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篇1

1.1临床支持决策

系统决策指的是依据储存的患者信息,从许多种医疗方案当中选择最适合患者的一种方案。这种科学的决策方案有助于医生做出科学的诊断方案。在决策系统中包括较为全面的医学知识与临床基本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能够调用若干诊断方案,实现科学治疗。a在决策系统中根据医学知识对于一般的病情能够调用出一般的用药取值范围,进而达到提醒医生的目的。例如,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经常发生尿频、尿急等症状,决策系统此时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提醒医生应当首先排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b决策系统当中有科学的医疗数据库,可以链接多个医疗方案,帮助医生解决复杂的诊断问题。特别是在临床医学当中需要医生具备多样的医学知识与信息辅助决策。c决策系统能够及时将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疾病的联系反馈给医生,帮助医生更好的录入医嘱。

1.2医学信息资源的检索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的不断进步,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能够快速的提高检索效率。目前国内外与地区均建立可医疗数据库,实现了多年代多病历的大数据储存。由于数据与资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视频、文字、图片等,所以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交互。

2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2.1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病人就医

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医疗工作的效率,此系统当中包括患者在医院的所有流程,从而使得整体工作规范化,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就诊时间,体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2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工作质量

在医院信息系统当中能够满足在医疗护理、结算过程中的各种流程。其中主要包含了记账、划价、结算、药房取药医疗费用等,实现了统一的管理。一旦经过主管部门的确认或者医生签字后,就成为不可以更改的有效文件进行电子保存。不但能够确保医疗管理流程的顺利进行,还起到了医护之间相互监督、约束的积极作用,避免不同部门由于沟通不及时而出现脱节现象。提高了医疗管理水平。

2.3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医院的医疗经费与物资管理系统可以涉及到多方面的医院经济管理,实现了不同部门与人员的交流,能够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下,可实现医疗经费、物资的有效管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物资和经费的最大使用效益。

3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领域未来发展

3.1生物芯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生物芯片已经能够实现,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利用与临床会诊、新药研发等各个领域内。现阶段,基因芯片、DNA芯片等生物芯片均被投入使用,但是生物芯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远程医学

远程手术技术主要基于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利用计算机三维可视化软件及机器人技术完成整个手术过程。相对于人工手术来说,远程手术操控更加的准确,能够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医疗事故,有效提升医疗质量。

3.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篇2

【关键词】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智能化辅助平台应用浅析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newtechnologyofmedicaltreatment,theweakcurrentintelligentsystemiswidelyusedintheconstructionofthethreehospitals.Theforatopthreehospitalconstructionofintelligentapplicationexample,brieflyintroducedthegeneralsituationoftheengineeringofthetopthreehospitals,summedupthe3armourhospitalintellectualizationconstruction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elaboratesthecompositionandfunctionofthehospitalintelligentsystem,detailedanalysisofthehospitalintelligentsystemforspecificapplications,createhumanizedmedicalenvironment,toprovideareferencedesignofbuildingintelligentauxiliaryplatform.

【Keywords】Hospitalbuilding;Intelligentsystem;IntelligentAssistantPlatform;Application

引言

伴随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大数据、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弱电智能化系统将医院建筑的结构、形态、系统服务相互关联,实现最优组合,同时也为医院建筑提供了一个合理节能的工作环境。所以,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医院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医院建筑的弱电智能化系统要严格按照国家智能建筑设计的规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主流思想,展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文以某三甲医院智能化工程建设实例来分析智能化系统在三甲医院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三级甲等医院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包括门诊医技楼、急救楼、妇儿楼、体检楼及医师培训楼工程,二期工程主要是病房楼工程;主要满足住院、医疗、门诊的功能要求。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53356m2,其中地下约42040m2,地上约211316m2。建筑类别:一类;层数、高度:地下3层,地上23层,局部11层和8层,建筑高度103.5m;

建筑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类别为乙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防火设计的建筑分类为一类;其构件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一级;医用仓库部分为丙类,大部为丁类、戊类。住院床位数为800床,地下停车位500个。

二、医院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

某三级甲等医院弱电智能化应能够满足现代化医院的管理、办公的需要;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改善患者就医环境,节约能源,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某三甲医院的整体形象提供弱电管理平台。

