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篇1
一、让课堂还原生活――语言运用根植于“实”境
课堂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观察生活,并能够像导演一样把生活搬进课堂,让语言融入课堂,让语言在主题突出的真实情境中运用。以下这个案例是通过同课异构在总体程度相当的两个班级进行一组试验。在2班中结合书本进行机械操练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在3班中进行以书本为依托的情境教学法。并在授课结束后对相关教学目标进行口语(看图说话)式检查,每班抽取20名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阶段性分析。
【案例1】
在教学PEP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部分Let’slearn,要求能够会说认读hot,cool,cold,warm等几个单词。并能够根据课文图片进行英语天气预报:It’s...in...
在试验的2班中,笔者运用卡片向学生展示了关于天气的词汇,并进行带读、认读等操练。在巩固环节中带领学生一起看书本中的天气图进行看图说话。在试验的3班笔者向学生展示了画有天气的中国地图,WINNIE成为了一名天气预报员,并且准备了一个类似于话筒的道具。在WINNIE的带领下学生有些拿出了书本卷一下,有些拿矿泉水瓶等等一个个话筒就有了。在进行一番操练后,学生都积极举手纷纷想要过一把天气预报员的瘾。很多学生都加了自己的语言,除了话筒还用小木棒指着具体地点,非常有模有样。其中提炼与加工比较出色的有这样一个版本:Goodmorning,everyone.Thisistheweatherreport.It’scoldinHarbin.It’swarminBeijing.It’swarminHangzhou,too.It’scoolinLhasa.It’shotinHongKong.Thankyouverymuch.
为了验证试验假设,我们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口试抽测,内容为看图说话。抽测结果见下表:
毫无疑问,3班孩子的语言能力显著高于2班。这是由于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再加上学生的生活接触面比较广,对于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在电视上都有看过。这回用英语来做天气预报学生的表现欲在那一刹那被激发,加上自己对天气预报员的理解,就表现得有模有样。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主体验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体验生活的喜悦,收获同伴与老师认可的喜悦。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上又融入了自己的特色,尝试表达与表演的时候就是他们语言运用的体现。这是一个模拟了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是有利于语言输出运用的有效情境教学。
二、让课堂走进学生心里――语言运用成长于“适”境
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动的童话、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很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高年级学生热衷于在实际中解决问题,提高英语的运用与表达能力。因此只有创造适合学生心理的情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为语言运用创造动力。
【案例2】笔者准备四年级Unit3MyFriends中的Let’stalk一课时,想通过John与他妈妈对话来描述他的一个朋友。主要学会运用以及理解本次课主要句型Ihaveanewfriend.Hehas...What’shisname?并且会描述自己的朋友,会询问朋友的名字。
备课中有了很多想法,最后决定替换人物角色――由小朋友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作为主角―JumpingTiger&Winnie。同时又变换了对话的形式,以两主角聊QQ为切入点,积极尝试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有兴趣,有激情,学会主动学习。课前还准备了JumpingTiger&Winnie的头饰,以及PPT,并且刚好把教室里的电脑用上了,进行真实场景模拟。
一上课,学生就被JumpingTiger&Winnie经常喜欢聊天,现在正在用QQ聊他们的好朋友这个话题深深吸引住了。当笔者更逼真地呈现给大家QQ聊天的视屏版面,以及他们的QQ头像时,学生发出“哇”的惊叹声――真的是QQ哈。此时学生对于QQ聊天的内容已经是迫不及待地想说上自己的话。(笔者让他们每人都选择一个角色)。EG.JumpingTiger――Hello,Winnie.
Winnie――Hi.Ihavea______.
