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篇1
糖尿病不仅可导致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还可引起钙质流失及骨代谢异常,导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危害是骨折,骨折会导致病人残疾及早亡,存活者也会因残疾而生活难以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糖尿病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在正常情况下,骨形成和骨吸收保持着动态平衡,任何扰乱此平衡的因素均可导致各种类型的代谢性骨病。
糖尿病人比健康人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据统计,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超亿,大约1/2~2/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有近1/3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髋部骨折、腕部骨折以及无明显症状的脊椎骨折,绝大多数是由于骨质疏松所致。糖尿病人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者比同龄非糖尿病人高2~6倍,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约有15%~20%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存活者中仍有50%以上留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临床表现与诊断骨质疏松症被医学界称为“无声的杀手”,就是因为它是在不知不觉发生的,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常无症状,等感到腰酸背疼、腰弯背驼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到晚期,稍遇外力即易发生骨折。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其临床表现兼有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两方面的特点。在骨质疏松的早期,病人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腰背疼痛、驼背畸形、身高变矮、四肢无力、小腿抽筋。严重者可出现自发性骨折或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挤压、跌倒等情况)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胸腰椎、髋部及腕部等处最为多见。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凡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驼背、身材变矮甚至骨折等临床症状,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经过骨密度仪检查发现骨量减少则可确诊。
国际公认的测量方法,以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为参考点来评价骨折的风险。现在多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用T-Score(T值)表示,T值≥一1.0为正常,-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防治
1.积极治疗原发病一糖尿病。这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最重要手段。鉴于胰岛素在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议病人尽可能地采用胰岛素治疗。
2.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大量饮咖啡、浓茶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导致骨质疏松症。因此,应注意纠正以上不良习惯。
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饮食,保持营养均衡,过度节食会导致钙、磷等矿物质摄人不足,应多吃富含钙的食品。另外,要尽量多晒太阳,日光照射可使身体自已生成维生素D。坚持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日晒,可以有效地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
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步行、爬楼梯、打太极拳等)对糖尿病患者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而且有助于强健骨骼,增加肌肉力量及平衡协调能力,预防骨质疏松,防止跌倒骨折。
总之,合理的膳食、充足的阳光、适当的运动,三者互相结合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3.适当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分为“基础药物”和“抗骨质疏松药物”两大类。前者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以弥补因饮食结构不当或日照不足所致的缺乏;后者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如双磷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雌激素等等)和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篇2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X线数字摄影;诊断
作者单位:021008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医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增长,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逐年增多,有资料报道多达8000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以单位体积内骨矿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骨强度降低,骨折危险性上升为特征,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现在普遍以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DXA)作为“金标准”[1]。影像学检查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发展日新月异。本文着重讨论和叙述X线数字摄影(DR)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应用中的优缺点。
1DR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
1.1诊断意义目前因骨密度仪测量还很不普及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DR因其方法简便,费用低廉,清晰度较高,可直接的观察骨骼密度和形态,骨小梁数量及形态,骨皮质的厚度变化以及是否合并骨折等,仍然是多数医院首选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X线平片也是观察病情变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1.2主要X线表现
1.2.1骨密度减低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的普遍性减低,骨钙量降低,骨的透光度增加,当骨质疏松发生较早时,可出现非应力骨小梁模糊,变细,减少,随着承重骨的逐渐受累,承重骨的部分小梁可完全消失,部分小梁代偿性增厚,增粗,形成较为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这一表现在椎体上尤为明显。骨皮质的改变常常晚于小梁,主要表现为皮质变薄,疏松化,甚至可呈细线状,但其边缘仍较清晰。皮质内哈佛氏管扩大显示内隧道征。椎体除有骨小梁变细减少外,还有椎体外形的改变。椎体因终板承重能力减低及椎间盘的弹性作用,其上下面向松质骨凹陷而呈鱼脊椎状,同时椎间盘软骨板也向内侵入,并常有SchmorI结节形成[2]。
1.2.2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只要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无论骨矿量测量结果如何,都可确诊为骨质疏松症。以脊柱发生率最高,股骨近端,腕关节次之。脊柱的骨折有时没有明确的外伤史,仅表现为局部的压痛。X线侧位片上表现为:①楔形变形:椎体前缘骨皮质骨折,上方骨终板向前倾斜,致椎体呈前低后高状。②双凹变形:椎体上下方骨终板均在中央部发生骨折,并向松质骨凹陷,常累及多个椎体。四肢骨骨折除具备一般骨折征象外,还具备上述所提到的骨质疏松的基本影像表现。
1.3X线平片骨密度测量及评估
