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技核心篇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筑工程管理;以人为本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点,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其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发展的关键,对于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保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和理论基础。我国的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是市场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指导依据,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观还不够完善不够健全。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和缺陷层出不穷。现阶段,建筑企业面临着如何优化国内市场、扩大国外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设计正规化、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如何实现其质量和管理控制的合理化等多种问题,是综合科学发展观进行解决的关键,是知道其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科学发展管的知道作用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和设计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过程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就有了发展方向,从而积极的开展各项建筑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它的一个子系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筑工程项目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使用对社会系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说,社会的发展是可持续性的,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需要考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现今的建筑工程项目对于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我们必须将其作为考核标准来进行管理。

二、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建筑工程管理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单位应积极的加强各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和谐的快速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程管理的实处: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文本”,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在企业管理中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合理的提升和选拔人才,加强选拔人才各环节的管理工作,使建筑企业人才得到有效利用;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建筑行业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工作,为企业员工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鼓励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第二,努力解决好员工关注的生活问题。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合理的安排员工的工作程序,减少人力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于生活有特别困难的员工积极的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企业应关注并及时解决拖欠员工工资问题,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政务公开,解决问题具有及时性。

2、坚持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

对于建筑企业来讲,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核心问题是指导企业的经营发展,生产经营是建筑企业的命脉,在建筑管理工作中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是企业经营的关键,它是企业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企业日常进行的各项工作,包括生产建材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财务费用管理等等,都是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而展开的。现今市场环境千变万化,竞争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建筑市场环境不规范,对于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时刻监控市场环境动态,及时的分析和调整经营策略,努力做好经营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

3、坚持以加强项目管理为主旨。

建筑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建筑信誉,是建筑工程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任务就是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积极地探索新兴的、科学的、高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建筑全过程的管理,从工程施工准备开始、建筑施工设计、建筑设备的使用、建筑施工人员的安排、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一直到建筑产品完工都是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有完善的质量监督制度。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系统性强,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做好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项目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必须到位。第二,加强工程项目的过程监控。做好项目的过程监控工作,有利于建筑企业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前做好控制和管理,将产生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第三,要有优秀的施工队伍。施工人员的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很大,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有利于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建筑和管理水平。

4、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飞快,各种知识和技术迅速更新,往往刚刚熟悉的新技术很快就会被更先进的方法所取代。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只有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为企业树立自己的建筑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创新上,建筑企业应该大力推动高新技术的应用,技术创新不仅可以降低建筑成本,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为企业赢得自己的建筑效益。在管理创新上,建筑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管理特点,不断地改进管理方法和有效施工程序,从而保证企业管理上的先进性。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利政策,抓住市场发展机遇,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建筑科技核心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科技创新;新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崛起,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管理工作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因质量问题、安全问题,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在不断运用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的同时,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思考。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建筑施工行业的竞争越发的激烈,技术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决定着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它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始终,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每个环节不容出现任何疏忽。否则,将给整个工程项目带来不可预测严重后果。

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行业中,许多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却因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严重制约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只重物资技术投入,不重视技术管理的严重问题,必须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想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技术的管理的环节尤为关键。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技术管理能力,才能立足当今的竞争市场,使企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本人在无锡明发国际新城项目的管理经验,探究思考技术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要做深刻地思考:

1.1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规模和类型,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只有加强了技术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材料和设备的潜力,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行业竞争力。

1.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水平,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1.3科技的进步,使得建筑工程中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这就对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施工企业必须走在时代步伐的前列。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优化设计严格审核

要优化施工图纸的设计,更要严格会审。在工程中标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需要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了解设计意图和对施工方的要求,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工程施工前要到现场勘踏,并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将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具体使用,要及时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和相关保证措施,并积极进行新技术新材料的具体试验,鉴定证明的文件和材料要呈报监理主管工程师进行审批。对施工项目关键部位和设计意图的至关重要,必须建立严格审核制度。

2.2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所有人员在正式施工之前对施工对象的设计情况、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有较详细的了解,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把分项工程的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要求层层落实下去,让每个人都清楚所施工部分的技术质量要求,以便科学施工。

