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电磁辐射的方式篇1
问辐射为何物
无线路由器到底有没有辐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无线路由器可当做一个中转器,将宽带网络信号通过天线转发给附近的无线网络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支持Wi-Fi的手机等。Wi-Fi全称wirelessfidelity,是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简单说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Wi-Fi无线信号通过路由器天线这一媒介向周围空间辐射出去。无线路由器的辐射主要来源于收发无线上网信号。
不过,不同的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差别也很大,那么Wi-Fi无线上网是哪一种辐射呢?
Wi-Fi无线网络的无线路由器工作频率一般是2.4GHz到5GHz,属于非电离辐射。公众产生恐慌,主要是不了解“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区别。
例如,我们就医时接触到的CT、胸透等属于电离辐射,电离辐射过强的话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较大。而我们通常说的“电磁辐射”则属于非电离辐射,包括手机、电脑、无线路由器、高铁等。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数据显示,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香港大学临床肿瘤科教授和香港辐射管理局成员邝丽云也曾举香港为例,她提出:香港无线服务覆盖率很高,且人多地狭,但香港并没有发生癌症高发。
无线路由器辐射到底有多大
我国对辐射限值的规定比较严格,目前我国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最常用的是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以下简称《规定》)的标准。根据《规定》,工作频率在30MHz-3GHz这一频段范围内的设备,功率密度标准限值为40μW/cm2,即辐射限值为0.4W/m2,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辐射安全上限是10W/m2。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辐射量的大小是成正比的。
《新京报》等媒体的实验则发现,无线路由器在工作状态下,辐射瞬间最大值为0.2W/m2,待机时辐射量为0.01W/m2,半米之外,无线路由器的辐射量锐减。香港电讯管理局也曾测量了香港市内餐厅、图书馆、住宅、办公室等地62个Wi-Fi无线路由器周围的辐射强度,发现测量值只有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的安全上限10W/m2的0.03%到0.3%。在站点没有那么密集的地区,辐射测量值还可能更低。实际检测都表明,无线路由器工作状态下,辐射量微弱,对人体的影响基本都在安全范围以内,远没有达到破坏人体组织的程度。
多种实验也显示,电磁辐射量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真正该担心的是无线上网时距离人体较近的笔记本电脑。无线路由器的天线和笔记本电脑里的天线收发信息时,笔记本电脑发出的辐射比无线路由器的要多。有研究指出,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的辐射吸收比率SAR值只有手机接听电话时候的1%,但考虑到不同的使用时长,实际上两者的辐射量大致相当。SAR值,是指每公斤人体组织容许吸收的辐射量,据公开信息报道,美国的标准是1.6W/kg,欧洲的标准是2.0W/kg,我国虽尚无定论,但较微弱。
由此可见,离无线信号发射点越近的地方辐射就越强,所以即使这个伤害或许不大,我们也可以尽量避免,例如把无线AP、无线路由器等摆放在离人远一点的地方,离卧室也要尽量远一点;尽量避免老人、儿童和孕妇等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无线AP等设备;在晚上睡觉前,应关掉无线设备的电源;另外,还要注意避免无线产品靠近音响、电视等电子设备,从而防止相互的干扰而产生其他辐射。
如果辐射有害,它怎么“害”
辐射量的大小虽然是一个关键问题,但人们更关注的一个重点是辐射安全上限和限定发射功率是否就能保证辐射不对身体造成伤害。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无线上网波段的电磁辐射与某些疾病发病率的关系进行过很多研究,其中有些认为有因果联系,或者联系微弱,但目前大多只是停留在猜测阶段。
但学界基本认可电磁场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可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第三军医大学的程红樱副教授等认为,当产生辐射的设备的功率密度小于10mW/cm2(即100W/m2)时,会引起非热效应,电磁场通过使生物体温度升高的热作用以外的方式改变生理过程;功率密度大于10mW/cm2时产生热效应,生物物质吸收电磁能后转变为非特异性的热能,温度升高、散热作用加强,并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有学者对有关电磁辐射的知名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评价电磁场暴露及其危害健康效应的实验室依据还很有限,目前电磁辐射是否能致癌尚存争论,流行病学数据未得出肯定的结论,动物实验数据也很有限。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及有害程度,但防患于未然为上策。不过专家就指出仙人球、龙舌兰、防辐射背心和防辐射化妆品等“装备”都没有科学依据,最实在的是“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原则。在实际运用中,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在使用时多加注意,把环境中的辐射量降低至较低水平。
链接
无线设备使用小贴士
购买带有CMIITID号码的合格产品。国家无线电频谱监测和检验中心是检测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专门机构,凡是通过检测中心认证的产品,会由无线电管理局颁发《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以及CMIITID号码(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
尽量与无线产品保持一定距离,因为辐射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
待信号接通稳定后再使用,因为寻找信号时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达到最大;
不使用无线网络设备时,尽量关闭设备,切断电源;
防止电磁辐射的方式篇2
关键词:电气设备;电磁污染;环境危害;防护
引言
