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污染概念篇1

关键词:手术室洁净空调新观点

医院空调的任务应该是,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气候状态并除去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气味和有害气体,而医院手术室的空调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任务,尤其是控制空气途径造成的术后感染至关重要,因为降低和避免术后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所在。另外手术室空调的另一特点是服务面积虽小但风量大、能耗高、使用时间不确定,因此手术室空调在创造高度洁净的室内气候同时应特别注意空调系统的节能。下面笔者就天津市某医院手术室设计为例,介绍设计者在该设计中体现的设计思路。

一、手术室概况:

本洁净手术部由八间手术室、中央洁净大厅、麻醉室、苏醒室等附属房间组成,手术部位于医技楼二层,手术室无护结构,手术室净化级别要求分别为千级(I级)一间、万级(II级)四间、十万级(III级)三间,手术室设计温湿度考虑到儿童生理特点,全年控制在tn=24-28℃,在手术室内就地可调,手术室设计相对湿度Фn=50%-60%。

二、手术室空调风系统的划分:

1、高级别手术室空调系统宜独立设置。所谓高级别手术室是指千级以上手术室,其原因是高级别手术室空调送风量大,如同样面积的手术室,百级手术室的空调风量是十万级的3.4倍,是万级的2.25倍。另外高级别手术室的使用频率远低于低级别手术室,这样无论是一个空调系统负担多个高级别手术室,或是一个空调系统负担一个高级别手术室和多个低级别手术室,都会使空调系统长时间处于"大马拉小车"的运行状态。例如一个空调系统负担一间百级手术室和两间万级手术室或四间十万级手术室,只要高级别手术室不使用,则系统设计风量至少大于此时所需风量的112%和84%,亦即此时系统所需风量仅为系统设计风量的47%和54.3%,而且此种因手术室使用与否引起的风量变化不宜采用变频调速方式进行调节,只能用调节总风阀的方式调节风量以适应系统风量变化,然而此种方式显然不节能。所以无论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或是从使用可靠性、灵活性的角度,高级别手术室都应"按间"独立设置空调系统,即一个净化空调系统对应一间手术室。

2、对于低级别手术室,尽管与高级别手术室相比空调风量小的多,但一个空调系统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也不宜过多,因为医院手术室的使用情况具备不确定性。愈是高等级医院,手术室为满足特殊繁忙情况,设置愈多。手术室多,正常情况下的同时使用系数低,这样当一个空调系统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较多时,系统常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其运行能耗势必较高,就象有的医院所反映的"建的起,用不起"。笔者认为,对于低级别手术室一个空调系统所负担的手术室不宜多于四至五间,而且一个系统负担手术室过多,也会造成使用上的不可靠。

3、中央清洁大厅、清洁走廊、高级别手术间的准备区、无菌室等应由一个单独的空调系统负担,目的是保证手术室外部空气环境时时处于"临战"状态,那种将以上部位空调合在低级别手术室空调系统中的做法显然不合理。因为合在一起的空调系统,或是在手术室停止使用时系统送风能耗过大,或是无法保证手术室外部气候环境处于受控状态。

总之,手术部空调风系统的划分原则应该是:运行可靠、调节灵活、各司其责、节约能源。天津市儿童医院手术部的空调风系统正是按上述原则进行的划分,如附图所示。实践证明,此种划分方式效果良好。

三、送风量确定和气流组织:

该医院手术部进行空调设计时,国家尚未出版有关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标准/规范,并且当时国内已有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基本上囿于工业洁净室的设计思路,然而将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照搬到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中会带来两个问题:①.高级别洁净室风量过大,如按照《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百级手术室应在顶棚满布高效过滤器风口,则一间36m2手术室的送风量为32400m3/h~45360m3/h(对应断面风速为0.25m/s~0.35m/s),如此大的送风量,送风功耗达17.0kW~19.0kW,送、回风管道占用建筑空间大,风系统噪声控制困难。②.对于千级以下手术室,在相同风量下手术室关键区域污染度控制不理想,原因是套用《规范》千级以下手术室可采用乱流形式的气流组织。通行的做法是在全室顶棚均匀设置高效过滤器风口,此气流组织形式的理论依据是"全室稀释和净化",然而根据德国标准DIN1946/4中关于污染浓度的概念,此种"全室稀释和净化"的气流组织形式,在理想情况下可以使室内达到相同的细菌浓度,此时污染度为1,而如果突破"全室稀释和净化"的工业洁净室气流组织方式,会在手术室关键区域获得更低的污染度。针对以上问题,设计者参考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调系统的经验,在手术室风量计算和气流组织两方面,突破了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引入了降低总风量,强化局部送风,重在手术床及器械桌区域的设计概念,具体做法如下:

A、对于所有级别的手术室,均突破了全室稀释和净化的概念,引入局部强化净化观点,将所有手术室的送风口均集中布置在手术床的上方,即以无影灯吊杆为中心设置"层流送风箱",根据级别不同采用不同送风断面尺寸。

B、对于百级或千级手术室,采用洁净气流覆盖区域面积乘以此送风区域断面风速的方式确定风量。如本工程的千级手术室所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2.4m×2.4m,断面流速0.35m/s,因此送风量为7258m3/h,如果为百级,则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3.0m×3.0m,断面流速仍为0.35m/s,则送风量11340m3/h,仅为前述工业洁净室计算方法的40%。虽然此设计思路借鉴了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调系统的经验,但本工程并未采用德国学者介绍的大面积、小送风量(即大面积、低风速)的方式,因为根据国内医院的具体情况,采用小风速时对客观条件要求过于苛刻,且小风速时气流没有足够的动量保持送风的单向流,很难达到理想的空调和净化效果。而当断面风速30.35m/s时,如回风口设置恰当,不仅可以使送风保持较好单向流型,而且其单向流的分流高度会小于0.6m,即分流高度低于手术床的操作面标高。

