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的新技术篇1
关键词:农业发展;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分析与研究
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农业得到新的发展与挑战。我国是人口大国,国土面积广阔,但人均占有量少,成为影响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城市化发展与建设,通过对农业技术进行创新与改革,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增长。
1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概念
1.1农业技术创新概念
在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与现阶段农业生产工作中,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创新与改革,针对农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入探讨、合理开发,生产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实用性的农业生产设备,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资金与发展动力。
1.2农业经济增长概念
通过运用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运行管理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发展营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氛围。
2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1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之间的关系
受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将具有时代性、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使用性的农业生产技术广泛的运用到农业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中,能够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增加农业生产量,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益。在农业技术创新与改革的推动下,能够加速农业经济增长;且农业经济对农业技术创新与改革具有反作用,能够有效调动农业主体开发与创新的自主性。
2.2技术推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地运用到农业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中,能够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运行方式与管理方式。从农业生产地的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入手,选用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农业生产技术、运行技术与管理技术,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运行效益,减低农业运行成本,加快确保农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因此,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能够调动农业发展的自主新型、稳定性与协调性,使农业生产技术能够与社会发展步伐相互协调一致。
2.3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农业技术创新在发展前期不会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在发展后期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能够将技术创新转变成最佳农业生产力,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技术创新具有反作用,加快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动。
3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改进策略
3.1政府做好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工作,政府应全面分析市场发展现状与农业发展水平,结合现阶段农业技术发展水平与应用水平,科学的制定出具有可实施性的农业技术研究政策与技术推广政策;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的要依靠政府的支持,通过增加推广资金的投入,且不可盲目的注入推广资金,应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度出合理的资金投入策略,并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方略。
3.2增加资金扶持力度
在农业技术创新与探索中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如果一味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远远无法达不到达到农业技术发展的要求,需要同社会发展的各个角度入手,加大社会发展中多范围资金的扶持力度。在现阶段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部门对农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量逐渐减少,为保证农业技术研发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需改革传统农业发展方略,加强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调动社会企业对农业发展资金的投入,维持农业技术研发的正常进行,转变农业资金投入方式,开拓资金投入途径,使农业资金投入方式能够多样化,加快技术创新与改革。
3.3加快科技成果转变
农业技术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经济的曾展,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变,使其能够快速转变为农业生产力。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变,应处理好科学技术研发方与技术使用方的关系,转变政府宏观调控机构,做好治理工作,调整好技术研发单位与农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健全农业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技术研发氛围,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变,农业科技产业组织的转变,使农业发展中各部门能够均衡发展,降低发展风险,促进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
3.4构建技术推广体系
在现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活动中,注重技术投入,将农业科研力量集中在农业技术创新与改革中,忽视农业生产前、生产后的发展,做好技术追踪工作,加强技术推动力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构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技术推广体系。借助网络远程遥控教育技术,做好农业技术研发培训工作,借用农业科研技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创新队伍建设。
4总结
发展与创新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基本理念,将该理念运用到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增加资金扶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变,构建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魏金义.要素禀赋变化、技术进步偏向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2]张胜戚.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
农业发展的新技术篇2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关键是农业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农业的增长率。但是相关数据显示,农业技术发展方面缺少农业生产的高标准条件的匹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个单元发生了变化,其技术能力的创新和农业技术产业链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科技水平逐年发展和农业科技多层次的投资机制的产生,使农业生产出现了很多不能与市场需求同时进步的缺陷。因此,通过对农业生产对社会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和贡献的分析,提出了有关农业生产的相关意见和途径,做出如下论述。
1国内与国外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概述
1.1国外对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概述
国外的相关学者认为,农业技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农业增长的关键。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与国家原有的农业资源先关,选择农业机械型模式的国家,大部分是因为国家的劳动力不足,所以选择机械的农业技术来代替昂贵的劳动力。农业技术的进步程度与市场的发展方向有不可割舍的关系,市场的多形式的竞争模式,能够促进农业新型技术的产生,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国外的农业研究专家发现,农业生产是农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是促进农业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1]。
1.2国内对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概述