系统设计应立足高起点,采用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按照“以人为本、满足应用、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的方针。实现各子系统的有机相互联系,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

三甲医院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目标:该工程建成后,将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保安和管理自动化,以适应现代化医疗的要求,为医疗、医学研究等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高效、多功能的环境,同时该工程的建成将成为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一流“绿色医院”。将对全省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某三甲医院智能化系统构成及系统功能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主要目的是为医院营造一个相对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尽最大可能降低能源的消耗。楼宇自动化系统能在医院大楼内监管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出现的故障。它包括中央操作站、网络控制器、直接数字控制器(DDC)、数据分析、图形判断等。BAS建设目标是提升医院机电设备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系统结构大致分为中央工作站、直接数字控制器、现场信号采集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三级。中央工作站,由监控主机、彩色显示屏和监控软件三方面组成。大楼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中央工作站,医院内需监管的水、电、风等各类机电设备都可以在此集中显示和集中管理。直接数字控制器是分布在医院建筑内部的弱电间或现场。第三级的现场信号采集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是分布在医院建筑内每个楼层机电设备附近,如冷冻站、空调机组、排风烟机、变配电等;另外门诊大厅、各科诊室、住院部、停车场等功能性区域也需检测温湿度、CO气体浓度等信息,采用后端管理软件来收集各类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医院内部重点区域的环境参数,通过后端管理软件能够让设备实现自主控制、定时运行,达到既节省人员利用、又减少能源消耗,对医院建筑内的机电设备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提高了该三甲医院楼宇设备控制的智能化程度。

(二)安保自动化系统(SAS)

1.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系统,将医院建筑的出入口、门急诊大厅、挂号收费窗口、取药窗口、手术部、重症监护室、走廊通道等重要部位实施视频监控,通过视频解码方式直接观测现场所发生的情况并且真实记录各种事件,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保证医院的安全。

2.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在医院广播系统中,主要实现播放背景音乐、公共广播以及灾害广播的功能。在通常情况下,能够在公共区域播放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可实现自动重复播放,并且扬声器分布均匀,播放声音不存在指向性,且音量适中,不影响患者或医护人员的正常对话。当播放灾害事故时,可以当作紧急广播来使用,并将音源自动强切成消防广播,音量强制调成最大量,确保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医院内所有人员都可听到报警和疏散人群的语音提示。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对于人员相对密集的三级甲等医院来说,一定要达到消防所规定的标准,尽可能的做到合理、安全,系统中设立了智能烟感、温感的探头,使用了带电话插孔的手动报警按钮,作用是发生火警时可就地按下按钮报警,也可用消防专用电话分机直接插入手动报警按钮的电话插孔与消防中心控制室通电话联系。所有按钮信号(包括消防栓的联动控制按钮)以计算机专用网络传送到控制室,从而使系统自动报警,与此同时,开启正压送风机以及排烟机,紧急广播立即播出,达到疏通人员的目的。

4.停车场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图像识别和处理以及自动感应等融为一体,能够控制停车场的车辆出入,自动检索车位并计时、核对车型车号等。

(三)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1.综合布线系统

其主要依据标准规范和适用性为核心,选取星型拓扑结构,组成的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垂直主干子系统以及设备间。

采用万兆多模光缆用作垂直主干数据线,采用低烟无卤六类双绞线作为水平线缆,核心网络交换机和汇聚交换设备之间、汇聚交换设备和接入交换设备均采用双万兆通信,在桌面实现了千兆速率。对语音主干线实施大对数电缆,水平采用六类双绞线。将医院建筑内的语音对讲、数据应用以及通信设施相互连接,为医院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医院信息化系统、医学影像传播系统、电视电话系统以及楼宇自控系统等功能奠定基础。

2.有线电视系统

医院有线电视系统主要设置在会议室、休息区、示教室、候诊区、病房区等区域,能够及时收看中央及各个地方台所播出的节目;病房区考虑观看节目时,为了不影响其他病患的休息,电视系统需考虑电视伴音功能。

3.病房呼叫系统

病房呼叫系统主要由护士站呼叫主机、病房呼叫分机以及卫生间紧急呼叫分机等组成,该系统能够保证护理人员随时了解病人情况,从而为病人进行更好的治疗和服务。

4.一卡通系统

医院“一卡通”系统包含了预交金额的管理与应用、门诊工作、检查费用的确定、门诊药房后勤打印系统以及项目诊费查询系统。其实施方式以卡为主,能够让持卡人使用一张卡就能实现医院就诊,减少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简化医院工作流程,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

