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篇1

[关键词]物探方法地质灾害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P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275-01

1概述

物探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物探工作中,要遵循相关的原则,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明确了物探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原则,并了解了其在,地质灾害调查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对地质灾害调查中常用的物探方法进行了探讨。对进一步发挥物探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作用,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地质灾害多发区的人身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物探是当前地质工作中的一项现代化勘查技术,在灾害地质调查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它的特点是快速、全面、准确、省时、经济,尤其是在一些较敏感地区,它可以做到无损检测。为有关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

2地质灾害调查中物探方法的任务

物探工作是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并贯穿于其始终,它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任务可分阶段综合概括如下:

2.1事前预测

2.1.1充分利用区域物探资料,研究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了解地质灾害事件可能形成的地质背景、条件和类型,初步预测并圈定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的靶区;

2.1.2在初步预测、圈定的靶区内,分析目标地质体的地层物性特征和发育规律,选用合理的方法技术和先进的物探仪器对目标地质体进行数据采集,并尽量多地获取其他的地质信息和物理参数。

2.1.3通过计算机的精确计算与科学分析,显示目标地质体的赋存形态、地层产状、构造规模、埋藏深度等地质特征,为资料解译提供必要的剖面、平面或三维图形;

2.1.4结合区内已有的钻探、岩土力学参数和地质环境条件,加强综合研究,对探测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客观评估,并提出下一步工作部署或治理对策。

2.2事中监测

2.2.1依据地质灾害已发区的地层物性特征和发育规律,选用先进的物探方法技术和高精度的物探仪器,对灾害地质体及其周边地区实施应急探测或长期监测,获取真实数据;

2.2.2通过计算机的精确处理并输出可供地质解译的各种图件,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背景和条件,综合其它地质资料,对灾害地质体的分布现状、灾害是否还会形成、延续甚至扩大的可能性作出迅速判断,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如何控制或防治的措施与对策;

2.2.3对地质灾害治理实施全过程监测。

2.3事后检测和监测

对已完成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依据其内部结构的物性差异,选用合适的物探方法和检测仪器,对工程质量实施无损检测,为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提供科学数据。同时,还可以针对工程需要选用专门的检测仪器,对地质灾害发生区或常发区实施定期或长期监测。

3物探的主要方法

物探方法的种类较多,下面介绍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常用的几种物探方法。

3.1电法

以自然界的岩(土)层由于其种类、成分、结构、温度和湿度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电性差异为前提,通过获取的电参数来解决相关地质问题。该方法由于装置的变换可以导出多种解决不同地质问题的方法。目前,地质灾害调查中使用较多的是电测深法和在其基础上利用多路电极转换器来实现对供电与测量电极自动转换的高密度测量系统,它们在岩溶、土洞、塌陷、滑坡、堤坝渗漏等地质灾害勘查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除反映灾害地质体与周围介质的电性差异外,往往由于溶洞或断裂破碎带充水(泥)而引起了低阻变异,在电测深曲线和断面图上均呈现电阻率曲线扭曲和梯度变化,这些信息很容易被人们捕捉,它是勘查岩溶、土洞、塌陷和滑坡的主要异常标志;尤其是高密度测量系统,其分辨率和效果均优于其他方法,它具有较好的分层和探测细小目标的能力,非常适合于堤防隐患探测和浅部岩溶、采空区、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探测。

3.2浅层地震

浅层地震是研究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岩(土)层中传播的规律来解决浅层地质问题的方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地震波的激发方式一般为敲击法或落锤法,当敲击或落锤能量弱时,在确认不引起或不诱发地质灾害时可考虑采用小药量爆炸法。

3.2.1折射波法

折射波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常用于研究地下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如覆盖层的厚度、目标界面的埋藏深度、展布形态)、断层位置等,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3.2.2横波反射法

横波又称剪切波,其传播速度与介质所能承受的剪切力以及各种弹性参数密切相关,在浅层勘查中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确度。因此,利用横波反射技术来探测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地下构造和地层界面,划分岩土性质,判断地基是否存在砂土液化,预防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横波的速度值与地层的松散固结程度、承载力、切变模量等紧密相关,它更能反映覆盖层在地下水潜蚀作用下原状结构被破坏的特征。因此,横波波场异常又是判断潜在岩溶塌陷危险区的重要标志。

