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篇1

一、皮影艺术的发展特点和风格中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

(一)皮影艺术的发展

皮影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傀儡戏之一。俗称灯影”,它以皮革雕刻人和物,借助灯光在屏幕上成影。中国皮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是民间戏曲的艺术奇葩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皮影是起源于宋代,形成于古代中原地区。据史料记载,由于战争和迁都,很多皮影艺人向南北迁移,并在各地扎根,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大区域流派,即中南部皮影、北方皮影、西部皮影。

(二)皮影艺术的风格特点

皮影艺术是借助灯光透过镂空的影人和道具在影布上的景象来完成表演的。其造型在皮影艺术表演中显得尤为重要。人物造型整体性强,采取抽象和写实的艺术设计手法,其造型比例上身偏长。人物的程式化造型来源于舞台剧。男性和女性形象迥然各异。为了破除皮影艺术在表演上的局限性,皮影艺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有数十种流派和唱腔。签手是皮影艺术的灵魂,主要采用挑、抵、推、揉、拖、反转等技法来表现细腻的感情,给皮影以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皮影艺术的意蕴、形态、色彩、光影与表演都有着独到的艺术魅力,对我国现在艺术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如何将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加工,得其精蕴,如何将其推演到现代设计之中去,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数字化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媒体的变革

数字革命展开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基础之上。在整体变革中,网络空间的覆盖面无限广大。过去是单向式的发送和的接收。现在因特网、电子邮件、电子信息、博客、腾讯等多种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单向式媒体。双向交互式媒体模式应运而生。基于新的公共空间建构的数字化艺术正走向大众文化和网络化。虚拟的东西让无法在现实环境中实践的思想得以实现。

(二)数字化艺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直接促成了数字化艺术的形成。数字化艺术泛指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技术数字化对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文化领域,这种影响表现为不同的文化传承、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被逐步解构和重组。传统的艺术概念受到冲击。审美观念发生改变。

数字化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且技术成分比重加大;图像演变成信息;有互动性;虚拟真实与艺术真实相互融合。数字化艺术将成为世界的主流艺术。作为未来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数字艺术形态必然在其交互性和媒体的网培性的共同作用下变得更加复杂。数字化艺术的新鲜之处在于它能够与观众互动,还具有转换性,能轻松地把不同运作方式的事物结合为一体。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的完备,使得越来越多未经太多基础训练的人也可以涉及艺术创作领域。而这些正是数字化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字化艺术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皮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的应用

数字化媒体艺术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并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文化传播和表现形式。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数字化时代为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彼此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数字化设计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也是文化传承的一个过程,民族性将会使其独具魅力。如果把皮影艺术运用到数字化媒体艺术中,将获得双赢效果。

(一)皮影艺术为数字化的媒体艺术提供了传统的艺术借鉴形式。

1.皮影艺术造型平面化、卡通化、抽象个性化。皮影艺术造型质朴单纯却富于表现性。整体上线条优美、有力生动,韵味十足。面部特点为,额头高、鼻梁直、小红口、长眉、细眼,手指长。人物古朴典雅,有民族气息。这种平面性可运用到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中并为之确立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复杂的三维人体结构、建筑结构,可以简化处理为点线面结构,这种概括的数字化平面造型质朴率真,既承续了民族传统造型特点,也具有现代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特色。

2.皮影艺术中的色彩和图案符号,为数字化媒体艺术提供更多的创意空间。数字化媒体艺术要与众不同,可以从传统皮影艺术色彩和图案的符号化特征入手。

怎样更好地运用传统的皮影造型符号,必须经过再三的推敲和研究,从传统文化内涵出发,对所要设计的角色结构、部位等加以夸张和取舍,直到完全符合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的主题与风格。皮影艺术装饰性强,不追求固有色和光源色等理性用色思维,更多的在于具有装饰意味的色彩情感表达,数字化媒体艺术可借鉴这种装饰风格强烈的色彩处理手法,技能突出其独特的主题风格,又能独辟蹊径。国外的三维油画,就采用了皮影艺术中的传统五色观的色彩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二)皮影艺术为数字化媒体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养分,并为自身的传播和转型,奠定了基础。数字化媒体艺术已行至多元化路口。创意是艺术的源泉。创意不足和人文内涵的缺失,造成现代数字化媒体艺术无内涵、无特色。皮影艺术历经千年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民众根基和文化内涵,能应对新媒体艺术发展所带来的强势文化,还原艺术的人文精神,为为雷同的艺术形式提供一种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发扬了中国民间文化,数字化媒体艺术的发展推开一扇尘封已久的民间传统之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化媒体艺术为我们展示了当代艺术形形色色的风格样式。其艺术的现状与未来所面临的来高科技和人文的挑战,必将重新定位。皮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应用表现为造型、色彩和符号,以及传统文化理念在高科技的艺术领域里的实践,如:二维动画中的分层技术和骨架控制,都借鉴了皮影艺术的元素的运用。中国的皮影艺术博大精深,因其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而享誉世界。皮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必将给现代数字化媒体艺术带来新的启迪。