随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快速提高。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也随之高速发展,为提高生产力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伴随而来的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创造高效率、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毫不客气地让人类付出了环境的代价。
电气设备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电磁污染、无线电干扰、电压高次谐波、电流高次谐波、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事故及检修对环境的污染、及腐蚀污染等。其中电磁污染已成为公认的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倍受关注。
1电磁污染
1.1电磁污染的定义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交流电在其周围都要形成交变的电场,交变的电场又产生交变的磁场,交变的磁场又产生交变的电场,这种交变的电场与交变的磁场相互垂直,以源为中心向周围空间交替地产生并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即为电磁波。
电磁辐射达到一定量级时就形成电磁污染。我们工作生活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工厂、车间,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电磁环境。电磁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环境中传播,它是一种运动着的物质,没有静止的质量。不像建筑物、机械设备、生产原材料那样可以静止的安放在某一空间,有其固定的体积和重量。电磁波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但是却确实存在,可以用仪器探测到。正是电磁波具有不独占空间,不存在空间物理外形互斥这一特殊属性,使得我们所处生产空间电磁环境错综复杂,可能形成明显或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污染包括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主要指射频电磁辐射。电磁污染又被称为频谱污染或电噪声污染。
1.2电磁污染的来源
构成电磁污染的电磁辐射首先产生于天然的电磁环境,包括来自行星、恒星和银河系即宇宙方面的电磁辐射;来自于大气层、电离层、地面磁场和地球电磁辐射,如雷电、火山喷发、地震。人为电磁辐射,有电波发射设施,通信设施,各种高频设备,交通设备,电力设备,家用电器等等。
这里主要研究供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污染及电噪声。
1.2.1输配电系统、电气设备放电所造成的污染源
(1)在送配电系统中,高压线、大电流会引起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大地泄露电流等情况,使得周围的电荷在空气介质中发生移动,都会造成电晕放电污染。电晕放电,是电极间的气体还没有被击穿,电荷在高电压的作用下发生移动而进行的放电,放电的现象是:在黑暗中可以看到电极的尖端有蓝色的光晕。
(2)辉光放电,在生产生活中用以照明的日光灯,装饰用的霓虹灯,和氖稳压管、氦氖激光管等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是指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气体放电现象。辉光放电包括正常辉光和反常辉光两个过程阶段。
(3)弧光放电,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焊接和高熔点金属的切割,在医学上用作紫外线源(汞弧灯),在地铁和电气铁路工作时,及等大电流电路开关接通、断开时都会产生的弧光放电。弧光放电,呈现弧状白光并产生高温的气体放电现象。无论在稀薄气体、金属蒸气或大气中,当电源功率较大,能提供足够大的电流(几安到几十安),使气体击穿,发出强烈光辉,产生高温(几千到上万度),这种气体自持放电的形式就是弧光放电。
(4)火花放电,雷电就是自然界中大规模的火花放电。工业上各种燃油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应用电路的整流器,工业、科学实验的放电管都会产生火花放电。当高压电源的功率不太大时,高电压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出现闪光和爆裂声的气体放电现象。由于气体击穿后突然由绝缘体变为良导体,电流猛增,而电源功率不够,因此电压下降,放电暂时熄灭,待电压恢复再次放电。所以火花放电具有间隙性。火花放电时,碰撞电离并不发生在电极间的整个区域内,只是沿着狭窄曲折的发光通道进行,并伴随爆裂声。
1.2.2工频交变电磁场源
工频电磁场,任何一种接通电源的交流电器设备周围,输电线、电线周围都会产生工频电磁场。如车间的机床、显示屏,电视机、计算机等等。甚至是电器接通、关闭的时候,都会产生短暂的电磁场脉冲。这种电磁场是工作的工频交流电产生的,频率和工频交流电相同,被称作工频电磁场。
1.2.3射频辐射场源
高频热处理、焊接、冶炼;半导体材料加工;食品工业用的高频炉;塑料制品的热合、木材、棉纱烘干,橡胶硫化等工业生产都会产生电磁射频辐射。在我们的通信和生活中射频波波段的电磁波更是比比皆是。如:雷达导航、探测、通讯、微波加热(微波炉)、电视、核物理科学研究。
射频辐射是非电离辐射的一部分,频率在100kHz~300GHz的电磁辐射(高频是频率由100kHz~300MHz的电磁波;微波是频率由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又称无线电波。
2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2.1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
2.1.1危害性
电磁辐射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对电磁环境内的电气设备电子装置产生干扰。对周围人员的健康损害两个方面。
2.1.2潜伏性
电磁辐射污染属于能量流污染,这一污染很难被人感知,部分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性仍然未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其危害性或者说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存在危害的潜伏性。
2.1.3不可预测性
关于电磁辐射与人体致病之间的致病机理还没有科学上的定论。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作用还没有清楚的得到认识,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如国际辐射保护协会:“目前流行病学研究无法证实暴露在电磁场与癌症有关联。”;世界健康组织:“暴露在极低频电磁场不会产生生理影响。”
2.1.4隐蔽性
