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区别范文

论文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网络化发展

1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从观念上的彻底改变,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发展的要求,网络会计取代会计电算化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2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1卯8年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从长春一汽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开始,会计电算化在中国已发展20多年,从手工做账到电算化,引发了一场“会计革命”。

会计电算化产生至今,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会计软件的运用减轻了会计人员手工记帐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运用财务软件的转账、核算等自动生成功能,不仅降低了误差,提高了准确度,并且节省了人手,缩短了账务处理时间。第三、培养了一批既懂财务,又拥有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了一批会计软件公司,他们的存在和良性竞争,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规范化、商品化、通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会计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发展的要求,1999年4月,深习”市财政局与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举办的“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讨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了“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了充足、实时的信息。

4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区别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从观念上的彻底改变,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目标不同:会计电算化是实现r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会计业务全面信息化,从而与企业管理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及社会大系统的其他信息系统相互衔接,有机构成一个开放系统,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2理论基础不同:刽十电算化仅以传统会目理沦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会计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系统论和信息化会计思想为指导。

3.技术手段不同:会计电算化以单机处理为主,会计信息化把网络、通信与数据库等先进技术用于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播、存储、应用。

4功能范围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以实现业务核算为主,会计信息化包括财务事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不仅要进行会计业务核算,还要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并将根据信息原理和信息技术要求重新构建现代会计模型。

5.信息输人输出不同:会计电算化强调财务信息只能由财务部门输人,输出也由财务部门打印后再报送。会计信息化要求大量数据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既可经授权权利级次,直接从系统当中获取相关数据,也可从Inett上直接获取。财务人员不再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或唯一的输人、加工处理人员,财务人员将更多地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在企业及社会各信息系统中被充分利用。丘会计程序不同:会计电算化基本模仿手工会计程序。会计信息化则根据刽十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与信息技术重整扭刽长旎程。

5会计网络化

信息高速公路的铺设意味着会讨电算化中单机系统状况的结束,为我国大规模计算机联网以及国际联网创造了条件,迎来了会计信息工作的网络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为会计信息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信息支持。企业内部网伽ratent)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实现资源的优化处理与最大化使用效率,并且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对外开放。传送数据在企业内建立的网络为局域网邸柳,在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建立的为专用广域网网A哟。对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措施逐步解决,仅装备单机的企业,首先应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已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的企业,则应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广域网,直至上国际互联网。我国目前为数较少的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财务,通过电算化的广域网对各子、分公司的财务信息、经营状况进行收集、管理和控制。除了类似企业集团这种同行业、跨地区的广域网络形式外,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广域网的应用。

会计网络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网络财务是基于玩lemet—Intrante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蜀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EC)的开展,最终将使网络会计取代会计电算化。网络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网上设备公用性。网络会计打破了单一的财务软件的购买和使用方式。网上计算机可以省去购买、安装过程及软件的运行维护,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减少了购买高档设备的开支,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2)资讯共享。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提供会计信息,网络会计把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之间的各种会计数据的存储形式统一规范起来,建立中央数据库。企业可随时浏览所有企业网上计算机内的资料。通过软件资源的共享,将大大减少信息的重复输人减少出错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地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3、通讯方便、快捷。通过网络方式,企业可以更直接、快速地与外部通信,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度。例如采用Inte技术后,企业和银行几乎可以同时记账就不会出现目前存在的未达账项,并且企业通过1ltell以可以和银行随时对账。这样,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付款和收款业务了。在网络会计中.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等,各子系统之间可进行自动转账处理。企业领导不需出门,可通过自己办公室里的计算机查得有关情况,企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数据资料,也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送连人网络的计算机。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传送时间,而且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4)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决策职能。(5)网络刽卜要求信息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以电子数据存在和运动,并可以直接与外界系统交换信息,最终使系统不再依赖纸张等传统信息载休,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网络会计使企业的业务向无纸化发展。

