白“自我”在“阅读”这一领域内的“权力赋予”。

2.贴近现实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巨变的特殊时期,他们渴望他人的理解、尊重,他们渴求对世界和他人的了解和探索。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着重引导其关注时展的脉搏、主流文化的方向、国内外重大事件的透视,让阅读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相融为一。比如组织学生以、黄岩岛等系列事件为中心进行阅读,也可以将这些内容与主席夫妇的外事活动、米歇尔访华等系列事件进行比较分析阅读,培养学生从国内到世界、从微观到宏观、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等多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选择合适内容,提升广泛兴趣。

除了上述现实层面的内容外,由于高中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古今中外很多名著也很适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或者午休等时间在班级读书角进行阅读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既不占用课堂时间,也不浪费课余生活。

还有一些阅读内容是很多教师和家长一直避而不谈的,那就是有关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卫生知识的内容。其实学生在两性方面的兴趣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转移到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上来。教师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文章,帮助学生们形成更为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友谊观等,引导高中生走上身心健康发展之路。

(二)如何开展阅读实践

1.阅读的分类和方法。

阅读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心智活动,如果以阅读目的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阅读方法可分为搜索浏览性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鉴赏评价性阅读、创造活用性阅读、消遣娱乐性阅读。如果根据阅读能力来分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积累性阅读阶段、理解性阅读阶段、鉴赏性阅读阶段、创造性阅读阶段。课外阅读取法于课内,用之于课外,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阅读个体,灵活多样地选择阅读方法。

2.阅读个体的差异。

阅读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这是一个所有教师都必须正视和面对的现实问题。每个个体的阅读基础、阅读方法和领悟能力都存在客观的差异,同样的材料于甲适合精读,于乙适合略读,于丙可以进行积累性阅读,于丁则可以进行创作性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一定要在细致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分层指导、个体指点,以期共同提高、全面推进。

3.读多少、何时读、如何读的相关问题。

《中国中学百科全书・语文卷》里对课外阅读的定义为“语文课堂训练之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补充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要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并不等于课程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课外阅读的指导计划和阅读目标。

新课标规定,高中阶段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余学生仅依靠双休日或假期很难达到最低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所以,高中生要“挤”时间读,课内读、课外读、课间读、空闲读、节假日读、寒暑假读,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应当求慢、求稳、求实、求恒。“恒”字当头,学生的阅读实践、师的监督检查以及家长的鼓励配合,三者都不可松懈,只有紧密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学生在进行阅读实践时,需要注意“笔随心行”的阅读方法。即在阅读时有所读、有所思、有所写。如果只读不写,阅读的内容往往成了过眼云烟,在脑海中杳无踪影。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的把自己的感受、观点、收获在书中或纸上作眉批、评论,或是做摘抄和整理,然后进行自我回味或互相交流,让这些阅读所得成为一份耐人回味的绝美的精神佳肴。

参考文献: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策略;促进;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识字、造词、组句、阅读、及写作能力。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的教育事业都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最大。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本文着重要论述。

一、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所占的比重仅次于写作,从一张小学语文考试卷的内容来看,满分是100分,除去作文占得的50分,在剩下的50分里,阅读就独占了30分。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能从实质上提高孩子组词、说话、朗读、概括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小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呢?

二、我国小学生的阅读情况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方面。课内阅读主要面对的是教学课本内规定的内容,与课堂教育内容紧密相关。课外阅读则指的是教学大纲以外的阅读内容。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科目。课内阅读能够有效地巩固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和知识,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二者的地位是同等的。

根据有关部门在2010年进行的统计,全世界小学生的阅读量,以欧美国家居高,我国的小学生阅读量还排在中等地位。联合国教科文总署在2011年对五大洲,50个国家的小学生月均阅读量(以一万字的读物作为标准,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作了详细的调查统计。欧美国家的小学生平均每个月要读完10本书,其中美国每个小学生平均一个月完成7本书的阅读量,英国的小学生每个月平均读完6本,法国小学生每个月的阅读量是5本。而作为亚洲大国的我国,小学生的月平均阅读量仅为3本,在这50个国家当中排在中下游地位。

从这两组数据来看,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现状不容乐观。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如此之少呢?

三、造成我国小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

第一、教学内容繁杂,时间不充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小学教育内容较为繁杂,在完成了课堂上教室安排的教学任务和课后作业之后,回到家里还要被家长安排去各种课外兴趣培训班上课,这就使小学生原本就少得可怜的阅读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作业和兴趣班占用,小学生的阅读量当然会少。

第二、教师和家长的误解

一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阅读课外读物是一种无用处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殊不知这种想法和行为,才真正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我国的语文学家吕叔湘对于阅读曾说过这样的话:“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上学会方法,课外才能去实践。而实践的方法正是去阅读那些书籍或课外读物。而阅读也正是改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四、促进我国小学语文阅读的策略

针对我国小学生阅读量不高的现状,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引导学生不仅喜欢课内阅读,还要爱上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第一、紧抓学生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心智还不算成熟,对事物的好奇心也非常重,而且他们更渴望色到教师或家长及同学们的认可。所以教师在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恰当地举办阅读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大赛等趣味活动,让这些活动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他们积极的去阅读,让学生的才华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满足他们小小的“成就感”。

第二、教会学生如何读书

因为学生的个人素质、生活经历、理解能力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所以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也要做到“因人而异,面面俱到”。

晚晴汉族军阀曾国藩将读书与自己戎马生涯的经历相结合得出了读书三法:精读、略读、浏览。曾国藩认为,读书和攻城打仗是一个道理,因个人资质,对待同一本书,可采取精读、略读和浏览这三种读书方法。不同资质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做才会事半功倍,达到读书的目的。

第三、为学生选择推荐一些书籍读物

小学生还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涉世未深,极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影响。虽然说开卷有益,但是未必每一卷书开卷都有益。前苏联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书还要坏。”由此可以看出,指导学生阅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书籍,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五、结束语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和家长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本领的人,他们的竞争力就越强。学会阅读就是学会学习的核心,也就是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阅读,要把阅读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利用阅读不断地去发展学生,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炎夏.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语文教育,2004(10).