C、对于万级、十万级手术室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送风量,万级取n=30次/h,十万级取n=20次/h。尽管此换气次数取值为《规范》规定的下限值,但由于采用了全部送风量由手术床部位上方的"层流送风箱"送出,其手术区达到的细菌浓度为室内其他区域的50%,即手术区域空气的污染度由全室稀释和净化方式的1降为局部强化送风方式的0.5。本工程万级与十万级手术室的"层流送风箱"送风面积分别为2.4m×1.2m和1.5m×1.5m,送风断面风速均为0.35m/s。

总之,采用以上设计思路的该医院手术室,在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达到了用较小的风量,在手术室关键区域(手术床及器械桌区域)形成一个比手术室其他区域更洁净、更卫生的气候环境。

四、在新风通路上设置初效+中效新风过滤机组:

一些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设计中,新风的过滤问题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新风常常是不经过独立的过滤处理而直接与空调回风混合,其结果导致中效、高效过滤器寿命缩短,更换频繁,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加大,甚至影响手术室的正常使用。这是因为新风与回风混合前,两者的空气含尘浓度相差过大,新风即便经过初效处理,其处理后的含尘浓度(30.5mm)也比十万级空调回风在同粒径范围内的含尘浓度大70倍左右,是百级空调回风同粒径范围内含尘浓度的几万倍,从而使中效乃至高效过滤器没有足够的保护。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新风通路上安装了独立的初效+中效新风过滤机组,使新风经过两级过滤后再与回风混合,此时混合前的新风与回风在同粒径范围(30.5mm)的含尘浓度比较接近,真正起到了保护中效、高效过滤器的作用,而且新风过滤机组的初、中效过滤器清洗、更换方便,与更换高效过滤器相比投资少,维护简便。在新风通路上设置新风过滤机组的另一优点是确保了新风量,因为定风量的新风过滤机组本身就相当于一台"计量泵"。

五、采用定风量阀解决空气平衡问题:

手术部各区域的压力分布对于保证洁净手术室效果影响很大,而如何保证合理的压力分布,除空气平衡计算正确外,更重要的是送风、回风均应有良好的调节手段。以往风量调节装置主要是手动对开多叶调节阀,此种阀门用于风量的精调节并不理想,实践中有着调节困难、调试周期长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儿童医院工程手术室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采用了德国TROX公司的自力式定风量阀,此阀可以自动消除风管压力对风量的影响,阀体外部有风量调节刻度盘,调节十分方便,安装此阀后,手术室的压力调整变得十分简单,现场几乎无需费时进行压力调整。

结语:总之设计者在该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工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本着"降低风量、改善效果、节约能源、方便调节、提高可靠性"的原则,进行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尝试,实践证明这些尝试基本上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沈晋明德国的医院标准和手术室设计,暖通空调2000(2),33~37。

2IntageC,WiebeHA,PartainCL.Aninvestigationoftheimportanceofairflowincontrolofpostoperativeinfections.ASHRAEJ,1982(2).

3梅自力《军队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内容介绍,暖通空调1996(1),20~26。

4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90.1990。

室内空气污染概念篇2

除菌技术的代表有光波(含红外线和紫外线)、纳米光触媒、等离子、银离子等。光波和银离子都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组织达到杀菌的效果;纳米光触媒是利用二氧化钛光照后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活性氢基将细菌和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离子实际上是用臭氧杀菌,但臭氧浓度超过0.16mg/m3

对人体有害。

除甲醛技术的代表有冷触媒、光触媒、低温等离子等。这三种方式都是利用活性基使甲醛、苯以及氨等氧化,还原成为无害物质。不同之处是低温等离子是通过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形式产生,而触媒是一种催化剂,光触媒则需要光照作为条件。

除尘方面负离子是较好的选择,其原理是用5~7KV负直流高压使空气电离成负离子,使空气中尘雾带电沉淀,令人感觉空气清新。但其缺点是工作时机身附近积聚灰尘,不易抹去,以致墙壁天花板发黑。而且负离子易被异性电荷中和,其浓度会因出口距离增加而骤然下降。

换气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行之有效的技术,客观地讲,氧吧技术也算其中的一种,不同之处是只将通过氧氮分离器后含氧量较高的空气引入室内,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对空调换气量制定相关的标准,可参考国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新风量的指标。不同企业的空调产品的宣传与实际的效果出入很大。

剥光之后是什么?

在了解各种健康技术之后发现,目前还没有一种空调的健康技术可以全面解决室内空气的质量问题,企业在传播时普遍都把健康功能夸大,只要采用了除菌、除甲醛、除尘、换气技术中任意的一种或两种就称之为健康空调。诚然,大部分空调都能过滤、净化通过空调进入室内的室外空气,使部分可能的污染得以缓解或消除,但对室内自身的空气却依然束手无策。换气技术的出现说明这个问题已引起了企业的重视,空调要从温度调节器晋级到空气质量调节器不过才初具雏形。使用空调需要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而新鲜的空气则需要流通,空调和空气质量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正常人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滞留的时间长了,氧气含量会逐渐下降而低于正常值,令人感觉困乏;久处恒温区域人体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会下降,置身温差大的环境极易感冒;空调环境的空气相对干燥而相对湿度未能相应变化会使长期在空调环境的人皮肤产生不适,尤其是长期空调近距离作业的人员;空调出风口风速过大、不容易扬起灰尘,形成空气的二次污染。真正要解决这些矛盾,无非要给空调穿上一件“健康的内衣”。

明天再给空调“穿”什么?

