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质量分析篇1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化学教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8-05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0

备考复习之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教材梳理、提炼、去粗取精。复习的要旨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课本内容考点化。化学复习之于学生,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简言之,初三复习的价值在于帮学生诊断、暴露、整合提升。

初三备考复习教学大体都是从三个重要环节着手:即备课、上课、讲练。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初三复习时间紧张,复习课很难上好,原因之一就是备课不精。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如果教师一味凭借主观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无疑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只有实现“内容考点化”的初三化学复习备课,才能有效提高初三化学备考的复习效益。有鉴于学业考试试题的导向作用,本文拟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高频考点进行剖析和总结,把脉学考最新动向,诊治化学教学的“病理现象”,提升复习课堂效益。

一、卷面分析:“望”学业考试之结构脉络

纵观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从题型、题量、内容等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度控制较好并且趋于稳定。客观题比较基础,有利于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即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主观题中的填空题难度适中,综合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具有合理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择优选拔。

二、数据剖析:“闻”考试评价之反馈信息

试题的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可认为试题总体的难度越小,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通过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难点分析发现,所谓难点,多存在于教学和考试关注角度的分歧之处。“考试大纲”中罗列的陈述性知识,而不是考试所考查的策略性知识,即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的策略。所以,单纯依靠押中或复习陈述性知识来应对学业考试,而不让学生学会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和深化知识的策略,正是学生考试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例如:2011年广东学业考试的第16题,表面上看考查的内容有:“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在考试大纲中都属于基础知识,一线的教师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在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中都是十分重视和训练的知识点,但学生的考试结果(难度达0.5)却显示“这是一种难题!”根源在于试题中设置了新的情境――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而隐藏了“物质的微粒性”的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策略,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用熟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统计和分析对常年执教毕业班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值得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①对于一份25道化学试题的试卷,真正的难题有哪些?②为什么知识点貌似都讲过,为何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仍不如人意?③卷面上所谓没有考到的知识点真的没有考查吗?

三、课标寻踪:“问”学考命题之思想立意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和要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内容范围以5个(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形式给出。”根据这5个一级主题的评价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对近年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逐题进行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广东化学试题在保持了题型、总题量、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学科内部5个一级主题的考查内容在题目数量、赋分值的分布上有所调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大知识板块在学业考试命题中的地位,对化学复习中核心主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科学探究――课程核心、举足轻重,分值最重,难度最大

自2013年起,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说明: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落实在另外四个主题的考查中,试题内容比例:25%~30%。科学探究的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的气体制取、物质的性质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优化等等。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逐步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题型也推陈出新,在选择题、填空甚至计算题都屡有出现,实验题的形式也是多样化。

2.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部分、知识主干

有关本主题的命题,近年的化学试卷除了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及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在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时,均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载体进行考查。

3.物质构成的奥秘――学好化学的关键

本主题聚集了大量的化学用语,这个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和表达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内容抽象、易于混淆,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内容较难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属于教学中的难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干涩为丰润,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物质的化学变化――理论基础、能力为本

这一主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会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具备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化学与社会发展――体现学科价值、渐受重视

此主题的命题数量和赋分值逐年递增,而且考查的难度不大,体现了学业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彰显学科价值。

四、章节权衡:“切”常态教学之“缺失”症结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试卷分析并不是单纯把试题肢解成单元知识块,把考试当成知识点的随意拼组,因为这样会破坏试题的整体构思和布局,对复习和教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宗旨的学考试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已不再过分关注各单元、各课题的比例,其考点是在于知识的单元组块之间的内部关联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上。因此,对于学业考试中的“章节权重”分析,并不是只停留在从考查知识的表面层次上去归类知识的所属单元课题,而是旨在关注试题的立意和构思,分析试题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凸显知识单元件的内在关联性和整合性。鲜活的考试题例和难度分析,可以呈现和切中平时教学的“缺失”和复习课堂的“症结”,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五、核心聚焦:“诊”学考复习之有效良方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基本知识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核心主干”,是知识内容的选择层面;二是“基础性”,是知识内容的性质层面。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并不都是“基本知识”,因为有些知识不属于“核心主干”范畴。学业考试的“基础性”强调的是“核心主干”的覆盖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实际上,考试没有教学那么广阔的发挥空间,受制约的因素很多,还要满足全省各地区的不同需求,所以一份试卷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学生一整年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所有思维结果面面俱到地呈现出来,只能选取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作为考试内容,并将化学特有的、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对于基础、主干、核心的化学知识是年年必考的内容,只是每年考查的侧重点和试题形式会有所变化,突出知识灵活应用和学以致用的价值。这些在师生备考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命题点,即是化学教师所应该剖析和归纳的核心考点。