数字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篇2

一、数字动画设计促进皮影文化传承的内在机理

当今世界个性化、多元化和艺术化的文化思潮为皮影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时代空间,而数字动画设计的有效融入则是皮影文化动态传承的平台和助推力。无论是从艺术欣赏还是历史形态的角度,皮影文化天然具备造型、文学、唱腔、表演、技术等多领域的艺术价值;而数字动画设计技术的引入则为皮影艺术的重构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可以说,深入探究数字动画设计与皮影文化传承间的内在传导机制,是理解上述观点的首要前提。具体讲,数字动画设计促进皮影文化传承的内在机理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在皮影戏制作中引入数字动画设计技术,不仅可以真实再现皮影戏的一般性原理,展现其文化精髓,更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及偏好运用数字动画设计技术对原有的皮影作品进行随意修改和完善;其二,在皮影戏制作过程中,利用数字动画设计技术可将电影拍摄中的长镜、短镜及蒙太奇手法应用其中,并以皮影戏的形式演绎其他故事。如此,便去除了皮影作品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沉重感,并赋予皮影文化新的大量的现代流行元素;其三,在数字动画设计与皮影产品制作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便捷的网络技术,可将多样化的皮影产品推向世界各地,让更多的观众欣赏技术进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文艺精华,进而推动皮影文化的横向普及。显然,借助于数字动画设计手法可赋予民间传统皮影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数字影像艺术舞台上的数字皮影动画实践——以《桃花源记》为例

数字皮影动画《桃花源记》是根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同名作品改编的。在该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于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手段的数字皮影艺术,就其表现形式、造型设计、元素库模、空间安排及镜头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通过将数字动画设计技术应用于皮影作品设计,用数字艺术接续传统文化,进而挖掘数字皮影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同时,《桃花源记》推出后所获得的各项大奖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数字皮影艺术所独有的文化魅力。可以说,这不仅是数字艺术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整合与重构的一次良好实践,更为发展中的皮影艺术提供了较为成功的参考与借鉴。

事实上,《桃花源记》在创作过程中因数字动画技术的融入所展现出的创新与突破是其后期备受推崇的关键所在。在表现形式方面,针对当前传统皮影艺术传承困境及操作复杂问题,《桃花源记》皮影动画在科学借鉴传统艺术操作原理及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动画技术的优势,便于创作者通过从数据库所提供的角色形象、局部或动作,进而配以剧情,并借助于三维效果展示,实现全新的数字皮影,为皮影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角色造型设计方面,《桃花源记》中的人物形象在动画线条及传统的五原色调搭配下塑造出生动形象、夸张幽默且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甚至是其中的花草树木等环境元素,为使效果更为逼真,创作者运用PaintEffects的技术手法制作花草树木,进一步增强了画面整体层面的缤纷多彩;在元素库模方面,传统的皮影制作工序因极其繁复会给皮影表演者带来较高难度,《桃花源记》通过采用分解与组合、拼贴与摆放的方法,有效提升一次制作完成的数字素材的重复使用率,甚至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数码合成进而生成新的人物角色,便于皮影动画的批量操作和拍摄;在空间安排方面,《桃花源记》利用表演和绘画的语言及构成原理,运用数字动画设计平台操作皮影动画,根据表演需求按照三维视角合理化地安排空间。由此,《桃花源记》中所创作的人物角色是在空间与时间中展示动作与冲突,从而给予观众新奇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使得观众充分感受到皮影表演艺术的自身魅力;在镜头运用方面,《桃花源记》有效借鉴了影视镜头语言,模拟实拍手法,镜头表现在为皮影动画创作者拓展创作空间的同时,也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实现了皮影动画表意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造诣。显然,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新的制作技术助推新的舞台艺术的产生,通过汲取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构成要素,辅之以现代化的艺术设计工具,为传统文化艺术的接续和传承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空间。

