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篇1

关键词:房地产;低碳经济;生活水平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占据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其中低碳消费属于低碳经济的主要表现方式。低碳消费作为低碳经济模式的主要选择,他代表的是现如今消费者对下一代和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在消费时主动承当起环保的责任,以一种低耗能、低污染的消费方式进行消费。因为我国房地产的开发量大、在建设过程中能源消耗量也非常大,所以我国的房地产实行低碳经济是非常有必要的。

1、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们先对房地产经济在近年来发展中值得肯定的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介绍。事实上,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在近年来,都是一种十分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着,而且这种房地产的发展也带动了与其相关的金属行业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发展实际上又在另一个层面上反促进于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此外,其还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我们知道,随着相应政策的落实,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正在不断推挤,而在这种推进作用的推动之下,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因此,房地产开发便是为了充分满足这一需求而产生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配置的住房空间,在提高人们住房水平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房地产经济在实现自身增长的同时,实际上又暴露出其不足。总的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不健全,其所依赖的发展体系和制度并不健全,比如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城市都普遍存在着一种泡沫现象,房价不断上涨,人们的购房压力不断增大,甚至出现人们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子的不乐观局面,另外,房地产是一个暴利行业,在这种巨额利润的吸引之下,许多企业都纷纷投入到房地产的开发之中,这样一来又对原先的的局面进行恶化。这无疑都暴露着房地产市场的那种不健全、不合理。其二,就是房价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其实我们在上一节中也有说到,因为大量企业涌入房地产市场之中,他们往往会借助房地产市场中所存在的漏洞而进行不正当竞争,从而使得整个住房在供需上发生失衡。而这样一张失衡的状态的出现,也就必然导致了整个房价的不断飙升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泡沫化。

2、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2.1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1)低碳经济提高了房地产的产业成本目前没有健全的技术来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使用导致了房地产企业成本的增加。因为研发新技术需要投入资金,而且低碳经济以运用新能源为主,开发新能源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使用低碳技能必然会增大房地产成本。许多大型开发商,在不能肯定低碳经济是否有利可图时,都不会在低碳经济上投入太多的资金,而小型的开发商户又没有厚实的资金来投资利用低碳技术,因此也给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2)低碳经济的使用导致了房价的提高使用低碳经济增加成本的同时,也会使土地的应用受到影响,于是一些开发商把土地低碳化和建筑低碳化当做卖点进行炒作,造成房价的提高。不过,低碳建筑目前还没有广泛使用,只有较少的高端消费者才有能力消费,而部分人把低碳建筑和高价高质量建筑混为一谈,无形之中就提高了房价。(3)低碳经济不利于房地产经济发展能源是支持房地产产业发展的基石,为了使房地产更加繁荣,很多企业增大对木材和煤炭此类廉价能源的消耗量,只有使用廉价能源满足房地产的要求。但为了发展低碳,转而用昂贵的新能源,对房地产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样房地产企业会受到限制,影响房地产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2有利影响有利影响

主要包括:(1)低碳经济能够推动房地产行业朝着新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房地产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偏低,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能够推动房地产行业展开全满且深入的调整,走上一条真正的优胜劣汰的发展之路,如此一来,房地产开放商便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建筑质量、智能化水平、环保性能等诸多方面;(2)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之下,房地产行业将会更加重视建筑的智能化以及节能化。在当前的房地产行业中,建材的生产及应用往往伴随着惊人的能量消耗,另外,建筑内电器等的能耗也十分巨大。低碳化给房地产行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其致力于低碳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通过对能耗的有效降低,以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当前的房地产而言,其建筑大多采用高能耗的发展方式,无论在建筑材料方面,还是在建筑方式方面,又或者在建筑管理方面,均带有明显的高能耗特点,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促使房地产业积极引入和应用相关新材料与新技术,如此一来,能够明显降低能耗,最终达成节能减排的目的。

3、低碳经济下,房地产开发面临的难题

3.1低碳经济在房产开发中不易推广

我国房地产低碳开发刚刚起步,行业内各项管理措施与研究开发技术仍然不够完善。其在低碳经济模式,不管是技术、材料还是理论都是从国外引进,致使低碳经济很难在房地产开发中推广、普及。由于过度依赖国外先进技术与节能环保材料,这些材料需要进口。那么会提高低碳产品的造价成本,自然低碳建筑的价格肯定不会地,致使建筑业的低碳产品只能面向高端消费群体销售,其销售范围受到限制,影响低碳环保建筑的普及与推广。

3.2缺乏低碳房地产评价标准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走节能环保的模式,建筑行业也提出“低碳”开发的理念,所谓低碳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生活理念。现阶段,我国的低碳建筑开发刚刚起步,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技术与理论的支持,没有准确的社会评价标准。比如:在房产开发中具体哪些环节需要做低碳处理、应该用怎样的低碳技术处理、处理时应该遵随怎样的低碳准则等,这些问题是现阶段,低碳经济下房产开发商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房产开发才能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3.3消费者对低碳成本的承受能力有限

房地产的低碳效益是一种长远利益,而大部分消费者对低碳建筑了解不多,他们往往只关注购房价格,忽略了建筑物其他价值。绿色低碳建筑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有关资料显示,建筑行业开发50%的节能建料,房屋建筑成本就会上升10%左右,再加上新的科技研发,建筑成本比原来要高很多。成本增加了,房价肯定会上调,所以使本来就很高的房价进一步上升,超过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客观上减少了消费者购买低碳房子的欲望,影响不利于低碳房产的开发与销售。

4、在房地产经济中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措施

4.1提高房地产公司的重视

房地产公司不能只顾谋利,更应该关注低碳住宅和环保建筑,建立低碳环保文化。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以创新为主,应用各种具有低碳环保性能的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进行到底。例如,铝合金材料、生态纳米乌金石、双层玻璃幕墙,均属低碳材料;外墙保温技术便属于低碳环保技术。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房屋产业化,应用工业化生产方法建筑房屋,达到节能减排、提高质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例如,丹麦,低碳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便是低碳社会,低碳社区的建设,主要是从全球气侯变化的影响和减少碳排放的国家能源政策目标出发,达到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通、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水低耗的目的。

4.2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

采用工业化模式进行住宅的建造,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一方面能够大幅提高住宅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明显降低能耗。在低碳经济时代,我国房地产企业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则有必要加快自身的产业化建设,在降低消耗的同时,为自身创造理想的节约效益。在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积极构筑沟通桥梁以全面且细致地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指导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碳排放量,为消费者营造一个理想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4.3积极应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

我国在推动低碳房地产的工作中所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建筑的保温以及给排水问题。受起步较晚的制约,我国低碳技术相对落后,制约了低碳房地产的发展。在目前很多建筑中,为增大采光面积,玻璃得以大量运用,其不足之处慢慢暴露,即散热速度较快,若想使室内温度保持恒定,则需要借助空调,大幅提高了电能的消耗。

4.4树立低碳消费的消费观念

国家和房地产企业应该积极的去帮助消费者,树立低碳消费观念,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房屋时,不要只追求夸张奢华的住房,消费者购买房屋后,应该积极安装节能设施,如节电、节水的设备。消费者在平常生活中,应该养成随手关灯、关闭水龙头的好习惯。我国人口众多,如果每个人都能有低碳消费的观念,人人节约,将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大力发展,也能为国家的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结束语:

低碳经济下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研发自主产品,做到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积极研发绿色环保材料,与绿色开发技术,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动房地产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祝平.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3,31:48.

