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工艺美术的特点篇1
马克西姆考入列宾美院的那一刻,就奠定了他此后人生的辉煌,他与后来的恩师梅尔尼科夫一样,是一位极为热爱绘画的学生,而在绘画艺术上的天赋又是那样的引人瞩目。2001年,人民画家,科学院士,苏联国家奖金和列宁奖金获得者梅尔尼科夫看中了马克西姆的勤奋好学,让他进入自己领导的大壁画系就读,从此马克西姆成为了“梅尔尼科夫的关门弟子”。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梅尔尼科夫1919年2月22日生于俄罗斯波克罗夫斯克。1946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1953年任油画系系主任,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副主席、院士,人民艺术家,在列宾美术学院任教近半个世纪,是当代俄罗著名艺术大师,现实主义学派巨匠。曾多次获前苏联国家奖勋章,并荣获国家艺术最高奖――列宁奖章。马克西姆身上有着太多太多与恩师的相同点,同为少年天才,又同在年轻时代就得以进入俄罗斯艺术的最高殿堂学习,都善于用丰富、饱满的画笔表现景物的特点。不同的地方在于马克西姆比恩师年轻时更加具有才华,甚至可以这样说,马克西姆是在艺术上最有可能超越恩师梅尔尼科夫的人。
马克西姆在列宾美院的指导教师为c.H.列宾,A.K.贝斯特罗夫,B.c.别西科夫,A.A.帕干肖恩。三位导师教授了马克西姆更高的绘画技艺,这对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动静结合画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2005年在列宾美院苦练绘画的马克西姆,交出了自己学生时代最令人关注的作品――毕业作品《歌曲》。这幅作品被国家认证委员会评为优秀作品。这是马克西姆灵性初现的一刻,如同他的恩师梅尔尼科夫一样,他多年的积淀在这一刻爆发。在评论马克西姆的毕业作品《歌曲》时梅尔尼科夫说:“马克西姆是非常优秀的,他的风景画我认为是非常出色的,他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未来。”梅尔尼科夫认为马克西姆是个有天赋的学生,并对他的印象派风景画给予特别的赞许。
回想梅尔尼科夫年轻时的名作《林间漫步》以画家贯常的青绿色的冷色调,再现人与自然同在时宛若诗一般的情绪。人行林深处,阳光撒下来,斑驳摇曳,素雅淡逸,如清歌一曲,如明水过石。马克西姆的作品和恩师相比,也一样抒情,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比梅尔尼科夫更加浓重的抒彩,而且马克西姆总是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进更加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看马克西姆的画是很要下一下功夫的,若是你看到这样一幅作品,最初以为是工作人员将画放反了,世界都是向着地下生长的,那么请你仔细的看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世界的一个角落,泛起涟漪的波纹,一圈一圈的散开,本来一切的不合理一下子变得合理了,这是一幅水面的倒影,世界映在水面上,一个小小的鱼漂打破了水面的平静,世界在水中打起转来,静处不那么死板,动处又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再看看马克西姆的另外一幅作品,房屋、原野、枝丫着生长的树木,一片萧瑟之景,但是静下心来观赏,你发现在一层层油彩的勾勒下,这片冬天有了生机,天空的云彩仿佛变幻莫测,时时刻刻像在移动,你甚至能感觉到风的吹拂,树叶好似活了一般,枯萎的枝丫上在冒出点点的绿色。这就是马克西姆的功夫,一位风景魔术师。
2005年马克西姆在圣彼得堡有奖命题绘画大赛中获得冠军。2006年起任圣彼得堡画家协会会员并在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任教。2007年马克西姆获得俄罗斯艺术学院授予的奖章及被“俄罗斯美术学院250周年”授予纪念奖章。同年在列宾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毕业。2008年在列宾美术学院大壁画教研室任教并参加组建俄罗斯帝国国家苏维埃代表及俄罗斯联邦大会委员会组建的肖像画廊。马克西姆接管了恩师梅尔尼科夫的大壁画教研室,是列宾美院历史上最年轻的教研室主任,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如今也还未到而立之年
古罗马工艺美术的特点篇2
关键词:人体美内涵;人体美本质;赞美人体美;艺术作品中人体美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67-01
人体之美不仅仅存在于事物的表面之美,还有其深层次的内涵之美,以及美之所以称之为“美”的本质所在。
一、人体美的多角度内涵
人体美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内涵,关于人体美,不同的领域对其有不同的界定,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阐释其内涵:
(一)社会学角度:所谓人体美,是指人体在形式结构、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健康状态下的合乎目的的协调、匀称、和谐和统一。
(二)生物学角度:健美人体是指健康状态下的形式结构,生理功能,过程和社会适应等层面上的全方位的合乎目的的协调,匀称、和谐和统一的人的有机体。
(三)美学角度:人体美指人体作为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美,狭义的人体美多侧重于人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指人的形体、容貌、身体而言,人体美包括内在美与外在美。
二、人体美的本质:比例、对称、协调、统一
(一)比例对称
“黄金分割”定理:是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发现,它侧重于从数学关系去探讨美的规律,并认为美就是和谐与比例,它们的比例近似等于8:6的关系,在人体上存在着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
(二)协调统一
黄金分割定律不仅在人体中适用,在建筑以及工艺美术等这些其他的造型艺术中同样具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多姿多彩的艺术殿堂自然也不会缺少黄金分割的元素,例如在摄影、名画以及雕塑、建筑等作品中都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运用恰当的比例分配布局,以达到美的效果,从而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三、“人体”是一种“美”
人体之美是世间无与伦比的美,关于“人体美”,古今中外名人大师一直都没有停下对其赞美的步伐。而人体之美,更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真理。
(一)刘海粟早年的一句名言:“人体美是美中之至美”!