3.2.3瑞雷波法

瑞雷波是一种沿自由表面传播的振动波,它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有关,所能达到的有效勘查深度与振动波长、频率有关。通过测量不同频率成份瑞雷波的传播速度就可以确定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情况,这是因为传播速度的变化反映了振动波经过一定范围内介质密度的变化情况,而振动频率可以确定探测目标物的深度。

浅部岩溶发育带、破碎带、裂隙带、采空区、地基松软层以及滑坡软弱层等,由于其与周围介质的密度不同,瑞雷波的传播速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利用这一特征,我们可以较容易识别这些灾害性的波速异常。

3.3地质雷达探测技术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主要是利用脉冲电磁波来对目标物及隐蔽介质进行探测,通过仪器向地下发射的高频宽频带脉冲电磁波随介质的电特性及几何形态变化,来进行介质内部结构及目标物埋藏深度、形态的判断。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如今的地质灾害调查中经常被用到,尤其是当地下有介电或介磁特性分界面的时候,选择的采集参数合适,便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这一探测技术的速度快且精度高,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3.4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实际上是感应类电法中的一种,它以勘查低阻良导体为对象,主要是观测目标地质体受感应产生的二次涡流讯号。一般来说,只要探测目标与围岩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通过研究区内地下电性分布结构,就可以圈定目标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及几何形态。在高阻覆盖区具有较大的探测深度,也有较好效果。主要适用于充水断裂破碎带、溶洞、滑脱面及水源地勘查等。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整个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物探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在缩短营救周期的同时,还能及时、准确的体现出物探的经济价值。由此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加快物探技术的研究,使其性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张林生.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01).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篇2

关键词:公路滑坡;处治对策;全面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前言:我国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公路滑坡灾害,特别是在山区公路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该现象尤为显著。因此掌握科学合理的处治对策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本文将进一步阐述。

公路滑坡原因分析及防治现状

1.1边坡稳定性分析

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3类: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非确定性分析方法。此外,现场监测评判具有直观、有效等特点,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坡体变形演变过程,它做为以上3类评价方法的依据、参考和补充,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部的大开发,人类工程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滑坡地质灾害有越来越频繁之趋势,滑坡治理研究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由于滑坡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加上不同地段滑坡地质体特征不同。公路滑坡的产生与公路沿线斜坡的岩土性质最为密切,最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层必须具有受水结构、聚水条件和软弱结构面。因此,公路沿线斜坡内软弱结构层面的存在,是滑坡产生的内在条件,当该软弱层因自然作用或工程活动而处于临空状态,且受水软化,则其上覆地层就很可能发生滑动而产生滑坡。

1.2国内公路滑坡防治

国内对公路滑坡灾害已有较多的研究。例如广州地理研究所的刘瑞华等人指出了广东省近年公路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成因机制和触发因素,提出在道路选线和施工时,应重视地质环境调查,必须对路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场地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提高防灾意识。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张长安等人对公路滑坡机理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山区高等级公路不可避免地会频繁出现高填、深挖方路段,相伴而来地出现了较多的高填方路堤边坡滑坡及路堑边坡坍塌等地质灾害现象,并给出了公路滑坡稳定性计算和评价方法。东华理工大学周龙茂、合肥工业大学的施小平等人。对武宁至吉安高速公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导致公路滑坡的因素很多,其中边坡岩土类型和性质、构造特征、风化作用、地貌特征以及水的作用是主要因素。

1.3国外公路滑坡防治

国外对公路滑坡灾害问题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1971年,Hewitt和Borton提出了“一地多灾”的研究计划。即针对某一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的种类可能有多种。应找出每种公路地质灾害的强度、轮回周期和过去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80年代Radbruch-Hall绘制了1:750万全美大陆环境地质评价图系。选择了滑坡、火山灾害等地质问题作为评价指标。Mario和Ellen在分析地区滑坡等不稳定性引起的公路地质灾害敏感性和土地及生命易损性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将二者合成。产生了风险评价分区图。伴随着各种公路地质灾害评价系统的建立。为公路滑坡灾害的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2.公路滑坡处治设计与治理措施