2.3加强管理,严把材料关

建筑原材料的管理包括出厂合格证、材料的发放、使用追踪、清验和质量控制。对于到场材料,要严格清验造册登记;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进行发放使用;对于材料的保存,库管员要及时盘点整理,并注意对材料的分类堆放,易燃品,易潮品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关于建筑所需的构配件及一些辅助材料,要求施工单位填报主要材料供货商资质报审表,还要提供营业执照、企业资质证书等有效证件,并对机械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性能等进行现场检测和核对,以确保机械设备运行处于最佳状态,还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还要针对分项工程,细化施工方案,并按要求提出施工技术交底。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是保证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保证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从目前建筑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规范的地方还有不少。因此,为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完善相关技术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相关技术管理体系,是使工程施工科学有效进行,并让客户满意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同时还要认真贯彻执行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如施工图的阅读和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技术文件审批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等,使技术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

3.2搞好人才培养规划,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技术人员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人才专业结构的合理组合已经成为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的重点。就建筑行业而言,管理和开发都需要相当水平的专业人才,管理层人员的配置又需要管理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综合素质越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因此,需有计划地逐步招聘、培养人才,不断调整、平衡、优化,使企业的人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3.3后期技术管理切不可粗心大意

施工后期切不可粗心大意,更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这阶段的技术管理,主要是对前面阶段的辅助和补充,包括对建筑物的整体检验和总体评定、配套施工的技术管理控制等。技术管理人员须认真、严格把关,对工程的质量、检验项目和实测项目应进行仔细检查,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不予以验收。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顺利完成建筑工程的整体目标,就必须采取先进科学的技术管理方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各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把控,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随着国内外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高,搞好建设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卓晓.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2010(8)

建筑科技核心篇3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智能建筑;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44-02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该专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该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因此,各高职院校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较大差别。为了进一步规范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根据我院在本专业建设的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智能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相对于之前陈旧的生活工作理念、规划、建设。现代智能化的生活、工作环境将成为以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和必然趋势。随着市面上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必然拉动智能建筑行业人才的需求。智能建筑不仅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一个较大趋势,还是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据调查绝大部分参与工作的人员在上岗之前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而是直接上岗就业,这样往往造成工作人员操作水平技术相对较低。在今后发展的10年中,根据市场需求建筑智能化将会继续迅速发展,从业人员将不断增至200万,在建筑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缺口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它所涵盖的知识层面广,想要对所需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三年的时间明显不够用。因此,对这门学科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1.培养目标。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我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适应建筑电气行业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具有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运行管理、及中小型工程设计等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专业岗位(群)。在通常对智能建筑行业调研的根本上,构成了我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即建筑电气设备安装与运行;建筑电气系统维护与改造;建筑电气系统工程组织与实施;建筑电气中小型系统设计。

三、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建筑电气工程是一个交叉综合学科,在实际应用教学中不是够全面,主要包含了通讯、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想要在现实中更好地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技能型的人才,在构建课程时需结合以下几点要求。(1)以能力为主体。主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岗位能力分析、参照行业标准或职业资格来设置所学专业课程,并确定课程所学目标,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依托相关专业活动为背景,对所学的职业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总结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法。(3)构建“课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或企业认证标准,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及企业认证标准的技能培养要求,对应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4)以开放性和服务性为原则。高职课程开发需要体现开放性和服务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得到充分地发挥。

2.课程体系构建。为满足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个基础+四种能力”的课程体系。(1)职业基础能力的课程开发。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我们参照2007年6月1日全国的《关于颁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职业核心能力体系7个模块,我们根据这些设置了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这样既满足“职业人”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还丰富了学生学习项目。(2)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开发。对于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可以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工作过程与内容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主要根据智能建筑行业设有的岗位及其要求以及所具有的相关技术跟管理知识,来确定学习内容,要“以能力为本”设计相关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链路如图1所示。

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绘制出建筑电气工程图、分析电路、各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组建等能力。这些都是专业基础能力课程的重点;专业核心能力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对工程的安装、调试以及专业维修等有所了解。专业综合能力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工程项目中的综合能力;职业扩展能力课程使得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在能力模块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还要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要做到细化实验、实训、课时、场所等。由此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更好地从校内到校外、单一到整体、有序地过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

