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篇1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农村金融;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伴随着货币化与金融化,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戈德史密斯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经济迅速增长时期总是伴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Levine完善了戈德史密斯的研究并得出相同结论。此后,国内学者也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样证明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然而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于省级区域的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将更加突出。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来阐述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

二、模型、数据与方法

(一)理论模型

帕加诺模型是现代金融理论中验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有效工具,它以经济内生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证明扩大资本存量就能够实现经济增长。

其模型为:

其中,影响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A,储蓄向投资

融工程。

的转化率,总储蓄率s。

(二)模型构建

1.指标变量的选取。

(1)农村经济增长指标的选取。由于第一产业GDP能够从总体上反映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成果,并且能够反映真实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选择黑龙江省第一产业GDP作为反映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的指标。(2)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根据帕加诺模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含储蓄率、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但是由于黑龙江省农村储蓄具有刚性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季节性,无法真实反映二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选取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表示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本文应用由戈德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相关率来代表金融发展水平,其数值等于农村金融资产总量除以农村GDP,用RFIR表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用农村存款与农村贷款之和表示。(3)其他指标的选取。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选取乡镇企业贷款与农村贷款的比值来反映农村的发展结构,用FZJG表示;选择农村存款余额和农村贷款余额之和与农村GDP增量的比值表示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用符号FZGM表示。

2.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的分析,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GDP代表黑龙江省第一产业GDP,金融相关率RFIR代表金融发展水平,FZJG代表金融发展结构,FZGM代表金融发展规模。

3.数据的来源与说明。

本文选取2000-2009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GDP、农村存款、农村贷款及农村GDP增量等指标的年度数据。其中黑龙江省第一产业GDP即定义为农村GDP;农村存款是农业存款与农户储蓄存款之和;农业贷款是农业贷款与乡镇企业贷款之和。为了减少指标变量的异方差性,并且使数据更加接近正态分布,符合实证模型的要求,对指标变量数据均取自然对数进行处理。本文数据来自《黑龙江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及据相关网站数据整理得出。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所采用的时间序列数据出现因非平稳性造成的伪回归问题,首先对数据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数据变量的平稳性。如果数据变量为非平稳性变量,则将该变量进行差分处理,以达到平稳性要求。采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STATA11软件得出如下结果:

(二)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确定VAR模型结构,同时需要确定最优滞后期。

其中=0.8013,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各个变量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

根据回归方程可以发现,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的发展结构,发展规模和农村的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即黑龙江省采用合理的金融发展结构和适度的金融发展规模将对黑龙江省的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金融相关率指标的系数为负值,说明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增长并不是相互促进的。本文金融相关率指标是通过代表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的程度来表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因此就意味着黑龙江省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的程度较低,农村金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随着金融发展,黑龙江省进入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是大量储蓄资金,其中很多通过农村金融体系流向非农产业,致使农业产业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另外,面向农村的商业性金融机构都具有逐利性,而农业贷款的高成本高风险性,使其盈利水平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农村信贷投入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导致农村资金投入不足。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从理论上讲,协整检验只是表明变量之间的长期平稳关系,而大多经济变量之间既存在长期影响也有短期波动,VEC模型则很好地反映了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VEC迫使模型在长期内发生聚敛,从而将变量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结合起来。

从上述方程可知,lnGDP与lnFZJG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值为0.1980767,说明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在短期内的波动,将会以19.81%的速度从正向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在此波动的影响下,lnGDP从非均衡状态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大约需要5年时间。据此可相应推出针对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变化,lnGDP的调整时间为1.5年和0.8年。

(四)Granger因果检验

据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的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结构是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成因,而金融发展水平则不是。但是农村经济增长却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的Granger成因。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适度扩大将带动经济交易范围和交易速度的同时提高,从而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成本。农村金融的发展结构的改善有助于农村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大力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加大农村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力度将会是农村经济加速增长。而农村经济增长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的Granger成因,说明黑龙江省农村的经济增长将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经济的增长将带动农村金融的逐步完善,有效地提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扩大金融发展的规模,同时二者将协调改善,更好地反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不是金融发展结构的Granger成因说明目前黑龙江省的金融发展结构并不能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还主要以农业产业为主,农村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侧面说明黑龙江省农村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四、对策建议

综上,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长期稳定关系,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因此应促进黑龙江省金融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服务。

