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盈利情况范文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潮流,在我国,各种非营利组织已经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成为政府与市场以外,整合社会资源的一支不可或缺力量,由于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若要更好的促进其生存发展,我们就必然要探究其内部组织的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情况,这样我们在进行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发现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时候就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

1.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营运组织,我们可以根据国际会计理论界公认的,会计准则委员会明确提出的标准来看,但凡有以下特征的,都属于非盈利组织机构:①供应者提供的各种资金、财产既不指望返还,也不期望取得回报。②对外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作为目的。③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一旦清算可以分享一份资产的所有者利益。

不以营利为目的,财务供应方不索求回报,其剩余资金、财产不存在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的单位,我们定义为非盈利组织。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非盈利组织有三种预算管理模式,即全额、差额以及自收自支三种管理模式。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经得到完善,非盈利组织逐步走向市场,国家对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已逐步由行政管理转向宏观调控的间接管理。

目前,我国施行全额预算管理模式的非盈利组织化正在向差额预算管理模式的非盈利组织转变,而差额预算管理的盈利组织正在向自收自支预算管理模式的非盈利组织转变,而有条件靠自收自支运营的非营利组织已逐步过渡到企业化管理。

1.2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近年,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数量逐年增加并且经营状态良好。这与该组织的会计管理息息相关,非营利组织会计是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该组织财务状况及受托责任的一种会计。它与企业会计在基础理论方面大致相同,但在组织目标和业绩考核等方面有所不同。

我们通过非盈利组织会计核算出来的数据,有利于管理当局了解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善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各项经济业务处理有章可循;有利于审计人员诊断出组织会计核算缺点,促进其改正,提高公信度;有利于加强非营利组织会计控制,提高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即会计信息必须符合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还要满足预算管理方面有关的单位财务状况以及收支情况的需要,这样有利于单位内部的管理。

我国现存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单位都存有西方政府的会计行政政策,有的甚至相同,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借助外国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非盈利组织的实际情况,我们能看出我国的非盈利组织会计目标可以大体分为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化分析:①将非营利组织单位资产、负债的规模、构成、流动性、组织偿债能力,净资产的规模、构成及其变动情况方面的信息,向社会信息使用者反映。②将非营利组织单位收入、支出及支出差额的形成、数额方面信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并评价收支情况及业务活动的效率。③将非营利组织单位的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增减变动净额方面的信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进而帮助他们预计现金流量前景和持续运作的能力。④将非营利组织单位净资产及其变动情况、对出资和捐资使用情况的专门信息向出资人和捐资人提供,以助于他们作出是否继续出资或捐资的决策和评价净资产的保全情况、持续服务的能力以及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⑤将非营利组织单位预算与计划、业务活动种类、规模及发展情况的信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以利于会计信息者评价业务活动的成绩和进行社会、经济的决策分析。

2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30年间,伴随着许多知名公益事业的发展,中国非营利组织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其会计核算也随之日益成熟,但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2.1缺乏资金监管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非盈利组织缺乏科学会计监管机制,内部财务经营管理状况也不是很理想,体制、机制也相对不健全,再加上缺乏自律能力,致使一些机构出现偷税漏税、私分钱财等行为,甚至一些机构出现私吞财务等事件,严重损害了内部核算管理的公信度。

2.2资金渠道狭窄非盈利组织因为没有政府的强制性与课税权,因此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只能依靠社会的捐助与政府的拨款进行活动的开展。现阶段由于非盈利组织不能够独立谋求自身的发展,因此需要漫长的发展过程,甚至出现停滞,所以即便是会计核算业务也多半简单,预算、决算也大都容易,有再高的会计核算水准也只是“巧妇无米”。

2.3会计独立性较差由于体制机制等局限性,非营利组织依赖政府的“毛病”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改掉。政府在处理与非营利组织关系时也仍然坚持沿用旧有的思维模式进行管理,认定非盈利组织从属于政府。因此大量的非盈利组织的领导,都是由政府进行委任,编制也由政府核定,大部分人员也由政府进行监管,资金的来源也自然出自政府财政拨款,俨然成为了政府的下属部门。这样的结果就会对核算的独立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4专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主要有三类,一是专职人员,二是兼职人员,三是临时工或志愿者。目前,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的规模一般都不是很大,兼职人员与志愿者的比例也不乐观,财务专职人员更是不多,这说明大部分的非营利组织的规模都不大,使用的专业人员较少,而且很多人的业务能力也不强。很多非营利组织面临着难以吸引或留住财务人才的问题。在决大多数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中,基本的财务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政府机构,其中有许多是从一线退下来的离退休人员返聘上去的,在很多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中,没有或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都极为有限,主要依靠志愿者进行财务核算。中国现行的人事制度上的壁垒限制了优秀人才进入非营利组织,使得其发展特别是财务核算前景令人堪忧。

