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篇1
1病因学研究
Binder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主要考虑与以下四种因素有关:
1.1胚胎学:Binder综合征的病因通常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前脑区诱导发育中心受到干扰相关[3]。但人们发现患者存在面中部发育异常的同时还可伴有脊柱异常,因此有人提出前脑及脊椎存在共同的诱导发育过程。Holmstrom发现孕期的第5~6周,梨状孔侧方及下缘的骨化中心受到抑制,可出现上颌的发育障碍,表现出鼻小柱、鼻尖、鼻唇角等的异常;同时此期亦是椎体系统的分化时间[4]。Barnes进一步阐明,虽然发育过程中面部和脊柱分属两区,即鼻额突区和轴旁中胚层区,但从基因及发生学上来说,一个区域受累将会影响到另一个区域,因此,胎儿两个部位可同时出现畸形。
1.2遗传学:Binder综合征通常散发,少有家族性报道。但Ferguson和Thompson则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遗传倾向[5]。Horswell等[6]对24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有5例患者家族中存在类似病例。Olow-Nordenram[7]对97例Binder综合征的患儿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确切家族史的患者比率高达36%。目前疾病的遗传形式并不清楚,考虑应涉及多基因、多表现型,但与性别无关。
1.3维生素K的缺乏:任何影响维生素K摄入和吸收的因素均可增加患病风险,严重程度取决于暴露的时间长短。孕期接触锂、乙醇等化学元素及治疗性应用华法令或苯妥英钠均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8]。如华法令很容易通过胎盘,孕期治疗性应用华法令,可致严重的维生素K缺乏,并影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的合成及维生素K的循环利用。在早期妊娠过程中可影响血清骨钙素(boneGlaprotein,BGP)和谷氨酸蛋白(matrixGlaprotein,MGP)的合成(MGP存在于软骨、骨和其他组织中,BGP存在于骨组织中),其中功能性的MGP缺失或减少可致很多软骨发生易位骨化,严重影响鼻中隔软骨的发育。中晚期对凝血酶(II,VII,IX,X)的影响可致产前及产后出血。且实验证明,减少大鼠维生素K的摄入,可致大鼠吻部缩短,鼻上颌部发育不良,组织学则显示鼻中隔钙化[9]。Binder文献中报道的3例患者母亲孕期也存在类似情况,一位是应用华法令药物治疗、一位是苯妥英钠药物治疗,另一位则酗酒。但该病因缺乏人口流行病学资料,故需做进一步研究与评估[10]。
1.4产伤:同样可能为一个潜在的致病因素,但目前尚未得到明确的证实[10]。
2临床表现
Binder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颅面部及其他系统方面的异常。
2.1颅面部:Binder综合征患者面中部扁平,典型患者具有一系列临床表现特征,包括额部扁平,额鼻角消失,鼻部短小,鼻背低平,鼻尖下垂,鼻小柱短缩,鼻粘膜萎缩,新月形鼻孔,锐性鼻唇角,梨状孔周围凹陷。40%~50%的患者可出现额窦发育不全或是缺失[6]。人中过长,上颌发育不全及安氏三类错颌畸形等[3],其中安氏三类错颌的发生率高达54%[4]。Akeredolu等[11]还报道,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前颌骨、鼻骨和鼻中隔的完全缺失。前鼻嵴的位置较正常更靠后下方,在侧位头颅X线片中有时很难看到。颅骨方面,前颅底及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上颌骨均缩窄,下颌骨表现假性的或真性的下颌前突[12-13]。有些患者还可合并轻度的眶距增宽。
2.2其他系统:除颅面部异常外,还可合并各类脊椎畸形,如:齿突分离、隐形脊柱裂、脊椎后弓短小及阻滞椎[14]。研究发现50%的患者可出现颈椎畸形[15],6%的患者可出现胸腰椎畸形[4],5%的患者可存在听力下降,5%的患者还可并发非特异性的心脏病变[16],嗅觉一般正常。偶尔还可出现斜视及轻度的智力障碍。Sheffield等还发现该综合征早期还可合并手指、末端足趾短小及影像学上的软组织发育异常,但这一现象可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
3诊断与鉴别诊断
3.1诊断和产前诊断: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对Binder综合征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取头颅正侧位、投影测量片、下颌骨曲面断层来进行检查。正侧位X线片测量可显示以下特点:面中部高度小于正常,梨状孔缩小,前鼻嵴短小或缺失,SNA角度减小,SNB角度正常或稍大,角ANB为0度或负值[17]。前颅底的前后相距离缩小,上颌骨后缩,下颌骨发育不良。多数患者可表现安氏三类错颌畸形,除了下颌切牙突出外,还可出现深覆颌和深覆盖[18]。CT和三维重建可以更加逼真地显示Binder综合征的颅面骨组织的解剖学改变,更有利于治疗。目前产前诊断较为困难,妊娠20周进行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鼻部的发育异常,如扁平宽阔的鼻背,但还需要通过核型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胎儿出生后的严重程度,对于正常核型且只表现鼻部扁平的患者,术后效果一般较好[16]。
3.2鉴别诊断:Binder综合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面中部发育不全,主要可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3.2.1肢端发育不全征:是一系列罕见的骨骼发育异常,包括手指及足趾短小宽阔、面部扁平、眼间距增宽、鼻背扁平及鼻孔过小、鼻翼上缩等。影像学可表现为颅盖骨增厚及中重度的骨骼发育不全。四肢特异性改变且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可以此进行鉴别[19]。
3.2.2Stickler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进行性全身胶原结缔组织病变。患者可出现有与Binder综合征相似的鼻子短小扁平,盘形脸等面部表现。但该类患者存在特征性的基因学改变,早期即可出现进行性近视、白内障、玻璃体退行性变、听力下降等症状,后期骨骼表现还包括腭裂和关节病变,且随年龄增长鼻部短小可有所缓解,可相鉴别[20]。
3.2.3口-面-指(趾)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涉及面部及口腔等其他方面。除了类似于Binder综合征的鼻翼软骨发育不全、鼻尖扁平等,还可出现颊系带增多、增生,舌系带过短,非对称性腭裂、多生牙、釉质发育异常、小下颌,分叉、弯曲、多指(趾)手,手足厚短状,学习困难等。可通过四肢及口内系带异常来进行鉴别[21]。
3.2.4胎儿酒精综合征:母亲在妊娠期间酗酒对胎儿所造成的永久性出生缺陷,部分患儿有智力落后。严重受累的新生儿有生长迟缓、小头畸形、小睑裂、中面部发育不全,掌纹异常和心脏畸形及关节挛缩等。但Howe等[9]认为,孕期过度酗酒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从而导致Binder综合征的发生。
3.2.5点状软骨发育不良:是由不同外显率的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所引起的疾病。具有鼻梁扁平,上腭高,呈拱形,有短而粗的手指和足趾,不相称的短上臂和大腿,关节强直、颈短。有些患者常伴有先天性白内障,骨骺或心血管系统的缺陷。对于轻型的患者,Howe等认为其临床表现与Binder综合征相似。早期可通过松果体周围点状钙化点消失来与Binder综合征进行辨别,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一特征逐渐消失,仅留下相似的面部表现,因此,某些轻型的患者早期诊断是点状软骨发育不良,而后期则变成了Binder综合征。
3.2.6唐氏综合征:为小儿常见的常染色体畸变所致的出生缺陷类疾病。常表现鼻梁低平、小眼裂、硬腭窄等鼻面部发育异常,还可出现智能低下、言语障碍、运用发育迟缓等。2001年,Ciceroet等[22]对701例11~14周的高位胎儿研究发现,正常胎儿鼻骨缺失率是0.5%,而21-三体综合征患者该症状的发生率是73%。因此,产前诊断时需要通过核型检测来明确诊断。
4治疗策略
Binder综合征的典型面容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来恢复面中部的前凸度,何时实施手术可获取最佳的远期美学效果,至今尚无定论。
4.1治疗时机:巴黎和墨西哥为代表的颅面外科中心认为Binder综合征的矫正应早期进行,7~10岁就应进行一期手术治疗,二期手术则选择在青春期后。如Monasterio等[23]认为早期反复进行手术治疗,不仅可以逐步扩增鼻部和鼻腔软组织量,还可造成类似正常鼻部的生长过程。有人对27例Binder综合征患者进行长达15年的随访,也发现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此时皮肤弹性较好,可更好地矫正外观。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学者则认为首次治疗应推迟至面部骨骼发育基本停滞时实施。如澳大利亚颅颜中心认为,如果患儿没有因特殊面容而受到讥笑,也不存在某些社会原因,那手术应在面部发育基本结束后进行[24];台湾的陈昱瑞也认为治疗应选在15、16岁,这时可大大降低再次手术的几率。
4.2治疗方式:Binder综合征的治疗方式与患者自身的需求及累及的严重程度有关。轻度患者可只进行正畸治疗来掩饰面中部凹陷的不足,但对面部轮廓改善较少[25];中度患者仅有鼻部及梨状孔周围凹陷而无反牙合者,可应用骨或软骨移植来重塑鼻部外形;而重度患者在鼻部整形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正颌手术来矫正后缩的上颌及错颌畸形。
4.2.1鼻部整形:鼻背、鼻尖的重塑及鼻小柱的延长可较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外观。以往人们曾应用额部皮瓣、皮肤移植、V-Y皮瓣推进等技术来矫正短缩的鼻部外形,但效果都不满意[24]。对骨量及软组织量缺损的修复可分期进行。鼻小柱皮肤可选用上唇局部皮瓣转移、鼻底的双侧皮瓣等,通过V-Y推进的方式来加长[26]。如叉状瓣,可将鼻部软组织量延长3~5mm。对于鼻腔“衬里”的修复,可选择鼻唇沟皮瓣[26]或嵌入鼻腔上皮[27]。Holmstrom认为鼻上颌发育不良的患者,鼻部皮肤可以随意拉伸,而且鼻小柱的皮肤只是缩进了发育障碍的鼻内,并不是真正的短缺,可以用来修复短缩的鼻小柱[26]。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医生选择多次扩张的方法来增加鼻部皮肤总量。如最近Holmes等在进行肋软骨移植重建前,选择多次应用硅胶植入的办法来扩张鼻部软组织量[28]。