由于所有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都必须严格按照国际公认的电子商务安全协议开发,因此,财务数据在网上通讯是安全的。企业财务主管和财会人员应放心地使用。网络会计是一门边缘的会计学科,它需要集计算机软件、网络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实现会计电算化与网络会计的接轨,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性的问题之一。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区别范文

会计电算化是以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和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发展的需要。

一、会计电算化是特区会计改革的需要

深圳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各方面都要与国际经济渠道对接,仅在经济法规和技术标准上符合国际惯例是不够的,这只考虑到经济活动的静态特性,还必须使特区经济运作速率与国际经济运作速率“同步”,这是经济活动的动态特性。当今发达地区的经济信息时效性是以分为标度的,差之分秒,失之亿万。现代经济运作速度达到如此高速境界,是由于采用了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缘故。深圳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必须用信息的观念来了解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

会计是管理经济的一个工具,它本身也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最近,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制度改革,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进行:

会计改革要与经济特区的经济特点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与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与经济往来国际化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逐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化和现代化,会计改革要运用辩证法,具一定的超前意识。

这无疑对特区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为满足特区会计改革的需要,就必须采用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的会计电算化技术,来替代落后的手工记帐的会计核算方式,提高微观经济管理水平,跟上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如阿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以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在经济信息管理诸领域中处于领先和核心地位,在整个业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被称之为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业务,并为人们提供会计信息的实体,它通过收集、加工、存储、传送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具体说来,会计电算化具有如下功能:

(一)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就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会计数据在电算化处理过程中始终由计算机控制,数据输出由计算机打印,使会计信息做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解决了手工操作中不规范,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

(二)促进会计人员职能转变

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由计算机处理,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会计人员从繁杂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以某企业为例,会计核算由计算机处理后,会计人员有了充分时间去做两头的工作,一是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经营的实际,及时组织节约控潜,二是加强经营分析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电算化前后会计人员的岗位和工作内容有了很大变化:

1.总帐报表岗位改作内部审计岗位。原来在月底,总帐岗位月末结帐、对帐、汇总编表工作忙得团团转,经常要加班,现在这些工作由计算机来做,经验丰富的总帐会计可以改作内部审计工作。

2.出纳岗位改做内部银行工作。原是两人的出纳岗位——管理现金和银行出纳,电算化后,现金、银行出纳工作由一人来完成,另一出纳改做内部银行工作。

3.增设责任会计岗位,加强内部控制。过去成本核算岗位是3人,电算化后减为1人。

另两人搞责任会计,组建起了二级核算、三级管理的责任会计体系。

4.建立决策会计岗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过去销售及利税核算岗位的2人中,可抽出1人设立决策会计岗位,对市场、生产、销售、资金、成本、利润等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5.改变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的职能,扩大其工作范围。电算化后,由计算机完成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以及提取折旧、大修、查询、统计、编制明细表等。该岗位的工作转为技术改造,加强专项工程管理。

由于会计岗位的重新定岗,原由14人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现只需5人,其余人员把工作重点由会计核算传向现代出管理,即开展预测和参与决策,从而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经营决策起到了参谋助手的作用。

(三)促进会计研究和会计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和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变革,它还有利于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引进来,建立预测、决策和管理控制系统,更好地为管理服务。

会计工作不但要对经济活动有事后核算和分析功能,而且要发展为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这就可利用电子计算机及时处理技术,运用生产过程自控原理,把计划、预算或定额各项数据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中,作为标准项。当实际业务发生后,再把实际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自动与计划、预算或定额标准项对比,如有偏离,及时输出信息,对受控系统进行调节,以保证计划、预算或定额的正常实施。为加强预测和决策功能,还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三库为基础,即在日常核算基础上建立的数据库;把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价值工程、投入产出、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数学与程序存入计算机,建成方法库;对各项经济业务,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方法库中的方法和数据库中的数据形成各种数学模型,建成模型库。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取得各种不同实施方案的预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会计理论研究提出更科学的依据。