5.手术示教系统

采用计算机系统实现手术间的全景摄像、无影灯摄像机的术野摄像,可采用对镜头前后焦距、云台转向和定位,实现整个手术的监控过程。同时还提供异地传播手术过程,还能够起到观摩教学功能,当一些特殊手术可以在必要时进行影像存储,便于日后医学研究、远程指导教学。

6.排队叫号系统

医院排队叫号系统与医院就诊信息化系统紧密联系,主要由挂号排队、分诊排队、特检排队和取药排队等子系统组成。排队叫号系统能够与LED智能显示屏同步显示,还具有语音播报功能,这样能够减少患者排队时间,解决排队无秩序的烦恼,减少医院医疗纠纷的发生。

7.信息系统

在医院的门诊大厅处、收费处、医院药房等区域设置LED显示屏,此显示屏具有导医功能,能及时医院公共信息、药品信息等,能够使病人直观的了解医院动态。

8.触摸屏查询系统

该系统能够查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医流程、住院情况、基础医疗、医院情况、所用费用查询等评价类功能。

(四)智能建筑集成管理(IBMS)

IBMS集成系统使建筑设备的监控、安保自动化、消防报警、通讯自动化、机房监控统一到一起,完善设备管理系统,以此来实现每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共同管理信息,优化监控设备,从而减少运营成本,保证设备的安全并且能够可靠运作,同时还能够提升楼宇自动化的管理。每个子系统和智能集成系统既要有相互联动又要单独操作性,以此来实现资源收集、储存和共享的目的。

四、某三甲医院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创建了一个面向大众的就医环境

当患者进入医院时,通过门诊大厅的导医图能够了解医院所有情况,例如科室的分部、能够查看到医疗专家教授、各项收费标准等信息。从而简化各项就诊流程,便于病人就诊。同时将门诊、急诊、挂号、药房、检查、交费以及治疗等设置在1~5楼,并清楚标识,保证其就诊流程的运行。在门急诊处设置一个多媒体的背景音乐系统,给就诊患者形成一个舒适就医环境;在挂号处摆放自助挂号机,供病人自主选择挂号类别;使用一卡通一次费,并确认所交金额,减少病人在排队时所用时间;在检验科室门前设置检验结果查询和打印,使患者能够随时打印检查结果;病人家属可以通过手术室的监控系统观看手术的全过程;同时在医院楼内设置小超市、银行自动提款机等,方便生活。

(二)构建智能化辅助平台

智能建筑集成系统能够将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并能实现资源共享,提供最优的信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管理人员能够对所监控的设备进行监管,能够自动储存记录数据并进行保存,减少运行成本,降低能源的使用。

(三)建立安全的智能化系统

对医院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来集中监管。这种监控系统能够使每个子系统都可以独立成一个个体,然后将各子系统进行集合统一,以此来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然后在中央工作站上进行集中的监控,完善整个系统,使其更具有可靠性。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篇3

病历在病人诊断治疗的过程中,起着信息传输媒介的作用。在医生和护士间、医生和医生间、在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间、在临床科室和药品材料等供应部门间,传递的内容,都属于或应追加到病历中。从信息传输的意义上,电子病历代替纸张实现了病历信息的电子交换和电子采集。

病历在医疗科研、教学和医院管理方面起着提供数据源的重要作用。纸张病历在服务方面是被动式的,而电子病历则可以是主动式的,包括病历检索、智能知识库、医疗质量统计、医疗评价、经济统计分析等等。这是电子病历的服务功能。由此可见,电子病历不仅指静态的病历信息,还包括提供的相关服务。支持电子病历这些功能的软硬件系统,称为电子病历系统。它能实现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服务。实现电子病历就是要实现电子病历系统。

由于病历信息贯穿于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实现电子病历实质上是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

天津人民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特点

天津人民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经过近半年的应用,证明系统设计合理、先进,运行稳定,能够满足医院临床业务要求。我院电子病历系统设计以立足当前、解决急需、着眼长远、逐步升级的思路,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主要矛盾为主,突出规范性、安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1.病历书写