[2]石颖.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造成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业,2014,05:57.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对外贸易;影响;对策

近年来,我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加强生态建设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低碳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中长期看,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本文对世界低碳经济的现状以及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出口贸易应对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以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上,这些出口项目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同时,也以跨国投资形式将大量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环境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费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所占比重约为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据统计,中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中国一顿煤所产生的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高投入、高消耗必然带来高污染和低效益。而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6%、1.02%和6.34%。目前,中国已近1/3的国土被酸雨污染。[1]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特征

1.全球性。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之时提出来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诞生的。因此,低碳经济具有全球性,应通过国际合作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经济发展起步早,对环境的污染长期存在,因此,发达国家有能力也有义务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利用自身的优势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又协助发展中国家完成其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但拥有更大的减排空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项目合作,能够共同进步,实现双赢,更能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低碳的发展。[2]

2.多重收益性。传统的经济模式是企业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低碳经济并不把经济利益看作是唯一指标,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是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完美结合,使整个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到道路。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一)成为对外贸易的绿色壁垒。目前产品“碳足迹”标签的国际标准ISO14067已经完成草案的拟定,计划于2011年,一旦“碳足迹”认证国际标准出台,商品加注碳标签将不可避免。同时,“中国制造”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更是以“碳足迹”标签为借口的一个又一个贸易壁垒。[3]

(二)推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引导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强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国的外贸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污染产品方向转变,在利用外贸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

(三)发展重点向绿色产业转移。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已经形成,这表明国际绿色消费品市场上存在较大的开拓空间。从长远看,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可以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种类、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推动企业的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促进企业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可持续型转变。

(四)低碳经济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一)加快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根本,制度创新是保障。发展中国家应结合本国国情和长远战略目标,借鉴和吸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深入研究和制定本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对外贸易朝着低碳化方向转型。

(二)调整贸易政策,构建绿色贸易体系。为应对世界贸易低碳化大趋势而言,需要在贸易政策上更多的体现出低碳化导向。发展中国家应适时调整贸易政策,绿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适当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扩大工业制成品进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发展模式。调整和修改本国某些不合时宜的外贸政策法规、环保政策法规,使其适应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发展的趋势。例如在国内征收碳关税,现阶段,中国的碳技术还很不成熟,很难达到低碳的标准,这将成为发达国家减少我国进口产品的重要方法。WTO准则规定,对同一商品不能重复征税,因此,我们可以在我国对产品征收关税,一方面,可以避免碳关税,另一方面还可以积累资金,用于低碳技术等项目的发展。

(三)积极调整能源结构。通过能源技术、减排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规模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环境的根本转变,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据了解,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了很多年,但是在新能源领域,如风能、太阳能和锂电池等行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因为我国资源较为丰富,所以我国可以迅速抓住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机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这样对于贸易企业来说,可以促进其积极开发新的产业增长点,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4]

总之,我们知道,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发展趋势,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对外贸易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发展优势低碳产业,并进行出口转型,我想,我国的对外贸易前景将十分广阔。否则,在低碳经济的冲击下,会让我国的对外贸易蒙上阴影。

【参考文献】

[1]李泉宝.浅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企业的环境管理转型[J].海峡科学,2010(06).

[2]黄琼华.浅谈低碳经济下的发展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1).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规则;低碳经济;影响

近几年来,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工业等领域生产中,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烟雾气体,引发酸雨等一系列问题,给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改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提出了低碳经济理念,全球就此理念达成一致,以保护生态环境。然而,国际贸易规则随之受到了低碳经济的影响,为了顺应该形势,我国应制定针对性对策,以促进我国竞争力。

1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所谓的低碳经济,指的是牢牢把握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减少石油、煤炭等能源消耗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主要做到以下两点:其一,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稳定,保护环境过程中要减少能源损耗,树立节约能源理念。其二,创新和改革国家现行的经济模式,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构建生态文明。

2国际贸易规则形成背景与方式

2.1国际贸易规则形成背景

实现国际碳交易市场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是碳交易机制存在的主要目的。从本质上来说,碳资产不属于商品范畴,故也不存在开发价值。然而,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对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充分利用能源,以开发先进的能源技术,并投入到生产中,这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难度,提高成本。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碳能源应用效率偏低,有着充裕减排空间,但成本偏低,进而导致在同一排放量前提下,形成了不同成本,产生价格差异。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气体排放量与发达国家气体排放要求相吻合,以此构建了碳交易市场。在《京都协议书》中,碳交易机制包括三种,分别为联合履约、排放交易及清洁发展机制。

2.2国际贸易规则形成方式

国际贸易贸易规则形成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其一,霸权主义国家提出。霸权主义国家提出的国际贸易规则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以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这种国际贸易关系中,霸权主义国家不重视弱小国家的利益。其二,发达国家联合制定。各个发达国家相互沟通交流,采用合作模式,提出国际贸易规则。其三,国际组织制定国际贸易规则。

3低碳经济下给国际贸易规则造成的影响

3.1改变国际贸易格局

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是低碳经济的显著特征,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将会改变国际贸易格局。包括两点:其一,改变商品贸易格局。国际贸易中化石能源等传统能源比例下降,新材料及新能源比例上升。这样,使得国际贸易中污染严重、排放量高、能耗高的产品不断减少,增加了低碳商品的比例。其二,改变地区贸易格局。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低碳经济转型,他们掌握先进的低碳技术,并运用低碳技术生产出一系列商品,增强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地位。

3.2调整国际贸易规则框架

低碳经济背景下,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贸易与环境相结合,且提高两者的结合速度,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问题。GATT作为国际贸易全球协调与管理组织,在初期,始终提高环境保护给贸易造成影响的警惕度。然而,伴随着与环境有关的贸易纠纷不断上升,其观点也发生了转变。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树立了以保护稀有资源及环境为目标和宗旨的思想。为了使环境保护与各个国家发展水平需求相一致,成立了环境与贸易组织委员会。就现存的WTO规则来看,发达国家始终坚持保留态度。他们提出若规则中的环境目的保护措施不明确,应对其进行再次修订。

3.3开拓全新领域

低碳经济环境下,形成了“碳标签”、“碳关税”等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利用低碳和国际贸易谋取经济利益。现阶段,美国及欧盟国家已经实行这种手段,联合贸易活动、碳排放制度,构建“碳关税”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将这些法律法规应用于碳减排能力偏差的国家中,进而维护自身行业或者本国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制定“碳关税”的主要对象。就美国而言,美国能源部门发表对外声明,若国家不重视碳排放量计量,则收取“碳关税”。这种思维理念十分巧妙,它不仅建立了保护环境的高大形象,还对地方产业起到保护作用。这些贸易壁垒的存在,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造成严重影响。

4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给国际贸易规则造成影响的对策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低碳经济下给国际贸易规则造成的影响,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利益。为了顺应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规则发生转变的局势,我国要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自身竞争力。

4.1了解区域性贸易中低碳规则发展形势

我国就TTIP及TPP中有关环境问题的谈判进行实时跟踪,参照美国与欧盟签订的环境条款,对环境条款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尤其是把握、研究分析区域性贸易协定中低碳规则发展形势,以积极应对。另外,我国要借助区域性及双边贸易协定,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借助区域性贸易协定,促进我国低碳竞争力的提升。

4.2注重国际范围内供应链与私营标准中的低碳规则

尽管非官方层面的低碳规则与私营标准不具备法律效力,但给企业运营造成一定影响。这种规则主要在供应链中应用,利用供应链影响贸易。现阶段,世界贸易组织中没有关于这些标准的明确报道,但其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我国要重视这些倡议,将各类信息提供给相应的国际贸易企业,必要情况下,对其进行培训。

4.3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制定

自欧盟提出扩充环境产品谈判范围,在谈判中加入环境服务,探究非关税壁垒问题后,给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造成严重影响。对此,我国要充分考虑自身国情及低碳发展现状,仔细研究有利于我国低碳发展的条款。将有竞争力的环境服务及产品列入到清单中,同时,也要避免在自由贸易行列中纳入多功能产品。我国要重视非农业与农业谈判中的低碳贸易规则,依据非关税壁垒情况,制定针对性调整方案,以发挥我国竞争优势。

5总结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构建了一系列国际贸易规则。低碳经济环境下,不仅影响国际贸易规则,还给贸易环节中产业链条造成一定影响。为了减少其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我国要参与到每一项国际贸易规则构建中,以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9):114-123.

