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篇1

幸运的是,信息技术的突破为我们创造出另一种可能:永不堵塞的街道、安全放心的食品,取之有道的能源……这就是“智慧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中,智慧的IT科技将融入各行各业,人们可以尽享便利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这不是遥远的乌托邦,“智慧的城市”已经在世界各地初露曙光。智慧的食品民以食为天,城市会建立起智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追踪监控系统、生产评估系统、应急制度等措施,保证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无污染。不久,市民在选购食品时,只需按下手机按键,就可以了解食品的产地、生长状况、营养提示,甚至烹调方式和菜谱建议。

智慧的水资源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发展之源。利用智慧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相关机构将能够对城市的各种用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水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同时,还可进行智能调配,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城市建起更多“无形”的水库。

智慧的交通交通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顽疾。但在智慧的城市中,交通部门通过部署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前预测交通流量,动态管理道路状况,使道路在出现拥堵前便及时分流,乘客也可以合理规划出行方式,从而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改善环境。智慧的医疗众多国家开始建立智慧的医疗系统,看病将不再是一件让人头疼的问题。通过电子病例和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等技术,医疗信息和资源会得到有效整合。医生可以随时查阅每位患者的历史病例,从中发现病症规律,确保患者在不同医院得到快速、一致而且准确地医护。

智慧的电力电网中不仅流动着电流,还有信息流。应用领先科技,电力行业可以深度挖掘和利用这些潜藏在电网中的信息,从而建立清洁发电,高效输电、动态配电、合理用电的智慧电力体系,使电力可以随需配送及使用,不再出现浪费或紧缺的情况。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拥有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园区、智慧的企业等等。把先进的嵌入技术、连接技术、传感技术和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生活中,会让城市中的基础设施、教育与科技、公共安全、市民服务等各方面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城市,将继续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焦点和前沿,地球的智慧进程也将由此开启。

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篇2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51号)和《上海市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2-2023)》,进一步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3年)》。

一、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闵行区聚焦智能医疗、精准医疗、国际医疗高端服务,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着力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培育具有较高品牌度的优势产品,鼓励重点企业发展,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保持增长。闵行现有生物医药企业44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家,相比三年前增长了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相比三年前增长了4家。规模以上商业和服务业企业53家。2022年112家规模以上企业营收312亿元,其中59家规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40亿元,相比三年前增长39亿元,年复合增长6.08%。规模以上商业21家和服务业企业32家,2022年营收72亿元。

创新能力稳步增强。近三年来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稳步增长,新增药品注册批件2件,新增药品临床批件24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批件7件,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1件,新增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创新研发中心8家达23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现为2家。

特色园区初具形态。近年来,闵行北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1+2+10+X”医疗体系搭建完成,建设了1家共享医技中心、2家综合医院、10家专科医院以及X个特色门诊,集聚了信达生物、威高研究院等研发龙头,立足大虹桥、辐射长三角、定位国际化的智慧医疗医、学、研、产、用”一体的高端医疗服务区初具形态。闵行南部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引入了中科新生命、英基生物等一批精准医疗相关企业快速成长,建设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正在加快形成上海智慧创新医疗高地。闵行东部承载着思路迪、之江生物、美敦力等国内外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产值加速增长。

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存在着产业集聚度偏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缺乏、产业政策和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面向全球生物经济蓬勃繁荣的大方向、大趋势,紧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重点领域,规划重点任务,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思路

按照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总体部署,围绕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和市生物医药产业1+5+X”特色园区规划,坚持研发制造和高端服务”双轮驱动,按照北服务、南研发、东转化”优化布局,规划闵行生物医药产业4+3+X”园区格局,在深化现有莘庄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四大具有良好产业制造基础的基地布局基础上,重点以北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南部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东部国际生命健康城三个片区为依托,以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等其他X”个特色转化基地为补充,注重创新链整合与产业集群培育,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制造和转化服务高地。

(三)主要目标

未来三年,将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做强生物制药装备智造,培育医疗机器人、智慧医疗和国际医疗高端服务等特色产业,持续引育产业龙头,围绕产业链优化搭建CXO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到2023年,闵行将成为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链接全世界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生物医药产业与健康医疗、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基地。