(二)罗丹说过:“人体是最美的艺术品”。
(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和解剖学家达・芬奇有句名言:“人体是大自然中最美的东西”。
(四)“人体是高于一切其它形象的最自由最美的形象。”――黑格尔
四、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的“人体美”
(一)古希腊罗马人体美的起源
古希腊罗马为沿海国家,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希腊罗马地势多山,陆地狭小,土壤贫瘠,岛屿林立,邦派众多,由此发展了他们的航海事业,引发了他们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海盗式的掠夺,从而产生了人们对于武力的重视,所以古希腊罗马人注重体育训练,把的、健康的体魄作为一种美的传统,因此“人体艺术”在那个时期成为当时的艺术主流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都有对“人体美”中“比例、对称、协调、统一”原则的借鉴与体现。
(二)作品体现
1、绘画领域:拥有几何风格的瓶画,分为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狄奥尼索斯渡海》为黑绘风格,运用黑色与陶土的赭红色进行色彩上的协调与统一。
2、建筑领域:古希腊古典时期的《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古罗马的凯旋门、纪念柱、万神庙都有对“人体美”本质的体现。例如万神庙自下而上分别采用多利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多利克柱式柱身粗壮,上细下粗,是对刚强、硬朗、朴实的男性之美的借鉴。爱奥尼亚式柱身细长,上下变化不显著,是对优美修长富有装饰意味的女性美的借鉴。科林斯式柱身更加细长,装饰风格强,给人以纤巧细腻的感觉,也是对女性之美的借鉴。
3、雕塑领域: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初期,米隆的雕塑《掷铁饼者》表现运动中的人体,人物塑造严谨和谐。希腊化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拉奥孔》都是对人体美的展现。
总之,人体是美的,人体美中“比例、对称、协调、统一”的本质内容是古希腊罗马艺术乃至任何时期、任何国家与地域的造型艺术中都不可或缺与遵循的规律。因此说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人体美的精髓还会在造型艺术中愈发光彩!
参考文献:
[1]肖京华.美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胡敏.略论人体美观念的历史发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3).
古罗马工艺美术的特点篇3
关键词:雕像艺术古罗马民族精神
作为人类文明源头之一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进步写下了灿烂光辉。虽然希腊罗马常常并提,但古罗马文明白有其不同于古希腊文明的独特个性,因为古罗马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古罗马曾发展为历史上一个强大帝国,在其鼎盛时期(公元1―3世纪),它的疆域环地中海跨欧亚非三洲,包括西欧、南欧、中欧、北非、西亚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被纳入其版图,显示出其民族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古罗马人民创造了辉煌的艺术,并在文字、法律、政治、军事、建筑、农业等等实务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远影响直至今日,反映出其民族具有的强烈务实精神。今天,罗马城作为古罗马历史上的都城,依然散发着文明的不朽魅力。被赋予“永恒之城”的美誉。
说到雕塑艺术,人们一般首先会想到希腊。的确,罗马雕塑艺术与希腊相比不免显得暗淡,但这并不能说明它自身造诣不高。古罗马雕塑艺术仍然是极具成就的,特别是雕像艺术,作为罗马雕塑艺术的代表,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并拥有自己的独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明成就的重要载体,它所反映出的罗马历史文化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它所揭示出的古罗马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极其深刻的。下面就选取几件具有典型意义的古罗马雕塑艺术作品,剖析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母狼铜雕――艰辛开拓的神话