在我们工作、生活中,辐射源很多,输配电线路、电气设备、电脑、电视机、空调、微波炉、手机等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而电磁波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但是却确实存在,可以用仪器探测到。正是电磁波具有不独占空间,不存在空间物理外形互斥这一特殊属性电磁辐射污染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2电磁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电磁污染环境产生电磁干扰,经过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可以使电气设备、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及过程测量装置性能下降、工作不正常或发生故障。高电平电磁感应和辐射可以引起易燃易爆物质、挥发性液体或气体爆炸性介质发生意外爆炸或燃烧。电磁辐射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危害。
2.3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电磁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电磁辐射和微波对人体危害最大。若长期生活在电磁污染的环境中,由于磁场的改变,人会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为主的神经衰弱症候群和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易激动和月经紊乱等症状。
科学家经过15年的研究发现,细胞膜对电磁辐射相当敏感,由此会产生生物化学改变,导致细胞的激素、蛋白质等生产速度变化。不管这些细胞自身是否有危害,都对其他细胞的功能导致连锁反应,出现功能障碍。引起眼部其他疾病等;破坏的生精能力,导致不孕症;引起心血管功能改变。儿童的神经系统娇嫩,若遭受到强大的电磁辐射后,使大脑发育迟缓,生物钟调节紊乱,人会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为主的神经衰弱症候群。
3电磁污染的防护措施
3.1电磁污染的防护原理
3.1.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设备辐射标准。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03-11批准,1988-06-01实施了《国家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3.1.2必须从产品设计、屏蔽及吸收等角度入手,采取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方案,减少污染源,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与危害
3.1.3加强电气系统及装置的抗干扰设计,使系统或装置既不因外界电磁干扰、误动作或丧失功能,也不向外界发送过大的电磁、电噪声干扰。其设计原则为:(1)抑制噪声源,直接消除干扰产生原因;(2)切断电磁干扰的传递途径,提高途径对电磁干扰的衰减作用;(3)加强设备抗干扰能力,降低噪声敏感度。
3.1.4工业布局应当合理,使电磁污染源远离居民稠密区和对电磁污染敏感的重要设备区。
3.2电磁污染的防护措施
对已进入环境中的电磁污染采取技术防范措施,避免对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干扰。
3.2.1工业、科学和医学中应用的电磁辐射设备,出厂时必须具有满足“无线电干扰限值”的证明书。运行时应定期检查这些设备的漏能水平,不得在高漏能水平下使用,从根本上治理电磁污染源。如在变电所中,当电压大于35kV时一般不采用矩形母线,而采用圆形或管形母线;在线路施工中,应避免造成导线的损伤,出现毛刺等。
3.2.2合理布局,使污染源远离居民稠密区,设置安全带、植树造林、用能吸收电磁辐射的材料进行屏蔽防护,提高途径对电磁干扰的衰减作用。
3.2.3加强个人防护,如穿具有屏蔽功能的工作服、戴具屏蔽功能的工作帽和眼镜等一切必要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
4结束语
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已经不可取代的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给人们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电磁辐射污染,我们应该提高对电磁辐射危害性的认识,树立防范意识,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可行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防止电磁辐射的方式篇3
研究证实:磁场会增加儿童得癌的风险,而且,磁场越强,这种风险就越大。事实上,如果长期处在超过一定强度磁场的地方,人就已经受到辐射污染了。那么,在置备了各种家电的家庭中,其磁场怎么样呢?研究表明,家用电器的辐射不容忽视。因此,在你的生活被越来越多电器包围之时,正确使用电器,防止电磁辐射已刻不容缓。电磁污染,已经是一个不容忽略的话题。
上班族几乎每天都要与电脑和手机打交道。由电脑、手机等带来的辐射问题,近年来已引起相当关注,但目前还很少有国家将电磁辐射专列为一种疾病。英国卫生防护局表示,该国认定电磁辐射可致病。
英国卫生防护局辐射防护部门撰写的一份报告指出,人体长期暴露在手机、电脑屏幕、发射塔的电磁场中,可能会导致恶心、头疼、肌肉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被称为“电磁辐射超敏综合征”,将被视为一种病症。以前人们曾认为这些症状是由心理作用造成的。但英国卫生防护局在仔细研究了关于“电磁辐射超敏综合征”的所有科学文献后,认为这的确是一种病症。
“微型音响”勿放床头
卧室是测量家中电磁场的重点区域。如果长期睡在高磁场的地方,可以想像这影响有多大。原则上任何的电器用品都应该远离你的床铺。因此最好改掉把微型音响放在床头,便于开关的习惯。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很多人总抱怨睡眠质量不好,其实究其原因,很可能就是你的床铺附近放置了电暖器、电风扇、空气清新机、空调等电器。另外,千万别小看卧室非照明用的小型灭蚊灯,其磁场也颇强,应该尽量把它放在墙角。
带变压器的低压电源一般磁场都很高,特别是在接线的地方。所以,要警惕手机充电器、便携式单放机在插座上的变压器等电子设备,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小男孩勿近微波炉
电冰箱是厨房中一个高磁场的所在,特别是在冰箱正在运作、发出嗡嗡声时,冰箱后侧或下方的散热管线释放的磁场更是高出前方几十甚至几百倍。如果用吸尘器把散热管线上的灰尘吸掉,就会提高冰箱的效率,也减低家中的磁场。
其次,微波炉的微波辐射对小男孩伤害大一些,因为微波炉的磁场极高。与其他家电不同的是,即使仅是插着电没有使用它,有的机型前方按键板的磁场仍然存在,在使用时,其磁场则超过安全范围。另外,研究显示,这些泄漏的微波对男性生殖系统的伤害尤其大,因此小男孩更应避开。沙发远离邻居的墙
磁场的穿透性很强,因此千万不要忽视了相邻房间或楼上楼下的影响。特别是一般电器的管线都接在后方,所以常常测得最高的指数是在电器的正后方,那么与高磁场一墙之隔的位置就要注意了。如果你经常坐在沙发上,你头后面是墙,而隔壁邻居的电视的尾部刚好对着你的头,那可是很不好的。
换一台液晶显示器