经济总量目标。到2023年,实现产业经济营收总量达到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7%。其中生物医药商业和服务业营收200亿,新增12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产值300亿元,新增60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7.8%。

各基地产值目标分解如下:

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工业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62.3亿,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1%,到2023年增长22.9亿元,达到85.2亿元。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107.3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4.5%,到2023年增长15.1亿元,达到122.5亿元。

临港浦江园(含国际生命健康城)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31.9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4%,到2023年增长15.4亿元,达到47.4亿元。

紫竹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5.6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8%,到2023年增长1.4亿元,达到7.0亿元。

其他街镇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32.7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5%,到2023年增长5.2亿元,达到37.8亿元。

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2023年产业营收规模超过15亿元。

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及华漕镇医健产业2023年营收规模超过50亿元。

企业发展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9家,新增1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3-4家。

三、重点领域

(一)生物制品。积极推动新型疫苗、多肽类生物药、抗体药物、生物合成等产品的开发,加快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相关技术研究和转化。大力推动新型酶工程生物制品、抗肿瘤等基因重组药物的产业化。

(二)化学药物。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等领域,组织开展针对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制,积极推进抗肿瘤等创新药物的产业化。鼓励企业发展大品种产品,通过绿色生产工艺、新药物剂型的应用开发,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进一步提高区内企业生产药品的质量水平。

(三)医疗器械。鼓励发展创新型医疗器械,重点支持智能医疗机器人、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材、高效诊断试剂、个性化定制器械、可穿戴医疗检测和康复器械、高端内窥镜、全数字磁共振及核心部件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结合应急疫情防控需要,支持高端影像设备、治疗设备和检测设备等疫情防控相关新产品开发。

(四)制药装备及原材料。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制药装备及原材料的研发创新,如细胞培养基等生物制药工艺重要原材料、层析系统等重要制药设备、一次性反应袋等关键耗材、医药保健食品等重要原材料等。以自主开发为目标,加强产业链技术革新,实现卡脖子关键制药装备及原材料产业化技术突破。

(五)技术合同与智慧医疗服务。吸引、培育和做大做强涵盖从药物靶点发现到生产应用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发展CXO外包服务。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产业融合,重点支持在医学影像、辅助诊疗、智能医护、精准医疗、远程医疗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产业创新赋能增值。大力推动干细胞、CartT、基因治疗等新兴医疗技术服务的开展。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1、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以生物医药产业4+3+X”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建设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4”指的是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园)、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四大具有良好产业制造基础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提质增效为主;3”指的是北部新虹桥研发创新中心,南部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及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东部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X”指的是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等面向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可根据需要动态扩展。

专栏1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片区

(1)北部新虹桥研发创新中心。以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为核心的相关区域,目标将打造面向长三角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高端研发服务总部集聚区和国内外最新医疗服务及创新疗法先行试验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区环保局、区规资局、华漕镇、南虹桥、新虹桥医学中心)

(2)南部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将联动交大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和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重点打造健康医疗与智能产业紧密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高校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南滨江及相关街镇)

(3)东部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以国际生命健康城为中心,新增2.15平方公里规划用地,以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和高端生物药产业化为目标,与航天产业社区的生物医药制造产业承载区联片打造约3平方公里的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临港浦江园、莘庄工业区、浦江镇)

(4)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由华东理工大学和闵行区合作共建,以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细分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建设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梅陇镇)

(5)智慧健康产业基地。由金效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用地77亩,建设18栋柔性化工业厂房,形成以智慧健康产业为核心,智能医疗、生物技术为主导产业的研发、办公、中试一体的智慧健康产业集聚中心。(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马桥镇)

(二)引育龙头企业,促进高效发展

2、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加大重点产品支持力度,鼓励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收购并购、权益引入和转让等方式发展壮大,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围绕核心产业重点瞄准国内外生物医药跨国巨头、国内细分领域优势企业,招大引强,着力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专栏2围绕重点企业和产品,强化产业集聚

(1)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新药研发等创新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的落地。支持创新型高成长企业依靠风险融资加速成长,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内骨干企业,通过上市、市场化并购等方式,兼并收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闵行品牌。(推进部门:区经委、区科委、区投促中心、各街镇各园区)