在今日的罗马街头最为常见的一种雕塑或图案形象就是一头母狼的形象,她四肢端立,头部侧转,有时还会看到她丰满的下有两个吮吸乳汁的小婴孩:罗马人对这只母狼似乎特别钟爱,并将她绘入了城徽中。了解罗马历史的人都知道,罗马的起源传说与一头母狼有关。她哺育的这对婴孩就是罗马的建造者。母狼形象的原型是一尊青铜雕像,藏于卡比托林博物馆,作于古罗马共和初期(约公元前500年),作者不详,两个婴孩儿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艺术家波那尤奥略的补做。母狼雕像有一种敦厚质朴的风格,写实中透出理想。母狼身型比例准确、姿态稳健。紧张的肌肉、扭转的头、竖立的双耳和张开的嘴无不透露着野性与机敏,而丰满的、坚定而慈祥的目光又流露出母性的宽厚与执着,让人感觉到她对婴孩儿的庇护是如此坚固。这种对现实生物的生动刻画在希腊雕塑中是不易见到的,反映出古罗马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他们坚韧质朴的精神取向。
单独的母狼雕像本身并不带有叙事性,只是一匹健硕威严的母狼而已。而后来加入的两个婴孩则为她赋予了特定身份,雕像本身于是成为了某个特殊事件的一个瞬间,这个瞬间既饱含温情又充满野性。关于这个故事.讲述已经很多,这里不再重复,只说一点。这其实是一个充满血腥的故事,起因及结局都包含兄弟反目自相残杀,雕像中的这对孪生子即是如此,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罗马立国的尚武精神和他们执着的性格。在这个故事中,最感人的情节莫过于本会吃人的母狼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被人类自己遗弃的婴孩。艺术扫却了残忍的杀戮,只捕获住生命的顽强。将其定格为永恒的瞬间,震撼着人的心灵。
值得注意的是,这尊体现罗马精神的母狼雕塑并不一定是当时的罗马人自己所作,其冶炼技术和装饰风格具有显著的伊达拉里亚文化特点。罗马与伊达拉里亚有何渊源呢?伊达拉里亚曾是罗马的近邻。其起源可能来自东方小亚细亚的古代民族与意大利本土民族的融合,其文化带有一定的东方色彩。伊达拉里亚人建立国家早于罗马,并在其文化的鼎盛阶段统治过罗马,罗马王政时期(公元前753年一公元前509年)的第五位国王塔克文・普里斯库斯(老塔克文)就是伊达拉里亚人,他在伊达拉里亚鼎盛时期成为罗马国王,对罗马城的真正建立起了关键作用。在他之前。罗马其实还称不上一个真正的城市,是他将当时伊达拉里亚的先进文化,如工程建筑、生产技术、工艺风格以至典章礼仪等,带到了罗马。伊达拉里亚文化是罗马最先接收的外来文化.对罗马人注重实际技艺的传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塑造和巩固罗马民族精神的一支重要力量。
老人肖像――执着传统的升华
在罗马托尔隆尼亚宫收藏有一尊老人肖像,是罗马肖像艺术步入炉火纯青之际的标志性作品之一。这尊雕像约作于公元前80年代,形态非常逼真,神情充满个性,宛如生活中的一位老人。这又不同于希腊雕塑的那种理想化塑造。罗马人有崇拜祖先的传统,要留下先人容貌以供后人瞻仰祭拜。最初的做法是在刚死去的先人脸上翻制蜡像,以求逼真酷似。后来开始依照蜡像雕刻石像。这样。经过两三百年的实践摸索,罗马人终于塑造出了写真与传神兼备的肖像,这尊老人肖像就是其代表。它的外形很逼真,绝非理想完美的类型,同时他的神态又表现出罗马精神理想中的那种坚韧气度。这就是罗马雕像艺术的最大成就:既“酷肖逼真”又“气韵生动”。这与罗马民族重视维护传统的执著精神相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能够脚踏实地,从不放弃对现实的守护:他们力图展现现实本身的价值,因此,他们还创造出一种新的雕刻方法,即人物眼部瞳孔的雕刻,使神情刻画更加生动传神。
拉奥孔群雕――人本主义的张扬
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拉奥孔群雕,是文艺复兴时期才被发现的。以前人们一直把这尊雕塑归于希腊范畴,因为它对人体的塑造特别具有希腊特征,直到近代人们才确认它作于罗马的提比略(公元14―37年)之时。它被誉为“希腊化”雕刻的代表作,融古典的高贵与巴洛克的热烈于一身,是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古典文化精神本质的体现。同母狼与婴孩的雕像一样,拉奥孔群雕也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特洛伊城的祭祀拉奥孔为救特洛伊而泄露天机,因此受到天神的惩罚,他和他的儿子被蟒蛇吞噬……群雕表现的正是这时的搏斗与挣扎。在“仰慕古典传统的无数艺术家和学者的眼中,拉奥孔群像最为惊人之处是它以炉火纯青的技法完美地表现了人的动态与感情,其丰富、深沉与典型皆非当时可见到的其他古典遗物所能企及。所以歌德评价拉奥孔说:人类对自己和别人的痛苦有三种感觉,即畏惧、恐怖和同情。雕刻能表现其一已很不容易,而拉奥孔群像却包含了三种不同的感情。……按文艺复兴时代形成的艺术观。完美的艺术表现.特别是以人体形象为主的艺术表现,它同时就意味着人本主义精神亦即古典文化精神的高度发扬。”(朱龙华《罗马文化》第241页)
人本主义精神是希腊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对整个人类的巨大贡献,至今依然为世人所倡导。古罗马对人本主义的传承源于鼎盛时期的希腊,那时的罗马正处于伊达拉里亚时期.通过伊达拉里亚的中介作用,希腊的民主政治思想开始传入罗马。这种思想与罗马民族质朴务实和坚韧执著的精神存在着深刻的文化共鸣,它们不谋而合,相得益彰,奠定了罗马以后发展道路的基础,并终于造就了一座“永恒之城”。
参考文献
[1]朱龙华,罗马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2003.8.