四、课程的有效实施保障

1.保障充分的教师人才队伍。现在就职于本专业的老师大部分出身建筑、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等专业。为了满足现在专业教学需求,应采取“外聘内培”的方式,并与企业共同构建“双师”型团队。首先我们可以聘用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教学,其次对于学校的专业教师要通过有效渠道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和实践指导,进而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

2.保障良好的实践条件。通过加强校内与校外的实践合作条件来保证专业课程的充分有效开展。对于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来说,要全面考虑到实际操作性,就要与企业一起创建一个基于工程实际、便于操作的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也应参照企业的规模,构建出具有“教学化”功能的紧密型基地,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这样双方都能享受到利益,学校通过学习在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及案例,更好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水平。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因为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所以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要时刻与企业相结合,正确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合理地构建企业、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不断更新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蔡长韬,朱维兵,周利平,等.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3]韩承江,刘峥.高职自动化专业职业活动导向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建筑科技核心篇4

一、诚信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

企业是船,品牌是帆,诚信是风,没有诚信的风,品牌的帆就撑不起来;没有品牌的帆,企业的船就不能乘风破浪去远航,离开了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就是空话,当前,信誉渐渐上升为市场的竞争核心,企业外部和内部一个失信的信息,都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必须把诚信作为高于一切的“最高原则”,放在市场竞争的核心位置,切实实现管理的精密化、精细化,努力打造建筑业的“精品航母”,用实力兑现我们的各项承诺,树立起良好的诚信形象,诚信,不仅构成对企业信誉和能力的评价,而且也成为企业一种潜力巨大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将会给守信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和丰厚的收益。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建筑企业要更加加强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减少各种信用风险的发生,同时,企业应着眼长远,冷静分析当前面临的各种情况,研究市场环境变化,完善内部各项制度,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和信用风险管理,真正形成“有信为荣、无信为忧、失信为耻”的企业文化,以诚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质量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本质

一是要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淡薄,是影响质量管理的关键,因此,必须在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上下功夫,要通过坚持不懈的、系统的质量教育,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质量信誉意识、质量效益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坚持运用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全力实施工程质量管理。二是要建立质量监控制度。质量监控制度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力手段,要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就必须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体制,各级主要领导要带头抓工程质量,采取有力措施,把质量工作渗透到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三是要健全质量奖惩机制。质量奖惩机制是提升工程质量的硬性措施,要通过建立与实施严格的质量奖惩制度,积极推动质量管理上水平,推动建筑产品质量上层次,防止潜在质量事故发生以及在与质量管理有关过程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部门或个人应给予奖励,对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明知故犯以及严重工作失职者实施质量责任追究并做出处罚。

三、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源泉

建筑科技核心篇5

英文名称:SichuanBuildingScience

主管单位:四川省建设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1933

国内刊号:51-1142/TU

邮发代号:62-1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建筑科技核心篇6

【关键词】营改增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进而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应交税费、收入、成本、利润等会计核算产生影响。同时,按照营改增政策修订后的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材较少或欠完善。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程成本管理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就必须紧贴建筑企业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来建设课程。因此,高职院校急需结合营改增政策要求对《建筑企业会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上岗标准,进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会计科目设置的影响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因此,建筑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也就发生了变化,“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核算科目将被增值税相关的科目替代。一般纳税人建筑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和“增值税检查调整”等明细科目,并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借方设置常用的“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转出未交增值税”等三级明细科目;贷方设置常用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三级明细科目。小规模纳税人建筑企业增值税业务需要设置的会计科目相对简单,只要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不需要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二)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影响

建筑企业分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两种企业,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区别。下面分别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两方面分析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影响。

1、一般纳税人建筑企业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影响

营改增前,建筑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记入成本。而营改增后,进项税额可以按照通过税务机关认证的扣税凭证所列明或计算的可抵扣税额为依据进行核算。

发生接受应税劳务或服务等业务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发生采购业务时:

借:原材料/工程施工/其他业务成本/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

建筑企业营改增前交营业税。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增值税销项税额以税法认定的销售收入金额为依据进行核算,贷方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建筑企业收到工程预收款或进度款时通过“其他应收款―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核算。

