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篇1

网民增长的驱动力

1996-2007

2008-2014

电子邮件扩散免费浏览器内容爆炸低于1000美元的PC机企业局域网虚拟主机服务B-C电子商务ISPS的PC购买退款B-B电子商务下降的互联网接入价格低于500美元的PC机国际市场上免费的互联网接入价格网络驱动的生产力网吧电缆调制解调器和DSL连接互联网接入设备的家庭网络宽带连接:DSL,光纤或其他互联网的手持设备接入通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互联网网络授权的消费性电子设备多功能手持设备无线和手持设备的网络内容计时的互联网接入费用预付的网络支付卡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Facebooketc)$200-$400的上网本50美元以下手机入网基于位置的内容互联网娱乐内容移动互联网设备手机宽带(WiMax)

网民增长的驱动力

1996-20072008-2014

电子邮件扩散免费浏览器内容爆炸低于1000美元的PC机企业局域网虚拟主机服务B-C电子商务ISPS的PC购买退款B-B电子商务下降的互联网接入价格低于500美元的PC机国际市场上免费的互联网接入价格网络驱动的生产力网吧电缆调制解调器和DSL连接互联网接入设备的家庭网络宽带连接:DSL,光纤或其他互联网的手持设备接入通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互联网网络授权的消费性电子设备多功能手持设备无线和手持设备的网络内容计时的互联网接入费用预付的网络支付卡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Facebooketc)$200-$400的上网本50美元以下手机入网基于位置的内容互联网娱乐内容移动互联网设备手机宽带(WiMax)

根据EtForecasts公司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996年-2007年期间全球网民增长的驱动力主要包括上网设备的成本(主要是PC机成本)下降,互联网接入成本下降和方式多样化,网络应用(电子邮件等),电子商务的发展等。2008年-2014年期间全球网民增长的驱动力主要包括上网设备更加多样化,成本更加低廉,移动上网设备的作用更加明显;内容专业化,并能适应不同上网设备;网络应用(如facebook等)更具有吸引力;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发展(DSL、光纤和手机宽带等);移动电子商务等。

对比两个阶段的驱动力,主要的变化在于:移动互联网益发重要,网络应用(如社交网络等)的影响加大,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和设备更加多样化,上网设备的购买成本更加低廉,内容专业化和针对性更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什么将影响我国未来的网民数量的增长呢?互联网实验室分析师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人口。人口数量是网民数量的基础,也是上限。各国网民的绝对数量同他的人口基数关系密切。截至2010年6月,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4.2亿,超过美国和日本的网民总和,但我国的网民普及率仅为31.8%,远远低于美国的77.3%和日本的78.2%。我们的网民数量发展潜力还十分巨大。

上网设备。上网设备越来越多样化,从大型机、小型机,到PC机、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再到多种多样的移动上网设备。多功能、低价格的上网设备满足了不同层面网民对上网的需求。无论你是用于商务、娱乐还是休闲,也无论你的收入水平处在什么水平,都有一款适合自己的上网设备。上网设备的多样化和低成本将大大刺激了网民的增长。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是,在预估网民数量时,通过接入网络设备数量来计算的方法难度越来愈大,因为你无法确定一个人拥有几种网络上网设备。

网络应用。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网络应用越来越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吃穿住行到交友、商务等等。网络应用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便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回想几年前,证券交易大厅还人满为患,现如今,空荡荡的大厅里只有寥寥几人。证券网上交易满足股民交易的同时也把这部分股民变成了网民。根2010年8月,有消息称铁路网络订票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技术方案基本确定。如果网上订票系统开通,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将通过网络这一方式来购买车票。那么经常来往于各地的非网民们,是不是很快就会步入到网民的行列中来?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信息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69-0190-02

1移动互联网的本质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相对固定的互联网有比如说我们常用的语音也就是固定电话,虽然目前还没有对移动联网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然而大家对互联网的关注也证实了对移动互联网的肯定。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同时做到提供数据、多媒体、语音等多项业务服务。

移动网络承载的载体是移动互联网,所以移动互联网业务一定会受到网络能力的限制。一般的移动网络不能够和固定终端相比较,因为它的突变形态太强。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配合特殊的终端类型及技术,这个是受到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最主要的原因,不然会涉及到业务使用的私密性。例如使用手机支付金钱交易的时候。它的终端能力会受到屏幕显示、电池容量、处理速度、终端大小等的限制,这些都会给移动互联网带来困扰。