国内的农业经济学的相关专家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制度与农业技术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国家制度是影响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农业技术的进步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农业金融的发展可以为农业技术的提高增加投资的额度和力度,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的科学体系的建设是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由此可见,农业体系中农业生产是农业技术发展的关键。
2农业生产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2.1农业生产业的金融服务和创新监管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周期长,其在发展进步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及资金的投入量是巨大的。农业的技术创新在农业相关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由此,其不同阶段所需要的金融服务的额度和性质都是不同的。农业生产在金融服务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进步的同时,进行资金支持的监管,确保农业技术进步的各个阶段得意顺利进行。
2.2农业生产中农业信息的整合能力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农业技术在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其农业中相关动植物主体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需要农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各个产业部门进行沟通。农业生产中农业信息整合的平台可以为农业技术发展提供相关的技术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支持,同时提供农业市场变化趋势的需求方向,从而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2]。
2.3农业生产中技术能力的转换和推广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技术水平下的农业技术能力的需求。农业生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的相关需求,使农业生产不断专业标准化,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加速创新技术投入现实农业生产的进程,实现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加强农业生产业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策略
3.1制定支持农业生产也发展的相关政策
根据近期我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农业生产产值仅占了农业生产的总产值的2.3%,其发展的规模较小。我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关注农业生产要素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土地、融资等方面进行大力的支持,促进农业生产能具有很好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生产对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
3.2新型农村制度的建设
新型农村制度,新型的城镇建设和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是农业生产业发展的关键。农业适度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要求。农业生产会向聚集型模式发展,使农业的产业链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转型,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技术水平的进步。3.3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水平和科技文化水平也在逐步的发展。各级政府要紧追国家的发展方向,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明确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的重中之重。政府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教育和农业技术信息的分享平台。同时,加大对农村的金融的资金、信息和生产流通行业的建设,加强对农业金融服务行业的监管能力,促进农业生产产业链的形成,加快农业技术发展的步伐[3]。
4结论
国家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国家粮食产量的提高,而决定国家粮产量的关键因素即是农业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农业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生产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农业技术的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关键。通过对农业生产的概述和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内容的论述,提出了加强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贡献率的策略。希望通过阐述,为农业生产的相关部门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方面提供借鉴。
作者:黄巧玲冼承斌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农业局
参考文献:
[1]尹雷,沈毅.农村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J].财贸研究,2014,6(2):32-40.
农业发展的新技术篇3
关键词:农业推广体系;创新;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31-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改革中不断积极探索创新。市场经济为农业推广体系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选择合适的农业推广模式,加强农业推广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农业技术创新、有利于农业科技产业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改革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公共农业推广体系
1.1不断强化农业公益职能
农技推广机构是国家设立的公益组织,强化农技推广机构,首先要明确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在新的经济形势发展下,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但是,有的农业推广机构没有很好发挥职能作用,出现农技人员缺岗或服务职能不到位现象。农技人员是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如果农业科技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竞争不强,将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要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经济增长。作为政府部门,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和服务农业生产,要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推广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加强农业基础工作和创新。
1.2明确责任,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实施相关的公益性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农业部门要履行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及时沟通。构建以政府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下,全面了解一些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品种、成果、信息、产品等)服务的组织、团体及个体。在推广方式上向技术服务与农村教育与培训相结合、项目示范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的方式过渡,从产中服务为主逐步向产前和产后服务领域延伸。根据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和农场品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加强关键技术的推广和重点区域的指导和服务,对区域内不同生产类型,成立农民专业协会等民营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充分发挥其社会化服务功能。建立一批稳定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扩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规模,不断推进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
1.3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由于没有明确划分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对乡镇农技站的管理职能,给工作开展带来了一些麻烦。因此,要建立乡镇区域性推广站。依生态特点、农业发展特色,建立跨乡镇的区域性农技推广站,作为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从事公益性的农技推广工作。每个站负责几个乡范围内的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乡站的技术人员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而且要能吃苦,在群众中有威望。利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人员竞争上岗的有利时机,科学设置农技推广机构与岗位,合理配备人员。可采用聘用制,选一些技术能人担任乡站技术人员。乡镇政府的技术推广部门不要直接参与经营性业务,要搞好公共服务。