2.1高速公路滑坡处治设计

(1)勘察设计阶段重视地质勘察。滑坡处治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地质勘察成果,因此,应从人力、物力上要给予充分保证,安排合理的勘察周期,工作中应提倡按照地质勘察规范进行地质勘察,对违反规范的行为应坚决杜绝。

(2)滑坡的初勘和详勘各有侧重点,工作思路要清晰。初勘阶段重点是滑坡数量、规模的调查,辅助少量勘探工作,提出一些路线调整的意见;详勘阶段重点对确定的滑坡体进行有效勘探、测试、试验工作,提取相关参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为工程处治提供可靠依据。

(3)编制滑坡勘察成果文件应及时。地质勘察成果资料是指导设计的依据,资料严重滞后将影响滑坡处治(防治)设计工作,更影响到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因此,确保在设计之前提出勘察成果至关重要。

(4)总体设计原则确定之后,对于具体的滑坡灾害,做好安全可靠的处治设计必不可少。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大动脉,功能要求比较高,按照相关规范规定,其安全可靠度级别应为一级;滑坡处治不当,造成高速公路功能缺陷,或者经常中断,这种问题是不容出现的。因此,高速公路滑坡灾害防治的设计必须做到安全可靠。

2.2公路滑坡处治对策

引起公路滑坡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土性、岩性、风化、降雨和地震等因素。在实际工程中,滑坡往往是发生在暴雨过后。因此试验时需要测试试样饱水后的物理力学参数;提出滑坡的常规评价分析方法的技术流程。从外业调查、室内外试验、滑坡稳定性评价分析、加固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指导工程实践的操作;公路在选线过程中应重视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估。避免将路线选在滑坡体上,同时在施工时应尽量避免频繁出现高填、深挖方路段。在山区公路中对填挖交界的路段须重点处理。避免产生公路滑坡灾害;滑坡治理和维护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滑坡的动态检测和监测。及时掌握滑体的位移变形情况。为滑坡的治理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目前关于滑坡评价分析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

2.3公路边坡失稳治理依据和方法

(1)滑坡勘察成果结论要科学,并且要实事求是

滑坡勘察成果结论是处治设计的依据,设计的合理性主要是基于滑坡勘察资料的准确性之上的。因此,滑坡勘察成果结论要科学,就是勘察要按规范规程进行,质量要点要控制好,比如说,滑坡周界范围要划分准确,判定滑动面要深思熟虑;资料分析有理有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相互佐证结论。滑坡勘察结论实事求是,就是不要人为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做起来比较复杂,应该尽力克服各个方面的干扰因素。

(2)高速公路滑坡处治设计应以稳妥为原则

正如前面所讲,高速公路滑坡灾害处治要达到一级的可靠度。滑坡一旦造成路基!桥梁!隧道等损坏后,修复工程量大,时间长,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比较大,设计处置工作应该做到万无一失。因此,高速公路滑坡处治设计应以稳妥为原则,加大一定的安全储备是上策,相反,冒险的结果可想而知,对于建设的任何一方都是得不偿失的。

公路滑坡处治效果评价

公路滑坡处治效果评价是对已经完成支护治理后的公路滑坡工程项目所达成的目标、施工过程、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通过分析防治目标、功效是否达到、防治工程措施是否经济、合理,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为以后滑坡防治工程的勘察和设计提供依据,使滑坡处治更为科学、经济、合理。

公路滑坡处治前稳定性分析评价大多数是在极限平衡法基础上,计算设计出一定数量的某种支护结构,分析其治理后的稳定性和工程造价,通过建立设计参数与稳定性及加固方案造价之间的映射关系,利用某些方法来选择出最优的设计参数,优化选择合理滑坡加固方案。随着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逐渐增大,对公路滑坡灾害防治的要求更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更加重视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建立公路地质灾害数据库,创建息系统,合理选线,综合治理,使我们的公路工程建设,更大程度地造福于人类,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安全、便捷的环境。

结语

公路的滑坡现象是公路交通的重要安全隐患,通过对效果的准确分析和对外国经验的借鉴和思考,完善国内公路滑坡的防和治,这种研究与实践结合必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欢欢《公路滑坡处治效果评价研究》,科技与企业,2009,1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篇3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一、提高认识