1.3.1Singh指数根据股骨近端非承力,主辅张力,主辅压力骨小梁的消失顺序与骨皮质厚度的变化将骨质疏松分为VI度,Ⅲ度一下定为骨质疏松。
1.3.2脊柱骨密度评估分为Ⅲ度,Ⅰ度纵向骨小梁明显,清晰。Ⅱ度纵向骨小梁稀疏,Ⅲ度纵向骨小梁模糊,消失。并极易发生压缩性骨折。
1.3.3腰椎指数侧位片上第3腰椎体中心高度与前缘高度之比,
1.3.4掌骨指数以第2,3掌骨骨皮质厚度与掌骨干横径之比即得到掌骨指数。掌骨指数正常值一般不小于0.44。该测量不仅对于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高价值,而且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预测亦有一定意义[3]。
2讨论
综上所述,X线数字摄影(DR)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中有很多优点,可提供骨几何形态等生物力学方面的信息。但是,上述观察存在主观因素,且受投射条件等因素影响。同时当DR片上出现骨质疏松征象时,骨量的丢失一般都会超过30%[4]。故此,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帮助不大。
参考文献
[1]苏楠,向青,刘忠厚.放射吸收技术(RA)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2):189.
[2]梁志廷,王如维,杨文兵.老年性骨质疏松90例X线分析.当代医学,2006,12(11):2223.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篇3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治疗仪;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系统性骨病,患者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受到破坏,增加患者骨脆性,极易发生骨折,即使没有外伤或者仅仅是轻微创伤,都会发生骨折[1]。骨质疏松症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多见于老年人群体,且一般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发病率较高[2]。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过去临床主要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在高科技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逐渐出现热疗、磁疗、超短波、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手段。近年来我院采用骨质疏松治疗仪(OTS)治疗,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现将我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骨质疏松仪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6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典型的骨质疏松症状,经骨密度仪测量显示骨量较峰骨量低两个标准差。同时应排除肿瘤、心肝肾疾病者、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20例;患者年龄介于55-88岁,平均(69.8±3.1)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19例;患者年龄介于54-86岁,平均(69.3±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保守治疗患者应根据其实际病情选择牵引、石膏、夹板等比较适合的固定方式,而手术治疗患者应进行手术固定骨折,同时应适当配合补钙、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对症处理措施。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型号为XT-2000B)治疗,仪器参数设置:频率为20HZ,强度为2-10高斯,具体的治疗次数可以根据患者骨密度测定值确定,平均治疗30次为一个疗程,1次/d,每次治疗40min左右。OTS工作环境应控制相对湿度为30%-75%,而温度控制在10-30℃。
1.3疗效判定标准
应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痛、压痛、静息痛、前曲后抑痛、叩击痛、坐痛等临床症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可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恶化等四个等级,①显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在很大程度有所减轻,骨密度升高2.5%以上。②有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有所减轻,骨密度升高0%-2.5%之间。③无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变化,骨密度下降在0.5%以内。④恶化:患者上述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恶化,骨密度下降幅度超过0.5%以上。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骨痛缓解情况。对照组患者骨痛治疗前后并没有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患者最早在治疗后3d,骨痛得到有效缓解,最迟在治疗后10d,平均1周左右。
2.2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4例,有效26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疗显效1例,有效13例,无效17例,恶化2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42.4%),且观察组恶化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6.1%),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D变化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MD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平均增长4%左右,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MD水平有所下降,平均下降0.5%,具体如表2所示。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基本上都是无声无息的发生、发展,不管是对于患者个人而言,或者整个社会而言都有很大的危害。过去临床主要采用康复理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研发出一种低频脉冲电磁场(骨质疏松治疗仪)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其临床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临床多数学者的认可[3]。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机理主要是基于人体生物静电以及生物场会受到高能抗谐振低频变化脉冲电磁场的影响的原理,通过高能脉冲电磁场使人体生物电磁场得以改善,可以有效作用于人体成骨细胞,加快细胞有丝分裂,也会促进成熟细胞增生,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杨霖等[4]指出,正常生命骨骼都有相对应的特定生物电,也被称为稳态电位,分布模式已经固定,而细胞代谢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骨的生物电现象。人体骨头自身有特定的稳态电位,如果这个稳定的生物场被打破,外界生物场就会刺激人体局部生物场发生改变。只要控制好生物场的强度、能量,会加快骨组织生长、发育。同时这种治疗方式属于全身性治疗,可使全身骨密度提高,促进骨形成,增加骨矿含量,具有抑制骨吸收、抗老防衰、强筋壮骨的效果。
本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骨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大多数患者治疗后1周,疼痛症状即开始得到有效缓解,可见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的骨痛缓解效果比较显著。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了48.5%,BMD治疗后增长了4.0%,与魏新建等[5]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及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可作为老年患者治疗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阚世锋,陈文华,余波,等.运动强度对骨密度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9):705-706.