3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建议

3.1遵守真实性原则加强建设公信力

3.1.1通过建立、完善法律法规的形式,对一般公司、企业进行强制性的非盈利组织定期披露各项财务信息的手段,使非营利组织能自觉公开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进一步细化,做到让组织有能力以最低成本披露最重要信息。由政府渠道牵头作用,统一的对非盈利组织进行财务信息报告,以此来方便社会公众查阅。

3.1.2加强会计核算监督管理。监管是确保信息可靠、透明的有效措施。其监管是全面的深入的,因此需要加强领导部门、会计、审计部门的监督。更要加强媒体等第三方的监督,许多事情已经充分说明媒体监督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还要加强第三方评估,引入社会中介的专业力量,强化对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的审计。从而建立良好的公信力,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3.2加强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财务资金运营的管理我国的非盈利组织机构按照国家的规定,只需要交纳经营结余部分的所得税即可,其余的收入均可免税。所以财务核算的重点在于收入与支出费用的管理。建立与完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及财务预警体系,引入财务预警指标测度,迅速察觉并调整管理信息系统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是设计财务预警的监测指标,二是规定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值,然后计算各指标的预警指数,三是在规定监测指标权重的前提下,计算财务预警指数,加强收入费用分配与管理。

一方面是收入分配。在组织经济管理中,收入分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否保证收入分配的效率,决定了组织管理的有效性。收入管理时还应处理好自创与外来收入之间的矛盾,这样既能解决非盈利组织资金不足的情况,又能充分利用法律和政策的优惠渠道进行改革。但是由于非盈利组织的收入是为实现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便于整体管理,因此地位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是支出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是用于其生存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的血液,以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发生的资金耗费,会使其服务潜力凸显。要确保其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支出费用的管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另一个重点。

3.3逐步转向以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现有的非营利组织,对一些业务偏向于采用收付实现制,最主要的是非盈利组织的改革是逐步走向市场的经济活动也逐步向企业靠拢。因此,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制度也开始发生转变。但作为我国现阶段的非盈利组织的性质,不能够马上进入采用权责发生制,而是先用收付实现制进行补充。在经济社会发展下,非营利组织会计确认基础要提供具有一定信息质量的财务信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客观评价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以实现预算会计目标。近年我国非营利组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核算制度也由收付实现制逐渐转向权责发生制。

3.4吸引会计人才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了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就需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特别是高级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培训,使其真正做到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其业务操作水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力。其次,就是要提升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因为其特有的职业性质需要会计人员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服务。

4总结

当下,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也正逢我国改革发展的攻坚期与深水期,非营利组织也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研究发现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了各种问题和困难是阻碍组织向前发展的羁绊。所以一定要解决好非营利机构会计方面的种种问题,这还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继续努力钻研,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信念去期待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更健全,核算更精确,管理更科学!

参考文献:

[1]冯君.浅谈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2009(12).

[2]崔国平.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经济,2011(19).

[3]孙新章.试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J].市场周刊,2011(5).

[4]徐爱君.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体系构建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3).

[5]任然,蒲茂源,杨达.浅谈非营利组织会计[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05).

[6]王凤涛.试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7]赵杰.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2(01).

[8]陈小利,刘莉莉.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5).

[9]尹修.关于加强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9(29).

社保基金盈利情况范文

从总体上看,全国的养老金有少部分盈余,但这部分盈余大多积累在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在那些老工业基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却存在着巨大的社会保障基金缺口。但如果将一个地区的社保基金结余调配到其它地区,又与“基金积累”的制度目标相冲突。

对社会保障基金存在地区结构性的巨大缺口的问题,中央有关领导提出要减持部分国有股,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来补充社保基金的思路。但是,由于国有股一直处于不能流通的状态,且所占的绝对数量巨大,操作中必须考虑诸多难点。

养老基金和保险资金入市实现保值增值

一方面是国有股流通缺乏相配套的资金流入,另一方面以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形式存在的“保命钱”又因投资渠道受到限制而难以实现保值增值。

据世行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养老基金总额将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养老基金拥有国,如何让养老基金进人证券市场实现保值增值是将来社会保障体系和证券市场改革的一大课题。

新近出台的管理办法允许保险公司通过基金间接地参与股票投资,投资股票的资金总额上限为保险公司资产总额的10%。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基金均为封闭式基金,存在着不能随时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的流动性限制、交易价格与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分割的双重风险和对基金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强等缺陷,保险公司投资的基金的资金总额实际不及许可限额的五分之一。尽管现在我国保险业尚未进入偿付高峰期,但投资渠道受阻已经显现出保险公司未来偿付能力不足的隐患。

