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方向篇1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艺术;研究探讨

当下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的推进,使教学的各个领域都在不断的追求创新和发展,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领域也引发了围绕创新和探究管理艺术的深刻思考与探究,强化实验室的管理,建立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和管理的新途径成为重要的教科研的着眼点,改革实验室的管理理念,更新管理经验,全面具体的开展好实验教学工作。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计算机学科教学和实验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担负着教学工作的重担。健康有序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等都是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制度管理照章办事

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大学的师生们,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同时,也承担着高校的教育科研的任务。由于受众的群体的知识面和视野都是比较高的层次,人员的自觉性上有很多的优势,但是由于交往的人多,实验室的仪器相对都是高精尖的精密仪器和设备。建立完善的制度对于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用制度来约束管理者尽职尽责,用制度约束使用者精心爱护设备,用制度确保实验室的秩序和实验的流程运行顺利、正常、高效。例如制定《实验室管理从业人员制度》、《实验人员的职责》、《实验室卫生条例》等,用制度进一步约束行为,用制度更加明细责权,这对于完善和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人员培养团队建设

对于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强的,技术过硬的队伍,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强化实验室管理者的工作意识,要进一步端正其从业态度,树立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要尽快建立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奖罚机制,用业绩考核评价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定期组织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实验室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高校的实验室资源共享也是高校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同样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所以要在加强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加强团队建设上下力气,使人力资源更加符合实验室管理的具体工作。

三、校企共建拓展实训

加强校企共建,丰富实验实训项目,拓展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了充分地发挥出高校和企业相结合的优势,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与共建,将实验教学、科研创新以及技术的开发密切地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实验室可以和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建立的这个联合实验室既能为大学生们提供实验创新的场所,同时也能为大学生参加程序设计大赛以及软件设计竞赛和计算机仿真大赛等实训等提供有效的平台和机会,这样也能够逐渐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保障,为其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都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加强校企共建,拓宽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新途径,既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也可以锻炼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和相关技能的培养。

四、环境管理安全防范

计算机的实验室内要尽量避免灰尘,防止静电的发生,上机人员最好是穿上鞋套;要保证实验室的温度与湿度;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对实验室的计算机要定期进行清洁,同时还要注意到主机箱内各个部件的清洁。要经常检查储存的装置以及管路的气密性是否良好,要保持实验室的良好通风,一定要避免窒息事故的发生。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方面还要特别注意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维护计算机实验室安全工作和正常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作内容:第一,管理计算机实验室整体的秩序。第二,维护计算机实验室物品的管理,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时清洁实验室,查看实验室物品是否完好无损,对于计算机的部件要妥善管理与安排。同时,还要向学生和教师教授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维护方法。第三,用电及防火、防雷等安全管理,定期对试验室的设备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防止危险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开放实践科学管理

高校的实验室应该是开放的,它服务学生和广大教师的同时,还兼顾着高校课题的研发等重要工作。高校实验室在高校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实验、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科研的重要基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以及建立开放性的实验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知社会的关键所在,实验室的开放也是培养大学生工程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场所。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调动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实验室的管理起到促进的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总而言之,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计算机学科教学和实验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担负着教学工作的重担。高校的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确实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它关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的研发,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利益和发展,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提升管理理念,更新管理经验。作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应以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使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宋桂展,浅谈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几种方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2009年09期

实验室管理方向篇2

关键词:沟通实验室质量管理

0引言

早在1916年,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山鼻祖――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就把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五大职能,这些职能需要有效的沟通才能顺利完成。现代实验室质量管理,同其它管理领域一样,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越来越需要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管理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将有效沟通贯穿于实验室质量管理始终,才能使管理深入人心,才能有助于实验室质量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1、沟通的概念

