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方案篇1

总体目标

在巩固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使我乡食品安全各环节特别是学校食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基本建立,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确保如期实现县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

整顿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责任部门:乡农技站,乡畜牧站)。

1、工作目标

配合县农业局,县畜牧局进行农产品质量的抽查检验,蔬菜农药残留、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达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协调合作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工作进一步推进,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

2、主要任务

(1)加强蔬菜、畜禽产品中农兽药和禁用药物残留检测,确保不发生因此而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加强饲料质量安全检测,饲料及畜禽产品养殖环节违法添加使用瘦肉精等案件的查处率达到100%。

(3)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实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行为。

3、主要措施

(1)开展种植业、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生猪“瘦肉精”和饲料非法添加剂等突出问题。

(2)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能力。

(二)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整顿(责任部门:乡食品安全办公室)

1、工作目标

配合县工商局进一步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溯源制度,食品零售户98%以上要保留可追溯的进货票据,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食品市场秩序。

2、主要任务及措施

(1)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依法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规范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

(2)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食品经营违法行为,维护食品经营正常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索票等制度,履行进货查验和记录义务。

(三)加强餐饮消费环节整顿(责任部门:各村委会、教育辅导站)

1、工作目标

继续加大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强化许可与日常监管,食堂许可证持证率达100%。重点强化对学校食堂等重点餐饮单位的监督,加大高风险食品和餐饮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监督力度,严格督促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原料进货索证索票率达100%,餐饮具消毒检测合格率达95%以上。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率达100%。

2、主要任务

(1)贯彻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开展专项整治和检查,落实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等制度。

(2)加强农村家庭自办群众性宴席的申报、登记、备案的督促、检查工作。

(3)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确保餐饮服务环节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率达到100%。

3、主要措施

(1)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从严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等违法行为。

(2)开展学校食堂等集体食堂专项检查,督促集体食堂完善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制度,加大餐饮具消毒专项整治。

(3)建立健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农牧区集体群宴安全监管运行机制,引导举办农牧区家庭群宴的户主和承办农牧区家庭群宴烹饪的流动厨师完善内部管理,建立符合餐饮安全要求的自律标准;建立应急监测、报告和预警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牧区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能力。通过督促、检查,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备案率达95%以上。

(4)进一步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完善食物中毒信息快速通报制度和事故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有效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责任单位:乡食品安全办公室)

1、工作目标

在全乡树立一批食品安全示范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正面引导。

2、主要任务和措施

按照“抓整治、严管理、促规范、建示范”的原则,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村、示范单位、示范店等创建活动。

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责任。各村、各单位要把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整顿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措施、目标、时限和责任,确保年底前完成各项整顿任务。

(二)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防范化解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各村、各单位要认真研究整顿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监管空白和死角。

(三)及时准确进行信息收集上报。要确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将整顿期间的重要工作进展、成效等随时以文字形式上报乡食品安全办公室。

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方案篇2

Abstract:Thedifficultyandinsecurityofdrinkingwaterof15.5millionpeopleofLongdeCountyissolved,andthesafetyofdrinkingwaterinruralareashasreached92.8%.However,insecurityofdrinkingwaterofpartsofthemasseshastobecompletelyresolved.

关键词:隆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Keywords:LongdeCounty;ruraldrinkingwater;safety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V6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106-02

1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基本情况

隆德县地处宁夏最南部、六盘山西麓,地势东高西低。全县地貌类型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不完整,有很多的沟壑纵横,在全区范围内的各个县中海拔非常高、气温非常低、人口密度非常大、地形非常复杂和水资源不足的县。全县总面积985km2,辖3镇10乡1个街道办事处,118个行政村,人口18.6万人,农业人口17.1万人。多年平均降水量502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工程型缺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并存,2000年底,有16.71万群众的饮水存在不安全问题,占农村人口的97.7%。

隆德县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9处,其中“解困”项目19处,饮水安全工程14处,自来水入户改造6处,累计完成投资876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277万元,群众自筹2486万元),设计日供水总量8581m3,解决了全县15.5万人的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13个乡镇118个行政村602个自然村通上了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2.8%。