[2]杨共乐,陈凤姑,走进罗马文明,民主与建设出版
社,2001.5.
[3]CloadeMoatti.郑克鲁译,罗马考古――永
恒之城重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
社,1998.11
古罗马工艺美术的特点篇4
关键词:古典时期X形椅折叠椅西方家具
作为折叠椅的前身,X形椅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古埃及时期便出现了一种可折叠的矮凳及可折叠的X形礼仪椅。在历史的演变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它被冠上各种名称:但丁椅、剪刀椅、拿破仑椅、礼仪椅、折叠椅、X形椅等等。名称千差万别,功能也大相径庭,但却始终没有离开基本的“X”形椅腿元素,因而在文章中将其统称为“X形椅”。
一、西方古典时期X形椅简介
在被西方学术界称为“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X形椅”曾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和高度的重视,甚至成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古希腊、罗马的“X形椅”(图1、图2)分为可折叠和不可折叠两种,椅腿分为交叉式的动物腿形和笔直的交叉形,座面都用皮绳或皮带织成,材料上多采用青铜制作。椅子是凳子的发展,X形椅则是由早期的折叠凳发展而来。这种折叠凳小巧轻便,便于携带,最初是一些时常外出的人使用,由于其方便性,渐渐为权贵们喜爱,通过改良,加上靠背、扶手,甚至饰以华丽的装饰,成为古代军队指挥官的专座,在罗马的平民法庭上也出现了这种X形椅。
“X形椅”名称来自于其交叉的椅腿形式,区别于其他类别椅凳的一个重要特征。古典时期,“X形椅”能成为权贵的专座,权力地位的象征,一方面是由于其独特的功能美:可折叠、易携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其椅叉的形式美。最有力的佐证莫过于在后来,为了强调这种交叉的“X”结构,出现了把两侧交叉的椅子腿转到正前方交叉的“X”形椅。
折叠凳因其独特的可折叠性而受到喜爱和重视,这点不难理解。但仔细观察古典时代的X形椅,我们会发现这些椅子很多只是做成了X形状,功能上并不能折叠,有的甚至用青铜制造,也提不上轻便,此时的X腿已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然而不能折叠的X形椅仍然层出不穷,十分流行,这个现象不由得让我们产生思考:为何这种“X”形的椅子能从伟大的古典时期流传盛行到文艺复兴时期,并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与天性稳重威严的四脚方椅分庭抗礼呢?