沟通,就是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客体做出相应的反应或反馈的过程。根据沟通过程对象的不同,人们把沟通分为机-机沟通、人-机沟通、人-人沟通三种。机-机沟通是指通信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人-机沟通是指人和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人-人沟通指一个组织、群体或个体与其他的组织、群体或个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主要指人-人沟通,参与沟通的双方都是有思想、有情感和有能动性的人,因此,与其它类型沟通相比,管理沟通是一种特殊的职务沟通活动,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沟通按照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人际沟通、群体沟通、组织沟通和跨文化沟通等四种类型。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相互传递的过程,它是群体沟通、组织沟通得基础;群体沟通是指发生在具有特定关系人群中的沟通;组织沟通是涉及组织特制的各种类型的沟通,它不同于人际沟通但包括组织内的人际沟通,是以人际沟通为基础的;跨文化沟通是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的互相传递过程,它是同文化沟通得变体。

2、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概念

按照《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实验室管理包括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两部分。实验室质量管理是指实验室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涉及实验室的各个方面,它要求围绕“检验报告”这个产品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向客户提供符合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产品。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通常包括制定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实验室质量管理应与实验室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工作量相适应相匹配,其基本职能可以划分为决策(包括策划、计划)、组织(包括用人)、协调(包括指挥、领导、沟通、指导、激励)、控制(监督、检查)、改进(创新)、审核(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方面。同时,在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强调记录的作用,应保持足够的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以实现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在现代质量管理中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的领导作用,细化为领导和管理两个方面。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领导是指最高管理者,其主要作用是确定方向,协调关系,激励员工,让组织做正确的事,偏重于决策、变革和组织活力的保持,带领一支团队向原来没有走过的路走去,达到新的目标;管理主要作用是正确地做事,偏重于在既定的方针下,计划、组织和控制,一般由质量主管执行。

3、沟通与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管理学家明茨伯格指出:语言和书面的交流是简单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能够进行简单有效的沟通,必须对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达成共识。如果他们不能在这些“计划”上统一步调,那么它们就会向不同方向努力,团队或(组织)就会四分五裂。明茨伯格在此说到了关键之处,无论是对危机做出反应,还是实施长期计划,有效的沟通来自于成功的谋划:想着听众,激励听众。这就是说,在召开会议、谈话、记录的过程中,90%的沟通工作就已经完成了。

实验室质量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加强沟通是做好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无论是最高管理者还是质量主管,都应该学习管理沟通,都应该实施管理沟通。对于一名成功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他的任务就是要深入地分析他的沟通计划,并能客观地对待其可能产生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在进行沟通之前,应首先明确哪些问题需要优先考虑,需要制定什么样的策略,树立什么样的目标,达到什么样的特定结果。

实验室质量管理过程中,作为最高管理者,需要与政府职能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准确收集实验室管理信息,了解实验室发展的新政策、新要求、新形势,把握检验工作发展趋势;需要与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汇报实验室工作开展状况,制定实验室发展方向,解决实验室所需资源(含人员、设备、环境等)配置;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通过开展管理评审会议,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并对管理体系运行适用性和有效性做出正式评价,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作为质量主管,需要与最高管理者进行沟通,了解实验室制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加以宣传贯彻;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通过开展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对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独立、系统的检查,以保持和维护管理体系现行有效,为管理评审提供改进依据;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对检测的要求和及时得到客户对检测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处理客户对检测结论提出的异议,提高客户满意度;需要与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方进行沟通,对供货商和检定/校准机构的质量资质进行调查,防止外部服务和采购消耗品的质量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此外,为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实验室还需要设立监督员、内审员、设备管理员等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监督员对检测关键环节、检测活动方法及程序、检测目的和检测结果进行的监督是一种沟通,可以保证检测结果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正确性;内审员参加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发现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跟踪整改、纠正和预防的措施的实现是一种沟通,可以验证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设备管理员对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管理,识别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受控条件下的完好状态,也是一种沟通,它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沟通可促进实验室内各职能和层次间的信息交流,增进理解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效的沟通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可以了解员工工作情况,掌握实验室工作进展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对发生的基本符合和不符合项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有利于控制质量风险,避免对实验室与客户造成利益损害;对于员工来说,它是保证实验室员工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让员工明白他的工作目标要求、所要承担的责任、才能确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自己选择什么态度去做,才可以结合得到的反馈信息,认真总结,查找问题,在管理者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下,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