2示范县建设成果

2.1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通过示范县建设,隆德县累计解决了15.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全县人口的92.8%(其中,集中供水工程解决15.02万人,分散式饮水解决0.48万人),全县成立专业化管理所3个,代管站9个,建设水质化验室1座,农村供水配件销售部13个,安装自动化管理系统12套(台),聘请村级管理员86人。初步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农村饮水水源和管网互补互通的统一调度体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供水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卫生安全的农村供水水质监测检验体系、较为完善的农村供水管理社会化服务体系,快捷高效的农村饮水安全重大事故应急保障体系等5大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2.2工程建设标准得到较大提升充分利用示范县建设的有利时机,高标准建设新工程,大规模改造旧工程,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在新工程建设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信息化系统、联户水表井、锁闭阀等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渝河南部等3处“千吨万人”工程全部实现了网上水压、水量、水质的自动检测和调控,对旧工程实施“百村千户”改造,姚套等15处旧工程焕发新颜。优化、并网、联通了流域、区域、工程的供水管网,使供水保证率加上了“双保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建设了大水沟、温堡等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服务大厅,实行集中收费,这些基础设施的大完善成就了隆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方式的“新革命”,工程建设标准得到较大提升。

2.3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对已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改和完善,新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修理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工程、资金、人员的管理作了更加详细明确的规定。从专管、代管、自管到“县管理总站+水管单位+村级服务体”的立体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符合隆德县实际。采取县外观摩、县内交流、岗位轮换、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对一线从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各管理单位结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验收要求,收集整理完善资料,加强水费征管,及时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3主要做法和措施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工程类型、规模和标准。进行工程建设时遵守“东水西用,南水北调,天上水就地利用”的思路,在用水方面采取“高水高用,低水低用,自流为主,扬水为辅”的方法,使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东部紧邻六盘山,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质也不差,但是却缺少健全的饮水工程设施,主要是通过兴建饮水工程的方法解决工程型缺水;中部黄土丘陵区,水资源不足,主要通过引水工程解决资源型缺水;渝河河谷川道区,水污染严重,苦咸水、高氟水多,主要通过远距离调水解决水质型缺水。而且在我们综合分析了全县水资源状况以及人口分布特点等因素之后认为,在工程布局上以大水沟、渝河南部、黄家峡等三座“千吨万人”饮水安全工程为骨架,结合其他饮水工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供水网络体系,使水资源及工程能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统一调度。

3.2严把关口,确保质量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示范性强”的“三高一强”工程建设目标,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一是严格建设程序。每项工程都要严格执行“四制”,即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同时,还按照批复要求,对工程建设实行了项目公示制、规划建卡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专门的项目建设办公室,每个相关的负责人都要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真正的将各个管理责任落实;二是严格质量标准。制定了《隆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从工程建设的内容、形式以及标准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定换和要求,人人都念一本经;三是严把“五道关口”,具体是指采购原材料及主要设备、选择施工队伍、质量监督、验收和资金拨付这五个关口;四是推行“三个参与”,具体是指工程管理单位和用水户参与工程规划、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的制定。这些措施的执行,有力的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

3.3科学管理,健全体制根据饮水安全工程涉及到很多的方面,范围比较广,战线比较长,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这样,我要想使工程更长时间的创造效益,保证工程永续利就要十分重视工程运行管理,具体要做到以下五点:

①是从完善管理制度入手,推行规范化管理。在实施好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时,积极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工作,完善、制定并出台了《隆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定期检查养护制度》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在这些规章制度中都明确的规定了工程管理、改扩建、水源保护、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管理单位在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各种特点的情况下,建立了工程管理日志、工程管理卡和运行管理台帐,细分到每村每户详细的线路布置图,所有这些都采用电子文档管理的方式,实现了每个村组入户图、效益表、水费收缴管理卡、台账、供水合同的统一,做到了建管并举,保证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效益的长效发挥。②是从水费征管入手,确保经费投入。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后期管理是保证,资金投入是关键。我们坚持“多用多交,少用少交”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群众接受的用水收费办法。采取“抄表到户,按方计费”的方式。关于用户水费的计算方式,采取的是定量和计量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即每个用户一个月最少要收两方水的基础水价,多余两方的情况,根据实际用水量来计算,核定自流工程水价是1方水1.51元,扬水工程水价是1方水2.66元。建立水费台账,设立专门的水费存储银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其中1/5用作大修理基金由水务局管理,专户存储,全县统筹使用,13/20是用作工程管理和维护,3/20给村级管理员发薪水。收费情况要按时的公告于群众,让群众都能够对其进行监督。③是从水质检验入手,确保安全饮水。水务局专门建立了农村饮水中心化验室,根据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查水的浊度、色度、嗅和味、pH值、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等,并委托县疾控中心在枯水和丰水期对个工程水质进行专门检测,确保水质安全。同时,水务局联合县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在水源地建立了保护区,设立了保护性标志加强水源保护,定期巡视检查,保障水源安全。④是从完善管理体制入手,确保工程长效运行。根据隆德县群众居住分散,线路长,管理困难的特点,我们认为实行群管和专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供水工程涉及的人群是比较集中的,跨乡村的,可以设置专门的供水管理所,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如果供水工程所涉及的区域不大,可以将管理的任务交给附近的水管所按行政区划分片承包管理;如果饮水工程仅涉及某个村或者是某个村民小组,可以选择一事一议,由村集体管理,也可以交给某个有能力、乐于为群众服务的人来管理。在每个用水村根据区域大小、供水规模,用水状况,通过群众选举的方式确定村级管理员协助管理单位管理本区域或本村用水,县水务局成立了农村供水管理总站,对各管理所(站)的管理状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形成了“县管理站、水管所和村管理员”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并向用水户公布维修及监督电话,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限时服务。⑤是从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入手,确保饮水安全。制定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应急预案,并分解到每个运行的单项工程中,对因干旱、自然因素等造成的缺水、停水、水质污染和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确保饮水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4困难和问题

①隆德县属全国贫困县,地方财政非常困难,加之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地方配套和群众筹资投劳难以全部落实。②全县39处饮水安全工程除黄家峡建有净化水厂外,其余工程无净化水厂,或水质处理设施简单,存在水质安全隐患。③由于点多、面广、线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难度大,管理费用高,自动化程度低,还不能实现“以水养水”。

5建议

①请上级部门在饮水解困项目改造、水质处理、自动化管理等方面继续支持隆德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彻底解决剩余人口的不安全问题,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为工程的长效运行打好基础。②支持隆德县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与城市供水的同源、同网、同质。③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和推广,应及时考虑农村自来水排水工程的建设。

总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造福后代,泽被子孙的的德政工程,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建设是我们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民生工程的具体行动和体现,是我们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初步探索和尝试。但我们深知,受资金和经济条件限制隆德县的工程建设标准还较低,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还有一部分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改善民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还有更多工作去做,我们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真抓实干、努力拼搏,为切实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能力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牛起虎.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J].山西水利,2010,26(4):6-8.

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方案篇3

第二条各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所辖行政区域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市、县(市)区水务部门负责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工程的管理;各市、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卫生监测和卫生监督管理。

建设、卫生、国土、水务、交通、林业、农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要加强对辖区内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行业指导、监督和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供水站和人员的资质管理,组织业务和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从业资格注册制度,实行行业准入控制和规范化管理。

第四条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由各县(市)区政府组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务、规划、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饮用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情况等提出保护区范围划定方案,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五条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标志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绘制辖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布图。参照环境保护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实行单井保护,界桩每30~50米设置1个,宣传牌、警示牌原则上每个水源地设置一块;水源井必须建设泵房、管理房,院内路面进行硬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由地方政府责成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

第六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已建成的小作坊、养殖户等建设项目及厕所、畜禽圈等,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布局规划,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逐步进行搬迁。

第七条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在准保护区内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湿地、水源涵养林等生态保护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饮用水水体,确保饮用水安全。

第八条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限制和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第九条各供水管理站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格避免污染物进入,定时消毒,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十条各供水管理站设立供水专管员,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系统档案。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环境管理状况(水源地管理及管理制度制定情况;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状况、面积;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起始时间等)、水源地水文地质状况(包括机井状况、建井时间、抽水量及供水情况、静水位、水质、供水人口),地理坐标测量、污染源分布状况(水源地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状况以及排放情况;养殖数量、种类、饲养畜禽量;水源地及周边工业污染源的排污情况、排污量;水源地及周边生活人口及排污情况等)。

