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案篇1

只因为爱上茶,17年前黄浩然决定放弃原本收入颇丰的工程事业,投身茶文化事业。而此时,台湾茶艺馆正急遽衰退,茶艺开始走向家庭。黄浩然依然大胆地“撩落去”。希望一手打造的茶艺馆不仅作为品茗的场所,也可以是发扬茶文化的艺廊,这种执着,更是一种对茶文化传递与钻研的坚持吧!

竹里瞎:从茶艺瞎到荼文创学院

“竹里馆”茶馆诞生在1996年。很快就成了台北品茶最美丽的惊叹号。更成了日本观光客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朝圣首选。除了与爱妻细心规划的建筑与摆设,门外棚架以翠绿的植物遮荫,绿竹、花草、石阶小径、原木茶桌等共构的前庭,淡淡的竹香在空气中飘送。搭配馆内灯光与茶香共舞、书画与茶器和鸣的氛围走向,竹里馆无处不散发出一股和静清寂的茶风禅韵,令人醉心向往。

不过,竹里馆的定位并不局限于茶馆。黄浩然说,品好茶、焙制精致茶品、推广有机茶,原本就是竹里馆成立的最根本理念,因此大门口以“台北制茶所”作为灯箱标示,而不强调茶馆的属性。黄浩然除了推广茶艺也深入钻研茶叶,每一款茶品都亲自烘焙。取得优质茶叶的最大公约数。并从焙茶的过程中了解每一款茶品的特性,将茶叶焙出花香、果香、蜜香等不同香气。他不定期在馆内进行焙茶作业,与来客共同分享他的心得,在茶叶烘焙弥漫的淡雅花香或果香中,感受竹里馆推动茶文化的用心。

经过17年的用心经营,竹里馆今天不仅已走向品牌推广导向,更拓展为“茶文化创意学院”,包括茶教学、茶文化(茶山小旅行、茶与音乐飨宴等)、茶文创(茶具、茶器设计订制;茶境空间、美学设计、茶文创商品等)、茶创业、茶与禅、茶与食(有机茶品赏、茶叶料理等)。其中茶教学不仅拥有中文解说,还制作有日文版本,让日籍旅客能从中了解台湾茶道的精神。

为了不让餐食油烟影响馆内的自然芬芳,竹里馆从2008年7月开始不再提供餐点,单纯地作为品茶、制茶的文化中心,

茶餐美食则移至竹里馆松江店“禅风茶趣”,在简洁深邃的东方建筑美学中。将中国茶道精神重新演绎,并将传统茶艺文化注入现代饮食,享受以茶为主题的“天然、原味、养身、环保”的新美食主义。

禅风茶趣:人文雅宴茶餐厅

中式餐厅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热闹而吵杂,黄浩然却将茶艺馆幽雅恬静的风格注入,即便在高朋满座的时段。宾客也会不自觉地放低音量,融入悠闲雅致的空间中,感受传统人文茶艺精神,愉悦地享受现代珍馔美食,这是步入“禅风茶趣”用餐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没错,黄浩然将餐厅定位为茶文化美食飨堂,细心营造的氛围也贴切至无懈可击的境界。

定位为茶餐厅,自然要有多元缤纷的茶叶料理,黄浩然强调以茶入馔,却远非一般直接将茶叶置于菜肴之上的单纯点缀,而是将每一道茶品的风味,透过不断的尝试,将茶叶的滋味完全融入美食内的细微处理,因此不仅风味特殊目格外爽口。

对茶叶的专精深入,使得黄浩然融入佳肴的茶品涵盖了五大茶类,包括绿茶类的龙井、青茶类的冻顶乌龙与包种、白茶类的白牡丹、黑茶类的普洱、红茶类的滇红等。根据茶的特性,配合适当的食材,透过不同的烹调方式,让两者各领、相互辉映。如龙井虾仁、佛手熏鱼、包种烧鲜鱼、红茶玉串、普洱东波肉、乌龙椒麻鸡等,沁入茶香後的美味入口不仅不油腻,饱足的感觉也让体内毫无负担,可说是真正的冶茶、冶食了。