由于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我国的矿产开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矿产开采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这种条件下的矿产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地质灾害事故频发。危及生命的矿难和环境灾害时有发生,近年来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根据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及发展规律、特点,将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详细分类,并根据其各自特点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二、勘查方法

由于矿山的地质灾害都在深部发生,勘查多采用遥感信息技术与物理勘查方法。

(1)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目前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遥感集合“3S”技术,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可能的分布、发生地点与区域。如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危点位精确定位,并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叠加分析,预测灾变发生趋势。

(2)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主要指应用物理手段,探测岩土圈层相关信息,确定采空区、断层位移、磁场变化等可能的灾害伴发信息,对地质灾害进行提前分析与预测。地球物理勘查矿山地质灾害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法等。这些方法是预测潜在矿山地质灾害重要技术手段。

(3)环境化学勘测方法。在矿山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中,人们也常常使用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例如对矿区环境污染的监测,化学探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确定污染因素、预测污染趋势、追溯污染源、划分污染区,为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由于时空特点与产生条件各有特点,随着矿山地质勘查的手段逐步应用,我们应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才能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有些矿山地质灾害我们能从主观上加以预防,有些地质灾害由自然诱因引起,我们不可能有效预防,因此我们制定具体的防治手段应包括如措施:

(1)建立和完善矿山开采前的风险评估与环境评估,并制定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体系。做到开采前严格评估,开产中积极防范,开采后积极恢复,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恳纳入法规,强制推行。

(2)加强宣传,普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矿山开采人员素质,增强其对地质灾害的危机感与警觉性。提高矿山生产过程中全员防灾、减灾技能与手段,强化矿山地质灾害的防、险避险、抢险培训。

(3)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对矿山地质进行严密监视,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灾害施行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矿山地质与环境生态动态跟踪与管理体系,避免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4)加强矿坑、矿井边坡设计,进行边坡监测,坚固挡墙稳固边坡地质构造,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及时做地质勘察,并做好预防措施。合理建设尾矿矿坝,形成稳定矿场与尾矿库,降低滑坡和塌方风险。

(5)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做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同时做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

(6)加强矿山环境监督与检查,进行全面、系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影响评估。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矿、低产能矿场进行坚决关停。对于污染型采矿区,制定科学开采和“三废”排放方案,减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矿场开采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于可回填的废矿进行积极回填。

(7)对于闭坑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应该及时进行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复垦,提高土地复垦率,结合生态措施实施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通过上述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矿山的生态功能,达到生态恢复和维护人类与环境和谐的目的。

(8)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按一定比例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如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政府资助矿山环保、地质灾害调查防治等基金。

(9)在矿山开采区应严格禁止私采乱挖和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积极推行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和景观。监督与制止开采弃渣胡乱堆弃和不加处理排放,强制其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篇4

【关键词】地质灾害;环境;现状分析;防治措施

四川省的特殊地理结构,形成四川没有川的特殊地势,但是辽阔的山势地貌也给当地的矿藏开采带来了优势,因为山脉延绵下就是矿产资源的集聚地,四川独特的风景面貌再加上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当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推动作用,而且对技术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打好了基础,例如:对于专业岩土的勘查和设计、咨询、监理等项目的建设都有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就以为何重视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措施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给地质勘探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1研究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分析的重要性

1.1是对当地经济发展切合实际的主要保证

四川属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而且四川的生态环境脆弱,经常性的地质灾害就有: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结构特殊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例如:四川08年的5.12地震,所引发的灾害促使当地的经济环境极近终断。所以要把握当地经济建设的有序性,必须把当地的环境生产状况掌握到位,而且只有掌握住环境才能够把地质灾害的损害程度和预防措施,有针对性的总结出来并进行全面的预防甚至营救。

本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就决定了必须要把地质灾害的现状和防治措施细分到位,而且本地的经济发展只能依助于本地的特殊地质来进行发展和建设,因为特殊的地质构造促使本地的地质探测单位增多,而且引进了外地的先进科学技术,促使专业的地理勘探组织不断成立,同时各组织都具有专业的研究手段,例如: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地质灾害评估、设计、施工手段针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的不良地质灾害进行技术性的研究和治理,从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促进本地经济的稳步发展。