应用服务差异表现在移动互联网与终端接入网络的时候,要使得接入服务具有连续性,必须要让移动互联网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移动,在用户在体验时会反映出来,在电信业务运营的时候会转变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和管理。

2移动互联网对未来通信产业的结构和营收模式的影响分析

商业规划是一个产业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通信市场。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必须在新业务上具备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巨大发展潜力,才能够满足新的商业模式,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加大了企业不断创新的步伐,为更好的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了将网络更好的联接到供应商的管理模式中去,供应商应当加深对网络的主体把握、开拓运营业务、提供崭新的内容。不断完善和规范运营模式是为了参与一定互联网之间产生的相对应链接,对独占网络接入的环节提前与众多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因此,在实施商业模式的收费上显示出多向收费等多元化形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本身就是融合整个信息产业,也见证了产业发展趋势,从表面上来看移动互联网就是与移动通信相符合的。深入来看,它是接入多种网络无线技术的运用,例如现代城把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来说,手机除了能正常电话通话以为,还能照相、音乐播放、摄像机、传感器等功能。手机发展至今已不再仅仅是通讯终端,给许多用户在生活、工作上都带来很多便利,还包含了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应用上创新出了新的业务和产品,同时也大大的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3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现状

投资者在移动通信具有成熟的收费商业模式时,能够实现通过时长流量事件的流程终结计算费用,快速的获得很好的收益。收费对象主要分为个人和商家,根据客户使用的具体内容进行缴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相对与移动通信来讲显得比较的单薄简一。目前互联网商务的营收90%是通过广告获利,通过个人收费比较的困难,同时面对新建立的渠道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终端产商以及内容提供商能够依据运营商进行规范化定制生产,是由于移动运营商向终端厂商和内容提供商提出定制化的要求。移动运营商主导过程主要包括品牌、销售、渠道、产品内容、客户服务、营销推广以及定价等,通过跟客户的直接接触交流来增加通信业务,获取更多的利益。给移动运营商提供支撑的是终端厂商以及内容提供商,他们不会直接跟客户联系接触,扮演着后台策划者的角色,因此定制终端销售内容会获得比较少的收益。

运营商延续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特点,是因为互联网有着很好的发展方向,移动互联网通过采用统一的协议接口、多元化开放的操作系统以及开放式运作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互联网运营商延续收益盈利模式,通过商业广告得到相应的收获来促进自身的业务发展。

4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们要清楚的地了解到在我国移动互联网还处在一个发展初期的阶段,虽然它有着令人憧憬的美好未来,但是在其发展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的难题需要去解决。比如还不够成熟的按部就班的商业模式。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一切都还适用,但是不一定是最好的。移动互联网的成败与商业模式相辅相成,虽然移动互联网目前有多种类型的商业模式,但是都是以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经营的,至今没有那种类型的商业模式有重大突破。如何有效的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特点以及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效盈利模式问题,,仍然是移动互联网业界同僚共同要努力去探索解决的。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移动网络出现了多方面的因素,容量性能问题以及成本导致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对终端的适配工作相对比较的困难,这些都是阻碍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和提升移动互联网业务体验的重要因素。通过移动网络实现降低应用成本的降低以及产品标准化的提升,提升移动终端性价更好的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业务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要给互联网的业务注入新鲜的血液。3G网络给移动互联网的特色应用提供了网络保障。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目前全球使用3G传输网络比较的稀少,3G网络要想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新兴产业中占有着主导地位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业务,然而业务的创新也是移动终端厂商以及运营内容提供商共同需要面对的难题。

目前网络问题中无线上网的费用比较高是用户提出次数最多的问题,然而无线上网资费是影响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业务的重要因素。最直接影响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活跃度和业务使用的重要因素就是无限上网的资费问题,因为在中国,用户对于低价值和免费的词语比较敏感,以前经常出现一些骗子利用无限上网资费欺骗消费者,给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造成了很大的坏影响,给用户引发了无线上网资费比较高的印象。