4、实验室质量管理沟通应注意的方法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懂得如何沟通,要学会善于沟通。如果不学习和掌握沟通的方法,就只能事倍功半,甚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效的沟通具有挑战性,在实验室质量管理沟通中,应该把握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4.1沟通是理解。管理沟通具有写作、演讲、会议、行动、电子邮件等多种媒介传递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媒介进行沟通,第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都是“这种沟通是否超越了接受者的理解范畴?对方能理解吗?”只有真正被理解了的信息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4.2沟通是期望。听众是沟通的要素之一,人们倾向于听到他们想听的话,而排斥不熟悉和带有威胁性的言语。只有了解了听众的兴趣和期望,才能使他们从新的就读来看问题。

4.3沟通产生要求。沟通总是要求信息接收对象做某件事,相信某件事情。在进行任何沟通之前,管理者都应当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在上面花时间?被沟通对象在奉献了时间后是否觉得物有所值?

4.4沟通不同于信息,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面对获取的大量信息,需要管理者进行判断,什么时候进行沟通?什么时候传递信息?什么情况下又可以使两者兼而有之?

为了保证沟通的有效性,提高沟通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实验室可通过制定公正性声明、服务质量承诺、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承诺等手段,获取各方信任。作为管理者,沟通应从心开始,建立沟通双方互相信任的前提条件,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创造适宜沟通的客观环境和氛围。

5、结束语

信任是沟通的基础,沟通是改进的基础。所有实验室质量管理沟通中,管理体系有效性沟通是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实验室内建立适当的沟通程序,并进行有效沟通。沟通程序的建立涉及沟通的方式、时机、内容、部门等,沟通方式可以是科室会、质量例会、工作简报、会议、布告栏、内部刊物、互联网、谈话等多种形式。沟通过程和采用的沟通方式是否适当,主要看是否能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如果由于内部沟通不畅影响了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实验室就应着手改进有关的沟通方式或沟通程序。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方向篇3

杨存良(1980),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张家口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摘要: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思想的历史使命和职能。高校实验室工作水平是反映高校教学、研究、服务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化学实验室是高校组织相关教学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验证相关理论、发展学生潜能、形成科研成果、培养相关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活动基地。高校化学实验室经历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整体水平和规模得到了大幅提升,对于更好的服务和实现高校的四大职能、培养人才创新意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然而,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制约高校化学实验室资源优化整合、科学、高效运转,更好的服务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重大隐患和瓶颈。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断探讨改进措施,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1.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实证性非常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部分之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自主或参与化学实验活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在指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理论验证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大学生基本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证科学精神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在提升和确保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严肃、严谨、实证的科研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化学实验室是高校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和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能否适应和满足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直接决定着高校化学及相关学科建设、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社会服务及管理水平的高低。

2.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化学实验室硬件的建设和配置,但日常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没有形成相应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治理制度体系设计。这样一个现状,就造成实验室使用较为随意、实验室运行效率较低、实验设备损毁破坏现象严重、实验室环境污染严重。一方面,导致高校不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室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整合,高校化学实验室运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导致高校化学实验室可能成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又一源头和隐患。

2.2.管理人员队伍有待充实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为确保常规教育教学,高校将人员编制向教师系列倾斜,导致实验人员规模和比例较小,实验人员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素质结构不合理,且相对于高校其他系列人员队伍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与短板。这一方面,使高校化学实验室不能够发挥拥有功能,实验项目少且实验技术含量整体不高;另一方面,使高校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等不能得到及时和科学有效的维护、维修、保养,造成高校化学实验资源和资产的浪费、损耗、流失。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和人才创新能力目标的实现。