(2)引进重点项目。通过租金补贴、优先供地、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优质企业落户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园区和基地。(推进部门:区投促中心、区经委、区科委、各街镇各园区)

(3)支持重点产品。支持一批重点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实施大品种培育战略,加大对优势产品和重点产品的投入力度,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积极支持新型诊断试剂、生物疫苗、治疗性药物和相关影像诊断产品、医用生物材料等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化。

(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

(三)培育新兴业态,发展智慧医疗

3、围绕智慧医疗的发展应用,以培育发展医疗机器人产业为特色,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精准医疗、智慧医疗数字化高端产品及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高端医疗技术。

专栏3围绕智慧医疗,培育新兴业态

(1)发展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围绕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和产业园建设,开展面向微创手术、康复治疗、生活辅助等各类智慧医疗应用研究,推动我国医疗机器人技术转化和产业发展,集聚一批先进智能材料、手术机器人、康复与辅助机器人、影像导航介入、植入式器件及生物微电子、生物光学等医疗机器人上下游相关企业。(推进部门: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2)建设智慧医疗创新基地。启动建设国内首家面向医疗机器人产业且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公共检测平台,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积极搭建医疗影像诊断特色应用数据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场景的尽快应用,探索应用5G技术开展远程手术。(推进部门: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3)推动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推进医疗健康服务集聚区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融合,形成以医药研发和治疗检验等医疗服务为核心,产业链延伸、示范效应显现的产、学、研、医、用”高度融合一体的研发医疗服务示范中心。(推进部门:区卫健委、区科委、新虹桥医学中心、临港浦江园、南滨江公司)

(4)支持先进疗法技术研究。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与医院合作,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开展干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先进疗法和先进技术的研究转化。(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卫健委)

(四)完善创新平台,优化支撑体系

4、依托区内科创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主体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优质服务新生态。

专栏4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服务体系

(1)完善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扶持专业服务型企业,围绕产业链功能薄弱环节,积极招引专业化CRO、CDMO、CMO等CXO配套服务企业,完善产业链。全力推广新生产模式应用,支持基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下的产能建设与交易服务,积极对接区内创新资源,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合同研发生产等新模式发展。(推进单位:区科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园区)

(2)聚力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建设国家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发展医疗机器人前沿原创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聚焦创新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应用、产业转化与服务等平台建设,加速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相关领域内企业成果转移转化。筹建生物药创新研究院,为生物药的研发服务和原始创新提供策源力。推进交大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国家大科学装置区内共享,支撑现代医学创新重大研究。(推进单位: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3)筹建医学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医技共享信息平台,探索对社会办医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和开放。(推进单位:新虹桥医学园区、区卫健委)

(4)创设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构建全链条医疗器械产业服务体,提供医疗器械功能性、可靠性、合规性、易用性、批量性工程化服务,并通过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提升医疗器械发展软环境。(推进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科委、南滨江公司)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协调服务机制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日常联络和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办公室工作机制,协调重点项目落地和重大项目推进,其中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区卫健委、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投资促进中心按照职责分工牵头协调相关政策,各街镇、园区承担产业推进主体职责。

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积极争取市级部门在闵行建设布局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资源,建设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承接市级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的落地。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产业政策,加大企业引育和财政扶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开展重大产业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推进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支持药械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化,鼓励药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在本区开展委托生产。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本区生物医药企业申报上海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对市级财政予以支持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区财政给予匹配。

(三)加强过程跟踪保障

加快土地腾笼换鸟”,加速园区升级改造,落实产业发展空间。加强科技金融支持,推动区域环评,集聚创新人才,保障方案实施。开展对重点任务跟踪服务,提高方案实施效果。持续关注生物医药前沿动态,适时调整工作实施重点,开展科技情报搜集、交流咨询等工作,为方案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闵行区人民政府

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篇3

关键词:疾病治疗;健康维护;方法探讨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由此造成的环境变化,病毒的变异,使人类的疾病各种各样,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当人们面对如何治疗疾病及如何维护健康的问题时,大多数人还是束手无策的,笔者通过对现代治疗、中医理论的总结,探讨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的科学途径,大体分为:现代技术治疗、常规艺术治疗、高级智慧治疗三种方法,现报告如下:

一、现代技术治疗是对疾病的治疗

医疗技术及医疗设备飞快的发展,科学技术层面也做得越来越精准,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不仅拯救了人们的生命,也给人们的感官带来快乐。先进的诊疗仪器,使人们对疾病的检查明了,诊断精准;药物的精纯,使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治疗的靶向性强;手术目的明确、目标准确、使疗效越来越显著;现代医疗的功能越强大、治疗越明显、见效就越快,目前世界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达到器官修复、切除,甚至移植以及更高的高科技技术,更加凸显了现代科技的高尚和亮丽。但是现代技术治疗只是对已经形成的疾病的治疗。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慢性病已经进入了高负担期。2006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死于脑血管病、癌症、心脏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居民约占75.4%[1]。希望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如果不是在有了病再去治疗,而是主动的采取措施可以预防,达到不得病的目的,这样的理念好不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去预防,在没有病的时候尽量维护身体健康,做好预防不让身体素质和免疫功能下降,从根本上真正彻底阻断得病的几率,以达到身体健康长寿,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二、常规艺术治疗“机”病

理论上讲生命是一种物质系统,生物生存生长的顽强延续就是对生命最单纯的解析。生命总是持续不停地重复着或延续着自行吐故纳新、温和分裂、精度复制的能力。事物所具有的能够存在下去的性质是指生物的活动能力,是物质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现象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所以说生命是一种顽强的生存过程。我国中医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独特的艺术治疗体系作为养生理念;以“不治人有的病,治有病的人”作为既灵活又辨证的中医学原则;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药物配伍让每位患者获得健康长寿。所谓艺术治疗机病是通过:对机体常规生存的整体分析,对症综合调理,以养生防病为目的,来达到生命健康的延续。即以深奥的中医理论分析病情,调理身体存在的不正常现象,使疾病从根本上解决并达到预防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养生要顺应气候的自然变化,提出未病先防,预防重于治疗的主导思想[2]。这种思想是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祖国医学,用现代科学技术根本无法解释,是我国特有的深不可测的艺术,是对疾病的实质进行独特的理论分析,对疾病的根源用特殊的手段进行治疗,对疾病的处理方法既灵活自然又非常艺术,而这种自然恰恰是生物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是尊崇顺应自然规律的理论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巧妙体现,也是“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艺术理论完整的体现。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理想,才能保证身体健康。这也是实现民族健康的必然手段和关键方法。我国特有的这种艺术让世界科学家震撼、哲学家仰慕,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医学界的认可,著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指出:“在历史上,中国的技术长期以来缺乏任何西方科学的支持,然而它却遥遥领先于西方当代技术。”这说明:中国传统科学走了一条独特的自然科学层面上的道路,这个曾经被忽视和遗忘了的道路,被中医基础理论系统的保存并流传了下来。我国中医药的术语、理论和技术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方式,流传下来。“中医药”成为了医学界的一个“金钥匙”和“活化石”。然而打开机体健康大门的就是这把看似平常的“金钥匙”,也只有它才能达到这种能力。