5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许多媒体包括用户,现在不止局限于接受信息的互动方式,还有更多的模式。例如,互联网呼叫中心可以利用与用户推送图片、沟通、视频、等,这样便于用户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运营商和企业真诚的服务,也双向的提高了满意指数。适用于IP的应用有点播影视剧、远程协助、视频博客、移动广告等。相对于传统网络的视频服务如多媒体彩铃和统一通信以及视频会议等,这些将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计算机也将互联网与通信网更大幅度的连接。由此来分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1)移动互联网运营商所占比例,中国移动虽然在移动用户数量上占到80%以上的绝对优势,但从今年4、5月开始,移动用户所占比例停止增长并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而中国联通移动和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所占比例开始逐渐彰显较快增长,这意味着网络成熟度成为用户选择运营商的一个重要因素;

2)移动互联网的月末效应逐渐明显,从百度8月的访问量数据可以看出,月初为访问量高峰,之后访问量一路下滑,但在15日达到了一个高峰。这说明移动互联网对普通网络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3)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手机互联网用户达到2.77亿,占互联网用户总数82%,占总人口20.1%,用户已经远远突破创新扩散理论的10%临界点,其增长趋势将不可逆转,商业价值将不断提升。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预测:大量的投资创业者将会被非常有发展潜力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所吸引。在现实的博弈中,是移动运营商主导还是终端产商主导还是互联网运营商主导的模式更适合其发展或者是第三者其他模式的插入脱颖而以待吧。

参考文献

[1]王智文.Iphone的强大功能与安全隐患[J].商场现代化,2007.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篇3

关键词:新形势;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对策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全面深入的开展,并且移动智能终端在社会上开始大量普及,并且接入方式也开始多样化,目前移动互联网所面对的安全问题非常严峻,不仅要面对传统互联网所要遭遇的完全问题,更要面对移动互联网所要面对的新的安全威胁。

1新形势下的移动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伴随我国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业务量也越来越多,所要面对的安全问题也是在快速增长。不仅需要面对传统互联网安全问题,如病毒,木马,盗号程序,拒绝服务攻击等等,还要面对移动互联网新型安区问题,如信息泄露,个人隐私泄密,账号盗窃,恶意应用,流氓软件等。下面从网络安全威胁,业务平台安全威胁,终端安全威胁三方面来进行论述,分析新形势下移动互联网所面对的安全威胁。

1.1网络安全威胁

移动智能终端具备数量多,移动性强,功能丰富,形式多样的特性,而依靠移动智能终端存在的应用程序更是种类复杂,数量繁多,实现机制不公开,安全因素低的特点,这些问题叠加到一块,让移动互联网所面对的安全威胁远远比以前严重。因为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输和汇总的方式更加迅捷隐蔽,造成移动互联网病毒和木马的扩散更加迅速,也让传统互联网安全问题在新形势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变得更加严峻,威胁级别也在快速增长。网络面临的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条。第一,滥用空中接口。如果恶意软件在移动智能终端开始运行后,会强迫移动终端向通信网络一直大量发送垃圾信息,造成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拥堵,使得网络变慢。第二,空中接口遭到监听。某些恶意监听软件依附在智能终端中,就可以在任意时间段对不同区域的空中接口信息进行监听。第三,非法接入。移动网络实行IP化,让许多非法终端可以便捷的接入到互联网。第四,拒绝服务攻击。第五,应用智能终端系统漏洞或者是协议对移动互联网进行攻击。移动互联网大部分应用了传统的IP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他们存在大量的漏洞和缺陷,并且大量的木马工具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让移动互联网更容易遭受攻击。第六,攻击难以找到攻击源。因为没有有效的身份管理,并且大量应用私网地址,让的移动互联网在遭遇攻击之后,寻找攻击源变得十分困难,进而监管方面的挑战更加严峻。

1.2业务平台安全威胁

在移动互联网中,终端既有可能通过2G/3G网络接入业务服务器,也可能经过Wi-Fi等方式接入,为了使业务可以适应不同的接入方式,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信息处理流程比传统互联网更为复杂,也导致其所遭受的威胁更大。另外,大量的移动终端,也使移动互联网平台更易遭受拒绝服务攻击。除此以外,移动互联网平台还可能遭受信息窃取、非法使用业务、业务滥用、病毒感染。