第十一条供水管理站要会同卫生防疫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和监测信息公布制度。

第十二条各市、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环境监察、监测相关规定,依法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情况进行环境管理。

第十三条供水管理站要建立饮用水源地的定期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可通过拨打当地水务或者“12345”、“12369”举报电话等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各县(市)区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制定农村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预防和控制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方案篇4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对策研究

Abstract:ThroughtoanalyzestheJiangsuprovinceGanyuCountydrinkingwaterenvironmentpresentsituation,typesandcharacteristics,explainunderstandsGanyuCountydrinkingwaterproblems.Andproposed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GanyuCountydrinkingwatersourcepollutioncountermeasuresandmeasures,tostrengthenthedrinkingwatersourceenvironmentalprotectionhas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

Keywords:drinkingwatersources;situation;countermeasureresearch

中图分类号:D922.68

引言

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水质环境安全受到威胁。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近年来江苏省赣榆县全面开展了以保护群众饮用水安全为目标赣榆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普查工作,基本摸清全县城镇和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通过全面分析当前赣榆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类型及特点,提出加强赣榆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为保障赣榆县饮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赣榆县饮用水水源地现状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与苏北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5′39″-119°18′7″,北纬34°41′30″-35°7′39″。东临黄海,西与山东临沂接壤,北与日照、莒南县相邻,南隔新沭河与连云港市区和东海县为邻,辖18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424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427.27km2,总人口108.18万人。因为地处沂沭泗流域的最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易旱易涝,易遭台风大潮袭击,防汛抗旱形势一直十分严峻。

赣榆县水系属淮河流域滨海诸小河水系。境内河流多源自西、北部山区,东流直接入海。现有大小河流18条,其中,跨境排洪河4条,运河1条,排涝河13条。主要河流有绣针河、龙王河、兴庄河、青口河、朱稽河、范河、通榆运河、新沭河等。境内有大小水库103座,其中石梁河水库为江苏省最大人工水库,总库容5.85亿立方米;小塔山水库总库容2.82亿立方米,是赣榆县城及沿途镇村饮用水源。

赣榆县多年平均降水径流深275.5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3.955亿立方米,实际可用的径流量3.59亿立方米,过境客水总量2.58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总储量2.94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1.85亿立方米,其中淡水允许开采量1.30亿立方米,东线调水工程每年引用江淮水1.0亿立方米。

赣榆县青口镇、宋庄镇、塔山镇、赣马镇、金山镇、海头镇饮用水源取自小塔山水库,柘汪镇饮用水源取自姜斗沟水库,墩尚镇、罗阳镇饮用水源取自新沭河,其他镇级饮用水源地为地下水,除罗阳镇东关村饮用水源地为新沭河外,其余各村级饮用水源地主要为地下水。

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评估

2.1环境禀赋评估

目前,小塔山水库是赣榆县城及沿途镇村饮用水源,其中赣榆县城区供水主要由自来水公司负责。从2011年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我县饮用水源小塔山水库水质较好,供水水质良好。小塔山水库是赣榆县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为湖库型水源地,经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9]2号)批复,划分一、二级保护区,有饮用水水源地标志,水源地周围环境较好,每年开展常规水质监测,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乡镇(含农村)饮用水源地未划分保护区,受监测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乡镇(含农村)还未全面开展水质常规监测工作;环境管理情况薄弱,没有设置规范的饮用水水源地标志设施,通过调查监测,镇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和地下水Ⅲ类标准。

2.2污染状况评估

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暂时没有污染源,小塔山水库水源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境外上游山东省莒南县、临沭县客水污染、补给水水质和汇水区内农业面源污染。

小塔山水库周边工业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距离水库较远,多在二级保护区之外;二是工业源多在水库取水口下游,对水库基本不构成污染;三是工业行业多为柳编、工艺、服装加工等不用水或极少用水行业,生产过程基本无废水排放。四是不存在居民及生活污染,无排污口,无网箱养殖,水源地主要问题是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干旱季节易出现供水量不足。从2011年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赣榆县小塔山水库水质尚好,指标均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标准。全年水源地没有发生污染事故。