基于以上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总题量高达75小题(问),年均考查7道化学方程式,年均分值高达16.2分(统计只是单纯的化学方程式的分值,不涉及含计算的分值),远远高于其它考点。除此之外,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肥、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环境保护、基本实验操作、装置组装与选择、pH、化学用语、化合价、微观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核心热点几乎每一年的学业考试都出现。而诸如多功能瓶的使用、图形数据等考点,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往往是学生最怕的、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六、结语

学业考试不仅是学业评价的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指点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让每个学生收益和协调发展。高质量有水准的学业考试试题,会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促进学生发展;会与教学形成合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共同科学地、有目的地促进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对于学业考试试题,应关注命题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化学学业考试是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过程,而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根据地。当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和考试的共同目标,教学和考试就会在同一标尺下关注试题的内涵和价值,就会互惠共赢,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明贵,徐泓.2014年安徽省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J].化学教育,2015,(7):39-44

[2]刘雅莉.化学高考试题的内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J].化学教育,2015,(5):51-55

初中生物质量分析篇2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材衔接过渡

初高中物理教材在内容深度、覆盖面及表述方式和要求等方面有较大的台阶。

1.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包含力、热、电、光、原。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比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知识层次的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它建立的物理模型,对思维深度的要求比较低。

初中对物理概念的引入一般比较直接形象,叙述简单,要求理解的程度低、思维能力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如在运动学中不提位移只讲路程;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

初中的物理规律少而简单,对规律的适用条件基本上不作重点强调,数学表达式也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道或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一般只要求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的计算,整个内容较少。

2.1从简单到复杂。初中物理教材编写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学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则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以运动学部分为例,初中物理仅限于介绍匀速直线运动,而高中物理则较深入的研究匀变速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更何况还要处理非匀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再说与“力”相关的知识,在初中只是计算一些“二力平衡”的简单问题,而高中则要处理“多力平衡”和不平衡的问题。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还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受力分析,等等。再如从光滑平面的匀速直线运动到考虑外力作用的变速运动,从单个物体到连接体问题,从初中的二力平衡到高中共点力的平衡,从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考虑电源的内阻)等。又如力做功在初中公式为W=Fs在高中为W=Fscosθ,其中θ为力与位移的夹角。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的第一个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2.2从现象到本质。初中的物理知识多是以有趣和有用为出发点,主要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观察分析,如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等;而在高中则要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层次。初中物理一般只限于对物理现象的知道、了解,即“知其然”;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要知道其中包含的原理、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初中就有所接触,但是高中物理对其作了进一步深入分析,而且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2.3从具体到抽象。初中的研究对象都是一些具体形象的东西,如平面镜和透镜成像、物态变化等;高中要引入很多抽象的概念,如质点等理想模型、瞬时速度、力的相互作用和受力分析、电磁场、电磁波等。

2.4从标量到矢量。高中引入了初中所没有的矢量概念,物理量的方向成为分析研究问题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的一个知识点。

2.5从定性到定量。高中物理学习对数学知识的依赖逐渐增强。数学工具的支持是学物理的重要条件,初中知识大多数是定性描述分析,在高中更多的要进行定量计算研究,如摩擦力的大小、磁场的强度(磁感应强度)等。初中物理用的数学知识少而浅显。而高中物理要用到更多更深的数学知识,如极限和导数用于瞬时速度的概念,向量代数用于力等矢量的分析。

3.结语

对于走入物理课堂的高一新生来说,虽然台阶客观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材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自然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物质量分析篇3

关键词:湖南山核桃;实生未成花树;嫁接初成花树;叶片矿质营养特征

中图分类号:S6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13502

1引言

湖南山核桃(C.hunanensisChengetR.H.Chang)是胡桃科(Juglandaceae)山核桃属(CaryaNutt)中重要的一种。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湖南等省就开始进行野生湖南山核桃的人工驯化栽培,但由于研究起步晚,相关生理特性了解少[1],尤其是湖南山核桃幼树童期长,成花比较困难,一直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营养是果树花芽分化的重要基础[2],而目前,未见有关湖南山核桃叶片营养与幼树成花关系的研究报道。为此,本研究将比较分析湖南山核桃实生未成花树和本砧嫁接初成花树的叶片营养特征,以期为今后研究湖南山核桃花芽分化的营养基础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贵州省锦屏县三江镇国有林场5~6年生湖南山核桃本砧嫁接初成花树和5~6年生湖南山核桃实生未成花树。