[2]徐红霞,杨元义.低碳经济下对重塑国际贸易规则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4):18-19.

[3]周杰,李金叶.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重构的影响与中国面临的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15,18(10):45-48.

[4]郭璟坤.论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127.

[5]马群.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5(21):156.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约束贸易结构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低碳经济这种提倡低能和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与重视。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对我国的贸易结构,低碳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当前对外贸易结构中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进出口结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以低技术含量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和以少数发达经济体为主的国际市场结构显然已不能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我国外贸结构要向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低排放方向进行调整,将不得不面临失去低成本优势、贸易条件恶化、贸易规模受限等诸多困境。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背景入手,对低碳经济对出口结构影响进行分析,就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低碳约束下我国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1、货物贸易为主的出口结构不利于低碳发展

服务行业对环境和能源的压力相对较小,高能耗主要来源于以货物生产为主的行业。当前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服务贸易总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而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进出口结构容易导致高污染和高能耗,不利于低碳发展。

2、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与低碳发展相悖

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纷纷将高污染和高耗能的高环境成本产业转移到中国沿海地区,争先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对环境限制不强的投资政策,以低端产品加工为主的贸易方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所占比重一直维持在42%~48%之间,一般贸易出口额占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则在43%~47%之间,具体数据见表1。中国在过去长期以追求资金积累为主要目的的引资政策,导致加工贸易过度发展,并形成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一般贸易相对较弱的特殊贸易结构。

3、低技术含量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与低碳发展存在矛盾

近年来,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产品结构有所优化。但客观而言,低技术含量产品在中国出口贸易中仍占很大比重,中低附加值产品如原料制成品、高耗能金属制品和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占出口产品的比重依然过高。表2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33.54%,这说明中国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密集程度还很低。对外贸易中呈现出的以低成本和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为主的落后产品结构,是中国科技水平低下和宏观层面长期片面追求增长的结果,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这种结构与低碳发展原则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并将因此面临严峻挑战。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1、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

近几年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导致出口产品的成本有所增加,并且我国某些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国家的出口限制,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设定高额碳关税,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的数量有所下降,从而导致了贸易限制,出现了贸易限制效应,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负面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受到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业、金属冶炼工液、金属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办公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以及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这些行业均为污染密集型与隐含碳密集排放行业。

2、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比重较大

受能源资源禀赋的约束,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而化石能源中更是以煤炭为主。在出口贸易中,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费速度快。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重工业投资加速,高耗能部门在生产总值增加值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我国污染最严重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化工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这些产业的产品生产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原材料和自然资源,而且由于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生产能耗大,排放的粉尘、污水、废气对当地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3、出口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增高,不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现阶段发达经济体已经建立起碳排放交易体系、碳定价机制,而且还引导了国际贸易规则的演化,引导消费者选用具有碳标签的产品。我国出口产品的环保水平在世界上处于较低位置,生产加工过程排放量较高,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技术法规、环境标准和认证制度的限制和重重障碍,而要跨过发达经济体设置的高门槛,我国企业要么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等相关费用,要么花高价引进发达经济体开发的与新能源和新环保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最后还要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才能挤进国外市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面临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我国出口市场较为集中,出口产品将面临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美国、欧盟、韩国、日本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对这几个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无疑增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发达国家技术领先,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其以保护环境,强调节能减排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当前的贸易结构现状决定了我国在面对其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冲击时处于不利地位。

三、低碳背景下我国贸易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加强竞争力

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看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推进和调整,对高排放以及高耗能的出口产业进行严格控制,对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大生产和开发,实现整个产业机构的低碳化目标。同时政府还要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以一些强制性手段来对节能减排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低碳企业进行扶持,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从企业层面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2、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相对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消耗的资源和能源显然更少,环境污染也较低。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比重是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低碳化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如国际旅游和工程承包业,要采取出口导向战略,把传统和新兴服务贸易的出口相结合,扩大金融保险、国际运输、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服务贸易的出口。建立健全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新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3、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

我国出口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积极自主创新,改变粗放型的生产出口方式。企业应注重增强自身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我国企业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能源特别是煤进行清洁高效利用,治理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出口企业应积极关注国际环保标准的新动向,推行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低污染、节约型、低环保成本高质量的低碳产品。实施低碳设计、生产、包装生产链,达到各种技术和环境标准的要求。

4、加强对贸易质量和出口效益的重视

在国内和国际节能减排双重压力的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必须转变过去将出口数量作为衡量对外贸易业绩重要依据的旧观念,重视对出口贸易质量和出口效益的考核,采取相应措施优化出口结构,鼓励能效较高、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同时合理地控制资源类、能源耗费密集型等产业产品的出口。

【参考文献】

[1]陈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

[2]谷祖莎:绿色屏障――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与中国的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约型机关

当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能源危机,因此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是极为现实的社会需求,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机关办公的能源消耗都较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不仅造成了现实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无益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就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节约型机关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环境下政府机关的发展困境

(一)办公消耗巨大

办公消耗过大事政府机关一直存在的现实问题,中国能源信息网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包括教育等公共部门在内的政府机构全年能源消费超过800亿元,占同期社会消费的5%,而且当前仍呈上升趋势。导致巨大消耗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公车和办公材料,其中建筑消耗更是占据政府机关办公消耗的46.7%,基本上所有的办公建筑都设置有复杂的空调系统,这些系统因为盲目使用、日常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公车方面,当前全国共有公车数百万辆,每年因此产生的能源消耗高达2000亿元;办公材料方面,政府机关办公材料的利用率较低,尤其是纸质材料的使用基本是一次性的,大量的一次性文件使用不仅增加了纸张的浪费,而且跟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二)资源浪费严重

政府机关的资源浪费主要集中在日常办公之中,包括有结构性浪费、决策性浪费、行政时间浪费等,绝大多数的浪费都是隐性的,非身处其中的人员、非细致入微的考察无法发现。这些浪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机构组织的不合理和监督机制的缺位,组织机构不合理造成的机构重叠、审批职权重叠,衍生导致了相应资源的双向使用、重复使用;政府内部监督、问责机制的缺位导致因为人为决策失误导致的资源浪费无人承担责任,只能由政府来买单;同时政府监督、问责机制的缺位还导致了行政时间的浪费,机关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工作任务,政府机关确为其闲暇的时间支付时间和用工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新型政府机关建设策略

(一)引入低碳办公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当前技术水平下最低的碳排放量为目标的,落实这一理念不仅是要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低碳意识,更多的是要在政府机关工作中引入低碳办公概念。落实工作人员实现办公目的同时减低碳排放量的价值取向,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碳产生的采购、低碳技术的应用。

第一,严格贯彻《政府采购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法规的要求,真正把好政府办公材料的采购关、技术的引进关和低碳管理措施的落实关;其次,政府应该鼓励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率先引进并使用低碳技术,切实降低自身办公消耗的同时,为社会其他经济主体提供参考;第三,强化采购人员的素质建设,建立地方政府机关低碳办公的碳排放量标准,要求每年达标,并设置岗位责任制度和追责制度,保证低碳建设的落实。