三、高级智慧治疗病和命

随着时代的变化,生命科学的发展,就健康而言,也达不到尽善尽美,要想真正的健康就更应该智慧的生存才行。保健养生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调治疾病必须顺应自然规律。我国《伤寒论》中提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现代人们生活的过于安逸、享受、高贵,造成人们眼睛过于“智慧”,语言也喋喋不休。如果要求现代人们按自然规律生活:一日三餐,饮食上粗细搭配,他反而不满意,适应不了,认为是不正常的。俗语说得好“有话送给知人,有饭送给饥人”,与其说现在讲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劝解是对牛弹琴,不如说是现代人敢于和自然叫板。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聪明是自然、社会、国家、常理所不容的,最直接的是被身体所不容的,于是这种人就经常徘徊在得病、治病之间。要想身体健康,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和生活方式,顺应自然界的规律。简而言之,就是充分发挥友善的聪明才智,用智慧的思维从环境上、精神上、身体上调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有学者[3]提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这种智慧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不损害生命的前提下,彻底祛除身体里面的不正常现象,这是治疗疾病的最佳途径,既治疗了疾病又使生命得到了延长,其关键就是养生预防。说到养生人们普遍会想到保健,但是养生是主动的,而保健则是被动的,区别在于:对身体保健了,健不健康是不一定的;养生就不同了,只要养了一定是健康的。没有疾病的机体、生命一定是健康延长的,因为养生来源于自然和日常生活,不是单独去做的,是你的日常生活合乎自然了就叫养生,也就赡养、延长了生命;相反,如果做错了就是攒病。疾病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天天、一点点积累而成,累积到身体承受不住了,就出现了反应症状,也就是有病了,所以健康来源于养生预防。如果因为我们没有预防好,不幸得了疾病,也不要简单盲目的治疗,要克服技术治疗和艺术治疗中存在的缺点,正确、合理、自然的调理身体,使疾病离开身体,让身体不再有病,让生命自然终止,这就是智慧的体现。

综上所述,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智慧的治疗、正确的用药、合理的调理、自然的健康,是最智慧、最科学、最健康的、也是最长寿的。

参考文献

[1]孔灵芝.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策略调整与实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

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篇4

了解,到2022年,我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而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关键体现在与医疗相结合的“算法+有效数据”,其中,有效健康数据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

一项调查表明,美国的医学影像数据年增长率为63%,放射科医生数量年增长率却仅为2%。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面对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医生的数量将远远跟不上医学影像数据的增长,而人工智能的到来可以有效弥补缺口。

最近,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了解到一家创业公司――汇医慧影,这家公司在2015年创立,从医疗影像角度切入并结合了人工智能,选择用长链条的方式布局影像行业。

“我们希望通过新技术、新服务跟各个机构共同建造一个新的生态。”汇医慧影CEO柴象飞说道。

汇医慧影目前已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合作医院超过400家,已获得11个软件著作权,4个发明专利,今年已申请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2个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和2个科技部的重点专项。

云平台实现“三端互联”

汇医慧影利用人工智能打造智慧影像平台,用以提高医生诊疗效率与准确度,解决部分地区医患资源不匹配的问题。目前其产品已经覆盖影像云平台、放疗云平台、电子胶片、常规阅片外包服务、疑难大病专家会诊及医生集团等六大模块。其中,常规阅片外包服务可帮助影像中心实现影像线上诊断,从而实现分级诊疗。

从IT的云系统出发,平台已实现医生端、患者端、医疗机构端的“三端互联”。所有的功能都可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端实现。

医生端,平台会为其提供病例管理、医生在线讨论、专家学习等服务。柴象飞说,平台已经实现电子化胶片,可以直接把数字化的信息还原给患者。

患者端,可让患者向专家进行咨询并获得实时解答,平台还会为患者提供影像共享和健康管理服务。

医疗机构端,可以通过平台对接专家资源、存储并备份影像、跟踪用户并享受增值服务。

相比于影领、iDoctor、锐达影像等平台,汇医慧影的优势在于利用了分布式云平台。其利用压缩、TCP优化等技术,让平台的云技术实现了同传同看的效果。读写分离、分布式部署等实现了全国各地上传、阅片。

据柴象w介绍,平台对胸部X光片表现出的气胸、肺结核、肿块的自动诊断准确率已经达到95%,对脑核磁影像表现出的肿瘤的自动识别率超过85%,对胸部CT影像表现出的肺结节的识别率超过85%。

扩充数据维度,让AI在医学影像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柴象飞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癌症中心、荷兰癌症研究所和比利时鲁汶大学放射科三家世界顶尖的医学影像机构学习和就职,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掌握了医学影像的分割、存储、压缩和管理的核心技术。

他认为,医学影像是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结合中最可行且是可能最先走出来的领域。

具体到实践中,医学影像基本需要做三件事:一是需要优化深度学习的方法,二是积累大量的优质数据,三是高性能的计算环境。“如果三者配齐,就会让训练模型达到一个相对自我学习和不断提高的状态。”柴象飞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