学生对于对话内容很感兴趣,并给出了比较丰富的答案。对于表现OK的主角给予表演机会,让他们来到电脑旁边,模拟聊天。学生对于这样的机会也是爱不释手,全班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本次课进行得特别顺利与愉快。
情境是活动的依据。离开了情境就像植物离开了土壤、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活动就没有了生命力。两个卡通人物的QQ聊天为学生创设完成填充活动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样活动,因而使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针对四年级的孩子老师让其扮演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的角色,完全贴近他们的需求,符合这个年龄层次孩子的心理。这节课笔者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演、自己想,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尊重,表现欲望被强烈地激发起来,语言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开展。适合学生心理的情境为语言运用创造了动力。
三、用课堂打磨语言――语言运用收获于“时”境
如果老师只单单引导学生进入模拟的情境中,花了大量时间去适应情境,欣赏情境,而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机械和意义的操练,那么学生一节课下来只可能会说“好玩”,其他的学了点什么一点都不知道,更别谈语言运用了。
笔者就曾经被这样“折腾过”――笔者所带的三年级在“HappyBirthday”那一单元的对话教学时,笔者事先请学生带了一些生日聚会上的食物,自己准备了一些气球和小蛋糕。主要句型是“CanIhavesome...?”“Sure,hereyouare.”
还没开始上课学生就对自己以及同伴所带的食物议论纷纷了,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吃起来了。当听到“Happybirthdaytoyou”的生日歌曲响起,一起分享蛋糕的时候,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吃上老师的蛋糕,根本顾不及运用句型说“CanIhavesome...?”在吹气球环节就更乱了。
笔者过于注重为孩子创造真实轻松的教学环境,并且为了突出教学的生日聚会的氛围,还进行了低效费时的吹气球活动,学生的感受可能是觉得好玩,但是对于目标句型的掌握非常不理想,并且课堂秩序不佳。真算是“事倍功半”。显然,在本次课堂活动中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或机械或意义的操练,导致语言输出与运用困难。
实际上,鉴于语言输出与运用需要充足时间进行操练,本节课可以尽量简化教学环节与教具。可以由老师带小蛋糕等最后综合巩固操练的时候运用,而一开始呈现生日聚会的场景可以由课件来完成,由学生根据课件提示以及自己想象进行模拟场景,待学生进行机械操练完毕以后,运用句型说“CanIhavesome...?”与老师一起分享蛋糕。
小班语言教案篇2
[关键词]大班教学听力教学教学方法翻转课堂任务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08-02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课堂的人数不断增加,班级规模持续扩大,语言专业大班教学也逐渐成为常态。学生人数众多,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给教师课堂教学及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对于大多数语言专业的学生而言,听的能力相较于说、写等表达性技能更难学习与提高。当听力教学“遭遇”大班教学,外语教师无疑面临的是更为棘手的教学困境――教师一则一则地播放听力材料,却对学生的理解情况不甚了解,学生则对这种“车轮战”感到迷茫、厌倦。
一、大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
在教授大班听力课时,高校教师大多采用的是学生做听力练习,教师对答案的方法。这种方法以帮助学生准备考试为目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完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难以帮助学生提高外语听力能力。一些教师注意到这种方法的缺陷,在教学中加入了听力技巧的讲授,但是总体而言,听力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仍旧相对枯燥乏味。
(二)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在大班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各异,能力参差不齐,故而学生对学习的具体需求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教师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兴趣,但势必要忽略另一部分同学的需求。同时,在课堂管理上,教师更容易关注表现积极的学生,而难以注意安静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很难清楚他们是否理解听力材料,或者在听力理解中存在什么问题。
(三)学生课堂参与机会被稀释
作为接受性技能,听力需要与输出性技能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常俊跃,2013)只有通过与说和写相结合的活动,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听力内容。但是,在大班听力课堂中,这种课堂参与的机会往往会被稀释。课堂活动大多被英语能力较高、表现积极的同学所垄断,而害羞或胆小的学生似乎永远都没有机会发言。(冯美娜,2012)
(四)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
由于大班听力课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缺少教师的关注,学生在大班听力课堂上更容易走神。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不会注意到自己,因此,在课堂中表现消极,甚至完全不参与听力练习。
二、大班听力课堂中的教学原则
尽管大班教学困难重重,但这些困难并非无法克服。在论及大班教学时,赫斯概括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大班听力课堂。
(一)多样性
赫斯认为,多样性在所有教学中都至关重要,而在大班教学中尤为如此。因为不管听力内容多么有趣,学生都无法长时间专注于单一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大班听力课堂中,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应坚持多样性原则。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二)控制节奏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控制教学节奏。教学进度太慢会使学生觉得无聊,进度太快则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教学就容易失控。不同的课堂要有不同的教学节奏,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为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堂选择正确的教学节奏。
(三)开放性
许多语言教材中的练都要求学生给出固定答案,这样的练习在大班教学中并不太适用,因为在大班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教学也不是工厂里的批量生产,不可能让学生在经过几十分钟的练习之后就能达到同一水平。而开放性问题则与之相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来回答问题。这样的练习以成功为导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运用新语言。