1.3终端安全威胁

终端的智能化以及存储容量的扩大,不仅使用户可以安装各种应用,也令用户可以存储更多个人信息。但是这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威胁。第一,开放的移动操作系统带来的安全威胁。操作系统的开放性一方面使开发者、用户可以更了解系统的运行规则,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暴露了系统的漏洞。第二,非法访问用户个人信息。智能终端存储的用户信息越来越多,甚至包括用户的银行账号等重要信息,因而针对智能终端的信息窃取行为逐渐增多。第三,泄露个人行踪。智能手机提供的定位功能,会被恶意者利用,从而掌握用户的日常行动轨迹。第四,恶意收费。自动订购业务、发送短信、拨打声讯电话等。

2新形势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对策

2.1应用软件保护技术

软件保护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以加密为主的技术手段保证软件不被破解,防止软件被盗版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问题。目前常用的软件保护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硬件方式的保护,这种软件保护方式可以包含多种功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密钥生成、可靠数据传输、硬件识别等,主要的产品包括加密狗、加密锁等方式。另一类是基于软件方式的保护,主要包括注册码、电子许可证等方式,它的特点是价格相对低廉,但在安全性上与硬件方式的防护有着较大的差距。

2.2位置服务隐私保护

目前主流的智能终端都具有定位功能,而位置服务(LBS)与SNS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相结合,也已形成了一种普遍认同的新发展模式:O2O(onlinetooffline)。这种新兴模式的应用广泛,功能灵活,因而位置服务将会成为新互联网时代的标准配置。LBS隐私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第一,假位置。通过制造假位置,使入侵者无法获得真实位置,并且数据库中的查询处理器也无需作任何修改,方式简单。第二,时空匿名。将用户的位置通过扩展变成时空区域,使查询结果是一个超集,从而达到保护隐私的目的。第三,空间加密。对位置进行加密,使入侵者难以获得数据。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篇4

一、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LTE(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移动互联网不只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有益补充。移动互联网不等于无线的接入互联网,因为与过去简单接入或者用无线设备接入桌面互联网数据相比,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技术特性和商业特性上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要从一个新的体系去理解移动互联网,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特性,研究其终端、技术、用户感觉和用户需求。

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移动思维变革

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两个物质条件是可移动终端和3G/4G网络。移动互联网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这将导致需求满足的即时性。需求满足的即时性指的是,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终端上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当我们产生一种需求时,无论多么突然,我们都会在手机上打开一个APP应用来实现这一需求,这种条件反射就是移动思维变革。每个人都能在即时情境中有需求时,得到想要的东西。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很快就能得到想要的信息和服务。

(二)更丰富的数据信息

移动互联网拥有形式多样的移动终端,例如GPS、陀螺仪、近场通信、室内导航等,这些移动终端可以采集更丰富的数据信息,进而产生完全不同于PC的新式互联网服务。我们目前已经可以享受到了比如导航、签到、O2O等新式服务,未来可能会出现更革命性的应用服务。

(三)移动应用场景的无限扩大

移动终端让人们接触互联网的地点从室内转变为无处不在,会进一步扩大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同时增加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不仅可以在公司、住宅等场所接入互联网,而且可以在路上,商场里,交通工具上都能接触互联网。因而,移动互联网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让人们可以在任何完整或零碎的时间使用,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诸多应用可以同时进行。这些新的场景下会形成新的服务模式。

(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

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内容和应用的个性化。终端的个性化指的是,不同于个人电脑,某一台移动设备是和某个人强关联的。移动设备就代表了一个人,互联网应用甚至可以主动给予用户一些实时反馈,而不是等待用户被动的请求,同样可以产生新的应用模式。网络个性化表现为移动网络对用户需求、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并可与Mashup等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地图等相结合。互联网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在于,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技术与终端个性化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五)智能感知和控制

移动互联网不仅创造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它改变了信息和人的二元关系,让人成为信息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可以定位自己所处的方位,采集附近事物及声音的信息,最新的设备还可以感受到温度、嗅觉、触碰感,这显然要比传统的设备更智能。在这种智能感知的基础上,相应地我们拥有对事物的掌控力,掌控诸如文件和照片、财务信息、甚至血糖仪和家庭烟雾探测器等。另外,还可以掌控工作,包括开会或服务客户时所需的信息等等。

二、移动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改变公司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法则

