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实效性;化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89-02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大力提倡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上目标的实现都被寄予科学高效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但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负效率现象。
一、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影响
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及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知程度和驾驭能力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探究式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这种区别要求教师必须从教育观念上进行改变。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其教学行为有极大的影响,并且教学行为和教育观念又互相影响。
首先,要转变的是师生关系及对教育教学目的的认识。新课程的教学从本质上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过程,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将师生放于平等的位置,做好学生探究学习的引领者。
其次,要对探究式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认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的探究式课堂仅仅停留在表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表面热闹非凡,实质上是一种无序探究,教师没有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探究的效率几乎为零。真实高效的探究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之中,探究很大一部分都延伸到了课堂以外,探究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必须从探究内容的选择、教材的创新、教学环节的设计、学情班情的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落实等诸多方面着手才能实现真正的探究。
充足的准备不一定就能完成高效的课堂探究。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势必会有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学内容的问题,要解决这些突发事件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而强大的应变能力又基于深厚的知识储备。对化学科教师而言,首先要熟练掌握化学学科知识,具备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是高中化学老师最基本的素质。化学的学科特点还要求教师要随时了解化学学科的前沿知识,新的发现、新的结果等。其次,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综合学科,除专业知识外,化学教师应具有综合的知识网络,还要掌握一些与本学科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物理、生物知识等。一定的人文知识如化学史、科学人文等也必不可少。第三,能科学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要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吸取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新理论、新成果。用现代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二、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影响
探究式教学学生是主体,探究过程就是要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探究式教学效率的高低。
学生对探究式教学参与度较低的原因有:①探究的内容课本或者参考用书中已有结果,探究没有任何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探究的内容上下功夫,创新探究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②探究学习只是少数人的表演舞台,与我无关。探究内容要分析学生,针对不同的个体、班级、年级制定不同的探究内容,以便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我校化学学科同一年级使用的是相同的导学案,通过分析不同班级课堂探究的结果来看,普通班和重点班对同一探究内容的接受程度有很大的差别,有时甚至截然相反,同一探究内容重点班学生能够轻松解决而普通班学生往往感觉很难。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探究内容,不能整齐划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③化学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分散,老师讲解少会导致知识不系统,无法记忆和应用,导致不会解题。④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这类问题,我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就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学生一开始就从思想上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巨大优势,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关新课程下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的认识探究式教学方式。
三、教学课时对探究式教学的影响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探究式教学需要的教学时间比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时间更多,要在完成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很难。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反面来加以解决:①不必所有的内容均进行探究式教学,部分知识更适用于传统的讲授模式,例如基本的概念、元素化合物中物质的基本物理性质及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化学性质等。②不必一节课从头至尾进行探究,只要抓住核心的适合探究的知识点进行探究就足以达到探究的目的。③化学教材的设计在必修2和选修4(人教版)上有很多重复内容,可以进行一定的整合。
总之、探究式教学的高效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和学生是关键。除此之外还受教学时间、评价机制、教学资源、学校管理等因素影响,只有将诸多的影响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翟京华.探究式教学实效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12).
[2]陈安容.探究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3).
[3]赵研.高中化学探究学习中不同讨论方式开放程度及其实效性研究[J].化学教育,2010,(增刊Ⅱ).
[4]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任长松.探究式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2
论文摘要:《新的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出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更新观念,提高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任务驱动,进行合作探究;加强指导,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一、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初中教学中把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相应能力的教学方式称之为探究式教学。科学探究活动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二、探究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实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重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探究式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使学生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应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探究活动中,学生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些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生活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如在《动与静》的教学中,播放2008年春晚小品《公交协奏曲》片段。这是动与静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小品中笑星冯巩与乘务员站在车厢内风趣地谈论,车窗外是后退的树木与房屋。此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冯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现象进行识别,从而引发认识上的冲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
(三)任务驱动,进行合作探究
给学生下达任务,这个任务是为了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对学生具有实际的意义,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如在探究“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利用身边物品设计运动与静止现象进行探究。学生探究的欲望很强烈。有的学生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铅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分析文具盒相对于桌面、相对于课本的运动情况。有的学生推动铅笔盒,分析铅笔盒内的钢笔相对于桌面、相对于铅笔盒的运动情况,等等。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从而使学生突破认识上的障碍,得到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结论。
(四)加强指导,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教师角色就是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提出可能的因素(物体的体积、物体在液面下的体积、物体所处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等)与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采取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法,如在发声的扬声器上撒泡沫塑料,用乒乓球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等。还要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常用的其它的探究方法,如类比法、等效代替法、建立模型法等等。
总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每一节课上,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领会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并付诸实际行动。相信课程改革能屏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走出教育的误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塑造新世纪的栋梁之才创造科学的氛围。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探究式学习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种基本模式:
一、明确目标,自学探究
明确目标是指一节新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边读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当然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差异,提出的问题会各不相同。简单的能识记、理解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读就能够完成,而无法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尽力寻求答案。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