1.4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运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公共技术推广的投入是实施农业推广的物质保障。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保证才能完成。公益性职能的农技推广机构的各项费用需要有很多资金来支持,政府除了建立相应的制度外,还应在经费上提供充分的保障。要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要保障要相当多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
2提高农民科技接受率和科技到位率
2.1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也是科技兴农的需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只是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还包括对农民的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推广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整体的科技文化素质。开展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培训,可以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速度。要发挥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作用,建立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成人中心校为阵地,普及农业适用技术。把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手段运用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农村社会与农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积极发挥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研究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发展组织,吸收更多的农民入会。根据各乡镇特点和需求,及时开展培训,构建农技推广网络。形成政府推动,县、乡、村技术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网络。
2.2降低农民科技应用风险
农业保险面广量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重,存在高风险和高赔付率。为了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搞好农业新技术应用风险的转移和防范工作,要最大限度的将技术风险转移。对于风险较高的项目给予农民适当补偿,增强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健全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化解农业风险,维护农业经营稳定。农业保险的发达,可以降低投资农业的风险和损失,能够推动个人和企业投资农业。转变农业保险方式,可以开发农民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风险的农业保险险种,甚至可以鼓励保险公司投资农业。
2.3引导农民接受新技术
有的农民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能够利用优势主动出击,积极寻求科技及经济信息,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慢,缺乏主动性。多年来,我国农业推广工作对农民口头的、文件的行政干预,不符合技术采用的自然属性,致使农民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并导致抵触行为。农民了解信息主要是收看电视、听广播、看报,但农民最信服的还是亲眼所见。农业科技示范园、科研基地成了农技推广的新模式,使技术应用与信息传播一体化,是实物化的信息展厅。通过在示范场内把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集中进行试验与示范,便于农民观察学习,提高农民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可以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作用,直观地以事实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还可以成为技术人才培育和信息传播的中心。
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科教协作新机制
3.1加快科学技术的转化速度
要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管理,逐步建立农业科研与农民需求、农业发展相结合的选题立项机制。农业科学研究要面向生产,面向经济建设,要从生产实践中去寻找研究课题,克服现在科技成果的适应性差等缺陷,提高科技成果中适用技术的比例。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等优势,加强技术开发工作,提高科技人员专业水平及科研能力。科研单位要关心成果的推广和使用,推广单位要和科研单位充分协作,以解决成果推广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加快科学技术的转化速度。加强科研机构内部管理,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奖励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研发。发挥教学科研人员作用,鼓励其主动走出院大门,将技术成果带到基层进行转化实施,帮助农民解答疑问。
3.2鼓励科技人员进入农村主战场
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到农业经济实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户从事农业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业务。必须大力提倡科技人员进入农村工作和科技推广。根据科技服务项目的需求,鼓励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和有专业特长的基层技术人员、推广人员驻点任职,推广新品种与先进技术。鼓励农业技术部门、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承包。承包双方必须经过充分协商,自愿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并严格信守合同,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以农业技术要素入股,以农业科技成果转让等方式参与收益分配。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使农业科学技术业务于农业生产经营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3开展“三农”协作
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要主动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思想,切实做好政策指导、信息引导、技术辅导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优质业务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化农科教结合内容,提高农科教结合层次。开展农业系统内部科研、教育、推广的“三农协作”。各地对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科研项目的用地,特别是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建立示范小区或科研基地的,要优先安排,并在费用上给予优惠。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共建活动。建好高效农业示范区或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把本行业中先进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新产品开发,使示范区成为各级领导指挥农业生产的示范中心。政府要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和保障体系,要实事求是,要协调每个部门的利益,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设施和场所,组织“三农”师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争在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方面有所突破。农业科技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资源,争取项目,强化科研,注重开发,抓好农业科研工作,农业科研与开发要有新突破,力争在杂交育种、基因转移、抗性生理、生物技术、资源优化利用与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有新的突破,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新、更优、更好的品种。要注重引进、聘用外地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整合科研队伍,壮大科技力量,提升科研水平。
4结束语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基础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事关“三农”发展大业,关系国家发展。在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同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农技推广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不断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1]丁中文,黄毅斌.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选择[J].科技导报,2006,(5).
