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1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开展,使得工业化生产逐渐增多,使得传统的手工艺逐渐向现代工业转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应该处理好与现代工业的关系,把传统手工生产优势和现代工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结合,使相互之间形成有效的互补,要把传统工艺美术提升到文化发展的一定高度,使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得以共同的进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大建立服务平台,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发展一批有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批发市场,并且建立专业化的网络体系。除此之外,要建立与传统工艺美术相关的技工学校,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经验,以此来提高传统工艺美术的教学力度,从而有效的引导和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旅游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丰富旅游业,提高旅游文化特点具有显著的特点。在旅游业和民族工艺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传统工艺美术的所独特的魅力,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精华,充分发挥各地旅游业的文化优势,使传统工艺美术有效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从而打造出具备当地特色的民族工艺。除此之外,应该发展当地传统工艺美术品牌,使当地的旅游业也得以发展起来,推动经济增长,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使传统工艺美术成为当地的一项旅游亮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2
关键词:工艺美术;品牌;传播;优化功能;策略
1引言
品牌价值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工艺美术作为弘扬品牌资源传统、传承品牌资源基因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工艺美术功能发挥受到思维观念、体制机制等制约。因此,把品牌价值与工艺美术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品牌资源发展的内生动力方是正举。
2工艺美术与品牌价值交流互鉴融合的必要性
品牌价值交流互鉴是工艺美术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工艺美术制度保障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工艺美术品牌效能的关键所在。
2.1品牌价值交流互鉴是工艺美术题中应有之义
从社会角度来说,品牌价值充分挖掘,才能促进品牌交流。工艺美术背景下,品牌价值交流互鉴的逻辑基点与实践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品牌价值彰显了平等意识。如果淡化交流平等意识,就有可能弱化品牌资源精神的感召力与凝聚力,最终导致品牌资源品牌与现代社会的脱节。因此,只有始终不放松品牌价值交流互鉴,始终高扬品牌资源平等意识,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第二,品牌价值体现着公平正义。“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1]工艺美术下,为追求公平正义应当站在公正的角度去体会其精神要义,并使之成为支配社会公共资源的有力指引。既要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也要强化自身德行意义上的正直,提升自身的品牌发展规范水平。第三,品牌价值体现了诚实创新意识。工艺美术是一种事业,也是一种产业。在工艺美术的各个阶段都要讲究诚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就是要讲诚信、守诺言。也要看到,诚实守信不是保守僵化。工艺美术的品牌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面对工艺美术资源开发模式单一、项目建设同质化、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唯有强调观念、理念与思路创新,才能破除既有逻辑范式和思维定式,为工艺美术跨越发展夯实思想基石。各国文化交流关系与实践的深化、延伸,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化并置、融通提供了机遇,为文化精品表达提供了话语空间和文化场景。(如图1所示)
2.2品牌价值是完善工艺美术制度保障的必由之路
工艺美术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在此过程中,制度品牌发展化与品牌发展制度化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二者落脚于工艺美术制度保障安排范畴。加强品牌价值交流互鉴对于实现工艺美术制度安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制度入手规范人的行为,可以不断强化工艺美术从业者的自律;从制度刚性出发约束人的行动,能够不断提升他律的水平。二者双管齐下,既能够彰显品牌价值交流互鉴的普适价值,也有助于强化品牌价值规范标准,还有利于工艺美术从业者品牌发展素养的提升,从而在制度伦理层面有效实现品牌价值养成与全面发展。第一,制度创制需要管理体系保障。西方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本身应当由社会精英群体设计出来。“制度并非天生就有,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是由历史经验和原因指导、由能力强或弱的人创制出来的”。[2]工艺美术资源管理体系,承担了不可再生的工艺美术资源制度创制、确定与调整、引导的职责。中国工艺美术企业充分开发并利用好潜在作者资源,根据不同作者的身份、经历、特长,通过约稿、合著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中国工艺美术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搭建平台。(如图2所示)第二,制度品牌发展离不开品牌发展支撑。工艺美术从业者的理性及品牌发展水平,影响了制度伦理的基本运行。第三,强化制度保障离不开品牌发展推动。制度本身作用就在于革故鼎新,在于更新观念、变革思想。因此,当新旧制度之间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时,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认识与品牌发展水平上的优势,形成良好的制度规范和价值导向。
2.3品牌价值是提升工艺美术效能的关键所在
