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45-02

1行政事业单位特点

企业单位是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社会提品与服务,创造社会财富与价值。

行政单位是国家依法而设立并享有行政权力、担负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权力机构。事业单位是指以公益服务和政府职能为主要宗旨的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并参与社会事物的管理。

由以上定义可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公司相比,其主要不同点在于:

首先,社会存在目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在于服务社会大众和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而公司企业的目的在于通过立足市场,以提供服务与商品为工具而获得高额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中,可以分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它们重点考虑的在于资金的安全性、专项资金能否顺利到位和预算制度的执行等情况,而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与使用成本则思虑不周。

最后,组织架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有一套非常严格组织架构,大体分为行政部门、纪检监察、党务部门等,而公司一般则由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等部门构成。

综上可以得出,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公司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较为显著的差别,所以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与管理中,生搬硬套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相关机制是行不通的,应该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情形合理规划与安排。

2行政事业单位执行财务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领导认为财务部门是“自家银行”,会计人员只不过是自家的“看钱人员”,致使财务会计监督付于形式,对单位业务开展及重大事件无决策话语权,对单位的决策过程和结果无“参政议政”。其结果就是财政部门预算控制变成单位内控,认为只需要做好部门预算就无需财政内部管理。出现这样重大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单位某些领导对建立健全监督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到位,监管部门不给力,部分工作人员态度认识肤浅,抱着走过场的侥幸心理。

2.2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制订的制度形同虚设,一些内审机制根本无法发挥监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岗位设置不合理。许多岗位由同一或几个人兼管,兼岗现象频现。而在我国出台的《会计法》中有明文规定: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离。然而现实中,受低成本、编制名额、人才短缺等原因的影响,单位会允许一些不相容职务的人员兼岗,违反相关规定,为工作开展埋下隐患,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第二,权限不明,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不正规审批制度的存在,认为“一支笔”审批满足财务控制要求,领导话语最当家,其不知这种用经验代替内部控制的做法使单位部分人员职责尚失,财务管控懈怠,造成腐败。第三,财务内控流程体系不

规范。

2.3基础工作薄弱

有效地财务内部控制需要拥有健全的机制、高素质的员工和坚实的基础。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从这三个方面来看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还较为薄弱。第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无单独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大都依据往年惯例,随意性较大。第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扎实。例如:年季月等预算资金的使用规划性不强或无规划性,收支管理、财务管理和印鉴保管松懈。第三,会计核算不规范。一些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应该记账的未出现,而没有发生会计事项的却出现。另外对某些原始凭证的管理同样存在着不科学、不严谨。例如在发票管理上,有的只有单位领导签字,而没有验收人署名。财务账务核算的处理方式不规范性也很多,还有一些掩盖收益的记账手段存在,使得总核算中单位的财务状况反映不准确。

3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3.1明确责任,增强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若都有较高的素质,就可保证内部控制的有序实施。因此,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质量。工作人员除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之外,还需要非常高的职业道德,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再造。单位领导在单位内部控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要明确,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带头执行,这也是《会计法》与《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所要求的。此外,全体工作人员需要明白,实施内控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但其业务需要各个部门协调与配合,是有效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前提。

3.2完善内部审计

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制,在相互牵制与监督的原则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首先,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观念,最大程度地提高审计效率。会计工作中最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谨慎性原则。然而谨慎不同于保守、固步自封,而是要和业务部门密切协调与配合,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以风险防范与提高效率为出发点,勇于打破旧有的规章,使内控制度成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其次,建立考评体系,明确考评标准,奖罚有根有据。一项制度的推行如果无考核考评、奖励与惩罚作为导向,其设立与推广也就无意义,财务内部控制也同样如此。所以需要加强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构成部门间进行纵横向比较,客观公正地给予工作上的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只有做到客观标准才能有效鼓励参与推行内控制度的有关部门和员工。

3.3增强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好与差是由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弱所决定的,所以有必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系统的控制效应。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增强基础会计工作的前提,是会计操作中的根据,同时也可预防随意性管理的发生;会计基础工作必须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作为其辅助,这不仅会使得会计工作朝规范化方向前进,还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这是因为它可以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精确地进行会计预算;还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如建立一个在岗位间能相互监督、牵制和制约的会计岗位,这样可有效地预防错误,使会计控制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艳颖,李秋霞.浅谈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集体经济,2001,1(22).