对于鼻背及鼻尖外形的修复,可通过内窥镜下的鼻中隔软骨前徙术、骨与软骨移植及人工材料移植进行矫正。自体移植材料可选用髂骨、肋骨、肋软骨、耳廓软骨或颅骨外板,不会发生排斥反应且费用较低,目前应用较多;人工材料可选用硅胶、Medpor或Gore-Tex等,可避免供区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且不易吸收,但费用较高,存在感染及外露等风险。肋骨及肋软骨取材方便、厚度适中、易于雕刻、供区损伤较小应用较广。其中肋软骨更易获取,且质地适中,不易造成鼻尖部皮肤张力过大坏死,移植后鼻尖相对较软,且吸收率低,较常采用,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缺点,如弯曲、坍塌等[29]。骨移植后可进行骨的重塑,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局部不会变的不规整,但需要适当的坚固内固定,且吸收率高。因此,可应用自体肋骨雕刻成鼻支架来增加鼻背的长度及高度并填充梨状孔周围的凹陷,鼻尖及鼻小柱则可采用肋软骨来进行塑形[30],需用钛钉来进行位置的固定,上方还应覆盖部分软组织,这样可降低钛钉感染和顶出的风险[31]。Holmstrom和FredrikGewalli对三种矫正Binder综合征鼻畸形的方式进行长期随访研究,发现运用鼻中隔软骨前徙术来矫正鼻部外形,手术时间最短、术后鼻部隆起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复发;而采用L型骨移植组术后复发明显;L型软骨移植组手术时间长,但外形较为稳定复发率低。因此,他们认为软骨移植较好,若施行L型骨移植术,移植的骨量应相对较多以抵消术后的骨吸收,但在此期间患者应避免鼻部外伤[32]。Munro等[12]喜欢选用肋软骨的转角处来做鼻支架。但陈昱瑞对24例Binder综合征患者研究发现,移植至梨状孔周围的骨质较移植至鼻部的骨质更容易被吸收,其平均的吸收时间是2年,这常导致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治疗[33]。因此,有学者认为Medpor其组织相容性好,可塑形且不易吸收,能够成为填充鼻旁凹陷的理想人工材料。同时,陈昱瑞还首次提出了应用肋软骨移植连同硅胶鼻假体置入来进行Binder综合征的矫正,这对肋软骨量有限或已经进行过肋软骨移植的患者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硅胶移植有一定的感染及外露的风险,而文献表明硅胶隆鼻背、软骨垫鼻尖可有效地减少感染及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34]。
4.2.2正颌手术:Binder综合征的正颌手术治疗有两种方法:①LeFortⅠ型截骨前移,适用于上颌骨凹陷、安氏三类错颌畸形但不伴有眶内侧缘发育不良的患者[35];②LeFortⅡ型截骨植骨前移手术,主要适用于严重的Binder综合征患者,也适用于用LeFortⅠ型改良者,是一种较彻底改善面中部凹陷畸形的方法[36]。许多医生常采用髂骨及颅骨外板通过口内外联合入路于上颌骨前份表面进行贴覆植骨。对有上颌发育不良且上颌前部牙弓形态改变的患者,Holmstrom和Kahnberg提出了两阶段的治疗方法,即:颌骨的截骨整形及单独的鼻部整形治疗[3]。Jackson等[37]则易于选用LeFortⅡ型截骨,合并鼻背及鼻旁区域的骨移植,V-Y整形加长鼻小柱来进行彻底矫正。但LeFortⅡ型截骨可以导致安氏Ⅱ类错颌,使得患者术后必须采取正畸治疗或是再次行手术治疗重新摆正咬合关系。部分患者还可应用牵引器置入的方法来进行校正上颌发育不良。牵引成骨技术于1992年由McCarthy等率先应用于下颌骨牵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颅面骨骼的牵引,为复杂的颌面骨畸形的矫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该技术骨体积量增加有限,在轻中度畸形患者尤其是儿童期治疗较为适合,治疗后如果骨体积量仍不足,后期还需用其他方法再次行手术补充治疗。
5小结
Binder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颅面畸形,目前遗传方式并不明确。其核心是鼻上颌部发育不良,致鼻背扁平,鼻翼塌陷,额鼻角消失,错颌畸形。对于典型病例,特殊的面容使我们的诊断并不困难,其面部畸形的矫正依照患者的需求及严重程度而定,但目前一次手术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通常还需要二次手术治疗。未来Binder综合征的研究,应深入分子遗传学,尽早确立可能的遗传形式,在影像学诊断的同时,将遗传学检查引入高危人群的产前检查,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同时,Binder综合征的修复也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希望组织工程学与材料学的发展能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以便缩减手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ZuckerkandlE.Fossaepraenasales:normaleundpathologische[J].Anatnasenhole,1882,1:48.
[2]BinderK.Dysostosismaxillo-nasalis,einarchinencephalerMissbildungskomplex[J].DtschscheZahnarztucheZeitschrift,1962,6:438-444.
[3]HolmstromHK,KahnbergKE.Surgicalapproachinseverecasesofmaxillonasaldysplasia(Binder'ssyndrome)[J].SwedDentJ,1988,12(1-2):3-10.
[4]Holmstrom.Clinicalandpathologicfeaturesofmaxillonasaldysplasia(Binder'ssyndrome):significanceoftheprenasalfossaonetiology[J].PlastReconstrSurg,1986,78(5):559-567.
[5]FergusonJW,ThompsonRP.Maxillonasaldysostosis(Bindersyndrome);areviewoftheliteratureandcasereports[J].EurJOrthod,1985,7(2):145-148.
[6]HorswellBB,HolmesAD,BarnettJS,etal.Maxillonasaldysplasia(Binder'ssyndrome):acriticalreviewandcasestudy[J].JOralMaxillofacSurg,1987,45(2):114-122.
[7]Olow-NordenramM,ValentinJ.Anetiologicstudyofmaxillonasaldysplasia--Binder'ssyndrome[J].ScandJDentRes,1988,96(1):69-74.
[8]HoweAM,WebsterWS,LipsonAH,etal.Binder'ssyndromeduetoprenatalvitaminKdeficiency:atheoryofpathogenesis[J].AustDentJ,1992,37(6):453-460.
[9]HoweAM,LipsonAH,deSilvaM,etal.Severecervicaldysplasiaandnasalcartilagecalcificationfollowingprenatalwarfarinexposure[J].AmJMedGenet,1997,71(4):391-396.
[10]DyerFM,WillmotDR.Maxillo-nasaldysplasia,Binder'ssyndrome:reviewoftheliteratureandcasereport[J].JOrthod,2002,29(1):15-21.
[11]AkeredoluPA,GbotorunOM,DaCostaOO,etal.Binder'smaxillo-nasaldysplasia:reportofacase[J].OdontostomatolTrop,2007,30(118):5-8.
[12]MunroIR,SinclairWJ,RuddNL.Maxillonasaldysplasia(Binder'ssyndrome)[J].PlastReconstrSurg,1979,63(5):657-663.
[13]HorswellBB,HolmesAD,LevantBA,etal.CephalometricandanthropomorphicobservationsofBinder'ssyndrome:astudyof19patients[J].PlastReconstrSurg,1988,81(3):325-335.
[14]DemasPN,BraunTW.SimultaneousreconstructionofmaxillaryandnasaldeformityinapatientwithBinder'ssyndrome(maxillonasaldysplasia)[J].JOralMaxillofacSurg,1992,50(1):83-86.
[15]RescheF,TessierP,DelaireJ,etal.Craniospinalandcervicospinalmalformationsassociatedwithmaxillonasaldysostosis(Binder'ssyndrome)[J].HeadNeckSurg,1980,3(2):123-131.
[16]CookK,PrefumoF,PrestiF,etal.TheprenataldiagnosisofBindersyndromebefore24weeksofgestation:casereport[J].UltrasoundObstetGynecol,2000,16(6):578-581.
[17]张涤生.颅面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7.
[18]CarachB,WoodsM,ScottP.Maxillonasaldysplasia(Bindersyndrome):alateralcephalometricassessment[J].AustOrthodJ,2002,18(2):82-91.