2.2试验方法

于8月上旬,选择有代表性的湖南山核桃本砧嫁接初成花树和实生未成花树各6株,采取其树冠中上部当年生春梢短枝中部复叶各100片。样品取下之后,立即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在105℃的恒温箱中杀酶15~20min,再在70~80℃的烘箱中烘干,磨碎、过筛后装入自封袋中备分析。

叶中N含量测定用凯氏法;P含量测定用钒钼黄比色法;K含量测定用火焰分光光度法;Ca、Mg、Fe、Mn、Cu、Zn元素含量测定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体测定方法参照鲍士旦主编《土壤农化分析》[3]。

2.3数据分析

按照2株1次重复计算各指标平均值后用DP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N、P、K、Ca、Mg营养差异

从表1营养测定结果得出,湖南山核桃嫁接初成花树叶片P、K、C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实生未成花树,平均含量分别为:0.24%、0.69%和34.09g/kg。而N、Mg含量在湖南山核桃嫁接初成花树和实生未成花树之间无显著差异。

3.2Fe、Mn、Cu、Zn营养差异

从表2营养测定结果得出,湖南山核桃嫁接初成花树与实生未成花树叶片Zn之间有显著差异,含量分别为:93.71mg/kg和82.40mg/kg。Fe、Mn、Cu含量差异不显著,从含量平均值来看,嫁接初成花树含量总体趋势高于实生未成花树。

4讨论与结论

湖南山核桃幼树童期长,实生树一般要8~10年才能开花结果,而果树嫁接能够削弱树木的顶端优势,促进营养生长,有利于缩短幼树童期,从而提早开花结果[4]。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中,多数对植物花芽分化有影响。氮是蛋白质、氨基酸、多胺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关蛋白质[5]、氨基酸[6]、多胺[7]在果树花芽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磷在植物体内主要以核酸、磷脂等有机磷存在,RNA和DNA的含量可作为衡量一些植物花芽分化的生化标志[8];K在某些酶中起着活化剂的作用[9];而Ca也常常充当第二信使,对果树的花芽分化产生作用[10]。结合本研究结果来看:湖南山核桃嫁接初成花树N、Mg以及微量元素Fe、Mn、Cu含量与实生未成花树无显著差异,而P、K、Ca极显著高于实生未成花树,Zn显著高于实生未成花树,这就表明P、K、Ca对湖南山核桃的幼树成花有促进作用,尤其对幼树早期雌花芽的形成有重要影响[11],但其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吕芳德,黄菁.山核桃属植物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5,23(2):72~75.

[2]曹尚银,张秋明,吴顺.果树花芽分化机理的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3,20(5):345~350.

[3]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曾骧.果树生理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5]郭金丽,张玉兰.苹果梨花芽分化其蛋白|、淀粉代谢的研究[J].内蒙古农牧学报,1999,20(2):80~82.

[6]刘俊松,张上隆.柑橘花芽分化期结果和未结果树氨基酸含量变化[J].西南大学学报,2008,30(2):71~76.

[7]徐继忠,陈海江,李晓东,等.外源多胺对核桃雌雄花芽分化及叶片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4,31(4):437~440.

[8]石万里,董伟敏,夏宜平.核酸、蛋白质代谢与花芽分化的关系[J].浙江农业学报,1992,4(4):178~181.

[9]罗羽洧,解卫华,马凯.植物营养、核酸与果树花芽分化的关系[J].北方园艺,2007(5):72~74.