乡镇和村级饮用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受县内工业污染影响较小。

2.3环境监管评估

赣榆县对县级饮用水源地的监管力度较大,划分了一、二级保护区,设立了取水口规范表识,采取了一系列专项措施整治活动,确保水质安全。小塔山水库水源地周边暂时没有污染源,赣榆县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了饮用水源水污染应急预案,且经过专家评审,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成立了环境污染事故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组,配置了现场监测处理有毒有害物质器材装备。近三年来饮用水源地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县城区备用水源为朱稽河。

农村水源地环境管理薄弱,对水源地的监管不到位,调查前乡镇、农村均未划分饮用水保护区,未开展水质常规监测,但总体来看,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不存在工业污染源排污,水源地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因此下一步监管中要尤其注意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上污染源,并要强化环境监管,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应急处理能力。

2.4环境风险评估

赣榆县对各饮用水源地加强监管,进行定期监测,坚决查处违法排污影响水源安全的污染行为。现存的环境风险主要为农业面源和上游客水污染,小塔山水库水厂取水口建成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质变化。

赣榆县乡镇(含农村)大多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未划分,无标志标牌或标志标牌不规范。赣榆县属于农业大县,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要进一步加强水源地的水生态修复能力和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要加强预案的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5综合评估

综合环境水源地环境禀赋、污染状况、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各指标的评估结论,目前赣榆县环境禀赋、环境风险是制约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且,部分地区饮用水源地内的居民生活源污染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3强化赣榆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对策

3.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宣传和科普教育,在群众中营造一个学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知识、宣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政策、贯彻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的热烈气氛[3]。

3.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特别是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研究与试点,探索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抓紧研究制订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3.3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

以镇、村饮用水源地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对镇、村的饮用水源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对水源地开展水质常规监测,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环境监管,保护区内禁止新增污染源,建立健全应急处理能力。

3.4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控预警

制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案,确定采样点位、采样时间、监测项目和频次,充分考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与保护的基本要求,监测频次、监测因子统一和规范化,提高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和实时监测的能力。着重开展好每年一次或多次的例行监测,特殊情况下要增加监测频次,在监测过程中要严格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比性。为饮用水水源的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5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解决管理盲区问题。根据目前水源保护管理现状,由县政府牵头,从各个部门单位组织人员组成水源保护管理小组,开展经常性巡查,着力解决一些单个职能部门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积极规避多头管理却最终无人管理的现象发生,有效解决人民群众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二是要建立联动机制,真正发挥管理部门作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格局。三是完善应急处理处置方案,形成应对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处置能力。主要包括:建设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系统,保障系统有效运行;增强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制定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等。

3.6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政策

研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域生态补偿政策、饮用水水源保护信贷政策和“以奖促治”政策等方面,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和财政的扶持力度。围绕饮用水水源地规划与管理、水质保护与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处理、水生态监测监控、事故预警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现实需求,结合已有的工作基础,针对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批科技支持项目研究,为水源地保护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方案篇5

为了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20*]4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1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1、组织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由县水利、建设部门牵头,会同县发改、环保、国土、卫生等部门在20*年底以前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明确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深化落实各专项规划。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的要求》,编制和完善各项专项规划。由县建设局牵头编制完善城乡给排水规划,综合布局城乡给排水系统,统筹安排供水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供水管网。由县环保局牵头编制完善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界定保护区域。县卫生局要做好相关规划的卫生学评价及水质卫生监督监测方案。编制实施各种涉水规划,必须坚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摆在第一位,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综合防治,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

1、认真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县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办法》有关规定,落实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把好建设项目审批关,禁止对水源有污染的项目和设施进入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环评法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县环保局要定期开展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整治或拆除;对违法违规经营的项目如码头、饭店等,要责令立即停止经营并限期纠正。

2、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县环保局要全面推进富春江、分水江以及主要水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不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坚决予以关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严防城乡饮用水有机污染,饮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设生产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产品的项目,现有的相关企业要限期关停搬迁。

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县农业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认真做好禁养区的畜禽禁养工作,20*年前完成猪存栏数300头、牛3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的治理任务。对养殖大户实施规范管理,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集中治理,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养殖小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加快形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处理好农村生活污水。加快实施种植业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工程,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施水产养殖证制度,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施肥养鱼和投饲养鱼、养鸭。县水利局要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强农村小流域治理。

4、加强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县建设局要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对全县集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的指导,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垃圾收集处置网络。