[2]卜淑敏,张颢,王超.激素与运动疗法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3(2):184-187.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篇4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5-0090-03
[WT5HZ][JZ]StudyonStatusandDevelop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Osteoporosis
[WT5BZ][JZ]CHENZi-yi,ZHAOZhong-wen
[WT5"BX][JZ](1.SchoolofPostgraduate,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350122,Fujian;[JZ]2.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350001,Fujian)
[WTHZ]【Abstract】[WTBZ]Thehighincidenceofosteoporosisintheworldisanimportantriskfactorforfractures,whichseriouslyaffects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osteoporosishasauniqueadvantage.Aseries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researchhasbeenconducted,makingasignificantprogress.Theliteratur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ofosteoporosisinrecentyearshavebeensummarizedanddiscussedfromsingleChinesemedicine,compoundChinesemedicineandothertreatmentinthepaper,inwhichtheprogress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variouscommonosteoporosisarespecificallydiscussedsoastogivereadersaninspirationandnewideasforfurtherresearch.
[WTHZ]【Keywords】[WTBZ]osteoporosis,progres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summarization
骨|疏松症(OP)是指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破坏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的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者某种药物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与“痹症”、“腰痛”相类似,将其归于“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单味中药药理分析
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药理机制得到证实,近年来不断开展的药物研究为此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临床常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有补骨脂、淫羊藿、杜仲、骨碎补、菟丝子、续断、鹿茸、阿胶、黄芪、人参、枸杞、龟甲、葛根、牛膝、狗脊等。补骨脂作为临床治疗OP的常用药,近年研究层出不穷,药物有效成分被不断挖掘。邵航等[1]在其药理研究实验中发现补骨脂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而其中主要的抗骨质疏松的活性物质为香豆素类成分。张乐其等[2]从提取方法、诱导成骨机制、调节骨代谢通路、应用前景等方面研究其中药单体柚皮苷,证实柚皮苷在临床上修复骨缺损具有重要地位。黄酮类物质被称为“植物雌激素”,能够同时作用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具有改善骨代谢,促进成骨细胞生成,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刘舵等[3]从宁夏枸杞中粗筛出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高的黄酮类物质,且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证实其毒性极小,能缓解切除卵巢大鼠的骨结构的退化,对防治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赖青海等[4]实验发现肉苁蓉能通过提高性激素水平,抗氧化作用,调节钙磷代谢平衡,补充矿物质元素等方面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对单味中药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细胞分子深成面水平,研究其对成骨与破骨细胞的影响、调节体内激素及微量元素、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等预见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贝家欣等[5]总结近年研究指出人参皂苷可通过调节护骨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以及基因p2和p27的mRNA的表达来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且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任辉等[6]通过动物实验得出龟板可能通过降低骨转换有效改善激素性骨质疏松,其中CTSK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HJ1.8mm]李淑惠等[7]研究表明以丹参酚酸B和丹参素为代表的丹参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在调节骨代谢方面起作用,涉及Wnt/β-cate-nin、ERK、BMP、OPG/RANKL/RANK以及FoxO介导的氧化应激等多种信号通路调节机制。
2中药复方制剂
21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1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在临床中最为常见,故对PMOP中医药治疗的各方面机制研究也最为广泛。吴海洋等[8]在单味中药方面,从骨测量指标、细胞因子变化、基因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重点探讨了淫羊藿、杜仲、骨碎补对PMOP的疗效;在复方中药方面,以普遍认为的肾虚病机为主线,总结了补肾法在临床中应用。王剑等[9]通过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采用自拟方补肾壮骨中药复方(淫羊藿、牡蛎、鹿茸)治疗观察得出,补肾壮骨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骨组织Dlx5mRNA及蛋白表达而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展磊等[10]对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钙尔奇D联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实验发现补肾活血中药可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PINP和β-CTX浓度,提高25-(OH)D水平实现的。高璐等[11]研究补肾中药复方(鹿茸、牡蛎、淫羊藿),通过对血生化指标测定、骨密度检测及RT-RealTimePCR分析,得出补肾中药复方具有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MEK1、ERK2基因表达有关。为试验新的实验模型,模拟出与临床更加接近的病理过程,刘梅洁等[12]将去卵巢和灌胃给予大黄2种方法合用,造成大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其病理过程与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似,能反映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特点,为临床实验建模打开了新的思路。