1.2促使地质勘探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针对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就要求相关的本地所在的地质矿藏研究单位必须要把本地特殊的地理情况考虑在内,把本地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作为研究地理特殊情况的首位,从而推进地质勘探工作的实际价值被更多的推广,所以专业化的分析本地的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措施,及时对本地经济的全方面保护,又是对探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的依据。

实力就是影响力,就代表了工程勘察公司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壮大自己,就必须把和自己经营范围的一系列工作手段做到位,例如: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技术手段、各类勘探设备和施工设备、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甚至是相关的先进仪器的购进、相应的工程开发建设的软硬件设施配备,以及应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所采用的应急预案,地质勘探企业要进一步的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是要把以上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在对进一步预防环境地质灾害做好准备的同时,把对地质灾害的环境分析到位,从而把自然灾害的危害降至最低,促使地质勘探企业的实力不断壮大。

2解决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分析的主要方法

2.1尊重科学技术,利用高科技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当代的社会是尊重科学技术的社会,而且利用科技带来社会进步。本地的不良地质特点,不仅对勘探工程的主要地质勘查工作带来影响,同时也会对城市的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因为特殊的地理地质结构直接制约城市的发展建设,即使是在具有良好工程地质特性的岩石中,如果地质结构的空间结构区域缺失,仍然会对建筑构造产生不良影响。任何时候都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实际建设的参考标准,而且利用好科学技术就是勘探企业现代化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在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时,只有把先进的技术设备利用到位,再与理论和实际经验相结合,一定会使勘探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推动力,尊重科学技术才能够对地质中潜在的地质灾害做好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才是当代地质研究机构最应该重视和研究的地方,才会凸显地质探测单位的建设意义,从而促使地质探测单位的实际竞争力也不断地提高。

2.2分析地质掌握核心制约因素

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四川城市的建设中是相当普遍的,而且四川的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威胁,主要是本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水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建设,都会对当地的地质结构产生影响。德阳市处于四川成都平原东北边缘,其发生的地质灾害和人类的经济活动直接相关,所要做的工作主要就是把地质结构中的岩石圈结构分析总结。例如:地质结构会产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四川盆地边缘平缓开阔褶皱带分布的范围、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份的形态和面貌特征、以及岩层褶皱、断层等地壳发生运动时所产生的水平或者垂直运动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变化,就必须把本地的特殊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产生的直接原因进行分析,掌握住环境地质灾害发生和防治的主要措施。

在现代的经济建设中只有把地质的特殊结构和易发生危害的原因调查清楚,才能够对社会经济建设产生长远的影响,而且内部的地质是决定该地区进一步发展经济构造建筑的主要原因,地质结构的密度是决定地壳稳定性的关键,高层建筑的发展都需要了解地质的构造,分析地质情况,把最真实的地质特征分析出来,才能保证本地经济建设的有序性,而且地质内部隐藏着可能发生危害的不稳定性因素,掌握好环境地质才能把灾害和防治措施预案,总结准备到位。

2.3重视人才作用减少事故危害

因为人是各种经济发展建设的基本单位主体,地质勘探单位所面临的特殊情况就必须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加入该队伍,因为地质中各微小的岩石构造,都会隐藏着该地区环境中的地质灾害情况,如果忽略了就会导致环境灾害突然发生时,没有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从而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所以人才是对一个勘探单位存在意义的直接保障,而且人才才会把勘探单位建设得更加的全面和科学化,因此人才是一个组织存在和竞争的核心。

地质灾害不仅会破坏本地建筑的基本形态,而且还破坏农业、工业等更多的产业,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在研究地质环境灾害现状和防治措施中,必须把专业的人才放在地质勘探单位的中心位置,因为地质勘探不光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序进行,而且是为了把更多的矿物质资源能够全面的探测开发出来,充实国家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资源,人才的存在才会做好对地质灾害工作前期的调查预防安排,能够统筹的部署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因此人才在当下被重视和利用,就是对本身单位进一步发展的重视。