(二)建立健全低碳办公的长效机制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机关的低碳办公建设,并不缺少相应制度,缺少的是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起码应包含运行机制、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三个部分。

第一、运行机制,相应政府机关领导主体应成立低碳办公领导小组,形成顶层的低碳办公建设推动力;根据机关的具体情况制定合乎单位实际的《建筑管理办法》、《公车管理办法》、《水电气节约办法》等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统计和管理机制;拓宽公众参与通道,鼓励并支持基层工作人员参与、监督低碳办公建设。

第二、评估机制,按照政府机关的编制人员和职能要求对政府机构的建筑、公车、办公用品及总能耗出台相应标准,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考核、考评;推行目标管理制度,政府机关在落实低碳办公目标的时候可以参考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管理办法,由总体低碳目标起始,低碳目标下放到每一个部门、小组和工作人员,结合岗位责任制和追责制度保证低碳目标的落实。

第三、监督机制,在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涉及到多个部门,是立体的,因此要想实现对低碳经济建设的有效监督,监督机制也应该是立体的,以财务、审计、监察部门为主体,将高能耗、高浪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割断,在从三方面角度为低碳办公建设保驾护航。

(三)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的管理模式革新

如前文所述,政府机关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很大程度上还是产生于政府的管理模式,政府机构结构不合理,很多机构的职能和权责存在重合的问题,造成了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浪费。同时一些政府机构存在机构臃肿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而且也造成的办公资源和行政时间的浪费。但是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的政府机关管理模式革新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除弊革新任重而道远。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谕,而政府机关作用低碳经济的主要推行者,其自身的低碳建设不仅具有直接作用,还有敢为社会表率的间接促进作用,本文从低碳概念的引入着手、细说低碳办公的长效机制,直指管理模式革新的政府机关低碳办公的症结,以期为低碳经济建设提供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谭星驰.低碳经济视角下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纺织品出口;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正在以越来越快的步伐走进人们的生活。

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国较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扮演着“污染大户”的角色,对于纺织品第一出口大国的我国来说更应该要积极应对“低碳经济”的到来。

一、低碳经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对于纺织产业来说,低碳经济就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模式,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已经提到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而言,低碳经济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可能带来绿色壁垒和新贸易壁垒,这些措施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按照低碳纺织品的标准,如国际社会所制定的有关环境政策、环境标准、环境标志和一些发达国家法律、法规及各种环境标准,来生产低碳纺织品,进而提高产品质量,能够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是在国内国际双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就国内情况而言,从整个社会环境看,我国纺织业以前的高投入、高消耗、高出口、低工资、低消费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延续,下一步发展方向必然是劳动者高素质、高效率、物质低消耗、环境少污染、就业和消费稳定,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特别是从原来的高碳发展转为低碳发展,对于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长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企业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大幅度上升,大大增强了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

就国际情况而言,全球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西方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了种种障碍,具体有两点:第一,设置关税等贸易壁垒,增加我国纺织品的销售成本,使我国产品丧失价格的优势。西方国家近期一直热衷于讨论对发展中国家征收所谓的碳关税,采用碳排放的贸易保护主义。一旦碳关税制度得以实施,将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将被征收高额的碳关税,出口价格将大大提高从而丧失市场竞争力。第二,设置非关税壁垒,用标准将我国纺织品拒之于门外。

(二)履行社会责任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低碳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息息相关。要实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每个人应改变一些非低碳的生活方式,每个企业更要改变非低碳的生产和管理方式,而这种改变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而言,走“低碳经济”之路表面看不经济,短期内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如纺织企业为避免污染环境,要购买价格不菲的环保设备,在工序、时间上也会付出一定的成本。其实,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并非成反比。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走“低碳经济”之路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赢得声誉,还能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发展更为顺利、持久。同时“低碳经济”在实质内涵上与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一个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产业结构和产品转型升级的需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特别是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竞争面—20—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结构和产品亟待实现升级。

三、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层面

1.结合我国建设低碳社会、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正确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2.制定并完善立法标准。只有加强环境与生态保护立法,才可能实现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1)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立法存在不完善和立法空白,与国际环境立法有较大差距。(2)完善我国纺织品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现有纺织品标准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出口贸易的要求。因此,要制定和完善纺织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争取在国际标准中体现我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互认、相互衔接且接近国际先进标准。(3)建立我国的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步伐。环境标志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新措施,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我国要加快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参加有关环境标准相互承认的协议,为实现国际普遍互认作准备。

3.政府要在纺织企业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上发挥主导作用。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制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节能减排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此外,还应积极组织参与制订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二)纺织企业层面

1.重视和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国纺织工业在长期快速发展中,产生了不少矛盾与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这些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技术和工艺是我国纺织业落后先进国家的关键,所以通过自主技术和工艺创新来实现减排的方式是最为积极有效的,也对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起着积极的作用。面对低碳经济潮流,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当面对现实,迎接挑战,积极研发生产安全无害的生态友好技术用于改造传统的纺织行业,加速我国纺织行业的清洁化生产。在保持纺织产品出口适度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面对“碳关税”的威胁与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把研发重点放在环保性强的绿色产品上,外贸出口产品类型更要注重产品环保性指标,严格把控环保技术研发和产品出口市场渠道,以免遭遇碳关税的压力与制裁。

2.熟悉与保护环境相关的国际贸易规则,高度重视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及其战略战术。目前国际上已经签定了约200多个多边环保公约和协定,各国也纷纷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因此,我国必须充分掌握以争端解决机制为代表的WTO系列协议文件的内涵,熟悉其约束性规则,这样才可以在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基础上客观公平地维护我方利益,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提供趋利避害的有效法律武器,并在国际社会中尤其是在与发达国家的双边对话机制中增加谈判的筹码。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习并熟悉与可持续贸易有关的国际规则,一方面可以合理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尽量避免由环保问题引起的贸易纠纷;另一方面,尽可能按照国际环保规则组织生产,按照环境标准来更新机器设备,改良生产工艺技术,积极进行绿色产品的研制开发,从而有助树立企业良好的国际环保形象,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及其战略战术。在激烈的纺织品国际贸易竞争中,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时刻关注国际市场战略和战术问题。企业要做到讲究市场战略战术,需要企业树立“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的生存理念,学会加强自我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3.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长远来看,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低碳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就必须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实施“走出去”战略也许正是实现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引进来”的是国外的资金、纺织业先进低碳技术和设备等,借此提高企业低碳产品质量;“走出去”的是产品和技术人员,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定期将自己的技术人员送到国外大型相关企业或大学中学习深造,建立国外试验基地,将其建设成内外沟通协作的窗口,借此步步为营,开拓国际市场,为应对低碳经济的影响而建立平台。

总之,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应对低碳经济,首先必须顺应低碳经济的潮流。充分认识到高碳经济会使国家的资源加速消耗,引发环境污染加剧,并最终导致出口纺织品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而低碳经济将会从善待环境的技术和产品中获利,从而在纺织品的低碳经济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更具竞争力。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全面客观地认识低碳经济的性质,在保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使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牛文元等.我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R].环保部,20O8.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

影响

产业升级困境

一.“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影响

“低碳经济”因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对自然的疯狂掠夺而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后,有识之士所作的有关于人类发展的深刻反思,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人类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这场革命将对全人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已不能置身其外。

(一)政治层面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对之持赞同观点,我国作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负责任大国,必将扛起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旗,顺应国际潮流,然而,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的中国,在资金、技术落后条件下,这无疑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障碍和困难。一方面,是国际上的“道义”,另一方面是国内发展问题,