(四)为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就企业而言,50%以上的会计信息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具有涉及面广,辐射和渗透性强的特点。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信息就能及时、准确、适用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力,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较大和主要的一个子系统,它能完成向企业外部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企业内部起到反映内部经营管理的作用,这为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一)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全球范围会计电算化,是从50年代开始起步的。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机件价格不断降低,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和技术的出现,给会计电算化开辟了广阔天地。会计人员不再把会计电算化看成是技术人员的工作,而是积极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十三属世界会计师大会的中心论题就是会计电算化,这标志会计电算化在全球范围内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日本通产省1986年对制造业、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会计电算化的调查表明,在日本大型企业中,上述三个行业会计电算化的比例分别是88.2%、88.5%和76、2%;在中小型企业中,上述比例分别是61.5%、41.3%和55.5%.此外,会计软件产业(包括服务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会计软件的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分别由专业会计软件公司承担。由于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服务,减少了用户自己开发软件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另一方面,50~60年代起在日本、西德、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一种服务

于税务审计的计算机服务行业——客户记帐业,即由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联合为中小企业记帐。由于这一方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计算中心三个层次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由于会计信息处理关系到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发达国家对会计电算化管理非常重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76年了“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实施指南”。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分别于1984年2月、10月和1985年6月公布了3个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审计准则。这就是:“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研究与评价的”。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1987年后,会计屯算化初步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1988年初,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个大中型单位的调查表明,有13.99%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开始向通用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1989年9月和1990年4月,财政部通过了对先锋CP-800和用友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以后陆续又有7、8个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分别通过了各省财政厅的评审。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如1988年8月会计学会在吉林市举行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讨论会,议题是会计电算化的通用化和规范化问题。1989年12月和1990年7月财政部分别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和“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初步确立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框架,对会计核算软件提出了如合法性、适应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强制性、保密功能、恢复功能等要求。并对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对会计核算使用单位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软件使用单位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审批,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单位的会计核算资料的生成和管理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1991年4月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又发出了“关于加强对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通知”。

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些会计电算化专著相继出版。

由于科技投入,电算化专业人才也脱颖而出,并开始广泛地为社会培训各类电算化人才。

各种形式的会计电算化培训班也相继举办,会计电算化的广阔前景就在眼前,正如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副司长余秉坚在先锋软件评审会上所说:“会计需要电算化,这是我国会计核算手段现代化的方向。”

三、深圳特区电算化现状与前景

在深圳特区,由于它的有利条件,许多单位都配备有机。但是到为止,会计电算化并未昔及。计算机在财会中的大约可分为下面5种情况:

(1)有些单位由于缺乏开发能力,机器闲置,或仅作打字机用;或根本没有计算机;

(2)有些单位计算机仅作单项数据处理,如工资核算、材料核算等;

(3)有些单位曾实现过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核算,但由于一方面系统不够完善,另一方面财会主管人员对计算机不够了解和信任,因而长期将手工核算与计算机处理并行。长

此下去,有些单位甚至甩不了手工,而甩掉了计算机,使电算化工作夭折(4)有些单位,会计龟算化工作开展得较好,基本上甩掉了手工帐本。但就整个或单位来说,可能分别都是独立的数据处理系统,如会讨、信息系统、销售系统、人事系统等等。

(5)少数单位已全面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多年联成,如深圳大学MIS系统等。

综上所述,已全部甩掉手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不多。因此深圳应当加快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步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各级领导应该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直到目前为止,不少人还认为会计电算化不属于会计领域,而是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工作,因而贻误了领域中的进步,和挫伤了开展和推广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积极性。在深圳特区的第二个10年里,要创深圳效益,就一要在提高科技水平方面下功夫,当今新技术的发展特点,是高速化、复合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如何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进行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值得当今企业经营者深入思考的。

2.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升级中的地位,推进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在企业会计工作达标升级中,虽有些地方已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一个考核条件,但它在升级考评中所占的比重与它的重要性及在会计管理中的地位不相适应。为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加快步伐,应提高企业会计工作升级考评中分数的比重。如明文规定:升二级的企业,必须基本上实现会计电算化;升一级的企业。