(一)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促进政策性、合作性以及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合理分工,互相协作,形成一个完整性、多样性、多元化和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更有效地服务农村金融发展。首先,应明确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使其持续地为农民及农业企业服务,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保证政策性金融机构能够真正有效地服务于“三农”。

(二)优化农村金融结构

合理分配农业和乡镇企业资金。改变农村融资过度依赖金融机构贷款的现状,通过有效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积极采用直接融资等多种方式优化农村金融结构。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引导配置资金,扶持重点企业。降低农村的金融机构的准入标准,鼓励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结构,使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增长。

(三)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

黑龙江省乃至全国一些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资金匮乏,金融资产有限。只有积极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才能吸引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向农村,满足农村发展的资金要求。一是应推动黑龙江省农业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以上市农业企业将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打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本地企业共同发展。二是通过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加快农村资金的回流,使农村资金真正用于农村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4,26(5):24-31.

[2]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政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0-155.

[3]冉光和,张金鑫.农村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山东为例[J].农村经济问题,2008(6):47-51.

[4]Goldsmith.Raymond.W.FinancialStructureandDevelopment[M].NewHaven,Conn:YaleUniversityPress,1969.

[5]程万鹏,李好好.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35-36

【6】张建波,杨国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0(4).

【7】米建国,李建伟.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4).

【8】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6(10).

【9】董晓林,王娟.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内生增长模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4):44-52.

【10】Pagano,M.FinancialMarketandGrowth:anOverview[J].EuropeanEconomicReview37(1993):613-622.

【11】姚耀军,和丕禅.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1实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1-6.

【12】Gurley.G,Shaw.E.S.FinancialStructureandEconomicDevelopment[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1967,V15(3):257-268.

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篇2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调节措施

市场经济的任何波动性变化,都会给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造成影响。因此,从事金融行业和证券交易行业的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我国现在已经加入国际经济贸易组织,受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经常会出现大的波动,这些波动变化经常会在一段时间内阻断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所以,必须不断加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控制,以此来保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稳定关系。

一、对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现状进行分析

1.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共容性关系进行分析。实体经济是为我国市场经济牟取利益而存在的。但是,实体经济创造出的经济财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实体经济发展的衰退,它已经不足以为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动力。这时,金融体系由于没有实体经济作为依靠力量,将会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土崩瓦解,最终产生全国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现象。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产生,就需要利用它们彼此之间具有共容性关系的特点。即通过对金融体系进行规划,使其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这时,将实体经济放入金融体系的规划范围内。不仅可以从其中获取正确的规划路线,同时也可以为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持。2.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非共容性关系进行分析。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非共容性关系体现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发展,既要让它们联系起来,又要在某一发展阶段令它们彼此独立起来。因为,在金融体系的发展阶段,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那么就必须要保证其不受外界经济因素的干扰。这便意味着,要打破它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亲密关系,使金融体系均衡发展。除此之外,也不能放弃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对实体经济来进行独立调节。对它们进行非共容性关系调节,可以使它们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实现双重发展。

二、目前我国社会中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1.实体经济是构建金融体系的基础。从金融体系的内部组成结构来观察,我们会发现在它其中包含了实体经济。因此,我们认为实体经济对于金融体系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假设:如果实体经济不给金融体系提供资金辅助,那么金融体系必然会因为缺少资金而停止运行。另外,实体经济这一结构也参与了金融体系的构建,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它们两者之间相互影响。2.金融体系的建立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建立,可以满足实体经济缺少的资金输入。由于实体经济本身没有原始资金积累,所以它在进行贸易交换时必须要从外部获得资金,否则实体经济难以进行贸易交换内容的维持。这种情况下,金融体系就充当了实体经济的场外援助角色。金融体系积累的原始资金被用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业务进行内容扩展。使实体经济获得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将其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对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1.金融体系运转以实体经济的形式表现出来。金融体系的运转需要以实体经济的形式来体现,并且需要依靠实体经济来进行资本输出。另外,在金融体系中,经常会涉及一些虚拟货币交易形式,例如:证券交易、股票交易、公积金等,在这些金融交易形式中投入资金,最后利用其来进行经济的获益过程。2.金融体系服务以实体经济的形式表现出来。用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服务机构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各大型银行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除了资金流通外,还包括集中资金用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些金融机构都是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主的。因为,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整个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作用,广大人民群众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预备资金。他们通过把资金存入银行,来支持国家经济发展,这一过程是由金融体系来执行的。

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篇3

新时期以来,金融经济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实体经济,这种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为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存,具体分析如下:

1.积极作用

由于金融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在国民经济领域的位置愈加突出,这也是更多的社会资源向金融经济范围倾斜,在整体经济发展中,金融经济的资源配置、资金盘活作用更加明显,对实体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消极作用

如果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失衡严重,就是使金融经济失去约束力,甚至出现金融经济妨害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同时也会对经济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从本质而言,金融经济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是两者之间关系分离的化,实体经济将会受到严重破坏。因此,两者之间制衡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必须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分离进行防范管理。

二、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变化成因分析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分离,是由于金融经济的快发膨胀造成的,如果这一趋势不加以遏制,必然会造成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伤害。造成两者之间关系分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金融资产占比扩大

随着金融资产占比的不断增加,其市场风险也在持续扩大。如果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期滞后于金融经济,则会造成经济环境失衡。无论从国民经济基础法系还是发展历史分析,实体经济都是国家经济的根本支撑,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实体经济后,才能为金融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背景,只有实体经济繁荣,才能带来金融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在国际贸易中,实体经济进行交易必须有外汇支持,而这正是金融经济的影响范围。金融经济能够在国际交易中发挥中介作用。而金融经济的参与和渗透,必然会带来多种金融风险。在这一因素作用下,金融交易的频度和额度也会超越实体经济,从而造成金融资产占比明显提升。这一现象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经济环境带来了新挑战,由于金融经济高度集中,会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失。

2.制度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和技术因素的影响。从制度层面而言,由于金融经济的膨胀,使金融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投机主义、非理易、盲目交易等行为,这些问题都是因为金融经济约束力下降造成的,制度的缺失使金融经济的发展缺少必要的制约。从技术层面而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金融经济的种类更加丰富,金融交易数量的增加,造成金融资产所占比率不断上升。

3.金融管制缺失造成金融经济自由膨胀加速

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篇4

1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概念简述

1.1金融体系

在现实中,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金融体系,很难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概括。从直观上看,发达国家金融制度之间一个较为显著的区别体现在不同的国家中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重要性上。这里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德国,几家大银行起支配作用,金融市场很不重要;另一个极端是美国,金融市场作用很大,而银行的集中程度很小。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是其他一些国家,例如日本、法国传统上是银行为主的体制,加拿大与英国的金融市场比德国发达,但是银行部门的集中程度高于美国。从一般性意义上看,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同时,由于金融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准公共产品,因此,政府的管制框架也是金融体系中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1.2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

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一直处于变化当中,且二者之间相互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也是从实体经济中去窥探不同时期的经济变化规律,完善金融体系,又用金融体系去指导和调整实体经济的运作。二者一直在相互作用之下发展。笔者认为,实体经济先于金融体系体系出现,金融体系的出现不过是人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总结出了一套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要素。可以说,实体经济的出现是金融体系出现的根本和基础。早年间的实体经济只是简单的物品交易或货币交易形式,那时,社会中也还没有出现实体经济这一词汇,随着社会交易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发展,人们逐渐地将这种经济活动归结为实体经济,发展至今,实体经济已经从物物交换、货币交换转变成了货币与货币的兑换、货币与商品的兑换、货币与服务的兑换、货币与知识技术的兑换等多种交易方式。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为金融体系的形成累积资本和资源,人们为了更好地规范经济行为,抓住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于是对实体经济进行了分析与规划,总结出了一个实体经济的发展框架,而这就是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诞生改变了从前实体经济杂乱无章,随意发展的局面。可以说金融体系的诞生规范了实体经济的运作,减少了实体经济运作的风险,对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分析

从金融体系的建设发展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以下两点联系。

3.1基础性因素———实体经济

从二者的产生时间上来看,实体经济先于金融体系存在,金融体系是在实体经济提出之后才出现的;从内容上来看,实体经济所指的是经济体的实际运作,是对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总称,而金融体系所指的是经济运作的规律和框架,必须在有经济运作后才会有金融体系。因此,可以说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存在的基础,实体经济不复存在,金融体系也就毫无意义可言。

3.2发展的重要工具———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通用运行规律进行了概括。人们可以利用金融体系指导自身的经济活动,抓住实体经济运行的规律扩大生产,在市场捞金,也可以利用金融体系预测未来实体经济运行将会发生的危险,有效地规避实体经济运行对自身经济活动带来的损害。而管理部门则可以利用金融体系控制和调整实体经济的发展,杜绝违规操作行为,指导实体经济公平、顺畅的发展。