品牌资源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必须将品牌价值放在重要位置。第一,品牌价值利于凸显工艺美术品牌智慧。在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相继出台利于工艺美术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印发实施纲要。通过不断完善工艺美术价值链条,提升品牌资源理念下自觉,不断树立良好的形象。工艺美术所包含的品牌资源江山永不褪色的深刻忧思,恰恰是整顿党风,搞好社风民风。第二,品牌价值利于提升工艺美术品牌效能。品牌价值交流互鉴作为思想品牌建设的必备要素,是工艺美术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抓好品牌价值交流互鉴,建设好打造好每一条品牌资源线路,接待好每一位游客,举办好每一场品牌资源活动,才能为工艺美术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发挥好工艺美术的品牌效能。第三,品牌价值利于激活工艺美术伦理效能。品牌价值交流互鉴能够有效塑造角色意识,巩固执政思维。角色责任是每一个个体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本体,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组织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品牌价值交流互鉴就是要强化执政者的角色意识,明确为政者的角色责任,提升为政者从事自身角色的能力。良好的品牌价值交流互鉴,有利于巩固民本的基本理念。
3工艺美术优化传播的运营经验
3.1依托数字技术,重构国际合作工艺美术模式
工艺美术行业机构应该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大国工匠等主体展开与国际工艺美术工作者的联系,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打造工艺美术的大数据时代。使工艺美术的数据平台更专业的提供给服务商家。一方面,搭建数字化综合运营平台。通过内容生产协作、信息资源共享、传播渠道整合,构建起协调指挥统筹平台,打通用户与行业之间的界限,形成了工艺美术资源与运营的合力,确保各类媒体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多样传播。例如,中国工艺美术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开发出集资源、营销、服务与技术为一体的创新型电子商务平台——中图工艺美术采选系统(PSOP),实现外文工艺美术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外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强化工艺美术“走出去”的技术驱动。在选题策划上,突出大数据和算法的“AI+选题决策”,提升选题策划的针对性和新颖度;在工艺美术翻译中,强化神经网络技术的“AI+文本翻译”,促进翻译文本跨越语言藩篱;在工艺美术版权输出中,完善深度学习技术的“AI+形式设计”,促进开本、篇幅和装帧设计人工智能化设计,满足输入国读者的审美要求与阅读习惯。借助工艺美术大数据技术,监控与分析海量舆论热点、用户信息,实现热点推荐;通过读者用户分析、传播途径评估,完善工艺美术传播影响力;通过系统策划工艺美术、抓取素材、智能化筛选、排序并推送工艺美术,确保工艺美术时效性和准确度;通过网站、杂志、APP、公众号等,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确保媒体内容推广覆盖、用户抓取和智能研判等传播环节有序进行,放大工艺美术传播效果。
3.2发挥公共传播属性优势,激发有效需求
工艺美术社在国际间合作中,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立体传播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求同存异,寻找文化普适性。主动与国外文化主管部门、工艺美术商、工艺美术销售商对接,寻求双方共识,创设文化交流空间。这样的例子在国际工艺美术界并不鲜见。另一方面,设立机构,激发受众需求。[3]依托工艺美术平台、工艺美术部,使中国主题工艺美术进入西方和“一带一路”国家主流工艺美术店,影响国外主流社会和主流人群。
4融媒时代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向
4.1完善管理与引导,加速工艺美术体制转型
只有强化政策措施的保障,才能确保基层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强化政策措施保障,同时相关行业机构正确解读国家关于工艺美术的施政方针。各地方积极出台“十三五”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应出台《关于推进工艺美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措施的通知》《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规定》等文件。包括品牌提升、文化贸易、风投奖励、上市融资、四板奖励、孵化创新、人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文化保税信用体系、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旗舰企业、精品园区等推进工艺美术产业转型。
4.2发挥整体规模效益,实现精准定位和谐统一
品牌价值交流互鉴,组织是关键。要优化党组织自身建设,完善品牌价值交流互鉴,整合不同隶属、级别、空间的组织联系,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交流互鉴效能。
4.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工艺美术人才聚集基地的建设,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健全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强的梯级人才队伍。第一,精心培育“领头雁”。严格按照政策导向,建立健全《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机制》,要将人品好、业务强、知名度高的人才选拔出来,充实工艺美术大师行列中去,起到带头作用。第二,精准抓好“先锋队”。组建先锋队,开展集中培训、轮岗交流等,重点培养基层骨干,切实打造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队伍,实现专业服务能力再提升。第三,加强培养“后备人才”。在高校、企业、行业中发掘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干部、大学生、行业工匠等进入后备人才资源库。提高薪酬奖励机制,激发参与积极性,提高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涵养匠心、培养匠才。通过动态化管理,建立实绩档案,激活基层治理人才队伍活力,为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4.4强化平台搭建,实现资源共享
品牌价值交流互鉴,平台是保障。要完善平台,强化考核评价体系,彰显服务效果。第一,完善区域化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稳步落实移动优先策略,经过技术赋能,建立具起领先的新媒体客户端,精心开发并推出客户端。第二,彰显需求服务效果。通过搭建全员共享的治理平台,政治引领、做好服务,是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两大主要功能,其中,做好党群服务、强化服务效果,尤其是通过党组织对各个组织机构的凝聚引领,搭建全员共享的治理平台。充分运用场景捕捉核心技术,持续强化用户优先意念,运用场景捕捉核心技术,重视个性化推荐环节,经过算法运用,分析客户数据,给用户推送有针对性内容,体现价值的同时,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引领核心价值观念传播。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3
关键词:新形势;社会转型;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设计研究;美术
一、现代工艺美术的概述