21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龄化趋势催生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群体。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特点除了着眼于肾虚和脾虚外,还应考虑其气血虚弱特点,复方中当归、黄芪等益气养血中药被广泛运用。俞延军等[13]拟益肾活血汤(当归10g,熟地、杜仲、槲寄生、牛膝、淫羊藿各20g,红花、桃仁各6g,续断15g,延胡索30g)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经治疗测定患者骨密度增加,四肢疼痛得到基本缓解。刘玉红等[14]将骨康方(补骨脂30g,肉苁蓉、淫羊藿、菟丝子、熟地黄、白芍,丹参各15g,黄芪20g,当归10g,大枣5枚)进行辨证加减,细分阴阳,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起到了更好的疗效。张翔等[15]在常规口服西药的基础上联合接骨汤(当归、黄芪、炒白芍、续断、申姜、威灵仙、天花粉、熟地、木瓜、土鳖虫、自然铜),以补肾壮骨为主,健肝脾化瘀血为辅,提高了骨密度,有效地减轻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蒋玲玲等[16]采用中药复方益肾健骨汤(黄芪30g,鸡血藤30g,补骨脂15g,骨碎补12g,菟丝子12g,狗脊12g,川续断12g,川芎12g,葛根12g)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后,显效率和有效率都相对高于采用单纯西药治疗。
22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21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的中医病机认为与“瘀”和“虚”关系最为密切。马如风等[17]探讨DOP的主要病因病机在于机体肝脾肾亏虚和气虚血瘀,补肾滋阴、益气活血的中药复方在预防和治疗DOP时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丹参、地黄、淫羊藿等。李环宇等[18]分析了糖尿病骨|疏松的中医病机,认为与脾肾亏虚和血瘀关系最为密切。同时总结得出,在防治DOP近10余年的研究中,较为重视对补肾健脾类中药的使用,而对活血化瘀药的研究尚为少见。加味青娥丸化裁自古方青娥丸,方含补骨脂、胡桃仁、鹿角胶、杜仲、丹参、黄芪、山药、牡蛎、龙骨,能改善治疗DOP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钙磷含量、空腹尿Ca/Cr比值,整体调节机体的骨代谢平衡[19]。吕维名等[2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阿法骨化醇胶丸及碳酸钙咀嚼片加用口服复方地龙片(黄芪、川芎、地龙、牛膝),在缓解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及神经肌肉疼痛方面有显著效果。
222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随着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GIOP人数逐渐上涨,已成为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后OP的第三大人群。中药抗GIOP的作用机制多从调节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促进OB的增殖与分化,抑制OC活性及数量,促进骨基质合成,提高性激素水平,调节钙磷代谢等方面展开。补肾中药方(鹿茸、淫羊藿、牡蛎)可明显上调GIOP大鼠骨组织成骨转录因子Osterix、Runx2mRNA及蛋白表达,促进OB分化、成熟和骨形成[21~22]。徐晓东等[23~24]从分子水平研究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及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创新使用纳米钙补肾中药,使其上调大鼠骨组织中BMP6/BMP7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达到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效果,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朱辉等[25]指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为肾精亏虚、脾虚不运、血行瘀滞所致,设计实验组进行对比,发现补肾中药能抑制骨吸收,与健脾、活血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朱冰等[26]建立GIOP大鼠股骨闭合骨折模型,采用中药复骨方(骨碎补、杜仲、续断、千年健、红花、归尾、川芎)进行治疗,实验发现GIOP骨折大鼠经复骨方治疗后,最大载荷、最大应力等均有增高,股骨密度提高,骨形态参数改善。
3其他治疗
中医药疗法博大精深,针灸推拿、中药涂擦、熏蒸、足疗等非口服疗法展现了其多样性,既与中药相辅相成促进疗效,又发挥其特长,为患者提供多种治疗选择,量身定做专属的诊疗方案。牛国平等[27]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利塞膦酸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发现针灸推拿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度及日常活动功能,有利于骨密度的补充。崔沐群[28]针对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这一症状,将抗骨质疏松药物结合针灸、蜡疗进行治疗,发现结合针灸与蜡疗可以提高患者的骨质密度,极大地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状况。唐旭丽等[29]对8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加口服凯思立D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十一方药酒及药渣进行涂擦联合烫疗。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涂擦联合烫疗能更好地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李文华等[30]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经络传导学说以及藏象学说,以现代足部反射区理论为指导,发现中药足疗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比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更能减轻骨痛症状和提高骨密度值,疗效更确切。梅群超等[31]采用理疗之薰蒸疗法,利用温经通络、活血行气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气薰蒸腰背疼痛部位,在药物和热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4小结
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医药作用的多靶点性与临床骨质疏松症多病因诱发的复杂性相契合,具有很大的优势,且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又弥补了单纯中药应用的不足,效果均较好。但也还存在着不足: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人,多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等,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在经验方、有效方的基础上加减运用。另外,动物实验的造模也可多加探讨,以期为后期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铺好基石。我国风湿病专业起步较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研究及诊治均存在诸多不足,加强风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认识和研究对今后的治疗将有重要启发。