4协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措施

人们在利用金融体系指导经济活动,参与实体经济运作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纰漏,人们对实体经济的规律把握也不会百分之百的准确无误,错误的指导和控制可能引起实体经济的崩解,引起失业、企业倒闭、银行破产等危机。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需要注意协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4.1实体经济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

实体经济存在的必要因素是交易行为,所以,通过控制经济交易行为,能够充分发挥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金融体系,为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资料。控制交易行为需要各个国家、政府以及经济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各个国家与政府要完善关于经济交易的相关法律制度,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行经济建设,各经济参与者,例如大型的企业则需要规范自己的交易行为,做到公平、诚信,坚决决绝从事虚假交易、黑市操作等行为。

4.2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所谓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就是减少政府及其他力量对实体经济的强势干预,遵循经济发展的自由性,采用积极的资金干预手段或者其他遵循社会经济规律的手段巧妙地避开经济发展的风险。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制定科学的资本运作项目,根据社会经济动态发行货币,进行资本规划;对于国际来说,则需要找准经济发展的有利形式,促进国际交易,公平对待对外经济关系,促进国际金融的融合,努力寻求共同发展。

4.3努力促进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与改革

不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体系,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资本市场,保障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和改革,才能够保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建设。金融体系中的直接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莫大的关系,直接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能够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改革则需要借助直接金融的优势。例如,及时传播实体经济的动向及相关信息,帮助资本市场进行完善,规范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及时地组织不正当或其他错误资本操控行为改善政治环境、发展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也是促进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与改革,协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

5结论

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篇5

[关键词]区域金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偏差。本文以上海经济和金融发展为例,分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以动态均衡模型分析两者间存在偏差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发展结果,并针对上海分析结果探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如何从产业结构调整找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研究区域金融发展问题上,周立通过对区域金融资产机构的分析得出结论:就区域层面的金融资产而言,如果不计流通中现金的影响,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相关指标对金融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在95%以上,这也符合长期以来我国以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形式存在的金融资产占绝对多数的现实。因此,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选取金融机构存贷款作为主要指标,既在理论上得到论证,同时数据采集可行性和可靠性也相对较大。本文选取上海GDP年增长率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增长指标,选择金融机构存贷款占GDP的比例作为金融相关比率来代表上海金融发展水平。根据表1数据绘出金融相关比率曲线图1,可以发现上海近十年的金融相关比率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

下文把GDP年增长率Y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机构存贷款占GDP的比例即金融相关比率X作为解释变量,回归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

Y=α+βX+ε

根据表1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果(括号内为t值):

Y=0.048+0.016X

(4.668407)(6.130387)

R2=0.862327DW=1.9988F=47.68

而(n-2)=t0.025(7)=0.37F(1,n-1)=F(1,8)=5.32

X的系数符号为正,说明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样本决定系数R2值较大接近1显示拟合优度较好,DW值接近2无自相关,在5%显著性水平下,变量的t检验、F检验都通过,金融相关比率X与经济增长率Y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进一步,对表1中的GDP年增长率Y和金融相关比率X两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两者的Pearson(皮尔生)乘积矩相关系数为0.933808,即GDP年增长率Y和金融相关比率X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经济年鉴(2007)和shanghai.省略/数据计算得到。

上述回归结果显示上海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相关度很高,且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率相互促进提高。

二、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分析

很多国内学者通过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合理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相互配合,在均衡状态下,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否则金融发展过快或过慢都减少贡献。以下采用动态均衡模型对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在图中横轴代表经济增长率,纵轴下方代表金融发展水平,纵轴上方代表金融与经济配合程度,曲线OE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均衡点的集合,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达到均衡状态下,沿着曲线OE移动,经济增长可以从金融发展中获取最大利益,经济增长也可以带动金融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同时进步。

1.金融过度情况下的均衡分析

如上述分析,如果金融发展水平为F0,而经济增长率低于Y0比如处于Y1的情况下,金融发展水平超过经济增长相均衡要求,出现金融过度发展的情况。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金需求不足且愿意或者能够承担的利率成本较低;信用制度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资金的投资不顺畅;投资收益率较低,风险却相对较高。因此,金融过度情况往往伴随出现储蓄率较高,投资却不足,出现资金转移投资和资金流失现象(金融发展水平下降),抑制本地区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减小),经济增长受抑制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又逐渐减少,金融体系整体发展水平继续下降(金融发展水平下降)。