移动时刻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点,即某人拿出一个移动设备,在当时环境中即时获取他想要的东西。移动时刻重新定义了每一种客户关系。如果客户在一个移动时刻需要某种信息或服务,那么企业可以抓住这个时刻展现自身实力。若能展现出来,客户就会对企业形成依赖,加深忠实感,并为企业提供可以用来进一步改进关系的宝贵信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服务客户意味着在他们的移动时刻提供服务,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些时刻,那么客户就会转投那些能够提供更好移动服务的人。

移动应用程序关注的是人本身,而不是内部流程。它们利用移动、社交、云计算和分析技术来直接为消费者服务。这意味着技术可以利用消费者的移动设备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同样,公司在任何网络状况下,在任何移动设备上,在任一情境中都要快速做出回应。

(二)改变供给和需求的基本经济模式

人们的需求和市场供给之间的空缺,通过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例如:Uber利用移动思维重新定义汽车服务市场,改变汽车服务应用。其基本思路是:乘客和司机可以用手机分享位置信息,互相连接。需要车的乘客用移动设备发信息找司机,而等候搭载乘客的司机会收到叫车信息。Uber从满足汽车服务行业客户需求出发,最终改变了整个市场的驱动力和经济模式。Deezer、NestLabs、腾讯、Twitter等创新公司正在创生出大量的新商业模式,有时是通过颠覆一个既存市场的方式。

(三)通过实时数据优化决策

通过移动互联网,可获得实时数据,数据变成了一个事实来源,所有管理者或者个人,都可以用它来整合行动或做出最优决策。在购物方面,移动互联网能使每个人拥有做出最好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并帮助你做出最优选择。在医疗方面,患者可以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以及各种移动应用(软件)来更好地照顾自己,可以追踪自己的生命体征,通过联网医疗设备查看药物依从性,医生可通过汇总数据来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作为管理者,移动互联网使你随时连线获取重要数据,从而科学而迅速地做出决策。例如,Roambi公司通过触屏界面复活商业数据的潜力,利用多点触控手势与商业数据进行交互,优化决策。点击一个图表,就可以查看全局数据;通过图表的点击,可深度挖掘重要细节,浏览数据,查看某个交易。如果出现一个新问题,也可在手机或平板上随时找到有助于解答该问题的数据。

(四)万物互联的网络效应创造经济价值

把全世界的个人电脑连接在一起就是互联网,当互联网把全世界的可移动终端连接起来时就是移动互联网,当现实世界的东西都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时,物联网便诞生了。目前,我们正从物联网走入万物互联的时代,所有的东西将会获得语境感知,增强的处理能力和更好的感应能力。思科将万物互联定义为将人、程序、数据和事物结合起来使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万物互联将现实的物理世界和互联网连接起来,通过在网络上使用微传感器,日常物品能够和互联网连接并变得智能化。到2022年,预计370亿的智能物将会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三、移动互联网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

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就是培育新动力和新动能的过程。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打造动能强劲的新引擎。新动力和新动能是使经济下行而不失速,提质增效,实现进行平稳水平增长的关键力量。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建构和主导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涉及云计算、应用、网络、设备制造、软件、硬件、基础原材等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四大产业链:智能手机终端制造商、手机操作系统、移动应用商店、手机应用软件。纵观整个移动产业链,智能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推力,操作系统是命脉,这两大主要链条中,国内企业整体实力较弱。国内近9成的移动互联网企业都只是停留在软件程序方面布局,主要围绕手机电子商务、游戏、广告、增值服务等,主要是因为这一产业链的进入门槛较低。我国的移动操作系统一直属于跟随利用状态,在垂直生态布局竞争中处于劣势。企业虽有研发探索但市场商用中均以Android为基础进行体验创新,自主研发能力有限。

移动操作系统是智能终端乃至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核心,是构建整个生态系统的桥梁,其上游连接设备开发商、技术提供商,下游对接开发者及用户群体。其负责软件的调度和运行,掌握着数据流和存储,控制着网络连接、安全等。

中国要在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占领一席之地,需要加快产业战略布局,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及发明专利缺乏等突出问题,加快自主研发并构建由软硬件及内容提供商共同组成的垂直生态系统。以满足用户需求更迭和个性化应用创新为目标,强调应用终端的一体化发展。

(二)建立工业互联网提升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已拥有了一定的制造基础,在工艺、流程、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中国制造的盈利空间被压缩到极小,而发达国家通过专利转让、配套服务、软件创新等手段拿走了大部分的利润。