[2]左莲梅.积极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J].政府法制,2011,(21).

[3]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S].2011,11(10).

[4]张庆龙.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要素框架的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2,(4).

[5]金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建议[J].科学之友,2008,12.

[6]曾尚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8,5.

[7]罗公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齐鲁珠坛,2002,4.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篇2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提升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加强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保证财务管理更好的发挥管理作用,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更加充分有效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面临现阶段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大多数都属于公益性质的,因此单位的管理者对于资金缺乏敏感度,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的管理者认为,事业单位不是为了盈利,即使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没有必要。因此,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非常的不健全,很多单位根本就没有设置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当今社会事业单位面临的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较低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很好地保证事业单位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由于管理者对于内部制度缺乏重视,使的单位下面的财务人员也缺乏遵守制度的积极性,很多的财务人员在开展财务活动的过程中专门钻制度的漏洞,从事一些违反事业单位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行为,降低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执行力差

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根本不重视,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充分的执行内控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在事业单位发挥其自身作用。事业单位是特殊的企业,它的经营与发展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使得财务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长期在没有竞争压力的环境下,因此根本就没有竞争意识,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长期安逸的工作环境使得工作人员缺乏进取心,对新领域的学习非常少,因此他们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根本就认识不到他的重要性,因此也就不会积极的执行。

(三)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都缺乏按一定的危机意识,所有的员工长期在安逸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因此对于内控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人员认为财务管理根本就没有必要,更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因此,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针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问题进行必要的监管措施,很多内部制度到底有没有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都不得而知。这就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四)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单位建立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制度都是形同虚设,一般情况下都是企业的财务人员直接从网上下载下来的,这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参考的企业的相关制度。然而事业单位与企业无论从经营目的还是从经营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采用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财务管理,降低了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事业单位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途径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想要通过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全面性的建设。为了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全面的意见收集,听取大家的意见与建议,尽可能全面的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其次,为了提升全面性,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动态得内控制度,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不断的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改变,防止内控制度漏洞给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以可乘之机。

(二)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事业单位想要通过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来提升管理水平,必须要加大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我国的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与内部控制制度相联系的绩效评价机制。对于能够有效的执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那些没有很好地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的员工实行不同的待遇,这样就能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员工执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保证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充分的执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监督与管理

针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事业的单位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其次,为了提升监督管理力度,我国的事业单位应该提升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监管专业性与有效性。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着客观、公平、独立的态度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这样才能让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员工都能信服,方便监督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的联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保证内部控制工作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只有这样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的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服务。首先,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前,应该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一定的分析与了解,针对财务管理活动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与可执行性,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次,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在这个平台中进行有效的讨论,这样各个部门的基层员工都能及时的反应个人意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保持与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紧密的联系。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至关重要。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大宗物品采购还是专项资金管理等问题上,事业单位预防经济犯罪、避免寻租行为的任务艰巨。因此,一套有效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呼之欲出。当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应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建构和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首先,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一整套完备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尚未建立,单位掌舵者仅单纯地认为,依托于单位的各项其他严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立自存,然而许多其他相关制度也并不合理。其次,在一些事业单位里,负责财务管理的专职部门尚未独立出来也未能做到专业人员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相反是让非财务部门的人兼职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再次,由于制度上的不合理造成一些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有的则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设立内审机构仅是出于应付上级检查的目的,更有甚者没有设立内审机构。最后,财会岗位设置不合理,存在不同岗位之间业务交叉重叠的现象,且在人员配置上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财务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有待调整。概括言之,上述这些问题使财务监督与控制徒有其表、形同虚设,如对于财务管理十分重要的会计人员分工的“内部牵制”原则、印鉴票据分管制度等未能充分落实,所以应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二)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关键和灵魂。在一些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没能深入人心,内控理念未能渗透于单位的总体氛围之中,一方面,许多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对最为基本的内控知识也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实施内控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没有得到其完全的理解与认同,认为内控无关大碍者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的执政者,简单地将内控视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管,同时将部门预算的功能与内控的作用等同,认为前者能够代替内部控制完成其任务。也有一些单位的高层对财会人员的职能和作用缺乏合理认识,仅仅视他们为制度的具体执行者,管理过程和相关决策则与之无关,未能从系统和动态的角度思考财会人员在内控上的功能。此外,在某些事业单位中,相关负责者虎头蛇尾,在内控制度的制定没有充分的重视,展现了其应有的意识和能力,然而执行能力不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有所欠缺,内控制度展示在书面材料之上却未能体现于工作人员的行动之中。