两种“保命钱”亟待增值的需要要求为两金打通一条进入证券市场的通道。而这两种基金的共同特点是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极高。相对而言,开放式基金存在着更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一些优势,可见,让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入市也可以通过设立开放式基金为中介。设立多个“保险基金”,发行基金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上的养老保险资金(包括各省市县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基本养老基金和各企业工会组织管理的企业补充养老基金,甚至个人的储蓄养老资金)和保险资金,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组合投资。设立多个基金并委托多个基金管理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在市场中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投资者在不同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自由地转移,以竞争来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和保险资金的安全保值增值。

国有股与入市的“保命钱”以限制

开放式基金为媒,实现双赢目标

变现国有股为社会保障募集资金是证券市场上可供流通股份的供给增加,社会保障基金这一巨大的场外资金投资证券是证券市场上对流通股份的需求的增加,而处理这两类历史遗留问题的关键都是要尽可能性地减少对市场的冲击,实现平稳达渡。由此,我们可以设想成立这样的若干个指数基金,在此暂且称其为“国有股变现基金”,将部分国有股组合到指数基金中,向公众出售受益凭证,并优先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配售,委托有实力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托管人经营管理,这样国有股就变成了投资人持有的基金份额。

基金管理公司再根据二级市场的走势情况分批、分阶段出售持有的国有股,并进行新的投资组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基金初始时持有的国有股会自然与社会流通股混合并轨。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国有股流通中的市场资金承受能力问题,指数基金的长期成长性也为两大基金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有利于降低两个基金入市的操作成本。在此,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基金应采取一种限制开放的形式。虽然开放式基金更有利于两大基金安全性投资,但“国有股变现基金”的投资组合中的国有股受到分阶段流通的限制,流动性较弱,这不符合一般开放式基金为了应付随时可能的赎回请求而对基金资产流动性的高要求,所以不适宜设立完全开放式的基金。另一方面,目前存在的全封闭式基金因前文提到的种种缺陷又缺乏对广大投资者的吸引力。港府在出售官股时,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盈富基金以封闭式基金的形式存在,但提供了一种特别赎回功能——只要投资者持前基金单位在100万份以上,就可以随时赎回相应的恒生指数。这样,对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可以根据基金经理人的业绩决定是否赎回基金份额,同时,基金存在市场价和赎回价(以股票计)两种并行的价格,当基金单位的市场报价与指数之间存在折扣或溢价时,机构投资者就可以获得套利的机会。套利功能的设计有助于基金的交投活跃,反过来,又提高了个人认购者投资于基金的流动性,增强了个人投资者的兴趣。

2、基金的发行价格和初募发行量应由市场决定。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国有股变现指数基金”是先有投资组合后有基金公募发行,投资组合是以未流通的国有股为主体,没有市场价格作为基金的净资产价值的参考依据,基金的发行价格乘以发行量就是基金投资组合中国有股的价值总量。

关于国有股的变现价格,证监会公布的国有股配售方案曾规定国有股的配售价格将在净资产值之上,市盈率10倍以下。而按市场经济原则减持国有股,市盈率应根据股票的成长性决定,成长前景好的股票,市盈率高一些也无妨,而成长性差的股票,10倍市盈率已经过高。有观点认为,国有股变现就应以净资产价值为基础,但在此何为“净资产价值”,是以历史成本法计量还是重置成本法计量?选择过程中显然也存在难以消除的人为因素。

由此,笔者认为由市场的认购者竞价投标的结果决定的基金发行价格和初募发行量是最符合“公

社保基金盈利情况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银行贷款评估,社会评价,模式研究

一、项目贷款评估的定义和传统方法

项目贷款评估是银行为确保贷款项目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减少和防止贷款决策的失误,保证贷款资金的正常周转并及时回收,贷款决策部门在发放贷款前,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在项目初审的基础上,运用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借款人的经营情况、项目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市场供需情况、预期经济效益和还贷能力等进行全面、动态和定性定量的审查分析评估,包括对项目的风险测算和预警,最后对项目贷款做出总体评价并提出决策建议。

项目贷款评估是世界银行在20世纪70年代运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发展起来的一套贷款风险评估体系,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银行对中长期贷款项目进行全面调查的重要手段和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加强贷款评估是适应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贷款决策科学化和防范风险,制止重复建设、提高资产质量的重要举措。

目前金融论文,商业银行项目贷款普遍采用的传统评估方法主要是对项目盈利能力、项目偿债能力、项目贷款风险三方面进行评估。

1、项目盈利能力评估。由于项目的盈利与否以及盈利多少直接关系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关系到银行贷款的收益性和安全性,是银行判断贷款项目可行与否的重要评估内容。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

