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的作用篇1

[关键词]责任包干制;优质护理;作用;地位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1(c)-0173-02

自2010年3月卫生部启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1],本院积极响应号召并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活动,从2010年的3个示范病区增加到2011年9个示范病区,重点在于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2012年本院在总结前两年的经验和进行效果评价后,在全院住院病区推广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进行护理工作模式的改革,落实责任包干制护理,实行护士和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对一服务[2],并在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对工作流程、排班模式、护士绩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县级行政区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000张,护理单元30个,其中病房护理单元21个,年门诊35万人次,年住院30000人次。全院现有护士491名,其中病房护士317名。2010年4月,本院开展优质护理试点工作,优质护理示范病区9个,重点夯实基础护理。2012年1月在全院住院病房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改革护理工作模式,落实责任包干制护理。

1.2方法

1.2.1改变护理工作模式根据护士工作的对象不同,将护士分为前台护士和后台护士。前台护士即责任护士,按照护士的专科水平、工作能力和年资的不同分管不同的患者。主班责任护士负责分管疑难危重及大手术后的患者,平均3~5名。责任护士负责病情平稳的住院患者,平均8~10名。因区县级医院护士配备不足,有些护理工作量相对较轻的病区如眼科、耳鼻喉科、妇科等责任护士分管患者12~14名。后台护士即传统功能制护理中的办公、总务及治疗护士,负责为责任护士提供全面的后勤保障支持,使责任护士尽可能地留在病房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1.2.2改变排班模式根据各病房实际情况和采取护士选择的原则,提供12h工作制和APN两种排班模式。白班护士和夜班护士分开,责任护士和后台护士分开,保证给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连续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新生儿病房、ICU病房、神经心胸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危重患者较多的病房实行双人或多人值夜班制度[3]。

1.2.3护士岗位管理按照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重新核定了护理工作岗位,包括主班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后台护士(办公护士、治疗护士)和夜班护士。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岗位竞争上岗,对现有的工作流程、护理流程进行再造,使护理流程更加优化,更加贴近患者的需求,减少患者住院的琐碎环节。

1.2.4护理人员绩效管理使护士薪酬向着高风险、高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和夜班等一线人员倾斜。

1.3评价方法

将2011年1~3季度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特、一级护理,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几项指标的综合评分与2012年同期作对比,患者调查表主要是对护理人员的入院宣教、服务态度、沟通交流、护理技术操作、各种操作前告知、病区环境、工作效率等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很满意5分,满意4分,基本满意3分,不满意1分),总分为100分,达到80分以上视为基本满意,达到90分以上视为满意。最后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公式:满意率=(满意患者总数+基本满意患者总数)/抽查患者总数×100%;护士满意度主要围绕护理工作模式改变的认可程度、护士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自身工作价值感提高等内容进行调查;医生调查表主要内容有护士巡视观察病情的及时性,管床医生的放心、省时以及护士的主动沟通、汇报等进行评分。2011年每月在每个科室随机调查患者5名[4-5]。其中包括2名出院患者,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26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184份。2012年1~3季度每月对100名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891份。同时2011年和2012年分别对本院各科室护士56名及医生45名,了解他们对实行责任包干制前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1名医护工作者共回收有效问卷101份,计算公式与患者满意度计算公式相同。

2结果

将责任包干制护理开展以前2011年1~3季度的护理工作与开展之后的2012年1~3季度优质护理工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等均有明显的提高。详见表1。

3讨论

责任包干制护理开展以后,本院的优质护理活动从表面工程真正向纵深推进。排班模式的改变减少了交接班环节,责任护士能在上班时间内完成分管患者大部分的护理工作,做到了对患者的病情知晓、护理重点知晓和安全隐患知晓。