[19]HernándezRM,MirandaA,Kofman-AlfaroS.Acrodysostosisintwogenerations:anautosomaldominantsyndrome[J].ClinGenet,1991,39(5):376-382.
[20]BowlingEL,BrownMD,TrundleTV.TheSticklersyndrome:casereportsandliteraturereview[J].Optometry,2000,71(3):177-182.
[21]马思维,文抑西.口-面-指(趾)综合征Ⅰ型两例报告[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2):220-222.
[22]CiceroS,CurcioP,PapageorghiouA,etal.Absenceofnasalboneinfetuseswithtrisomy21at11-14weeksofgestation:anobservationalstudy[J].Lancet,2001,358(9294):1665-1667.
[23]MonasterioFO,MolinaF,McClintockJS.NasalcorrectioninBinder'ssyndrome:theevolutionofatreatmentplan[J].AestheticPlastSurg,1997,21(5):299-308.
[24]ShaheelChummunNR,McLeanM,Nugent,etal.Bindersyndrome[J].JCraniofacSurg,2012,23:986-990.
[25]AguirreIU,DogliottiPL.Transmaxillaryosteogenesisdistractioncombinedwithorthopedicsandorthodonticsinthecorrectionofasevereretrusionoftheuppermaxilla[J].JCraniofacSurg,2004,15(5):785-791.
[26]HolmstromH.Surgicalcorrectionofthenoseandmidfaceinmaxillonasaldysplasia(Binder'ssyndrome)[J].PlastReconstrSurg,1986,78:568-580.
[27]ConverseJM,JeffreysFE.Thenasomaxillaryepithelialinlayforthedishfacedeformity[J].JOralSurg(Chic),1951,9:183-187.
[28]HolmesAD,LeeSJ,GreensmithA,etal.Nasalreconstructionformaxillonasaldysplasia[J].JCraniofacSurg,2010,21(2):543-551.
[29]GurleyJM,PilgramT,PerlynCA,etal.Long-termoutcomeofautogenousribgraftnasalreconstruction[J].PlastReconstrSurg,2001,108:1895-1905.
[30]杨锴,滕利,卢建建,等.自体肋骨及肋软骨植入矫正Binder综合征畸形[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2):214-216.
[31]KansuL,AkkuzuB,AvciS.CasereportandsurgicalsolutionfornasalspineagenesisinawomanwithBindersyndrome[J].EurArchOtorhinolaryngol,2008,265(7):847-849.
[32]HolmstromH,GewalliF.Long-termbehaviorofthreedifferentgraftsinnasomaxillaryreconstructionofbindersyndrome:ananalysisbydigitalizedmeasurements[J].PlastReconstrSurg,2008,122(5):1524-1534.
[33]GohRC,ChenYR.SurgicalmanagementofBinder'ssyndrome:lessonslearned[J].AestheticPlastSurg,2010,34(6):722-730.
[34]AhnJ,HonradoC,Hornbinedsiliconeandcartilageimplants:augmentationrhinoplastyinAsianpatients[J].ArchFacialPlastSurg,2004,6(2):120-123.
[35]PosnickJC,TompsonB.Bindersyndrome:stagingofreconstructionandskeletalstabilityandrelapsepatternsafterLeFortIosteotomyusingminiplatefixation[J].PlastReconstrSurg,1997,99(4):961-973.
[36]杨定文,吴杰,李宁生,等.LeFortⅡ型截骨治疗Binder's综合征一例[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2):362.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篇2
[关键词]自体骨移植;引导骨再生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6)10(b)-0113-03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autologousbonegraftintheclinicalapplicationandefficacyofguidedboneregenerationtechnique.MethodsConvenientselectedfromJune2013toDecember2014,26casesofourhospitalpatientswithalveolarridgeboneincrementoperation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ccordingtoth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reatmentgrouptogranta+membraneguidedboneautograftregenerationtechnologyofpatients;Thecontrolgrouptogiveasimpleblockpatientswithautologousbonegraft,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dentalboneresorption.ResultsTwogroupsofpatientsweretransplantedboneresorption,controlgrouppatientsofboneabsorptionvalueof(1.977±0.383)mmcomparedwith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withboneabsorptionvalueof(0.558±0.22)mmismoreobviou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Autologousbonegraft+membraneguidedregenerationtechnologyisconducivetothereconstructionoftheregenerationofboneandimplantosseoushealing,boneincrementalclinicaleffectisobvious,isworthpopularizingin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Autologousbonegraft;Guidedboneregeneration
失牙后患者常会出现牙槽嵴明显吸收状况,所以在行牙齿种植术前需要对骨量不足患者先行骨增量术,引导性骨再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被引入到种植手术前[1],为牙槽嵴做增量术,现已成为口腔颌面外科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失牙后有50%左右的牙槽骨会丧失,由于患者牙机理骨的严重萎缩,为其后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2]。在很多骨增量技术中,自体骨移植是最适合患者的一种手术,自体骨不但具有骨引导功能还具有明显的骨诱导作用,是目前所知的最理想的骨增量材料[3],但自体骨移植骨块吸收较明显,以上颌前牙区最为明显,主要是由于唇肌对牙槽嵴的压力造成。而牙槽骨植骨中应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是应用人工骨和屏障膜形成帐蓬效应,提供一个等待新骨生成的空间,以此减少移植骨块在愈合期间的吸收。该次研究方便选取该院口腔颌面外科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需进行牙槽嵴骨增量手术的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的26例患者资料均为该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需进行牙槽嵴骨增量手术。术前经诊断为前牙区颌骨囊肿破坏牙槽骨厚度及高度,影响后期修复治疗,所有患者均为2个牙位以上的牙缺失,前牙槽突的厚度均低于5mm。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5例,为给予自体骨移植+膜引导再生技术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4~68岁,平均(42.6±11.3)岁;对照组11例,为给予单纯的块状自体骨移植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5~70岁,平均(41.2±10.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牙槽突厚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在全麻下取患者非用力侧髂骨,髂前上脊松质骨,剪碎,对块状骨进行修整,使其与受区的骨面有较好的贴合度。在受区的骨面上钻数个小孔,让深部骨髓里的血液溢出来,然后将所取的块状骨的骨髓面贴合相对,植入缺损区域,采用钛螺钉将块状骨旋紧固定。对照组患者手术此时已完成,进行常规的缝合关闭创口。观察组则在骨块中间填充人工骨粉,并在骨粉上覆盖可吸收生物胶原膜。盖膜后将周围软组织进行潜行分离及松解,使张力充分减小后缝合创口。术后1周进行抗生素治疗,叮嘱患者使用漱口液,以免挤压植骨区,患者于术后2周开始复诊,1次/月,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是否感染。进行修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及进行X线片拍摄,以观察植体周围的骨结合及改建情况。
1.3统计方法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一期手术后有23例患者愈合,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出现伤口裂开,经处理后愈合。进行二期手术时可观察到对照组患者植入骨块吸收较明显,观察组患者吸收不显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自体骨被认为是最佳的骨移植材料,尤其是口腔内相邻部位的骨[4],但自体骨做为移植材料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吸收过快,临床中发现在骨愈合早期就会出现较明显的吸收,这将大大影响骨增量效果。而GBR技术是根据组织细胞不同的生长与迁移速度,于骨缺损区采用生物膜固定,来阻止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形成一个帐篷样的结构,支撑好缺损区的空间,并可保持好血块的稳定,使可生成骨细胞入住缺损区,最终获得良好的牙槽骨形态,从而为患者后期种植体的植入提供良好的骨量基础[5]。而帐篷的形成还取决于使用什么样的支架材料,由于自体骨在唇颊肌的压力下会出现吸收过快而致使“帐篷”塌陷,该次研究采用了人工骨粉作为填充材料,起到了支撑屏障膜的作用,形成了膜下空间。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帐篷”塌陷或变低情况发生。引导骨再生膜主要分为可吸收膜和不可吸收膜两种,可吸收膜被植入体内后,进行细胞屏蔽作用的同时,可逐渐与周围的组织融为一体,在新骨生成后被逐渐吸收,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该次研究采取的就是可吸收膜,起到了很好的细胞屏蔽作用。进行骨增量手术时如采用人工骨做支架材料,其缺点是颗粒状的人工骨成型不好,再一个大多数人工骨仅具有骨传导的功能,需依靠相邻的新骨爬行、沉积,而后替代移植材料,这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并且成骨的效果没有自体骨的效果明显。对于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患者如单纯采用GBR技术治疗其增量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自体骨移植骨块的成活依赖于移植骨块的诱导作用和新生骨组织的爬行[6],在自体骨中加入人工骨材料可以使新骨生成的速度加快。新骨的形成是从缺损周边开始,逐渐身缺损中央部推进的一个过程[7]。
通过自体骨游离移植和引导骨再生技术,患者上下颌牙槽骨在高度和宽度的增量能满足种植体植入需要,同时唇舌向位置关系得到改善,种植体支持的上下颌固定桥修复体较理想地恢复了患者牙列的完整性,咬合关系良好,对牙槽骨重度萎缩的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综合应用自体骨移植、引导骨再生等技术,能解决患者种植修复过程中牙槽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8]。该次研究中在自体骨移植中的骨块间加入人工骨粉,使人工骨粉四周不仅有牙槽嵴骨面的成骨细胞的进入,还有四周骨块的新骨进入,这样使得成骨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进行二期手术时,所植入的人工骨粉已经骨化,满足了二期手术时制备骨孔和植入种植体的要求。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骨块吸收值(1.977±0.383)mm相较于观察组患者骨吸收值(0.558±0.220)mm情况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束明阳,朱晓琴,杨波.骨增量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4(6):55-57.