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现代工艺美术就是在传统的工艺美术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说传统美术就是现代的工艺美术的底蕴根基,倘若没有传统工艺美术也就不会有如今的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工艺美术的体系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就属民间工艺美术,它是在经过辛亥革命之后进行了称谓更改,也就有了如今的现代工艺美术。再加上第一次鸦片战争闭关锁国的国门被打开之后,外国的文化大量涌入国内,造成了国内外文化激烈碰撞以及相互融合的局面,这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内文化以强烈冲击,但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工艺美术的深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工艺美术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还是在价值观念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发展状态十分曲折复杂。纵观其发展态势来看,既存在继承模仿又存在改革创新,既存在低迷缓慢又存在蓬勃兴盛。在如今的社会转型期,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依旧不清晰,尤其是受现代轻工业和手工业的严重冲击,某些层面已经被取而代之。这虽然是一段发展的波折期,但是如果现代工艺美术能够整合借用市场企业的特点和优势用于自身发展,那么工艺美术设计必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二、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转型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工艺美术受到社会主义的洗礼和改造之后,被划分到了轻工业的范畴之内,这无疑属于美术的一种模糊化定义,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其表现得都十分低迷。直至20世纪80年代,国内诸多的学者通过装饰论的废弃才为其正了身。但是此时也可谓是好坏并存,因为虽然美术设计论得到一定推崇,但是一部分学者却崇洋媚外,过度地夸赞西方工艺美术,贬低传统工艺文化。直至20世纪90年代之后,民营企业得到了发展之后,工艺美术也逐渐的开始由起初的小作坊慢慢地发展成为集团企业,这种企业模式为工艺美术营造了良好的设计、营销以及发展的空间和氛围,直至今日不断地融入企业特点,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也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三、新时期社会转型下现代工艺美术设计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保护思维局限了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严格地讲,工艺美术其实就是俗语所讲的手艺。我国手艺人思维十分保守,很多手艺人对于自己的手艺保护欲特别强,不愿意轻易地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其他人,例如古代的“概不外传”“传男不传女”“一代单传”等,这种保守的技艺传承模式极易造成技艺的失传。传统的技艺传承模式会造成艺术界和文化界的严重损失,当然也极不利于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从根源上分析便可得知,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还是传统的保护思维,传统的思维中过度看重保护艺人,却忽略了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只有加强对技艺本身的研究和保护,才能使得工艺美术得以传承并发展。在如今社会转型期,必须要努力将艺人与技艺进行剥离,加强对后者的保护,才能促使现代工艺美术突破当下的发展困境。
(二)不注重现代高新科技与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工艺美术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将其推向了全世界。尤其是近几十年我国的工艺美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推动了其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对其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偏颇,片面地将工艺美术等同于手工艺,并且对其艺术价值与科技含量持怀疑态度。上述情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我国的工艺美术在思维层面和实践层面都缺乏一些尊重与保护,当然也就极不利于其研究、保护与发展。也正是由于上述错误的看法使得如今的传统工艺美术在与当今科技相结合的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始终处于一种孤军奋战的状态。在社会转型期,工艺美术必须尽量与各种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力争达到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状态。如果依旧强行地将现代工艺美术与高新科技相剥离,势必会促使现代工艺美术陷入艰难的发展境地。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合理地处理好工艺美术与高新科技之间的关系,尽量为这两者营造一种合作共赢的环境,以此来有效地推动现代工艺美术健康持续发展。
(三)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工艺美术的教育层面分析可以得知,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虽然都有工艺美术专业的设立,但是该学科的设立并没得到与其他艺术类学科的同等的待遇,无论是思维观念上还是基础设施以及资金的投入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另外,相关专业的工艺美术人才储备情况十分地不理想,当然也就导致了其在工艺人才培养方面成效十分地不理想,这也成为了我国现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相对迟缓的重要原因。进入社会转型期,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严重地阻碍了现代美术设计的健康发展,原有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必须进行改进创新。受专业人才匮乏的限制,很多的工艺美术品在设计和质量层面很难有所突破,如果依旧沿用传统的设计模式固守成规,必将会导致工艺美术举步维艰。
四、新时期社会转型下推进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发展的策略探究
(一)必须不断提升工艺美术设计的表现力
表现力可谓是工艺美术设计的灵魂,贯穿整个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现如今其依旧是工艺美术设计师的重要追求点。工艺美术设计的主要呈现形式无外乎是再现和表现,前者侧重于对事物的描绘和复制,与绘画艺术中的工笔画十分相似;而后者侧重于对事物的加工改造,类似于绘画艺术中的写意画。在新形势之下,人们的审美意识更加偏向于表现这一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在当今社会的设计创作的过程中,生产工艺方式促使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朝着便于生产加工并且简洁实用的方向发展。简而言之,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工艺美术设计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并且以适应人们日益提升的审美观念为前提,不断地促使美术设计与时俱进。