责任护士与分管的患者之间互相熟悉,增加了相互间的信任度和理解度,责任护士能根据对患者的了解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患者和家属因和责任护士的沟通增加,也能对护理工作更加理解和配合,减少了护患纠纷[6]。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的病情比较熟悉,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安全隐患,及时和主管医生沟通,医生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夜班双人值班制度,充实了薄弱环节的护理人力,减轻了夜班护士的压力,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落实责任包干制护理后,责任护士的责任心大大加强,主动关心患者,查看患者,改变了以前上班做事、下班即忘、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不清楚病情、遇到检查就死记硬背等功能制护理带来的弊端。责任护士和后台护士的关系就像临床一线和后勤部门的关系,后台护士为责任护士提供为患者服务的一系列支持保障工作,使责任护士有了更多的时间呆在患者的身边,保证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相比之前的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的推行使每个患者都有了自己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医疗护理能够同步推进,护士责任心加强,护理质量大大提高。责任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范医疗安全隐患,有效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责任护士在患者身旁的时间增加了,护患之间、医护之间的沟通渠道通畅,信任度提高,做到了患者满意、医生满意、社会满意,使优质护理工作取得了根本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代后珍.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51-152.

[2]李松林.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护理,2012,11(4):262-263.

[3]胡景平,商亚贞.日本从功能制护理到责任制护理的变迁[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16):263.

[4]刘学英,胡鸽,邓雪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2,9(8):60-63.

[5]冯鹤媛,何剑,崔映娟.情感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28-129,134.

工程地质的作用篇2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探作用工程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A

勘察是为满足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以及维护需要而开设的以研究地形、水文以及地质状况为主的勘探测试工作。其中,水文地质是勘察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否能够在进行勘探测试过程中准确了解地下水及其变化情况,是否能够掌握水文地质的发展规律,对于工程规划和设计施工工作起着直接决定作用。若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做不好,那么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还会直接影响后期工程的正常使用。

一、水文地质勘察分析

首先应对地下水的分布状态加以了解,或者利用模拟隐工程的手法对人为因素构成地下水的影响进行精确测算。然后再对某些可能会受地下水不良影响的建筑物施工工程、建筑物及掩体信息予以掌握。

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准确了解,并且根据各种地质条件对施工工程的影响,通过让多方而人员介入如:设计人员、工程地质方而的专家等,对可能的问题进行预测,综合各种地质因素,提出具体措施来消除地下水对所实施的工程产生的危害。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的水位、水量及其腐蚀性;依据地下水位情境、地下水性质、地下水分布特点,地下水的活动规律,分析预测建筑物的基础岩土体被地下水的损坏情境;对有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和防治。

在进行建设大型项目的施工建设的时候,如果施工地域的地质环境资料不够详细,需要组织水文地质勘察的专业人员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依据勘测中获得施工地域中水文地质方而的各种参数,针对建筑物的桩基形、从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角度,提供切合当地实际的水文地质参数。同时配合当地的水文地质部门进行工作,在施工区域设立水文地质观测装置,利用这些装置对水文地质状况进行连续的观测,把通过观测获得的详细、全而、准确的数据,经过科学分析与论证得出准确结论后为工程施工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为工程避免受到水文地质危害奠定坚实基础。

二、水文地质的勘测参数

(1)测量规定

只要观测过程中发现有含水地层,那么必须要测量地下水位;在泥浆钻进背景下,需要把测水管放入含水层大约20cm左右的深度后再测量地下水位;若含水层有不止一层,那么若条件允许且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首先进行止水处理,然后在进行地下水位测量;地下水流向和流速可以分别通过测量不同孔隙水位和采用批示剂方式进行测量。常规的注水和渗水试验不需要深入地下水层去测量,只需要在已经钻好的孔隙或者一些过度基坑中进行即可。而试坑方法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岩土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式,通常情况下粘性土和非粘性土(如砂土)可分别采用双环法和单环法进行;进行抽水试验室必须要进行降深处理,且一共需要进行三次。且为了确保水位的准确性,在测试不同水位高度时从始至终均需要使用同一个仪器测量,观测孔和抽水孔的读数要分别精确到毫米和厘米;为了确保压水试验能够顺利进行,压水试验应该严格按照岩层性质进行分级试验。在进行孔隙水压力测量时应该严格按照水文地质的具体概况进行测试点布置和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且所有的测定仪器和工具在安装时必须要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进行安装。对于测试点得出的数据应该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水文地质异常情况,从而能够更快的采取处理措施。