2006年空调业出现一种尴尬,“健康、节能、环保”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的追捧,差异化已然基本迷失。眼前,已经不是“穿”什么才健康的问题,产品同质化让我们不得不思量空调产品的未来。在未来几年,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空调,消费者只要用遥控输入当地的区号和正确日期,空调就能自动地从已储存的当地3-5年内的天气历史数据和天气预报资讯,自动地按季节调整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甚至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可以模拟出森林、海洋、岛屿或者主人所喜欢的某地的空气成份,让人们可以在北京体验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在布拉达感受夏威夷的火辣。当然,这个前提应该是空调已经以无线的方式和互联网相连。非电空调扛着环保的大旗在全球异军突起略现端倪,虽然其规模还不足挂齿,但从目前空调市场增势趋缓,非电空调的增幅是否值得关注?是不是有一天,我们周边的空气环境是由室外的非电外挂机加上室内智能壁机构成的内、外双循环的呢?我们真该好好想一想,明天再给空调“穿”什么?

室内空气污染概念篇3

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是保护公共健康和福利不受环境污染物的危害。公共健康常指的是人群,而公共福利指的是非人口部分(如生态系统)。对于现行的环境管理来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常进行室外环境污染物浓度的观测,并采取措施把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可按受的水平[1]。

以往,环境法规体系仅仅要求测量地球物理传播媒介(如室外空气、河流、土壤)中的污染物,而不是人群的实际暴露。传统的方法认为,控制这些传播媒介中的污染物浓度到可接受的水平就能达到保护公共健康和福利的目的。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空气污染物的人体暴露一一人体接触污染物的实际浓度一一与地理物理传播媒介中的空气浓度有显著差异[2.3],也找到了一种能精确定量人体暴露的监测手段[4]。80年代国外产生了一种人体总暴露监测方法,这一新方法以已知的精度测定环境污染物的人体暴露[5.6]。90年代这一方法巳被用于完善健康风险评价,和为真正基于风险评价的环境法规体系提供新的数据库。本文试图论述我国开展人体总暴露研究的必要性。

1问题的提出

1.1风险评价模型

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虽然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物到人体的输送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但评价的对象是人体。为了评价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必须建立污染源到影响之间的关系。要保证评价的精度,必须考虑所有的污染物,不应只限于传统的污染源(烟囱,废物出口,有毒废物处理场等),而也应包括非传统的污染源(建筑材料,消费品等)。

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模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6]

①污染源

②污染物的输送过程

③污染物的人体暴露

④人体吸收剂量

⑤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在这模型中,后一项依赖于前一项,即前一项的输出就是后一项的输入。因此,如果缺少了某一环节,就不可能正确描述污染源与影响的关系,不可能正确评价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不能决定控制污染源对降低风险的效应。

以往的研究对前后环节研究较多,而对中间环节③、④研究较少。提起环境污染,人们往往会想到传统污染源,如厂区冒烟的烟囱、排污沟,因此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传统污染源上,现在大量的知识是关于传统污染源的,制定的法规体系也是针对传统污染源的。另一方面,对非传统污染源研究甚少,这些污染物会通过非传统的暴露途径(如室内消费品散发污染物)到达人体。

一旦确定污染源后,注意力往往转移到污染物的输送过程,这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污染物扩散模型,污染物在河流、土壤、食物中的输送模型等。与前二环节相比,第五环节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如动物成人的剂量反应关系,一些空气质量际准就是根据这些研究制定的。但是作为风险评价模型基本组成都分的③、④环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最近国外开展的人体总暴露研究可以弥补这一空白,得到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价模型,使基于风险评价的环境管理成为可能。这一研究也帮助找出了很多非传统污染源。这些非传统污染源在现行的环境法规体系中是不会考虑的;在公共健康方面,它们比受到控制的传统污染源危害更大[1]。

虽然把污染源同暴露乃至影响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但即使把污染源同暴露(不一定是影响)联系起来也能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大量新的信息。如果能建立某种污染物的污染源一一暴露关系,就有可能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造径来降低暴露,达到降低潜在风险的目的。

1.2目前大气监测站存在的问题

大气监测站一般提供室外空气质量状况,但是其价为该地区人群暴露的代表程度是不清楚的[7]。已有资料表明,人们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甚至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8.9]。据计算,美国工人只有2%的时间是在室外度过的,而美国家庭妇女只有1.4%的时间是在室外度过的[10]。出于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对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国外人体总暴露研究表明,一氧化碳主要污染源是交通工具、室内煤气灶及职业性暴露。因此个人活动和CO室内浓度对个人暴露影响极大[11.12]对波士顿家庭的NO2研究表明[13],冬/春、夏、秋三个断段的研究中,煤气灶家庭的所有微环境浓度高于电炊灶家庭的相应微环境浓度,且变化范围广;煤气灶家庭室内NO2浓度高于室外浓度,而电炊灶家庭则相反。平均NO2浓度以厨房、起居室、卧室这一顺序递减。煤气炊家庭的平均NO2个人暴露接近于,但稍低于室内浓度;电炊灶家庭的平均NO2,个人暴露位于室内、室外浓度之间[14]。个人暴露依赖于室内浓度。单用室外浓度不能很好预测个人暴露,而室内、室外加权活动模型能很好地预测个人暴露。因此,传统的那种只限于室外污染物浓度的监测方法有待改进。

在70年代以前,虽然人们已认识到了大气监测站的不是,但由于还没有研制出个人暴露监测器,空气污染的个人暴露是从大气监测站获得的[15]。这种数据假定人处于相同的微环境中,以相同的方式活动,这不能不得出粗劣的结论[16]。这种数据只能说明一种“潜在暴露”,而不能反映实际的人体暴露[15]。