图形分析可看成:金融发展水平从F0开始下降,达到经济增长率Y1对应的水平F1时,经济增长率受抑制已经从Y1又变小了,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金融发展继续下降。持续进行的相互促退过程中,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达到新的均衡水平E2。此刻,金融发展水平为F2,经济增长率为Y2,配合度最高点为M2,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配合度曲线也相应发生变化。可见,金融发展水平过度,超过经济增长率的对应需求,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都会受损。

2.金融不足情况下的均衡分析

金融不足的情况,金融发展水平如果为F0,而经济增长率高于Y0比如处于Y3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水平较高,投资需求大,本区域的储蓄往往无法满足经济增长需求,形成资金缺口。

图形分析可看成:金融发展水平从F0开始上升,持续进行的相互促进过程后,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达到新的均衡水平E3。此刻,金融发展水平为F3,经济增长率为Y3,配合度达到最高点为M3,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配合度曲线也相应发生变化。可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增长率大于金融发展水平情况下,通过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可以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最后相互促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共同提高。

上述不同情况下动态均衡分析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得到验证,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投资风险和利率成本较西部地区低,金融市场发达,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相互促进,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增长率指标与金融发展水平指标成正相关关系。上海作为东部经济发展的龙头之一,自然可以得到前述回归结果,上海经济增长率与金融发展的相关度高,呈正相关,金融发展水平与整体经济增长率相互促进提高。戈德史密斯提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金融相关率不断提高但有限度的,经济发展至一定程度,产业发展重心改变和产业发展速度更替,以上根据上海三次产业发展来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选择。

三、结论

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度很高,且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相互促进提高,验证了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发展的原因与可能性,这也是我国以上海为典型代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所具备的区域优势。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发展与其配合程度对彼此促进还是促退具有重大影响,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和发展应该与本地区现实经济匹配,从不能盲目扩大或缩小金融体系规模,否则对经济持续增长和金融深化产生负面作用,应该疏导投融资渠道,避免金融资源偏流,培育金融发展的内在促进因素。

参考文献:

[1]艾洪德徐明圣郭凯: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07

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篇6

关键词:甘肃;金融发展;经济增长

一、综述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主流观点认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着且意义重大。20世纪60年代,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1969)对这方面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在金融系统规模与金融服务供给和服务质量正相关的假定下,用金融中介资产与国民财富的比值表示金融发展水平,应用35个国家1960—196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很强的平行关系,在数据比较充分的发达国家,金融发展平均速度的增长时期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罗伯特·g.金和罗斯·列文(robertg.kingandrosslevine,1993)针对戈德史密斯研究的不足,研究了77个国家1960—1989年的数据,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拥有发达金融系统的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反之,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金融系统通常也较为发达。

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mckinnonandshaw,1973)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现象。这既削弱了金融体系聚集金融资源的能力,又使金融体系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在金融深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缓解。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抑制理论突出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货币金融政策,推行金融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内在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理论这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借鉴国外既有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谈儒勇(1999)采用1993—1998年相关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显着的负相关关系,金融中介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单俏颖(2003)应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在现阶段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增长带动金融发展。

近些年,有关区域金融和经济发展的研究在国内成为研究热点。周立、王子明(2002)采用1978—2002年的数据,对中国各地区(省区层面)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金融发展差距可以部分解释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王景武(2005)通过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东部存在正向因果关系,而西部则为互相抑制。岑树田(2008)选取了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广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紧密关系,广西的金融发展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但广西的经济增长促进金融发展的效应并不明显的结论。鉴于理论界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甘肃省为例,选取1994—2008年的数据,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以期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决策。

二、实证分析

(一)衡量指标

1.金融发展指标。由于国内外大部分研究通常都采用戈德史密斯(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fir)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为了解释甘肃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亦采用fir作为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根据戈德史密斯提出的fir计算方法,即fir等于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量与国民财富的比值。考虑到本地区经济体所能吸纳的金融资产的能力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存款+贷款+保费收入+股票市场筹资额)/gdp作为反映金融发展的fir指标。经济增长指标。根据现有研究结果,认为最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就是gdp,因此选取甘肃gdp环比增长率为衡量经济增长指标,具体为本年度gdp与上年度gdp之比,记为gdpr。