(1)系统中已有的、重复的、程序化的信息自动生成。如:病人的基本信息、已做的检验和检查结果、已输入的诊断、医生的姓名等等都可自动插入病历文件中。

(2)提供规范化的模板,实现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录入,提高了录入速度和准确性。如书写住院志时,可调用系统提供的全院模板。

(3)提供医师自我创建模板,在科室范围内共享科室模板,加强医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如:科主任可以创建自己的模板,并共享为科室模板,供医师交流学习。

(4)图形、表格功能:在病历书写中可以加载图形,配合文字描述病人的基本情况,医师可以根据病人个人的病情描绘相应的病理部位。

(5)定型文短语库功能:在病历书写中,拥有分类详尽的病历书写常用的短语,医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增减,组织病历内容灵活。

(6)提供医疗文书常用符号集,如提供病历书写中常用的mmol/L、g/L、℃、mmHg等符号。

2.质量管理

(1)时限质量管理

病历书写时限是指完成病历书写内容所规定的时间范围。评价病历书写及时与否的根本依据是时限质量,这也是评价病历书写质量的关键内容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在病历质量评价中所获得的信息大都是“时间延滞”信息,故对病历书写的时限质量评价是不准确的,这成了病历质量控制一直难

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应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加工、传输和存储病历书写过程的实时信息,探索病历书写时限质量在线控制的方法,强化医疗质量管理,辅助临床医师防范医疗缺陷,有效地提高了医疗环节质量。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病历书写时限在16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控制系统在线采集数据来源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医嘱和病程中的住院志、首次病程、日常病程、手术病程和离院病程,经加工、传输和储存的信息形成二条控制路线。首先是前馈控制路线,实现在线预警,实时提醒医师和医院质管部门,预防偏差的出现。其次是反馈控制路线,利用监控数据自动生成监控统计表,将未出现偏差和已出现偏差的两种监控信息反馈给医师、科室和医院质管部门,有针对性地进一步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控制系统以每份病历为单元,根据评分数学模型自动评分。

(2)内容的质量管理

病历内容的质量管理主要是由病案室人员辅助完成,分为质量监督和质量检验两个部分。

质量监督是病案室质检人员可以实时查阅医师的病历的内容并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医师,使其及时修改。质量检验是指在病人出院之后,医师将病历以电子的格式提交到病案室,病案室质检人员全面的检查医师的病历内容,反馈错误信息,并打回错误病历,待医师修改,此时医师只能修改被打回病历,并且记录此打回过程,监控医师按时修改,订立评分标准,为医师打分。

3.系统安全

(1)管理层面

医生按等级权限进行设置,强化“三级检诊”制度。以科室的医生实际出发,将科室医生自定义分成经治医生、上级医生、主任医生三级。三名医生为一组。上一级医生可以审修下一级医生的记录,各级医生进入系统都必须使用自已的电子密码。

医生由于工作流动、休假、职务改变等原因导致医生本人的角色和医生分组频繁发生变更,因此医生等级管理采取以病人为单位进行设置,而不是按传统意义上的以科室为单位设置。以病人为单位灵活设置医生分级分组,既有效地克服了医生流动性大的问题,又保证了“三级检诊”制度的落实,十分方便上级医生及时审签病历。

(2)文件层面

限制文件修改和删除,病历内容不允许医师随意修改和删除,必须经由上级医师批准,方可删除修改,并且对所有的修改和删除内容留有痕迹。

(3)系统层面

建立安全日志,主要记录:医生登陆和退出时间、打开文件、书写、修改、保存、等操作。建立日志的方法主要是采用PL/SQL语言编写后台Oracle数据存储过程,将存储过程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上,该存储过程只能对医生日志表进行写操作,而医生只有对存储过程的调用权限,无法访问医生日志表,确保了日志的安全。同时建立安全日志的定期备份机制。

4.与HIS系统的集成

电子病历来源于HIS系统,同时服务于HIS系统,病人的电子病历可以共享于相应的医生站系统,护理系统,医技科室系统,手术系统,麻醉系统当中,实现病历的电子阅读,满足了医师及时了解病情的需求,克服了纸张病历传送延时和不准确,提高了病人的就医质量。另外,电子病历方便了医学的研究和医学教学提供了病人历史病历的查询与统计功能,呈现完善准确的历史资料。