2.3.现代实验管理意识淡薄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管理,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形成了一系列的现成的经验和思维定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些经验和传统思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实验管理的新要求,不能符合现代实验管理的新趋势。过去的经验和传统思维定势,使得现阶段我国高校化学实验管理还没有形成现代实验管理意识和理念。

另一方面,任何科学实验活动,都要强调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和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过去,无论是高校还是整个社会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但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这就要求高校化学实验室转变过去的管理理念和意识,树立以对人和社会负责,人和自认环境和谐共处为核心的现代实验管理理念和意识,这是大势所趋,是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必然选择。

3.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改进策略

3.1.加强制度设计,实现资源优化整合

首先,科学、健全的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了工作人员各自的职责分工,是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了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转,实现了对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有力支撑。其次科学、健全的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了科学、严谨的工作化学实验流程,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与效果,确保了试验机实验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最后,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不仅包括人的管理还包括其他各方面相关资源的管理,科学、健全的高效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能够确保高校化学实验室实现对各方面资源的统筹与最优的整合。

3.2.建设专业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方面,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增加专职实验人员岗位编制,减少兼职实验人员数量,优化专职人员队伍结构,不断提高专职人员队伍素质,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高校化学实验管理与科研创新团队。这样的团队不仅能及时、专业的将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保养好的同时,能够开发其功能开发,提高其使用价值。这样的团队不仅能有序、负责的辅助任课教师完成实验教学,还能够有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养成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实验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开发,使他们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掌握和更新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实验室的管理需要。这样的队伍建设,要得到高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有相应的配套制度跟进和政策的引导,充分调动高校化学实验管理人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3.3.加强绿色管理,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的提出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滑雪产业、领域及其相关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是高校组织化学实验教育的主体之一,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探索各种有效形式和渠道向学生传递“绿色化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人与世界、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对于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和代价,尤其要认识到化学实验对于空气、水体、土壤等周边环境损害的不可逆性。

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效率的提升,不是高校实验室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推动,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联动,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对高校化学实验资源的最优整合和利用。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不仅仅强调制度上的设计和设备设施上的保障,更强调人员理念上的跟进,方法上的创新。(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方向篇4

目前我国在校工科大学生有近700万人,居世界首位。工科学生的数量要多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尤其是在以工科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工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锻炼在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材料等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高校投入大量的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教学和科研所涉及的实验室种类愈发复杂,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如何与时俱进地履行学院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根据工科教师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建设有竞争力的科研基地成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办公室的新课题。

1.高校工科类院系的实验用房现状

实验室是高校尤其是工科院系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用房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条件,然而随着高校实验室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实验室用房的需求难以得到合理安排。

以江苏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例,该校主要以工科类教学和科研为特点,新校区于2006年建成,该校某工科学院的楼宇兼用于实验室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共11207.72平方米。在建成之初的分配方案为:行政办公用房及学院公共设施面积2279.76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0.3%,主要包括会议室、接待室、报告厅、资料室、储藏室以及行政人员办公室等。教师办公室面积为1545.2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8%,用于学院97位教师办公、休息;研究生教研室面积为3154.21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8.1%,用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科研,室内多以隔断形式划分为多个区域共多名学生使用;实验用房总面积为4085.4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6.5%,其中教学实验室926平方米,科研实验室3195.45平方米;其他用房143.0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主要为卫生间、开水间、强/弱电间、值班室等。

在学院建设初期未对用房进行预留,所有面积均已进行分配使用。但是随着学院的发展,该院平均每年新进青年教师4至5人,每名引进的青年教师需要新增办公面积分别为9平方米,而每年的退休教师人数在2人左右,且退休教师办公用房收回较难,新进青年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实验条件难以满足。日积月累实验楼宇面积的局限与新型工科实验室的需求矛盾也日益凸显。(新型工科是指为适应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在有关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实际每年的实验室用房面积增长需求缺口约为90平方米。