70年代,由于成功地研制了个人暴露监测器,并在小型化方面取得了进展,国外才真正地开展了个人暴露的研究,并在80年展成为人体总暴露研究。

2人体总暴露概念

用统计学术语表示,暴露就是个人接触污染物的事件[6.15],如用括号表示出现的事件,假定参数系为三维空间。“暴露”定义为两事件的联合事件[6.7]:

{t时个人i在(x,y,z)点}

∩{t时点(x,y,z)的浓度C=c}

如果知道浓度的空间分布C(x,y,z),并知道个人i的空间坐标(x,y,z),就可以把个人所接触的浓度即暴露表示为:

C(x,y,z)=Ci(t)LLLLLLLL(1)

个人暴露依赖于遇到的浓度及在微环境中度过的时间,人体总暴露就是人在不同微环境中接触污染物浓度的总和。人体总暴露可以描述为一个包围目标棗人体棗的一个“泡泡”[1]。

在某时任何接触这一“泡泡”的污染物棗通过空气、食品、水或皮肤棗被认为是该时污染物的一种暴露。有些污染物如CO,通过一种传播媒介空气进入人体,其它的如铅和氯仿,可以通过二种或多种暴露途径,(如空气、食品和水)进入人体。如果有多种暴露途径,人体总暴露方法试图确定通过所有可能暴露途径(空气、食品、饮用水、皮肤)的人体暴露(某时某地每一传播媒介中的污染物浓度)。人体总暴露方法以已知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提供一些经所有环境媒介的公众暴露数据。它试图在暴露人数、暴露程度及与之有关的污染源方面提供一些可靠的定量数据。

总暴露计算公式为[7,15]

平均暴露计算公式为[7,15]:

标准暴露计算公式为[7,15]

其中ts是与某一空气标准相对应的时间,它可与现有空气质量标准相比较。

把人作为环境污染物的接受者[15],因此人及其活动就成为研究的中心,这是人体总暴露概念所特有的。首先,它考虑污染物可能到达人体的所有暴露途径。其次,它集中于同某一污染物有关的特定暴露途径,给出污染物经这些暴露途径移动情况和暴露程度的精确数据。由研究对象记录的每日活动规律能帮助识别有关的微环境,并在很多情况下有助于识别可能的污染源。人体负荷数据常常同暴露水平比较,作为吸收剂量的重要指标。

值得指出的是,暴露与剂量不同,暴露是人在浓度为c的某一点,而人并不一定吸入这么多的浓度。只有当污染物穿过人的身体边界(如皮肤、脑膜)时,剂量才有可能出现[15]。

3人体总暴露研究方法

人体总暴露研究已形成二种基本的方法,直接方法(野外实验法)和间接方法(计算机模拟法)[7.17.18]

3.1直接方法

这一方法试图通过测量呼吸的空气、饮用水和吃的食品中的某一污染物的浓度直接计算暴露量。为达到这一目的,常常需要用概率方法抽取大样本容量的人群,监测人群所接触的污染物浓度[6]。

这一方法把统计调查方法与环境监测方法结合起来[6]。根据事先设计的统计方法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人群。然后,针对研究的某类污染物,测量经所有环境媒介接触人体的污染物浓度。经概率抽样方法抽取的人群必须有足够的样本容量,才能正确推知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暴露量[1]。当然只有在具有个人暴露监测器的条件下,才能做这一方面的研究。

个人暴露监测器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被监测者只需将仪器佩带在身上,就可以跟踪监测,操作简单方便,不影响被监测者的行动。日前国外出现的个入暴露监测器可以分为两大类:分析器和采样器。分析器是一类能当场指示出污染物浓度或污染程度的仪器,采样器是只能当场采集污染物样品然后在实验室作分析的仪器。这两类仪器又可以分为有源采样器(分析器)和无源采样器(分析器),有源无源是指个人暴露监测器有无动力驱动系统。

自1980年起,美国国家环保局巳开展了一系列人体总暴露野外研究棗总暴露评价方法论(TEAM),研究主要是从CO及挥发性有机物开始的。一般包括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验阶段,规模较小,目的是检验个人暴露监测器的性能及调查设计的可行性;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一般要求规模大,保证有一定的响应率。TEAM有以下特点:

①用概率抽样方法抽样

②直接监测经各种媒介(空气、食品、水、皮肤)接触人体的污染物浓度

③直接测量人体负荷,推知吸收剂量

④以日记方式直接记录个人日活动规律最近,这一方法已用于评价农药的人体总暴露。英国国家环保局正在进行空气微粒包括痕量金属在内的人体暴露研究[1]。

3.2间接方法

间接方法不是直接测量暴露数据,而是把人们在某地度过的时间与该地出现的浓度结合起来,从数学上构造暴露数据。这需要有关人们活动规律的数学模型和微环境浓度的分布情况[6]。

一般,方程(1)中的浓度函数C(X,Y,Z)和空间坐标(X,Y,Z)是很难获得。但人体暴露的计算规模型有一个基中假设,即微环境中浓度的空间一致性。根据这一假设,把微环境中的浓度Cj与个人i在徽环境j中的时间tij加起来,就能算出总暴露:

其中m为微环境数,tij=T为时间长度,因为Ei为浓度和时间的乘积,它表示为ppmj没有下标i,这是由于Cj只与微环境j有关,而与时间无关。

方程(2)就是人体总暴露计算机模型的基本方程,已有的暴露模型有人类活动和污染物暴露模型(SHAPE)[7,17]和国家大气质量标准(NAAQS)暴露模型(NEM)[16],SHAPE是由Ott等人提出用中模拟CO暴露的,而NEM是由Johnson和Paul提出模拟NO暴露的。

参考文献

[1]Ou,W.R:Total.HumanExposureAssessmentMetho-dologyBasicConoepts,andFulureNeedsProceedingsofanAirPollutionControlAss.Int.Conference,Chicago,Illinois,April1986

[2]Brioe,R.M.andRoeslerJ.F.TheExposuretoCsrbonMonoxideofOcoupantsofVehiclesMovinginIleavyTrafficJ.AirPollutControlAss,6,579-600,1966.