发展电子病历的意义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得出:电子病历绝不仅是病历的电子存储,它实质上是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取代纸张病历也不是发展电子病历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更不能用这一目标来衡量电子病历的意义所在。按照前述的电子病历概念,它已不是静态的病历本身,而是动态的智能的信息源。它的意义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电子病历系统为医生护士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辅助医生的病历书写,通过方便的编辑工具,典型病历模板,可以极大地提高病历书写效率,将医生从繁重的医疗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自动处理医嘱,同样可以减少护士不必要的转抄工作,降低差错概率;检查申请与结果的无纸化传递,可以加快结果的回报速度;病历电子化可以实现病人信息随时随地可得,医生不仅在病房,可以在家里,甚至在医院外的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访问病人信息。

2.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并作出治疗决定的过程,实质上是依据他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计算机虽然不能取代医生作出判断,但却可以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为这一过程主动智能地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辅助医生作出判断。这方面的服务包括:同类疾病的病历查阅,帮助医生选择最佳医疗方案;智能知识库,辅助医生确立医疗方案;医疗违规警告,象药品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避免医疗错误;联机专业数据库,象药品数据库,供医生查询。另一方面,电子病历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比如:通过病历模板,可以提示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遗漏;医嘱模板可以规范医疗操作。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3.加强环节管理

传统的医疗管理主要是终末式管理,也就是各种医疗指标在事后统计出来,然后再反馈回医疗过程管理,象三日确诊率、平均住院日等。这样的管理滞后于医疗过程。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后,各种原始数据可以在医疗过程中及时地采集,形成管理指标并及时反馈,达到环节控制的目标。象对三日确诊、术前住院日限制的实时监控,根据病人的用药情况,自动判断是否发生了感染等等。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篇4

【关键词】信息网络;医疗活动;应用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医院的基础,是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发展道路的有效手段[1]。数字化医院工程可使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医院信息网络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广泛,可有效推进医院的数字化建设。

1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IHIS)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1.1HISHIS系统以财务信息、病人信息和物资信息为主线,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统计、分析、综合查询、报表输出和信息共享,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全面、准确的各种数据。

1.2CIS目标是支持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为病人提供完美的服务。

1.3OAOA系统实现院内综合办公、科室考核、考勤管理、值班排班、电子公告等应用;其他:财务与成本核算系统、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档案馆等。

2医院信息网络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实现HIS、CIS、PACS、RIS、LIS、EMR等系统;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保障网络稳定安全运行;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患者家属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探视。

2.1PACS/RISPACS是应用于医院的CT、MR、US、X光机、DSA、CR、ECT等设备所产生的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诊断、信息处理的综合应用系统。

RIS是放射科的预约、分诊、影像诊断报告以及各项信息统计等工作的管理系统。

2.2电子病历EMREMR是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包括纸质病历的所有信息。EMR是基于一个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人记录,提供用户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

2.3实验室信息系统LISLIS系统实现了标本管理、数据管理(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质量控制、统计查询,并与HIS系统接口,国内多采用条形码标识技术。

2.4心电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各种心电图设备的信息采集、分析、存储、管理,同时提供智能报告生成系统。通过HIS系统,可接受临床的电子申请单,临床医生工作站可以调阅心电图报告。

2.5麻醉临床信息系统术前能了解病人病情及相关的检查、检验报告,制定麻醉方案;术中精确记录和追踪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数据,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采集和记录手术室内监护仪、呼吸机等连续输出的海量数据;术后麻醉医生可下达医嘱、记录病人的恢复过程。

2.6无线移动将HIS、EMR、LIS及RIS等医疗信息化系统无缝移植到手持终端。目前,主要有PDA、MCA和手推车三种,部署的信息系统有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无线药物管理系统、无线生命体征采集记录系统、无线监护系统、移动定位系统、无线语音系统、无线视频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

3医院信息网络的作用

3.1就诊流程优化,工作效率提高解决了门诊“三长一短”等现象,优化了就诊流程。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如PDA)、自动化设备(如自动摆药机)和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3.2诊疗质量提高信息系统实现了医学信息全域共享,提供了智能辅助诊疗信息,提升了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检查检验结果与历史数据对照和智能化判断功能,有助于医生诊断、疗效判定和制定治疗方案。