(二)样本数据来源及指标特征描述

1.样本数据来源。样本数据来源于《甘肃年鉴》各期、《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各期、《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甘肃统计信息网,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选取了1994—2008年相关数据,并按上述定义计算出fir和gdpr作为分析的两个变量,为减少异方差对回归带来的不利影响,分别对fir和gdpr取对数(见表1):指标特征描述。在实证分析前,先对金融发展指标和经济增长指标的变动趋势特征作一个直观的比较(见图1):

从上页图1可以看出,甘肃省金融发展指标fir与经济增长指标gdpr二者在数值上基本保持不变,接近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这表明甘肃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都保持着稳定的发展速度。从短期来看,金融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在大部分年限里保持此消彼长的相反的变化趋势;从长期来看,两条线几乎平行,说明二者保持着长期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

(三)回归分析

1.单位根检验。由于时间序列数据通常都是非平稳的,直接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可能引起虚假回归,因此,有必要对金融发展指标fir和经济增长指标gdpr进行平稳性检验。通常平稳性检验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本文采取adf检验法。

从表2可以看出,金融发展指标fir和经济增长指标gdpr的水平序列都是不平稳的,但经过一阶差分后在各显着水平下都通过了检验,序列平稳,两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因此符合进行下一步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协整检验。在adf检验的基础上,对金融发展指标fir和经济增长指标gdpr进行协整检验,看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根据协整理论,如果一组两个序列满足单整阶数相同且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这两个非平稳序列之间就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从而有效避免伪回归问题。检验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在1%的显着水平下没有通过协整检验,在5%和10%的显着水平下通过了协整检验,协整方程为:

lngdpr=7.46095331962-0.492289021863*lnfir

这说明金融发展指标fir和经济增长指标gdpr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负相关关系。这个结果与上文通过指标特征描述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是考察一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时采用的方法。在这里,分别选择滞后1~4期,对甘肃金融发展指标fir和经济增长指标gdpr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在10%的显着水平下,在滞后1、2和4期的情况下,所有原假设发生的概率均大于0.1,是接受原假设的,即金融发展fir与经济增长gdpr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而在滞后3期的情况下,原假设“金融发展fir不是经济增长gdpr的原因”发生的概率为0.0997,略小于0.1,可以认为拒绝原假设,即金融发展指标fir与经济增长指标gdpr之间存在不显着的正向因果关系。

三、结论与讨论

由于经过单位根检验得出金融发展fir与经济增长gdpr均为一阶单整,两个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序列,因此不能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建模的结构法进行分析,从而运用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非传统计量方法,对甘肃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甘肃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根据协整检验结果,在5%的显着水平下,金融发展指标fir和经济增长指标gdpr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这说明,在研究期内甘肃省金融资产增长与gdp增长保持了相对稳定变化趋势,并且二者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原因可能是:(1)研究期内金融与经济政策平稳,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随着经济增长而变化,始终使经济增长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2)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见p131图1),这对二者之间在这一研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提供了可能。甘肃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1)由于金融资产的运用效率不高造成资金浪费,金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由于近年来投资工具日益增多和民间金融的大范围产生,以及所选取的指标数据如股票筹资额等存在很多问题,如上市公司质量较低、投机性很强,资金被大股东占用而未能投入到经济体中促进自身发展。(2)货币当局逆周期操作,运用货币信贷政策熨平经济波动,在经济处于高涨时期,货币当局通常减少信贷资金供应量来防止经济过热。(3)存贷之间的差额逐年扩大。在fir指标选取的数据中存贷占有绝大部分比重,而且在欠发达地区,金融业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从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角度考虑,当上存资金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时,国有商业银行将富裕资金上存至上级行。这实质上是资金的外流,这部分资金并没有回流利用到甘肃的经济体中。甘肃省金融发

展与经济增长存在不显着的正向因果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10%的显着水平下,分别在1、2和4滞后期的情况下,金融发展指标fir与经济增长指标gdpr不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在滞后3期的情况下,金融发展指标fir是经济增长指标gdpr的原因,但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显着,并不能有力说明金融是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1]goldsmith,raymondw.,1969,financialstructureanddevelopment,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

king,robertg.andlevine,ross,1993,“financeandgrowth:schumpetermightberight”,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08,

38-717.

levine,rossandzervos,sara,1998,“stockmarkets,banks,andeconomicgrowth”,americaneconomicreview,88(3),537-558.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53-61.

单俏颖.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6):72-76.

周立.中国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缪小眉,贺刻奋.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宁波为例[j].经济丛刊,2008,(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