初中生物质量分析篇4

[关键词]推理思维定性推理定量推理解题

[中图分类号]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00

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解题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利用化学知识的根本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运行方式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应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培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推理思维能力。现着重讨论如何从定量推理和定性推理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定性推理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

定性推理是指对判断某种物体是否具有某一属性的分析,多用于解决“是否”类型问题。化学中的定性推理多为对某一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全面认识事物,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定性推理思维的过程为观察分析实验的各个环节,从多角度获得事物的初步认识,再归纳概括杂乱无章的初步认识,得出对事物较为完整的结论。最后用结论验证问题,得到最终结论。

例如,某一混合气体可能由CO2、CO、H2、N2组成,对气体进行以下实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点燃所得气体,火焰呈现淡蓝色。又将石蕊试液加入燃烧后所得液体中,溶液未变成红色。问题:混合气体中一定有哪种气体?可能有哪种气体?一定没有哪种气体?本题通过定性推理就可进行解答。具体推理过程为分析实验所显现的结果,得出混合气体的初步认识,再通过综合概括得出最终结论。

第一,根据气体与石灰水反应导致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初步判断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或SO2;第二,根据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初步判断气体可能含有H2或CO;根据石蕊与燃烧所得液体未发生颜色变红现象,分析混合气体内不含酸性物质。

而从题干所给出的四种气体进行分析,根据第一个推理可得出混合气体必然由CO2组成;剩余三种气体中N2不可燃烧,因而混合气体可能包含CO、H2。但是CO的燃烧产物CO2与石蕊混合后会出现变红现象,而H2燃烧产物为H2O,与石蕊不会发生变红反应。因此,混合溶液必定含有H2,而一定没有CO。通过以上实验流程均不能检测出是否含有N2,因此混合气体中可能有的气体为N2。因此,题目答案为:混合气体一定包括CO2和H2,一定不包括CO,可能包括N2。

二、定量推理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

定量推理是指通过对具体数量的运算,再结合定性推理加工运算结果,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该思维模式为分析比较已知量的信息,得出各个量的信息作用及相互关系,再结合一定的概括推理,得出各个量的信息与命题的关系,最后通过详细计算得出最终的结论。

例如,使用CO还原CuO,将4gCuO放入密封玻璃管内,先使用N2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玻璃管内的CuO加热一段时间后通入标准状态下浓度为1.25g/L的CO气体1.14L,使CuO与CO完全反应。待玻璃管温度降至室温后,玻璃管及其内部固体的总质量为51.2g,求反应后尾气的成分(玻璃管质量为48g)。

通过计算可得到反应前固体质量为52g,反应后固体质量为51.2g,反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不变,而CuO反应后变为Cu,再集合CO与CuO反应的特点可知少了的0.8g为参加反应的氧元素质量。通过这一关键点切入问题解答。根据CuO与CO反应可得知尾气必定含有CO2,但是,题干中有CO参与反应,并且题干未表明CO是否完全参与反应,因此本题的焦点在于尾气是否含有CO。因此,可通过定量推理思维,计算本实验中与CuO实际发生反应的CO的质量即可推断尾气是否含有CO。

初中生物质量分析篇5

1.1力学部分

初中涉及到的力只有重力、弹力(支持力和压力)、摩擦力、浮力、电或磁或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初中分析物体受力只限制在两个或三个,计算依据力的平衡条件.初中对合力的研究只限于两至三个,而且是同一直线上的.初中只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只作了解.初中只求同一直线上外力对物体做功、机械能只涉及到动能、势能的定义,动能与势能的大小只涉及到与哪些因素有关,而不需要计算.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力的种类多,受力分析及计算复杂.除了初中涉及到的力以外,还有万有引力、库仑力、电场力、洛伦兹力、安培力、回复力.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外力或合外力大小,由不同的运动规律来求相关力的大小,或者由不同的受力及运动情况来求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相比之下对学生能力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2电磁学部分

初中物理的电磁学部分主要涉及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及静电的应用;串并联电路及连接、开路、通路、短路的概念与识别、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应用与注意事项、电阻的概念及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及电阻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家庭电路与电能表及测电笔的使用,家庭安全用电知识.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磁场的概念、磁感应线、电流的磁效应、右手螺旋定则、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电磁铁.高中电磁学在初中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电阻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多个重要的学生分组实验,增加了安培力、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洛伦兹力、质谱仪、回旋加速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现象、日光灯原理、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变压器、电能的输送等内容.另外,增加了有关电场的知识,使高中的电学部分基本能够自成体系,更好地建构了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