3.3病历电子化把包括CT、MRI、X线、超声、心电图和手术麻醉等影像图片、声像动态以及神经电生理信号等全新的信息记录在案,使电子病历更加直观和全面,确保医疗信息完整。

3.4效益显著缩短了病人就诊各环节的排队等候时间。将每日获得的临床资料完整地保存,避免因丢失产生医疗纠纷;保存的资料可方便医师追踪病情和进行科研。PACS与HIS包括RIS的整合,节省了大量的介质,经济效益明显。

4网络安全建设

应参照国家等级保护三级要求,完成漏洞扫描系统、流量分析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防DDOS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SSLVPN、防火墙、IDS、EPS系统、SOC安全平台、安全服务等项目的建设,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

5讨论

医院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减少医疗错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的增长。数字化医院系统是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2],建设重点是无胶片化、无纸化、无线化、移动计算、临床信息系统、PACS、管理与临床决策、系统集成与安全、流程再造。

综上,医院信息网络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很广泛,在医院数字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应兼顾医院管理、临床、护理、医技、科研、财务等各个环节,方便病人就诊、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篇5

邵逸夫医院成立于1994年,是由邵逸夫捐款、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协助建造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现有庆春和下沙两个院区,职工近3600名,核定床位数2400张,设有32个临床科室、72个护理单元、9个辅助科室。二十多年来,医院业务量保持着平均每年15%~20%的增速。

“我们真正启动智慧医疗是在2014年,也是医院20周年的时间点。”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党政办副主任林辉表示,“在这个新起点上,医院领导提出了建设未来医院的设想,即坚持‘以人为本’、‘核心品质’两点,围绕这一目标,智慧医疗无疑是重要的支撑内容。”

移动智慧化改造

实现医患互动新模式

2014年,围绕未来医院建设目标,邵逸夫医院启动了医疗服务全流程的移动智慧化改造项目。一期项目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掌上邵医”APP开发、网上支付系统附件功能开发等。

目前,一期项目已上线运行。在邵逸夫医院,患者可实现在全流程信息提醒和引导下就医。例如,患者通过“掌上邵医”预约挂专家号后,系统会提示就诊时间,而这个就诊时间的获取,正是基于这名专家在过去3年平均就诊时间的大数据统计。比如,一名专家平均每看一个患者需要10分钟左右时间,如果患者挂的是上午第4号,那么系统就会提醒在8点30分左右到达门诊就可以了,不用一直在医院候诊。此外,就诊结束时,患者也会收到相应提醒,如医生开了哪些检查项目、用药情况,患者可以在离开诊室时,用手机完成诊疗和药费的支付,并根据系统提醒的文字或地图引导,完成相应的检查与取药。检查结果在手机上也能显示。如果过程中存在疑问,也可以通过短信咨询医生。同时,患者还可以在手机上对医生的服务态度、质量、就医环境等进行评价。

邵逸夫医院“未来医院”建设的第二期项目围绕“邵医健康云”展开。2015年4月,该平台正式启动,现已接入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等三甲医院,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等社区医院以及部分民营医院、县级医院,有效推进了区域分级诊疗体系的形成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通过“邵医健康云”平台,基层医生不仅能发起远程会诊,还能链接邵逸夫医院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理论学习和手术观摩。

信息化是基础

智能化是目标

邵逸夫医院的智慧医疗建设有效支撑着未来医院的发展,围绕着总体架构和战略规划分步实施。总体架构围绕“三多”,即多中心、多平台、多元化。战略规划是三步走,即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

“信息化是基础,互联网化是必然,智能化是我们未来的目标。”林辉强调说,“具体来看,医院内部信息化是基础,我们的智慧化工作围绕三方面:智慧患者服务系统、智慧医院工作系统和智慧医院管理系统。互联网化可归结为一个中心(数据中心)、两个平台(面向患者的公共云平台、面向企业的企业云平台)、四个移动化(患者服务移动化、业务操作移动化、管理层移动化、决策层移动化)。”