我特别喜欢“白毫玉叶鸡米”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将剁碎的鸡肉加上口感较嫩的切段小芦笋,连同一般人难得品尝的白牡丹茶炒後,再将萝蔓莴苣剥下修剪成茶叶状作为衬底,完美的构图就已让人食指大动,包覆起来入口带着酥软的嚼劲,一起在唇齿舌尖瞬间爆发的愉悦,更是让我回味再三。

若荷:台北东区最美的火锅店

台北东区最热闹的SOGO商圈,敦化南路与市民大道交接的巷弄内,可说是东区人气指数最高的一条餐饮街,聚集了最多的火锅店,有人昵称为“火锅一条街”,列为台北火锅的一级战区。黄浩然却大胆投入古典的中国式装潢,卖起了蔬食火锅与台湾茶,对象居然是年轻人与外国朋友,令好友纷纷为他的创意捏了一把冷汗。

事实证明,黄浩然竹里馆的第三家店,古色古香的中国式建筑、耳边传来的轻巧乐章、富有禅意的漫活氛围,果然大受欢迎,在闹区中独树一格,带给繁忙的都市人,一种清静优雅的素食用餐空间。

有人说“若荷”简约的设计中,绝对带有修行人的朴实性格,细看也不无道理。无论店内栽植的装饰盆栽或彩绘灯笼,作为隔间的缕空花窗,甚或裱框画作等,都让前往用餐的朋友感受宁静自在、与世隔绝的舒适感受。尚茶居琴绕闲庭茶自香

茉楠

几场夏雨过後,小院里一片湿润,春草、青苔贪婪地吮吸着这难得的甘露,阳光投射进来时,一派生机盎然。慵懒的季节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弱柳随风,芙蓉香细,还真有一点白居易笔下的“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之感。

这庭院就是钟媛和她的先生陈老师的家。院子是巨大的露台改建而成,原本钢筋水泥的露台,在他们精心地打理下,变得绿意葱茏。也许是主人艺术气质的熏陶。屋舍也越发彰显格调。而这种格调没有刻意为之,像一种随性的诗意。

钟媛的职业钢琴生涯已十年有余,在古琴弹奏方面也颇有建树。而陈老师则是位著名的青年作曲家,谈吐间的优雅无不显露出艺术气息的感召。两个人在音乐的殿堂里比翼双飞,在有茶香的日子里,温暖相伴。

每天早晨,陈老师总会在在临窗的茶桌前,冲泡一壶馨香四溢的茶,然後伴着茶香,在庭院的工作台上一笔一划的精心篆刻。“每一天我都是被陈老师的茶香唤醒。”被茶香唤醒的钟媛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随手采撷院中盛放的玫瑰。插入茶桌的陶罐中。一席茶瞬时活色生香起来。

平淡而优雅的一天。就这样展开。在自家的院舍里,品茗、闻香、抚琴、篆刻……对于两个以乐律为职业的人来说,生活更像一部艺术剧,一本书、一壶茶、两张琴,惬意闲雅的时光在身边无声地流淌。

平日里要乐律相伴。钟爱的乐器当然要陈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妻子精研古琴,爱人便投入到古琴的制作中。进门後,整面墙上都是丈夫为妻子制作的形制各样的古琴。而在古琴最近的空间里,陈老师心爱的小提琴和作曲必不可少的电子琴也整齐地摆放着。静静相望的乐器,仿佛在诉说一种让人沉醉的幸福。

艺术家一般都有着比普通人更多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屋子的陈设在随性中更突出着主人对美的追求。在这里,出自仙游的古典家具,经主人的精巧搭配,亦绽放出不一样的神采。鸡翅木的官帽椅上会混搭现代感极强的撞色几何图案抱枕;放置古琴的红酸枝案几上平铺着最传统的云南少数民族蜡染棉布;就连最不起眼的墙角都会别出心裁地放置一把古旧船舵。与墙上的小提琴相映成趣。

案桌上摆放的各种小物件同样令人着迷,一个茶盏,一把铁壶、一串佛珠、一个屏风摆件、一盆小花,仿佛都是经过精心的安排。东西多得目不暇接,却井然有序,恨不得每个都拿在手上把玩。

