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教育范文

预科生大部分都是已成年人,与一般的学生不一样,预科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性和自我控制力,并且对知识具有一定的欲望性,且会通过自己的行动主动寻找学习知识的机会。作为预科生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应该明确学生主体对象的不同特点,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在计算机教学中,针对预科生学生,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才能确保教学效果。

1.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预科生具有自我约束力的同时,也具有自我选择的能力,他们会讨厌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在课堂上讲,忽视学生主体的互动,那么,将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热情对待计算机课堂。计算机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这样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能更好地开展后期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还应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在新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能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并且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采用中学阶段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层面到技术层面,采用渗透教学方法。所谓渗透教学就是要利用实践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例如在MSExcel和MSPowerPoint等课程教学中,应该先根据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能对课堂产生兴趣。

1.2注重教学总结

作为一名预科生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还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能赢得学生的赞扬,就必须要重视课堂的总结和反思。教学总结和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但是要更加懂得总结课堂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解决问题。例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践,但是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采用先实践,然后知道,最后再用理论知识总结,这样学生能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应该掌握得重点知识,从而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结语

计算机科学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更新,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一门支撑众多其他学科发展的独立学科,这对于技工院校计算机科学学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计算机科学更新和发展速度快且融合越来越多其余学科,因而计算机科学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显然十分重要。本文通过阐释当前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争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课程体系中的问题来探讨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二、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争论的主要内容

从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一直是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这意味着虽然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的形式都是统一的但是却不意味着对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就可以到此为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受教育者应当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通过终身学习来应变未来新模式。因而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的核心理论课程与应用实践课程之间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关于对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争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教育学课程论点。教育学的课程内容焦点是针对样板课程,但大众认为给计算机科学课程留有一定的实验空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定义的样板课程核心有限,是否能够涵盖计算机科学的全部内涵还是不确定的[1]。目前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确定了很多可供选择的课程,教师也被鼓励从可供选择的知识结合课程来进行实验。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主题的争论:需要优先、算法优先、对象优先以及功能优先等。第二,技术应用课程论点。计算机应用指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能把理论结果应用到用户所在领域的实践中去。一方面,有学者专家从科学研究角度出发,认为在应用程序上花时间等于在科研方面也失去了相同的时间,因而是没有任何回报的。而另外一方面,某些商人认为应用就是他们能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他们希望计算机技术人员能够开发出更多应用程序。第三,教育改革课程论点。这主要有两方面论点,一方面是合作,而另一方面则是分离。合作意味着要让所有计算机学科都在一个统一构架内且让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因而全校要开设基础计算机课程,尽可能覆盖到别的学科。分离则意味着计算机科学要成为附属于电子工程学科的子集。

三、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偏重核心学科。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偏重核心学科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大多技工院校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设置专业的时候会先设置核心学科然后以此核心学科为焦点呈发散状继续设置其他学科。偏重核心学科会让学生的思维僵化,因为课程应当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设置的,这会造成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变弱。第二,课程设置比例不当。目前很多技工院校计算机科学课程设置比例不当,其中主要是专业课与基础课设置比例不当;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比例不十分协调;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比例失调等[2]。计算机科学课程中的基础课主要是为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的,而很多技工院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所设置的基础课太少且课时短,这并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根据调查发现很多技工院校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占据学生大部分课时,而选修课只有寥寥几节,这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掌握多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此外,实践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很多技工院校都存在着只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第三,课程标准不清晰明确。计算机科学专业教学水平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数技工院校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标准尚未明确清晰。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材没有以明确清晰的目标为基础来编写,且大多数技工院校都使用性质内容相同的综合性教材,少数技工院校使用自主编写的教材与综合性专业教材也相差无几;第二个方面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清晰,对于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缺少明确目标[3]。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材落后、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不明确都导致学生的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都与社会脱节。

四、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第一,明确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定位,科学培养人才。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因此计算机科学教育要明确定位,制定出科学培养人才的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体现出“强调核心、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的特点,因此计算机科学专业或学科的课程体系应该科学涵盖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四大部分。第二,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考虑教育环境。在知识传播迅猛的今日,老师一板一眼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理论知识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不值得提倡了。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必须是学生又是老师,通过一个连接世界所有智慧与知识的网络才能迎接学习的挑战。因而计算机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除了要明确定位外还要考虑教育环境的影响。第三,课程体系的构建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信息时展需要传统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学风格的创新。比如技工院校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先进的科技设备,让学生和教师都运用现代化和技术化的教学手段参与课堂教学,以此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变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学科更新发展快,因而这门学科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这门学科的课程体系也要与时偕行,注重突出灵活性和弹性,实现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多样化,凸显这门学科的个性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闫魁颖,谭辉.浅谈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市场,2010,17(4).

[2]李玉荣.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J].东方教育,2015(4).