(2)常用测量方法

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探测需要测试的项目主要有水位、导水和渗水情况、释水和给水系数、单位的吸水率以及毛细水上升的高度等。通常情况下,在得出这几个项目的数据后就能够较为准确的掌握该工程的水文地质状况。这些测试项目的测量方法均各不相同,其中,水位测试通常采用的是探井观测和钻孔观测两种;毛细水位上升幅度则主要是采用试坑观测的方式;导水和渗水系数的测试方法则主要有注水、渗透以及抽水试验几种;单位吸水率则一般是采用压水和注水两种试验方式测量;释水和给水系数主要以长期观测和抽水试验为主。这些方法均各有针对性,且只要能够按照规范测量步骤进行测量,那么一般情况下测量结果数据都比较精确。

三、工程勘察工作要求

地质钻孔是一件要求精确度非常高的工作,在地质钻孔之前,首先要进行实质的地质勘察和地质测绘,找出地质变化规律,根据工程地质的问题,合理布置钻孔。布置钻孔时需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确保钻孔间的距离,钻孔深度符合设计要求,钻孔技术的要求是高精确度,需严格执行钻孔技术规范,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准确性。

地质报告和图件需根据地质测量数据、土工试验结果和地质图片资料综合分析得出,地质资料的分析是地质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工程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各个地质单位需要定期的对工程地质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工程地质人员的技术和综合分析能力。地质勘察水平的提高,还需及时的总结工作经验,根据我多年的地质勘察经验总结出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位变动带和地下水位以下有着一定的变化规律:土体从上到下,有天然含水量,孔隙比由小到大到小,压缩模量和承载力的恰恰相反。孔隙越大,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就越小,孔隙越小,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就越大的变化规律。这是由于地下水位以上部位,经长期淋滤作用,铁铝富集,并对土颗粒起胶结和充填作用,增大了土粒间连接力,往往形成“硬壳层”,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小而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增高;而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土层,由于地下水积极交替,土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质变松,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由于地下水交替缓慢,氧化、水解作用减弱,加之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作用,土质比较密实,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减小,压缩模量、承载力增高。但应当指出,残积土与强风化岩接触部位,由于强风化岩中往往含有风化孔隙裂隙水,直接作用于残积土底部土层,因而往往在残积土与强风化岩接触带形成一个软塑土层。

参考文献:

[1]张树明,张邵楠.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2(02)

[2]王新春.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J].科技传播.2012(03)

[3]马久信.论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

工程地质的作用篇3

关键词:地铁;质量控制;项目管理;经济效益;作用

1地铁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铁项目质量管理起步晚,而其铁路工程本身又存在着特殊性、艰巨性、工期长及人员冗杂的特点。因此,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线人员盲目工作及相互之间对接不及时、配合不协调等问题,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偷工减料现象,因建材设备质量低劣致使工程延期的现象也不断出现。质量控制体系管理机制是铁路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健全的机制对约束人员、协调合作、调整工期、提高材料利用率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建立地铁工程质量控制体系,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意义深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地铁工程项目的重视度,为其保驾护航。

2地铁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2.1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在符合国家法律、技术规范、设计文件等的前提下,要满足用户要求,获得良好的体验。其具有安全、耐久、经济的特点,并可与环境相互协调。

2.2地铁工程项目的特点

地铁工程项目具有高投资性、空间固定性、一次性、系统性、周期长五大特点。地铁工程项目过程复杂、波动大且难评定,同时,受诸多因素影响且在周期过长的不利条件下,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及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更大程度地影响了地铁工程项目的成败。