据林辉介绍,邵逸夫医院互网计划分两方面开展:一是内部建设,二是外部建设。“内部建设其实就是希望用互联网的技术进一步改造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外部建设就是打造了一个区域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林辉进一步解释说,“从内部建设来看,经过互联网改造后,整个繁杂的门诊就诊服务除问诊、检查、处置、取药四个环节之外都实现了线上作业。从外部建设来看,围绕便民服务目标,我们通过互联网把区域医疗机构的相关资源(如健康数据、患者电子档案、检验检查报告)整合到云端,对接商保、银行、第三方检测等机构,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疗和其他产业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全面业务输送,最终目的也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平台

实现七大核心功能

目前,邵逸夫医院智慧医疗平台构建了四个服务端口:医生端、患者端、第三方机构接收端和医院运营管理端,打造了三个核心业务平台:医生间协作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患者健康服务平台,可实现七大核心功能。

一是双向转诊。基于平台,发起转诊、接受转诊的医生、患者信息都可互通,极大提高了转诊病人精准性。

二是远程移动会诊。平台可支持文本移动会诊、预约移动会诊、音视频移动会诊等。

三是医药联动。据相关统计数据,上海各医院有37.8%的病人挂门诊号就是为了配药。基于此,平台的核心功能就是为了解决老慢病患者的配药问题。老慢病患者通过平台向主诊医生发起咨询申请,医生收到申请、了解患者情况后,确定该患者需继续服药,可转到可出这个药方的医院HIS系统,保证电子病历的完整性,药师审方、患者付款之后,基于药方可在指定时间内把药配送到患者手中。这个过程真正实现了信息、物、人三者合一,实现了真正的互联网处方。

四是区域检查协同。基层医生接到患者,需做检查但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就推向平台,而有条件做该检查的医院可以写申请,平台收到申请后,审核该患者的检查需求,如认可该需求可直接给患者安排检查时间并推送给患者,所有流程都在云端进行。

五是远程联合门诊。基层医生、医疗专家可不在现场,也可把大家联合起来给患者看病,大大提升效率。

六是医教协同。平台可实现医院手术教学的直播,医疗课件的直播共享等。

七是主动健康管理。健康和医疗是一个闭环,完成医疗服务的健康管理问题,可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提前介入,上下协作的方式来实现。

“在设计基于平台的专家诊疗体系时,我们遵从两个概念,一是金字塔,二是本地化。”林辉强调说,“分级诊疗一定是区域性的,区域中的医疗市场一定是金子塔型的,社区医院、社区医生是根本,上面的三甲医院、医学中心是技术支撑,需要大家共同制定标准、规范输入,来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观点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篇6

关键词: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

1引言

随着民众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和投入也越来越大。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医疗器械的不断优化与改进也使得移动互联网参与到民众的医疗保健流程中来,移动互联网的即时可达性将进一步释放人们在健康和养老方向的购买力。

移动医疗是指手机终端利用采集器或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采集器相通信,将采集到的用户多种生理信息,如体温、血压、脉搏、心电等数据上传、整理和分析,并即时向用户反馈监测到的身体状况评估或提出适当的健康指导。智能手机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使得其可以成为医疗传感器信号的移动接收和中转平台,从而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医疗监护。另外,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大量涌现,使得对生物信号的采集传输和分析更加便捷,进一步简化移动医疗系统,推动了移动医疗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医疗则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时在线满足患者的医疗咨询与“轻问诊”的需求,有效缩短医生和患者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而移动手机应用借助智能手机的普及浪潮使得医疗服务和用户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从而也涌现更多的商机。

移动互联网医疗将互联网医疗技术、移动医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颠覆了传统医疗体系,帮助缓解医疗资源不平衡和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也是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

2移动医APP的几种常见模式

在20世纪的前十年,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带动了一大批线上医疗网站的发展。39健康网以提供健康教育和信息等医疗信息查询为主营业务;而好大夫在线囊括了医师评价和挂号等信息,为患者线下就医提供信息;宜康网根据患者填报的个人信息,提供有价值的疾病风险评估等等。这些富有代表性的成熟线上网站,为近年来移动医疗App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很多App采用了将互联网医疗模式迁移到线下的业务模式。