拥有工业互联网平台,意味着向下可以连接生产系统,向上可以连接工业应用,是一个垂直整合上下打通的平台。在新的工业变革中,各类核心技术,诸如传感器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控制器和3D打印等技术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供应商,但是仅仅引进这些技术是不够的,因为其中最核心的两个部分,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以及服务和模式的创新是需要修炼内功的。这是中国企业欠缺的。

目前我们处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变革时期,以数据驱动为标志,具有智能化特点,是在工业系统的全面互联基础上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变革。当前工业互联网应用于制造领域的模式主要包括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制造延伸为服务等四种。构建中国自己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扶持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设备、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利用数据挖掘和信息内容管理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研发核心生产设备和智能设备,并对设备的使用进行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提升产品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以用户端的需求缺口为导向提供智能化服务,利用增值服务提升中国工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挖掘,激发用户需求,提供增值服务。

(三)移动互联网成为创新平台

移动应用呈现向平台化发展趋势。互联网巨头通过超级APP大范围的覆盖用户,围绕自身核心资源打造生态。超级APP逐步成为平台化、OS化的产品,通过连接各类应用、场景,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中枢。

移动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只要一机在手,人在线上,实现电脑和人脑的结合,就可以通过创客、众筹和众包等方式获取大量知识信息,对接众多创业投资,引爆无限创意。此外,随着互联网平台使用增多,再结合增加的数据和分析能力,中国金融机构将可以更高效地分配稀缺资源,并扩大借款人和投资者的经济基础。

(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个人电子支付;发展影响研究

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通讯运营商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迈入3G时代。虽然移动通讯技术仍会不断进步,但是3G技术是我国移动数据通讯技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里程碑,移动通讯不再只局限于通话、短信并附加简单低速的数据通信的功能,进入了高速数据通讯时代,3G技术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基础。随着三大运营商3G牌照的发放,我国相关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3G、4G用户推广同步展开,2010年-2015年我国3G、4G用户数量快速攀升,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我国3G与4G用户占全部移动电话用户的58.61%,考虑到部分用户一人具有2张甚至多张sim卡的使用习惯,我国3G/4G用户的普及率实际要高于58.61%这一数字,另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手机上网用户使用3G、4G进行手机上网的比例已经达到88.8%。结合我国目前WiFi的普及,我国已经建设出了固定场所通过WiFi接入、动态时通过3G、4G网络接入的移动互联网环境,我国网民已经更加习惯于使用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已经高度融合,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已经有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6.2亿左右,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0.1%,近年数据见图1①。通过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移动互联网加速建设普及的阶段,这为我国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的技术环境。

图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占所有网民比例(2015.12,网民规模单位万人)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接入的主要方式,同时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我国电子支付行业的服务商不得不面对个人电子支付由PC端向智能移动终端前移的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5年末,我国网民当中手机支付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57.7%,用户规模3.58亿左右。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4年我国手机银行交易规模已达到32.8万亿,第三方支付的移动支付规模达到6万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移动支付成为电子支付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移动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移动支付是指人们通过移动终端(主要是移动电话)发出数字化指令为其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单支付的行为。移动支付按照实现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短信支付、网络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

在PC接入互联网的时代,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电子支付架构分为线上与线下,线上商业银行主要通过构建网上银行系统,让客户通过PC接入互联网完成电子支付业务,而在线下则通过银行卡收单业务为客户提供非现金支付解决方案,这一时期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主要竞争来自于线上的第三方支付。然而移动支付并不是将支付行为简单的迁移至移动终端,或是接入网络简单的由有线互联网变为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较传统的网上支付有三个剧变:

第一,支付环节方式的转变。移动支付时代的支付不再仅仅是一个页面跳转的环节,而是将电子支付工具转化为一个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的缩写)植入手机软件平台之中,这使得电子支付工具功能有了更大的扩展性,同时又对提供同质服务的类似APP产生了排他性,因为用户可能不会在乎一个他常用的APP提供的功能是否太多,而是会考虑我的智能手机是否已经有了太多功能类似的支付APP。这种支付工具账户性向平台性的转化使得移动客户端在满足用户支付的需求的同时可以为用户其它增值服务,这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典型的案例有支付宝的余额宝”业务,很多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纷纷效仿余额宝”推出自己的货币基金产品。