[2]张庆福,刘国勤,刘刚,等.自体骨移植与引导骨再生在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24(6):443-447.
[3]周艳,吴燕平,梅幼敏,等.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联合自体骨移植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2013,33(7):453-455.
[4]王慧明.骨增量技术在牙槽骨严重缺损再造复合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3(2):62.
[5]郑吉驷,张善勇,杨驰,等.自体块状骨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重建前牙区骨量不足的临床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12(2):144-151.
[6]岳洪忠.自体骨移植联合钛板内固定技术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4):10.
[7]陈敏建,陆婷,陈平.自体颅骨粉末移植和膜引导再生技术修复兔颅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3(6):311-314.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1篇3
【关键词】老年性骨折预防综合干预
老年人由于骨的无机盐增多,有机质的衰老,钙磷比例失调,低骨量及骨的微结构改变等原因,使骨质变脆,较易发生骨折。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作者通过综合干预,效果明显,初步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调查了所在地区3所干休所2000年1月-2006年5月间离休干部及家属402人,男193人,女209人;年龄最大85岁,最小65岁;发生骨折20例,占4.9%,男8例,女12例,男女比例2∶3;其中Colles骨折8例,占40%;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6例,占30%;尺桡骨骨折1例,趾骨骨折1例,腰椎滑脱1例,尾骨骨折1例;冬春季发病16例,占80%;身患2种以上慢性疾病17例,占85%。
1.2骨折原因
1.2.1骨质疏松症尤其是原发性Ⅱ型,本组骨折的病人中有17例在骨折前或后常规测量桡骨骨密度值,T值评分显示骨密度减低或明显减低12人,最低值-4SD,最高-1SD,平均减少1.9SD,且多在65岁以后发生。
1.2.2季节性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尤其在北方地区地面容易积雪结冰,造成地硬路滑,可能是老年人易发生骨折的主要客观原因。本组有8例骨折发生在12月份,另有8例发生在1~3月份。
1.2.3部位性本组中有14例病人骨折发生部位在桡骨远端及股骨颈。
1.2.4性别由于老年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增强,骨丢失增多,骨量减少,脆性增加,更易发生骨折[1]。本组骨折病例中女多于男。
1.2.5与慢性疾病的关系本组骨折病人中有17例不同程度的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胃肠道疾病等。
2预防干预
2.1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
2.1.1积极宣传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据研究足够的户外体力活动与骨峰值的形成有关[2],因此,老年人要采取适宜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游泳、气功、打门球等,加强户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促进骨的吸收;另外要杜绝吸烟、酗酒、高盐饮食、大量的饮用浓茶等不良的生活方式。
2.1.2合理膳食增加钙的吸收及骨形成提倡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膳食中的肉禽蛋奶等含钙物质的摄入,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做到合理膳食,科学膳食,尤其是老年女性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更应关注。
2.2加强老年人个人防护及居住环境设施的建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身患各种疾病,身体的反应能力及平衡能力减退,易跌倒致伤,因此老年人平时注意穿磨擦力大的鞋子,防止滑倒,对行走不便者平时要借助拐杖等辅助设置;在房屋构造上尽量简洁、房间光线明亮、地面砖要防滑防潮,在老人居住区增加扶拦等设置;在春冬季注意铲雪除冰,增加外环境防范措施,确保老人出行安全。
2.3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治疗糖尿病、恶性肿瘤、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随访及讨论
作者统计了近1年来(2007年6月-2008年6月)3所干休所离休干部及家属360人,最高91岁,最低67岁,平均75.5岁,发生骨折1人,占0.3%,与2006年以前相比,发生率明显降低。
关于老年性骨折发生原因,文献已有较多报道,主要是因为高龄使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激素分泌减少,机体的代谢功能减退,促使骨吸收及骨形成障碍,使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引起骨质疏松;而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的改变可能是老年人易发骨折的内在原因。但因骨质疏松的诊断技术不普及,因此,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另外,跌倒时腕部及髋部常作为着力点及支撑点,此二处系解剖薄弱处,易发生骨折。再者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光照减少,影响了骨吸收及骨形成的过程。部分老年人行走不便,掌握机体平衡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意外事件发生的机率。总之,为完成干休所的保健工作及老年人的研究探索内容,提出综合性的预防干预措施对老年性骨折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篇4
【关键词】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盆腔肿物;手术治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3.027
临床中偶会遇到一些坐骨神经损伤表现的女性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起病较急,症状多为坐骨神经刺激表现,经腰椎磁共振检查无严重腰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无椎管内肿瘤,肌电图多提示坐骨神经损伤,经妇科协助会诊后,考虑因盆腔内巨大肿物压迫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导致坐骨神经症状。本院于2009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11例因盆腔内巨大肿物压迫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导致坐骨神经症状疾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因盆腔内巨大肿物压迫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导致坐骨神经症状患者11例,均为女性,年龄37~54岁,平均年龄44.7岁;病程最长4个月,最短1个月。临床表现为出现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逐渐发生下肢麻木,肌力减弱,行走困难,患者卧床或休息改变后症状可有轻度缓解,行走或站立时患侧肢体疼痛加剧,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有麻木感,个别患者患侧足部、底部也会有麻木感,伴有轻度肌肉萎缩,其中1例较为严重者出现下肢肌力减退。患者病程中可有体重减轻,经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检查后排除相关专科临床诊断。经骨科查体明显为坐骨神经损伤表现,梨状肌处无压痛及放射痛,下肢旋转试验阴性。胸椎、腰椎磁共振未查及明显椎间盘突出压迫及占位性改变,未查及明显椎管狭窄导致硬膜囊受压改变。肌电图检查:可出现潜伏期延长呈现震颤电位或冲收缩时单纯相等坐骨神经损伤的表现。坐骨神经上段损伤。结合患者临床体征及相关检查后,进一步给以患者盆腔彩超、CT及磁共振[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MR-Proset)]对坐骨神经进行检查[1],发现患者盆腔内肿物压迫导致盆腔坐骨神经出口狭窄。
1.2治疗方法
1.2.1经妇科会诊后给予患者盆腔内肿物切除。
1.2.2骨科联合进行盆腔出口处神经松解治疗,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坐骨神经盆腔出口扩大术,而彻底松解出口处粘连达盆底筋膜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在大转子附着点内侧横断臀肌显露坐骨神经,按出口处解剖关系探查狭窄原因,游离坐骨神经,给予松解分离神经,周围筋膜并切断结扎伴行血管,充分解除引起压迫的因素,解除纤维条索状组织压迫,向坐骨大孔处分离,切除病变组织,切开坐骨大孔处的韧带进入盆腔,松解坐骨神经。冲洗缝合,通过手术要使神经周围和神经表面迂曲的血管明显改善,但操作要轻柔,止血要彻底、严密,以防有再粘连的发生。术后给予消肿、营养神经康复相关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个等级,其中,经治疗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定为痊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疼痛或不适感定为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者定为有效;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者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0min,平均出血量为400ml,术后无感染,无明显并发症。术中切除肿物均为妇科相关良性肿物,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神经麻痹症状基本消失,肌力减退者经术后康复治疗1个月后,均有所恢复。1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痊愈8例(72.7%),显效2例(18.2%),有效1例(9.1%),无效0例(0),总有效率为100.0%。
3讨论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由梨状肌下孔离开骨盆出现于臀部。坐骨神经受损症状主要是干性受累,即沿着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痛及其所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反射障碍等,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小腿萎缩甚至足下垂等症状。坐骨神经出口是坐骨神经穿过骨盆后壁进入臀部的一个骨纤维通道,上自骨盆口,下至闭孔内肌下缘。
与其他神经卡压症一样,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是自骶丛神经分开后,在走经骨纤维管道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嵌压综合征[2],导致长时间的持续性压迫刺激引起的臀部深层组织纤维炎是主要致病原因。神经干受压后,早期表现为功能性改变,解除压迫后可在短期内恢复,但长期压迫后,致使发生器质性改变时,较难以完全恢复。由于压迫引起神经局部的缺血,内膜水肿、粘连,且静脉压升高,加之机械性压迫因素及粘连形成,则引起血管支增生扩张和动脉管壁增厚等一系列继发改变[3]。在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处,如有较大盆腔内肿物压迫坐骨神经,导致坐骨神经局部出现粘连、水肿,并出现坐骨干受累的一组临床症状,等同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其临床表现很容易被误认为梨状肌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相应神经科疾病。
本病常被误诊为梨状肌综合征。有时被认为是坐骨神经炎或腰腿痛综合征等。国内且有相关妇科疾病引起坐骨神经症状类似报道[4],诊断其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作者认为明确诊断应根据其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症状,且疼痛持续在2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有固定性压痛点,屈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下肢内旋试验呈阳性。结合盆腔彩超、盆腔CT及磁共振检查给予排除该类疾病,如明确该疾病诊断后,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解除对坐骨神经干的压迫[5,6],可达到较好的疗效,使之尽快减轻临床症状和恢复功能,希望于临床诊治中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李红,全昌斌,乔远罡,等.MRPROSET序列在正常腰骶部脊神经根成像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1066-1068.