参考文献:
[1]邵航,俐补骨脂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3):69-71
[2]张乐其,霍光,柳毅,等中药柚皮苷诱导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6,(03),277-280
[3]刘舵,杨永利,雷婷,等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急性毒性及对切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04),396-401
[4]赖青海,王琳琳,丁辉,等肉苁蓉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74-76
[5]贝家欣,夏海珊,卢家淇,等人参皂苷Rb1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21(8):950-955
[6]任辉,张志达,梁德,等龟板改善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量、骨微细结构、骨生物力学和骨代谢的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6,31(5):1858-1862
[7]李淑惠,梁燕龙,杨亚军,等丹参水溶性成分影响骨代谢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7):902-905
[8]吴海洋,索欢,王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中药治疗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02),241-244
[9]王剑,郑洪新,张锦萍,等补肾壮骨中药复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Dlx5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0):1238-1240
[10]展磊,魏秋实补肾活血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09),1128-1132
[11]高璐,洪新,尚德阳,等补肾复方对去卵巢大鼠MEK1、ERK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5),471-475
[12]刘梅洁,李鸿泓,王少君,等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08),836-838
[13]张翔,敖勇峰,刘耀忠,等中药接骨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48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8):166
[14]蒋玲玲分析中药复方益肾健骨汤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2016,10(6):51
[15]俞延军,李济军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1):817
[16]刘玉红,赵可伟骨康方加减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8):251-252
[17]马如风,郭鱼波,王丽丽,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8):3-4
[18]李环宇,张林从“虚”“瘀”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方药研究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2):417-418
[19]巩振东,李翠娟加味青娥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9):1391-1402
[20]吕维名,许荣,肖丽霞,等中药复方地龙片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7):617-619
[21]王剑,郑洪新,宗志宏,等补肾益髓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2):120-125
[22]王剑,郑洪新,宗志宏,等补肾、健脾、活血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OsterixmRNA及蛋白表达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801-806
[23]徐晓东,邓洋洋,郑洪新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BMP-6/BMP-7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3):472-474
[24]徐晓东,邓洋洋,郑洪新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1),25-27
[25]朱辉,郑洪新,林庶如,等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制备及中药的干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8):30-32
[26]朱冰,李敏研,刘智,等复骨方促进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8),14-18
[27]牛国平,崔书欣,康斐针灸推拿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0):1527-1529
[28]崔沐群针灸结合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学,2014,10(19):90-91
[29]唐旭丽,邓旭,钟毅,等中药涂擦联合烫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6,36(9):1588-1590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篇5
在此要强调的是,在诊断中不要过分依赖骨密度。既往临床医师过多地强调骨密度,即量的因素,在疾病发生、诊治以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引起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除骨密度外其他多种因素如骨微细结构、骨有机基质、矿物成分、微小损伤及修复状态均影响骨强度,并与骨折有关,一般将这些因素称为骨质量。骨质量概念的提出,是对骨质疏松概念完整性的补充,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诊治的新动向,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有区别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发生机制不同:糖尿病骨质疏松主要与糖尿病所致的代谢紊乱有关。而老年性骨质疏松是由于成骨细胞活性降低使骨生成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骨吸收增加有关。
治疗方法不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首先要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基础,然后再加用改善骨质疏松的药物。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再加维生素D制剂、钙制剂、降钙素等。
治疗效果不同:糖尿病一旦控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客观指标就能得到改善,起效较快,疗程相对短,效果较明显。原发性骨质疏松治疗起效慢、疗程长、效果不明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存在着联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病因中也包括了年龄增加、活动少、性激素水平降低、遗传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在临床上,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往往合并有原发性骨质疏松,有时很难将它们区别开。
骨质疏松学问知多少?