计算机科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南洋理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NTU)创办历史不长,但在国际上已享有盛誉[1]。她用不到30年的时间超越了世界上很多百年大学的水平,堪称快速崛起的典范。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其计算机专业教育对我国新兴大学的计算机学院,以及所有正在探索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高校,无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鉴于此,笔者根据南洋理工大学网站对外公布的办学资料,梳理南大的计算机教育特色,供同行们参考。

1院系设置与专业划分

南洋理工大学包括商学院、工学院、文学院和理学院等四个主要学院,下设12个专业学院。除此之外,国立教育学院和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是两个自主学院[1]。计算机工程学院隶属于工学院,下设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可颁授工学学士学位。其办学主旨是为学生提供基础扎实、涉及面广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并进行大量的职业训练,为学生迎接未来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2]。

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办学宗旨是综合计算机科学与微电子工程学科,着重计算机系统及其实时应用的制作工程。让学生具备计算机科学家的分析技能和电子工程师的开发设计技能。其可选专业方向包括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嵌入式系统、高性能计算、信息系统、智能系统[2]。

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办学宗旨是专注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是算法和数据结构、设计方法、程序设计语言等方面,同时也将重点放在满足给定要求的有效和可靠软件的实际设计。该专业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有很大程度的重叠,但重心置于算法和概念层面。相比于计算机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专业更注重软件的设计和构建;相比于颁授理学学位的同名专业,该专业更强调计算机科学的实际应用。其可选的专业方向包括智能系统、软件工程、信息管理、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高性能计算[2]。

2课程设置

南洋理工大学本科教育学制通常为4年。计算机工程学院本科学生在4年期间要修满154学分。这154学分所包含的课程类别和数量如表1所示[3-4]。

以下分通识课、核心专业课、指定专业选修课几部分说明课程。有关实践教学的内容将在下一节专门介绍。

2.1通识课

通识(GeneralEducation)课相当于我国的公共课,分为三种。一是核心课程(CoreCourses),主要涉及人力资源管理与沟通技巧,并为学生提供严肃思考和评论社会问题的基础。现有的5门核心通识课如表2所示。二是指定选修课(PrescribedElectives),分三个子领域,即人文社会科学、科技与社会、商业与管理。三个子领域覆盖了几乎所有学科范围,有很多全校共享的可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从开阔视野的角度尽量选读其他学科的相关课程。例如,科学和工程专业类学生可以选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3学分的科技与社会、3学分的商业与管理[5]。三是任选课(UnrestrictedElectives)。这类选修课指所有适合学生个人发展取向(更专业或更广博)的选修课程。通过任选课,有的学生可以辅修其他专业(称为Minor),获得其他领域的资质。任选课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各专业学院提供的任选课、学生所学专业提供的相关技术或指定选修课、其他专业提供的辅修课程以及其他途径(例如受邀参与校内研究项目可获学分)[5]。

2.2核心专业课

核心专业课为特定专业所有学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这些课程分布在一到三年级上学期的5个学期中。计算机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核心课如表3和表4所示。

上述课程中,英语提高(HW001)是为英语测试不合格的学生提供的辅导,无学分。精通C语言(CPE110,CSC110)是一门电子学习、在线考试的课程,安排在两个学期之间的空档进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课程不能从名称直接看出其具体内容,说明如下[6-7]。

1)编程导论(IntroductiontoProgramming):该课程用Java语言介绍编程的基本知识。

2)软件系统与模型(SoftwareSystemsandModels):主要内容包括并发模型、事件驱动的编程、GUI开发、并发编程、进程交互机理、特性分析等。

3)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Languages):主要介绍软件开发中编程语言的角色,语法与语义的描述,语言翻译,虚拟机,数据与控制的抽象,数据类型,类型检查,范围,异常处理,并发,语言方略比较(面向对象、功能和逻辑的编程),程序排错,大规模编程等。

4)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Net-CentricComputing):主要包含通讯与连网、网络架构、客户服务器计算与Web技术、建立Web应用、网络管理等。

5)软件工程I(SoftwareEngineering1):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软件过程模型、面向功能的分析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s)、编程环境与基于Web的软件工程等。

6)软件工程II(SoftwareEngineering2):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维护、验证与测试等。

2.3指定专业选修课

指定专业选修课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分组列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个专业方向时,就可以选修该方向的指定选修课。但这种分方向的指定选修课,并不一定要打包选修。学生有自己选课的自由。例如,学生可以从一个方向选几门,再从另一个方向选几门,只要选修的总学分为24即可。实际上,有些方向给出的指定选修课不足6门(24学分),学生必须选其他方向的课程。

另一方面,所有专业选修课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只要修读了前述专业核心课,就可以选修。每门课都是4个学分,每周上课3小时,另有1.5小时的教师辅导和实验时间。这些课都安排在4年级的两个学期(第七、八学期)[3-4]。

3实践教学