借:其他应收款―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算时:

借:应收账款/预收账款

贷:工程结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其他应收款―增值税销项税额

2、小规模纳税人建筑企业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影响

小规模纳税人建筑企业不存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记入成本,与交营业税时的账务处理一致。建筑企业发生增值税销项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月末不需要计提和结转。增值税纳税义务确认时间与收入确认时间一致。

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交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二、当前《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材相对滞后

目前市场上按照营改增政策完成修订后的教材较少,同时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教学的教材更少。根据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科目以及经济业务的影响,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材需要重新进行修订。而教材建设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当前市场上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材相对滞后。

(二)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契合度不高

建筑企业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会计核算、工程成本计算、报表编制以及纳税申报等职业能力。因此,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应以岗位对知识、能力、素|的要求为建设目标,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适岗能力。而目前许多《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工程成本、收入、费用、利润等来进行编排。按照这样编排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将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导致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不高。

(三)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在工作任务引领下采用了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但教学模式基本为普通教室、机房等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程学习时间固定,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会计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课程教学效果较差。

(四)考核评价还欠完善

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化,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也进行了改革。课程成绩由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理论考核项目具体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以及期末在线平台考试。技能考核项目包括课内实践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课程考核内容较全面、详细。但课程考核评价也存有一些不足。理论考核中的期末在线平台考试会导致学生进行突击刷题、死记答案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技能考核以书面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与工作岗位实际操作存在差距,无法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营改增后《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加快课程教材建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在营改增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组首先要密切关注会计行业的前沿发展动态,收集最新政策信息,结合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要求,加快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材的建设。同时根据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会计科目设置以及经济业务核算的影响,课程组以建筑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出发,重点突出营改增业务处理的规范和方法,并穿插设计营改增业务的处理和操作示范,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修订,使《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材更具有对性、适用性和新颖性。

在加快课程建设的同时,课程组还需加快《建筑企业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建筑企业会计》精品在线开发课程建设可以包括微视频、在线开放课程网站等内容。通过《建筑企业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明确课程定位和课程教学目标

首先课程组应明确《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专业定位。《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建筑企业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工程成本计算、财务报告编制、纳税申报以及会计档案整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上岗标准。

根据《建筑企业会计》课程定位,结合营改增政策,课程组需要重新调整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其教学总体目标调整为:熟悉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具备建筑企业账务处理能力、增值税计算申报和报表编制能力,具有建筑企业会计职业素养。同时课程组根据工作任务对教学总体目标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突出建筑企业会计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重构、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营改增政策的变化要求,课程组需要重构《建筑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营改增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的变化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修订的重点。根据建筑企业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以经济业务处理流程为主线,并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优化教学内容,设置职业引入、收入与销项税额、成本费用与进项税额、增值税业务与管理、财务报告等教学项目。同时每个教学项目中增加图解示范、提示注释、实账演练等模块和“扫一扫”功能,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经济业务的实际。

(四)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采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建筑企业会计》课程应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云班课等APP引入课堂教学,通过签到、课堂表现加分、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的设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在线开放课堂、微课堂等引入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获得乐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建筑企业营改增会计核算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五)改革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为减少死记硬背、刷题等现象,《建筑企业会计》课程应加强理论知识的过程考核,在学习完某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后,通过云班课、在线开放课程网站、在线试题库等平台,对这块教学项目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及时监控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监测和反馈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考核方案设计应围绕建筑企业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选取建筑企业营改增所涉及的典型经济业务,由学生完成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申报、整理档案等操作过程,从岗位要求考核学生是否具有会计核算、工程成本计算、财务报表编制、纳税申报以及会计档案整理等能力。

总之,在国家实施营改增新政策后,高职院校应以培养与就业“无缝对接”的建筑企业会计人员为目标,及时对高职《建筑企业会计》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岗能力,提高《建筑企业会计》课程教学质量,进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兆夏,“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会计师,2014(10)

[2]张林,探析建筑企业会计与工业企业会计的不同,现代商业,2014(2)

[3]方咏梅,浅议“营改增”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纳税申报实务课程,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