[2]王心影.小学语文阅读新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2011(6).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篇6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阅读;推广

中职学校图书馆作为收藏、保存、利用和传播书刊资料的重要机构之一,为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服务,是教师和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学习平台。推进全学校师生阅读工作的深入开展,让读者和图书馆的距离拉近,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如何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完善机制、培养人才、创出品牌,是中职教育学校图书馆面临的课题。

一、全学校师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阅读率大幅增长,据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传统阅读率持续在走低。在整个社会阅读的风气低落、萎靡。在社会上,尤其是在中职教育学校,阅读率下降,即使阅读,也更多的是娱乐,是为应试而苦读。导致全学校师生阅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借助新阅读媒介阅读和网络阅读的人群的增长。据相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均阅读量不足5本,其中约80%为课本教材,还有许多人的通过短期的培训和观看电视专题节目来获取知识。没有良好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静不下心来阅读,而是选择快餐式、跳跃式与碎片式的阅读方式。近年来,学校师生阅读的质量偏低,师生阅读更喜欢选用直观、简单、形象的手机、网络信息,会随机选择书去读,多数没有任何的r值和意义,导致阅读的质量偏低。

二、中职教育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现状

阅读推广活动的普及,是图书馆发展到到一定的趋势。200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倡议全民阅读,我国的阅读推广活动蓬勃开展,图书馆开展的许多有意义的阅读推广活动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多元合作,共办共享的活动在社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从中央到地方经过多方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各地都相应的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同样也激发了学校师生阅读的积极性,创建了全学校师生阅读的热情氛围。阅读推广活动虽然开展多种多样,但是在全学校师生阅读的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学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还需要创新,图书馆的资源还需要挖掘,这样才能持续深入有效地把阅读推广工作开展下去。

三、中职教育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对策

1.成立常设阅读推广组织机构

为更好地向广大读者提供阅读指导,中职教育学校图书馆应当建立常设阅读推广组织机构,合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统筹安排阅读推广活动。作为推广活动主要组织者,学校图书馆可进一步成立阅读推广指导机构,并且专门设置阅读推广岗位,由专人负责组织全学校的阅读推广工作,研究读者群体的心理特点,并对其阅读状况、阅读需求以及阅读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制定适合其阅读兴趣的推广方案,对本学校实施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工作。2.加强阅读推广活动人才的培训为了使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的长期性和创新性,需要在学生中培养阅读推广活动人才。阅读推广活动人才至少应具备两种最基本能力,即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任何的专业能力都不是天生具备的,都需要后天的培养以及个人的努力才能完善的形成其个人能力,阅读推广人才的培训的目的便在于此。阅读推广人才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积极主动地宣传学校图书馆,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3.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精读一批好书,为师生阅读提供便利,切实推动全民阅读进校园活动。撰写一批阅读心得,对师生的阅读心得进行评比,开展一次讲故事竞赛活动,举行经典背诵竞赛活动,举办手抄报竞赛活动,办好以阅读为主题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评选一批先进个人,对师生中的阅读主动分子要进行表彰。做好书目推荐工作。每学期根据学生特点向学生推荐不少于20本读物。教师则按照推荐书目进行阅读。利用晨诵、午读、课余等时间,保障学生自主阅读时间,营造优良的课外阅读氛围。将“阅读”纳入课程。每周课外活动时间设1课时阅读课,阅读课要在图书管理人员的指导下,班干部的配合下进行,指导读书方法,指导撰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加强阅读课的研讨,加强诵读积累。

4.合理规划阅读推广活动周期

构建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长效机制是一个重要问题。图书馆应制定系统计划,将短期活动发展为长期效应,让全学校师生读者都能够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校的学会、学社、兴趣组等学生自办的组织长处共同推进阅读推广活动的展开。

5.开展与其它各系统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中职学校图书馆要与当地各系统图书馆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各图书馆成功的经验,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可以参与当地各图书馆联合开展书目推荐、导读、图书展览等多种活动。结合所在地方的历史、人文开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读书心得、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读书活动。结合举办不同主题的读书活动,可以举办“读书周”、“阅读月”、“读书征文竞赛”、“读书知识竞赛”等相关系列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并将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让学校更多的师生走进图书馆。

倡导全学校师生阅读、终身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的职能将随着社会需要而拓展,不仅是提供图书住处的机构,也是推动全学校师生阅读的机构。中职教育学校图书馆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一切为了读者”的思想,为全学校师生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让学校形成“书香校园,文化校园”的文明风尚。

参考文献:

[1]孙敬梅.中职教育学校图书馆如何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云南图书馆》,2013.

[2]张彬.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理论支撑[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