(三)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财会队伍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力军,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业单位的这支队伍并未实现完全的“正规化”,即很多财会人员并非正规的财会专业教育出身,这导致了财会队伍整体素质差强人意。第一,一些财会人员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我国的财经法律法规,对政府的相关方针与政策不够敏感和重视,对财会业务的性质、特征以及其基础理论和规律掌握不到位,这加剧了其在实践方面的局限性,或业务不够熟练,或工作缺乏灵活性。第二,在具体的工作中,一些财会工作者缺乏意识和思维上的相对独立性,盲目地对上级指示百依百顺,这无疑不利于会计记录能准确地记录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而财务信息失真则会对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第三,不同于事业单位的其他工作,财会工作具有特殊性,这对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较高要求,严谨踏实、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对于一个财会工作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应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同违纪腐败行为作斗争,维护单位的经济利益。

二、建构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处于相同的氛围之中,因而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内控通常较为熟悉,对其薄弱环节和面临的问题较为了解,因而可以充分利用二者的“知己知彼”的特殊关系,通过审计部门实现对财务管理部门的进一步监督,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控方面的财务支出,还有利于促使相关控制部门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激发内部会计控制潜在功能的开掘,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为进一步使内部审计展现其监督功能,要不断加快内审部门的健全步伐,按照单位面临的实际状况,对内审机构设置进行创新和改进。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并不复杂,专设内部审计部门的必要性不大,而为了加快内部控制信息的传递,使沟通更为便利,单位纪委书记可兼任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者,与此同时,可以在内部审计部门下设到纪委书记主管的纪检监察室,其优点在于能够对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有进一步保证,内审工作的开展将变得更为便利。

(二)提升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

财会队伍的素质关系着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财务工作健康运转的重要前提,是建构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必要因素。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事业单位应对财会人员的培训有充分重视,应制定相关培训规划,有计划、有策略地提高财会队伍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一方面,应注重财务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对党忠诚、正直坦率,提高他们面对诱惑不为所动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应提高财务队伍的业务能力。笔者所在单位的主要业务是向居民提供预防、医疗、康复服务,此类卫生保健工作关系着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较为复杂和琐碎,这对单位的财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经常会看到各类原始凭证,其填制的格式与内容不胜枚举,其甄别鉴定任务往往大且复杂,而假如一味坚持按照国家财务法律法规进行账务审核,则可能会违背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因此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问题将决定单位的整体工作。所以,要增强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保证报销凭证与业务工作流程相符合。

(三)提高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

要进一步明确领导层的会计和内控责任不断增强内控意识,尤其是对财务管理内控重要性的认识。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会计法》中有明确要求单位财会工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有效、财务会计报告是否完整真实,这些问题都应由其肩负主要责任。因此,事业单位的有关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不断进取,深入领会内控方面的理论,对内控制度的建设充分重视起来。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业务经办人员、会计机构负责者、单位负责者等在内控制度中的角色进行明确,突出各自的责任与工作要求,并加强制衡和激励奖惩机制的建构与完善,将内部控制系统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带动单位其他人员参与到内控中来,构建适宜的内控环境。

(四)完善内部核查制度和内部制约机制

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核查制度。加强对资金的来源和收入合法性和完整性的审核,审核各部门的支出与效益性原则是否相符,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检验,寻找其存在的漏洞与问题,重大经济事项执行情况也属审查的范围之内,对相关经济活动资金流主要流向进行监测是其重点。另一方面,使事业单位的内部制约机制更为合理和有效。对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性质、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和职责权限等进行明确,完善岗位责任制,运用合理分工的方式实现有效合作。通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会计核算资料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有利于实现各部门的经办人员的彼此制约,对财务资金的安全性有很大益处,资金使用效率会因此而得到很大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建构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单位的财务安全,提高财务核算效率和准确性,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及规划。事业单位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问题,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进行建构和完善,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史济蓉.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3(01).