[2]姜云传.96侧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的解剖学观测.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8):64.
[3]王冰梅.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26例手术治疗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90-91.
[4]李美清,侯海燕,陈蕊英,等.1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坐骨神经病灶切除手术的配合.现代临床护理,2012,11(9):82-83.
[5]吕志伟,张廷才.坐骨神经盆腔出口与坐骨神经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7(5):572.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篇5
坐得太久尾骨损伤引发功能性疾病
二九二医院骨科专家王全贵大夫指出:近年来出现的"电视病"、"家庭主妇综合征"、"办公室综合征"等类似头晕头痛、四肢乏力、血压异常、肠功能紊乱等非器质性病变,大都与尾骨损伤有牵连。尾骨损伤除了明显外伤史外,坐姿不正确、坐椅不合适、女性盆腔淤血、长期伏案工作等压迫尾骨形成慢性劳损,是致病的主因。因女性的生理特性,其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专家指出,保护和医治尾椎损伤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最好每坐一个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轻轻拍打一下腰臀部,按摩已感酸痛的骶尾部。
数字
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其中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
与人们的认识不同,大约80%的白发都有黑色素细胞,只是每根白发的毛囊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很少或分布很不均匀。
人体每减掉一公斤脂肪,需消耗7700卡热量。
根据一项调查,多吃某种食物者患癌相对机率如下:多吃羊肉患癌的相对机会为2.61倍、多吃牛肉为1.77倍、多吃生菜或卷心菜为0.76倍、多吃甜菜为0.54倍、多吃菠菜为0.44倍。(1倍是对照标准,少于1倍即是患癌比率低于平均数。)
GOOD
英科学家发现肥胖基因
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引起肥胖的相关基因,这种基因使人体更易吸收脂肪。这项研究可能对了解肥胖病的病因提供重要线索。主要由英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3种与人体过多吸收脂肪有关的疾病病因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这3种疾病都同人体代谢功能失调有关。一种叫Sar1b的蛋白在吸收食物脂肪时出现功能失调。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过多吸收脂肪导致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重要原因,进而研发新的治疗药物。
人造纳米骨,断骨再造不是梦想
清华大学崔福斋教授课题组研制成功"NB系列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它优于传统人工骨材料的最大区别在于修复后的骨头和人体骨完全一样,不会在体内留下植入物。崔福斋教授形象地解释:植入纳米人工骨后,人体的骨细胞就会慢慢爬进多孔的生物材料内部生长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骨细胞在纳米人工骨内部聚集得越来越多,纳米人工骨的材料逐渐被人体吸收,直到最后完全被人体自身骨细胞所代替。
适当振动可增强骨骼强度
美国科学家发现,强度适宜的振动可以增强骨骼强度,可能有助于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纽约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使用绵羊作试验,让绵羊每天在一个轻微振动的平台上站20分钟。持续一年之后,这些绵羊的股骨密度增加了34%。研究人员说,骨骼在受到压力时会制造出新的骨细胞来进行自我强化,试验平台的振动可能相当于被动的"锻炼",骨骼也因此会加速产生新的骨细胞来增进强度。由于试验所用的振动强度非常弱,因此对骨骼脆弱、不宜进行体育锻炼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也适用。不过,这一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距离有效、安全的实用治疗技术还有一段距离。
BAD
恐惧不吉利数字影响健康
一部分中国人和日本人有一种忌讳数字4的迷信心理,然而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心理对自己非常有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篇6
骨关节炎病人需要骨科住院手术时,往往是病情严重的病人,有的已经完全丧失了相应关节的运动功能,而造成不能行走只能依靠轮椅等。骨关节炎病人经(手术)治疗出院后回到社区,一般病人病情有所好转,大多数人相应关节的运动功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并可以逐渐提高。
治疗情况的不同
骨关节炎病人在骨科病房住院时,一般病情比较重,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往往以保证手术成功为核心,调节病人身体能更好地适应手术并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而术后重在防止各种手术并发症。专科医院治疗手段主要是根据病情和基础疾病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简单的术后康复。
骨关节炎病人术后出院回到社区,一般已经度过了手术后的危险期并开始进行全面康复,此时往往手术伤口已经拆线,病人需要社区医师长期的指导及管理。治疗手段主要是康复、健康教育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必要时配以一定的药物治疗。
管理情况的不同
骨关节炎病人在专科病房住院时,由于准备手术或手术后不久,往往以卧床为主,较少运动(虽然病人应积极进行合适的床上运动),并且较少能进行健康教育等管理。骨关节炎病人出院后回到社区,每日活动量会明显大于住院时,同时对其制定相应的长期康复计划。除此之外,在社区还需要社区医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发放教育资料、举行健康讲座、建立病友联谊会或俱乐部等,并确立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
监测内容的不同
骨关节炎病人出院后回到社区,虽然仍需要监测病人的一般状况和术后情况,但是更重要的是监测病人的康复情况,如手术关节的运动功能、屈曲度、运动时是否有疼痛等,对病人进行综合的评估。
心理情况的不同
骨关节炎病人在专科病房住院时,身着病号服往往会觉得自己是“病人”,对病情比较重视,也会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治疗。这时家属也会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
骨关节炎病人出院后回到社区,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有的还会继续积极配合社区医生的工作,但是有的患者特别是一些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往往会对自己的康复失去信心,甚至悲观失望,进而会不配合社区医师的管理或拒绝治疗,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下面把以上各方面的不同总结为表1。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
我们XX庄中心卫生院地处XX西麓,XX南部,驻地有XX、XX公路纵横穿过,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我院始建于XXXX年,历经XX余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100万元,占地1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床位120张的一级甲等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放射、后勤等32个科室,梁氏正骨是特色专科,现有职工105人,其中主治级26人,初级71人,大中专毕业生83人,下设15处卫生所,有乡村医生78人。
近几年来,我院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的领导支持下,选准“突出专科优势,加快改貌配套建设,带动整体发展”的路子,造大培强“X氏正骨”特色专科以提升知名度,加快改貌配套建设以增强竞争力,使我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带动全镇卫生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连续三年在XX市农村卫生工作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一、找准差距,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建院四十多年来,在几代医院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医疗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同其他许多乡镇卫生院一样,我们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卫生院自身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缺乏特色等原因造成发展后劲不足。房屋陈旧,医疗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在医疗水平高、设备精良的市级医院和经验丰富的村级诊所的前后“夹击”下,卫生院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尽快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迅速摆脱困境,作为关系卫生院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摆在了院领导班子面前。在经过广泛考察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符合世界医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XX庄X氏正骨”三百年来形成的良好声誉是我院特有的无形资产,它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医院所无法比拟的。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梁氏正骨的名牌效应,造大培强这一专科龙头,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院步入良性轨道,健康发展。同时也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提高装备水平,为专科建设构建发展平台。思想认识的到位,使我们迅速确立了“以加强骨伤专科建设为突破口,形成龙头带动,以改貌配套建设为基础,提高硬件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随后,我们经过科学部署,精心组织,迅速集中力量投入到了建设中来。
二、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加快骨伤专科建设步伐
虽然X氏正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传统优势,但在目前医学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就显得科技含量低,规模相对较小。为保证骨科建设尽快步入快车道,真正在全院起到龙头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一是出台政策措施。1998年,我们集思广益,制定了《XX庄镇卫生院骨伤科发展规划》,明确了“传统引路,中西结合”的办科方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X氏正骨传人聘为副院长,调拨2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骨科内部人事管理自主,奖金分配自主,骨科人员在晋级晋升、住房分配、参政入党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2000年,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我们又适时召开了由院两委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作出了《关于加强骨伤科建设的决定》。这些文件措施的制定,为推动骨伤科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在卫生经费不到位,各项建设投入增加,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院对骨科建设一直实行财政单列,每年的骨科专项经费增幅都保持在15%以上。为提高改善骨伤科的医疗装备水平和诊疗环境,我们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高标准骨科病房楼和手术室,配齐了骨科手术器械,更新不锈钢折叠床及橱具50件套,并全部安装了空调,购置了骨科牵引床、M-904E多功能麻醉机、自动洗片机等设备。