三、数字动画设计助推皮影文化传承的理性展望

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也不同。如何为传统皮影开辟成功的生存之路,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数字动画作为动画制作界的一颗新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与影响。它突破了传统动画的局限性,将技术引入设计领域,成为设计的重要工具。作为二维软件的平台,它有效地将二维事物和技术连在一起,跨越了由于技术落后所导致的文化断层。数字皮影动画正是这一个技术优点的鲜明体现。它在渊源上吸纳了传统以及各种艺术的构成要素后,逐渐形成了当代自身独有的艺术特质,《桃花源记》便是对上述艺术特质的最好阐释,既传承了历史经典,又融合了当代人的审美思维。实践表明,充分利用以数字动画设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优势,可有效促进皮影文化的历史性传承,而传统皮影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努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中国传统艺术的保护中去,为后人留下更多、更好的传统文化艺术,进而,这项工作所体现的意义和影响将是重要的、历史性的。

参考文献:

[1]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2]薛海萍.浅谈皮影戏发展渊源与新途径传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6)

数字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篇3

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全系媒体形式的出现,代表着全新数字媒体语境的出现,数字媒体语境的出现给当代视觉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其正在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冲击着视觉艺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实现了跨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也解除了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障碍传播模式,视觉艺术发展到了数字媒体语境时代,已经突破了传统艺术所面临的各种禁忌与束缚,真正体现出了数字时代艺术创作的艺术与创新特征。现代艺术的传播很多都是建立在高新数字媒体的基础上,视觉艺术也不例外。数字化媒体语境下,未来视觉艺术将主要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等交互式传播作为主要载体与形式进行传播。

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视觉艺术创新与改革的出发点转变到以人类的视觉本能需求和视觉欲望上来。事实上来说,视觉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审美认知方式,新媒体环境下,视觉艺术被赋予了娱乐性、商业性、复制性等等特征,现代视觉艺术发展正在使得传统的审美理念发生着扭曲,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视觉艺术概念,视觉艺术正经历着改革和创新。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想要实现创新,就必须改变视觉艺术的创造思维和表达方式,用新的形式给人强烈的震撼和视觉冲击力,以此满足人们对现代视觉艺术的追求。数字媒体语境下创新视觉艺术,首先,应该把传统的视觉艺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有选择性地融入现代化概念,改变其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角度。数字媒体语境为视觉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传播工具。数字媒体语境下创新可以考虑加入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从图像艺术创造发展到视觉3D艺术世界,给人们带来直观和多维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加强对计算机的利用,通过计算机来创造思维艺术,让人们感受一种虚拟的数字化艺术冲击,并且通过对计算机的利用能够实现构建起一种互动的艺术。例如,建立起一个视觉艺术传播的网站,人们可以将自己的创造上传到网站上分享给人们,不仅实现了视觉艺术广泛传播,更促进了国内视觉艺术的发展。

三、结论

数字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艺术创作影响

一、引言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为社会生活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传播平台,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使艺术创作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创作紧密的结合,创新了艺术创作形式,缩短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与商品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艺术的亲和力。

二、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

数字媒体技术是以信息科学为主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于媒体、教育、娱乐、广告等多个行业的信息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结合了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媒体交互、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完成对文字、图像、音频等信息的处理,将分散单一的信息组合转换成具备一定观赏性的艺术作品进行传播,是一种兼具操作和实践的应用技术。

三、数字媒体技术的特点及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比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平台,操作更为方便,由于减少了传统传播下手工制作的步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传播的便捷高效性,使得数字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交互性更高,使得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共享的最大化。数字媒体技术也是一种能够呈现模拟画面,构建虚拟世界的技术,这让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设想、构思,能够获得一个具象化的途径。数字媒体技术还是一门具备较强综合性的技术,能够将图形、音频等元素结合起来,创造出多彩的数字影像。

四、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促使艺术作品突破旧有的单一传播渠道,以一种更好的形式被大众所接受,要保持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更为国际化的平台作为支撑,还需要打造好本土化的文化内涵。不再是单纯的抄袭,艺术创作者应该发挥文化产业的特点,同时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创造出富有内涵的艺术作品,不能是简单的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艺术创作变成流水线上平凡的产品。

