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篇1

关键词流量经营;智能管道;聚合平台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

移动互联网,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便携、及时、高隐私性等特点。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于运营商产生了显著而深远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多元化和终端多样化,数据流量正在爆发性增长。这种爆发性增长模式下,运营商应该如何做好流量经营并实施以较优的流量经营策略呢?

1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1.1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特征分析

在全球数据流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互联网用户和数据流量也在高速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用户的普及率增长,也推动了互联网业务发生了变化。

1.1.1移动互联从封闭走向开放

各互联网开放的应用入口及系统平台,适合移动护理网的应用和服务内容迅速充盈起来,且越来越多地采用免费方式向收集用户开放,使得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提升,由于移动应用的不断丰富,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粘性和活跃度持续增加。

1.1.2固定互联网业务移动化

原有扎根于固定互联网体系的业务,随着WLAN/Edge/3G等网络的建设,逐步将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传统的互联网业务带入了移动化时代,并将随着LTE等新一代网络的建设,除了将语音等传统业务等带入互联网业务行业以外,还将衍生出更多的业务模式。

1.1.3终端与用户行为越来越主导业务发展

智能手机结合功能更强大的应用平台,推动新兴业务的不断推出。iPhone与Android智能手机大量普及已充分说明终端用户对智能手机接受度的提升。

1.2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新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与相应的用户行为特征是相辅相承的。

1.2.1终端智能化和业务接入广泛化带来用户上网行为的时间碎片化

目前地铁、公交、街道上,随处可见使用手机上网打发无聊时间的用户,上网时间的碎片化也带来网络流量模型的变化,传统的忙时规律再呈现新的曲线趋势。

1.2.2用户对网络粘性进入新的阶段

随着电子商务、媒体传播、信息服务、生活娱乐等社会生活领域中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深入,产业规模不断升级,用户对网络粘性进一步提高。

1.3数据流量发展趋势

首先,数据流量发展总体趋势是高速增长。各大运营商的城域数据网络早已经进入业务接入层面万兆级、骨干核心出口层面T级的水平,充分说明数据流量的增长速度。

数据流量伴随新兴的业务爆发。相较以往语音、即时通讯等业务带来的数据流量远不及视频、图片等流量带来的冲击大。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新兴的业务平台开发,将使数据流量的增长进入新的阶段。比如视频内业务从内容分发发展到实时的视频监控、视频教育、视频医疗等领域,用户不在满足与视频娱乐的非实时收看,也更深入到点滴的生活之中。

从数据流量发展的两大趋势看来,运营上不得不面对流量经营的问题。流量经营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对移动网络的流量进行用户级的精确管理,来实现管道的流量控制和流量的价值化。

2数据流量价值趋势分析

数据流量价值趋势可以从网络和用户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网络方面包括流量规模、流量收入和建设成本,用户方面包括应用流量、内容流量和终端流量,从网络视角分析纯管道的价值,从用户视角分析管道增值价值,结合网络现状,最终分析得出数据流量价值所在。

基于以上的分析思路,以智能管道(物理网络)和聚合平台(商业网络)为基础,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方向,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寻找流量经营的价值趋势。

3流量经营部署策略

从网络的层面来研究流量经营部署的策略,首先需要分析网络与用户流量价值的关联性。如表1所示,注重应用与终端的发展对流量经营有“开源“的作用,会激发用户对于流量的需求,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注重内容资源建设对流量经营有“节流”的作用,可以降低网间成本,并为“内容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打好基础。

作为运营商,需要基于流量和用户的深度洞察,以智能管道和聚合平台为基础,实现管道与经营的深度配合。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部署。

3.1智能管道建设策略

积极配合四网协同发展,通过WLAN热点全覆盖、WLAN接入自有业务、APN融合等手段,改善无线网络利用不平衡的现状,提升用户移动上网体验,激发用户数据流量需求。

提升网络管控能力,通过搭建PCC架构、优化城域网缓存和流控等手段,结合市场营销策略,以“疏导为主、控制为辅”,对大量占用无线资源、城域网出口的低价值流量进行管控,提高网络投资效益和用户上网体验。