[2]罗小明.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24).

[3]刘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2(02).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的。熟练掌握这些法规是财务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石。各级财政部门对以上法规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每年都有培训教育的要求。而从落实这一要求的情况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参训人员不能很好保证;二是培训内容不很全面;三是有相当多的财务人员没有全面掌握和更新法规财务最新知识的欲望;四是参训人员有走过场完成任务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会计法规的学习和财务知识的更新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要能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练就基本功,否则将被淘汰。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是每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每天都要遇到的问题,而很难想象在自己没有掌握新的财务会计法规和新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打铁先要自身硬。所以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再教育,不但单位要重视,单位领导要重视,更重要的是从事财务工作的每一位人员从思想深处真正地重视起来,并去认真落实。

二、提高不同层次的内控意识是做好内部控制的根本保证

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得以落实的基础和前提。有的单位从整体氛围上就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单位领导或群众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的事,不是领导和群众的事,有与已无关思想,因此,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走过场,内部控制制度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装饰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就是其事业“生命体”,是财务工作病态的免疫系统。因此,欲使财务工作不断规范,就必须大力加强内部控制。

1.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从领导角度来讲,加强内部控制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更不是只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要做的事。由领导干部带头抓内部控制,支持财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教育职工执行内部控制和理解内部控制。要树立内控制度人人有责、干部职工人人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财务人员要增强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

财务人员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办事,是其基本的职业规范。要防止无原则,惟命是从的人治情况,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循私情。要树立内控意识,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平常的业务工作之中,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确保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做到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要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转变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全体财务人员在各级班子的领导下,以满腔热情和昂扬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3.营造群众监督、民主理财的良好氛围,增强每个人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

党委(领导机构)当家,群众监督,财务理财的财务管理理念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要坚定不移地按组织决定办事,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发挥财务人员和财务部门的专业理财职能,是保证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运行的基本要素。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保障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内部控制难以有效进行的根本原因。有的单位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且流于形式。更多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相互不配套。有的单位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在业务扩展和风险防范的决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不切实际地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造成违规、违章现象的发生。有的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布置到位落实不到位,具体工作时执行比较难。

四、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

每个单位的年度经费预算就是这个单位的当年“财政法规”,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事业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有的单位没有将部门预算在单位内部按组织体系进行细化,没有对经费审批人实行责任预算约束,使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失控。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一、改变观念,加强管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中,需要转变人们对于一些普遍事物的主观认知和客观认识,将系统更加集成化地融合在一起。不论是什么工作类型的人员,都会按照自己已经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对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进行计划、抉择以及时间。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人们的基本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态度以及动作。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人员和相关的财会工作人员,必须要改变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工作理念,要做到与时俱进,树立一个更具有科学化的、更加精准的管理理念。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也应该与财会人员一起进行新型财务知识的学习,了解各项细则和要求,然后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一套更加精准的、全面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帮助财务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彻底转变自己的工作观念,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促进事业单位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尤其是对于管理层来说,要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强化自己的内部控制意识。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与自己同类型的兄弟单位,或者是其他行业的具有先进管理和监督办法的单位,通过进行交流和学习、培训等等,让财务管理人员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作用,更加努力地从这一角度出发,为事业单位未来财务工作的有效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和基础。