2.实验用房管理制度建议

院系办公室对实验室用房传统的管理方法由于单纯依靠行政调配、无偿使用,导致使用人缺乏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且学校各单位房产需求增加过快,房产利用率不均衡且调控困难,占房现象比较突出。为了提高实验室用房的效益,最初的管理策略是实行资源调节费制度,把实验室用房调节费与实验室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行使用单位向学校交纳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的办法改革,即制定公用房管理条例,规定实验室用房根据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等情况核定免费定额面积,超过面积交纳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高校收取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立了自我约束机制,实验室用房配置和使用的效率大为提高,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但单纯依靠经济杠杆调节实验用房仍存在弊端,一是高校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经费的支持下,加强了教学科研基础设施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用房建设速度加快,使用面积逐渐增多,实验室用房供需矛盾仍然比较大;二是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管理手段随着科研经费收入的增长,其调节力度在不断减弱;三是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一视同仁”的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参考用房的“量”,未体现其“质”。没有考虑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成绩、完成实验教学的质量、数量和水平等绩效因素,缺少激励作用,实验室更新动力不足。

院系办公室对实验室办公用房的管理策略应向以下方向转变:

第一,实验用房投入产出效益评价。对以教学为主的实验室主要评价指标是承担实验教学的情况,实验教学成果和水平,实验教学理念、措施与发展思路,队伍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研究,学术交流,设备与环境条件,开放服务和运行管理等;对以科研为主的实验室主要评价科研工作方向、承担科研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情况、研究成果和水平、队伍建设和管理、学术交流、设备与环境条件、开放服务和运行管理等。按照投入产出比的计算办法,把公用房作为投入,把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产出,评价实验室的用房效益。

第二,安全评价。根据安全验收结果,将实验室内部管理质量作为次年实验室调整以及收费的重要依据。在合理安排实验室空间面积之后,需结合实验室用房情况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实验室负责教师,履行安全第一,水、电、大型设备和具有毒性的试验试剂必须符合国家和学校安全管理条例要求。但是工科类实验室直接使用人以研究生为主,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较弱,处理危机的经验欠缺,而安全问题是涉及生命的重大问题,一旦处理失当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院系办公室与学校职能部门及相关院系之间要加强广泛、频繁的沟通协作关系,各院系根据自身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特点,汲取其他院系优秀的管理办法,积极与学校职能部门,改进自身的管理策略。例如学校职能部门对院系时时更新消防、试剂管理上的漏洞事故情况,交换总结经验教训,在管理化学试剂时可与化工学院合作针对使用危险试剂实验室人员进行专门的试剂管理和使用培训,管理大型设备时可在对设备的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及保护方面与土木学院交流配合等。院系办公室可以在其中起到联系、组织、协调、督促的作用,在配合学校每年例行实验室检查之余,更要时时监控实验室的使用和安全。定期面对全院师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和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演练。

第三,压缩行政办公面积。配合2014年12月26日中央下发关于整顿行政办公用房的通知,院系严格按照下发标准调整压缩办公用房面积。行政办公室由原来的405.6平方米,压缩至255.84平方米,将整顿清理出的149.76平方米的房间作为教学科研用房。

第四,清退退休人员实验用房。协助即将退休的教师将实验室和办公室内物品和资料整理,将交钥匙环节作为退休前在院系办公室必须办理的环节。同时也需将退休教师在办公室内的国有固定资产划分到负责部门统一管理分配。

第五,培养科学使用实验室用房意识。很多高校中尤其是以工科类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内部,存在着实验室重复建设的现象,购进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设备,造成重复浪费。公共资源中的实验室办公用房资源因此得不到合理运用。教师中仍存在实验室用房“圈地”情况,因担忧未来实验设备得不到用房支持,可能发生的延误项目进度和效果,就事先将大面积实验用房占据,但在短时期内并不作为实验之用,产生一方面实验室办公用房闲置,而整体实验用房紧张的情况时常发生。本质上应从人文精神方面向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引导工科类院系教师和学生科学合理地自动调控或在院系办公室管理下合理布局实验室的使用。不断完善实验用房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整体布局实验室,打消教师们用房紧缺的不安心理,从被动、清理实验室用房,到主动寻找与相关项目组合作、使用实验室用房,尤其要明确房产资源是国有资产而不是私有财产的产权性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占有”和“使用”之间的关系,明确高校是要充分保障对资源的“使用”而不是“占有”,实现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本质转变。