农业发展的新技术篇4
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
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
——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
——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据业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
农业发展的新技术篇5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业高新技术;政策;农业现代化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合称“三农”问题,有人把“三农”问题概括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其实,“三农”问题不是三个问题,“三农”问题归结起来是一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穷”,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一语道破天机。讨论“三农”问题的本质,就是要找到三农问题的“穷根”。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结构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传统社会,离开了政府推动、政策和制度引导,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将只能是步履蹒跚甚至寸步难行。
一、农业高新技术的含义
所谓农业高新技术,是指能广泛用于农业领域的,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和重大推动作用,并能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的高技术和新技术。包括国家科技部认定的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7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但目前具体应用于现代农业,主要指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等)、农业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农业应用和各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网络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包括各种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改善地面灌溉系统和滴、微灌、喷灌技术)、核技术(用于农业育种技术)、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带电脑程序控制)、农产品精加工技术、遥感遥测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激光平地)等。
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必要性
1.传统农业的经济增长潜力有限
传统农业是一种技术状态和资源要素水平长期内大致保持稳定不变的农业状态,经过世代适应,各种生产要素已达到最佳配合,但由于其物质和能量的低层次循环,其内部发展的潜力有限,由于其生产工具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力、畜力、土地等传统要素是其主要生产资源因子,新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从而造成了土地生产率及劳动生产率的双重低下。概而言之,传统农业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产业;
第二,传统农业的技术停滞不前;
第三,传统农业中的劳动者文化素质差;
第四,传统农业对外部环境依赖性较强;
第五,传统农业是一种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由此可见,传统农业不能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2.现代农业与农业高新技术相辅相成
现代农业是一个由市场导向的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从农产品生产过程看,农业关联产业群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各行各业。产前主要是农用物资的生产与供应,如机械、肥料、种子、饲料、农药、农膜、电力及其他物资;产中主要是直接与农业生产耕作或为之服务,包括耕作、播种、施肥、收获等环节及植保、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种苗与繁殖等;产后主要是农产品的流通与加工,如收购、运输、保鲜、加工、销售等。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它们相互之间又及时传递各种市场信号,并以科技进步成果、市场供求信息和各种物质力量支撑着各个环节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已沿着资源投入、生物生产和经济增值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基本上是把平面结构的农业转化为空间结构的三维农业。是按三维农业的概念,把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内容及其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基本形式显示出来。
3.高新技术对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人多地少,落后传统农业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因此,引入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强大动力。为了使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有一个带动性的突破,全国各地在实施“九五”农业科技计划中,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重要内容。
我国目前已陆续启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一批以转基因品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胚胎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逐步实现了产业化。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正在从事转基因农作物培育与应用、组培苗木、工厂化栽培和养殖、设施农业、基因工程疫苗等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开发,这将为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换挥重要作用。经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一些科技型企业长期的研究、开发和探索,我国在农业高新技术方面特别是生物技术领域已获得一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一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先后在水稻、玉米、油菜、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组织培养、转基因蔬菜、棉花、家畜胚胎工程、克隆牛羊、转基因猪、重大畜禽疫苗、种苗脱毒快繁技术等领域获得成功,其中,一批成熟技术已在产业化方面开始起步。
由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对于实现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探索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的途径,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到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积极意义。
三、政策探讨
1.认真实施科教兴农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
认真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精神,坚持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把农业发展尽快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积极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加快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化。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离开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5%,而发达国家(地区)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80%甚至更高。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逐步建立起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
3.调整农业科研的方向和重点,重视提高产量,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从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为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服务,从资源消耗型技术开发为主转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开发为主。以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和适销对路的动植物新品种为重点,大力开发优质农牧渔业新品种。加强对农业产后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为重点,加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力度。技术推广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鼓励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企业及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事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科研机构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一部分科研机构可以转变为农业科技和信息中介咨询机构,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4.进一步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大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专业技术培训班、职业高中、远程教育、函授和农民夜校等形式,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做好农村科技普及工作。扩大“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技电波入户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四、小结
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我国各地政府应重视和支持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将其列入本地经济和农业发展规划,并筹集和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开发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和研究机构。预计在未来五至十年内我国农业现代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将会有大量高新技术成果进入农业领域,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示范、推广而达到产业化规模,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供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蒋和平:著《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
[2]杨靖中: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论文集》,1998年8月
[3]康曼华:著《科技进步与农村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12月.