还要具备经济效益综合、资金管理及责任会计的实施等项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3.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工作。现代技术是复合化的。就学科来说,会计电算化是属于交叉学科,也是新学科。技术的发展本身使各学科间互相交叉和融合,然后产生新的学科和新领域,而取胜于新领域的必须是专才基础上的“通才”,也就是说必须有跨学科的知识。会计电算化的人才不仅要懂会计,而且还要懂计算机及信息和科学、管理科学等。目前这类人才是比较缺乏的。因而我们应当大力培养财会人员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员要学习会计业务,只有培养千百万这样的“通才”,才能加快电算化进程,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4.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建议深圳市财政局成立关于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专门机构,在深圳市范围内统管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其中包括:全面推广和促进会计电算化在全市范围内的实现;贯彻和监督财政部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等三个准则的实行,对会计核算软件组织评审及评审后的管理工作;组织全市范围内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等等。

5.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取得有以下三种方式:

(1)购买商品化通用软件,由开发单位负责售后服务;

(2)各级主管部门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会计核算软件,免费提供或仅收取工本费;

(3)在特定单位开发和应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用户究竟来用哪一类会计核算软件,应根据本单位情况因地制宜。

对有开发能力的单位,组织会计人员和本单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研制。

共同参与到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调试和运行维护各阶段中去。

系统研制成功后,经过与手工并行运行3个月以上,如运行良好,开发部门应向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提出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申请,经审批后方可甩掉手工帐……

对于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单位,可以购买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购买通用软件,可节省时间,避免花费大量的人力,因而它确是一个方便和省力的办法。但商品化软件多数都进行了加密,维护和修改就有些困难,再则所谓“通用性”并非是绝对的,因而在购买时需注意:

(1)应注意考查通用软件的通用能力。如各种自定义功能是否能满足使用单位的要求,各种编码是否具有增、删、改维护功能等。

(2)应考查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适用程度,对外是否留有接口,它提供的文档资料是否满足现行制度的需要。

(3)应考查软件厂家的维护保证能力。

(4)应考查软件厂家版本更新情况。

(5)应考查软件运行的软硬件环境与本单位物力条件是否适应。

使用上级主管部门推广的软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行业内的通用性,在推广软件的周时,应注意帮助企业培养软件维护力量,还要组织一定技术力量帮助企业做好初始化以及维护工作。

6.建立计算机审计体系,保证会计电算化健康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发展,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靠原有的审计难以完成审计任务,必须建立计算机审计体系,才能实施对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的审计;同时,会计电算化离开了审计监督也不可能健康发展。计算机审计一般包括以下儿个方面的:

(1)对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它是通过审查系统设计的文档资料、数据测试和运行观察来进行。

(2)对承担系统运行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是否符合内部编制原则、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审计,它是通过对系统管理制度的审查和现场调查来实现。

(3)对系统内部控制是否健全的审计,它是通过数据测试和参观演示来进行。

(4)通过查询、重新计算和处理,或利用审计软件,对处理结果和输出是否合理、合法和准确、可靠的审计等等。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区别范文篇3

1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2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2.1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测技术。

2.2系统地位层次的区

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2.3系统目标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2.4信息输入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2.5数据处理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

处理。2.6信息输出的区别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3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3.1有利于澄清教学中的模糊概念

目前,计算机会计教材比比皆是,名称不一,有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诸多称谓,笔者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但教学过程的授者是教师,受者是学生,名称和概念过多会导致授受双方无所适从,会使教学缺乏说服力,也会使学术研究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思想,这可能是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参差不齐、内容相左的重要原因。会计信息系统结合了信息论、系统论的思想,吻合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计算机会计教材名称的首选。

3.2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C/S、ERP,所有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正确定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硬件架构和所选用的软件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一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见,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3.3有利于学术机构名称和职能的正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