二、健全制度,明确权利

一只木桶能够装下多少量的水并不取决于他最长的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制度就相当于财务控制和管理的最短木板,如果这块木板没有足够的高度,那么整个木桶都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制度是维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正常运转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一个精准定位于事业单位特点的、科学的管理制度,那么就无法谈及有效的内控管理工作,更不用说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了,工作人员的态度也会变得散漫,使得单位的财务部门处于被动的混乱状态,这对于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将财务内部的控制制度落实到位,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且对症下药进行完善。不论是政府,还是事业单位自身来说,都要根据当前阶段的市场经济进行财务控制,迎合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且不断研究、定期更新,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必要的时候,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管理经验,与自身单位的实际特点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其次,要做好内控机制,尤其是在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干预,这不仅能够很好的推动内部控制和监管,也是事业单位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实现这一点,需要财务部门的各个工作人员都参与进来,优化部门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和权利的划分,使得各个部门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简化财务流程,从源头上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内部控制问题逐渐被人们认知并重视,相比众多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大量投入,事业单位则显得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比较之后。截止到目前,都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事业单位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1.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确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相对薄弱。然而要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并能够得到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内控意识来作为保障。目前,在我国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其单位负责人对内控都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对内控控制制度都不够重视。有很多人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只要按照预算规划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使用就行了,还有些人认为,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平时有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把关,内部控制完全被忽视。因此,会出现财政经费支出失控的现象,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都相对比较落后。

1.2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或者简单地以财政部门预算替代内控制度,致使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只能凭个人经验或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做事,管理不严谨,随意性较大。虽然,有些单位制定了一些内控制度,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不严,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致使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控制度毫无用处,形同虚设。另外,一些规模小的单位,责任职权不分明,会计、资产管理及审计等职务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离,造成职责不明确、越权行事,进而导致、贪赃舞弊等违法现象的出现。

1.3部门预算执行不严

预算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中的重点工作环节。对财务部门来说,有一套严谨、规范、健全的部门预算执行程序或预算系统非常重要。虽然当前事业单位多半实行了部门预算机制,但是预算内容范畴有一定限制。如不少事业单位预算之外的其他追加项目仍然很多,并且弹性幅度较大。也就是说,随着预算追加项目的逐步增多,部门预算的随意性就越高,即预算活动的权威性与独立性的约束职能发挥就越差。甚至在当前看来,有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并没有对经费来源进行细致审核,经费的使用也经常超支超范围,导致部门预算执行偏差较大,预算流于形式。

1.4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内部控制制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成立了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但是该部门审计人员的组成一般是由财务人员兼职,没有没有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缺少一定的独立性。而作为主要监督机构的财政、审计部分,其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仅停留在一般经济事项的监督上,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

1.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增大,财务管理环境也逐渐复杂化,这就要求内控人员要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无疑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控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责任心比较差,对违反财经法规和违法违纪的行为缺乏辨别和拒绝能力,加上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过于陈旧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对相关知识不能够主积极主动探索学习,进而不能够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单位的财会人员还不能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造成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效果较差。

2.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2.1提高内控意识,强化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单位内部人员的控制意识和自身的行为对事业单位内控的结果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各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和行为更为重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格外的重要,因为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有效是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树立内部控制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第二,行政单位应按照权责明确的原则健全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及权责分配、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增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促使他们履行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自然也有其特殊性。如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等,都要求建立一套适合其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单位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权责清晰,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2.3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控制机制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控制机制,首先将预算控制端口前移至预算的编制,从源头上控制预算资金的使用;其次,改革预算控制的方法。对于单位项目的支出方面,除了要对支出总额进行控制外,还要把控制的力度细化到每一个费用明细上,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使项目相关负责人和财务部门人员能够对经费使用情况有详细的了解,熟知资金使用的环节,避免经费使用过程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相互挤占和超支现象。此外,单位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下达的预算执行,坚决杜绝预算和超预算开支事业费;最后,要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在对预算进行执行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明确责任到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引发的后果责任落实到个人。

2.4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内控人员对单位内部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这就要求内控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素质,还要具备政策、法制观念及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要注重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同时各财政部门也要加强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提高内控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2.5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要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首先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为其配备专门的内审人员并确保其独立性,切实开展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使该工作不再仅仅表面化流于形式。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管部门,审计部门是重要的保证体系,在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财政和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以及建设过程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此外,要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监督和考评,进而对内控环境进行改善,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结束语

在单位内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单位改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重视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运作规范,高效。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责任人内部控制意识,将责任明确到人,才能实现内控工作的长足发展,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责任和资金支出规范、高效与有序。

参考文献:

[1]齐敏.如何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

[2]施晓玲.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6).

[3]苏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J].企业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