[3]Cortese,A.D.andSpenglerJ.D.AbiltyofFixedMonitoringStationstoRepresentPersonalCarbonMonoxideExcposure.J.AirFoiiui.ConroiAss,20,1144,1976

[4]Spengler,J.D.andSoczek,M.L.EvidenceforImporvedAmbientAirQualityandtheNeedforPersonalExposureResearsh.Envir.SciTechnol,18,268-280A,1984.

[5]Repace,J.L,OttW,R,andWallaceL.toralIlumanExposuretoAirPollution.PaperNo.80-61.6presentedatthe73rdSnnualMeetingofSPCA,Canada,June22-27,1980

[6]Ou,W.R.TotalIlumanExposureAnEmersingScienceFocusesonIlumansasReceptorsofEnvironmentalPollutionEnuir.Sci.Technol,19(10),880-886,1985.

[7]Ott,W.R.ExposureEstimatesBasedonComptureGeneratedActivityPstterns.J.Toxicol.-Clin.Toxicol21(1&2),97-128,1983-1984

[8]Szalai,A.TheUseofTime.DailyAstivitiesofUrbanandSuburbanPopulationsinTwelveCountries.Toxicol,TheIlague,TheNetherlands,1972.

[9]Chapin.F.S.IlumanActivityPatternintheCity,WileyInterscienceNewYork,1974.

[10]Ou,w.R.IlumanActivityPatterns,AReviewofLiteratureforEstimatingTimeDpentIndoors,Outdoors,ConferenceonIlumanActivityPatterns.May10-12,LasVegas,Nevada,1988.

[11]Akland,G.G.,HartwcllT.D.,JohnsonT.D.,andWhitmorcR.W.:MeasuringIiumanFxposuretoCarbonMonoxideinWashington,D.C.,andDenver,Colorado,DunringtheWinterof1982-1983.Enuir.Sci.Technol.,19(10),911-918,1985.

[12]Ott,W.R.andFlachsbartP.:MeasurementofCarbonMonoxideConcentrationsinIndoorandOutdoorLo-eationsUsingPersonalMonitors.Enuir.Int.,8,295-304,1982

[13].Ryan,P.B,SoczekM.L.,TreitmanK.D.andSpenglerJ.D.:TheBostonResidentialNO2CharacterizationStudyII:StudyMethodologyandPopulationConcentrationEstimations.Atmos.Enuir.,22(10)2115-2125.1988.

[14]Quackenboss,J.J.,SpenglerJ.D.,KanarekM.S.,LetzR.andDuffyC.P.:PersonalExposuretoNitrogenDioxide:RelationshiptoIndoor/OutdoorAirQualityandActivityPattems.Enuir.Sci.Technol.,20(8),775-782,1986.

[15]Ott,W.R.:ConceptsofIiumanExposuretoAirpollution.Enuir.Int.,7,179-196,1982.

[16]嵇正毓、卢宁川:空气污染的个人暴露。环境科学丛刊,7(11),26-29页,1982。

室内空气污染概念篇4

【关键词】绿色建材;绿色设计;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室内空气净化

一、我国室内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4年对二百多户居室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结果统计,室内空气污染中甲醛超标率15.9%;苯超标率14.6%;二甲苯超标率29.8%;总挥发性有机物超标率46.1%。从上述的数据可看出,室内有害物质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很多室内环境特别是刚刚装修完毕的居室从各种装修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污染物浓度都很大,若在通风换气不充分的条件下污染物不易排放到室外,使得室内污染物浓度很高。同时,在家居室内装修中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我国室内环境污染一般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颗粒物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等。其中物理污染主要包括室外交通工作产生的噪音、室内灯光照明不足或过亮,温度过高或过低所引起的相关污染问题;化学污染主要包括从装修材料、化妆用品、涂料、厨房等释放出的包括氨、碳氧化物等无机污染物以及苯、甲醛、二甲苯等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主要指由于室内清洁工作没有做好或在室内湿度较大和通风较差的情况下导致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所造成的污染;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混凝土中释放出的氡等,同时还有装修石材中的有害放射性射线都对人体有害。通过对室内空间分析,当前造成我国室内空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装修、家具以及建筑本身。

二、绿色设计的基础概念

绿色生态作为重要的一点其思想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生态思想观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再是自然界中狭隘的人类子系统,而是整个生态系统。重点是把人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仅仅一味满足人类的欲望是很可能违背生态规律、破坏生态平衡的。对于室内居室设计来说,室内“绿色设计”是为了能够提供给人们一个健康、安全、舒适且不违背自然生态资源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的设计。设计师们通过对室内空间的结构布局及装饰材料的合理改造与利用,以达到对室内有害物质的控制。

三、绿色设计要素

1.绿色室内空间布局

从建筑结构上看,通过墙体的围合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形态,而不同的空间形态会直接影响人的活动和心理感受,所以合理的空间布局是体现“绿色设计”的前提。良好的日照、通风及采光是居室是否舒适的基本标准,合理的空间布局既能导入新鲜空气并能组织舒适宜人的气流,是最经济实用的节能方法。其次,从设计的角度看,根据人体工程学,考虑人在空间的活动,进行合理的功能性分区以减少空间之间不必要的相互干扰,也是室内空间布局的重要准则。