完善网络感知、分析和运营能力,通过网络探针及时了解用户业务体验,通过完善全流量分析系统、部署层次化QoS,实现端到端流量经营策略的统一决策和执行能力。

3.2内容资源建设策略

发挥视频基地优势,大力发展IDC内容资源,同时配合通过IDC+CDN建设IDC内容服务节点,实现资源灵活调度和高度共享,充分发挥内容价值,降低对外网资源的依赖。

推进业务网向SDA架构演进,逐步实现主流应用能力的开放(如流服务能力、流转码能力、位置服务能力、终端适配能力等),形成快速的用户需求响应能力和业务生成能力,提升自有业务的竞争力,在流量上实现附加价值。

大力投入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为规模化内容运营提供有力保障,并积极引入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基础能力和技术储备上打好基础。

3.3需求跟踪和引导策略

完善支撑手段,以VGOP系统为基础,建立统一的用户数据业务行为分析系统,构建用户需求的快速跟踪能力,为制定个性化的数据业务计费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从市场需求出发,把握用户终端与增值业务发展趋势,以个性化定制应用和终端入手,优先满足移动用户综合信息类应用的需求,提升用户粘度和流量价值,逐步掌控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价值。

4流量经营的应用展望

面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持续爆发性增长,移动运营商需要争取的是建立智能化的管道运营与业务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如何协调好利用好不同的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速率更快、种类更丰富、体验更好的移动数据业务,并维护运营商的投资收益,是未来移动数据业务流量经营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2012.

[2]陈素芳.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研究[J].设计院技术通讯,2013(3).

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篇2

“互联网+”影响深远。“互联网+”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协同办公系统是现代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有效工具。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到底需要怎样的协同办公系统呢?

认识、理解并拥抱互联网

所谓互联网模式,首先可以理解为是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交互方式和交互对象,从而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如B2B(商家对商家)、B2C(商家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消费者)、O2O(线上到线下)、P2P(个人到个人)和OTA(在线旅游)等。

如今,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模式的根本是改变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模式,改变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即共享经济模式。那么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该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打破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呢?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融入互联网思维,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互联网思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产品简约至上、简单极致,采用迭代方式快速更新产品,强调流量思维和平台思维,打造企业内部流量入口,发展企业内部平台生态圈。企业信息化、协同办公的建设,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融入互联网思维,为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转变也是我们今天关注的重点。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引领产业变革的趋势越发明显,而不再是以往的业务引领技术变革。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系统上云成为一大趋势。可以预见,未来所有的信息系统都将在云上。大数据和移动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另外两个热点。

企业协同办公系统建设难点

大型集团企业的协同办公系统建设普遍经历四个不同阶段:从缺少统一规划的分散建设阶段,到集团统一规划的集中建设阶段,到集团向下属公司全面推广阶段,再到建设推广之后的持续运营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建设侧重点。目前企业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基本处于集中建设和全面推广阶段。在此阶段,系统建设的重心是系统的规划、建设、推广的效率。当前企业在进行协同办公系统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协同办公系统建设模式和运营模式的转变,从而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实现硬件、软件和应用功能等资源的共享。

第二,如何利用社交化的协作方式和移动化的访问方式,打破传统OA重办公、轻协同的应用模式,实现社交网络与企业内部办公系统的有效融合,真正发挥社交网络在管理上的价值。

第三,如何充分发挥平台的价值,覆盖企业管理流程,实现跨流程端到端的协同。

总而言之,从满足业务需求的角度上看,协同办公系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熟。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全新的智慧办公模式将是未来企业协同办公系统建设的方向。

智慧办公系统的四大特征

慧点科技在企业协同办公领域耕耘18年。18年来,慧点科技与国内众多集团型企业,特别是众多央企、国企,一起经历了协同办公系统建设的四个阶段,对智慧办公系统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认为,智慧办公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四个特征:

其一,移动建设平台化。移动优先战略下,平台化趋势将成为企业移动化建设的重点。

其二,协同办公社交化。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交化为基础,以移动化为手段,与业务结合,形成企业的流量入口。

其三,平台组件服务化。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平台层的PaaS化,以快速响应业务变化。

其四,应用运营共享化。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应用层的SaaS化,促进应用资源的可视和共享。

特征一:移动建设平台化

移动化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标配,企业应用的移动化涵盖办公协作、生产运营、客户服务和新业务模式等方面。在落实移动化应用时,企业普遍面临以下问题:是独立建设还是统筹规划?是单独开发还是基于平台建设?是为用户提供一个访问入口还是安装多个App?为了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和应用竖井,智慧办公需要一个统一架构、统一管理、统一入口、统一运营的移动化支撑平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整合、统一的App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为企业开发者提供统一、标准化的开发平台,为企业用户提供统一的移动应用访问入口。

特征二:协同办公社交化

社交化的核心价值是沟通和连接。企业内部协同办公的社交化,可以从即时沟通工具,或者说企业内部微信的建设作为切入点,同时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融合企业内部办公应用和数据,从而为员工提供更为便捷的PC端+移动端社交化协作工具。消费级的社交工具从某种程度上看并不适用于大型企业内部办公应用,尤其是考虑到安全性、扩展性等平台的需求。因此,大型集团型企业在落实企业内部协同办公社交化过程中,要充分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支撑私有云模式部署,提供多租户服务;支持万人以上用户,支持分级管理;能够与业务深入融合,提升业务价值;支持开放式平台,支持第三方服务的接入;支持PC端与手机端同步;支持与外部单位的协作、沟通。

特征三:平台组件服务化

在传统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应用系统建设周期长,定制化程度高,并且通常平台和业务属于紧耦合,因此系统建成之后平台升级困难,迭代周期长,很难适应业务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如果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实现基础技术服务、核心业务服务的组件化和开发工具化,实现平台服务与业务应用功能分离,系统就能灵活适应业务的变化,简化平台层建设、开发、部署和运维的难度,缩短技术迭代周期,实现降本增效。

特征四:应用运营共享化

大型集团型企业的业务多元化已经非常明显,由此也带来各成员单位业务的差异化。与此同时,各成员单位的管理和信息化基础本身就存在差异。这些都加大了大型集团企业协同办公系统过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难度。大型集团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通常面临以下问}:如何管理部署在同一平台的不同企业的应用模块?经过多年系统运行,如何统计、汇总应用系统中运行的所有应用?哪些应用具有复用价值,并且提炼共享给其他下属企业?哪些应用已经停止使用,需要关停并转?如何避免下属单位独立开发应用,导致同类应用重复建设?用户对哪些应用使用效果较为满意,能否对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级软件开发的方式也在转变。尽管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依然存在,但企业级市场正在效仿消费级市场,更加简单、敏捷、模块化的企业应用备受青睐。同时,打造企业内部的应用共享平台,建设应用市场或应用商店,方便各个成员单位下载、使用、评价这些应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篇3

【关键词】移动通信数字技术;互联网;发展;策略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衍生了多种技术,移动数字化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移动通信数字技术具有个性化特征,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技术,将其融入移动互联网中,可以使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达到一个新高度。

一、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的特点

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使网络的接入变得方便,用户可以在网上上传和分享新的内容,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当然,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有了新的要求,随着数字通信时代的到来,网络运营商单一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要采取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新的研究就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网络快速发展时期,新的科技通信系统应运而生,就是移动数字化技术。该技术秉承着新的科技、新的服务的理念,从客户需求出发,具有先进性和高效性。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中的特点还包括新媒体带来了新的社会体验。数字化技术包括移动新媒体的数字化、网络融合业务的出现以及分用户服务,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将进一步促进网络改革,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网络技术将不断涌现。