在主人家喝茶,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出土的建盏次品、明清的民窑杯盏、民国的钵盂,都不是高置于玻璃柜的里的陈设,而是实实在在给大家使用的器皿。“再好的东西放在那里都是无意义的,只用物尽其用才是最好的存在方式。”信奉佛教的钟媛对器物有着这样的理解。用古董喝茶对我来说,这样的体验还从未有过。

茶馆教案篇2

关键词:传统纹样;室内;装饰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060-01

由历代言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都是传统纹样。它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文化和审美。例如,唐朝时期莫高窟的图案,从画的气势磅礴,色彩艳丽壁画多为仙女等,可以看出唐朝的安定与和谐;到了宋朝纹样以写实为主,主题是花鸟鱼等图案,这和宋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背景有关。总之不同时期不同的纹样具有不同的特色,从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

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经历了几万年,纹样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了!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贯穿于生活的始终。先人能将这些纹样印在陶器上让陶器变得更美丽;将纹样刻在屏风上让屏风更有文化韵味;将纹样画在墙壁上让墙壁不仅记录他的历史还增加他的立体感。现在,我们将其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室内设计风格方向的一部分。

生活中,将纹样艺术与室内设计结合,让设计更加完美,让艺术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大到休闲场所小到家庭装修都可以将传统纹样与室内设计结合起来。比如要装修一个纯中式的茶馆,首先,茶馆作为建筑,我们就可以将建筑中的传统纹样与之结合,如梁枋的彩画,室分隔的罩和屏风,窗格和门板,屋顶的装饰、天花、和藻井等,这些都是传统纹饰经常使用的地方。其次,人们为了制造意境,也会在茶馆内部进行装饰,那么传统纹样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部分,根据茶馆的格局,可以把内部设计些植物的纹样,例如,屏风,门板可以用梅,兰,菊,莲等。既与茶馆的环境相协调,有能体现出茶馆宁静休闲的情调。这是纯古风的设计,我们还可以将传统纹样运用到现代的室内设计中。

近几年来流行主题旅馆和主题酒店,主题旅馆之所以能从众多旅馆中脱颖而出,大部分原因就是它的设计将传统纹样的元素融入其中。将文化气氛和酒店空间环境相结合,以表达空间环境主题的舒适,优雅。恬淡等诸多文明与文化的深层次含义,给人以美得感受,给顾客以愉悦的心情。运用灯柱,绿色植物,墙体、窗户、水体等纹样,避免空间显得空,这是主题酒店的环境良好的共同点。将纹样的文化精髓通过亲切的设计语言来展现他的独特性。传统纹样中,动物纹和植物纹居多,动物纹包括喜鹊、鸳鸯龟等,有吉祥寓意;植物纹样:如水仙、梅兰竹菊、石榴等,赋予品质和气节等;其他装饰纹样还包括器物纹样,多是由器物和祥云组成的图案,多与道教、佛教有关,其中“太极图”、“如意”等,属于法宝器物;几何纹如方胜文,回纹等,以几何线形为主的装饰纹样;祥禽瑞兽纹,以龙凤为代表,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宗教、政治、文学等领域;人物纹中常见的有嫦娥和门神等。古语文字纹样中以吉祥祝语诗语歌赋直接进行装饰,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传统纹样中世代相传植物纹图案已经在室内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例如缠枝花图案,卷草图案,团花图案,土著树皮图案,植物的花草以柔和的半波状线与切圆,并在旗舰缀以多种花朵。因其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我们将其运用于室内设计中,不仅可以为其增加美感还可以给人以中国传统吉祥的视觉与心灵的冲击。而传统纹样中动物的部分就更加能提升室内的艺术感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保留至今的江南民居、苏州留园、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等,都采用中国传统纹样,这些中式元素和纹样应用在室内设计中,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因此。传统纹样应用在室内设计中具有浓郁的传统特征。

近几年,室内设计成为火热的行业,室内装饰越来越被关注,风格也越来越多,传统室内风格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传统中的中国特性,,引进吸取外来先进技术和理念,结合应用,才能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新中式结合的设计文化。