所以在技术层面上,汇医慧影将影像云、阅片服务以及智能诊断相结合,通过阅片获取结构化的数据,提供给深度学习引擎进行计算,并且将计算机学习后的结果使用在医生的阅片流程中。当计算机出现误判时,医生会纠正诊断结果并将结果反馈入系统,让系统进行二次学习。“通过这样一个在线学习的闭环,我们将持续更新有效数据,持续提高算法的精度。”柴象飞说。

除了数据量上的增加,数据维度的扩充也是汇医慧影正在做的事。

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篇5

【关键词】信息化智能化网络智慧城市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

最先提出智慧城市的IBM公司认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管辖范围内的城市服务、公用事业、和本地产业的各种需求,通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更好的感测、分析、整合城市核心系统的各种信息,以更好的分析和应对经济调控;协助政府、医院、学校等系统使之整合,使得地方资源运用更有效率,让城市因此变得更高效、智能,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①

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的内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从狭义来讲,是以互联网、电信网、物联网带等多样化的网络技术路线组合为基础,综合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社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和城市运行系统等各种系统,整合资源,做到信息共享、自动感知、信息应用系统协作、网络互联互通以及海量信息智能处理,形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城市。从广义来讲,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城市各系统智能化的阶段,是人们对于今后生活的一种理想和向往,展示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和谐、智能,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

二、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十一五”时期,昆明市光纤到楼的覆盖率达到了40%,语音固定电话用户实现118户,移动语音用户实现653万户,电子数据用户为388万户,另外有限电视在网的用户为122万。据统计,在2010年全市的相关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有116户,其营业收入实现了100亿元,创下了整个云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94.6%的新高。

“十二五”时期,在智慧昆明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昆明市进一步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期间,昆明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各项信息技术在全市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智慧成果。主要表现为:城中的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双向改造,三网――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WiFi信号覆盖全城;宽带乡村试点涵盖了富明县、晋宁县、东川区等8县区共803个行政村。

(二)“智慧政府”管理水平显著

“智慧政府”是指借助于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来构建起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实现主动、实时监管,提升相关部门政务的办事效率。昆明电信公司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共享信息来推动政府政务网络电子化建设,这一措施大大提升了政府行政系统的网络基础能力。目前,已构建起电子政务网络、智慧灾害防控系统、城市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等“智慧政府”项目,并正式投入使用昆明市政务服务三级联网联动信息系统。

(三)“智慧民生”生活现代化再提速

民生事业一直以来都是昆明市重点建设的事业项目。早在2012年就围绕医疗、教育等热点问题来发展社会事业,来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昆明市构建的“智慧民生”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有市民一卡通、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通过市民一卡通,不用出门就可以在手机上直接交煤气费水费电费、话费,甚至、电影票都可以实现。市民一卡通将不断发展更新,我们只要带着手机,可以实现手机付账、乘公交地铁、超市购物、买机票火车票……将逐步体验到“智慧”带来的实惠。“智慧医疗”方面,医院可实现诊疗无纸化、病历病案电子化、专家网上挂号会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方面。这些“智慧医疗”将有效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监管力度,增加医疗信息的透明度,减少群众医疗负担。

(四)“智慧产业”产业竞争力再增强

“智慧昆明”建设过程中产业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产业的智慧竞争力得到增强。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昆明市以“智慧产业”为载体,用信息化来提升产业聚集与扩散效应,促使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农业方面,相对于传统农业模式下,种植户必须到种植基地去,才能了解种植作物的各项生长指标,“智慧农业”智能很多,种植户只要坐在监控屏幕前,就能通过视频信息对大棚中农作物的湿度、温度、光照、土壤等生长环境进行监测,随时知道农作物的长势。

昆明市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旅游热点城市之一。旅游业作为昆明市一大优势产业,结合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来构建“智慧旅游”。昆明通过整合“三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服务于“智慧旅游”的构建。智慧旅游主要围绕游客体验和行业管理这两个方面,用这上述两条主线把游客的吃、穿、住、行等各要素与单位和人员信息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沟通和共享。

三、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自五华区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建设“智慧五华”之初,就提出要通过四年的时间,构建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a业三大工程体系,并在16个重点领域进行智慧系统专项建设,建设一个绿色五华云计算中心的目标。②经过几年的建设,昆明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智慧城市整体平台建设滞后