[4]许毅:三农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
[6]贺雪峰:《三农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7]张景顺王树进: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2002(4).
[8]王大中: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产业化[J],中国软科学,2001(1).
农业发展的新技术篇6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农业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农业的发展进程。在进步的同时不断审视自身的不足,用新的思想去弥补缺陷,在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大学农业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创新体系的日趋形成,农业技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轨道。
1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缺陷
1.1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够
判断一个系统是否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做到行之有效,就要考虑这个系统的制度内容是不是完善,在优化系统的同时还要注意到这个系统本身是不是有正式的规则,内容规则是不是清晰明确。如果一个系统抛开了实际操作的实施性,那么它的设立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目前,我国农业改革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有针对性的去约束农业的发展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有这样一个规定: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当中的机构,应该向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上却出现了偏离,在当前出现了非常混乱、复杂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他们中间呈现了各种各样的预算管理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对农业技推广技术人员提出了标准,技术人员要占整个推广人员的80%,但是,实际情况却与要求相差悬殊。虽然在法律以及制度上都对农业技术推广做了一些规定,但是在具体落实的时候,有些部门却不按照相应的制度去执行,这样,制度、法律、规定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1.2没有明确的职能定位
任何一个机构要想做到有序发展,就一定要按照规定,有计划、有原则的执行,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并且对职责进行具体的划分,避免职能之间出现重叠的现象。但是,在对传统农业技术推广进行抽查时发现,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有很多职位之间职责模糊不清,甚至有些职责是相互交错的。各部门不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是什么,管理上也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就会严重影响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使技术与推广之间脱离,一味的注重技术而轻视推广工作,导致整个体系不能按照既定的标准有效完成。
1.3农业技术推广缺少经费
阻碍传统农业技术推广除了管理上的原因,还有经济上的原因。农民的技术推广经费没有部门提供,使培训问题成了难题。政府、乡镇都处于自己收取自己支付的状况,没有把资金投入到推广项目部门。所以,由于长期没有资金的投入,使农业技术当中的很多项目没有办法正常运行,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农业的发展。
2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种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不单单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科技手段,更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农民生产生活之间的一个纽带,在农业生产进程当中对整个农业的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畅想以来,我国的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随着大学农业推广的加入,更加为整个技术推广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农业技术的推广在大学中萌发出新的枝丫,为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增添动力的同时,也在支持着整个农业事业的发展,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目前,中国所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当中,我国的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有140万人以上,在这140万人当中,农业类大学、农业类中专学生占了很大比重。此外,一些农民技术员也同样拥有着一流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在针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聘用上,大学生占有了绝对的优势,因为他们自身的学识水平和科学技术知识理论都有很好的基础。随着这一群体的加入,整个农业技术推广系统都在全面提高,内容上也在逐渐引用新的思想去完善、弥补农业技术推广当中的不足,初步建立了考试以及职称评比制度。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大学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创新体系的形成,可以大大的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这一新系统的形成以及完善,切实的解决了农业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以科技带动经济,实现农业经济技术大发展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必要性的体现。
3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形成的概念
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是在国家政府部门的引领下,按照农业市场发展规律的时代背景所形成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在以大学为核心,通过基地实验、项目培训、开展新技术、研究新课题等方面综合考核后,推行新的农业技术。这种体系的推广,主要是把现代农业推广体系中在资源上的优势与大学相结合,通过二者之间相互配合,完善当下旧体系当中的缺陷。把大学科技园当作依托,最大限度发挥大学在教学上的优势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的优势,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将整个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贯穿于大学工作中,通过大学这个纽带,更好的打开农业技术发展的大门,促进整个农业生产生活的发展,最终实现以科技、教育、推广三者之间相互支撑、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望。
4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的具体形式
4.1成立科技培训的机构