五、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1、丰富艺术形式,拓宽表现形式。传统技术下的艺术创作,很多虚幻、天马行空的艺术概念受限于传统技术而无法得到实现,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这些在过去看似虚无缥缈的想法达以实现。在电影中,各种现实与虚幻,空间和时间的折叠,都能够借助计算机,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融合更多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场景。

数字媒体带来的多媒体影像处理技术,打破过去受限的表现形式,运用计算机程序将虚幻的场景、角色同现实有序的结合起来,能够更为直观的营造出虚幻的意境。虚拟设计实现的可能性,大大拓宽了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思维,能够更加自由的完成各种不受束缚的艺术创作,这无疑增强了艺术作品的设计感和可观赏性。

2、提高艺术创作的效率。艺术创作是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先冗长的人力输出逐渐被计算机取代,数字媒体技术也在不断缩短工作周期。原先需要一整个大团队耗时完成的任务,在现在有了数字媒体技术加入后,可能小团队且耗时不多便能得到解决。

3、增加艺术传播的互动性。艺术的传播在过去存在单一、不灵便的缺点,数字媒体技术有效的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媒介传播形式,增强了艺术创作的互动性,使艺术创作成为一种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可以与受众进行互动的一种艺术形态。数字媒体技术使艺术创作者能够利用数字化的语言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不受空间限制的双向交流,这都有助于现代艺术的传播和推广。

4、创新艺术创作。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多领域多学科的技术内容,现代艺术创作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就是将艺术表现形式与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有效的结合起来,既体现了艺术感,又变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艺术创作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艺术形式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突破了不同艺术类别之间的界限,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结合各种艺术形式的优点,创作出一种多元化的艺术新形态。

5、对艺术创作的挑战。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作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存在两面性,在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时,面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可移植性与艺术创作的原创性之间的矛盾,数字媒体技术世界化与艺术创作本土化的矛盾,技术的刻板与艺术感性的矛盾,都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做出合理的调整,集众家之所长,融入文化内涵,最终达成艺术创作的新高度。

六、结言

科技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媒体技术无疑对促进艺术创作的突破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艺术作品具备自身的艺术性的同时,结合了商品属性。归根到底,艺术作品的商品性无法替代其自身的艺术性,艺术性作为艺术作品的作品属性,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与时俱进,运用最新技术帮助作品创作无可厚非,但只有深入研究以及了解了艺术的本质之后,才能够自由驾驭,使得科学技术真正为艺术创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洪勤学,阮如艳.浅谈数字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02)

数字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篇5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传统艺术数字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深,数字技术在绘画中的优势慢慢被人们所接受,加入到这个领域的绘画爱好者群体日益扩大。从而体现出了数字技术对传统艺术的正反方面的影响,既推动了传统艺术的发展,又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

关键词:数字技术传统绘画数字绘画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革新,艺术创作也在不断刷新着新的成绩,传统艺术观念已无法满足新生艺术生产力的要求,传统文艺理论的话语体系在全新艺术式样面前正在渐渐失去言说的能力。方兴未艾的数字艺术实践必将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和新思想。因此,传统的学院式艺术教学无论是从内容、手段,还是体制等方面都将面临重大改革。过去许多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掌握的传统技法,现在只需要会用鼠标就能一显身手,这表明,在如何看待技术与工具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个重新定位和重新调整的问题。

当然,计算机毕竟是一个高科技产品,对于习惯了运用传统技法来进行绘画创作的人们来说,学习和运用计算机需要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而再要去进行“数字绘画”创作,克服“换笔”的焦虑甚至“阵痛”将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过程。利用轻松复制的特点,今天的画家可以更加充分地改造和加工传统艺术的数字化产品,他们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古代大师的绘画过程中。例如,一个崇拜达・芬奇的画家,可以不经大师的允许就能在蒙娜丽莎的脸蛋上随意加上几粒雀斑使她那神秘的微笑变得更加亲切。数字技术不仅像一个后现代主义戏剧大师一样,能将古今人物搬上同一个舞台,而且还能把根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绘画爱好者变成一个“画家”。电脑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画者笔下的线条和色彩,某些软件甚至能指出画者因缺乏绘画基本常识而造成的不合规范的错误,并提供许多可供参照的修改意见。今天,“绘画”是大多数电脑程序中必备的附件,将来绘画是否会成为大多数数字化生存的地球公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呢?