2.室内绿色建材的使用

10多年来,家庭装饰热在我国城乡持续升温,绿色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同时是空间设计的“绿色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是实现居室低碳低能和健康安全的基础。室内空气中最常见的污染源有化学粘合剂、油漆、复合板和壁纸等,这些材料普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尤其低档材料污染更为严重。所谓的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的卫生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3.家居陈设与室内照明

家居陈设包括家具及软装饰,在选择时应选用自然材质制作的家具最佳,如原木家具、竹制家具等绿色材料制作的家具,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因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家具而引起的身体危害。于此同时,大量的室内设计随意封闭窗户或减少门窗的面积,会带走了新鲜的自然空气与天然照明光线,残存在室内的污浊空气长时间滞留于室内,不利于人体的健康。所以,窗户的开启面积是日照采光及通风换气的基本要求。

四、现场检测分析

我选取了西安市曲江翠竹苑一户刚装修好的室内空间进行初步检测分析,简要阐述室内装修材料及室内设计所造成的空气质量污染。

一般来说,建筑室内四周、地面、顶棚及室内家具的表面都使用粘合剂粘贴各种装饰板或喷涂有机涂料来进行装修,这些材料中主要有陶瓷材料、木材、化纤制品、纤维板、涂料、油漆及粘合剂等。此户人家偏爱欧式风格,整个装修不论是装饰用材还是家具均大量采用深棕色的木材,整个室内空间地面均采用瓷砖铺砌,屋顶使用白色石膏做了欧式的走边。

房屋总面积140㎡,从房屋结构上看,客厅与餐厅相连,南北通透,采光良好。在室内温度为20℃进入家具的条件下检测得到VOCs为1.378㎎/m?,甲醛含量0.58㎎/m?,可吸入颗粒(PM10)0.815。卫生间总面积约4㎡,地面及墙面均采用瓷砖铺砌。在温度为20℃条件下检测得到VOCs为1.318㎎/m?,甲醛含量为0.56㎎/m?,可吸入颗粒(PM10)为0.598。根据数据表明挥发性有机物数值在3.0~25时,人体便会感受到刺激和不适,与其他有害物质联合作用时有可能出现头痛。

五、结语

上述对一户人家综合空气检测可知,要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确立人类赖以生存的室内空间环境得以良性循环,我们就必须从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出发,一些发达国家的室内装修设计已在实践全天然的物质材料,这种纯生态的设计提倡及操作尽管具有先导性,但必然会引起建筑材料生产方面的结构性变革。因此,我们也应该看到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所在,坚持并发展“绿色设计”在室内设计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声华,李孔清.建筑装饰材料表面有害气体散发规律的研究2003年第1期

[2]唐君毅.家庭装修中的“绿色”文化[J].住宅科技2006

室内空气污染概念篇5

[关键词]室内装修污染;救济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D9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2-036-3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cx12060)

现在,由于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人越来越开始追求舒适和健康的住房环境,虽然这象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大有提高,但是随之而产生的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了。室内装修污染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室内装修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人病、残、死亡的现象已经逐渐成为了极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但可惜的是人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依然一如既往地追求品位,追求富丽堂皇的住房,但是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继煤烟污染和光化学污染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空气污染问题了。

一、室内装修污染概述

(一)室内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一个被人们广泛运用的词汇,我国的《环境保护法》第2条对“环境”的定义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址、人为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是由很多种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而室内环境就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在环境法学的理论当中,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可以分为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综上可以看出,室内环境是环境的一种,采用环境法中的相关理论和原则来研究这一新型的、特殊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为我们选择产品,追究环境侵权责任提供基础。

(二)室内装修污染的概念

197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建议书中提出了为成员国共同接受的“环境污染”的定义。该建议书认为,所谓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室内装修,顾名思义,就是在施工完成后,对住宅的内外比如门窗、隔断、墙壁等进行加工改造装饰,使得室内环境更加美观的一种人为的活动。室内装修污染是指室内空气中混入有害人体健康的氡、甲、醛、苯、氨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气体的现象。

(三)室内装修污染的特点

1.发生的空间狭小、封闭

环境污染的地域性很强,一般的环境污染都是发生在广阔的空间中,但是,室内环境是一个相对于封闭、狭小的空间,只是对长居于室内内空间的人带来影响,因此,相对于一般的环境污染而言,室内环境污染发生的空间狭小且封闭。

2.受害人明确且人数较少

我们知道一般的环境污染影响的地域宽阔,受到影响的人数众多,而且不容易确定在环境污染中造成影响的受害者,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一般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通过集团诉讼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室内环境污染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只产生在特定的空间中从而导致确定的几个人受到影响,这也是室内环境污染区别于一般环境污染的特征。

3.污染源多、危害大

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很多,室内材料和装置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的释放和人体及其活动都能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而且室内环境狭小且具有封闭性,污染源产生的有害物质不易扩散、消减,这些污染物长期的存在于室内环境中,对置于室内环境中的人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危害性极大。

4.因果关系认定复杂

相对于一般的环境污染,室内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认定就更为的复杂,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来源众多,即使是一个有害物质也很难认定是从哪个室内构建中散发出的,所以在室内环境污染纠纷处理的过程中,认定因果关系就显得更为复杂而且重要。

二、我国室内装修污染救济制度的不足

目前我国室内装修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室内装修污染救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从我国现行的关于室内装修污染救济制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室内装修污染救济无法可依且没有责任承担依据