1.中国传统纹样的含义和特点:

要将传统纹样恰当地运用在室内设计中,更突出民族特色、更好地凸显个性,应深入了解传统纹样的内涵,因为这是人们对其精神需要追求的一部分。

纹样,是中式装饰风格中的重要内容,这些纹样图案是经过变型、抽象的方法而规则化、定型化处理。我国的传统纹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古老的文化特色,有丰富的艺术成就。传统纹样不断融合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情风俗和道家思想等。传统纹样的不同,意义也不同,比如凤凰表示天下太平,而桃子、梅花、石榴等花纹有福寿吉祥的美好愿望等。

传统纹样的特点有:

1)历史悠久。吉祥图案的发端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玉雕。以鱼形装饰居多,因为鱼有吉祥的象征,陕西西安半坡村的人面鱼网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器物,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纹样。

2)形式多样。处在的时期不同,纹样也不同,新石器时代是彩陶上的鱼纹,汉代是画像石和画像砖及瓦当上的米字纹、四叶纹、唐代是镜子上的花鸟纹;历代各种织物上的绣球纹、龟背纹、祥云锦纹流传至今。

注重装饰美。纹样在各种美化装饰中起到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室内装饰服装装饰等。

3)风格各异。新石器时期的风格庄重大方、自然和谐;隋唐时期精巧的装饰感;元朝时期豪放和刚劲的风格;明朝时期端庄、简约、坚实的风格;清代时期精致的风格。

2.室内设计与传统纹样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传统纹样比较集中的地方江南民居,室内装饰、造型、陈设都会与中国传统纹样结合不同风格的室内装饰反映着民族文化传统,具有明显的传统特征。皖南民居中,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真可谓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江南民居的万堂内部用传统的罩、隔扇、屏门上,多以形作为窗花和花栏的图案;北方民居的建筑装饰上总体分为雕饰和彩饰;还有在闽南建筑中可以找到许多中国传统图案的原型,如云卷纹、花草纹、花形纹及拼等,闽南山墙把云气纹反过来适合于屋顶山墙的三角形,喻意“云如意头”。传统纹样在墙面中的表现也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装饰画,挂屏,木雕等方式来实现。从壁画的形式上看,室内彩绘已经成为了年轻一代的装修时尚,据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手绘潮流也在家庭中蔓延,无论是客厅卧室还是厨房,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我国的,在墙面上绘制佛祖,用来去除邪恶祈求平安。我们可以在墙上绘制莲花,莲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都让我们的室内有一种生命力。

我们还可以在室内设置隔断,例如,隔墙、隔断、帷幔、屏风等,可以灵活的将它们运用到家庭室内的玄关、隔断、玻璃推拉门,使室内通透流畅,且极具装饰效果。当然,如果我们的室内有一些文化韵味的陈设品就更完美了。可以对室内家具,设备、装饰织物,陈设艺术品,照明灯具进行纹样艺术处理。装饰织物在室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床上用品,布艺沙发,软垫地毯等。其传统图案主要是植物花草纹,或者古文语纹,如福、寿、喜字等,都是设计的重要元素。可见,传统纹样的应用在室内设计中被大量推广并融入其中。

牡丹江师范学院案例教学专项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3ALZX018。

茶馆教案篇3

冯建华是个有意思的老北京人,一口京片子,随时能引经据典把人说得一愣。在他眼里,世间万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您看不开,就是因为没放下,您说对不?”他一笑呵呵,手里的两个铁核桃就转得飞快,笑容里闪过一丝慧黠。

曾经茶馆的日子

20世纪90年代,在冯建华眼里,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那时候,北京的茶馆业正方兴未艾。“我说的茶馆,可不是现今连唱卡拉OK带搓澡的那些四不像,而是真正老北京的茶馆,是集传统文化、民俗小吃、品茶看戏、社会交往为一体的休闲地方,来的都是好文化这一口的客人,多是二环里土生土长的北京爷们。就像我,祖上打乾隆中叶到的城里,打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哪儿有好玩好看招人乐的,我都门清。”