用培训的方式来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新思想的创新和转变。通过举办农村中农业管理的领导进修班、乡镇管理的领导进修班、农民培训班等,来实现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训班所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培训工程”、“菜篮子工程”、“温饱工程”等,针对这些,来有重点的展开相关技能的培训辅导。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农业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在让农民致富的同时也拉动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
4.2建立学校企业的合作机制
大学通过转让技术、技术之间的合作以及将技术转为股份制等形式,将大学中一些优质的新品种、无毒无公害的农药和成熟先进的技术向企业进行转让。让企业在这个基础之上,能够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开发出新的产品,并形成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加速对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4.3基地主导型推广模式
在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形成的过程当中,以基地为主导的推广方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大学依据学科上的优势,结合农业实际发展趋势以及现状的缺陷,进一步对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引导。比如,建立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学试验,来推广农业技术。开展这些活动的项目资金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政府给予的项目资金;农业企业以及社会上的资助;农业自身的收益填补。基地主导型的模式可以使大学在科技创新上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把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在基地中得以应用,以此来进一步推广大学农业技术。
5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形成的意义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应运而生,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经济体制也都在变革,这样,现行的体制就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经济体制。因此,必须要制定符合现状的农业体制。在农业大学当中有各学科的专业人才,它们有先进的设备、灵通的信息、齐全的学科,这里是农业成果的发源地。所以,无论从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上分析,农业大学都能够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动力能源,这种体系的形成也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趋势所需要的,是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核心价值的体现。
6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的发展
6.1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
将与农业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创新管理体系,使大学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融入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建中。从实际出发,把农业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建立学科与部门之间的良好关系,加强两者之间的协作。与此同时,大学还要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科技力量,支持新农业体制以及新生产模式的形成,用其特有的科技集成化、科技成熟化来推动农业生产,收获农业果实。鼓励大学推广农业项目,并且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作为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对从事农业科学的学生进行免费培养,完善相关体制,并依据现状增加新的管理制度,在促进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的建设。
6.2发挥大学的信息咨询服务
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研发,离不开针对性的大学。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当中,大学都发挥了它的作用,用它的优势来进一步做好对科技的培训和信息的服务工作。同时,也为合作社、农民、农业技术管理提供了更多、更全面、更专业、更有效的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的体现了大学的教育特殊性。发挥大学的信息咨询服务功能以及网络技术水平,力争从技术上实现农业推广与农业市场之间的接洽工作。
6.3产学研示范基地的建立
农业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可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并且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科学试验基地的建立也会把农业的科学技术转为现实当中触手可及的科技成果,它不仅是能够让科技与成果整合在一起的粘合剂,也是农业与农民紧密联系的纽带。引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方向、拉动农业经济发展,是建设农业示范基地的核心内容。因此,大学农业技术推广要严格依据农业产业自身的特色,以高效利用农业资源、使资源持续发展为整个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为建立以大学为主导型的农村科技试范基地奠定良好基础。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加快大学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
7总结
在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探索能有效引导并便于农民应用的农业新技术,把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和提高农村科技含量、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提高整个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收益,让农民成为科技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用科技的力量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加快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正新,韩明玉,吴万兴.美国农业推广模式对我国农业高校的启示与借鉴[J].高等农业教育,2011(02).
[2]顾淑林,魏勤芳,刘冬梅.如何构建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J].中国科技论坛,2007(08).
[3]何得桂,高建梅.建构以大学为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价值与限度[J].安徽农业科学,2012(12).
[4]丁自立,焦春海,郭英.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经验借鉴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1(5).
[5]杨黛.论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特征与目标模式选择[J].社会科学,2005(05).
[6]刘光哲.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体系的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