三、城乡统筹,加快供水工程和设施建设

1、继续提高集中式供水水厂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综合利用水库、供水水库建设和已建水库的供水配套,发挥水库在城镇供水中的积极作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集中式供水水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增强集中供水的稳定性。加强制水工艺改造,提高常规处理能效,推广深度处理技术,提高供水水质。凡饮用水水质不符合标准的集中供水水厂,应当提出强制性技术措施,制订技术改造规划,采用先进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

2、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以城带乡扩大农村受益范围。县建设局要制订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给排水规划,结合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督促指导乡镇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盖面。城镇集中供水水厂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供水半径,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将自来水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村。

3、加快建设农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对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不能覆盖的山区乡镇和山区村,县建设局要会同县水利局和有关乡镇(街道),结合“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生态村建设和改水改厕工作,加快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落实各项净水措施,确保供水水质。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单个或多个山区乡村,要加快建设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净水和消毒设施,建成一批独立的供水体系,并尽可能做到互联互通。

四、加强监管,确保城乡饮用水水质安全

1、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指定专人负责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对本辖区内的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并积极做好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指导督促和协调工作。

2、切实加强水源水质的监测。县水利局要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管理的要求,对全县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县环保局要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要求,优化监测站网设置,加强对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并建立定期报告和水质公告制度。

3、严格实施制水的全过程规范管理。县建设局要加强对取得供水许可的城镇和区域集中供水水厂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供水经营单位建立以水质保障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落实保障水质的各项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

4、加强供水水质的卫生监督。县卫生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格实施对集中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卫生许可,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定期抽检。对城乡饮用水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自备取水的企业和学校等单位要严格按规范对自备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五、健全机制,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1、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各种节水设备和节水产品,强化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2、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和高耗水行业差别水价政策。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适时提高征收标准,尽快将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资源费调整到高于供水价格。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运行。

六、完善制度,加强储备体系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建设

1、加强城乡饮用水储备体系建设。由县水利局负责,建立全县水资源和饮用水战略储备体系。选择部分水库作为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并制订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网调度方案。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备用水源。

2、进一步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要根据县城生活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好应急措施。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完善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水域周边的化工、医药等重点污染企业以及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贮存的企业要严格防范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并制订专门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把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供水单位应当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污染隐患情况,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原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不足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请县人民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七、加强领导,建立完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体系

1、建立组织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对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建设、发改、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卫生、国土、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我县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方案篇6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导,坚持城乡饮用水同质标准,落实县级统管责任,全面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规模化供水,全力推进我县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为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提供坚实基础和底线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xx年,努力构建起以城市供水县域网为主、乡镇局域供水网为辅、村级供水站为补充的三级供水网,基本建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农民饮用水体系,完成涉及农村15.58万人的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任务,农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5%,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5%,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达到90%,全面建立健全农民饮用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

(三)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结合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立足我县地形地貌和供水条件,因地制宜,典型引路,精准施策,分类推进。

2.充分延伸,城乡同质。坚持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规模化供水,最大限度延伸城市供水管网,最小限度保留村级供水站,防止低标准重复建设,实现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同质、同标、同服务。

3.县级统管,依规管理。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全面落实县级统管责任,推行标准化管理,严格水源保护,严肃水质监管,严控用水定额。

4.节水为先,两手发力。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有偿用水,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两手”作用,构建多元化的农民饮用水资金投入格局。

二、建设目标

通过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逐步撤掉148座村级供水站,提标153座村级供水站,实现优质供水,着力构建城乡同质共享的一体化、规模化供水新格局。到20xx年,全县村级供水站供水人口减少2.3万人,村级供水站数量从301座减少到153座。

三、主要任务

以水质和水量达标为出发点,以建设和管理提标为着力点,以建立健全运行管护机制为突破点,重点扩大城市水厂、乡镇水厂对农村人口的供水覆盖,减少村级供水站数量和供水人口,并加强村级供水站提标改造,完善净化和消毒设施,受益人口15.58万人。