冯建华不无遗憾地回忆过去:二十年前,崇文门还是一片低矮的平房,一直往北走才能看到当时还算高耸的哈德门饭店、新侨饭店和同仁医院,自然也有购物的好去处,但不是新世界百货,而是崇文门菜市场;两广路也还不存在,只是一条条狭窄的街道串在广安门和广渠门之间,行人必须小心翼翼地走,不然从某条胡同飞出来的自行车会把你撞个正着;那时候的永定门只有一条简单的过河桥,两边都是狭窄的通道,而东便门的城墙还很破败,也没有城墙下长长的草坪;绕过鼓楼站到后海的银锭桥上,仍然可以观山,因为海淀还没有今天的中关村这些园区,连“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都还能在胡同里听见。总而言之,那是一个不算现代化,但挺北京的北京。

“那时候北京的茶馆,出现了四大家,有尹盛喜先生的老舍茶馆,有段云松先生的五福茶馆,有我冯建华的京味茶馆,再加上后来的天桥乐茶园,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茶客。就说我们京味茶馆吧,那是个什么场面?总共不过一百平方米的屋子里,十来张桌子,却挤了有一百多号人,连柜台里都站了人,我自个儿就只好上过道里待着。”冯建华一乐,眼神却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十多年前的自己:1996年,刚刚三十来岁的冯建华,辞去了机关工作,通过一位北京晚报的朋友介绍,在当时西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旁,租了两间房子。当年的3月26日,京味茶馆开张,很快就成了京城茶客们喜欢聚齐儿的地方。做了掌柜的冯建华,终日里戴着一副旧式黑框眼镜,身着褐色或蓝色棉布长衫,见人进来就领着中式短打扮的小伙计高声招呼:“里边请吧您呐!”活脱脱一个老舍笔下的茶馆大当家形象。为开这家茶馆,冯建华可没少下功夫,他从17岁起就拜师学艺,所以一招一式,都还原了老北京传统茶馆的套路。无论是茶馆的摆设还是掌柜、伙计们的打扮,乃至茶具茶食,再到服务方式,无不再现了老北京茶馆的风情。

京味茶馆的红火,首先是因它的文艺气息浓厚。这里经常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纪念京剧老家谭鑫培先生、肖长华先生的聚会,比如迎中秋的曲艺晚会等等,另外每逢周二,茶馆里都会有一场“子弟八角鼓”票房,会邀请许多著名艺术家和票友同台互动。也因此,在冯建华的茶馆里,经常能见到一些梨园行和民俗界的知名学者、专家,如刘曾复、刘乃崇、崔琦、周桓、孙岳、高宝贤、刘嵩昆、崔普权等。冯建华十分尊敬这些老前辈,同时他也不断练习相声、双簧等传统技艺,并有了“小茶房”的艺名。有时候为了娱乐,他自己也上台玩一把,结果逗个满堂彩。而最让冯建华感到拔份儿的事是,京味茶馆是后第一家恢复了传统相声大会和“灯晚儿评书”表演的京城茶馆。

这红火的第二条原因,是冯建华的善于经营得人缘。他认识茶馆的每位熟客,有客登门,立马招呼伙计用烧得热热的茶水,给人先沏上一壶香片;客人在京味茶馆一进门,便可见亲切的八仙桌和长条板凳,以及民国年间的招贴画。茶馆东南角是个电茶炉,西南角是柜台,柜台上摆着十来样茶食,有炒花生、咸瓜子、大杏干、木樨枣、葡萄干、柿饼儿、酥蚕豆等,任人随意挑选。最绝的是,一到夏天,茶馆自制的冰镇酸梅汤和玫瑰露,总让前来光顾的茶客直呼过瘾—做玫瑰露的糖玫瑰,是京西妙峰山的特产,醇香馥郁,做出的玫瑰露汤色红润,喝上一口,让人香透唇舌、流连忘返。而直到如今的大众点评网上,都还有年轻的顾客谈起京味茶馆:“小时候,老跟着爷爷去京味茶馆听相声,最忘不了那儿的冰镇酸梅汤,那个味正啊,到现在想起来腮帮子还透着股子酸甜。”