“两难权衡”考验着。

(二)外贸、就业和发展差距方面

1.对外贸易方面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国际贸易日益活跃,有资料显示,到2009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0%,长期的外贸顺差,招致越来越多国家强烈不满,从某种程度上说。“低碳经济”给予了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解决贸易逆差的机会,短期内,中国的产品不能达到发达经济体的能耗水平,这样通过依据商品能耗标准(这些标准根据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制定的)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征收特别关税就是合乎“道义”的,中国商品的成本优势丧失,就会丢掉在发达经济体中的市场份额。中国出口的减少,改变了原来的贸易形势,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出口减少,众多外贸型企业将出现严重的生存危机,进而引发失业上升,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此时,如果国家继续施行传统的扶持政策(例如,出口退税)将是十分不明智的举动,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将通过商品这一载体转移到国外,实质是外国政府收税,中国政府买单,造成财富的易手。

2.就业

短期内,在节能减排压力下,国内企业将通过资本、技术投入形成行业内一段时期的机器更新、改造、升级浪潮,由此带来部分工人的失业;在长期“低碳经济”必然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知识、资本密集型发展方向在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必然会排斥掉更多的就业者;土地规模化经营,又将一部分农民从农业中排挤出来加入到寻求就业群体中来。综合以上三类,我们发现发展低碳经济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的重叠,对于国内就业问题将是严峻而又长期的考验。

二,产业升级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的困境

1.能源利用率低,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从能源结构上来看,在中国能源资源探明的储量中,98%是煤炭,煤多,油少,天然气资源基础设施不足制约着中国低碳进程的脚步。我国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这一“高碳”能源仍然是主导能源的事实。我国现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都是高能耗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离不开这些支柱产业的支持,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如就业压力、税收压力等等都使得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变成泡影。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升级存在难度。

2、政府和投资缺乏对低碳技术研发及创新的支持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我国也将发展低碳经济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缺乏先进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加上政府和各方投资力度不够,政策落实到行动中的效果大打折扣,企业的投资也并非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使中国低碳进程缓慢。

3、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低碳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取向严重偏向于第二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1998年,我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8%、49.2%和32.8%,农业所占比重过高,相比之下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这与世界银行14%、35%和51%的标准差距较大。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5:4,但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在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发展与高耗能的第二产业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在高耗能的第二产业中,以建材、钢铁、电力、石化为代表的高污染的重工业又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由于技术设备落后,大大降低了资源利用率,能耗水平居高不下,致使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三,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1.加强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建立清洁能源结构。而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高碳能源结构及其技术基础是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主要现象,并且这一现象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一现状直接影响制约着产业升级。加强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推进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效,减少废弃物排放。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过速发展。据统计,我国的能源效率目前只有欧盟和日本的1/4,美国的1/3,效能提高的空间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近几年,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成本也在逐渐减少,这些都为今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今后必须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转化效率,降低新能源成本,培育和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率。

2、加大低碳技术投入,夯实产业升级基础

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靠现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生命工程技术以及循环生产、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融入和带动。从而不断提高工业的物质变换和能量转换效率,并不断降低废弃物产出率和提高产品的生态性能和质量,提高各产业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率。加强低碳方面科研能力的投入,鼓励低碳技术产出,大力倡导绿色能源的使用,发展新科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研发节能减排技术,主攻自然能源技术替代化石能源技术。加强生态消费环境建设并支持相关的技术研究,尤其是碳汇技术,如攻克碳收集(CCS)和碳汇等。加强国际及国内的技术交流,解决节能减排困境。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中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技术。特别是加强与欧美国家欧盟地区的交流合作。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篇8

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低排放和低污染、消耗较低能源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中,为了提高产业技术,不断实现新技术开发,将能源节约、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温室气体控制排放等高效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制定和创新低碳经济政策,并建立相应制度完善管理,实现传统加工贸易模式向新产业结构模式的转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

从根本上来说,低碳经济以实现绿色GDP为目的,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其核心宗旨是创新,无论是节能减排技术,还是制度与产业结构,都要实现创新开发和应用,并将人类的生存发展观念进行改变和塑造。加工贸易企业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但是加工贸易缺乏较高技术含量、劳动力密集却质量不高、不注意能耗与环境保护,导致实际出口产品的能源消耗巨大、污染指数远高于出口规定指标。低碳经济的积极发展,是实现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重建,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低碳经济不断要求新技术的创新和开发应用,在进行先进高效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中,完善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加工贸易企业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在符合我国国情基础上进行世界发展潮流跟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另外,低碳经济促使的加工贸易行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高效技术的提升,也会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更加注重产业结构和定位、产品质量以及实际综合效益,而不再只是看中数量和获利速度,更加全面地实现进出口贸易经济效益。

三、低碳经济下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对策

(一)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加工贸易企业目前最主要的部分,只有根据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标准,积极将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中国传统的加工贸易企业,在产业结构上定位不明确,加工贸易利益的描绘曲线在整个加工环节分配中呈现微笑曲线,也就是U形曲线,具体来说就是位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的加工贸易所能获取的利益要远远低于技术与营销这两个环节的收益。而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更加督促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对产业链结构的调整,才能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

(二)创新合作。在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中,要不断地完成节能减排技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等高效技术水平的自主创新,在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将低碳技术的学习和引进作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质量提高以及技术提升。与此同时,要与发达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无论是政策还是技术方面,从认识上我国也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要谨记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必将是全球化的,要想在低碳经济领域有更多的发展优势和话语权,就势必要紧跟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1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8-331-2

当前,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高涨,这对煤炭企业等资源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应对低碳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从战略的视角出发,制定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管理战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推动煤炭企业低碳化转型。

一、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

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等方面。

(一)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煤炭企业各类人才具有较强的低碳理念,并能够践行这种理念,从而对人力资源规划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从规划的指导思想来看,必须更为注重低碳理念的践行,必须将低碳作为指导思想,成为指导整个规划的基本理念。其次,从规划的主要内容来看,必须体现低碳的内涵,如在人力资源建设的基本途径中要有低碳化的渠道。再次,从规划的保障措施来看,要体现如何利用低碳来推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

(二)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影响。首先,从人力资源培训来看,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煤炭企业必须在培训的内容中适当加入低碳的内容,以帮助职工掌握低碳行为方式,如在选煤过程中,要求职工对一些品质相对较低但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煤炭进行集中处理,再如在煤矿的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根据煤矿瓦斯等的分布情况,尽可能的对其进行利用等等,通过这种培训在职工内部形成一种倡导节约的理念。其次,从人力资源开发来看,煤炭企业要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职工队伍进行优化配置,明确推动低碳开发的人员,以保障低碳开发模式落到实处。

(三)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的影响。首先,从绩效考核的原则来看,在考核的理念上必须更为注重低碳节约,并以此指导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和考核行为。其次,从绩效考核的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来看,必须设置低碳相关指标,如低碳消费、低碳生产等,并给与这些指标更大的权重,以倡导低碳理念。

(四)低碳经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首先,从人员聘用来看,在低碳模式下,煤炭企业在人员聘用特别是高层领导聘用中必须注重具有低碳理念,必须能够践行低碳行为。其次,从劳动关系的管理来看,煤炭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对倡导低碳的职工进行嘉奖,对铺张浪费的职工则要采取惩罚甚至解聘的措施。