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春》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全班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李树”的顺序来安排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第八课《伟人细胞》时,学生第一遍自读,提出:贾里的伟人细胞表现在哪里?第二遍自读,提出:为什么贾里实现伟人的三次计划都失败了?第三遍自读,提出:贾里意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要想解决心中的疑问,就必须认真研究书上的知识,查阅相关的资料。而通过独立自学探究找到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知识运用的过程。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觉探究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包括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二是小组合作探究,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学生以讨论的形式,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要在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能够讲解清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讲解。如在教七年级语文《说真话、抒真情》写作课时,可采用如下合作探究方法,第一步:将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第二步:每组确定一名学生做记录人。第三步:小组集体讨论评改分配的作文,评改的内容包括作文是否说了真话,抒了真情,以及对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优点、不足提出修改意见。第四步: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评改情况。第五步:执笔人根据小组评改的意见写出二稿。第六步: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本次作文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
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的讨论回答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会相互模仿、带动、提高。学生在讨论中还会发生争论,不肯退让,这是正常的,是好现象。在合作探究中,除了实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外,学生还学会了认真观察,分析判断,模仿优点,并在模仿的基础上提高,最后完善为创新。通过讨论无法解决而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可以作为学生课后探究的课题,绝不能不了了之。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获得方法。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报纸、刊物、网络、社区调查、专业咨询等途径探究答案。在学习《大自然警号长鸣》学生了解了我国严峻的自然生态环境之后,根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实践,我们上了一节以“守护我们共有家园”为主题的活动课,其小组活动如下:
一组:对母亲河长江进行调查,该组学生对流经我县境内的长江段进行了调查,拍来了正在排放污水和大量生活垃圾堆放在江岸以及漂浮在江面的照片,并用中、英文书写了小论文。由两名学生用流利的英文宣读论文,并用屏幕打出中文字幕,其用英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环境保护不仅是中国人的事,而且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事”。
二组:利用自制课件展示校园环境建设情况,以及学校已经做出的各项环保宣传和同学们的环保行动。组织并收集同学们自制的图文并茂的环保宣传海报,对全班学生进行环保宣传。
三组:学生采访了环保局局长,并进行了录像。通过局长的讲话把八步区环境状况以及采取的环保举措介绍给同学。
四组:通过网络探究,搜索出中国环保网址大全。并向同学们推荐中国环保网,了解国内外最新环保动态;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通过网络超越时空的功能,带领同学们参观爱立信环保展览;通过网络的交互,在网上论坛中留言等。
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课题是本组经过讨论普遍关心而无法解决或是想进行实践检验的问题,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把自己探究的成果在活动课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仅是一次明理强化的过程,而且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模仿优点相互学习,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四、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路。
对于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其他同学可以对其进行评价。针对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也可自由地谈感受,谈新问题,或者对前边组的问题展开辩论,把问题深入。教师和学生要对各组打分,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总的说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内容,探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教师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的知识面亟待扩展,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这些只是在探究教学实施中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探究式学习才能逐步地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旭彤.换一种方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2]梁达雄.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思考与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34).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式教学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取知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出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亲身做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实验同探究式教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
1.多种形式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包括在课堂上教师操作演示、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学生演示等多种形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巧妙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演示实验。要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又通过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在逐步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多种类型的操作实验
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划分,学生操作实验可分为四类,即研究性、验证性、测定性和基本练习性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规律,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3.科技小制作、小实验
科技制作探究包括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教师要利用物理活动课和实践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遵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如实验室闲置器材、学生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等,设计和制作完成这类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实验。
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在观察总结科学家、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索实践和吸纳先进教育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它遵循着“问题—假设—设计—验证—总结—评价”这样一种程序。这一模式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可以分为:引入课题激发猜想->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总结->评估交流。为了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其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三、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为了深入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活动,主要侧重于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侧重于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评估、交流和拓展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进行力学密度探究式教学实验,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使学生经历“密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其一,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二,具体方法:归纳法、比值法、演绎法。主要教学过程为:(1)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2)借助已有认知,做出假设(教师学生互动)。(3)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纪录数据。(4)分析试验结果,形成结论。(5)进行组间交流,实施评估。(6)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上面对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分析,说明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好处总结如下:(1)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当前,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己成为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一堂物理课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教师做到巧设悬念,也就是如何引导、启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那么学生的探究精神便会油然而生。(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可随时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探究式式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必须树立“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相统一”的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师要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巩固。“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理应教育学生求真、生智、向善,使之形成完整的人格、健康的个性,这一切的形成就需要老师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情感的动力功能,使学生的心智活动加速运转并保持最佳的学习激情”。高职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将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乐于学习。
一、探究式教学理论