尽管生意红火,京味茶馆却依旧坚持它亲民的价格:听一下午的相声曲艺,才交两块钱;沏一杯普通花茶,三五块钱;还有许多老人自带茶杯和茶叶,就添茶馆里的开水,喝上一整天,才一块钱。因为冯建华觉得,人生在世的最大目的,不应该是为了钱,而是人活着,得有个精神头儿,爽爽利利、大大方方地奔着理想去干,心里才会塌实。“咱有咱的活法、咱有咱的乐,我不跟别人比,那比不了,也没法比。”坐在我面前的冯建华,特认真地说。

曾经红火的一切,在2000年时突然戛然而止:那一年,因为中国书店的上层发生了变动,冯建华得到房租大幅上涨的通知,这之后,他与新上任的经理关于房租的谈判彻底破裂。冯建华一怒之下,一拍桌子摔了茶碗就走人,茶馆里所有的桌椅板凳等物件一概不要,当时就撂了挑子。“老北京人讲究的是个理儿,伤了这个理,我不能接受,我的茶客们也不会答应,我就得较这个真。”冯建华如是说。

在文化民俗中呐喊

离开了京味茶馆,冯建华的日子依旧没消停。十几年来,他一直奔走于全国各地,考察并钻研民俗、佛学、茶经等各种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些活动,成了他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他现在是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师大以及人大等高校的客座教授,专门讲授老北京的民俗和茶文化。每次当他讲课时,平时空荡荡的教室就坐满了人,学生们对冯建华的妙语连珠印象十分深刻,他们会向这个高高胖胖的中年人,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冯建华一个玩笑,就能轻松解决。

习惯收听调频87.6兆赫北京文艺电台的听众,一定记得多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文艺类广播节目《闲话京城》。当年因为跟梨园世家出身的主持人梁倩相识,冯建华应邀策划并主讲了一年半的《闲话京城》,一直到它改版为止。每期25分钟的节目,被冯建华说得妙趣横生,以致造成了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每天一到上午10点,所有奔跑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出租车上,放的全是《闲话京城》。风里来雨里去的的哥们,成了这个节目的铁杆粉丝,甚至有人因为听得入迷,闯过了红灯还浑然不觉。这之后,他又担纲主创了《什刹海》、《北京时间》等广播和电视栏目,同样深受观众欢迎。“北京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它的一草一木我都非常熟悉,一个景能说出几个版本的传说,所以做这些节目,就熟门熟路。”冯建华说,自己在做节目时,始终坚持着文化这个“瓤子”。因为自古以来,所有类别的文化,都有其深厚的历史传承,都要经过时光不断的冲刷和磨砺,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当年他之所以能再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茶文化,能将各种掌故和风俗应用到真实的生活里,就是因为它有着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承,它连接的是极其珍贵又将要断层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近些年我开始四处走走,结果发现各地的传统文化缺乏保护和失传的现象极其严重。比方说安徽池州的傩舞,它有4000多年历史,源于远古时的祭祀仪式,蕴涵着极典型的社祭和宗族色彩,且深受儒、佛、道三教的渗透和影响,至今仍保持着古朴和粗犷的原始风貌,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它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民俗文化、社会风尚和宗教演变都有一定的价值,可说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民间瑰宝。可如今它却因各种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造成演出市场的急剧萎缩,因而后继乏人,濒临危亡。我当时看到这种情况,真是急在心里啊!”冯建华叹了一口气,他把目光投向窗外。我看到不远处的建外SOHO楼群间,林立着各种招牌,捧着iPad的年轻人正在用耳机打电话。

2009年时,冯建华向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名为《保护濒危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提案,很快就得到回复,由文化部亲自挂帅,在全国各地成立专门的办公室,登记造册这些艺术种类和艺术传承人,以挽救民族瑰宝。欣慰之余的冯建华,喝着盖碗茶咂摸出特别的清香:“我是两届农工的中央文化委员,能为保护文化起到一点小作用,我这日子就算没白过!”