二、低碳经济模式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低碳经济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后续低碳经济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低碳理念得到初步倡导。首先,从宣传的角度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煤炭企业会通过新进人员培训、业务或者说技术培训等方式倡导低碳理念,这不仅深化新进人员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形成一种低碳理念,并指导新进人员的行为。而且可以在煤炭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宣传、推动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从实践来看,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对低碳的认识进一步清晰化明朗化,部分管理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低碳中所蕴含的经济涵义,如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带来的能源节约、环境污染的减少等,再如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煤炭开采过程中不能“挑肥拣瘦”,而要事先执行完善的开发方案,有序的进行开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这实际上就是对低碳经济认识的一种深化、一种应用。

(二)低碳制度初步建立。目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各种规划、文件时,会积极的贯穿低碳理念,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可能会提出培养具有低碳理念的领导,在职称职务晋升制度中可能会要求职工未受到不低碳行为导致的惩罚,在薪酬管理制度中明确薪酬与企业生产经营低碳节约密切相关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低碳管理得到初步落实。首先,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来看,部分内含低碳理念的指标已经被纳入考核范围,当前,煤炭企业基本都执行绩效考核制度,职工的薪酬会与企业的经营效率等直接挂钩,甚至与所在部门的经济效益挂钩(临聘人员即通常所说的矿工一般采取按量付费的模式,不与煤炭企业经营状况直接挂钩),这就要求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努力做到“低碳高效”,并尽可能的减少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会对环境带来损害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导致的行政罚款短期内会极大的降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从而对低碳管理形成一种倒逼,推动低碳管理的落实。其次,从人力资源日常管理来看,一些铺张浪费的消费行为、粗放型开采模式已经被禁止,煤炭企业内部一般会设有纪检监察等部门对这些行为进行监督,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会将监督结果纳入到薪酬、职称职务晋升管理等过程中,从而推动低碳管理的落实。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低碳经济模式在煤炭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重视不够、实践路径不多、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低碳氛围有待进一步浓厚。首先,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来看,低碳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一般情况下,煤炭企业本身并没有设置专门管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没有组织的推动就进一步加大了将低碳经济应用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其次,从企业内部职工的认识来看,部分煤炭企业领导虽然高度重视资源重复利用工作,在一些行动中也支持低碳化发展,但如果这种低碳行动需要调集企业大量的资源特别是跨分管部门调集资源时则可能“绕道而行”,转而放弃低碳行为。从职工来看,部分职工受个人利益驱动,认为低碳经济发展与自身关系不大,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将自己置身于低碳之外,这种思想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低碳经济发展难以落到实处,难以在煤炭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与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二)实践路径不多低碳行动持续性有待增强。首先,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利用低碳经济模式管理的项目支持,要将低碳经济应用与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有实践项目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使低碳发展落到实处。但在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多的是将低碳作为一种宣传口号,作为一种理念在倡导,没有一个持续的、针对煤炭企业实际的项目方案。其次,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具体的低碳行动方案,要将低碳行动落实到实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行动方案,并建立配套的考核、考核结果应用体系,但当前的考核体系中既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也没有构建相应的考核方案,这就难以对相关责任主体形成一种倒逼机制,督促其践行低碳行为。

(三)监督管理不到位低碳发展难以得到保障。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尚未建立低碳发展监管制度,由于煤炭生产、销售以及煤炭企业本身的管理等行为是否低碳缺乏具体的、量化的标准,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监督过程中缺乏具体的监管目标,且低碳经济涉及的范围广,人力资源部门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监督难度大,从而不利于低碳理念的实施。其次,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常态化的监督体系,要对煤炭生产、企业运作等的低碳行为进行监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构建包括生产、运输、行政后勤等部门在内的综合的、动态的监督体系,但目前这种体系尚未形成规模。

四、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完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要适应这种趋势,必须更新理念、制定完善的方案,严格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推动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更新理念高度重视两者融合。首先,要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煤炭企业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调研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趋势及其在煤炭企业应用的基本情况,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低碳发展的趋势,为指导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其次,要更新理念促进两者融合,煤炭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发挥带头示范,主动分析自身在实践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实转变一些与低碳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理念、思维模式,树立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二)制定方案推动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要制定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基本方案,首先,方案应当详细而具体的分析应用的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次,方案要明确应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此指导和规范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再次,方案要明确应用的基本途径,即通过哪些途径推动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落实,从而使方案实化、细化。

(三)严格落实保障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践。首先,要制定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在组织保障上建议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成立专门的科室负责推动低碳经济落实事宜,同时,煤炭企业要为这一科室的人员和经费提供保障。其次,要强化监督,对于煤炭企业本身制定的行动方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动态的评估其落实情况,分析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企业领导者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低碳经济的能力。再次,要强化监督结果的应用,对于管理中发现的不遵守企业低碳经济管理方案的个人和部门,要对相关的责任主体进行惩罚,相反,对执行较好的主体,则要予以奖励。

参考文献:

[1]杨.低碳经济动态联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特性研究[J].生态经济,2013(8):140-143

[2]孙会,贝金兰.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J].企业活力,2011(2):57-59

[3]李刚.低碳经济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7):71-74

[4]冯雪清.低碳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现代营销,2012(8):100-101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内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瓶颈制约问题愈发突出,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从高碳经济向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转变。这一转变必将对人力资源的重新整合,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体系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随之而来的国内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瓶颈性制约等问题也愈发突出。注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以高资源消费和高碳排放为支撑的发展道路,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向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转变。这一转变必将引起社会人力资源结构性的变化,促进实现人力资源在各产业中的转移及配置,对人力资源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的主体由第二产业的工业生产领域的一般技术工人转变为集中在新能源、高新技术行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知识工作者。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对人力资源的重新整合,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模式转型。这与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引领了发展方向。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将对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一定的挑战,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地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实践。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工程、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战略产业,它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影响不同于高碳经济模式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人力资源结构。高碳经济模式下,第二产业的产值在一二三产中的占比最大,在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容纳了绝大多数的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的主体是在工业生产领域掌握一定技术的产业工人。而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人力资源的主体主要是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战略产业的高技能、知识工作者。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并不单纯取决于经济总量,而是取决于经济结构及质量,即以低碳为特征的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占比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工作者的人力资源支撑。因此,如何应对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这种变化对人力资源重新配置整合的影响,激励知识工作者充分发挥其掌握的知识工具进行不断地创新,就成为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迫切问题。

对促进就业及提升人力资源品质的影响

低碳经济模式对就业的拉动并非从高碳经济中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转移劳动力,而是具有显著的倍增效益。根据美国发展中心和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每1000亿美元的低碳投资能拉动直接就业、间接就业和引致就业(为低碳经济所创造直接和间接行业的支撑服务体系的新增岗位)为1999200人,是投资化石能源的4倍。因此,我国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必将创造出更多的高知识高技能型就业岗位,极大的缓解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对于稳定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低碳岗位”往往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学历背景、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等。因此,“低碳”从业人员往往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不错的薪金、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巴克利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办公室的一项调查发现,在低碳行业工作的人们,除了有较高的工资外,还拥有额外的福利。其中,一般工作人员的工资也高于其它行业。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提高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拉动内需,改变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格局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微观层面。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过程,必将对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影响,推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而言,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知识员工的激励、薪酬和绩效管理制度的创新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将体现在强调人力资源的战略性职能和人力资源逐渐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再向人力资本和人才资产的升级。2)低碳经济模式将对知识员工的激励、薪酬和绩效管理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3)低碳经济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将是充满竞争的行业,这要求相关企业制定科学且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有效地人力资源配置和开发,应对全球性的各种竞争挑战,支撑企业的发展。

低碳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目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降低、替代石化能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对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等方面均产生深深刻的影响。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分析,需要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以应对低碳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和人力资源配置变化,推进社会各个层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创新。