上线于2011年的“春雨医生”App是轻问诊型移动医疗产品的代表。他们的目标是“不解决疑难杂症,给中国人提供更科学的健康指导和轻度病痛问诊。”春雨已经通过定向咨询、包月等形式建立了医患长期关系的雏形。这种医患关系是通过调动认证医师空闲时间的积极性而实现的。用户通过轻问诊、轻付费获得医生的及时解答和初步指导,这使得用户在医院这个传统渠道之外有了新的方式去解决自己的医疗需求。在App中,除了“空中医院”模块,App中集成的“自我诊断”和“健康中心”提供了非常细分的医疗信息查询和初步分析。例如自我诊断中有非常细致的“化验单解读”功能,这会大大方便患者自助查询;而“健康中心”中提供了基础的减肥建议,这样一些基础性的医疗常识和建议都装到了手机这个小匣子中,节约了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成本,也让医院的工作可以面向更专业更复杂更棘手的问题展开。

另一个医疗App的巨头“丁香医生”以“医药查询”为产品特色。拥有300万医生用户的医药生物专业网站丁香园希望借由这产品延续其线上的影响力。同名的丁香医生网站是丁香园推出的面向对「健康常识「疾病常见问题「就医推荐人群的一个网站。同时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交流互助平台。在以往这样的互助平台是很难建立的,多半是同一个医院就医的患者之间会有小团体的联系。借助网络平台,慢性病患者们能充分地交流病患信息和抒发心绪,这让他们有了归属感更利于情绪稳定。“丁香医生”app继承了同名网站积累的专业的医疗查询资源,是提供「可信赖的医疗健康信息为宗旨。用户能方便地通过App「对症找药,规避「虚假药品,定位「附近药店,对一些具备医疗常识的患者来说,这能方便他们去家附近的药方自助开药和避免被蒙骗,节省了去走医院流程的时间。这种功能上的轻便和专业使得它能迅速变现它在线上的受信赖度。

除去轻问诊型和医药查询型移动App,其他许多医疗App定位于更加细分的市场。例如“男性私人医生”是一款针对男性生理健康的应用,提供非常多有用的生理健康信息和锻炼建议;“女性私人医生”针对女性私密健康进行指导,“爱丁医生”着力于备孕和辅助生殖,帮助准备生育的家庭方便查询相关信息;“医口袋”是医生和医学生必备工具书,集成了各个细分方向的专业知识库等等。不少医院也推出了自己的App方便用户进行挂号和专家预约,这也推进了患者在家便能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就医行程。

移动医疗App扩展了医疗资源的边界,用以患者为核心的轻问诊、自助查询的模式,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不仅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而且给医疗行业更多的发展机会,给医疗人员更多的拓展空间。随着移动医疗品牌的树立和用户粘度的增加,患者将对移动App有更多的依赖和期待。

3移动医疗的未来

要探究移动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就一定要弄清楚移动医疗兴起的原因。移动医疗是作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的一个应用方向而广泛普及的。智能手机的便携性和高性能使得移动医疗App的制作有了无限可能。智能手机迥异于普通计算机的一点是智能手机集成的传感器前所未有地接近人体。因为信息处理和办公需要,每个人都会携带智能终端,终端上的传感器既能为用户采集有用的物理信息,更能用来诊断他们自己。

近两年来,新的智能终端设备(不限于手机)如雨后春笋般出来。各类手环和智能手表可以对用户的睡眠进行检测,可以量化用户的运动量;专业的智能体脂秤可以收集你的体重信息并分析体脂情况等等。利用智能设备便携地管理自身的健康已经有了相当的市场。移动医疗的主战场还是会在智能手机上。这不仅是因为人手一部以上的智能手机,还因为市场主流的操作系统只有10S和安卓两种,这使得移动医疗产品的开发变得相当方便和极具盈利性。

站在智能手机风潮巅峰的苹果公司,2014年6月开发了新的移动应用平台“Healthkit”。Healthkit并不是单单为了数据而存在。所有的健康指标都会互相影响,所以在Healthkit收集到用户数据以后,会进行一个数据整合与数据分析。这意味着各个单兵作用的移动医疗App将在整合分析下,使得智能手机有了宏观分析人体健康的能力。

苹果公司又于2015年明宣布了用于医疗卫生研究的开源软件框架ResearchKit,旨在帮助医生和科学家更精确和频繁地从使用iPhone应用的参与者那收集数据。这意味着移动医疗反哺传统医疗的可能。医生和科学家将通过医疗大数据统合对流行传染病和群体病症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