由于室内装修污染是一种新型的、特殊性的环境污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我国在立法上基本上处于缺失的状态,室内装修污染发生后,受害者要在立法上寻求救济很难,就算找到立法上的依据,立法上也没有相关的责任承担依据。主要表现在:

1.宪法上的缺陷

虽然《宪法》第二十六是我国关于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在宪法上的依据,但是《宪法》并没有将室内环境明确的列为国家保护的对象,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只有先将室内环境污染在宪法上作出明确的规定,才能使得室内装修污染的救济有法可依。

2.其他相关法律的缺陷

我国一直没有明确环境权这个概念,关于室内环境污染的问题只有在《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作了一些一般性和原则性的规定,这样的规定就使得在室内装修污染在救济的过程中无法可依,亦或是没有明确的法去保障合法的权益。

3.环境标准的缺陷

目前,除了《宪法》上不太明确的依据,还有一些一般性和原则性的法律法规,大部分都是环境标准,而且这些占大部分的所谓环境标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相关的法律责任,仅仅是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含量作了限定。

(二)室内装修污染认定困难

室内装修污染的认定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在实践中认定就显得特别的困难,且造成室内装修污染的污染源很多,即使检测出哪种有害物质造成污染,也很难找到具体的污染材料,即使找到污染材料,材料是否超标也是一个专门性和专业性的问题,需要有资质的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现在的检测机构参差不齐,再加上污染物的浓度、含量会随着时间和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室内装修污染认定困难重重。

(三)法律适用上多以产品责任定性,加重了受害者的举证责任

在实践中,我国大多数的受害者主要将解决纠纷的方式倾向于运用调解、和解的方式,即使有的当事人选择以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作为法律依据来处理此类的纠纷,这就造成了受害者举证责任加重,往往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得到相应的救济,无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救济中物质损害赔偿过低,且缺失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

在室内装修污染这类问题的纠纷中,绝大一部分人都会采取调解或者和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受害者往往得到的物质赔偿是很少的,即使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得到一些救济的当事人,他们在经历了漫长的诉讼过程后,得到的物质损害赔偿相较于受害者的痛苦而言却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有效的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且室内装修污染不但使得受害者的人身、财产受到巨大的损失,也给受害者在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这种痛苦是物质损害赔偿不能弥补的,但是我国也没有相关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

三、完善我国室内装修污染救济制度的思考

(一)在立法上明确室内装修污染

目前,我国在立法上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因为室内装修污染导致的纠纷,就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室内环境是国家的保护对象,且《环境保护法》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室内环境属于环境保护法中所保护的内容,而人们只是从立法和学理上分析室内环境属于《环境保护法》中第2条中所包含的内容,只有在立法上明确室内装修污染,才能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得在处理此类纠纷时有法可依。

(二)明确室内装修污染适用《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

应该明确室内装修污染适用《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即室内装修污染侵权应当满足三个条件:有危害环境的行为存在;有危害环境的事实存在;危害行为有危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与此同时,应当明确室内环境污染纠纷在举证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三)提高物质损害赔偿标准

实践中,由于室内装修污染造成受害者不但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致使受害者患病甚至于死亡,而受害者只是得到了一些象征性的补偿,不但不能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使得这种违法行为得到了变相的纵容。如果提高物质损害赔偿标准,赔偿的数额足以对致害人产生威慑,就会减少此类污染的发生,也会规范室内装修市场。

(四)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室内装修污染不但造成了受害者人身和财产的损失,也给受害人的精神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害,如果不赋予受害者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不但对受害者不公平,而且不能对致害者产生威慑。

参考文献:

[1]王立.中国环境法的新视角[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2]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灿发.身边的法律顾问污染受害与救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黄锡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典型案例解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5]王立.环境污染损害索赔[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6]李庆华.室内装修污染民事法律救济制度研究[D].河海大学,2006.

[7]宋治礼.室内装修污染的侵权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06.

室内空气污染概念篇6

关键词:医院;净化空调;设计

中图分类号:U26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手术室概况

本洁净手术部由八间手术室、中央洁净大厅、麻醉室、苏醒室等附属房间组成,手术部位于医技楼二层,手术室无护结构,手术室净化级别要求分别为千级(I级)1间、万级(II级)4间、十万级(III级)3间,手术室设计温湿度考虑到儿童生理特点,全年控制在Tn=24~28℃,在手术室内就地可调,手术室设计相对湿度Фn=50%~60%。

2手术室空调风系统的划分

2.1高级别手术室空调系统宜独立设置。所谓高级别手术室是指千级以上手术室,其原因是高级别手术室空调送风量大,如同样面积的手术室,百级手术室的空调风量是十万级的3.4倍,是万级的2.25倍。另外高级别手术室的使用频率远低于低级别手术室,这样无论是一个空调系统负担多个高级别手术室,或是一个空调系统负担一个高级别手术室和多个低级别手术室,都会使空调系统长时间处于"大马拉小车"的运行状态。例如一个空调系统负担1间百级手术室和2间万级手术室或4间十万级手术室,只要高级别手术室不使用,则系统设计风量至少大于此时所需风量的112%和84%,亦即此时系统所需风量仅为系统设计风量的47%和54.3%,而且此种因手术室使用与否引起的风量变化,不宜采用变频调速方式进行调节,只能用调节总风阀的方式调节风量以适应系统风量变化,然而此种方式显然不节能。所以无论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或是从使用可控性、灵活性的角度,高级别手术室都应"按间"独立设置空调系统,即一个净化空调系统对应一间手术室。