三、针对大班听力课堂的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大班听力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不仅要坚持以上几点原则,同时,还应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大班听力课堂更为丰富多彩。
(一)合作学习
在大班听力教学中,合作学习应该成为课堂组织的常态,因为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学生必须学会相互合作,向其他同学学习。每位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仅应在任务型教学中加入合作学习的环节,在课堂的常规活动中也应当增加合作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原先的单一的听然后练的模式中加入小组讨论的环节,小组内部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才能将答案呈现给大家。再或者,将教师公布答案的过程改为同伴互评。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合作学习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也可以广泛的开展合作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翻转课堂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大班听力课堂的教学效率。翻转课堂,又叫反转课堂、反转教学,即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范立彬、王春侠,2014)这种教学模式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加深对新知识及技能的理解,而“信息传递”的过程则被转移至课外进行。范立彬和王春侠(2014)认为,听力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授课教学,听力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对所听内容的语音辨析与篇章理解,而不在于教师理论知识的讲授。因此,听力教学更宜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大班听力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将听力材料布置给学生,听与练的过程留在课外进行,不会耽误上课的时间。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反复练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课堂的时间则用于集中解决学生在听力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对其中所出现的词语意思、用法、搭配等做以简要的讲解,对其中所出现的文化现象作以深入探讨。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应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如独立解决问题和探究式活动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领域中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四个难度大的环节,减轻在语言“吸收内化”过程中产生的挫败和无助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技能及语言的内化吸收。
(三)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合作学习及翻转课堂的内在要求,是二者的具体体现。任务型教学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可以考查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将听力输入中获得的知识与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经常需要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需要相互帮助。
就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探讨,JaneWillis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大影响。他将任务型语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任务前活动阶段、完成任务阶段和语言聚焦阶段。任务前活动的核心目的是向学生介绍话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和知识储备,为任务做准备;完成任务阶段则是学生通过实践,感知并使用语言;语言聚焦阶段是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语言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操练。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前活动阶段和完成任务阶段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学生可以就任务的相关主题内容进行扩展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在完成任务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听力材料的播放次数,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语言聚焦阶段则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核心,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任务过程中的经验,采用课堂活动深化对语言的掌握。
四、结语
大班听力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存在已久,为了不断提高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将三种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相互糅合,就大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但这一解决方案的具体效果还要接受长期的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常俊跃.高校大班英语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赫斯.如何教好大班英语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纽南.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范立彬,王春侠.“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2).
小班语言教案篇3
关键词:语言教学;问题;思考
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研究有不少突破性的进展,但在现实中,语言教学的低效益现象仍然较普遍。如何改变现状,变苦干为巧干,努力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这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教”轻“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只考虑教材,少注重幼儿的实际需要,过多地考虑如何教得顺利,很少考虑如何把学法交给幼儿。