2.3地铁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

地铁工程质量控制旨在满足地铁工程质量的要求,即满足在地铁工程相关的合同、任务书、规范标准下制订的一系列规划。目的是建设合格工程,服务当地群众,发展城市经济,带来实际效益,推动城市发展。

2.4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控制是为实现特定目标对所要控制的对象采取的计划、监督、检查、引导纠正,使监管行为形成稳定持续的状态,满足地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2.4.1明确控制主体

项目质量的控制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安排质量管理组专职人员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项目质量。

2.4.2明确管理目标

地铁工程质量目标已在工程初期的任务书中做出明文规定,所以为确保项目顺利实现,需要逐层分解、详尽完成目标,这样才能促成工程按预定的轨道和方向进行。所以要以质量目标为依据,合理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困难,制订切实可行又经济有效的措施。

2.4.3明确实施计划

项目质量控制应按预定的计划实施,逐步完成计划和标准,并做好事后总结,即使遇到突发案例也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明确实施计划是质量控制管理的必要条件。

2.4.4实施连续管理

项目质量控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使其需从分析项目对象的基本特点出发,找出影响工程质量规律的症结,然后规划全面的施工举措,使其随着交叉施工的展开而扩大[1]。

2.5项目质量控制基本内容

地铁质量控制虽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可以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逐个击破,实现地铁工程质量的控制。

2.5.1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人是项目的主体,工程质量是各岗位人员共同协作的结果。所以通过实施上岗前知识培训、岗位教育、技术交底、阶段考核等举措使其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从而达到保证质量的目的,并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2.5.2施工设备精良

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和附近建筑结构的形式,进而找出最为合理的施工工艺所需求的先进且可靠的机械类型。正确选择机械设备,准确操作,还可坚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正常运转,满足质量保证。

2.5.3物尽其用

原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如果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将会给地铁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使其按质、按量、按时、按需供应和使用;实行材料质量检验制度,确保材料合格;按施工设计要求使用材料,以确保达到提高地铁工程质量的目的。

2.5.4有法必依

严格按照编制的工艺顺序执行相关工序,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保障地铁施工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为质量控制消除偏差。

2.5.5成品的保护和养护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状态复杂多变,如气候瞬息万变导致温、湿度的差异较大。地铁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因此,在地铁工程建设施工中多采取分期施工,并对已完成部分进行保护和养护,这也是整期工程能否按时、按质交付完成的关键环节[2]。

3地铁工程项目改革策略

3.1加强政府主导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法律监管,打破部门管理条块分割现象,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加大对工程管理的重视,支持相关企业,严把质量关,确保政府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2强化绿色工程

技术施工人员依据具体工程状况拟订绿色控制的方法和途径,以绿色概念指导地铁工程的规划及施工,确保其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3.3健全管理机制

1)企业建立健全现代化施工制度,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提高企业文化的前瞻性。2)企业建立健全责任监管制度,将管理责任具体到人,进一步提高现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正确引导宣传

针对员工施工质量监理意识薄弱问题,工程管理部门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可以通过报、台、网、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工程质量监理的重要性,以新思路、新举措为地铁工程带来新的宣传效果。

4结语

地铁工程是国家经济增长的支柱型项目,也是服务于人民、利于民的项目,其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甚至是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以达到有效控制项目工程质量的目的。地铁工程建设中监理质量管理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内容,建立并逐渐完善监管体系,可以使地铁工程更好地保证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通过采取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法,尽可能地使设计与实际环境贴合,使地铁工程实现高质量、绿色的工程效果。

参考文献:

工程地质的作用篇4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的开采、人口的增多、城市改造建设、能源的开发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而城市的建设是否科学、环保,渐渐受到大家关注,城市的建设者也更加重视环境工程。本文就环境工程地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城市环境地质学是环境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地质学原理、方法和地质资料对城市地区、城市密集区、城本文由收集整理市群地区进行规划、管理和治理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为城市建筑环境,地基的稳定性调查与区域稳定性评价,供水条件的调查,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建筑材料矿产的圈定,废物排放、水土污染等问题及其处置,以及与城市地质环境有关的其他问题的研究。