2.2对于低级别手术室,尽管与高级别手术室相比空调风量小的多,但一个空调系统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也不宜过多,因为医院手术室的使用情况具备不确定性。愈是高等级医院,手术室为满足特殊繁忙情况,设置愈多。手术室多,正常情况下的同时使用系数低,这样当一个空调系统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较多时,系统常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其运行能耗势必较高,就象有的医院所反映的"建的起,用不起"。笔者认为,对于低级别手术室一个空调系统所负担的手术室不宜多于四至五间,而且一个系统负担手术室过多,也会造成使用上的不可控。

2.3中央清洁大厅、清洁走廊、高级别手术间的准备区、无菌室等应由一个单独的空调系统负担,目的是保证手术室外部空气环境时时处于"临战"状态,那种将以上部位空调合在低级别手术室空调系统中的做法显然不合理。因为合在一起的空调系统,或是在手术室停止使用时系统送风能耗过大,或是无法保证手术室外部气候环境处于受控状态。

总之,手术部空调风系统的划分原则应该是运行可控、调节灵活、各司其责、节约能源。

3送风量确定和气流组织

该医院手术部进行空调设计时,国家尚未出版有关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标准/规范,并且当时国内已有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基本上囿于工业洁净室的设计思路,然而将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照搬到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中会带来两个问题:

3.1高级别洁净室风量过大,如按照《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百级手术室应在顶棚满布高效过滤器风口,则一间36m2手术室的送风量为32400m3/h~45360m3/h(对应断面风速为0.25m/s~0.35m/s),如此大的送风量,送风功耗达17.0kW~19.0kW,送、回风管道占用建筑空间大,风系统噪声控制困难。

3.2对于千级以下手术室,在相同风量下手术室关键区域污染度控制不理想,原因是套用《规范》千级以下手术室可采用乱流形式的气流组织。通常的做法是在全室顶棚均匀设置高效过滤器风口,此气流组织形式的理论依据是"全室稀释和净化",然而根据德国标准DIN1946/4中关于污染浓度的概念,此种"全室稀释和净化"的气流组织形式,在理想情况下可以使室内达到相同的细菌浓度,此时污染度为1,而如果突破"全室稀释和净化"的工业洁净室气流组织方式,会在手术室关键区域获得更低的污染度。针对以上问题,设计者参考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调系统的经验,在手术室风量计算和气流组织方面,突破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引入降低总风量,强化局部送风,重在手术床及器械桌区域的设计概念,具体做法如下:

A.对于所有级别的手术室,均突破了全室稀释和净化的概念,引入局部强化净化观点,将所有手术室的送风口均集中布置在手术床的上方,即以无影灯吊杆为中心设置"层流送风箱",根据级别不同采用不同送风断面尺寸。

B.对于百级或千级手术室,采用洁净气流覆盖区域面积乘以此送风区域断面风速的方式确定风量。如本工程的千级手术室所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2.4m×2.4m,断面流速0.35m/s,因此送风量为7258m3/h,如果为百级,则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3.0m×3.0m,断面流速仍为0.35m/s,则送风量11340m3/h,仅为前述工业洁净室计算方法的40%。虽然此设计思路借鉴了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调系统的经验,但本工程并未采用德国学者介绍的大面积、小送风量(即大面积、低风速)的方式,因为根据国内医院的具体情况,采用小风速时对客观条件要求过于苛刻,且小风速时气流没有足够的动量保持送风的单向流,很难达到理想的空调和净化效果。

C.对于万级、十万级手术室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送风量,万级取n=30次/h,十万级取n=20次/h。尽管此换气次数取值为《规范》规定的下限值,但由于采用了全部送风量由手术床部位上方的"层流送风箱"送出,其手术区达到的细菌浓度为室内其他区域的50%,即手术区域空气的污染度由全室稀释和净化方式的1降为局部强化送风方式的0.5。本工程万级与十万级手术室的"层流送风箱"送风面积分别为2.4m×1.2m和1.5m×1.5m,送风断面风速均为0.35m/s。

总之,采用以上设计思路的该医院手术室,在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达到了用较小的风量,在手术室关键区域(手术床及器械桌区域)形成一个比手术室其他区域更洁净、更卫生的气候环境。

4设置初效+中效新风过滤机组

一些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设计中,新风的过滤问题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新风常常是不经过独立的过滤处理而直接与空调回风混合,其结果导致中效、高效过滤器寿命缩短,更换频繁,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加大,甚至影响手术室的正常使用。这是因为新风与回风混合前,两者的空气含尘浓度相差过大,新风即便经过初效处理,其处理后的含尘浓度也比十万级空调回风在同粒径范围内的含尘浓度大70倍左右,是百级空调回风同粒径范围内含尘浓度的几万倍,从而使中效乃至高效过滤器没有足够的保护。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新风通路上安装了独立的初效+中效新风过滤机组,使新风经过两级过滤后再与回风混合,此时混合前的新风与回风在同粒径范围(30.5mm)的含尘浓度比较接近,真正起到了保护中效、高效过滤器的作用,而且新风过滤机组的初、中效过滤器清洗、更换方便,与更换高效过滤器相比投资少,维护简便。在新风通路上设置新风过滤机组的另一优点是确保了新风量,因为定风量的新风过滤机组本身就相当于一台"计量泵"。

5结束语

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设计概括如下:手术室净化空调对手术室空气途径的感染控制有效且不可替代;一个净化空调系统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宜少不宜多;引入污染度概念,在降低手术室关键区域污染度的同时,减少高净化级别手术室的送风量;引入局部强化送风的概念,即采用置换气流送风吊顶,在手术室关键区域形成单向流型气流组织,降低手术室关键区域的空气污染度;新风系统采用独立的初、中效两级过滤;采用定风量阀,以保证室内的正压分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