例如:“给故事取名”,不少教师只觉得完整讲述后应有这么一环,而对设计这一环的目的是什么?不作细的思考。出现多种说法时,常见教师不是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争论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路径与取名的方法,而是简单地急于做裁判,最后将既定的答案抛出。
2.满足于教案的顺利完成,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缺乏应有的反应。
例如:小班儿歌教学“春天的太阳是怎样的?”幼A答:“暖洋洋的。”师:“好的,请坐下。”幼B答:“红彤彤的。”师:“说得真好,我们表扬他。”事实上,幼儿A答得比B更确切。只是因为B说的“红彤彤”正好与原诗的词句吻合。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当幼儿说出的答案与既定的答案一致时,教师就会欣喜万分,极力表扬;当幼儿的回答超出教案设定的范围时,教师或不予理睬,一带而过,或拼命地往教案思路上“拉”。常见教师忙于完成教案对幼儿的回答不作深思、反应迟缓,导致错失良机与出现误导。
3.教学过程的展开仍然是教师的高投入,高消耗,一言堂。重传授,轻激励、点拨引导,幼儿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结果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产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象说书人那样大讲特讲,仅满足于单一方式、单一角度的正确,而不思变换,结果一个活动下来,只是教过了,而幼儿在这一活动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教师自己心里也是个未知数。
(二)重“变式”轻“落实”
1.不少教师重形式花样的翻新,远远超过重目标的落实。这在公开教学、活动评优中尤为突出。有的教师甚至担忧形式不“变”上不了领奖台。为求新颖、“脱俗”,一些与本课题不相关且无价值的游戏、绘画、音乐活动也被硬凑到语言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不思考所选的内容是否适合仿编、适合思维的扩散,于是出现散文、诗歌活动离不开仿编,故事教学无疑思维也扩散的教改“新气象”。
2.急于求成,前一环的活动目标尚未落实,就急于下一活动的展开。“仿编、表演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做后盾”常被教师所遗忘。常见,教师对原作的分析尚未透彻,且幼儿也未能理解、熟悉。有的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对原作的完整学习只停留在跟念两遍,教师就急于让幼儿进行仿编、表演。幼儿尚且不会“走”,教师急于让他们“跑”,结果自然是不尽如人意的。
(三)重“表”轻“里”
1.对教材的理解“偏离”。不少教师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即“是什么的知识”。很少考虑教材自身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较深层的内涵,即“为什么的知识”或是“怎么做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诀窍与技能。
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很难到位。例如:童话“好朋友”:茶壶与水杯,钥匙与锁,桌子与椅子,雨伞与雨鞋,这一对对事物之间不仅是经常生活在一起,而且没有利害冲突、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有的教师只引导幼儿从经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思维单一,不少幼儿答:碗和桌子、老虎和狮子、鸡和虫子、狗和骨头等都是一对好朋友。
2.不少教师不重视对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已有水平的观察、了解,与幼儿缺乏应有的沟通。
如,教学大比武借班上课,规定教师进班熟悉幼儿为半天时间,可80%左右的教师进班不到30分钟就离开了,有的甚至就借班上课时提前20分钟进班。又如,活动结束时与教师交换意见问及:本课题确定的重难点,该班幼儿早已有此经验,何必再费劲地“教”呢?答案只是“事先没料到”。因而,常出现不顾幼儿已有经验的低效教学。如:让小班幼儿学习“碧水荡漾”;给大班幼儿丰富词汇“甜滋滋”“红彤彤”。
因此,教师必须大力改革语言课堂教学,尽可能营造宽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不能让“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理念成为一句口号,成为一个标签,说在嘴上,做在形式上。要把传统教学中束缚幼儿的“规矩与限制”彻底打破,彻底解放幼儿,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孩子,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使他们在自由表达中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曾兴国.浅谈方言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影响及其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小班语言教案篇4
一、善于用肢体语言,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记得在一次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中针对父母与子女沟通的三种主要方式(谈话内容、语言形象生动、肢体语言)各占的比例展开调查,结果是肢体语言占80%,语言形象生动占15%,谈话内容只占5%。可见,有时候,父母或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馨的手势、一次信赖的微笑,甚至一个轻轻的拥抱都能唤醒子女、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能使他们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极至,让它成为学生的“点金石”。
比如,当我们发现班级卫生工作做不好时,就带头拿起扫帚做值日工作,躬亲力行,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懒散的学生也觉得难为情了,班级学生的劳动干劲自然被带动起来了,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辅之以一定的制度管理,卫生状况自然大为改观……这些都在无形中感染了学生。一位女生曾这样对我说过:“老师,大家瞧您那自信乐观的样子,觉得对学习更加信心十足了。”带着这股自信,这个集体在2005~2006年获得“福安市先进班集体”称号,2006~2007年获得“福建省先进班集体”称号。
二、善于使用美言,尽量避免使用恶语
如果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赏识,那么他们的将来会多一份成功,多一点精彩。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赏识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视野和空间。记得我刚接手高二(9)班时,有位女生口才好,生性活泼好动,但静不下心来读书,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有时还会搞些小动作惹人发笑,影响班级纪律。一次晚自修期间,我抽空找她谈心,“小冰呀,其实你很有才华,头脑灵活,演讲又出色,将来到大学肯定会很棒,因为大学是才艺等综合素质展示的大舞台,有能力的人就会脱颖而出。而中学更注重学习知识,你现在应该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业和活动能力就是让你飞向远大目标的双翅,你一定不会拒绝将来成为一个才女的目标,是吗?”“是!”回答很干脆。