二、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分析

互联网数字技术主要表现为网络通信系统技术、带宽调整技术、数字监管技术等。我们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如下。2.1网络通信系统技术无线网络虽然可以实现全覆盖,但是这样不仅影响信号质量,同时还带来资源浪费。所谓网络通信系统技术是将数字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所有优质技术进行整合,保证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得到合理的应用。并且不同的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网络,增加了网络的个性化服务功能。也使单个用户的访问带宽增加,降低了系统设计与维护成本。2.2移动带宽调整技术4G网要快速发展,需要新媒体等高容量设备的支持,要实现这一点,应在设计中增加容错量,并提高信道的抗干扰强度。延长带宽是降低干扰,保证用户使用需求的手段之一,而带宽的降低则需要必要的带宽调整技术。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与调整,使用户的带宽可以远大于当前网络可提供带宽。随着智能无线技术的出现,移动带宽调整技术的实现具有可行性,目前常用的带宽调整技术包括分布天线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2.3互联网移动通信监控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监控技术是为了保证移动互联网的可控性,尤其是网络服务质量。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监控技术确保运营商和政府对于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控,对干扰因素进行排除,对网络中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管和惩罚,从而确保网络的稳定。与此同时,利用该技术还可以提供人性化管理策略。降低负面影响、设计并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智能化。

三、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发展策略

1、制度创新将成为互联网创新的重要手段。移动数字化技术作用的发挥促进了互联网改革,而要完成这一改革过程,必须从制度改革。设计更高效、成本更低的产品。确保基站覆盖的合理性,制度创新的核心是强调并实现移动无线网的服务特征。突出互联网给使用者带来的服务。技术不再是影响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的主要问题,而服务质量则会成为影响通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解决客户问题,减少客户投诉。2、实现移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移动通信技术更新过程中,一部分企业获得收益,而与其无关的一些企业很可能会倒闭。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对于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而言,要实现集体创新。减少技术垄断,正确的将产品商业化,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4G网具有融合性特征整合资源对其发展来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应深化政府改革,引导政府建立移动通信产业链,优化资源利用度,满足以混合异构为特征的4G网发展需求。3、资源的规划与重组。4G网在发展过程中,频带、信道编码和性能均有所不同,要适应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还应采用数字并行计算原则,采用多模块终端用户数据分析法确保移动数据运行的逻辑性。但是,这一技术还处于理论之中,由于资源分配方案无法满数字传输技术而导致频谱不合理。尤其是在无线通信数字技术发展初期,制定的创新慢,技术的核心存在漏洞。可见,对其进行资源规划和重组是必要的。

四、总结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提高。移动数字通信技术是典型的通信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革新还存在一定的空间,未来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将进一步革新,移动通信技术的智能化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期间,设计人员应不断的进行技术更新,实现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成业,卢文超.现代通信技术与发展概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

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篇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趋势:移动、智能、自媒体

自2009年我国3G技术大规模推广商用以来,在传播领域出现了新的趋势和变化。这种新的变化的核心特征就是移动宽带网络应用的兴起和海量移动个人自媒体群体的形成。这种新传播环境的形成将对品牌传播的模式和趋势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对于这种趋势可以做如下判断:

一是移动宽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环境的变化为品牌传播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3G网络、智能终端、丰富的软件应用等构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元素,而具有移动性和宽带化传播特征的互联网传播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也就是说移动宽带互联网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新的创新空间。

二是移动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宽带传播时代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的海量移动自媒体的出现。Facebook、Twitter、Youtube、新浪微博等移动互联网传播新平台的形成为海量自媒体的出现创造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而海量移动自媒体的出现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品牌传播的环境和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被放置于一个更为复杂、更为敏感、更为快速、更为个性化的传播环境之中。

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传播架构、创新的传播需求、互联网产业的波动等要素更为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传播领域的新的景观。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互联网显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人类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发展、精神交往和信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基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常态化,传统的传播架构发生重要改变,互联网的创新性应用创造了大量新的传播需求。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自然也会受到互联网自身发展变化的影响。由于互联网产业领域的创新空间和投资机会所产生的吸引力,在众多参与者蜂拥而至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该领域的发展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这种波动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明显。但是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这种波动的存在是互联网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会受到市场机制中相关各种元素的制约,因此,笔者认为互联网产业的波动虽然说明该领域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这种波动对于整个社会经济以及传媒产业的发展而言一般很难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环境:互动、弹性、人性化