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群体。专科优势要靠人才去发挥,骨科特色要靠人才去体现。我们看准这一点,在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上下了大量工夫。选好人,任命梁氏正骨第十七代传人梁华兴为学科带头人,充当领头雁,搞好传帮带。大胆提拔重用一批年轻业务骨干,为骨科发展输入新鲜血液。目前,骨科医护人员已经达到了20人,人才结构趋于合理。育好人,制定详尽的《骨科人才培养计划》,在新分配学生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骨科,作为后备人才培养。X骨科大夫XX从XX进修回来后,大胆实践,将所学新技术很快应用于临床,带动骨外手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骨科病房护士长XX年仅23岁,但她扎实肯干,团结带领全科同志创造性工作,连续两年被授予“XX市十佳护士”、“XX市优秀护士”的荣誉称号。经过多年努力,我院高素质、业务精、年轻化的骨伤科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为骨科技术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四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2000年我们将骨伤科做为试点,并逐步向全院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以岗定人、择优录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对竞争岗位、任职条件、选拔程序做了详细规定。经过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面试答辩、民主测评后择优上岗,每两年一个聘期,保持聘任动态性。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我们实行了院科两级核算,坚持“想闲无钱,劳动有酬,多劳多得,向一线倾斜”,科室每个人的效益工资与个人工作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相挂钩。改革后,收入高的同志每月能达到两千多元,低的仅能拿到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在骨伤科试点成功后,我们又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院推开,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职工实行合同制管理,对行政后勤科室实行“岗位目标得分考评责任制”,临床医技科室实行“成本核算”管理,充分发挥出了每个岗位的最大潜能。
五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我们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扩大X氏正骨的知名度。先后在XX电视台、XX广播电台、《XX卫生报》、《XX卫生》等多家新闻媒体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去年初,我们还专门建成了骨伤科网站,全球用户只要登录国际互联网,就能轻松浏览到梁氏正骨的有关信息。
“突出专科,培植龙头”的工作思路,使骨伤科在几年时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1年,我院骨科门诊量达到30800人次,占全院门诊量的38%,收住院1060人次,占全院住院量的67%,床位使用率达92.3%,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元,占全院总收入的46.5%。X氏正骨的牌子越来越响,接诊范围辐射6省16地50多个县市区,X氏膏药也远销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为海外人士带去福音。
三、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全面实施改貌配套工程。
在实施改貌配套工作中,我们以“外塑形象,增强后劲”为出发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标准,对医院医疗区和生活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基础建设方面,1998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以门诊楼和病房改造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建成了开放式中西药房;1999年投资400万元,完成了以病房楼和康复楼建设为主体的二期改貌工程,率先完成了XX市卫生局下达的第二轮改貌配套任务;2000年又对门诊楼进行了外部装修改造,建成了风格别致的绿地广场,使整个院容院貌有了很大改观;2001年重点抓好“安居”工程,建起了面积320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职工宿舍楼。在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医疗设备的投入,近几年先后投资120万元,购置了F-820血液分析仪、C980C电解质分析仪、CX—9000B超、美高仪心脏工作站、SDN-660脑电地形图仪、LH2802胎儿监护仪、三氧消毒机、自控式洗胃机等一批高新医疗设备。安装空调120台,更新升降式不锈钢病床、全棕床垫100件套。购进南京依维柯救护车,改善了医疗服务条件。配置了一批IBM电脑,实行了微机系统化管理。医院技术装备力量进一步增强。
在搞好院内改貌建设的同时,我们结合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加强了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对全镇的村级卫生所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将每村一室合并为15处卫生所。卫生所由村里提供房屋,镇里适当扶持,镇、村、院共同建设。针对原村卫生所建设标准普遍不高的实际,引入竞争机制,采取“谁建设,谁受益”的办法,哪个村工作力度大,建设标准高,就把卫生所设在哪里,充分调动了各村投资建所的积极性,加快了改貌建设的步伐。人口只有800人的西江村经济并不发达,但村两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筹资4万元,将原村委大院重新装修改造,屋内吊顶,铺地面砖,墙壁刮瓷,外墙贴墙面砖,改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卫生所,切实为村民解决了看病就医的问题,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全镇各级的共同努力下,目前15处卫生所已顺利完成了改貌任务,并全部达到了第二轮改貌建设的标准要求。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篇8
由于肱骨髁间的骨折为肘关节较严重的一种骨折,在青年与壮年多发,并且常为粉碎性,因此复位比较困难,进行固定时也容易出现再移位以及关节的粘连,严重影响患者肘关节的功能[1,2]。在切开复位行内固定后,怎样最大程度的将肘关节功能恢复,并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同时减少临床并发症,已经成为目前临床追求的主要目标[3,4]。本文对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8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观察康复运动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以来,在我科治疗的8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均属于AO分型当中的A型,有男性患者64例,有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大为46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为34.5岁。全部患者均予以切开复位行内固定治疗,在术后予以上肢的石膏外固定,于3-4周之后将石膏拆除,并予以功能锻炼,并且每月定期复查X线片。
1.2方法。观察组:嘱患者取坐位,也可为卧位,把患肢平放在桌面或者床上后,以手握沙袋进行主动的屈伸肘关节,直至最大限度,需做匀速反复运动,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还可选择体操棒,以及上肢的运动器械来辅助运动,还需完成双上肢其肘关节的互助运动,于健侧肢体进行帮助下,将两手进行伸肘的交叉运动。对照组:经医务人员的简单指导,由家属辅助实施简单的被动活动,以按摩为主。
1.3评分标准。患者肘关节的功能评分依据患者其关节疼痛与活动度以及稳定性,和ADL能力诸如此方面给予综合分析。其中该评分系统的满分是100分,在90分或以上者为优,而75至89则分呈良,其中60至74分则为可,其总分在60分以下为差。患者疼痛依据目测类比的评分法给予临床上疼痛的测定,其中0分代表着无疼痛,而10分则代表出现疼痛剧烈,并且难以忍受,嘱患者需根据自身实际的疼痛情况来打分。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优良率为93.2%(41/44),而对照组为80.0%(32/40),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的愈合时间为3个月,而对照组为4个月,观察组有2例出现骨化性肌炎,而对照组为8例。
3讨论
由于肘关节损伤进行康复治疗需自术后的早期开始,如果康复治疗的越早,临床效果就越好。行早期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预防患者关节僵硬,还能够将组织粘连以及肌肉废用性的萎缩,不仅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出现,特别是于肘关节行松解术之后,需尽早的实施关节运动,以防止关节的再次粘连,并巩固手术的效果。
在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系防止患者关节强直最有效的手段,而于术后,特别是小儿患者大多惧怕疼痛,因此不愿出门锻炼。此外,由于家长对患儿的偏爱,往往不敢不能进行监督,其中,医务人员需于术后早期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指导,同时采取多种方法,通过照顾其兴趣,以及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忍耐能力,为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量及活动强度,可以利用拼装玩具锻炼其肘部屈曲,拧手帕等训练其肘部旋转,悬挂气球等儿童喜爱的游戏来训练其肘部伸展,循序渐进地引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改善关节功能[5]。
骨科学以运动系统疾病为研究对象,功能康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祖国传统医学采用小夹板等固定骨折,遵循“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很好的体现了早期康复运动的理念,但近年来部分人盲目追从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加之部分人将骨折治疗的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大原则机械的认为是骨折治疗的三个阶段,使得骨科康复治疗处于近乎原始状态,常常表现为“骨折愈合后”医生、护士的简单指导,家属帮忙的简单模式,其康复程度有限。正确理解现代骨科治疗技术,把握现代骨科治疗理念,将临床骨科学与康复医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最大限度提高骨科疾病功能疗效的关键。这就要根据具体骨科疾病的特点,动态地,区别地将临床骨科治疗理念,技术和康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能最大限度提高骨科疾病预后与功能疗效的方法。引入康复运动疗法对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符合现代骨科理念。将临床骨科学与康复学有机结合,最大程度提高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疗效。
综上所述,康复运动应用于治疗患者肱骨髁间骨折,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参考文献
[1]杜青,陆美玲,陈珽,等.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1):1027-1028
[2]周先珊,郭知学,王小平,等.运动疗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54-55
[3]苏小静,李少敏,谢继萍,等.运动疗法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6):553-554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1篇9
57岁的王女士退休两年多,在外兼职会计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家中主要家务,半年前因女儿添了个宝宝,她这个做外婆的更忙了。近3个月来,王女士出现手指麻木、酸胀不适感,右手症状尤为明显,手部活动后略有好转。去过多家医院就诊,颈部摄片提示颈椎存在退变,因此一直当颈椎病治疗,但是手部症状反复存在,并无改善。后来,王女士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腕管综合征,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了。
在骨科门诊,常常见到类似王女士这样40~60岁的女性患者,因手部酸胀、麻木、不适就诊,她们常常抱怨手部的酸麻感一直累及手指,以至于拳头都握不起来,甚至持物无力、寝食难安。仔细询问,她们往往是家中最忙碌的人,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编织衣物、照管小孩或老人……这类患者手麻痛、酸胀的症状经常会被认为是颈椎病引起的,当成颈椎病来治,而症状却得不到改善。