骨质疏松症有哪几类?
医学上将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类。第1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类又分为两型,即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是伴随着年龄增长或妇女绝经后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第2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当诱因消除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即属于此类。第3类:特发性骨质疏松症,这类患者多伴有家族遗传史。
诊断骨质疏松症需做哪些检查?
生化检查:有助于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分型。
与骨矿物质有关的生化检查:(1)血清骨矿物质成分的测定:血清总钙和游离钙、血清无机磷、血清镁。(2)尿矿物质成分的测定:尿钙、尿磷、尿镁。
与骨转换有关的生化检查:(1)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血清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2)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尿羟脯氨酸(HOP)、尿羟赖氨酸糖甙(HOLG)。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篇6
【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用芍药木瓜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43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痊愈10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6%,平均治疗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结论芍药木瓜汤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芍药木瓜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骨质疏松症有很高的发病率、危害性大,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观察治疗14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均摄x线片确诊,选用芍药木瓜汤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43例,男49例,女94例;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
1.2入选标准参照who骨质疏松症标准(外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
1.3临床表现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或关节变形。x线摄片表现为:骨骼密度减低,骨质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呈线样变或葱皮样改变,髓腔增大,骨小梁变细、稀少或消失。
1.4治疗方法以芍药木瓜汤为基础方:白芍、木瓜、首乌、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续断、骨碎补、熟地、淮山药、党参、黄芪、茯苓、蜈蚣。颈肩臂痛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牛膝。每天1剂水煎服,复查,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剂,坚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x线片。
2结果
2.1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日常生活,骨质疏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剧烈时病变部位仍感不适,骨质疏松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治疗结果所选病例完成疗程后,按前述标准判断疗效,143例中,痊愈10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6%,平均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与载荷功能异常,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慢性、系统性骨骼疾病[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以who推荐的骨量低于同性别人群骨峰值的两个标准差为标准[2]。尚无骨密度仪的单位,可以用x线片初步诊断骨质疏松,一般常用腰椎,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并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虽然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在骨量丢失30%~50%时,x线片才能有阳性所见;但其方法直观、经济易行,且基层医院受检测仪器的限制,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本组均摄脊柱、骨盆或跟骨x线片检查确诊,并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等,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不易为每个患者所接受。笔者选用芍药木瓜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本方是根据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的原则选药组方。
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不足,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则脆弱无力。肾精的盛衰与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3]。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的方法补肾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者须补肾。方中首乌、骨碎补、续断、熟地、淮山药补肾填精。
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肝为血海,主筋脉,肝血足而筋脉始柔。方中党参、黄芪、茯苓、淮山药健脾益胃、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方中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行气活血化瘀。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明显延缓去势大鼠及sd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4],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而且具有类似激素作用,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来防治骨质疏松,续断、丹参还直接参与钙的代谢[5]。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顽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疗服药要做到持之以恒。该病起病、发展都是个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经摄片等而确诊,因此方中重用缓急止痛之白芍(30~40g),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窜,通络止痛力猛性雄的虫类药加强止痛,缓解症状,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是达到疗效的关键。
通过以上诸药配伍,组成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之方剂,以奏治疗骨质疏松之效,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芍药木瓜汤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剂,也突显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69-170.
2童培建,肖鲁伟.老年骨折的预防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
3李跃华,董元龙.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肾虚证型关系的调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