目前昆明市虽然在政府、民生、行业等内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慧化”,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智慧程度还不够成熟,比较滞后。另外,长期以来昆明市各社会部门与市场要素的细分导致城市各职能专门化程度过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很难统一利益诉求来共同构建覆盖全市所有社会要素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

(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匮乏

昆明市位于西南边陲地区,由于其天然地理条件的限制,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当地劳动力多数从事手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和低效率低层次的行业,高技能人才流向了中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使得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动力不足。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问题。

(三)公共服务建设滞后

当前存在市民个人服务方面效率低、程度满意度低,医疗、教育、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发展不足的突出问题。与个人服务情况类似,当前企业服务效率也普遍较低。大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服务模式,没有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推进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目前,协同公共服务办公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项目尚未建成。相应的智慧服务行政审批平台、经营纳税平台、资信认定信息化平台等企业服务项目数字化建设尚未达成。

(四)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昆明市由于其天然的地理特点,很多地区还比较贫困。比如禄劝县和寻甸县,这些地区的信息网络比较落后,数字城管中心行政级别较低,以及各部门联动能力不足,政府应急指挥和决策办公的信息需要得不到满足,不能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及时迅速处理,导致现有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及大量的信息处于浪费状态。另外,昆明市各政府部门之间尚未建成统一的数据、统一的网络、同一平台的数据中心,严重影响了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难以整合利用,影响城市运营效率和成果。

四、推进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

1.智慧东京。日本东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轨道交通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1)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主要致力于智慧交通建设,既将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减少50%,消除道路交通拥挤,减少汽车燃气消耗及尾气排放,其中二氧化碳减少25%。

(2)成功举措:一是建成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图网络体系,使之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其承担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二是先进、安全的机动车。该机动车在进入危险区域的时候,自动的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在驾驶人员还没有遇见时向其发出警告。该举措使得日本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了80%。

东京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是日本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等机制措施来规范、监督轨道交通及环保工作。例如,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严禁氟化物的泄露等。

2.智慧上海。

(1)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上海市在“十二五”时期就就明确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这一发展战略,并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投入大量劳动力和资金来实施产业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

(2)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措施

第一,推进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来支持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和城市管理智能化,提升整个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主要有数字城管行动、数字惠民行动、电子政务行动等。

第二,积极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产业化水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大力推进物联网、网络通信、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产业自主发展,实施“云海计划“,打造云计算产业链。

3.经验与启示

(1)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有坚实的信息化为支撑。国内外的建设实践表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只有待信息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智慧城市的建设才真正具备了现实条件。目前,我国除北京、南京、上海少狄幌叱鞘行畔⒒水平已经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昆明、郴州、邯郸等多数城市的信息基础都还比较薄弱。这些信息化基础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2)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有强大的组织协调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行业比较多、领域比较广,加上受到现有体制、机制问题的制约,使得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困难较大。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之初,就应成立专门有力的组织机构来决策和协调,统筹当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主导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整合参与的资源和力量,明确责任,协调展开工作。

(3)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契合城市特点。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产业特色,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独特个性的保存和发扬,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现有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紧密结合其城市规划定位、资源优势、产业布局等特点来进行实施。

(二)推进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1.以政府为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所有发展要素的系统工程,本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共管理服务。昆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辅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监督作用、管理社会的作用和调节经济的作用。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平台,智能地感知、分析和调节城市的环境、安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运行。在此基础上,实现多个信息网络的深度融合,进而快捷地掌握和分析城市运行中的各种信息,高效地处理城市管理当中暴露的问题。

2.引进和培育智慧型人才。智慧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人,特别是“智慧型”的高技能人才更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要大力建设相关“智慧型”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打造人才高地,为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人才基础。一方面通过相关人才引进政策的引导,创造提供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面向其他地区引进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昆明市大学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科技企业的优势,培育一批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技术操作型人才。

3.推进示范效应。智慧城市中的各项信息技术遍布城市的各行各业,能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形成相应的智慧系统。在社会和经济效益突出传统领域优先按照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进行改造建设,如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医疗等领域以此形成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其他领域,共同实现智慧化。

4.整合各地资源,推进配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地区的城市功能地位、自然条件、现有的基础设施情况,按照智慧城市的要求,加大投人力度,提升和完善现有配套基础设施功能。一方面,对于各种配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五华区、西山区、盘龙区、官渡区,应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对现有基础设施交通,如对通信、供水、供气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加强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还没有覆盖的东川区、倘甸扶贫开发综合试验示范区、禄劝县、寻甸县等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布局。

注释

①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②葛鹏飞.基于指标体系的昆明市五华区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特区经济,2016(5).