冯建华自称为中国茶文化北派茶礼的传承人,对现今茶文化市场的乱局忧心忡忡:“现在很多人连茶艺和茶道还没搞清楚,就开起了茶馆。要知道,艺讲究的是表演,道讲究的是自然,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找几个漂亮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坐在店里泡茶,它就是茶道了吗?明眼人看了只能摇头。茶叶市场也是一个字—乱,‘傻子买傻子卖傻子今天赚两块’,是指不仅仅是买茶叶的消费者,就连一些茶行业内的从业人员,都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导致各种怪现象发生的。一个刚学两年茶的年轻人就能当上评茶师,这可能吗?中国的茶知识深了去了,你学十年才不过入门,要想达到公正权威的评定水准,怎么也得有二十年的功力。”

茶馆教案篇4

关键词:“茶馆式”;教学模式;弊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73-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都大力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校纷纷组织一线老师深入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要求老师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新教学课堂模式: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组长一名,学生面对面而作,就如同茶馆交流,人们形象把这种课堂模式称为“茶馆式”,以区别传统“插秧式”课堂。“茶馆式”教学模式旨在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留给学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也说过“生本教育”的方法论要“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但新事物的出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地在推广“茶馆式”教学模式的时候,有些师生把持不了课堂的“度”,反而事倍功半,笔者以教学实践具体体会浅谈一下“茶馆式”教学模式的几点弊端,以引起同行们的思考。

一、课堂模式化

山东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形象地说过:宝马发动机放在牛车上是不起作用的。有些老师不考虑学情、课型,一味按杜郎口的模式“拿来主义”,死搬硬套,不讲教学效果,甚至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少学生也存在浮躁现象,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小组就开始探究、辩论,更有甚者,个别差生滥竽充数,搞得课堂乱哄哄,有学生发言,喝倒彩。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热闹课堂气氛很活跃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学到基本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并没有真正完成。“课程标准”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可见,单纯追求课堂模式化已背离“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所以,有些学者、专家已呼吁:要模式不要模式化!

二、学案格式化

“内容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3)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学案的制作应精雕细琢,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而部分教师制作学案不能很好体现上述三个层次要求目标,“自主学习”部分用填空形式,“交流探究”用材料解析形式,“巩固案”用选择题形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自主学习”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研读课本,跳跃式的找答案,完成填空,不能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把握知识的内涵,弄不清历史知识的构建;“交流探究”部分,学生不能质疑,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中国古代学者也早已提出“学贵有疑”,显然.教师应该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精讲点拨,“到位而不越位”,有学者形象的把杜郎口教学模式比作“三句半”,意即学生讲三句,教师只需讲半句。而有些教师把握不好度,要么三缄其口,要么不断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发言的学生无所适从。

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化

茶馆教案篇5

钟山陵茶厂――劳动实践基地

钟山陵茶厂位于南京东郊部级风景名胜区内,是南京雨花茶的发源地、创始地。学校充分利用这一社区人力资源,与该单位取得联系,使其成为了我校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

1.拓展学习空间,营造多元化的研究氛围。

新课标提倡实践性学习,强调学习空间的拓展,我们紧扣这一理念做了大胆尝试和探索。首先通过组织课题组讨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确定名茶荟萃、茶联茶歌、茶的历史与发展等研究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研究课题,并组成研究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都有相应的教师负责,每两周开展一次交流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在活动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如何搜集、处理信息,学会了如何进行调查写研究报告,逐步形成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小组的合作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且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了新的内容,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推广《钟山茶语》,掀起了茶文化新高潮

2009年暑期,我校课题组成员精挑细选了部分学生的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了《钟山茶语》,李校长还题写了序言“校长品茶”。随着这本茶文化教育文本的推广与使用,在我校学生中掀开了“读茶知、学茶艺、识茶礼、修茶性”的茶文化新高潮,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此外我校还特聘了中山陵茶厂的陆厂长为我校茶艺实验校外博导员。这样一来,为紧扣茶文化教育课程茶知与茶艺并重,课本阅读与实地体验共存的特点奠定了基础。