(二)注重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与传统社会存在诸多差异,时下决定工艺美术行业生存和繁荣的社会是一个讲究消费与市场的社会,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必须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为了能够促使工艺美术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要通过不断创新的方式创造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工艺美术品,只有如此才能使其长远地发展下去。当然,在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不能盲目地全盘吸收,必须要辩证地、有选择地借鉴,力争在尊重艺术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艺术创作的创新。
(三)要不断增强工艺美术设计民族化
工艺美术设计民族化就是强调了设计作品在进行艺术和审美展现时,必须具备独具特色的民族化特点。中华民族拥有几千的灿烂文化,当代匠人在进行工艺美术设计时必须合理地运用好这笔宝贵的财富。各种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欣赏视角和审美关注点也较之前有了明显的不同,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工艺美术设计理念更应重视民族化问题,必须在借鉴和吸收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力争实现艺术创作的国际化。工艺美术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应尽量将注意力和创新点集中于本土文化上,充分地吸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养分,并将其注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也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品能够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也才能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充满内涵且富有灵动性,将会更加地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四)将工艺美术的自然性与生产性相结合
传统工艺美术是在传统的手工业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然而,当今世界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时代,手工业如果不想被工业时代所抛弃,那么它就必须依托现代工业或者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转型创新。实践证明,将工艺美术的自然性与生产性相结合能够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例如时下大为盛行的全手工制品、定制服装、定制家具以及手工工艺品定制等,既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突破,也是现代工艺美术作品的重要发展方向。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高度融合,是当今时代美术作品转型关键时期的重要突破。
(五)要不断增强工艺美术的时代性
必须注重科学技术元素的应用与体现。当今世界各种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尽量应用现代的高新科技手段去丰富设计产品的内涵,满足人们现代审美需求,使现代工艺美术品在具有时代性和科技性的同时,促使其在美感与实用特性上完美统一。另外,就是要确保设计产品体现现代质材的美感。在进行材料选取的时候,应当综合考虑其时代性和艺术性。原材料是艺术创作的表现基础,在选取的过程中要求创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设计前瞻性,对不同的材料赋予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生命,以此来有效地满足或者转变人们的审美观念。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4
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成为新世纪文化教育发展的潮流
艺术因技术的加入而变得多姿多彩,技术也因艺术的介入而更富有审美性。传统工艺美术,往往都是工匠们运用高超且独具匠心的技术,以及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美的法则来进行创造的。中国古代采用科学烧制技术促进陶瓷工艺水平的提高,烧制出魅力无限的唐三彩、青花瓷等。艺术与技术的融合,特别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是当今时展的新趋势。目前国家不但在中小学,而且还在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艺术与技术的相关课程,试图通过这些努力来培养艺术与技术的综合素养,从而开拓受教育者的思维想象空间,以此培养出具有人文艺术素养与科学技术头脑的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不但催生出很多新的学科,如景观建筑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同时也使得一些古老艺术,如柳编、花灯等传统工艺美术,似乎又变得精神焕发。
(一)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工艺美术虽注重技术与材料,但也不能一味地夸大技术与材料的作用。脱离于工艺美术作品之外的材料和技术,不仅是对创作者生命地消耗,也是对艺术价值地削弱。判断一件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不仅要看材料的贵与贱,也要看技术的难与易,更要看能不能打动人的艺术效果。如明代家具以简洁大方着称,相比之清代家具却以雕饰繁琐见长。但从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过分的追求雕饰,反而淡化了其实用性,以致成为一种陈设。那种认为工艺技术只是一种虫篆之技,微不足道,这种轻视技术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试想:陶瓷、漆器、木偶、皮影等工艺美术,哪一种不讲究技术?如制陶工艺就有选陶土、筛陶土、和泥、制坯、成型晾干、烧陶等各种技术,单单从制坯工艺上来讲,就有捏制成型、泥条盘筑、快轮拉坯、泥片贴筑等各种制坯技术。同时,陶器的的纹样设计采用动静、曲直、长短、疏密等对比法则,无不透露出高度的艺术成就。制陶工艺就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二)艺术与技术融合体现着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工艺美术因实用而产生,并因需要而不断发展,实用功能可谓是工艺美术的物质属性,其存在要受到物质材料的影响。工艺美术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劳动和生存需要般采用所能够掌控的物质材料,加再上创意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就拿最远古的工艺美术石器设计来说,无论是原始的打制石器,还是磨制石器,都需要经过千万遍的技术加工和实践应用达到真正意义地好用、耐用,即所谓的实用。如打制石器习惯于“尖’“薄”,宽度15厘米,以方便于手握,实用是工艺美术最基本的功能。当然,人们在对这些石器工具的制作中逐渐建立起了审美的意识。石器工具尽管有大小、重量、硬度、光泽、颜色等物质属性,但人类在经过技术的加工,却体现出了对称、平衡、光滑、弧线等艺术的审美观,人类的美感在劳动中开始诞生了。因而,我们可以说是劳动创造了工艺美,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体现。