3结束语

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分析,就是对地质探查单位存在意义的直接表现,天灾难免,但是我们可以从环境地质中及早发现灾情隐患,将更多的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首要位置,而且分析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对潜在的危害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好预防措施,才能体现出地质勘探工作的实际意义,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对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和防止地质灾害的时候,还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绿色植被的增多,对于滑坡泥石流的灾害减少有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邴国林.“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映汶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篇5

[关键词]地质灾害;必要性;环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48-01

引言

随着当前阶段我国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大力宣传,再加上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最近的几年之中我国在相关地质灾害的治理与预防工作当中投入也随之而不断增加,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为地质灾害的处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改变。地质针对灾害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还会严重的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在很大程度之上限制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因此,针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还需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和技术做好相应的工作,增进对地质灾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方位的提升灾害处理水准。

1.地质滑坡调查的必要性

明确地质滑坡灾害调查与研究分析的重要性,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开展相关的应急调查工作,可以在灾害发生之时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对策,对灾害进行专业性的、科学性的诊断,进而对灾害的发展趋势以及灾害基本性质有着细致的分析,加强对地质滑坡的认识,为制定出恰当的处理对策和应急措施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因此,应急调查处理是地质滑坡灾害防治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需要工作人员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对灾害的浅部特性等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分析,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强调工作的务实性,可以根据灾害的基本状况提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并且制定出最为可靠的应急安全保障措施,避免灾害进一步扩大造成巨大损失,减少灾害治理的资金投入,全面的提升地质滑坡处理水平。

2.地质滑坡勘察的重点问题

在地质滑坡勘察之中应当注重测绘范围、勘察方式的选取以及样品的采集等几个重点环节,合理的把控勘察质量,力求为相关灾害的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可靠资料。

2.1地质滑坡测绘范围由于地质滑坡的形成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而在地面的表层则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形状况,所以地质测绘工作的基本目的往往是针对地面表层的线、点、面变化特征来对地质滑坡进行追踪和分析,并且进行综合调查,得出滑坡的基本性质和特征。针对测绘基本范围的确定,不能够仅局限在已经变形的破体周边,还需要对滑体附近部位相对较为稳定的地面表层进行谨慎的调查和分析。在实践的测绘工作当中经常出现没有对未出现显著变形的山体进行测绘而导致更严重地质灾害的状况。由于滑体变形存在有较多的影响因素、隐蔽性较强、季节性较强,所以测绘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力求测绘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升地质滑坡灾害测绘工作的真实意义。

2.2地质滑坡灾害勘察技术

针对勘察方法和技术的选取也是一个重点步骤。一般的来讲针对地质滑坡灾害的内部结构勘察方式目前比较常用的有物探法、钻探法以及槽探法等,而根据实践的工程勘察所得出的经验,钻探技术工艺在样品采集以及寻找滑面等方面存在有一定局限性,因为钻探法仅仅能够对地面的表层起到一定分析作用,但是针对地质滑坡灾害的勘察,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表层的分析;同时,勘察的技术方式不能够单一化,所以还需要配合原位测试,提升勘察效率。在岩石地质地带附近的地质滑坡灾害一般比较难找寻出较为明轩的软层,所以还需要结合岩石和地质分析来进行综合探讨。在此情况下,应采取双管单动钻探技术工艺进行样品采集,有助于提升滑坡灾害勘察工作的准确性。物探技术术语无损勘察探测技术,相关的弹性波法、电法以及磁法等在不同的地质勘察工作之中均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实践的工作当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滑坡灾害性质选择最佳的技术方式。最后,槽探技术工艺在直观性存在有一定有事,但是整个技术流程成本较高、安全性较差、风险大,所以在实践勘察工作之中采用并不广泛。

2.3地质滑坡勘察样品采集

在针对地质滑坡灾害进行勘察的过程之中,样品的采集是一项重要工作,样品分析实验所得出的数据结果是针对滑坡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评价分析滑坡稳定性的重要前提依据,而按照常规的样品采集方式,往往很难从钻孔之中选取合适的样品,而干钻技术工艺会进一步的导致岩石中心部位失水并且固结,进而难以达到实验分析的目的。另外,在样品分析的计算工作当中运用大量的力学参数以及经验数据进行结果的分析,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治理的风险,但是会增加治理工作的成本,不利于实践工作的开展。常规的技术方式诸如探槽技术和浅井技术等,则需要针对滑体的滑动面进行大量揭露,造成安全风险的增加,并且也进一步增加工作项目成本。因此,应当选取一槽多采以及槽侧壁采样的工作方式,合理的减少样品采集的数量;与此同时,降低工作成本,确保最为准确的数据分析计算结果。