一.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1)水资源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量也再不断的加大,城市的水资源也对城市发展有所影响。由于水资源的逐渐匮乏,从而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既而才受到世界的关注。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地面塌陷、路面沉降、饮用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现象。供水资源与供水条件的保护,主要在于地下水的水源选择、分析、评价;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保护、管理;地下水科学的调节利用。因此,利用工程地质学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评价,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既可以节约资金,也会对水资源保护,起到关键的作用。

(2)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废料。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从而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迅速激增,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垃圾所产生的危害会对地表产生污染,改变土地性质等,从而引发植物的枯萎,水源遭到破坏,大气受到影响,酸雨的形成,既而形成连锁反映,对人类的生活、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3)地基问题

地基的勘察不要有:岩土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微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我国软土分布在国内沿海城市,特殊土的分部具有区域性特质。软土有空隙比大、强度低、松软、压缩性高等特点,由此对于施工与软土层上的工程项目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地面裂缝、墙体开裂、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桩基位移、基坑边坡塌落等。而地下水发生变化时,易改变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既而查明地基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等条件至关紧要,由此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地基的稳定性。

(4)旧城区人为因素

在旧城区内,热力场、重力场、地电场、声场、辐射场、地震效应场、地磁场等自然物理场,将受人类的经济活动、资源消耗等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水资源、大气圈、氧气含量等自然环境问题,危害旧城区内所有生物的健康。

二.工程地质的流程、方法

(一)工程地质调查绘图:环境地质图与工程地质图,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工程环境与地质环境间的关系,从而模拟真实情况。

1.依据制图内容,例如工程地质分区图、地质图等。从地质灾害角度考虑,研究、分析与场地相关的地质自然灾害,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地质环境所引发的不利影响,从而分析、制定预测防治措施。制图前,需要研究、调查、分析城区范围内的环境工程地质。

2.根据目的,如台山核电站等为某个特定工程提供

资料。

(二)工程地质评价

1.隐蔽工程评价。

2.场地稳定行与适应性评价。

3.边坡稳定性评价。

4.工程地质地震评价。

5.河流环境工程评价。

6.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三)应用摇感技术

摇感技术在环境工程地质研究与评价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成图成本低、技术块、质量好等优势,可对区域地质、场地地形、动力地质现象动态、地质构造、河流水质、土地利用等方面情况进行环境检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编制各种资料信息图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将摇感技术与计算机相结合,使其更电子信息化管理、操作,既而提高速度与灵活度,提高效率,更方便的掌握各方面信息。

三.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

环境工程地质,是一切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必要条件,是通过工程地质的环境评价、研究、分析,预测不良环境地质作用对城市建筑安全、人类的生命健康的影响及后果,并制定、落实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与防治措施,依照环境工程地质学对场地开展全面的、综合的评价,为获得更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规划设计,提供资料。或以上述措施为前提,预测、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影响,突显人类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与影响,以及经过这些影响与破坏后,反过来对人类生命安全、生活环境、建筑安全等方面产生的危害与影响。例如,山林过度的砍伐,造成山体地质不牢固而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下煤矿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实行环境工程地质的主要意图,就是为了防治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的过度影响、破坏,同事防治自然环境对人类财产安全的威胁,为合理、科学的利用保护地质环境,提供最有力的依据。当发生地震、洪水、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时,依据环境工程地质相关勘探、分析、评价后,所做的对应方案,可迅速、及时、有序的开展救援等应急措施。

工程地质的作用篇5

关键词:地下水;工程建筑;影响;措施

Abstract:Thegeologicalmovementofgroundwaterwillproducesomeadverseeffectsontheengineeringconstruction,andevencausesafehiddentrouble,sotheneedtodoagoodjobofhydrogeologicmonitoringusseriously,seriouslydiscussedreasonsofprotectionmeasures,toexplorethescientificandreasonableapplication.Thispapersimplyanalysestheinfluenceofgroundwatermovementonthesoil,constructionparts,andit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