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新思维的意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可谓是博大精深,其发展是随着人们衣食住行不断翻新,并无时无刻不断变化和发展,只要有人类,其发展就永远也不会停止。从原始的玉器工艺我们不难看出,其严谨的纹饰、鲜明的用途、奇妙的造型,再加上运用高超技术的雕凿,无不体现着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传统工艺美术一方面具有地方特色,另一方面具有文化特征。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发展,出现了室内环境设计、服装美术设计、染织美术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这些工艺设计对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趣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艺术相比,工艺美术既有满足美感要求的装饰工艺品,又有满足人们物质生活要求的日用工艺品。人们对材料改造的过程也是对自身审美意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不断探索与挖掘,既可为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广阔发展的空间,又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机遇。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新思维,一方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又是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文化创意产业下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由于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诸多优秀表现形式,目前,已被各级政府所重视,现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传统工艺美术也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下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一是,对文化创意产业下工艺美术的发展持反对态度。当今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把传统工艺美术停留在收藏的境地,把它们仅限于作为以后升值的物件,认为越古老越值钱,这使得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一般百姓的生活较远;二是,工艺生产落后。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虽是有手工技术的文化传承人,但这些传承人的审美观念和工艺生产几乎与当今的时尚元素不沾边,导致现代商品社会中很少见其身影;三是,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人数量越来越少,许多手工技术的传承有失传的危险。现代年轻人热衷于追求感官的刺激与光怪陆离的时尚,对传统工艺美术既不感冒,也不觉新鲜。四是,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链。如今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虽已经受到重视,但因人力资源的匮乏,使得其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技术、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严重的阻碍,基于以上原因,文化创意产业下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四、艺术与技术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下的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制作水平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制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艺术手法等对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当今强调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更要体现创新的设计。设计是一个思维过程,即通过实物或图样把创意的想法表现出来。而制作是设计的兑现,设计的信息反馈。因此,制作就必须符合工艺材料、适合技术加工、吻合艺术创作、契合产业发展。设计制作既可以促进技术的改革,又可以体现艺术美。设计制作也是一个艺术与技术反复适应、不断磨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如传统制陶工艺,既有描、刻、嵌等诸技法,又有对比、分割、重复等艺术形式美法则。再如刺绣工艺,既有打底、套、扎、长短等诸多针技表现力,又有淡雅、喜庆、活泼、夸张等艺术氛围。所以说每一种工艺都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作为当选国家主席对首访第一站的俄罗斯,就曾赠于普京总统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精品《普京总统肖像》的作为国礼。
五、借鉴国外传统工艺美术在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日本、土耳其、瑞典等国近年来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颇见成效,如瑞典设计师ner就曾利用金属骨架作为支撑来编织设计成沙发等生活用品,其编织呈现多功能设计,有茶几、座椅、花盆等,彰显生态时尚的生活理念与美观实用的风格特点,这些作品既有都市的简约美感,又有传统的质朴韵味。下面以日本井波木雕为例,着重介绍其产业化的发展之道。
(一)政府支持
日本的传统工艺美术井波木雕闻名遐迩,其产自日本富山县南砺市,江户时代为了瑞泉寺院的修建,当地木雕匠向京都本愿寺的御用雕刻工匠进行拜师学艺,学成之后把技艺传回家乡,井波随即吹起了木雕旋风并成为了日本最着名的木雕之乡,井波木雕最初其实就是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饰木雕,它既美观,又实用,一般经常被用在日式住宅建筑的墙壁以及天井上,起到透风、遮阳、美观、装饰的作用。现代化的进程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走向衰弱,井波木雕也深受冲击。日本政府在20世纪的70年代为振兴传统文化,及时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法规既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又是对技艺资源的整合,也是对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政府每年还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进行资金救助。针对井波木雕,开始有了针对此行业培养人才的学校,即《井波木雕工艺高等职业训练学校》;还有了展示其品牌的平台,即《井波雕刻综合会馆》。
(二)注重产业链的打造
为了与现代生活接轨,其设计形式不断创新,有旅游纪念品、装饰陈设品、日用生活用品等,这些作品都带有当代的时尚元素,并与周围环境相统使人爱怜欲罢不能之。当地政府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利用各大媒体加大品牌宣传,如今井波木雕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并由此带动了相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许多人慕名而来,参观体验木雕技艺并亲自动手制作日常生活用品。当地政府为了加大旅游业的创收,兴建了便于了解井波木雕的影像馆,馆中有图片、讲座等形式;还兴建了便于学习制作的体验馆,馆中有设备与工具以供游人习作;此外还兴建了产品销售馆,馆中不但有花样繁多、品种齐全的实物陈列,既有精美详实的产品宣传册,又有夺目的广告宣传用语,等等。总之,会让游人来一趟,既了解了井波木雕,又有掏钱购买的欲望。其产业链的打造应该说是做的比较成功的典范。