奇怪,从那以后,她真的像换了个人似的,发愤读书,学习时的那股专心劲班上没几个人能比。我不失时机地对她的阶段进步予以肯定,毫不吝惜“太棒了!”等诸如此类的誉词,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鼓励她积极参加,且次次到场为她助威打气,果然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也道出了美言的重要性。
三、善于借用名言、歇后语、广告语、方言、歌词,还可以使用昵称、英语等
在“成人与成才”的主题班会中,我引用了美国加州一所著名大学“斯坦福大学诞生记”的案例,使学生深深懂得“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素质。”通过“艾森豪威尔的善举”及“教授和研究生缺什么”两个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缺乏爱心的人是最无知、最贫穷的人,爱心与善良是可以得到回报的,而且一定会的”。通过引用“哈佛学子的不同命运”和“看不到目标的后果”两个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制定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重要性。通过引用被称为百万富翁的创造者世界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的“PMA(积极心态)黄金定律”及“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两个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将所有的自卑全都抛到九霄云外”这一“自信”的重要性。当学生考试失利时,我又引用“失败1855次的史泰龙”案例,真诚送学生一句顺口溜:“当你遇到挫折重重,请你想想史泰龙”,让学生明白“失败就是走上较高地位的第一道阶梯”。通过引用拿破仑·希尔的“没有‘不可能’的字典”这一案例,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当班上出现不良现象时,我便借用司马光《训俭示康》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通过让学生巧改“奢、俭”两字,明白学坏容易学好难的道理。当我准备要动员学生一起参加活动时,我习惯于说“小的们,Let’go”或唱郭富城的“动起来”,学生马上就跃跃欲试。有位学生在信中跟我说道:“老班,我特喜欢您的班会课,似乎在批评我们,但好多批评与建议中充满关爱,很喜欢您骂人,很带劲,可以鼓舞人。您总是那么干脆利落,将要通知的事情一件一件安排清楚。我很喜欢您称呼我们‘我的心肝宝贝们,姑娘们’,很亲切,仿佛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
教育神奇得很,有时长说不如短说,短说不如不说,多说不如少说,正说不如反说……要达到神奇的效果,我们要学会运用神奇的语言,要因时因人因地因事,用自己美丽的语言为学生喝彩,善待学生的过错,有一首歌形容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双带给他们梦想和希望的隐形的翅膀,那么,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让这双隐形的翅膀自由飞翔,带他们飞越高山,追逐成功!
参考文献:
小班语言教案篇5
首先让我带代表xx镇xx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近几年来我校大力开展了普及普通话写范字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按照《山东省中小学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逐项进行检查落实,认为已达到县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标准,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大力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专门建立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下设语言文字办公室,xx任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分管领导包保各年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大力开展宣传工作
我校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形式将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渗透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要求各班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重在塑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3、加强常规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学校从严管理,狠抓课堂规范管理,将教师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工作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之中,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们把普通话作为教师的职业语言,生活语言,家庭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案、作业批改情况都成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目标。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入校讲普通话,在版书,批改作业及书写评语中,必须使用规范字。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在低年级开设写字课,在学校开设古诗经典诵读课外兴趣小组。重在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字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搭建活动平台,广泛开展语言文字实践活动,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首先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一是通过动员会,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学习《中华任命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教室用语用字规范化意识。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接受监督。向全校师生发出“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倡议,营造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化范围。二是在常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作业随机抽查,教师教案定期抽查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师生规范用语用字的自觉意识。三是组织教师开展“教师普通话朗诵演讲比赛”“教学研讨会”“教室三字一话基本功比武”“优秀读书笔记评比”等已成为学校常规性工作。目标在校15名教师中普通话达标率100%。
小班语言教案篇6
关键词:创新活动设计;自主合作学习;presentation活动;班级语料库创建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84
一、引言