Keywords:groundwater;engineeringconstruction;impac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16.1

一、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1.地下水的水位变化给工程建筑的不利影响。

站在地基和基础的角度来看,地下水位的变化所带来的后果总体是不利的。地基岩土体内的地下水水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一个水文年从枯水期至丰水期交替变化的。如果在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它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一旦地下水位超过这一范围值,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较大变化,就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水位上升超过一定值之后,会逐渐浸湿和软化地下的岩土,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地基土的抗压强度大大降低,增大了岩土的压缩性能。当这种现象出现在是结构不够稳定的湿陷性土、盐渍土、膨胀性岩土等中时,会显得更加严重,最后直至破坏建筑物,并导致建筑物的严重变形。如果建造的建筑物带有地下室,它的防潮、防湿效能会大大下降。在压缩层范围内如果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则会加重土壤的自重应力,从而导致基础的附加沉降。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地基上的土壤土质不均匀,或者地下水位没有在整体建筑物的地下均匀而缓慢的下降,地质基础就会由于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沉降。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膨胀土或者粘土等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后会发生本身收缩,这同样容易致使建筑物变形或者遭致破坏。地下结构物由地下水产生的浮力而托起,在钢筋混凝土水池空池产生不利荷载的情形下,如果因突降暴雨而导致的地下水位猛升,必然会严重破坏建筑物的结构稳定。除此之外,当地上河流水位上涨时,会引起地下水水位同样的上涨,这样也就威胁到河流两岸土壤的稳固性,如果是山区河流的话,这种地下水位的变化很可能破坏山谷两岸的稳固,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因此,在河流附近进行施工建造时,更应该要考虑周到,掌握该地地下水变化可能会给施工带来的最大破坏,如果条件不允许,就要另择场地进行建造。

2.地下水对建筑施工的不利影响。

在影响安全施工的所有自然因素之中,地下水是需要第一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a.有些侵蚀性很强的地下水渗入,会逐渐侵蚀施工管材和它的基础。b.施工排水可能改变地下水的动力条件,促使留存在基础里面的细颗粒逐渐成为流砂,构成威胁。

3.地下水的腐蚀性建筑物的影响。

当地下水中镁、氯及硫酸根离子的浓度比较高时,对钢筋混泥土所产生非常的腐蚀作用会非常大。当地下水中的硫酸根离子和钢筋混凝土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产生复硫酸盐。它的体积会比原来增大2.5倍,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钢筋混泥土的结构;此外,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凝土会被带酸性的地下水所腐蚀;氯离子不仅会腐蚀钢筋,也会很大程度上侵蚀混凝土。

4.地下水带来的流沙现象对建筑施工的危害。

流沙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属于危害较大的一类。流沙现象是由从下往上而渗流出来的地下水所产生的力量同土壤的有效重量大致相同时所造成的,这时候,原来土壤颗粒相互之间的应力就会逐渐消失,这样就导致土壤颗粒处在半悬浮的状态中,并且随着水流而动。例如:如果挖地基的地方选择在低于地下水位的地方,此时地基内的水位低于地基之外,如果不采取降水作业,就会导致地基内的地下水向上方渗流,这样也就会很容易引发流沙现象的产生,最终导致基地坑底的泥沙向上翻涌,给建筑施工过程带来很大的困难,更有可能还会影响到地上建筑物的安全稳固。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在施工过程中增加渗流路径、减少地基基坑里外之间的水头差的措施。

5.地下水沙土振动液化影响建筑施工。

在沙土饱和后,由于震动的影响使其变得紧密,导致增加沙土颗粒间隙的水压,而原来沙土颗粒之间的紧密度会大大减少,抗压强度也会随之降低。在振动次数增多的情况下,会不断增加沙土孔隙之间的水压,甚至会导致完全消耗完沙土颗粒之间的紧密度,最终使其处于半悬浮的状态之中,沙土逐渐呈现液体化趋势,直到最后沙土完全被液化掉。沙土在被液化后,会在地基裂缝处向上冒出形成井喷现象,最终地基完全失去作用,发生沉降。地上建筑物也会塌陷。