实际上,手麻的确和颈椎病有一定联系,但并不都是颈椎病造成的。
可能之一:腕管综合征
出现手麻痛、酸胀症状,最有可能患的是腕管综合征。腕管是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所组成的一个骨-纤维鞘,内有9根肌腱和1根神经(正中神经)通过。任何造成管腔狭窄或内容物受压的原因,如外伤、骨折、瘢痕、肿瘤,或反复用腕使腕管内各种结构反复相互挤压、磨擦,都可导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出现一组症状和体征,称为腕管综合征。临床上以中年女性多见,患者往往先感到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以中指为甚,夜间或清晨症状最重,适当抖动手腕症状可以减轻,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大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无力。患者有时疼痛可牵涉到前臂,但感觉异常仅出现在腕部以下。而神经根型的颈椎病除了有手指症状外,还可出现前臂感觉、运动障碍。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区分是腕管综合征还是颈椎病。
可能之二:肘管综合征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篇10
关键词病案书写;临床思维;骨科实习生
规范化的病案书写是实习医师临床技能的最基本的要求。虽然诊断学教学中就对病案书写有所涉及,但只是总体上的原则和要求。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以后,就开始深入了解各个临床专业学科的特点以及相应的病案书写规范。由于骨科还分为创伤、脊柱、关节等八个不同的亚专业,每个亚专业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而这些专业特点也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各个亚专业的病案书写过程中。骨科病案书写作为基本功,不但有利于实习生强化法律意识和观念,同时还为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培养提供了一个训练手段。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培养是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临床思维实际上是临床决策的过程,其本质是为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决策[1]。骨科实习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将有助于完善病案资料。骨科病案有其明显的专科特点,在对实习医师进行规范化病案书写培训的同时,首先应让骨科实习生充分了解骨科病案的专科特点。
1骨科病案的专科内容
1.1专科查体
与其他专科常用的望、触、叩、听不同的是,骨科常规体检包括望、触、动、量四个部分。例如关节活动度有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之分,并有相应的计量方法。除此之外,骨科查体中还存在大量的针对不同病症的特殊查体项目,而这些专科项目的准确测量和记录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疗效的评估、临床研究的数据采集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肩关节体格检查为例:除了常规的望触动量项目外,针对肩周软组织损伤、肌肉肌力测量以及肩关节不稳定等病理状态,还有一系列专科查体方法,如Neer征、Job征、恐惧试验等。骨科病案的专科查体项目中,应该针对特定疾病,详细列出所有相关的阳性体征和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重要阴性体征。
1.2影像学测量
由于目前多数医疗单位均有数字化医学影像存储和读取设备,因此影像学结果的测量数据也可以在后期进行二次测量和有针对性的数据汇总。但是作为骨科病案书写的基本要求之一,骨科实习生应该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影像学测量方法并能够进行医学描述。以脊柱侧弯为例,实习生应该了解Cobb角的定义,端椎、顶锥的确定方法,骶骨中线、颈7铅垂线的确定和临床意义。
1.3疾病分型
骨科很多疾病诊断需要给出具体的分型诊断。疾病的分型多数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而创建。以骨科最常见的四肢骨折为例,虽然有通用的骨折分型标准,比如AO骨折分析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四肢骨折,但是具体到不同部位,还是有更为常用的分型方法。如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方法比AO骨折分型更为常用。骨科病案书写中应尽可能使用最常用的分型方法,因为常用的分型方法多与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相关,有利于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培养。
1.4疼痛/功能评分
骨科多数疾病的治疗是以止痛和恢复肢体功能作为治疗目标,这样针对不同疾病、部位或者手术方式,为了更准确的评估治疗效果,开发了多种评分方法。多数评分方法包括患者的主观评分(包括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项目。虽然评分表不是病案书写的必备项目,但却是横向比较治疗效果的有利手段之一。因此骨科实习医师在病案书写过程中应该注意完整填写评分表。
2骨科临床思维的误区和纠正方法
2.1片面思维
实习生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或者在进行病案分析时,由于骨科的专科特点,不能全面细致地针对病史、体格检查尤其是专科查体情况进行分析,最初过分看重辅助检查尤其是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忽视全面系统的分析,容易得出不完整或片面的诊断。
2.2惯性思维
所谓惯性思维就是套用固定的诊治方式,依赖现成的规则和已有的习惯来思考问题[2]。以常见的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例,发现患者存在膝关节间隙变窄且存在局部疼痛,就认定患者需要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而没有仔细询问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伴随症状、行走距离、其他合并症等情况,没有通过查体明确疼痛是否来自于已经存在多年的骨关节炎。
2.3印象思维
有些实习学生凭在教科书中所学知识或先前有限的临床经验对病情形成印象诊断,看重符合自己印象的病史、体征或辅助检查资料,不看重或者忽略不支持自己印象的临床资料,从而容易做出片面的或者错误的诊断,并因此给出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治疗方案。例如刚刚进入骨科实习的学生在教科书刚学完化脓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发现急性关节红肿热痛的患者就马上认为是化脓性关节炎,而忽略了年龄、发病率等相关因素,殊不知痛风的发病率目前远高于化脓性关节炎。
2.4表面思维
此外,还有一些实习生不能熟练的理论结合实际,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注意疾病的外在表现,不知道疾病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缺乏对疾病各种临床表现的全面分析和理解,缺乏综合判断能力。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可以纠正上述常见的临床思维误区。常用的方法有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临床小讲课与专题讲座、定期组织考核反馈等[3]。对于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来说,规范的病案书写是一项基本功。以往的病案书写规范化培训往往把病案的形式规范化作为主要内容,事实上一个学生的临床思维是不是合理清晰,会最直接地反映到其写的住院病历和病程记录当中。所以常规对学生书写的病案进行检查和修改,对于理顺学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骨科实习生病案书写规范化培训与临床思维培养
3.1病案培训中融入临床思维培养
病案是珍贵的临床数据库[4]。在病案资料的收集和汇总过程中,临床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可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在骨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病案书写规范化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病案资料的完整性在于所包含的具体项目和内容不能缺失、遗漏,属于形式要求范围[5]。病案资料的真实可靠性更为重要,由于前述的骨科专科特点,在病案书写培训中应该对实习生进行着重培训骨科专科查体的规范记录、影像学资料测量和描述方法、疾病分型的原则要求和相对应的治疗方法选择、相关评分表各个项目的意义以及对于评估治疗效果的作用等。在大病历的鉴别诊断方面,要着重考察实习生是不是根据具体疾病,按照疾病相关性列出所有可能的需要鉴别的疾患。在术前讨论或术前小结内容中,是否能够清晰的表达诊断思路,治疗方法与具体病情之间的逻辑性。在病程记录中是否就病情的变化和转归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等等。如在上述问题上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疾病的理解,有效地改善骨科实习生的临床思维。上级指导医师还应针对疑难病例、少见病例和重点病例向骨科实习生提出问题,安排任务。借助文献检索和汇总、病案分析等手段,进一步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
3.2临床思维有利于病案资料详实与准确
骨科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多途径、多手段的。规范的病案书写培训就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反过来如果学生具备严谨的临床思维,具有更广的知识范围和更为严谨的逻辑推断能力,就会在骨科病案书写过程中清晰地表达出来。具有良好临床思维的学生会在书写病历时对于疾病相关诊断和治疗的关键信息持续关注,善于总结相同病种的规律,并能发现每一病例的独特之处。久之则养成了良好的病案书写习惯[5]。所以说一份有价值的骨科临床病案,其撰写者一定具备周密的临床思维和细致的患者管理习惯。综上所述,在骨科实习生的临床训练过程中,规范的病案书写作为“三基三严”的基本技能之一,应该和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病案书写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融入临床思维培养并不困难;同样,只有具有良好临床思维的实习生,才能完成撰写信息准确、内容详实、逻辑性强的病案资料,并在病案过程中整合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临床相关信息。所以在骨科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把病案书写和临床思维培养结合起来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锦英,金鑫,沈途.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医学与哲学,2013,34(14):3-6.
[2]王昕,孙正义,赵斌.骨科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思维[J].医学与哲学,2006,27(22):50-52.
[3]刘铁,苏庆军,康南,等.谈骨科临床实习生临床思维的培养[J].中国病案,2013,14(1):66-67.
[4]张卫社,邓佑霞,吴佳捷.在临床见习中培养学生临床科研思维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4):61-62.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篇11
[关键词]尼尔雌醇;老年妇女;社区
[中图分类号]R271.11+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2(a)-152-02
TheapplicationofNylestriolinolderwomenofcommunity
TAOZhi-hong,LIUPing
(TheSixthHospitalofHarbin,Harbin150030,China)
[Abstract]Toimprovethequalityoflivesofolderwomen,especiallyinthelowculturallevelandlow-incomepopulation,asarepresentativedrugofestrogenreplacementtherapy,Nylestriolisworthbeinggeneralizedbecauseofitslowprice,easytotake,long-termefficacyandexactroleofthesustained-release.Undertheconditionoflowerthanthestandardmeasurementitcouldimprovetheestrogendeficientvasomotorsyndrome,vegetativenervefunctionaldisturbanceandotherorgansandsystemsofagingdiseases,preventsbonelossandimprovesthemiddleindexesofcardiovasculardisease,reducetheoccurrencesofatherosclerosisaswellascoloncancer.