二、西方古典时期X形椅成因分析
人类造物的动力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分为审美的和功能的。以需求为目的的造物设计思想直接受到人们所属时代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一个时代的宗教文化、世俗文化、礼仪文化等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这个时代人们独特的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并最终将其映射到艺术品或是器物的风格上。同时,一个时代的工艺技术水平又决定了人们是否能够制造出适合于社会各阶层生产、生活和审美所需的器具。文化与工艺技术共同作用,影响了一个时代艺术品及器物的形式与功能。
古典时期“X形椅”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利用和高度重视,其成因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时代精神与风俗概况脱不了关系。下面,将从古典时期的世俗文化背景和工艺技术水平两个层面来探讨—下其中的内涵。
1.古典时期世俗文化影响下的X形椅
欧洲有句谚语:“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从中一来可以看出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人的光荣与骄傲,另外也可窥见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时代特征。古希腊人是一个理性而积极的民族,他们热爱美好的事物,尊重知识,向往民主与自由,他们在诗歌、戏剧和建筑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古罗马人则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他们黩武好战,崇尚英雄主义,有着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群体精神,热衷于建造宏伟壮丽的建筑。
古希腊“尚美”。在希腊字母中,“\”示遮蔽,“/”表示光,两者交叉,表示光明对黑暗穿透和展现。“X”还十分神秘,它常常用来表示未知、无限,数学中就通常用“X”表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对“X”形态的使用十分符合希腊人崇尚美、向往自由的秉性。这一时期的家具表现出自由活泼的气氛,线条简洁、流畅,造型轻巧,力学结构和受力状态良好。当时流行甚广的“克里斯莫斯”椅,就有着四条做成马刀形曲线的腿,支撑着一个编织的座面,整体上雅致优美、结构匀称,成为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有名的一把椅子。正是这种对优美曲线的偏爱,使得古希腊时期出现了有着交叉动物腿的“X”形凳,并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而广泛应用。
古罗马“尚武”,他们很喜欢建造各种雄伟壮丽的建筑来彰显国力强盛和经济繁荣,他们创造了巨大的斗兽场、万神庙等等宏伟的建筑。在家具领域,古罗马大部分继承了古希腊的艺术,并在此程度上有所创新。这一时期的“X”形椅,少了希腊时代优美轻巧的特质,椅腿线条略显粗壮,材料上也多用青铜制造,更显稳重。古罗马人重视力量与剑术,全民皆兵,对于他们而言,血刃拼搏、荣立战功是获得政治地位和社会声誉的前提。“X”形椅交叉的椅腿更像是两把交叠的利剑,代表着力量与威严。在罗马共和时期,“X”形椅广泛出现在平民法庭上,成为执行官的座椅,象征着尊严和高责。此外,在罗马数字中,X表示十。而“十”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数字,基督教中基督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十字架是基督教的重要圣物之一,罗马人对于“十”的膜拜与喜爱自然会拓展到“X”上。
2.古典时期工艺技术水平影响下的X形椅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对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性能的认识为基础的。当人类造物设计艺术发展到一个阶段,人们总是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工艺技术,选择最实用的材料制造适合于社会各阶层生产、生活和审美所需的器具。
古希腊文明是在吸收了东方文化的精华,经历了数千年的锤炼才形成的。古老的文明古国埃及对古希腊文明有深远影响。用于木工的工具,在埃及早已发展的十分成熟,在第五王朝时期的墓中发现的绘图中,就展示了木工们使用锯子、木槌、凿子、弓钻和摩擦器加工木材的情景。到第十八王朝,人们已经学会将金属贴到木头上加固,利用金属钉连接结构。发展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木工的工具袋已经相当完备,对金属的利用也很是熟练。
“X”形椅一般是有四条椅腿,两两交叉连接,然后连接到一个共同的座面上。寻常的四方椅,只需要简单的榫卯结构即可作出坚固的连接,材料上全部木材即可。而制作“X”形椅则需要建立一个可旋转的铰链结构,使得椅腿可以相对旋转。这样一来就需要有特别坚硬的轴心,用以连接交叉的两条椅腿,以及适宜钻孔的木材。在当时木工水平高超和金属材料广泛利用的环境下,制作可折叠的椅子变得十分容易,这成为“X”形椅广泛流行的强有力技术支持。
古罗马工艺美术的特点篇5
【关键词】若斯坎;文艺复兴;意大利建筑;比较艺术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14世纪的意大利呈现出了经济繁荣的态势,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对现世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神权下的禁欲主义的厌恶使得一些思想先进的市民和诗人们率先开始对基督文化进行反抗。他们主张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通过这些文化来彰显他们追求人文主义的精神思想。于是,一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形式,实则是鼓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1]33-37