政府层面

低碳经济就其实质而言是创新经济,而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政府做为国家公民教育、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主要投入者和引领者必须发挥人才发展的宏观指导性作用。具体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改变和根除影响素质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障碍。政府要以全面开放的视野,制定实施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配套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在营造本土人才良好成长环境的同时,在全球的范围内吸引整合创新性人才资源,发挥人才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企业层面

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积极应对产业调整的变化,转变经营理念、创兴生产流程和提升管理水平,尤其是创兴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不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突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要着力于人力资源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创新人才资源普遍较为薄弱的现状,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有效地适应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带来的挑战,把握蕴含其中的商业机遇。

建立完善系统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篇11

关键词:低碳建筑;技术创新;低碳技术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建筑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2年4月6日

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生活能源的强烈需求和保护节约能源的呼吁,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趋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更是关系到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高碳建材消费的大用户。

一、何为低碳建筑

所谓低碳建筑,在建筑全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施工建造、入住后的使用维护以及迁出后的拆除和废弃处理。

与传统的建筑发展模式相比,低碳建筑的优点是:低碳建筑注重合理利用自然,采取有效的内外连接,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使人们生存质量大大提高;低碳建筑倡导资源节约,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废弃排放,保护了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建筑通过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我国低碳行业现状

自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技术”等一系列概念铺天盖地。建筑行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在传统的建筑过程中,消耗自然资源较大,环境负荷剧增,我国以煤为主要燃料,城市能源结构很不合理,而且在建筑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建筑耗材高等。在建筑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约占全社会的30%,加上建材的生产能耗,钢材使用约占全国用钢的30%,水泥占25%,建筑垃圾占45%,无论是能源、物质的消耗,还是产生的污染,传统建筑业都是关键所在,传统的建筑业是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代表,严重阻碍了建筑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发展程度日益剧增,建筑能耗比重加大,这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量之一。我们要从高碳排放量向低碳排放模式转变,从建筑行业的开发、设计、建造等环节着手,落实低碳建筑的实践。从长远利益看,低碳建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针对我国建筑业能耗高、污染高的局面,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我国低碳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战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建筑行业,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低碳建筑发展前景广阔。房地产大亨万科集团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随着低碳建筑在中国的推广,万科集团凝聚国内外先进技术,包括英国零碳中心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在深圳等地建造了万科零宅基,集节能、环保、零能耗、零碳排放于一体的住宅。目前这是唯一实现零碳排放的生态住宅。同时,万科集团也注重建造过程,希望实现从建造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环保。对企业来说,不仅一步缩减建造周期,还可以提高运作效率;对环境来说,这样可以节省水资源,减少建筑垃圾,增加房屋的使用寿命;对消费者来说,不仅可以提高房屋质量,还可以提高消费者生存环境的质量。低碳建筑注重人的舒适度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品质,降低建筑经费,节省成本,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这无疑是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不断创造出新的低碳建筑技术,才能领跑于行业之首。

四、应对策略

针对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预期前景,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研发低碳建筑技术。政府应该大力鼓励低碳技术的创造与创新,将低碳技术研发机构和各大高校之间联合,共同研发低碳技术,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努力进入国际低碳技术高端行列;打破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壁垒,降低专业低碳技术引进成本。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将低碳技术的改造与创新和节能设计相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供暖和制冷设计等,提高建筑施工设计,研发新技术和新材料,鼓励企业生产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将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与住宅规划相结合,实现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体制一体化。提高新建建筑的节能标准,制定相应的低碳技术标准,例如新型轻质混凝土结构、复合材料结构体系等。对不同层次厂家的产品进行比较,以便做出更节能的方案,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扩大经济政策扶持。国家对积极实施低碳建筑的企业实施一定的鼓励,减免一定的税收,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积极推广和发展低碳建筑。在低碳技术推广之初,各项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其生产成本会高于市场上其他一些生产材料,往往导致企业选用成本较低的生产材料。据此,我们还应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评价体系,如英国的BREEM评价体系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评价体系和政策。

(三)培养低碳建筑专业人才。发展低碳建筑,人才是关键。因此,加快培养低碳建筑人才很重要。首先,政府要制定低碳人才发展战略,建立相应的人才机制,加大人才的培养;其次,在现有建筑行业的研发、设计、建设、施工等不同阶段,培养低碳建筑技术性人才,让这些人才在低碳建筑发展中发挥作用;另外,低碳建筑人才需要根据行业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建立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低碳建筑研究和应用人才队伍。

(四)深入普及低碳理念。对公众宣传低碳理念,让他们深入了解低碳理念,具有低碳生活常识。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为低碳建筑做贡献。鼓励专业化的能源公司参与低碳管理,鼓励社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顺应全球低碳化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总结

当前,中国的各项事业都处在发展初期,对能源的依赖日趋明显,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尚显单薄,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途径来应对。建筑的节能减排和我国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低碳建筑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低碳建筑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方。那些敢于和善于接收新技术、新理念的建筑企业,在经过不断创新和改善的过程,必然会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实现低碳建筑的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彭磷基.发展低碳建筑需要政策引导[J].城市住宅,2011.4.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范文1篇12

一、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重构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内容将拓展新的领域

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掌握先进的能源技术,不断将低碳思维和国际贸易联系在一起,在单边或多边贸易措施中制定低碳国际贸易规则,建立“碳标签”、“碳关税”、“碳国际标准”等新的贸易壁垒制度,将未能实行碳减排国家排除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从而提升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护本国民族产业的经济利益。目前,欧美等低碳经济发达国家已在多边、双边、单边和区域层面积极掺入新的低碳贸易意识,以此来影响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例如,美国希望以低碳经济为借口,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中加入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低碳条款内容,进而掌控TPP和TTIP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

(二)国际自由贸易非歧视和互惠原则受影响

低碳经济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常以低碳贸易和保护环境为借口,以低碳贸易壁垒为手段,行贸易保护之实,公然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国际自由贸易非歧视和互惠原则。在现行的国际自由贸易规则体系中,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以及决定和维护规则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成员国之间关系,废除或阻止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规则。例如,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美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托德・斯特恩毫无掩饰地提出,接受美国制定的规则作为其对外提供低碳技术和资金援助的前提条件,表示美国政府公共资金绝不会流向中国,将枪口瞄准中国。美国的这种违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做法,成了遏制他国实力增长和维护自身霸权的工具。

(三)环境保护成为国际贸易规则重构的主导思维

在低碳经济风靡时代,发达国家加速将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挂钩的步伐,成为今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或重构的主导思维。最初,关税总协定对相关环境保护贸易影响持谨慎态度。早在1971年,关税总协定秘书处在《工业污染控制和国际贸易》报告中提出,绿色环境保护主义即将成为新的国际贸易障碍。随着诸多与环境有关的国际贸易纠纷案件倍增,尤其是经过墨西哥诉美国金枪鱼案之后,关税贸易总协定对环境保护贸易立场才有所改变。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专门负责国际环境保护和稀有资源有关贸易问题。随后,2001年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制定、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2014年世界贸易组织环境产品谈判都围绕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焦点问题进行。

(四)低碳经济将引起国际贸易格局的调整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这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也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将产生严重影响,国际贸易领域也不例外,其低碳化趋势将不可避免。国际贸易低碳化将对国际贸易格局带来重大调整,尤其对商品贸易格局和地区贸易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传统化石能源和资源型商品在国际贸易所占比例趋于下降,而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清洁节能低碳技术商品在国际贸易所占比例趋于上升;另一方面,目前,低碳技术和商品大部分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对于低碳技术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高碳商品对外出口将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