[Keywords]Nylestriol;Olderwomen;Community
人类寿命的高龄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社区是现代生活的一个缩影。更年期和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保健及疾病防治则是社区妇科医生以及整个社会的任务。
雌激素可改善绝经期症状,全身或局部应用雌激素均可有效处理泌尿生殖道萎缩,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效。其代表药物为尼尔雌醇,中文别名:E3醚,为雌三醇的衍生物,雌三醇为雌二醇的代谢产物,与其药理作用相似,但生物活性低,故对子宫内膜的增生作用弱。因3位上引入环戊醚增加亲脂性,易储存于脂肪内起长效缓释作用。口服时活性是雌三醇环戊醚的30倍。在体内酶的作用下,活性降低,主要经肾脏以原形、炔雌三醇和雌三醇三种形式排出,因缓释而无肾脏堆积,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阴道和子宫颈管,对子宫实体及内膜作用小,故适用于围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现将社区医生就148例具有上述症状及体征的中老年妇女服用尼尔雌醇治疗的疗效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具有更年期症状的自然闭经者(除外其他疾病及禁忌证),148例,年龄38~55岁,平均47.6岁,绝经时间6个月~8年,平均10.4个月。1例34岁,2例36岁,因子宫卵巢肿物,手术切除。
1.2治疗方法
尼尔雌醇2mg,每2周服药1次,有子宫或宫颈者,加服孕激素,即于第6次服药起,连服安宫黄体酮6mg。每晚1次,连服10d停药,如无撤退出血者,每半年重复1次;如有撤退出血者,每3个月重复1次,同时补充钙剂。
2结果
除1例举家迁住外省无法跟踪、1例意外死亡外,146例症状均明显改善。尼尔雌醇治疗更年期血管舒缩综合征有效率达98.64%,而服用该组药物的妇女文化程度的统计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更年期综合征在绝经期及早期主要表现为血管舒缩综合征,小于25岁切除卵巢1~6周发生率为76%,绝经后1~5年发生率75%~85%;晚期>5年相继出现各器官、系统衰老性疾病。血管舒缩综合征系因雌激素匮乏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阵发性发作的发热、潮红、自汗和心悸为特征的综合征。先始于面颈、前胸部,后波及下腹躯干和四肢,皮肤血管扩张,温度升高。伴头痛、头昏、心悸、烦躁、口干等,潮红多持续3~4min后,继以出汗,血管收缩,体温恢复正常而结束,发作周期为(54±10)min。夜间发作多从梦中惊醒,且已大汗淋漓,伴失眠、焦虑,次日意识模糊、健忘,伴恶心、呕吐、头昏等不适。其根本原因为卵巢功能渐进性衰退,雌激素分泌减退,当体内其含量水平呈线性下降时而引发各器官及系统与雌激素缺乏相关的症状及衰老性疾病。其次,不良影响是社会及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引发社区最小单元的不稳定。雌激素的下降可导致神经系统代谢紊乱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血脂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上升,骨代谢加速,骨质丢失增加,引起骨质疏松症、易疲劳、减退等。选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在社区内方法简单,价格低廉,疗效确切,无论患者受教育程度如何,均易接受。
联合使用孕激素及钙剂可充分预防女性癌症及副作用的发生,改善因雌激素锐减而引发的低钙症状。在我国现有的市场中常用药物:①双磷酸盐对预防骨丢失与雌激素作用相似,只在骨质疏松患者中证实可减少骨折,长期应用,尤其对较年轻绝经期妇女的作用还不明确。②雷洛昔芬,是唯一目前应用的适择性受体调节剂(SERMS),可预防椎体骨折和骨丢失,但至今尚无减少髋骨骨折的数据。③替勃龙(利维爱),预防骨丢失作用同雌激素和双磷酸盐,但以上药物价格均相对昂贵,在社区中,尤其是低文化层次、低收入水平妇女中,很难被较长时间接受。尼尔雌醇可预防骨丢失,减少骨折,也适用于骨折低危妇女。剂量低于标准剂量也可预防骨丢失。有证据显示,其可以不增加体重,改善和性能力,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中间指标,减少轻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减少在妇女中居第三位的结肠癌。
4结论
雌激素可改善绝经症状;全身或局部用雌激素均可有效处理泌尿生殖道萎缩;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加用孕激素只是为调整或预防子宫出血和预防子宫内膜增生及癌症;植物雌激素不能用作合成雌激素的替代物,医生和妇女每年基于个体的需要、愿望和可得到的最好证据来决定是否停用雌激素。
5随访
每6个月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在国外,雌激素替代方法17年使用良好。只要掌握适应证、禁忌证,标准化方案与个体化相结合,尼尔雌醇在应用激素及替代药物保证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方面,尤其在中、低收入老龄化社区中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CaseJ,DavisonCA.Estrogenalterstherelativecontributionsofnitricoxideandcyclooxygenaseproductstoendotheliumdependentvasodilation[J].JPharmacolExpTher,1999,291(2):524-530.
[2]VaabdragerAB,JongeHR.SignallingbycGMP-dependentproteinkinase[J].MolCellBiochem,1996,157(122):23-30.
[3]赖爱鸾,张建生,丁磊,等.绝经妇女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的水平及补充性激素后的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4):222-224.
[4]汤健,唐朝枢,杨军,等.内皮素[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5-18.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四川省为我国大骨节病重病区,在8个市、州的32个县有现症患者约5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在阿坝州各病区开展扶贫开发综合防治试点,儿童大骨节病病情逐年下降,大部分地区已经有效地控制了儿童新发[1,2]。为了解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在2010~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的经费支持下,作者于2011年4~11月对110个大骨节病病区村进行了儿童病情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点的选择
将各病区村儿童的历史X线检出率或临床Ⅰ度以上检出率按大小排序,X线检出率>10%或Ⅰ度以上检出率>5%的村作为调查点,近5年内有X线阳性检出率或临床Ⅰ度以上检出率的村直接作为调查点。
1.2调查范围
根据四川省各病区县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按照调查点的选择方法,在雅安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甘孜州及阿坝州的病区县内选择110个病区村开展病情调查。
1.3病情调查对象和指标
对各调查点内的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拍右手X线片,同时记录临床Ⅰ度以上病例,统计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和临床Ⅰ、Ⅱ、Ⅲ度检出率。
1.4基础资料的收集
按照统一设计制定的基础资料登记表,由县、乡、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数据。
2结果
2.1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查结果
在110个村对7690名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检出I度大骨节病患者1例,临床检出率为0.01%。
2.2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查结果
共拍摄7~12岁儿童右手X线片6917张,检出阳性47张,平均X线阳性率为0.68%,其中干骺端改变46张,平均阳性率为0.67%,骨端改变1张,平均阳性率为0.01%。病情活跃程度指数平均为0.67,病情严重程度指数平均为0.68。有107个村X线阳性率<5%,其中未检出阳性的有80个村,属于稳定控制区;2个村X线阳性率≥5%并<10%,属于基本控制区;1个村X线阳性率≥10%,病情较为活跃,属于未达控制标准地区。
2.3病区综合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110个调查村中,人均年收入1800~4000元不等,平均人均年收入2890元;完成退耕还林(草)85100亩,占原有耕地的35%左右;完成改种经济作物58695亩,占原有耕地的8%左右。近三年在12个病区县实施供应硒碘盐,受益人口50余万人;在12个病区县搬迁4545户;易地育人26411人;实施换粮110个病区村,受益人口约4万余人。在110个调查村中,居民主食有大米、面粉、玉米,其中主食大米占80%以上,主食面粉约占15%,购食外地粮占60%以上。
3讨论
从2005年以来的调查均显示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新发病水平逐渐下降,大部分地区处于控制或基本控制区范围内,超过控制标准的病区村数逐年减少[1-3,5,7],本次调查了22个病区县110个历史重(或中)病区村,在对7690名儿童的临床检查中仅发现1例大骨节病Ⅰ度患者,有109个村的儿童X线检出率在10%的控制标准以下,占全部调查村的99.09%,病情活跃程度指数在1.0以下,结果再次显示我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并不活跃,基本处于平稳状态,表明我省已有效控制了儿童大骨节病的新发。
四川省先后在一些大骨节病重病区采取了换粮、改水、补硒、搬迁、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改变粮食种植结构、药物防治以及加强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随着“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的推进,各项防控措施(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移民安置、调整结构、卫生防治、科技攻关)的落实,从本次对各病区村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调查结果看,我们清晰地看到病区群众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病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有效地打破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有效地阻断了病因链,是促使我省特别是阿坝州大骨节病儿童新发病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
因此,以退耕还林(还牧)、改变种植结构达到间接换粮及直接换粮等方式,使病区村居民膳食结构多样化,以倡导科学的粮食生产、收割、加工及储藏方式,大力改善主食粮的卫生学质量,以健康教育提高病区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及卫生生活观念,是目前控制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的十分经济可行、相对科学有效的措施。
(参加本次调查工作的还有阿坝州、阿坝县、壤塘县、若尔盖县、马尔康县、红原县、黑水县、金川县、九寨沟县、汶川县、小金县、茂县、松潘县、雅安市、汉源县、甘孜州、泸定县、色达县、道孚县、绵阳市、平武县、广元市、青川县、旺苍县、巴中市、通江县及南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地方病专业技术人员,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邓佳云,李富忠,陈开华,等.2006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6):63-65.
[2]邓佳云,李富忠,黄慧.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10):762-765.
[3]李富忠,邓佳云,黄慧,等.2007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活跃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4056-4058.
[4]李富忠,黄慧,邓佳云,等.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新发病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1):28-30.
[5]李群伟,王志武,许弘凯.西部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0,15(4):221-223.
[6]黄慧,李富忠,邓佳云,等.2005-2009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12):966-968.
[7]李富忠,黄慧,邓佳云,等.2009年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38(7):1247-1250.
杨建伯.“中国大骨节病防治策略”的继续诠释[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