如果你书房电脑桌太小,迫使你与屏幕的距离太近,不妨将显示器尽可能向后推。当然,换成液晶显示器,辐射就相当小了。至于电脑主机,一般人也容易忽视而常常放置在腿边的位置,以方便插入磁盘。主机前方就有磁场,越靠后面磁场越高;所以能放远一点就尽量放远一点。电脑桌下方常常有一堆电线及变压器,要尽可能地远离你的脚。远离电磁辐射源一般距离1,5米以上就基本安全了。家用电器不要集中摆放。睡觉之前一定要洗洗脸,不要嫌麻烦。
防止电磁辐射的方式篇4
关键词:计算机电磁辐射危害防护
一、概述
电磁辐射就是能量以电磁波形式从辐射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对我们生活环境有影响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种。大自然引起的如雷、电一类的电磁辐射属于天然电磁辐射类,而人为电磁辐射污染则主要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磁场、微波、射频电磁辐射等。
目前,能造成大面积污染的人为电磁辐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许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不小的危害。
二、计算机电磁辐射的危害
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计算机造成的疾病也与日俱增,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劳、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异常、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冒等。许多人连续注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烁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重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能力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如人体受辐射还可导致人体循环系统异常,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人体激素分泌异常等。孕妇、儿童、心脏起搏器佩戴者和老人是电磁辐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等是电磁辐射敏感器官。近年来的畸形儿出生率和儿童的白血病增多,都与电磁辐射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计算机辐射的主要来源
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根据有关数据表明,我们所受到的辐射大部分来自显示器和主机。
显示器又分为CRT显示器和LCD显示器。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实现画面显示,对外发射电子本身就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尽管厚厚的含铅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辐射,但仍然有不少电子穿透阻隔层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这部分辐射至关重要。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来自CRT显示器的辐射伤害主要可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其中光辐射为电子枪打在屏幕背后荧光层而发出的可见光和少量紫外线,只有少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射线由电子束碰撞阴极射线管的内部前屏所产生,但因为能量极低,其辐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计。无线电场主要从CRT的控制电路部分发出,强度非常弱,经过短距离后基本上就衰减到零。静电场则是从CRT电子枪内部的加速电场所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让屏幕吸附灰尘。而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应该是低频电磁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kHz之间。
LCD电磁辐射相对低很多。从原理上说,LCD显示器以液晶材料作为光线通过的开关来控制光线照射屏幕,进而获得画面输出。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涉及紫外线、静电场、高压电源等容易产生辐射的部件,因此从这个方面考虑可以说LCD正面几乎是零辐射。另外,LCD和CRT显示器一样,机内同样需要一个高压电源,只是电源驱动的并不是电子枪,而是LCD背光模组中的冷阴极荧光管。此种荧光灯管其实和我们常见的日光灯一样,都需要较高的电压才能驱动,只是点亮之后电压会迅速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电源只需要维持一定时间的高压状态(可达到l000V),然后转为常压甚至低压状态,而不必像CRT显示器的高压包一样始终得保持高电压状态。因此相对而言,LCD显示器电源部分对外辐射的低频电磁波会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摆放位置往往贴近墙面.所以不会背对着人体,这种辐射对人的影响可减弱到零。
显示器之外,第二辐射源就是主机。众所周知,金属机箱对电磁辐射可起着屏蔽的作用,但不同材料,不同设计、不同工艺的机箱的防辐射能力并不相同,如果设计不良,主机外泄的电磁辐射仍可能超标。
首先,机箱的材料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机箱都是使用镀锌铜板,它可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不少高档机箱采用更轻的铝合金材料,同样具有良好的防辐射能力。材料仅是防辐射要求的基本方面,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机箱制造工艺,只有模具精细,制造工艺好的机箱才会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机箱面板、前置接口,后侧挡板及其他所有存在任何接缝的地方,劣质机箱与优质机箱在这方面差异甚大,前者的接缝处通常很不严密,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没通过辐射实验室进行严格检测、电磁辐射外泄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前置接口方面,电磁辐射很容易就直接影响到用户。而优质机箱在这些细节都比较严谨,基本不存在接缝不够密合的问题,样品制造出来后都必项在电磁实验室中测量辐射是否达标,选标之后方可进行大批量制造。