二、地下水防治措施

防治地下水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地下水的危害,同时要加强监管,做好勘测设计施工验收各阶段地下水防治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1.做好水文地质检测、记录工作

要尽可能详细、全面地了解最高地下水的所有性质、参数,和地层的冻结深度,以及历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情况,降水、蒸发量等技术指标,这是工作是科学合理地确定工程防护要求、防水标高和其他地下水防护相应措施的基础保障。

2.做好结构防水设计

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使用建筑结构自身的憎水性和密实性以及刚度,来增加建筑结构自身的抗渗属性。而且在设计中要尽可能的选用整齐、规则的造型,来增强建筑结构整体的刚度;想要解决好变形缝渗漏问题,做好防水设计工作是基本保证。所以工程建筑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必须在变形缝防水的工作上多下功夫,改变以往简单的防水施工方法。使用中埋橡胶或是钢板与外贴式的止水带结合使用,在这个处理方法中,以中埋橡胶或是钢板,与腻子条或是水膨胶条组合使用能达到最佳的防水效果,考虑到防护结构应具有的性质,采用钢板能保证防护效果。

从以往的施工经验中不难发现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明显占有很大比重,这不能说和顶板的开裂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强度高的混凝土中水泥所占比重较大,会生产大量的水化热,致使开裂。如果要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最好使用矿渣水泥,因为这种水泥水热化较小。在上下钢筋的布置方面也应尽可能地使用直径、间距较小的钢筋,并在混凝土内添加适当的的钢纤维,对防止裂缝的产生也很好的效果。在做拉结筋工作时应使用梅花形的布置方法,尽可能的做到少而精,同时确保双面钢筋交叉的点连线始终与钢筋网垂直;如果允许,还可把止水环焊接在拉结筋中间;最后还要确保砼的迎水面50mm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3.做好抗浮设计工作

应根据水浮力大小以及地质、后期运行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出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方法;还需考虑到在低水位时,抗浮桩的反向受理与变形协调问题;抗浮锚杆这种技术手段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在许多情况下它都比压重和抗浮桩方法要好。耐久性是抗浮锚杆的关键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及其地质作用对建筑施工工程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地质灾害频繁的今天,可以通过加强对水文地质工作的研究,合理选择建筑施工场地,并有效预测预报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工程地质的作用篇6

[关键词]矿井地质工作矿井生产

中图分类号:G45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089-01

一、引言

在矿井生产以及开发时,地质工作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通过地质工作,可以为开采以及生产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并能够提升开采和生产的科学性。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勘查,于是通过这些勘查数据,就能够更好的调配矿井生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推测矿井的生产年限。另外通过地质工作,还能够根据数据为矿井的再生产提供重要的支持。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矿井地质工作,还能够有效的提升矿井生产的安全。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分析在矿井生产时,地质工作的重要作用,并为培养正确的地质工作意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矿井地质工作在矿井生产中的作用分析

(一)优化采区巷道的布置

在矿井地质工作的支持下,可以有效的提升采区巷道布置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例如从煤层分布这个层面来分析,假如地质工作没有正确开展,那么在巷道规划时,由于对煤层数据了解的不够透彻,就很容易导致设计的缺陷,进而影响矿井的正常采掘,并引发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相反,如果通过完善的矿井地质工作,并能够对煤矿的分层进行全面的勘查,准确获取煤层底板等高线,那么就能够更加科学的进行巷道的布置,并能够让矿井生产变得有序推进。