第二,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线下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冲击。PC接入互联网的时代,你无法想象一个人搬着一台PC去商场进行支付,但是你不会觉得一个带着手机去购物的人有什么不妥。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用户带到商场的不仅是一部手机了,一同携带的还有他的第三方支付账户或是绑定了信用卡账户的Applepay。根据谢平(2013)等人的研究:移动支付是电子货币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电子货币是移动支付存在的基础,二者具有网络规模效应。”这种网络规模效应的体现在于使用某种移动支付的用户数达到某一值时,移动支付的边际成本变得非常低。

较传统支付模式,移动支付的场景参与方更多。移动支付场景内除了商业银行与第三分支付机构在加速布局,其它的通讯运营商与手机软件、硬件提供商都具有规模庞大的用户基础,这些非传统支付机构都希望利用自身的用户群基础创造这种网络规模效应,通过不同的模式加入到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中,这无疑加剧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例如腾讯作为传统即时通讯软件服务商利用微信庞大客户群的影响力推出微信支付(财付通)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在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模式尚未彻底固定的时期,竞争的焦点聚集于对于市场份额的竞争,这种加剧的竞争迫使代表商业银行利益的中国银联不得不与苹果公司的Applepay合作,以抗衡第三方支付巨头的挑战,这种利用NFC近场支付技术的模式可以看做是将银行卡的虚拟化,强调银行卡的账户功能,使得银行卡脱离卡片本身而进一步与手机融合,是银行卡通过另一种形态与第三方支付的竞争。第三,移动互联网拉近了互联网产业与银行业的距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影响的是电子支付产业的形态,其对多个互联网商业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企业也不甘于仅为金融业或其他产业提供简单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的多种商业模式,如团购、网络约车、在线外卖等背后都是互联网行业的资本在运作,在这些互联网新行业的支付方式接入上,具有互联网背景的第三方支付有着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比拟的优势,例如团购大众点评与微信支付都是腾讯旗下的企业。同时移动支付的过程中伴随着用户消费的核心数据所产生的价值也日益突显,在这些大数据的挖掘、处理、利用上能力上,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移动互联网对我国电子支付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弱化了传统电子支付线上与线下的区别,也缩小了互联网与IT产业与金融产业之间的行业跨度,使得在支付领域金融机构不得不面对众多资本大鳄的竞争,在我国放开卡组织的境外资本准入后,境外的国际卡组织巨头等企业也必将加入我国支付市场的产业分羹中。总体来讲,移动互联网是我国电子支付向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同时这种互联网接入方式的转变也在多个层次影响着互联网产业与支付圈商业生态环境,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电子支付领域竞争将更加激烈,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兼容性、对支付数据的挖掘利用、线下模式的整合重组都成为竞争的焦点,仅专注于支付的金融属性已经难以面对这种新形势下的竞争,难免失去既有的市场份额。网络规模效应使得移动电子支付的竞争的集中表现是对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我国由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垄断的电子支付行业的垄断已经打破,电子支付行业将逐步向寡头垄断甚至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发展,支付体系服务定价体系重构的可能性极大。(作者单位: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本论文是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作用机理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金融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为:12542017)和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批号为:15SHB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平,刘海二,2013,《ICT、移动支付与电子货币》,《金融研究》第400期5-6页;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状况报告》;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认证;安全应用;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35-02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象应该是诸多商业移动用户,每天都应用到很多应用如网银支付、即时通讯和网络游戏等等,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关心或者说是最担心的是应该隐私安全问题。移动互联网用户对于身份认证在很多调查中显示为最薄弱环节。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广阔的空间,我们即将面临移动互联网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目标,如何克服移动互联网安全认证大关将为我们良好利用网络终端优势和实现用户安全保障的重要课题,同样也是目前为止我们所面临的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

1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身份认证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身份认证系统以应用过程终端可信安全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商用密码应用技术、可信自主密码模块技术为核心,采用了符合国家密码管理政策的SM1、SM2、SM3提供安全保障服务。系统面向移动互联网中的智能终端设备,同时基于未来移动互联网所采用的云端,主要解决移动互联网应用所遇到的身份认证的安全问题,并能够扩展解决数据加解密、签名验证、单点登录等安全问题。可以广泛运用于移动政务、移动商务等移动应用中,为移动应用提供安全支撑服务,同时也可以接入各种安全应用,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网中的安全身份认证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身份认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内容。