由于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思想的复兴,因此在艺术创作方面,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的影子。其中建筑尤为明显,艺术家从尚存的古典建筑中去寻求灵感,借此来探寻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可以说,意大利建筑成为了这一时期建筑创作的完美范例。文艺复兴初期,以伯鲁乃列斯基为代表的建筑师们几乎是在套用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只是在其基础上稍作调整。这样一种建筑风格直接与中世纪近百年来采用的哥特式风格形成了强烈对比。如果说带着一个个尖顶、直指苍穹、充满神秘与崇高感的哥特式建筑象征着宗教的崇高地位与神权至上的思想;那么与之相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则多采用穹顶,散发出一种和谐典雅的气氛,使人觉得它们更加容易亲近。而进入文艺复兴中后期,随着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复兴,建筑风格开始更加自由,在晚期甚至形成了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手法主义”――追求新颖独特,以自由甚至不合逻辑的结构秩序来增加建筑的体积感和动态感。
作为视觉艺术的建筑直观地反映着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变化;而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虽然不如建筑艺术那样直观,但也同样可以反映时代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创作摆脱了中世纪的某些束缚,诸如节奏模式、等节奏、定旋律原则及毕达哥拉斯律制等,并使用了伪音,扩大了乐音的范围,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强调了词曲结合的意义等。[2]106-107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音乐流派,本文将重点介绍文艺复兴早期的一个重要乐派佛兰德乐派及其代表人物若斯坎。若斯坎的音乐创作形式自由多样,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其在这一点上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探究若斯坎的音乐创作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在形式与精神上的异同,有助于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
一、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标志着人性的解放,标志着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与热爱,这一点在中世纪的各类艺术中均有体现。在音乐领域中,艺术家们放弃了中世纪神秘主义的观念,使音乐“具有着清晰、简朴和真诚的美的感染力”;在创作技法上,手法更加丰富,逐渐脱离传统的教会音乐创作的一些规范,并形成了一些新的创作理念和技法,使音乐艺术进入到一个空前发展的黄金时期。[3]203-204作为这一时期佛兰德乐派的代表人物,若斯坎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强调模仿对位技术,同时充实和声音响,作品具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力。[2]106-107
若斯坎音乐中的情感充斥着人性中的喜怒哀乐,充斥着对现世生活的思考与热爱。因此,他的音乐往往能够通过质朴的旋律使人产生共鸣。以他的作品《耶和华作王》为例,整个曲子没有采用复杂错综的节奏,曲调低沉平缓,每个音节的节拍较长,空白休止较多。因此,很容易就渲染出了一种寂静悲伤的氛围。但同时也不乏情绪波动之处,在歌词“主啊,大水扬起,大水发声”一段,旋律从一个向上跳进八度的主题开始,其他声部犹如波浪式地相隔半小节依次模仿,接下来又是同样呈现波涛汹涌的感觉。[4]35-38总体来说,若斯坎没有采用固定严格的音乐技巧和方式,而是使自己的旋律配合歌词与自己想传递的情绪进行变化,将音乐不仅仅作为一种为了追求崇高神秘思想的形式艺术,而是将其看作一种情绪的表达与宣泄。音乐的旋律旨在传达人的感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艺术已经开始偏向于“情绪说”,这也标志着人性的主导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觉醒。
同一时期的建筑大师们开始关注古典建筑风格,他们在意大利修建了一大批古罗马风格的建筑。他们希望借此来打破之前哥特式建筑注重雄伟、宏大、严格遵循某种形式、为神权服务的建筑特点,并希望以更加简单和纯粹的古典建筑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美学的理解。其中早期的建筑大师伯鲁乃列斯基为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奠定了重要基础。伯鲁乃列斯基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富裕家庭,因此他有机会从小就接触古典文化,并在之后去罗马考察了大量的古罗马建筑遗迹。由于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以及罗马之行一段丰富的考察经历,他坚定了复兴罗马建筑的决心。哥特式建筑采用的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的建筑形式,突出一种神权至上和庄严宏伟感。而伯鲁乃列斯基则决定采用圆形穹顶,使得建筑表现得更加具有亲切和安宁感。然而如何将穹顶建造出来,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在修建佛罗伦萨大教堂时,由于主教堂内的八边形空间,其跨度已扩大到138英尺6英寸,一般的方法显然无法建出穹顶。伯鲁乃列斯基从万神庙中汲取灵感,万神庙的大穹顶让他意识到建立一个没有中心支撑结构的大穹顶是可行的。与此同时他想到了将侧推力分解在庞大的墙体之中。正是这一点,使得他不必再建造鼓座。他在已有的八边形的每一个角上建造一个主肋,再在主肋之间设置一对较小的肋。这样,就有了24根肋,以一种自我支撑的方式建造起了尖拱状的穹顶。这一穹顶的建成,标志着伯鲁乃列斯基对古典建筑形式的成功复兴,以致于他在今后的柱式设计中亦希望将这一简单纯粹的建筑形式发扬光大。建筑师在此后又重新发现了古代的比例与权衡,并将之应用于圆形的柱子、扁平的壁柱及简单而粗拙的伸出物上;然后,又细心地区分了各种柱式,并对它们之间的各种不同了如指掌(瓦萨里)。与若斯坎试图打破以往的音乐规范一样,伯鲁乃列斯基在柱式上的选择与排列亦是对严格固有排列定式的挑战。如洗礼堂与圣米尼阿托教堂,每边长十个布拉齐亚的立体空间是凉廊的基本单元,并将这一单元重复了9次。每个立体空间单元上均有灰色石块制成的穹顶,它们与周围的白墙形成反差,看上去十分随意的蚀刻线脚和这种没有华丽形式与装饰的柱式排列方式反而让人感到轻松欢快,容易由空间读出建筑师想表达的情绪。就这一点来看,其与若斯坎所想推崇的音乐“情绪说”不谋而合。比较二者不难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伯鲁乃列斯基与若斯坎,都希望摈弃掉以往严格的艺术范式与秩序,通过探寻最能表达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简单形式,来抒发一种人文主义关怀。
二、自由主义