(二)可有效提升生产的安全性

想要提升矿井生产的安全性,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是重要的前提。另外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生产程序进行科学的设计,这就需要对采矿区的地质情况如构造、状况、矿井分布以及储量等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而获取这些信息自然离不开矿井地质工作的勘查。在获得全面的地质勘查数据之后,才能够更好的掌握采取的细节,进而提前做好相关的预案,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做到防患于未然。即使在生产时出现了问题,也能够通过全面的地质数据以及相应的科学设计方案来进行解决。通过完善的矿井地质工作,还能够有效的规避因为不合理的设计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并由此引发的相关损失。

(三)有效规避瓦斯突出事故风险

在煤矿生产环节,瓦斯事故的预防是一个重要难题,因为瓦斯事故具有突发性,而且破坏力大,同时波及范围也较广。当前在煤矿生产环节,防范瓦斯事故的主要措施就是采用“一通三防”的原则,也就是所谓的通风、防火、防治瓦斯和防治煤尘。这些工作虽然很重要,可是却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嫌疑。只有通过科学的矿井地址工作,才能够更好的分析瓦斯涌出量的变化情况,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从而规避瓦斯突发事故。瓦斯涌出量的多寡并不能够直接反映出具体的风险程度,如果涌出量超过预测量,那么就会产生相应的风险。相反如果涌出量低于预测量,那么事先布置的抽出设备就会存在着浪费潇湘,而且也影响巷道的布置。在某个煤矿的瓦斯事故中,其根本原因就是瓦斯浓度已经超出标准,并对生产作业人员带来风险时,这个生产小组依然工作,进而引发安全事故。之所以如此,除了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之外,瓦斯涌出量没有科学的预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此可见,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作用。

(四)规避顶板事故的产生

所谓顶板事故,就是在井下采煤时,顶板意外坍塌导致相关设备损毁,甚至人员伤亡的事故。在煤矿生产系统领域,因为顶板意外坍塌事故导致的人员死亡人数占比总人数的4成以上,这说明顶板事故的危害性。近些年,相关的采掘技术进步很快,顶板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个安全事故的危害性依然较高。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地质工作不到位也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比如淮北的临涣煤矿就发生了一起顶板事故,导致了不少矿工深埋地下,死亡人数较高。如果能够对该矿区的地质构造进行科学的勘查,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矿井架构,就能够很好的规避顶板事故的产生。

(五)对矿产的存储量预测变得更加准确

矿产的存储量的多寡会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影响到采区巷道的布置。假设在矿井地质工作环节,对矿产的存储量的预测小于实际存储量,那么就会导致矿区的生产减小,进而缩短了采矿规模,矿区的经济损失也会变得较为显著。比如在某个煤矿企业的生产环节,因为矿井地质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了煤矿的存储量的预测准确性下降,进而让这个矿企最终的综采放顶煤开采采空区依然存在着煤矿资源,进而造成较为显著的资源浪费问题。如果在地质工作环节,能够获得准确的煤矿资源数据,就能够进行科学的设计,并能够提升开采的全面性,规避浪费问题。

(六)防范矿井突发事故的产生

如果产生了突发事故,必然会给煤矿企业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水灾事故,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给矿企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出现人员的伤亡问题。所以想要规避这类突发性的事故,就需要在矿井生产环节事先布置相应的防排水设备。但是这些设备的布置是否科学,就需要通过正确的地质勘查数据来进行科学设计。也就是说,矿井地质工作环节在预防这类突发性事故方面作用显著。比如某矿企所产生的透水事故,就是因为该采掘团队的采掘力度过快,导致空区中的积水渗入矿井进而引发了相应的水灾事故。如果地质勘查环节不够精细,就很难准确的了解到空区的位置以及积水信息,于是就很难预防相应的水灾事故。由此可见,想要预防各类突发性事故,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提升地质工作的精细度,极为必要。

三、结语

总而言之,矿井地质工作在生产的诸多环节中作用显著,可是现在一些煤矿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环节,对煤矿的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应对生产和安全层面更多采用的是经验主义,不重视地质工作的数据分析,进而为各类突发性事故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而且一旦发生安全性事故,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想要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极为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建峰.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