六、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转型探究
(一)技术与艺术的创新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要想在当今文化创意产业中立足,就必须在已有的生产方式中进行变革,变革不是颠覆与打破,而是继承与创新。继承一方面包括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抢救,另一方面又包括对艺术技巧的了解与发扬。创新一方面包括对新的材料、工艺、技术的引进,另一方面又包括与时俱进的艺术构思与创作,还包括经营模式的改变与革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新的产业市场发展过程中要与当代社会相顺应、与百姓生活相适应、与大众审美相呼应,只有这样其开拓的产业市场道路才能规模化、集聚化,高附加值性才能真正体现。
(二)加大品牌建设
品牌对消费者来说,它体现着产品的认知与可信度;对企业来说,它体现着产品的质量与信誉承诺。加大品牌建设不仅是市场经济的诉求,而且还是行业发展的规律。试想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如果没有品牌企业打龙头,行业的发展就会处于群龙无首的低迷状态,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也是如此。
(三)各相关部门要联合打造
传统工艺美术的开发与保护,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这既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又有行业协会、科研院校、民间力量等相关部门的积极组织与推动,只有通过各部门的联合打造,传统工艺美术才能走向旅游业、会展业等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四)提高人力资源培养力度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要想获得成功的转型,其中人力资源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是人,对创意产业的开发也是需要人来进行规划,这些人不仅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工艺技能,以及创意的设计理念。试以陶瓷艺术为例,从最早的原始陶器,到最现代的陶瓷器物,期间经历由捏塑到轮制、由粗陶到彩陶、由黑陶到釉陶、由青瓷到白瓷、由刻划雕缕到彩笔描绘,产生的种种差异性变异方面呈现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另一方面表现了陶瓷的发展活力,还展现了人创意无限的能力。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下的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要加大力度。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5
关键词:工艺美术;黑龙江;传承;对策
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16-02
一、黑龙江省工艺美术概况
黑龙江省工艺美术文化源远流长,她是在东北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多民族长期发展和变迁过程中,通过融合和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包括中原)的文化,逐步积淀形成的。这种文化记载了黑龙江省辖区(包括不同朝代的黑龙江省地理辖区)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区域特征明显,是黑龙江省多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等方面的集中反映,体现着黑龙江省不同民族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在2007年9月18日全面启动的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的11大类产品中,黑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具有10大类118个品种,在地区方面具有代表性如绥棱黑陶、海伦剪纸、逊克玛瑙、松江编结绣等,在少数民族特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如女真族的铜镜、鄂温克族的绣花地毯、满族的青瓷和刺绣、赫哲族的鱼皮鱼骨制品以及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的桦木桦皮制品等等。这些工艺品不仅在全国独树一帜,并且特色鲜明,已成为黑龙江省特色工艺品的代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工艺美术的文化属性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近些年来,在民间手工业创业创收方面,双城市同心乡富新村农民用玉米叶子编织的坐垫、坐凳、狗窝、鸟笼等工艺品除销往大庆、哈尔滨、长春、抚顺等一些城市外,还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收益[1];绥棱县草编手工艺品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分散加工的产业格局,全县草柳编企业已经发展到7家,从事草柳编加工的农民2000多人,年均增收1200多万元[2];为了更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源,长水河农场在垦区建立基地,在山东临沂建立柳编工艺品公司,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柳编企业的发展之路[3]。据2009年6月22日的《农民日报》报道,黑龙江省以农村妇女为主力,在家搞工艺品的总人数有16万人,主要从事亚麻编织、刺绣、柳编、草编等,人均月收入能达到700元;许多地方已经形成规模并打出品牌;兰西县直接从事亚麻编织工艺的农村劳动力有6万人,此外还有4万人为亚麻编织服务[4]。
虽然一些工艺美术品在打入市场方面颇有起色,促进了黑龙江民间手工业的创业创收,其中部分作品,如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展出的由山核桃粘接而成的近4米高的玲珑宝塔和一对大型仿古花瓶,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由66666个山核桃制作、以38万元高价成交的一对精美典雅的《盛世祥和》花瓶,都堪称传世佳作并能以高价成交,但从工艺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产业化等一系列问题角度看,对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程度还不够,作为工艺美术文化外延的工艺品也不是都能始终占有市场,工艺美术文化在黑龙江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二、黑龙江省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艺美术理论研究薄弱