四、计算机辐射的防护措施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带来的额危害,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1.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计算机,姿势合适,保持眼睛和屏幕的局里;2.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和清洁的空气等;3.室内光线要适宜,不可过亮或过暗;4.使用玻璃或者高质量的塑料滤光器;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室内通风;6.平时饮食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类的食品,保持营养以降低辐射的危害;7.使用计算机时,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辐射越强,但也不可调的过低,以免造成眼睛疲劳。
防止电磁辐射的方式篇5
【关键词】电磁辐射;危害;防范
1电磁污染源分析
什么是电磁污染?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信息称,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电磁污染源可分天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
1.1天然电磁污染源
天然的电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雷电,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而且会在广大地区从几千赫到几百兆赫以上的极宽频率范围内产生严重电磁干扰。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天然的电磁污染对短波通信的干扰特别严重。
1.2人为电磁污染源
人为的电磁污染主要有:(1)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主要部门为各地广播电视局:辐射特征为大功率定时全向发射;转输信号送至天线辐射出去。(2)通信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通信包括短波发射台、微波通信站、地面卫星通信站、移动通信基站、专业通信网站、寻呼通信基站。通信、雷达及导航多为定向不定时发射,传输信号同样通过天线辐射出去。(3)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该类设备把电能转换为热能或其它能量加以利用,某些设备例如切断大电流电路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其瞬时电流变率很大,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它在本质上与雷电相同,只是影响区域较小。(4)电力系统电磁辐射:高压输电线包括架空输电线和地下电缆;变电站包括发电厂(升压站)和变压器电站降压站,它并不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但在近场区会产生严重电磁干扰。(5)交通系统电磁辐射干扰:电气化铁路、轻轨及电气化铁道、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6)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它们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
2电磁幅射的危害
2.1电磁幅射传播途径
电磁幅射是如何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呢?电磁波由具有一定发射功率的电磁源产生,并通过空气传播,无色无味无形,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2.2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据专家介绍,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以下影响: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②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③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降低,男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④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⑤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3电磁幅射的防范
3.1电磁辐射的一般防范
针对我们身边接触到的电磁辐射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人身健康威胁,中国消费者协会郑重发出2001年第9号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①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②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③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一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④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⑤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一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3.2电磁辐射的特殊防范
人们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1)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2)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3)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4)电视、电脑等电器的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老化,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皮肤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电器后应及时洗脸。(5)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防止电磁辐射的方式篇6
关键词:电磁波;电磁屏蔽;屏蔽材料
中图分类号:TMl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Abstract: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producingprincipleofelectromagneticwaveanditsinfluenceonpeople,theprincipleofelectromagneticshieldingandshieldingtype,shieldingmaterialsandtheprecautionsofpeople.