3.地质滑坡灾害治理对策

常用的分析方法多为极限平衡法,其假设条件为:土质均匀、材料的强度变化小大、工程尺度小,应当考虑土体的压缩性,滑坡体沿着滑面滑动,滑坡体各个部位同时达到最大强度,而实际中的地层滑坡并小如此,也并非简单折线或弧线滑面所能完全控制的。有限元、离散元法虽然较先进,但他必须建立在监测数据的取得上才能有效反分析。因此,在滑坡体的控制模型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认真对待。在设计前应重新进行现场核查这一过程,对新增或后期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必要时需进行验证性补勘工作。另外,针对桩距的选取,一般需要结合地质的含水情况、滑体的密实程度、推力的大小以及桩距的横截面积尺寸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一般的状况之下,当滑体较为完整且密实之时,桩距的取值可以偏大,反之则取值需偏小。

一般滑坡的活动强度与降雨量的大小成正比,成因分析中多指出了滑坡体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大气降雨,而在工程治理中应用最多的却是主动或被动工程抗滑为主,工程抗滑固然重要,但其成本较高。只有根据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进行防治。笔者偏重于把滑体地下水的防控及监测工作作为一般中小型地质滑坡或无特殊建筑要求滑坡体的首选方案。

4.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地质滑坡灾害的相关治理对策和治理的具体方案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一个更加清晰的视角对现代化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同时,针对地质勘察范围的确定、地质勘察技术方式的选取以及样品采集等重要工作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探讨,旨在促进灾害防治工作的进步,提升地质勘察工作的水准,力求使得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昌.浅议现代化的地质勘察工作以及地质滑坡灾害的相关治理对策[J].地质工程研究,2013(4)

[2]刘军俊.试论滑坡的识别以及地质滑坡灾害治理对策[J].陕西地质工作,2011(10)

[3]程清华.浅议地质勘察工作当中的滑坡的防治措施[J].岩土工程,2013(5)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篇6

一、梧州市地质灾害治理的基本做法

(一)领导挂帅,把地质灾害治理列为民生一号工程

2002年,广西在全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中,就已将梧州市列为地质灾害高发区。2003年,梧州市便开始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004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把地质灾害整治作为今后几年工作的一号工程,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和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同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整治的日常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等部门人员组成,并设立了工程项目组、工程技术组、项目资金组、房屋拆迁组、房源安置组、综合信息组等6个小组,按其职能分别开展工作。3个城区也相应成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二)强化责任,严格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制定“6.8”灾害治理方案。“6·8”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等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探、设计、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对市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勘测,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并编制了《梧州市区“6·8”灾害治理方案》,根据灾情及分布情况,按照“统筹安排、连片治理、方便工作”的原则,将210个地质灾害点列为急需治理的灾害点。该治理方案于2006年7月28日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对210个灾害点的治理工程措施有2种,一是采取截水渠、重力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板桩、锚杆格构、挂网喷砼护坡等永久治理工程措施;二是采用绿化护坡、筑拦沙坝、建沉沙池、修排水渠等临时防护措施。所有治理工程项目均由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委托广西3家有甲级地灾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和市内3家有地质灾害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查设计,将项目分门别类,相对重大、危险的工程项目由广西设计单位负责,相对中型及小型工程项目由梧州市内设计单位分城区限时完成。

2、明确地质灾害治理目标、责任。市委、市政府要求210个治理点必须赶在2007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以发挥防灾抗灾作用。在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不少治理点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市政府进一步落实责任,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使210个治理项目均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包括项目责任人、技术责任人、行政责任人)和具体工作目标,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问责制度,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2月出台了《梧州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明确了问责对象在整治地质灾害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或者在整治过程中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行为将被问责,并规定了问责方式和程序。