与人文主义相呼应的另一种时代精神正是自由主义精神。在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方面,自由不仅仅表现为艺术家们创作时的精神与思想的改变,同时也表现为他们在自己作品中大胆的形式创新。若斯坎将世俗音乐曲调也作为他音乐创作的核心主题,他的《Missa”L’hommearme”supervocesmusicales》就是此类型弥撒曲的代表作。[3]203-204这首作品中,在卡农形式中,女高音声部是作为相对独立的主要声部出现的,其他的声部起到了对位和衬托的作用。这种形式打破了流传已久的比较死板的音乐形式,从而使得复调音乐冲破了一些束缚,更加专注于音乐进行的流畅和可听性。[5]95-98
而在建筑艺术方面,进入文艺复兴后期,也开始出现了以米开朗琪罗作品为代表的“手法主义”建筑。最能体现其自由建筑风格的作品就是劳伦齐阿纳图书馆中连接阅览室和门厅的一个大楼梯。米开朗琪罗一方面继承着伯鲁乃列斯基的老圣器收藏室的风格,同时又希望通过装饰赋予它更加自由的形式。于是他用了一种组合柱式的手法进行装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那些优雅漂亮的檐口、柱头、基座、门、壁龛、陵床等,在这些细部的处理上,他极大地偏离了以往建筑师们按照比例、柱式、法则所制定出的循规蹈矩的建筑美学形式。并且在这座楼梯的设计上,在踏步的处理中,他采用新奇的休息平台的设计。在平台中的很多细节处理上,他也是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创造出了许多新颖的、独特的建筑语汇和手法。米开朗琪罗在那个时代开启了一套既相似于古罗马建筑风格、又富有“自由”思想的创作手法,以致于在后来有更多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循着他的步伐进行更加大胆的创作。瓦萨里曾指出:“米开朗琪罗与那种由比例、柱式和法则所规范的建筑学已经相去甚远。”他的大胆创新,是开始尝试将建筑艺术当成一门真正的创作艺术。虽然很多是有悖常理的尝试与创新,但于整个建筑发展史来讲,确有极高的价值。除了他的单体建筑很值得玩味以外,他参与设计的大型市政工程卡比多广场也折射出了“自由的思想”。而整个工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他使用的巨柱,这些巨柱贯穿了两层楼高,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柱子间形成的空间与前面提到的伯鲁乃列斯基的凉廊的基本空间单元形成了鲜明对比。米开朗琪罗的空间更加通透宏大,更加开放自由;而伯鲁乃列斯基的质朴简洁,带着极为强烈的安宁感与关怀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艺术家们和晚期的艺术家们虽然均致力于对哥特式建筑的变革和对古罗马风格建筑的复兴,但是他们自身的风格与思想也在不断演变,演变的进程就如同若斯坎笔下的音乐一样,充满着情绪和曲调的变换。所以不得不说,文艺复兴时期自由主义是可以与人文主义比肩的时代思想。
三、同一时期的东方世界
在文艺复兴同一时期的中国,则经历了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与西方思想趋于人性、趋于自由不同,这一时期的中国反而走向越发封闭的状态。这一点在城市建设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元代最具典型性的城市建设就是元大都,大都城的形制为三套方城,分宫城、皇城、大城三部分。其中,宫城和皇城是其主体部分。元大都在建设时首次先测量出了全城的几何中心,并在几何中心上修建了能代表“礼制至上”的钟楼和鼓楼;而在街道划分方面使用的是十分规整的棋盘状,将居住区分为50个坊,各坊以街道为界限。总的来讲,元大都采用的依然是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手法,意在凸显皇权。同时它也很明显地向封建儒家礼制观念和风格进行复归,如“国中九经九纬”“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周礼・考工记》的思想在元大都中均有体现。同时它的城市建设还信奉了道家风水学说,比如北边只开两门,避免破龙脉正脊之气。元大都的建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依然是十分封闭的,对礼制和皇权极度崇拜,而很少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所以反映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上才会出现这种带着强烈政治意义色彩的建筑或城市形态。明清紫禁城的建设几乎是对元大都的延续,只是城市布局重点更加突出,主次更加分明,造型更加华丽,然而封建礼制思想却没有发生改变。相比于建筑的封闭,同一时期的音乐艺术更加开放自由。在元代,出现了《青楼集》这样的以记录青楼音乐为主的音乐集。《青楼集》所描述的元代青楼音乐,可以说囊括了各类音乐表演形式。但无论是戏曲,还是说唱,亦或是其他种类的音乐艺术,所用的音乐,大多来自于民间,是流行于城市市民阶层、社会影响深广的民间俗曲。[6]25-28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相比建筑艺术更加自由,更能反映人性,是雅俗共赏的音乐。虽然其在形式上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若斯坎等人创作的音乐形式有很大差别,但它们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即将重点放在了通过音乐来表达人的情绪与思想。
四、小结
无论是意大利建筑师们创作建筑艺术,还是若斯坎创作美妙的音乐,他们都将人文与自由的精神折射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去。他们开始尝试在作品中打破以往固有的套路和美学形式认知,表达自己真正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一点来讲,文艺复兴时期时的艺术家们正是那个时代的变革先锋,他们以其作品引导了整个时代思想的大变革。
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自身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早期的伯鲁乃列斯基严格遵循着古罗马的建筑手法,而晚期的米开朗琪罗的建筑风格则更加自由和大胆。早期的若斯坎作品中仍然有对形式的追求,而后来的他则采用最简单的形式来表达“情绪”。由此可见,整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自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也正是这样的变革才推动着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虽然同一时期的东方思想较西方来说更加封闭,但是仍然能看到雅俗共赏、真情外露的音乐艺术形式。所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作品在这一时期都标着人性的觉醒和思想的解放。这是社会、经济、文化发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参考文献:
[1]周巩固.基督教与经院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9(5).