(五)绿色技术革命使国际技术贸易与转让竞争与合作更加激烈

众所周知,解决气候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是依靠先进的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驱动力,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未来将掀起新一轮以“新环境、新生物、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标志的人类绿色技术革命。发达国家竞相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加大财政预算资金保障投入,争夺未来低碳技术的制高点和领先地位。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2015年2月的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达到3100亿美元,而中国则上升至895亿美元,在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首次超越518亿美元的美国,位列全球第一。目前,先进低碳技术仍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低碳技术帮助的义务。可以预见,今后国际低碳技术贸易转让竞争与合作将更加激烈。

二、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下我国所面临的挑战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出口贸易常年处于顺差状态。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创历史新高,顺差达3825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不断增长,凭借的是价格低廉的劳动成本和原材料,以及大量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国传统对外出口贸易模式已不符合低碳时代要求,新的低碳国际贸易规则,将使我国国际贸易面临新的巨大挑战。

(一)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随着全球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强,碳关税、碳标签、气候友好型采购政策等隐性贸易壁垒制度兴起,发达国家的隐性贸易保护主义肆意横行,以及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使得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更加严峻。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贸易低碳化趋势不可逆转,世界贸易组织多哈谈判徘徊不前。为此,美国重新布局对外经济战略,意图重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极力推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服务贸易协定(TISA)三大谈判。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连续多年处于顺差状态,仅2014年对外贸易顺差就创历史新高,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严重的国家,极力影响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步伐。

(二)中国对外正当利益和战略空间受到挤压

发达国家将低碳环保思维强行加入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使我国经济、投资、政治和安全方面正当利益和战略空间受到挤压。在经济方面,随着美国极力推行TTIP和TPP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区内成员之间的贸易扩大和贸易转移效应会刺激区内对外贸易;加之,我国传统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高碳”商品出口将面临碳关税、碳标检等隐性贸易壁垒制度的阻碍,我国对外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将压制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和投资利益的空间,从而整体上影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在投资方面,中国对外投资将面临低碳技术、国外劳动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新规则要求的审查,将使中国对外投资空间受限,不利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在政治和安全方面,WTO、APEC等世界和区域性组织,将面临被美国主导的TTIP、TTP所替代,中国长期苦心经营的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利益受到干扰,尤其是阻碍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这对亚太地区政治和安全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三)贸易规则话语权争夺更为激烈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其背后掩盖的是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燃料技术和未来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激烈争夺之战。谁能强先取得低碳技术突破,谁就能掌握和主导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维护本国的战略利益。目前,发达国家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程度逐步减弱,而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化石能源依赖的高峰期且仍将长期维持一段时间,发达国家利用低碳经济发展优势,来弱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力,从而占据在世界国际贸易中制定规则的话语权。低碳经济领先国家大多属于发达国家,其先进的低碳技术也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在国际贸易领域发展中国家面临新的低碳贸易规则使其处于弱势和被动接受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将是一场激烈的无硝烟博弈之战。

(四)国际贸易规则谈判阻碍更为复杂

随着我国经济过去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长期以化石、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和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现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家。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为代价,如今低碳经济风靡全球,中国将面临巨大的国际碳减排压力。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却引起了诸多发达国家和不友好发展中国家的指责和嫉妒,在《京都议定书》后续谈判中,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裸的气候减排外交攻势,以及某些欠发达的中小发展中国家,尤其处于沿海地区遭受气候影响最大的中小发展中国家的指责,逐步脱离发展中国家谈判阵营,同发达国家一起围攻中国,要求中国承担强制碳减排任务,以致中国在新一轮碳减排和气候变化谈判及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处于孤立无援境地。

三、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低碳经济使传统国际贸易规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传统对外贸易模式也将适时做出调整,积极应对新的国际贸易规则,提升我国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

(一)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的谈判和制定

目前,中国在区域经济战略合作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的区域战略合作有中韩、中日韩、中国澳大利亚与RCEP等贸易自由化谈判。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东亚及亚太地区的地缘优势和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美国倡导的TTIP还是TTP抑或是RCEP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如果缺乏中国的参与,亚太地区有关的任何国际贸易机制都将使不完整和残缺的,是无法达到国际贸易组织运转的最优状态。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已经具备依靠自身实力参与和选择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未来世界或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也将取决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应灵活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参与各种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谈判,拓展中国国际贸易成长空间。加强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双边经济和贸易合作,继续推进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加快推进中日、中韩自由贸易区构建,以及支持并发挥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协调与推进者的作用,促进东盟10+1、东盟10+3等区域贸易谈判,并择机尝试与TPP成员国、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进行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合作谈判,与其分别订立自由贸易协定,积极推动两岸四地和RCEP的贸易自由化或制度一体化建设,合理布局中国的自贸区战略。

(二)加快低碳机制建设,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国际贸易规则话语权

目前,我国已经积极参与多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全球治理,并充分表明我国立场和正当利益诉求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分歧的关键在于,发达国家以现行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体系,并以低碳贸易和环境保护为托词,企图凭借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谋求国际碳交易、碳金融体系的控制权。为谋求在国际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的正当利益,力争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以碳减排为核心的新型商品、碳金融产品定价权和交易权,我国应在多边国际气候谈判中,积极联合拥有同等诉求的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声,谋求低碳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维护国家核心战略利益。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钢铁、大豆、石油等资源能源定价体系和控制权,而我国仅在北京、上海等少数一线发达城市建立了碳交易机构,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规模仍很小。在新兴的低碳国际贸易市场,对国际碳交易、碳金融和碳标准等规则的制定,我国具有谋求一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的强大动机,应尽快建立符合我国低碳贸易发展实情的低碳市场和金融交易体系,形成我国在低碳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三)关注国际贸易协定中有关低碳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美国又极力推行国际贸易规则重构,其主导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服务贸易协定(TISA)三大谈判都将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相关议题作为区域性和多边国际贸易规则谈判的重要内容。中国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区域性和多边性贸易谈判中对能源和环境议题的态度和倾向,从中分析和察觉未来低碳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针对美国主导多边性国家贸易规则的谈判,尤其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签订有关环境贸易相关条款内容,我国要静观其变,研判未来低碳国际规则制定方向,及时早好应对准备,择机加入美国主导的区域贸易协定谈判。我国可以利用双边贸易谈判优势,阐明我国在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中的立场,将我国低碳发展规则融入到国际碳市场体系之中,推广我国的碳交易规则与低碳技术标准,扩大我国低碳交易市场体系影响力,为全球低碳国际贸易产品和服务市场做出应有贡献,以期实现共赢局面。

(四)积极参与低碳领域国际贸易标准制定

低碳领域国际标准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只有制定统一的国际交易标准和衡量尺度,才能评判出口商品的质量优劣。低碳国际交易标准具有强制性,对未达到国际标准的商品在出口时将遭受阻碍,并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低碳国际标准在国际交易中具有特殊地位,对企业产品和竞争力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应积极参与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机构标准规则的制定,特别需要参与碳足迹、能效标准等国际标准的制定,来提升我国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需要专业化的人才,然而,我国缺乏了解具体的国际贸易交易规则人才,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遭受贸易调查案件数急剧上升。我国应设立国际标准人才培养基金,打造一支懂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程序的人才队伍,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尤其是国际贸易标准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正当利益。

参考文献:

[1]周健.我国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综述[J].价格月刊,2012(05):86-89.

[2]王军.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8(8):85-96.

[3]王军.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低碳经济[J].世界经济研究,2010(11):50-55.

[4]施用海.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11(02):4-6.

[5]中研网.201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达3100亿美元[EB/OL].http:///news/20150121/160748610.shtml.2015-01-21.

[6]鲍健强.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M].北京:中国工业经济出版社,2007:22-25.

[7]王鑫.论国际贸易规则及其新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2(2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