(三)积极筹集地质灾害整治项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该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面广量多,所需投资巨大。为解决整治资金不足的问题,梧州市除了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补助资金外,市政府自筹部分资金。同时,还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的整治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210个急需整治的灾害点中,有50个灾害点确定了整治责任单位,如公路局后山边坡,全部由公路局自筹资金实施整治;有38个灾害点由市直、区直、中直机关共56个部门单位捐助资金进行治理。由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地灾治理工作,从而有效缓解了资金的压力,确保治理工作的推进。

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资金的支付程序,每月下旬由分管财政的副市长主持召开资金调度会,审定各城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业主的资金支付额度,然后按规定代扣税金并经财务总监复核后,直接支付给施工队伍(业主),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又防止资金被积压、挪用。

(四)严把工程质量关

该市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办法对治理工程质量实施监督。一方面从市内各设计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量检查组对各项目进行实时跟踪检查,尤其是在施工中不定期深入工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市地灾办,由市地灾办项目联系人加强督促落实。质量检查组经常同各项目的监理、设计和施工队伍及时沟通、协调,尽量在施工现场将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推进。另一方面,根据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及重庆市的做法,由市地灾办请示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关于市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统一了验收的资料,明确了各类地质灾害治理的验收标准、程序。并委托广西两家有检验资质的单位对各治理项目的关键工序如抗滑桩、锚杆、锚索、挡土墙等进行随机抽样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经过检验,目前治理工程绝大部分项目都达到设计要求,对个别不达设计要求的,则由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施工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补充完善并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二、有效整治地质灾害的几点思考

梧州市大规模整治地质灾害是近几年的新工作,没有更多经验可循。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梧州市目前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地质灾害治理的责、权、利尚需进一步明确

梧州市“6.8”治理方案按“谁受益,谁治理,谁引发,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原则去实施。但由于历史原因,市区山多平地少,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居民建房不断自山脚向山顶扩展,房屋依山而建,且无规无序,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之房屋密集,边坡支护及排水设施不到位,每逢暴雨季节,山体经常崩塌塌坡而引发地质灾害,危及周边房屋的安全,其责任认定难度较大。如“6·8”灾害是属自然因素造成还是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很难确定,因为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房屋,完全认定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治理责任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确需治理的边坡,在实施工程治理时必须拆除部分周边房屋,需要给予拆迁补偿,这部分资金若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有难度,若由政府全部出资治理和补偿,又会使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地质灾害治理是政府的责任。因此,目前梧州市规定,近几年房地产公司建设的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的边坡治理责任,由这些房地产单位、部门承担;而私人住宅及原单位(部门)70~80年代建设项目和学校的边坡需进行地灾治理的都由政府实施治理。今后,必须进一步明确治理责任主体,居民房屋等所有受益者,应该有一份治理责任,也就是要担负一定比例的治理费用;对于需搬迁避让的,政府只给予经济补助,而不能作为房屋拆迁补偿全额补足,也就是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二)必须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梧州市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受威胁人口多,且很多房屋建在山上,如何保证老百姓不被地质灾害威胁需要全市统一规划,全盘考虑,科学治理。一方面地质灾害的整治不能为治理而治理,应与城市旧城改造结合起来。如对石鼓冲、平民冲、冰泉冲等万秀区河东片80年代前建在山上的房屋实行搬迁,进行集中安置,并对河东片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既可以进行旧城改造,又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彻底消除地质隐患,让居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地质灾害治理必须与城市景观改造相结合。梧州市属于一个山城,应利用山来点缀、装饰城市,使之更漂亮、美观。因此,工程措施必须结合山坡以及周边环境、建设物的特点,有些植被、建筑物和设施能保留的,应尽量保留,对景观有影响则在设计时就应考虑拆除,根据山坡的不同景观而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以达到既消除地灾隐患,又改善城市景观的效果。由于地灾点多且广,要全面彻底整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只是实施近期整治,而中期、远期整治必须严格按照《梧州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7~2022年)全面分步实施。

(三)解决好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根据《梧州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7~2022年),梧州市区近、中、远期整治地质灾害的勘查和治理经费估算需3亿元,搬迁避让费用2.5亿元,共计需5.5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不足还需要多方筹措解决。目前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外,还尝试通过地质灾害治理产生的效益以及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