“师傅引进门,学艺在个人。”这是一句我国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
现代教育学的探究式教学法也体现了这个道理。探究式教学”理论是著名教育家杜威和施瓦布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知识,而且也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主张教学应当遵循设置疑难、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等步骤。它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探究,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充实。一位教育学家也说过“优秀的教师不是教学生什么是真理,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强调教学的探究性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而言得。探究式教学法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体,是一种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征
(一)和谐性。教和学的人际和谐,是教学系统一切和谐的基础;探究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置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获得知识,学习不再是一种对学生外在的强加的行为,而是学生们自觉的体验过程,因此,这一过程,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他们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是愉悦的。这样,原本填鸭式教学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教与学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
为教学系统处于和谐状态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最根本的一个理念是对教学功能的重新定位,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教学行为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对学生的学习反应有何区别;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创新性因素和开展创新性教与学的活动,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情意,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努力去营造最适合人才成长的一切教学情境,让学生们能最大限度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去思索,去创新。这一切,正是探究教学的独特之处。
(三)具有兼容性,探究教学不是中外教学理论的堆积,而是对各种优秀教学理论的消化吸收、独熔一体。这种兼容的特点既体现在探究式教学法论的提出,也体现在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解和应用。例如: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教学中的“三主”,即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探究教学法绝不是孤立的一个教学理论,它的产生,发展都需要博采众长,内涵众多的教学改革的
三、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探索
英国哲学家约翰?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间里自由自在的呼吸。”创设教学情境的最大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去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一步一步通过自我思考和探索获得结论。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的方法获得的学习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
1、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教学是语文思维活动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功霍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它给我们以启迪: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好设疑的时机,创设诱人深思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多边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创新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困此,好的设疑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度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唤起学生探究欲望的最佳选择。
2、设置形象情境。
知识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利用必要的材料主动获得。设置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环境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题学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环节设置“动”境,诱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究,从中获取新知识。其实质就是“形象情境”的创设。
四、探究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探究大致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方案、整合资料、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等几个要素,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涉及多侧面的复杂活动。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是否任何一个探究都一定要由学生独立完成,都一定要完整,即包括探究的各个要素,这就是一个探究的深度问题。怎样的深度是合适的,这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即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到桃子”到尺度,探究的深度要视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有关知识的要求程度,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学生一听就会、一看就知、无深度、无新意的内容调动不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样过难过深的内容会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地参与自我活动,探究式教学恰恰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用整个身体去活动、用全部心灵去体验;在活动中强化体验,在体验中促进活动。探究式教学时落实新课改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基本理念的具体落实,是培养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
参考文献:
[1]谢永.“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学文科,2007(11)
[2]黄安成.学案教学法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教学,2003(4)
[3]张熊飞.诱思探究——发展素质的教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4]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徐咏慧.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6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求真、求实品质,无论从事科学研究还是日常工作学习,都需要有质疑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只有在质疑精神的感召下,学生才会产生探究事物真相的动力。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比较强烈,为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初,教师要注意设疑,抛砖引玉,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教师提出“为什么最后母亲遵从小孩子的意见,不走大路而走小路?”,学生的讨论从老人的忍让品质,上升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使问题在讨论探究中更接近于文本意旨。更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讨论中结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自己日常关爱的点点滴滴,现身说法,进而更深切地理解了老人对孩子无私的爱。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出问题,例如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作者说,他背上与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意旨就是歌颂母爱这么简单吗?爱应该是双向的,孩子对长辈的爱感到特别温暖,作为晚辈,应该如何知恩、感恩、报恩?”等,学生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逐渐进入了课文的情感世界,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这个中心,真正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把课堂学习时间更多的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特别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提问模式,开展学生相互之间的提问、交流与探究活动。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可以在小组内探究解决。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藤野先生认真教学,关心自己的学生,批改学生作业,这本是教师份内的事情,为什么受到了鲁迅先生如此的怀念与尊重?”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得到更深刻的理解,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关心,虽然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但是在日本军国主义歧视中国人的大背景下,他毅然抛弃了民族偏见,致力于医学的传播,这是怎样的国际视野与世界怀啊。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才会有更多机会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实现与文本的更深层次对话。
三、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学生必须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例子,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可以不和传统教学一样,出示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与学生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同学们我们如何学习这篇课文呢?”有的学生说要整体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通过工具书查询理解词义或者通过课文语境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说,以前我们学过有关母亲的很多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想了解一下作者笔下的母亲与其它文章中的母亲有何不同;有的学生说,通过阅读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母亲这一人物的,写了哪些事件,各体现了母亲的哪些品质与性格特征。学生根据自身对文本的理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目标要求,接下来,学生根据自主拟定的学习目标,自主阅读,完成各项任务。其实,教师与学生一起制订学习目标的过程,无形中渗透了学习课文的方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加强学法渗透。例如根据散文的特点确定散文文学体裁的阅读方法;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在学习论说文时,让学生根据论说文的特点,找出论点、论据、论证,在掌握论证方法的基础上,在学习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掌握阅读方法,进而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