Keywords:electromagneticwaves;Electromagneticshielding;Shieldingmaterials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器产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如电脑、手机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沟通;再如电磁炉,微波炉等方便了人们的烹饪。在使用这些电器产品的时候,它们随时都在发出电磁波,也时刻会伤害到我们。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其无形、无味,让人们难以察觉。只要各类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处于工作状态,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电磁辐射。
一、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及对人的健康影响
电磁波是通过电磁振荡产生的,在空间以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变化的电场再去激发磁场交替进行,以波的方式将电磁能量从发射端传递出去。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3×108m/s。振荡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其能量越强。按频率由小到大排列的电磁波谱为:无线电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γ射线。电磁波辐射与人们的健康是密切相关。x射线、γ射线能量达到及超过124ev,可对人体产生电离辐射效应,而能量稍弱的如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会对人体产生非电离辐射效应,紫外线能量上限达到124ev,有微弱的电离辐射作用。虽然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没有明显的伤害作用,但长时间作用产生的累积效应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利用各类电气电子产品的同时需运用电磁屏蔽技术减轻电磁辐射对仪器仪表工作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二、电磁屏蔽技术及类型
1.电磁屏蔽技术
利用铜、铝、不锈钢等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制成较密的网状容器,将需防护的电路置于其中,就可以防止电场或磁场所形成的干扰,这一方法就是电磁屏蔽技术。
2.电磁屏蔽类型
(1)静电屏蔽
在静电场中,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网状容器或封闭容器,并将其外壳与地线相连,把需要屏蔽保护的电路放入其中,这样外部的干扰电场就不会影响到内部电路工作;反过来,将容器内部放置干扰源,其产生的干扰电场也会不会影响到外部电路的工作。可见,接地的金属封闭容器起到了内不影响外,外不影响内的屏蔽静电场的作用。这样的接地容器对交变电场的干扰也可防止。
(2)交变磁场屏蔽
交变磁场屏蔽有高频和低频之分。低频磁屏蔽是用来隔离主要是50赫兹磁场及静磁场的干扰的,静电屏蔽容器对低频磁场不起屏蔽作用。这时需采用高磁导率的材料如铁皮做外壳,将被保护的电路置于壳内,就不会受到外部磁场的干扰了。利用高导磁率的材料构成低蔽的效果磁阻通路,使大部分磁场被集中在屏蔽体内,屏蔽体的磁阻越小,磁场屏蔽越好。高频磁屏蔽是利用高电导率的材料如铜、铝等做成屏蔽罩,将工作电路置于其中就可屏蔽掉外部磁场干扰。其原理是利用屏蔽层在高频磁场作用下在其表面产生的涡流,削弱干扰源磁场能量,同时涡流产生的反向磁场抵消干扰磁场而实现的。
综上所述,将高电导率的材料制作成屏蔽体并接地,对电磁波就起到了很好的屏蔽效果,同时还起到了静电屏蔽的作用。仪器仪表处于其内部工作时就基本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三、增强电磁辐射的防范意识
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看电视、使用电脑及手机时,要控制时间,多喝茶水,适当食用水果补充维生素A。使用完毕后要洗脸,保持清洁。手机充电时不要放在枕边,待电话接通后再放到耳边接听。电脑屏幕不宜太亮,屏前可安装防辐射屏,着由电磁屏蔽材料织成的防辐射衣。电磁污染时刻存在于我们周围,可以说是防不胜防,所以一定要树立防范意识,做好防范工作,保证我们肌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贾起民.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庞小增.生物电磁学.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3]王路.电磁屏蔽导电复合材料.材料开发与应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