黑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类别较多,由于每类甚至每种工艺品产生的社会背景、所经历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不相同,且都包括较大的领域范畴,因此,对工艺美术的基础理论、行业技艺、历史和现状等方面的研究均显不足[5]。研究工艺美术理论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诸如历史、地理、人文等其他专业门类知识。在行业内部,原有的各级工艺美术研究所现今几乎全部被解散或兼并,专业研究力量流失殆尽,当前从业人员大都难以胜任理论研究工作;行业外部人员对于行业的历史、技艺等不熟悉,更不愿开展实地调查,即使有愿意从事调查的研究者,也会因缺乏经费支撑等问题而陷入尴尬境地。
(二)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素养整体偏低
新中国成立后,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创作的艺人们得到了很好的重视和尊重,但几千年来直至今日,大部分传统手工艺人的地位仍相对低下,手工艺往往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在生存尚且较难的情况下,民间艺人很难静下心来搞创作,加上缺少技术及资金扶植,大多数民间工艺品还停留在作坊水平上,制作原始、工艺简单粗糙,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部分民间工艺还面临着“人绝艺亡”的尴尬传承处境。此外,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销机制影响下,容易忽视工艺美术品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内核。由于大量的民间手工业从业人员为农村或城镇剩余劳力,大都未经历过师徒传承或系统的工艺美术教育,其制作技艺多为重复仿制,所生产出的制品艺术性不强,缺乏必要的文化艺术内涵。因此,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其专业素养有待通过教育而得到提升。
(三)工艺美术的产业化保护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引入商业手段不是为了保护工艺美术文化,而是纯粹为了经济效益进行商业开发,产业化生产以产品数量和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为追逐目标,必将忽视工艺美术文化的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忽略工艺美术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生产、实践流程中的慢工细活环节,由此将使得工艺美术文化丧失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历史艺术价值,也会使工艺美术文化失去原真性、整体性和传承性,背离了工艺美术文化保护的初衷以及工艺美术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以森工系统的木制工艺品发展为例,1994—1997年,木制工艺品生产厂家由20多个发展到200多个,品种由100多种发展到5大类上千种,产值由200多万元增长到2000多万元,雕刻技术人员由200人增加到2000多人。随着生产厂家逐渐增多、品种不断增加、款式不断变化,产品售价下降很大,一部分工厂开始关闭,“林区木制工艺品生产向何处去”已是摆在生产厂家面前的一个难题[6]。
三、黑龙江省工艺美术文化传承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开展工艺美术理论研究
黑龙江省已开展过“全省民间民俗工艺品”普查工作,但这些工作重点放在对工艺品类别的普查方面,这些工作还远远不够。开展黑龙江省工艺美术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应落实在工艺美术文化的保护、发展及传承方面,应设立工艺美术研究机构及相关的基金会,并针对黑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主要类别开展实际调研,收集关于各种工艺技法、流派特点、代表人物、优秀作品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总结传统工艺美术品种的生存状态、保护状况、资源布局、市场研发、工艺原材料应用状况等。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黑龙江工艺美术相关史料的整理工作,科学梳理出各种类别和各种工艺美术的演变历史、传承保护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出版研究专著和文献,杜绝由于研究不及时、保护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而导致个别种类的工艺美术失传甚至绝迹的现象发生。
(二)加强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高校教育环节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术院校是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美术院校不仅要承担教授传统美术设计知识的任务,还应该在专业美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加重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比重,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将当地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让更多学生有亲身体验民间工艺美术的机会[7]。目前,黑龙江省仅有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等几所专门艺术类院校,但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很多,可以结合黑龙江省高校艺术类专业开设的实际情况,通过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资源、聘请工艺师到校传授民间工艺技法等具体形式,逐步探索适宜保护和传承黑龙江省工艺美术文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借此提升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促进黑龙江省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黑龙江省工艺美术教育形成一个独具区域文化特色的教育体系。
(三)加强工艺美术文化的产业化保护
对于工艺美术文化进行生产性保护无可厚非,也确有必要,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要在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中使工艺美术文化得到有效、健康的传承和保护。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在充分听取学术界、民间艺术家、企业界意见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制定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的前进方向,有节有度地引入市场化手段,加强对工艺美术文化的产业化保护。以黑龙江民间剪纸文化的成功传承和发展为例,近几十年来,海伦剪纸经过努力创作与实践,在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美化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国内外的剪纸艺术精品[8]。海伦剪纸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并被成功传承及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立足黑土,体现出浓厚的北大荒地域特色;继承传统,融入时代,注重现代与传统结合的表现形式;博采众长、更新技法、开拓发展,拥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郑长江.玉米叶子创外汇[J].湖南农业,1999,(10):9.