1.3热学部分

初中的热学部分主要是物态变化、分子运动、热量与内能及热机.涉及的知识点有温度、熔化、凝固、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汽化、沸点、液化、升华、凝华、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分子运动论、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热量、热值、燃料放热公式、比热容、物质吸放热公式、热机的四冲程及能量转化、热机效率.涉及到的实验计算极其简单,基本上是记忆内容,对理解能力的要求不高.高中热学部分深化了分子动论、分子力的内容,推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气体的性质等内容,同时深化了气体压强、温度(温标)等概念.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图像表达能力、物理过程理解能力、运用公式计算能力、数学工具的运用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1.4光学部分初中光学知识主要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眼睛与眼镜.主要规律是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高中光学增加了全反射、光导纤维(光纤通信),光谱分析、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光电效应等内容.还涉及折射率的计算与图像的运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1.5声学部分

初中声学部分只学习声音的概念,声音的传播、认识简单波形的振幅与频率,知道音调由什么决定、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超声与次声的概念,了解超声与次声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环节.高中增加了机械波(水波、弹簧波、绳波)、电磁波、物质波、波的图像、波长频率、波速、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多普勒效应、超声波、次声波等内容.

2初、高中物理认识层次的梯度

2.1知识更系统化、全面化、深度化

初中的力学只介绍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力、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变速度直线运动,而且侧重于现象与定性描述,高中由初中的标量过渡到矢量,而且深入到本质,每种量对应的变化规律都以公式的形式出现,由定性描述过渡到定量描述.

2.2突出物理量与物理过程的分解与合成

初中只涉及简单的物理量及物理过程,高中将知识系统化、全面化,所以它突出物理量的分解与合成.例如,初中关于合力问题只涉及到同一条直线上二力合成,关于等效电阻,常描述为总电阻,对合成思维提得很少,更不用说将一物理量如何分解了,高中则注重合成与分解.

2.3注重物理模型的建立

初中物理知识可以说是很浅的,它用模糊描述,而高中更注重精细,常建立物理模型.初中只讲物体、杠杆、滑轮、滑轮组,好象这些简单机械没有质量或存在摩擦,电流表、电压表都没有内阻,电源也无内阻,电源输出的电压是恒定不变的.而高中则给出模型,如质点、轻绳、轻杆、光滑面、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绝热材料、点电荷、电场线、等势面、理想伏特表、理想安培表、磁感线、分子电流、光子、薄透镜、卢瑟福模型等.

2.4注重准确,讲究严密性

初中物理往往是大致的描述问题,对物理概念也是这样,往往近似地研究问题,对有些次要的量或因素总是忽略不计.而高中则注意准确性与严密性.例如,初中讲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中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应线运动.很显然它不全面.而高中讲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这一描述适应所有情况,准确到位.

3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上的梯度

3.1形象思维建构知识与抽象思维建构知识间的梯度

初中知识往往是很肤浅的、单一的、静态的、最简单的知识.只要观察一些现象,简单分析,就能归纳出结论.学生在旧知基础上同化新知,往往只用形象思维就能达到结果.而高中知识往往是复杂的、合成的、立体的、动态的.要利用旧知来同化新知,达到知识的迁移,是不能直接观察,而是利用图像分析、数学函数分析、结合分解法将复杂知识分解成几个简单知识才能认识它们,最终才能找到物理现象中的本质与规律.所以用形象思维来建构知识是不够的,往往都是用抽象思维来建构知识.显然,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它们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例如,在初中我们建构速度这一概念,我们用某一确定的路程与对应时间的比值来建构它,这是很形象的思维过程.而在高中我们要建构瞬时速度,要模仿初中的思维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用到极限的数学方法,同时还不能忘记高中的速度是矢量.

3.2指导记忆型学习与独立理解型学习间的梯度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智力水平还不高,自主独立性很差,学习也是一样,往往要老师来引领,指导他们学什么,怎样去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往往是记忆型的学习.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与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学习经验基础上,知识量的增多,全靠教师指导来学习,在时间与精力上是不允许的,教师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很显然这两种学习能力的层次不同.例如在初中,学习测量,教师往往指导学习观察什么,怎样使用刻度尺,会出什么错误,然后指导学生练习哪些题目,教师再逐一订正讲解.而高中学习阶段由于时间关系,对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的使用相对高中知识来说已是非常简单的内容,不可能做到每个环节都来指导,让学生去记忆.只能作介绍使用方法,最后举几个例子,布置几道作业.其它的事都是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就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许多地方只能独立理解了.