在传播世界,对于传播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对于品牌的塑造有着不同的手段。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品牌传播所面临的是更具互动性、弹性和人性化的传播环境。品牌传播从一对多传播关系的大众传播时代逐渐进入一对多和一对一混合传播关系的融合传播时代。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环境变化:

其一,在传统媒体的传统领地,固守和转型同时并存。对于品牌传播而言,虽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不可忽视,但是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仍应受到重视。虽然一再有观点认为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在走向没落,但是实质上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庞大系统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损害。新媒体传播过程中,通过传统媒体的承接、确认和放大已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传统媒体传播系统的存在及呼应,新媒体传播将很难独立于传统传播系统之外并产生如此之大的社会影响。

另外,所谓的传统媒体也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中寻求的新的转型和新的突破。笔者认为,所谓的传统媒体其实是“被”传统者,是由于传播技术的变化使之被动地成为传统者。在这种环境之下,传统媒体容易被迫着走进自我封闭和自我转型相互较力的发展瓶颈。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往昔传播影响力的衰落伴将随着对于未来新世界的茫然,对于自身发展无力的无奈将伴随着应对新变化的仓促,因此传统媒体的确需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已经到来的变革和即将出现的变革作出准备和应对,而在实质上创新的传播空间并未对于传统媒体关闭大门。

其二,在新媒体的创新空间,增量与存量市场的争夺同时存在。以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媒体,正在不断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在一定意义上来讲,这种传播需求的空间是增量空间。但是在传播市场领域,这种拓展不可避免会对传统媒体的存量市场造成影响。因此,在传播领域,增量空间和存量空间的争夺,也不再有非常清晰的分界线。在传播市场的竞争过程中,传统媒体进入增量空间,新媒体进入存量空间,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身份的交替变化,使得新旧媒体的运营主体的分野也日趋模糊。

其三,在融合环境下,品牌传播的需求特征正在发生变化。当前,移动互联已经成为传播领域发展的大趋势,而以移动传播为新的特征的传播新格局也正在逐渐形成。在这种重要的转型进程中,传播需求和传播环境都在发生新的变化。面对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发展趋势,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都对这种发展趋势予以重视,并纷纷进行调整自身的传播战略。但是在传播战略调整的过程中,有些用户的传播战略却发生了偏差,从而偏离了自己既定的品牌传播战略。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用户的品牌传播战略适合在传统媒体环境中进行实施,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完全转移到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之上。如果有的用户的品牌传播战略更适合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抱着传统媒体传播的思路不放。当然对于需要二者进行兼顾的品牌传播而言,则需要把握好传统传播方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之间的平衡,以避免因其所选择媒体传播方式的不当而偏离自身理应遵循的品牌传播战略和传播路径。简而言之,在传播世界,追踪最新的传播时尚并不重要,最为重要是传播者能否进行精准、有效的品牌传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诚信、智慧、战略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的时候,人们的确感受到在传播世界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这个时代里,固定互联网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则正在大行其道。在移动互联网之后会出现什么新的传播阶段?目前,对此还没有非常明确和令人信服的描述。但不管怎样,人们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已经获得了更多的传播自由、更大的传播创新空间。与此同时,我们所面对的传播世界也变得更为复杂多元。不过,在日益复杂的传播世界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依旧需要关注诚信、智慧和战略等关键要素。诚信是品牌传播的基石,智慧是品牌传播的灵魂,战略是品牌传播的导引。如果脱离了诚信的基础和传播的智慧,纯粹从技术层面进行品牌战略的执行则将是缘木求鱼。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如下的一些重要关系也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是传播角色的传统和创新之关系。在传播领域,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值得人们深入思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传统都是固化的创新,任何创新是新生的传统。因此不管是在当下的传播领域扮演传统者的角色,还是创新者的角色,都是动态性的、过渡性的,而非一种永恒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之下,珍视传统、持续创新应该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是传播方式的固定和移动之关系。固定传播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传播的一种常态,而当前移动传播环境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常态。但是移动传播环境并非脱离固定传播环境而孤立存在,就像固定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之间可以进行无缝连接一样,固定传播环境和移动传播环境都是构成人类完整传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越来越多的品牌传播也将在固定和移动的融合传播环境之下进行。