实验室管理方向篇5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本科生;开放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李盛(1980-),男,内蒙古集宁人,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土木类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沙理工大学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例”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86-02

高校重点实验室在近几年发展较快,部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大幅增加,但目前关于高校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模式方面的研究仍处在较落后的水平,高校重点实验室基本上不面向本科生开放,与本科教学和本科生的人才培养几乎完全脱节,可供借鉴的具可操作性的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模式与体系很少。

一、高校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的意义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是人才培养和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1,2]近年来,各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逐渐增多,原有的开放共享机制与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实验室发展的新需要,尤其是高校重点实验室不像企业实验室,普遍存在开放程度不够的现象,加上高校一些重点实验室尚未认识到开放的重要性,对外开放还没有成为其在发展中的一种自身需求,而是迫于达到实验室评估指标的不得已行为。因此长期以来,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是为科研和培养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服务,基本上不面向本科生开放,与本科教学和本科生的人才培养几乎完全脱节。本科生未能享受到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人才培养仍停留在教学实验室,人才培养过程中无法体现出资源优势,与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调研可知,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本科生缺乏真正接触和参与高水平科研机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能有效破解这一瓶颈。

为将重点实验室建成真正代表高校学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让本科生充分享受学校的实验资源,在本科期间就能具备一定的研究与创新能力,需探索适应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点实验室开放模式,提出系统和具有可操作性的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模式与体系,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和完善。

二、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校重点实验室在近几年发展较快,部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大幅增加,但目前关于高校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模式方面的研究仍处在较落后的水平,现有研究水平已无法满足高校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的发展需求。

通过调研及文献查阅可知,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均有一定的开放政策,但开放程度不够,或是主动开放的程度不够,重点院校的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现状较一般院校情况略好。此外,重点实验室自身的开放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也制约了重点实验室向大多数本科生开放的发展需要。调研中也发现,目前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了在办学过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要推进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把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以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利用重点实验室的人才优势和设备资源优势,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创新人才,满足大众教育背景下精英教育的需要。

目前关于高校教学实验室开放模式的研究较多,高校对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对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模式的研究也较少。[3]有高校重点实验面向本科生开放模式方面的研究,但不够系统也不成体系;[4]有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面的研究,但针对性不够,也不具可操作性。[5,6]目前缺乏针对适应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点实验室自身开放与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需研究和改革重点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模式;缺乏本科生在重点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政策与措施方面的研究,需改革重点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的鼓励和限制政策;目前也没有关于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设实验选修课程的相关研究,需研究开设实验选修课程的实施方案,需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并先进行试点再根据试点情况完善和修订实施方案,然后再正式开始实施。

综上所述,要以将重点实验室建成真正代表高校学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为目标,探索适应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点实验室自身开放与管理模式,研究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的开放模式,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和完善。

三、高校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的实施方式

以全面提升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开放水平、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科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标,需探索适应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点实验室开放模式,提出系统和具可操作性的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模式与体系,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和完善。

工作中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以实现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建立适应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点实验室自身开放与管理模式,提升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开放水平;探索重点实验室逐步向本科生开放的模式与体系,推动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制定研究本科生在重点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政策与措施,提高本科生的创新与研究能力;制定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选修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实践,深入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1.建立适应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点实验室自身开放与管理模式