2、项目偿债能力评估。在项目盈利能力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财务指标的计算,评估项目的负债水平和清偿债务的能力,为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评估数据。项目偿债能力评估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偿债覆盖率等。

3、项目风险评估。银行贷款风险评估主要是从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方面判断项目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和决策树分析。在银行项目贷款的风险评估中,主要是将影响贷款收回本息的风险因素找出来并对比分析,计算出这些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时有效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二、社会评价引入的背景

社会评价是识别、监测和评估投资项目的各种社会影响,促进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投资活动的有效参与,优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规避投资项目社会风险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社会评价主要是应用社会学、人类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通过系统地调查、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数据,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尽量减少或避免项目负面社会影响的建议和措施,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使项目效果持续发挥,在投资决策、方案规划和项目实施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世纪30年代前,西方经济理论强调自由竞争,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项目评价仅考虑投资的财务效果。二战之后,西方国家广泛采纳了凯恩斯理论和福利经济学思想,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功能,大量增加公共开支用以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并实行福利政策。由于公共工程与社会福利项目是以社会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评价的重点也从微观财务评价转向宏观的经济和社会评价论文网。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环境与生态问题凸显金融论文,协调发展观逐步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引入项目评价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促成了在项目评价中,除了要保证经济、环境可行性外,也应保证社会的可行性。基于这样的认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一些国际金融机构近年率先在一些投资项目中引入社会影响分析,项目评价已从单一的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发展到技术、财务、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其中社会评价在项目评价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可否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忽视的、与和谐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三农问题、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城市职工下岗与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中国社会的改革、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还要使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态脆弱金融论文,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努力建设低投入、少排污、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发展战略背景下,社会评价作为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手段将受到更多的重视,中国开展社会评价的需求将会更为迫切。项目投资活动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投资项目的前期准备及监测实施过程中引入社会评价,也是解决项目投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规避社会风险的客观需要。

三、银行贷款评估模型研究

金融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必须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如何更好的发挥金融的调节和杠杆作用,如何使贷款项目评价更加合理和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金融业制度创新和完善需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从银行角度出发,在原有贷款项目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加入并强调社会评价对于项目评估的影响,对建立的新贷款评估模型进行研究和分析。

1、原贷款项目评估体系

主要由借款人评审以及债项评审两部分组成,分别占评价指标体系的40%和60%。

1.1借款人评审

1.1.1对借款人公司基本信息、经营范围、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在工商部门登记情况进行查实。

1.1.2对在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及信用状况等信息进行调查。

1.1.3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联方及交易情况进行分析。

1.1.4收集借款人近三年的会计信息并计算相关财务指标,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1.1.5对借款人在管理、技术、市场竞争、财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1.2债项评审

1.2.1项目概况。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以及规划、可行性研究、建设用地、环境评价的审批情况进行落实和分析。

1.2.2筹资评审。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批意见,核定项目所需总投资,并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对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和分析。

1.2.3市场评审。对主要产品的目标市场及原材料市场情况进行分析。

1.2.4财务评审。以项目所处行业为标准金融论文,依据项目财务基础数据计算出毛利率、销售利润率、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盈亏平衡点、投资利润率等主要财务指标。同时,根据不同项目,对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

1.2.5偿债能力评审。对项目还款资金来源进行分析,判断其来源的可靠性以及覆盖贷款的能力。

原贷款评估体系更多关注的是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没有对社会影响进行评价,已不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优化。

2、新贷款项目评估体系

在原有评估体系进行借款人评审和债项评审的基础上,将社会评价作为一个重要评价内容加入评价体系。

借款人评审及债项评审部分在前部分已介绍,本部分重点对社会评价内容进行说明。

社会评价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和社会风险分析论文网。

2.1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主要分析预测项目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2.1.1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

2.1.2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影响。

2.1.3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

2.1.4项目对所在地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2.1.5项目对所在地区弱势群体利益的影响。

2.1.6项目对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

2.1.7项目对当地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等的影响。

2.1.8项目对所在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

2.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分析预测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能否接纳、支持项目的存在与发展,考察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2.2.1分析预测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2.2.2分析预测项目所在地区的各级组织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态度。

2.2.3分析预测项目所在地区现有技术、文化状况能否适应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2.3社会风险分析。在对可能影响项目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识别排序的基础上,选择影响面大、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并容易导致较大矛盾的社会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可能出现这种风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社会评价,作为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技术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等不可缺少的一种补充。在银行贷款项目评估体系中完善社会评价指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