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篇5

酷派旗舰产品大观4正式

近日,中国电信携手国内智能手机领导品牌酷派推出了年度旗舰力作——酷派大观4。凭借着领先的产品设计以及非凡的用户体验,酷派大观4完美地展现出酷派雄厚的研发能力:5.9英寸超高清视网膜屏,杜比7.1燞IFI音质体验,创新的酷派数据加密,安全、简单、易用的CoolLife5.0用户体验设计酷派大观4毫无疑问将成为2013年高端产品市场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第二届中国互联网

营销产品发展论坛即将召开

由国内领先的数字广告技术及增值服务提供商MediaV(聚胜万合)和艾瑞咨询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营销产品发展论坛将于2013年11月28日在北京四季酒店召开。继首届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以来,历经一年,MediaV和艾瑞咨询集团将再次为互联网营销领域带来更强劲的驱动力。如今互联网广告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2013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规模将首次达到千亿元级别。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广告的高速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转变,中国互联网营销产品迎来大发展时机。在互联网广告的规模和发展都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的趋势下,如何立足市场并占据有利位置,成为当下的新话题。本届互联网营销发展论坛,汇聚行业数十位领袖嘉宾,将会对互联网营销进行更深层次的行业发展探讨!

AdView&百度

移动联盟开放日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AdView&百度移动联盟开放日活动在北京车库咖啡举办,有超过300多名开发者报名参加这次活动,多位重量级嘉宾热情的跟大家分享了各种行业干货数据和实战案例。面对广大的用户群,盈利成为开发者最为关心的话题。据百度移动联盟商务经理李旭介绍,百度开发者中心能提供如地图APK五统计SDK,输入法等功能,能为开发者提高研发速度,降低人力成本。

康康血压智能生活分享会在京举行

11月8日,“懂你,康康血压智能生活分享会”在北京望京九朝会举行,诠释可穿戴健康设备的“温度”哲学。康康血压从问世的时间上看是中国第一款专注于安卓领域去进行高血压整体管理的可穿戴应用,其本身分别具有强大的技术和医疗团队支持,精密的硬件设备,联通云端数据的移动应用及专心打造的专家智库四大模块作为支撑。康康血压创新地接入了专业医疗团队资源为用户“隔空”巡诊。据悉,这项服务也将率先在东北三省和河南地区开放,患者可以通过定制康康血压服务,定期获得医学专家的“特别医嘱”,在第一时间获得私属医疗方案。

世纪佳缘人脸识别新产品上线

助爱找到梦中情人

近日,世纪佳缘上线“人脸识别”新产品,全新产品借助最新的人脸识别系统,帮助用户一秒钟找到“梦中情人”,匹配“夫妻脸”。该新产品结合Face++的先进技术,利用目前最热的数据挖掘和人脸识别,与世纪佳缘海量数据库相结合的新产品,其涉及的图像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人脸识别通过脸部的直方图特征、颜色特征、模板特征、结构特征及Haar特征进行比对,并利用这些特征实现人脸识别。在完成最佳匹配后,用户可通过点击进入被推荐异性页面进行互动。

小i机器人iBot燙loud

让“小卖家”更智能

近日,小i机器人iBot燙loud智能云服务平台。作为智能机器人技术提供和平台运营商,小i机器人为更多“小卖家”实现智能人机交互提供了更多可能。对企业来讲,往往用户提出的问题雷同度非常高,比如在淘宝上的提问约有80%为重复内容,因此如果可以通过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代替人工服务,那么就可以节省大量重复的人力劳动。而这些抽调出来的人则可以用于更新维护企业内部的知识库,不断提升智能水平。以小i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不受用户提问语言的限制,即使输入不同的语句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回答。智能机器人的三大特征为感觉、运动和思考,小i机器人负责人表示,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无与伦比、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去哪儿网移动用户行为白皮书