(1)建设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平台采用网络结构,分实验预定系统、仪器使用与资源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培训系统等部分,通过校园网实现设备的网络化开放与管理。学生可直接从网上申请和预定实验,实时查询共享平台上设备的功能、运转好坏、使用情况等,也可从网上学习和了解设备的研究领域与操作方法;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的合作交流,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已有设备,必要时对已有设备的功能进行二次开发。

(2)积极开展学科的合作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来讲学和做课题研究,鼓励本科生到实验室听专家学者的讲学并和专家交流。[7]通过努力使本科生能自发通过开放平台了解重点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和研究工作,并主动来实验室学习和交流。

(3)实现重点实验开放与联合相结合,促进人员的流动和学术思想的交流。首先,鼓励本室研究人员特别是青年人与外单位知名教授联合申报开放课题,对于完全由外单位申请的开放课题,采取让正在从事与其课题相近研究工作的青年人充当联系人的方式,随时关注其课题的进展,达到培养青年学术骨干、提高本实验室学术水平的目的。其次,开放与联合相结合,创造一种适宜开展合作与交流的良好环境。支持有创新学术思想的研究者与本实验室联合申请课题,从而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共用,促进人才的流动和学术思想的交流。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为不断提高该队伍在国内国际的科研竞争力,积极邀请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来讲学,鼓励在职研究人员进修,吸引校内外大批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做课题研究。

(4)加强开放基金资助与管理力度。加大开放基金的资助力度和范围,并对开放研究基金项目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8]使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符合国家的建设,适应时代的发展。

2.建立重点实验室逐步向本科生开放的模式与体系

通过向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学生科技立项等学科竞赛的本科学生开放重点实验室,改革重点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模式,探索重点实验室逐步向本科生开放的模式与体系,实现重点实验室向更多本科学生开放,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3.本科生在重点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政策与措施

改革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制定相关的鼓励和限制政策,要求在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的教师(科研人员)必须吸纳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参与项目研究,并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可将参与研究的内容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学生科技立项等。对立项成功或取得成果奖励的在实验设备使用上给予相关指导教师一定的优先或优惠(部分收费设备)政策。

4.面向本科生开设实验选修课程的实施方案

根据前面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出面向本科生开设实验选修课程的课程名称与内容、考核方法、培养方案等,开设对象为相关专业的大二、大三学生,具体由设备负责人对部分大型精密设备的原理、实验内容、研究领域、操作方法等进行课堂和现场讲授,并结合科研项目给学生一定的实践机会,也可由来重点实验室交流的专家学者对与实验室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前沿以讲座形式向本科生进行集中讲授。通过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在卓越班或重点班先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情况完善和修订实施方案,然后再正式开始实施。实现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从以小组为单位上升到以班级为单位。

四、结语

通过建立适应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点实验室自身开放与管理模式,建立重点实验室逐步向本科生开放的模式与体系,制定本科生在重点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政策与措施,制定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选修课程的实施方案,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可使高校重点实验室能更好地面向本科生开放,能全面提升高校土木类重点实验室的开放水平、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科生的创新与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窦娟,高喜才,伍永平,等.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5):450-453.

[2]尹香菊,钱洪伟.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7):136-138.

[3]王光第,付强.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09,(12):115-116.

[4]高居荣,李圣福,樊广华,等.提高重点实验室开放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139-140.

[5]黄熙岱.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19-21.

[6]林明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5-7.

实验室管理方向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示范中心;三本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75-02

一、引言

为进一步加强本科院校教学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十二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的通知》,我院决定在浙江省本科院校合格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商管理实验示范中心下属钱江学院经济管理分院,是学院首批实验师范中心建设项目。中心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仪器设备307余万元。中心下设10个专业实验室,是我校经管类专业及其他专业经管类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校内基地。

二、制度建设

(一)实验室台账规范完整

为了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核对设备账目,逐件排查,做到账目落实到人。基于现有资产管理平台,又建立了中心实验室设备账目表和中心实验室家具账目表。按设备负责人和设备存放地点做了逐一的重新整理,定期对新购设备和报废设备进行账目维护。真正做到账目心中有数。