1)移动智能终端安全中间件。移动智能终端安全中间件主要包括为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提供密码安全服务的硬件密码设备和软件安全接口。硬件密码设备有智能SDKEY和其他种类USBKey;软件安全接口提供对硬件密码设备的调用接口,包括客户端身份认证、数据加解密和数字签名及验证等接口。

2)应用后台安全中间件。应用后台安全中间件主要包括为业务系统提供密码安全服务的硬件密码设备和软件安全接口。硬件密码设备为服务器密码机;软件安全接口调用服务器密码机为业务系统提供高性能的安全操作接口,包括数据加解密和数字签名及验证等接口。

3)安全身份认证系统。安全身份认证系统包括身份认证网关、数据库服务器、单点登录服务器和管理终端。其中身份认证网关实现业务系统对客户端的身份认证;数据库服务器保存客户端用户的身份相关等信息;单点登录服务器实现多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管理终端实现对安全身份认证系统的可视化

管理。

2“云”计算安全应用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

1)“云”计算及其服务。“云”计算是互联网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已经受到各大IT企业的关注。“云”计算将计算过程从用户终端集中到“云端”,作为应用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计算过程通过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由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多台计算机组成的集合即所谓的“云”。用户只关心应用的功能,而不关心应用的实现方式,应用的实现和维护只由其提供商完成,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应用。“云”计算具有规模经济性,应用通过互联网提供给多个外部客户,多个客户共享同一个应用,进而实现了计算在客户间的共享,提高了处理器和存储设备的利用率,也避免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云”计算不仅是一种工具、平台、网站或架构,更是一种计算方式和创新性商业模式。“云”计算的虚拟化、多租户和动态性等为移动互联网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内容安全、运行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围绕“云”计算应用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及关键安全技术展开研究,对完善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体系,保障移动互联网演进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移动互联网应用架构下“云”计算安全风险与安全体系。

引入“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架构发生极大改变,通过对“云”计算应用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总体架构的分析以及对移动互联网安全风险问题的系统性研究,能够更准确地定义“云”计算应用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总体安全架构。根据在网络结构中部署位置的不同,可以将该总体安全架构分为三个部分:移动终端安全机制、网络安全机制和云端安全机制。

移动互联网应用架构下的“云”计算安全技术体系框架主要包括五大组成部分,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虚拟化运行环境安全、差异化移动云安全接人、基于SLA的动态云安全服务和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其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方案贯穿安全技术体系的不同层次,而数据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正是“云”计算模式下最大的安全问题:虚拟化运行环境安全、差异化移动云安全接入、基于SLA的动态云安全服务分别是不同层次的安全问题研究点: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能够对来自不同层次的安全风险做出全面评估,并对其安全现状进行监控管理,反过来也能够促进安全技术体系的完善,从而形成整个安全体系的良性循环。

3)“云”计算及其服务注意事项。在“云”计算环境下确保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安全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几点内容:加强用户隐私数据信息以及数据安全的防护力度,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的管理权以及数据信息的拥有权是相互分离的,因此用户的数据信息的安全便成为了终端用户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用户的敏感数据信息,需要在“云”计算环境下搭建一个健全的、完备的系统,该系统需要涉及到用户的信息完整性保护、用户访问控制、访问控制以及信息访问审计等;确保虚拟化环境的运行安全,可以通过采取隔离虚拟机、镜像文件安全存储、虚拟环境实时监控、块对象等存储方式确保云存储服务的安全;云安全服务,一方面要参考分布式的安全信息防护、云节点集中安全检测等云安全服务模式,例如WEB信誉安全服务等,另外一个方面需要完全站立在用户的角度,为不同企业或者用户设计不同的安全需求,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动态差异化的云模式安全服务。

3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我国通信网络市场中打响了重要一炮,也随着市场改革逐步演绎着创新与变革好戏,各类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得到了广泛普及。与此同时,基于传统模式的互联网业务系统朝着移动互联网方向发展已成趋势,随之而来的安全应用问题不断增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安全认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了解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身份认证,并深入剖析“云”计算安全应用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旨在为同行朋友提供可交流、可参考的学习机会,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伟.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及安全应用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