一数字技术在绘画中的优势

从数字技术变革的角度看,许多在传统绘画中难以实现的想法都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变成了举手之劳。与传统绘画相比,数字技术在绘画中的优势可以概括如下:

1数字绘画的效率高。数字绘画和其他的数字表现形式一样是高科技的产物,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画家不需要准备笔墨纸砚,只需通过数码绘画工具(数位板或者鼠标)就能够轻松实现数字绘画。在完成绘画后可进行效果预览,并直接打印输出。

2数字绘画的模仿度高。在数字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数字软件及硬件的配置不仅可以模拟油画、水彩等多种材料和技法的绘画形式,并且能对笔触的深浅进行模拟。这就需要使用能够模仿传统绘画效果的绘画软件如painter或photoshop,及能够进行丰富的笔触效果模拟的压感笔、数位板等工具来进行创作。数字软件还具备可以进行变形、模糊、颜色调节、重新构图等功能,可以进行纹理、渲染等效果的制作,这在传统绘画中都是遥不可及的。

3数字绘画的便携性强。数字绘画作品可以保存在多种设备中,包括计算机的硬盘、光盘、U盘、软盘等多种存储设备,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存储和展示。作品不仅能够使用不同的绘画软件进行二次创作与修改,还可以根据存储的需要更改文件大小,以方便作品的携带,这更比传统绘画的携带要方便得多。

4数字绘画的传播途径便利。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在传播形式上并不相同。传统绘画需要画家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摆放作品供人们聚集观看、交流。而数字绘画拥有高度发展的数字技术作支持,拥有遍布全球的数字化网络作为平台,数字绘画作品让全球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在观看上已经没有技术上的困难,画家可以在自家的画室里就能使得自己的艺术作品流布全球。

5数字绘画的交互性强。数字技术的优势决定了观众能够对画家的数字绘画作品进行二次乃至多次创作,并进行传播。这颠覆了传统绘画对于艺术作品的唯一性的认知,这就意味着根据不同人的艺术见解一幅绘画出现不同版本;根据观众的不同意愿一部电影将产生不同结局;根据读者不同的想法一本小说将不断改写后续内容。这样能够突破传统画家单一的思维模式,使得绘画艺术能够得到更多的思维给养,突破传统艺术在体现作者意图方面的局限性。比如说看电影,人们买了票后进入影院,必须按照电影的发展情节一步一步看下去,即使不满意电影的结局;而交互式电影可以使观众参与到电影情节当中去,并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断改变故事情节,使电影变成一种可以互动的游戏。在数字绘画中,实现这样的互动要更加容易得多。

二数字技术对于传统艺术的推动

毫无疑问,数字绘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必将对现有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些冲击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某些影响甚至超出了传统艺术家的想象。例如,先锋艺术家扎杰克并不限于“在狭隘的透视内看待他的作品,即探索计算机作为一种图像发生器;他还在从艺术和技术的交叉点引申出扩大交流可能性的广泛范同。他的观念和技术以即时的色彩和形式的流动来进行。其焦点不是在于在动态(动画)上的形式设计,而是在于这些维度互相渗透的演变状态以及主题图像被分解成带结构的图式和几何形的混合”。扎杰克甚至企图超越这种做法,即试图系统地表达一些光和声音的假定性语言的密码(奥菲斯的神秘音乐)。在一个称为《色彩纯度》的作品中,交叉的射线分解成多个可能的派生线之一,同时以一种赭色/深蓝色调节到一种佛青色/绿色色调,这种图像的真实展开是以由当代意大利作曲家加姆帕罗为钢琴作曲的节奏和声音为基础的。《色彩纯度》的企图是从色彩和形式方面发展和演绎一种听觉的主题。由此,在这种发展背后的造型原则不是具体形状的动态,而是主题的转换”。

此外,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特征的书法作品,同样也可以由电脑演绎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在一次电脑艺术大赛中,有一位特技大师用电脑创作了一幅作品,并告诉观众:这幅作品上没有任何人为的描绘,完全依靠科技完成。当所有书法家看到了这幅作品时,也不得不惊讶于电脑能创造出几千年遗传下来的人类文化精华。电脑已经创造了自身的艺术,这种艺术所具备的极大吸引力和创造力,使其可以复制出人类生活中的一切原形。电脑创造的种种奇迹,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技术对绘画的影响,其实就是绘画软件不断创新和升级在艺术领域的反映。而软件类型之多、发展之快,已很难用传统概念加以分类和描述了。例如,近来被说成是新一代数字绘画技术的Moxi,是一款基于创新的流体模型设计的新软件,它采用物力模拟的方式来表现墨水在纸张上的扩散,为艺术家带来更直观的数字创作方式。Moxi的流体模型在一张画布内,能够同时模拟流体的自然变形和多孔介质的流体扩散,从而实时表现出真实复杂的流动扩散效果和高质量的输出。