(一)联网扩面,延伸城市供水管网

实施城市水厂管网延伸工程,撤并村级供水站32座,涉及长街镇、茶院乡、一市镇、越溪乡、前童镇、黄坛镇、深甽镇、跃龙街道等8个乡镇(街道),受益人口1.67万人。

(二)以大带小,扩建乡镇自来水厂

实施xx镇水厂扩建工程,通过进一步改进治水工艺、延伸供水管网,扩大供水规模,撤并村级供水站10座,涉及xx镇10个自然村,受益人口0.63万人。

(三)合理兼并,新建联村供水站

新建标准化联村供水站55座,撤并村级供水站161座,受益人口7.37万人。

(四)规范提升,改造村级供水站

对村级供水站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以标准化创建工作为抓手,将全县未列入撤并范围的98座村级供水站进行标准化创建,提升改造水源,加快过滤、消毒设施联动改造和设备现代化升级,实现村级供水站标准化管理全覆盖,受益人口5.9万人。

(五)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管护机制

1.落实县级统管责任,建立健全农民饮用水长效运行管护机制。以县级统管为方向,乡镇(街道)或片区为基本单元,推行“以大带小”“以点带片”“分片统筹”等管护模式,对全县村级供水站实行统一专业化管护。全面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水质监测评价“三同时”制度,进一步优化农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开展农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规范化建设,保护区(范围)的边界要设立地理界标、警示标志或宣传牌,将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和村民应承担的保护责任纳入村规民约。全面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创建,努力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在线监测监控,推进水厂、管网信息化管理。至20xx年6月底,全面建立健全农民饮用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

2.建立水质自检、监测和监督体系。加强对农民饮用水工程供水水质的检测和监测工作,优化检测和监测指标、频率。

3.实行农民饮用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将我县村级供水站全部列入标准化创建范围,完善村级供水站制度体系,落实“两册一表”及维修养护职责。开发农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平台,实现工程基本信息查询、管理目标责任确定、运维实时监控、安全隐患处置、教育培训制度落实和监督考核等全过程控制和网络化管理,打造“线上实时控制和线下实地检查”相结合的工程管理新模式。

4.建立用水缴费制度。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推行分类水价、阶梯水价制度。逐步建立水费收缴制度,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探索人均用水定额内免费、超过部分收费等适合我县实际的用水缴费制度。加强宣传报道,树立有偿用水、节约用水的理念,营造全民节水氛围。

5.建立农民饮用水应急机制。针对农民饮用水工程面广点多、风险点多、突发事件概率较大的情况,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乡镇(街道)负责编制本地区农民饮用水供水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乡镇(街道)对本辖区农民饮用水安全负总责。县政府成立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级有关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组成,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

(二)强化部门协作

县级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县财政局负责筹措落实补助资金并做好绩效管理。县水利局负责指导乡镇(街道)水厂、村级供水工程的建设和长效管护工作;负责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督促乡镇(街道)按规定及时组织相关验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县卫生健康局负责指导农村供水工程的卫生学评价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测,指导和监督乡镇(街道)做好水质检测工作,发生供水安全突发事件时,根据需要确定饮用水水质监测方案并提供消毒等临时应急性措施。县综合执法局负责指导城市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负责指导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及相关环境管理工作,督促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县水务集团负责实施城市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建设与长效管护工作,负责农民饮用水县级统管工作,负责农村供水工程的制水(包括泵站、净化、消毒等)、水质检测、净化及消毒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发改、自然资源规划、交通、农业农村、供电等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要素保障,按规定落实用地、用电、税收、审批等优惠政策,切实支持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

各乡镇(街道)负责辖区内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项目的申报和建设;落实镇、村两级供水站专管人员,负责水费收缴、水源地保护及巡查、村内管网排污及维修养护等日常管护工作;负责制定并落实本区域农民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

(三)强化资金投入

城市水厂管网延伸按现行资金筹措方式执行。乡镇(街道)水厂、村级供水站提升改造由市、县两级财政进行补助。同时,针对水费收入低于工程运行成本的现状,县级财政对村级供水站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进行补助。农民饮用水提升工程建设和管护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强化绩效考评,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具体补助办法另行制定。

(四)强化监督考核

把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作为当前重大民生实事,摆在突出位置,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从组织领导、工作制度、人员安排、经费落实、计划完成、项目实施和验收、长效管理等方面对乡镇(街道)进行综合考核,并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乡镇(街道)实绩以及下一年度县级财政补助额度的重要内容。各乡镇(街道)要按照考核要求,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年度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按照规定要求和时间节点完成建设和管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