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71-02

一、发展现状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3.6亿人,预计到2015年达到7.1亿人;而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7210万部,增长率达到103.1%,移动营销的规模将由2011年的24.2亿元激增到2015年的245亿元,表明中国移动营销面临迅速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标志着营销的大众传播时代已临近终结,当代营销传播已高速进入了微传播时代。首先,移动互联网络实现了了解顾客基本资料和相关移动媒体使用习惯基础上的客户数据库,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实现个体识别与锁定的一对一营销;其次,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终端系统能够融合多种传播手段;最后移动营销能够实现基于所在位置的随时推送服务。

唐宇煜在《手机:开启整合营销传播新时代》一文中,认为手机整合营销传播是载体传播形式、消费者移动轨迹、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整合,破除了时间、空间和所需内容的限制,其融合性已经成为整合营销传播接触点的跨媒体平台[2]。《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指出,移动营销直接向分众目标定向精确的传递即时信息,并有效的通过信息互动实现人类社会传播形态的整合,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结合。

二、模型建构的基本原则

(一)4I的基础理论简介

朱海松先生指出,移动营销必须满足“4I”,以实现分众识别(IndividualIdentification),即时信息(InstantMessage),互动沟通(InteractiveCommunication)和“我”的个性化(I),这是移动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理论[3]。

在移动网络整合营销传播中,互动式移动营销是核心,而分众精细化的“一对一”则是移动营销的内在数据库,而个性化和即时化则是移动营销的外在表现。所谓的“一对一”是指个体化,即移动营销的识别和锁定所建立的个体数据库信息,实现对个体进行量化管理。即时的信息,是体现了移动营销的市场反应速度。移动营销动态反馈和互动跟踪,使得能够针对消费者即时的消费行为实现跟踪调查。

互动性是建立针对不同消费者的关系营销的层次,通过互动能够加深关系营销的深度和层次,从而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消费者进行针对性的营销。个性化则是满足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个体性的需求。移动互联网络时代越来越体现消费者的个性化、私人化。从而移动营销也需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二)一对一的消费者导向性

首先关注消费者导向性。根据舒尔茨所指整合营销传播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4]。新媒体整合营销时代的核心体现在传播焦点从关注产品特性转向顾客导向性,可见,对于新媒体的受众,开始转向互动的双向传播系统渠道,开始具有传播者的行为特征[5]。其次,探讨消费者行为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变化。电通公司建立了基于网络时代特征的AISAS(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Search搜索、Action行动、Share分享)模式。在这个营销模式中,两个具备网络特质(传统互联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的“S”—Search(搜索)、Share(分享)的出现,表明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改变[6]。

(三)移动网络为枢纽的移动跨媒体传播

相对于桌面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络整合营销传播不仅体现在整合营销传播的平台建构和传播载体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够跟踪消费者的移动轨迹,从而实现精准的、即时互动的个性化整合营销服务,即以移动网络为枢纽的跨媒体传播形态。

三、模型建构的一种探索方案

(一)一个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模型设计

移动互联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消费者以及潜在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展开的营销活动,是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的延伸,是企业在精确受众目标定位之后,整合了移动互联网络的多种媒介营销传播的工具、方法、理念和过程,以达到实现即时、互动和个性化的营销传播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整合移动互联网络的多种媒介营销传播的工具、方法、理念和过程,不仅仅是指多种移动互联媒介形式的整合,也包括跟踪消费者的移动轨迹,整合了人们的需求、生活状态和接触点,满足人们移动生活形态的整合营销传播。

笔者综合分析建构的原则和要素,在移动互联网络整合营销传播为核心的基础上,建构如下图1的营销传播模型。并结合移动互联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的技术营销方案的营销形式,建构了如图2的营销形式模型。

图1移动互联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型

图2移动互联网络整合营销传播营销形式

(二)建立个性化的消费者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