在传统的绘画领域,绘画作品受到绘画的媒介、工具及材料的限制,多种门类艺术只能使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展现自身,例如油画的肌理和色彩、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水彩画的水性与通透等等。而在数字绘画领域,画家可以不受绘画媒介和工具的限制,抛开绘画门类的概念,可以将众多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技法融于一身,最大限度的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决定了数字绘画必将是丰富多彩的。时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家接受了这种新兴的形式,使用数字技术继续着艺术探索,确保了传统艺术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得以进一步发展。

三数字技术对传统艺术存在一定的制约性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绘画软件日异更新,功用性、操作性不断在增强,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够得到非常漂亮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的绘画爱好者开始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数字绘画不像传统绘画,需要购买大量的绘画工具,只需要数字绘画软件和相关硬件便可以接触这个领域,既经济实惠又方便简单,使得绘画艺术甚至可以成为大众的消遣娱乐方式。并且随着人们对数字技术的不断接受,这个人群还会日益扩大,传统绘画可能会逐渐被依赖技术和工具的数字绘画所代替,一些艺术的理论和规律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慢慢忽略。此外,数字摄影的出现给艺术本体又增添了一项丰富多彩的内容,已然成为当今艺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依靠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为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精彩作品的同时,也使超写实绘画这个艺术门类变得更加鸡肋,在某种意义上讲限制了这个艺术门类的发展,甚至在当今的艺术教学中,这个艺术门类的课程已逐渐被替代或取消,这不能不说是传统艺术的一个遗憾。

艺术本身和技术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而数字艺术的产生就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最佳范例。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带给艺术家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创作灵感;但是由于技术的优势使得很多艺术家会对技术过度依赖,人们一方面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另一方面却在不知不觉中重视了技术却轻视了艺术。这样很多的数字艺术作品仅依靠软件和计算机带来的特殊效果构成,缺乏了艺术的顿悟,人们在作品中再也领悟不到传统艺术表现出的那种感动,不利于艺术的发展。

并且,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能够接受数字化带来的契机,许多艺术家在面对数字设备时存在着障碍,既有心理上的,也有行为上的。艺术的构思往往是材料性与精神性的统一,这对于能从材料中感悟灵感的艺术家来说,进行创作感悟的方式无法与计算机媒介相结合,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画家丰富敏感的触觉,影响了其进行艺术创作的心性。绘画工具的改变,的的确确使得很多具备丰富创作经验的画家无从适手,画笔、颜料变成了鼠标、压感笔,原本感性为主的创作方式变得无比的理性化,画家作为绘画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难以发挥。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使每个画家同式又是一个计算机专家,或者计算机专家能为每个画家量身定做相应的数字工具。在短时间来看,这些都是遥不可及的,所以在一定范围内,数字技术还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数字技术发展至今,数字绘画多以为商业设计服务,作为商业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出现,像数字插画、海报、概念设定等都是以商业盈利为最终目的的行为。至今为止,以体现艺术本性为目的,并能够体现出艺术家主观创作意图的优秀数字绘画作品并不多。数字技术的强大也许会带来新型的艺术形式,但是艺术内容却无法靠技术得来,在任何时候,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在思想与情感上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慢慢走向数字时代的传统艺术才能继续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四结语

传统艺术走到现代,发展变化之快令人惊讶,从远古时期的岩石绘画到今天的数字绘画,人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从没有停止过。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绘画是一种新兴的艺术,我们在使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能把艺术创作的根本丢弃了,这样才能有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认识到,仅仅靠数字的工具和手段并不能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要想使艺术作品发挥到极致,要想真正在数字艺术的殿堂中任意遨游,必须在将传统艺术的理论、规律与数字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数字绘画才能够正确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祥忠:《数字艺术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2]姜涛:《数字绘画艺术的发展理论初探》,《美术大观》,2008年第9期。

[3]王利敏、吴学夫:《数字化与现代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版。

[4]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张耕云:《数字绘画创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数字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篇6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