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笔者尝试以“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创新活动为载体,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改变课堂“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现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的教学活动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丰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课堂变革中的创新活动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指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以目标设计为导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共同目标。以团体方式竞争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课堂活动方式。
为了使班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获得相应的发展,笔者尝试在英语阅读课上开展在不同学习目标下的分组、分层次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分组。在分组中,小组的建立必须考虑成员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合理搭配,力求平衡,争取做到“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分组时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由组合,然后笔者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程度的差异,以及互补学习的原则进行适度调配。使学习小组在整体能力上相当,小组内部成员存在一定的内部差异,从而实现学习上的互补互升,小组成员间能彼此协助合作,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2)设计导学案。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应注意难度差别,分层次设计阅读目标。导学案中level1是文章理解的基本问题;level2是文章深层的理解问题,同时level2中还设计了语言知识学习;Level3是合作挑战题,设计的是以语言输出为核心的学习任务。导学案任务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出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的任务,分层设计的目的是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它是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的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首先,学生个体按照导学案、教材自主学习,独立解决导学案上level的基本问题,组内交流讨论后,全班交流答案。然后学习level2,组员就提高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共同解决。在合作挑战题上,学生充分讨论后,由教师结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引导提问,师生交流,共同解决,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进行有效引导。预期上课流程如下:
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核心要素是自学释疑、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和矫正迁移。其中,矫正迁移是检验学生是否学会的过程,也是巩固提高能力的过程。
(4)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分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既是平等的互助者、学习伙伴,同时教师又在某些环节中充当了引领者的角色,体现了教师在课堂变革中的多元化身份。
2.课上presentation活动
Presentation教学活动并非笔者的原创,但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对presentation活动的主题、开展方式,以及预期效果做了长期的规划。现以Yesyoucan名人演讲模仿秀英语活动为例,实施设计如下:
(1)学生自主选择演讲的文章,限时3分钟,需脱稿演讲。
(2)前期准备:演讲者将演讲内容制作成PPT,并在疑难单词上备注中文。同时准备好所演讲的整个文本的电子稿。
(3)上课伊始,演讲者走上讲台进行演讲,笔者为学生录制演讲视频。演讲结束后,由特约评论员(班级学生)点评,因时间关系,点评限定一句话,集中点评学生演讲的优点,批评与建议课后由学生私下交流。
(4)当天的演讲者在课后负责将PPT、整个文本稿,以及演讲原视频或音频传到班级语料库中。
(5)笔者将学生演讲视频上传到班级语料库中。
课上presentation活动的初衷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来表达自己。在活动的参与实施中,班级学生人人都成为了教育者。为了一次成功的presentation,学生在课下要进行大量阅读、模仿、筛选,最后呈现。教师要求演讲学生准备的PPT是整个演讲文本的注释,也是基础薄弱学生进行学习的载体。当然,演讲者本人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提升不用多述,演讲完成后,演讲者前期准备的成果供全班学生学习,这不正是人人皆是教育者,人人皆是学习者的最好体现吗?而特约评论员点评的环节更是促进了班级间的团结,当听到同学真诚的认可,演讲者和同学间的情谊也增进了。
3.共建班级语料库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核心和标志的“互联网”使“世界是平的”、“教育是平的”的理想逐渐成为现实。笔者利用网络共建班级语料库,共享班级语料库活动也是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的尝试。具体操作如下:
(上接第84页)
(1)由班级课代表申请360云空间,作为班级语料库的存储点。云空间用户名和密码由笔者和学生们共享。
(2)班级语料库初步设计为电子文本资料、视频资料两大类,并在实践中逐步细化。
(3)语料库资源由笔者和学生以及志愿者家长共同创建。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实现了从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走向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创建者们积极上传在日常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好的语言材料,如英文专访、大学公共课、名人演讲等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或者学生们所写的优秀文章等。
(4)一周利用两次晚自习全班共享语料库中的视频,如一起学习米歇尔在北大的演讲视频,笔者还提供了九页的英文演讲稿、电子稿供学生学习。
共建、共享语料库,其实是通过网络扎扎实实地为教育发展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为教育创造更广阔的空间。笔者通过这个活动,为学生的语言成长服务,学生通过共建共学,增进了彼此的认识,增强了团队的意识。
三、反思
课堂创新活动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促进其语言学习,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学力、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