(二)实验室规章制度完善

为了规范各专业实验室管理,提升实验室品质,完善实验室管理水平,中心对原实验室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并汇编成册。新修订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针对不同实验室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10大专业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为了更充分在利用专业实验室的教学资源,中心同时拟定了《经济管理分院教师使用专业实验室授课的暂行规定》和《经济管理分院学生实验管理办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实验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三)实验室安全卫生严格执行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实验室环境,针对学院提出的《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中心又进行了二次修订,特别针对管理员、教师和学生指定了更加细致的规则要求。同时,中心自己设计并制作了“禁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实验室”和“无饮食实验室”的宣传牌,张贴在实验室显眼位置,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三、运行管理

(一)实验室开放成果丰富

在实验室开放方面,中心提倡有条件无偿开放政策。只要学生有需求、教师有需要,在提出申请后满足专业实验要求的,都予以开放使用。中心所有专业实验室都实行7天×12小时开放。同时,中心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申报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生科研项目等各项科研,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投身到实验室开放的队伍中。目前,依托本中心开放实验室申报了1项院级开放实验室项目、1项院级学生科研项目。由中心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基于实验室开放政策,分院学子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获得全国大学生“用友杯”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获得二等奖。在第六届启航财富人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金奖1项、银奖2项和铜奖3项的好成绩。4位同学获得浙江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

(二)日常设备维护到位,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高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中心每周定时对使用的专业设备进行维护和排查。软件平台的维护,包括平台数据的定时备份,平台使用问题;实验室服务器的定期备份、刻录等。保修期内产品及时保修,保修期外产品在进行准备故障排查后给出维修方案及时申报维修。为此,中心仪器设备综合使用效率比较高,完好率基本保持在100%,能够很好地为上课的学生、任课教师创造一个美好的实验环境。

(三)账目管理明确、规范

在制定实验室台账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低值易耗品,按照教学需要和实验室正常维护需要,采取定期定量采购,并针对使用情况,做好使用记录。提醒和提倡学生合理使用教学易耗品。

五、实验教学建设

中心主要面向专业包括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学专业、经济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共包括实验课程116门。涉及的实验教学项目共包含有188项,从实验类别上看,专业基础实验占48%,专业实验占38%,从实验类型上看,综合性实验占31%,设计研究实验占43%。具体课程情况如表1所示。

按照总体数据分析来看,专业类型实验和设计研究型实验占据了实验项目的大部分,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四、中心建设效果

中心下设10个专业实验室,从横向建设角度涵盖电子商务专业、经济学专业、会计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等所有专业。从纵向建设角度涵盖基础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训实验室。为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中心建设效果总结如下:(1)面向现代需求、顺应经济管理方向的人才需求,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符合工商管理要求的实验教学理念,构建了“多模块、多层次、多类型相结合”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面向现代需求,以专业方向为特色,以项目设计为导向,通过精心规划的构思、设计、实施,导引学生对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中,将专业实践教学分模块完成,如会计学专业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会计学基础实验、财务会计教学实践、税务会计教学实践、审计教学实践、ERP软件教学实践等课程模块并依赖于网络教学实训平台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三个层次,突出对学生进行基本素质和研究素质的两类训练,将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纳入到实验教学体系中。(2)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学生专业水平和优质教学资源有效结合。针对创新能力培养,中心建立了网上创业实验室,鼓励学生以创新团队的形式开展各类创新制作活动,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同时,在实验室开放方面,中心提倡有条件无偿开放政策。(3)实践教学平台众多,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中心重视网络实践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创新,自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心成立开始,就开始重视网络实践平台的改革和建设。至今已有12个实践教学平台,涵盖当前所有专业教学的需求,并且中心重视网络教学平台的质量建设,并定期与平台开发商沟通,提升软件质量和水平。从教学纵向角度,中心也将教学平台分为基础教学实践平台和实训教学实践平台。为不同阶段实践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任竹芸.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