[2]裴海涛.编织草柳巧致富[J].农村新技术,2010,(10):6.
[3]许跃兵,刘盛忱.小柳编大启示——长水河农场反弹琵瑟发展企业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9,(6):42-44.
[4]刘伟霖.黑龙江16万农民从事工艺品加工[N].农民日报,2009-06-22(2).
[5]丛玲玲.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中面临九大问题[J].美术观察,2008,(7):25.
[6]武爽,周学巨,赵克福.林区木制工艺品生产向何处去[J].中国林业,1998,(4):36.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6
开展当天,恰逢国庆文化周第一天,绍兴市委书记钱建民就与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一道,前来观看“两评一展”的工艺品。
在展览区,摆放着色彩鲜明、制作精巧的一件件工艺美术品,有越王剑、会稽铜镜、越窑青瓷及花雕、嵊州根雕、竹编、金银铲贴纸扇、石雕等,共展出36项工艺美术品类和67位工艺美术民间艺人近800多件作品。许多市民观看后啧啧称赞:想不道在绍兴还有这么多民间艺人仍在从事这些传统工艺品,真让人大开眼界!
市委书记钱建民在展区仔细观看着每一件工艺品并不时地与艺人们交流,勉励民间艺人创作出更多名优工艺美术精品。市领导尹永杰、魏伟、陈月亮、傅祖民、余祥明、丁晓燕、徐明光、钟洪江等也先后走进展区参观。
绍兴2500多年的建城史沉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工艺美术品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深深扎根于古越大地,成为代表绍兴城市内涵的工艺美术文化。许多工艺美术工作者潜心于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创新的工艺品多次获得部级、省市工艺美术展览会金银铜奖,在海内外赢得一定知名度。特别是一些失传千年的传统工艺得到挖掘恢复,如重新铸造出仿越王勾践青铜剑、背透光的会稽青铜镜等,均引起省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
对此,一直热衷于挖掘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绍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市人大原副主任舒炳炎,颇有感慨。舒炳炎说,绍兴传统工艺美术凝聚着先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是古城绍兴历史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物质财富,我们应该责无旁贷负起这一重任,去挖掘、保护和发展它,引导绍兴传统工艺美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传承中创新传统工艺,提升工艺品的附加值,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之成为绍兴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月亮在参观“两评一展”工艺品后,充分肯定了这次展览会对保护与传承绍兴传统工艺美术起到的推动作用,现场召集相关单位和部分民间艺人举行座谈会,就建设绍兴工艺美术产业基地问题听取大家的意见。许多与会人士就如何传承发展绍兴传统工艺美术畅所欲言地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想法。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对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视和开发,绍兴市工艺美术产业得到了复苏和发展。2009年9月17日,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成立,把发展工艺美术行业、服务民间工艺美术艺人的工作提升到新水平。不久,《绍兴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绍兴市工艺美术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府扶持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政策相继出台。2011年,评选出首届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进一步提高了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2011年8月,全市工艺美术大会召开,时任市长的市委书记钱建民在会上作了发展创新绍兴传统工艺美术的报告,吹响了振兴绍兴工艺美术新发展的号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1200多家,主营业收入300多亿元,从业人员3万多人,已形成了绍兴金银饰品,诸暨珍珠,嵊州根雕、木雕,上虞工艺伞业等块状经济,它对绍兴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绍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毛顺生会长说:“这次最具影响力的绍兴工艺美术品展示评选活动,是协会成立3年多来,通过走访挖掘、引导服务等方面工作,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绍兴传统工艺美术的盛会,目的旨在把祖先留下来的传统工艺美术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传承、创新和发展,为绍兴市建设文化强市添砖加瓦,使绍兴工艺美术品成为展示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