3.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根据校特长生评比方案,制作了“茶博士”荣誉证书,出台了“茶博士”学习过程评价表,从“乐于参与”、“获得体验”、“创新意识”、“成果收获”这四个指标入手,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对每次活动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以此激励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一次次的学习过程评价,立足于学生多元的发展过程,最终不管是否成为校级“茶博士”,都将促使学生在不断地扬长避短中,在一次次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逐渐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解决应用、学会创新。

梅花山――教学实践基地

梅花山同样位于南京东郊部级风景名胜区内,因梅花闻名,山上植梅数千株,品种繁多。春天梅花盛开时,遍山梅花争芬斗艳,游人如织。由于社区紧邻紫金山,很多学生家长在钟山园林局工作,我们课题组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可以利用社区人力资源使梅花山成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

每年初春,学校会组织师生踏青赏梅,通过探梅、赏梅、品梅的实践体验,使大家对“梅文化”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学校已有深厚底韵的梅文化的氛围中,如何依托这个资源,用好它,将“梅文化”渗透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也让“梅文化”的内涵更丰富,光芒更璀璨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今年开展以“梅花”为主线的系列活动,从“知”梅,“读”梅、“探”梅到“爱”梅、“颂”梅、、“学”梅,让学生们充分体验了“研究”过程,了解了“研究”方法,由表及里,感情得到升华。同时,我们还突破学科的单一性,让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尝试语文、科学、音乐、美术、思品等多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亲身参与学习过程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低年级结合课文“春到梅花山”,踏青赏梅,在大自然这本无字书中亲身感受,让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自主解决预习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收集、诵读有关梅花古诗词以及经典美文的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梅花的篇段和佳句,在此基础上,举行了以“梅花”为话题的征文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梅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了梅花不畏严寒、百折不挠的品质,与众不同的可贵。

学生通过采风、查阅文献、看书学习和观察实验等途径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使得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体验生活,学会了积累生活经验。为了让梅文化在智育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启迪,我们中高年级学生在科学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小课题研究,尝试着让学生跟教师、与家长合作进行有关的探索活动,随时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和点滴体会,并在教师与家长的帮助下尝试着写小实验报告和小论文,如《梅花的嫁接》、《梅的生长》、《蔬果好还是疏花好》等。通过种种实践活动,充分锻炼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促进了学生智育的发展。

思品学科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梅文化的教育、浸润功能,借此对学生进行了耐挫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被宠着的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经不起一点挫折,受不起一点委屈。一遇到困难就会泄气,尤其是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为此,我们十分注意寓德于“梅”的教育。各班还组织了“梅花赞”、“我与梅花”等主题班会活动,梅花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和它傲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的意志品质极大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理工大兵器博物馆――国防教育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是我校的近邻,院内兵器博物馆是国内高校唯一的种类齐全、数量众多、专业性强的兵器博物馆。馆内珍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多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现代兵器装备,囊括了火炮类、轻武器类、弹药类、引言类和光学器材类等诸多门类计6000余件珍贵的藏品。其中许多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武器装备,不少枪支、火炮等现已成为国内及世界上的孤品或珍品。

茶馆教案篇6

9000元,学4年,就能变身“淑女”?西南首家大型女子学馆专业打造成都“淑女”的口号吸引了众多市民眼球。为此《成都女报》记者穿起汉服,专门为众姐妹打探一番,成为西南首家体验“淑女速成”的媒体,为您揭秘“淑女的一天”是如何炼成的。

近日,西南首家以传统文化为教授内容的大型女子学馆在成都开馆,声称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武装当代女性,以此提高女性的文化内涵、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何谓淑女?用成都天韵女子学堂堂长周勇的话讲就是:秀外慧中又不失现代风范。

古朴雅致的川西民居风格建筑,搭配青翠葱茏的花木,国学馆、书画馆、琴馆、棋馆、礼仪馆、茶道馆、刺绣馆的牌子高高悬挂。学馆墙壁被国画充斥,窗户挂着的竹帘被轻轻吹起,黄色蒲团席地而坐、半米高的几案伏案苦读,处处细节透露出一股远离尘嚣宁静和清幽,淑女的一天就在这古色古香环境中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