3.3用语言文字描述物理问题与用数学公式或图像描述物理问题间的梯度

初中物理知识很肤浅,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也很肤浅,对物理问题的描述只能用语言文字来进行,而高中知识较深,物理规律较多,学生的数学知识也达到相应的水平,许多物理问题用语言文字描述往往会达到几百字,很不方便,但改用数学公式或图像就简捷得多.例如,初中对某个力对物体做功,只讲力的大小,物体运动的距离就行了,高中涉及到变力,而且方向与距离不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力的变化规律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只能用一数学公式来表示,路径用文字更难以表达,但画一个图像便一目了然.然而,在初中将数学公式或图像表示,学生看不懂,又不比文字表达简单.

3.4单向思考问题与空间想象问题之间的梯度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是单一的,某种变化也是单一的或先向什么方向变化,再向反方向变化.所以学生思考问题只要向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思考即可,而且许多问题都是一维问题,不会出问题后的问题.而高中思考问题不是单一的,某种变化也可能不是向某个方向的,许多问题带有问题后的问题,许多问题带有两维性.例如,初中在研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一个小球撞击一木块,小球速度变小了,木块速度变大了,最后木块受到摩擦力,又慢慢停下来.就是这样一个物理过程,思考起来都具有单一性,单向性.而高中在研究碰撞问题时,可能要研究碰撞后的物体受摩擦力做功,然后物体可能在圆周上做圆周运动,圆周运动后可能做平抛运动,它从一维问题变到二维问题,从一个规律变到另一个规律.显然,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与初中之间有很大的梯度.

3.5观察总结型问题与综合分析问题间的梯度

初中教材的知识层次很低,很多知识是从观察中来的,许多问题也是观察型的,只要学生观察便很容易总结出结论的.而高中教材的层次高,许多现象观察不到本质的东西,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发现其本质与规律.所以,我们说初中学生具有的能力层次是观察总结型的,高中学生的能力具有综合分析型特点的.例如,初、高中都研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初中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找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最后得到一个定性的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粗细、温度有关.最多是说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粗,电阻越小之类的结论.而高中实验后要得出电阻定律,这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

4做好初高中衔接的降阶对策

初中生物质量分析篇6

【关键词】倒推法物理计算应用

一、物理计算题概述

由于计算题在初中物理题型中的位置比较特殊,是综合性的统一,考查面比较广,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技巧、语言表达及归纳能力、计算能力及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等,可谓是一题多用。但是,初中学生在计算题上却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计算题是望而生畏。在所有题型的得分中,据有关部门统计,计算题的得分率是最低的。而在中考中,计算题在中考题分值的比例上却居高不下,并且有进一步再提升的趋势。

理综综合中物理是由90分,纯计算题占了25%以上。可见,计算题在初中中考物理这一科目上的位置极其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从容面对计算题呢?我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在这方面的锻炼不够,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

二、计算题解题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就是要克服计算题的害怕心理。也就是要正确地面对困难。

第二步非常重要,是将单位统一。在物理等理科考试中,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必须注意运算中的单位,要细心,不能出错。

当然,真正做到得心应手的解题,说起容易其实也不容易,因为这并非是一日两日之功。它在于平时的积累、练习、思考、探索。相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就一定会不再怕计算题了。下面就计算题作出一些解析,以供参考。

三、初中计算题的例题分析

例题1:一块冰内含有一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正好悬浮于水中,此时量筒内的水面升高了4.6cm.当冰融化后,水面又下降了0.44cm.设量筒内横截面积为50cm2,求石块的密度是多少?(水=0.9×103kg/m3)

精析从受力分析入手,并且知道冰融化,质量不变,体积减小,造成液面下降.

已知:S=50cm2,h1=4.6cm,h2=0.44cm

求:石

分析:要计算石块的密度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知道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石块的体积可以根据冰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冰的体积,石块的质量可以用重力等于是浮力的知识求得,由于是悬浮,表明石块和冰排开的体积的重力等于浮力。因此,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求解。

解V冰+V石=Sh1=50cm2×4.6cm=230cm3冰融化后,水面下降h2.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我们对要解决的一个力学和一个电学题目的分析,我们得出要解决中考物理计算题,并不是没有方法,关键是我们要掌握好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将倒推法运用到计算题的分析和解答中,这样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不变,以变应变,从而一通百通,做到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

[1]何伟.逆推法——初中物理计算题解答的“金钥匙”[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