[2]宋润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流派[J].社科纵横,2006(12).
[3]葛姝亚.若斯坎音乐创作精神内涵的文化分析[J].作家,2011(18).
[4]范茏.若斯坎德普雷的音乐绘词法初探[J].肇庆学院学报,2014(01).
古罗马工艺美术的特点篇6
意大利的国土形状像一只伸人地中海踢足球的大皮靴,位于“靴尖”的西西里岛的形状正好像一个大足球。
庞贝城灭亡之谜
庞贝是意大利古罗马时期的一个繁华城市。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喷发使庞贝城遭遇灭顶之灾。火山喷出黑色的烟云,炽热的火山灰石雨点般落下,有毒气体涌入空气中。庞贝城只有四分之一的居民幸免于难,其余的不是被
火山灰掩埋,就是被浓烟窒息,或者被倒塌的建筑物压死。
在意大利,有看不完的古迹、听不完的音乐、踢不完的足球、尝不完的佳肴。
辉煌的建筑艺术
米兰大教堂:位于米兰市中心,是世界第二大教堂。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复精美,气魄灰宏、精湛华丽,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
动动脑一
教堂顶耸立着135个尖塔,每个尖塔上都有精致的人物雕刻。这块碎片中的3个尖塔隐藏在哪里呢?请从图片里圈出来。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以宏伟、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供古罗马人观看角斗士格斗和斗兽表演。
罗马斗兽场外墙最上层竖有旗杆,穿上绳子就能张起巨大的遮阳篷,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像迷宫一样的地下室是安置动物和角斗士的场所。
罗马斗兽场遗迹,位于罗马市中心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的教堂广场上,建于1173年。当建到第三层时,塔身开始倾斜。后来虽然采取了一系列防倾斜措施,但全塔建成后依然是倾斜的。
动动脑二
目前,比萨斜塔高54米,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4.5米,如果把斜塔扶正,那么它的高度为多少?
A.小于54米B.还是54米C.大于54米
世界级的文化巨匠
意大利是个艺术国度,它的绘画、建筑和雕塑艺术辉煌夺目。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被称为“文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被称为“艺术三杰”。从不同白勺角度看她的笑脸会有不同舌勺感觉。有些角度看是笑的,有些则没笑。如果把她的眼睛遮住,她的嘴巴是笑的;把她的嘴巴遮住,她的眼睛没有笑。蒙娜丽莎的微笑真饷很神秘啊!
动动脑三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由意大利著名画家创作的油画,画中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
A.彼特拉克B.达・芬奇C.米开朗基罗D.拉斐尔
足球王国
意大利是世界一流的足球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联赛,共获得过4次世界杯冠军。足球在意大利非常受欢迎,据说10个意大利人中就有7个爱踢球。
1.球迷们总是喜欢用各种特别的方式给自己的球队加油。你知道意大利球迷的脸为什么常常涂成绿、白、红三色吗?
2.一只用黑白皮子缝制的足球,黑皮子是正五边形,白皮子是正六边形,每块黑皮子周边缝了5块白皮子。已知整个足球面上有12块黑皮子,那么白皮子有几块?
招牌美食――比萨和意面
比萨饼的发源地是意大利那不勒斯,而不是比萨城哦!
意大利面的形状非常多,除普通的直身粉外还有螺丝型、弯管型、蝴蝶型、贝壳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