参考文献

[1]王辉,吴越.智慧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李贤毅.智慧城市开启为了生活―科学规划与建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侯纪勇,郭为.中国智慧城市专家[J].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2011(10).

[4]辜胜阻,李睿.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2013,4:17-19.

[5]周丽君,帅萍.美国哥伦布市的“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测绘,2013(6):24-27.

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篇6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建设;运用

1前言

网络信息技术的涌现大大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模式,也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在发展过程中立足于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物联网技术不断完善城市职能,智慧城市的概念也由此产生。只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充分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进而构建出职能完善的智慧城市。

2物联网技术与智慧城市概述

2.1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生活逐渐变的更加有效率,并且可以利用各类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产、生活服务。物联网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物联网是通过不同信息技术的交叉应用最终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相互连接的一种互联网络。物联网技术实际上是感知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操作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产物。物联网技术在构建的过程中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基础设施层,它是物联网技术得以运行的基础性部分;二是中间件层,是感知、传输等设备的总称;三是应用层,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智能服务[1]。三个部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联网技术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通常是先由中间件层的各类设备搜集各类数据信息,然后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于物体的智能管理。2.2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城市运行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与关键信息进行测评与分析,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于城市的管理与运行。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会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在智慧城市当中网络会实现全方位的覆盖,并且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网络;二是城市的数据化,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之下,智慧城市的一切都会被感知,并能够生成数据,使得城市变得功能合理、服务到位,推动社会的进步;三是人们生活满意度明显提升,智慧城市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提供服务,因此城市居民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便捷与智能。

3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中的运用

3.1交通智慧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城市问题也相继出现,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交通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就可以解决很多既有的交通问题。实现交通的智慧化主要就是借助于现代通信技术,使得人与交通设备之间构建起一种感知关系,进而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自动化[2]。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现代交通的进步。在实际生活中,智能停车场就是交通智慧化的一个主要体现,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对停车场实现全方位的实时监控,能够准确掌握停车场的车位使用状况。除此之外智能停车场还可以对每辆车占用车位的时间长度进行记录,有利于进行车位的调度与协调。3.2教育智慧化如今大力倡导建立学习型社会,很多人都是通过接受教育来不断提升自我素养,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教育对于个人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实现教育的智慧化,这样更有利于我国现代教育实现长足的进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定能实现教育的智慧化。由于我国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发展差异,很多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但是利用智能教育就可以使得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进行学习,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学校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很多学校也在积极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这样会使更多的人通过终端学习到各类知识,有效实现教育资源的分享与合理配置。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所构建起来的智能教育系统,会使教育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3.3医疗智慧化实际上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还不够完善,不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就医需要,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医疗系统,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很多地区都开始尝试建设智能的医疗系统,实现医疗的智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病人电子档案的构建,这样医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基本病情有所了解,保障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其次在智能医疗系统中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整合,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社会医疗水平的进步,有利于增强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3]。最后是救济效率会大大提升,提高医疗效率。3.4其他方面智慧化城市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集合体,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例如在物流、城市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都能实现智慧化。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物流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在此过程中,只有不断提升物流效率才能有效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因此很多物流企业已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快件的输送与调配,这也是物流行业在近几年得以完善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在城市管理方面,城市政府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监管,并且有利于城市整体的规划与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获取城市工程建设的各项数据,这为今后城市的规划会提供一定的参考。总之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加高效的对城市进行建设与管理。

4结语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可以有效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且在今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智慧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城市发展规划,并且有效地将物联网技术进行融合,这样才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登科.浅谈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6(01):20~22.

[2]潘智淳.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